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淺談如何重組小學數學教材

淺談如何重組小學數學教材

發布時間:2023-05-09 15:06:06

『壹』 淺析小學數學教材|小學數學教材

1.小學數學教材的定義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等等。教師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於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即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科書除學生用書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音像帶,等等。
小學數學教材應包含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御行等一系列的有關小學數學學習方面的書籍,以及相關內容的簡介,其中包含出版社、學習內容等[1]—[2]。
2.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及其發展
小學算術改稱小學數學之前,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名數及其運算,量與計量,幾何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應用題等;1961年開始,教材還增加了比例分配的內容;1963年及以後的教學大綱(課程標准)均安排了比和比例的教學內容。1978年,小數數學教材在傳統算術知識基礎上增加了代數初步知識,加強了幾何初步知識的內容,還在學習其他知識的同時滲透了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九年義務教育小數數學教材內容則分為「數與計算」、「量與計量」、「代數初步知識」、「幾何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應用題」、「比和比例」七大部分。耐拆數二十一世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首次把教學內容劃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大領域。
「1963年教材」把口算、筆算結合來編排,「1963年大綱」明確指出:「筆算和口算之間有密切的聯系。」「1978年大綱」增加了估算的內容,大大降低了筆算的實用價值。「1978年教材」較好地處理筆算、口算和珠算,珠算只學加減法和乘數是一、兩位數的乘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1992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珠算只學加減法,刪去了珠算乘法。「2000年大綱」只要求介紹算盤知識[3]—[4]。
3.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方式
近幾年來,經過國家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不同版本的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都對小學數學學習內容進行了合理選擇和精心設計。但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內容選取相差甚遠,編排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表1為新世紀版、人教版和蘇教版一年級小學數學的編排方式(由於篇幅關系,其他年級不一一列出)。
4.小學數學教材的分析
教材在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顯然的事實,在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多綱多本變遷的今天,結合我多年來對小學數學教材的使用和分析,發現小學數學教材在內容上具有知識點多;在邏輯性上十分嚴密;在形式上重操練;在數學能力上重精確計算[5]—[6],主要表現如下。
4.1小學數學教材的知識點多,對於智力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學到更多的內容,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常常會覺得要求過高。
4.2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因此,數學教材的編寫常常要考慮數學知識本身的結構,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體會到數學的這種嚴密性。
4.3小學數學教材過於注重形式化操練,而忽視知識的實際應用。
4.4小學數學教材注重精確計算,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好處,然而估算內容相對較少,忽略了小學生從小具昌首有估算意識和較強的估算能力。
5.小學數學教材使用建議
5.1精通教材,升華教材。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以前,應該熟透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內涵,理解編著的思路和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在自身得到升華,同時,教師要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感悟、靈感等融合在課程的教學之中。
5.2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作為身處教學一線的老師,我們只有深入理解,研究、挖掘教材中所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才能合理、有效地用好教材。
5.3大膽創新,優化教材。
教材雖然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在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針對教材中某些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靈活大膽地進行創新和改進,像刪補,使教材資源更加優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5.4合理開發,豐富教材。
近年來,各種新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相續面世,而這些都是根據《數學課程標准》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都有各自的特點,這給教師們選擇適合自己教學的教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當然,教師們也可以自己組成一個教材編寫小組,以《數學課程標准》為依據,合理開發,編寫適合當地教育教學的教材,豐富教材資源,為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添磚加瓦。
5.5加強教材練習的針對性、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材所提供的練習,是根據一般情況配備的,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對練習加以適當的調整和增補;同時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通過練習確有所獲,並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6.結語
總之,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供的基本材料,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教材,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認識規律,科學選取素材,合理規劃和精心組織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力性、靈活性,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參考文獻:
[1]劉久成.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和結構改革六十年[J].課程教材教法,2012(1):70-76.
[2]秦漢成.淺談如何利用好小學數學教材[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175.
[3]洪維瓊.小學數學教材發展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4):144.
[4]王永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修訂簡介[J].四川教育,2002(9):61-66.
[5]侯紅繆.改革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材分析課程的教學實踐[J].咸寧學院學報,2008,28(4):149-150.
[6]仲順年.小學數學教材分析的幾點「注意」[J].雲南教育,2000(11):16-18.

『貳』 淺談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實驗學校 張漢忠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跨進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但實踐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對數學學習感到不適應,甚至有一些小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初中後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造成學生、家長的苦惱。在這個轉折關頭, 如何做到小學到中學數學學習的自如銜接, 保證中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 是擺在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就自己的認識談一些體會。 一. 產生銜接不當的主要原因 影響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我們中小學教師教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方面。小學的數學知識少、內容淺、難度低、知識面窄。教材的坡度緩,直觀性強,易於模仿掌握。而初中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寬,比較抽象,也觸及到抽象的數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邏輯推理、較復雜的空間立體圖形等,教材還突出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些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一下子轉過彎來,理解並掌握教材,決非易事。例如:小學數學中數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數和分數的有關知識,而學生在升入初中後,在代數方面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增加了「負數」,有理數的計算有了符號的變化,對學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顯變高了。接踵而至的絕對值、相反數、數軸等知識有了一些抽象思維的要求,部分學生更是丟三拉四,無從下手.進入八年級又引入了無理數、實數概念,與其相關的綜合題也越來越復雜。 2.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小學數學周課時多,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少,難度小。老師對難點、重點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學生可以反復的練習,從而各個擊破,效果極佳。甚至有的小學生老師對學生是一步一步「護著走,甚至抱著走,嚼著喂」,以至於學生對老師有很大的依賴性,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數學周課時少,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多,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無法反復講練。教師只是通過設問、設導、設陷、設變進行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後由學生去思考,去解答,並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徹,應用要靈活,注重對知識運用的歸納和總結,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並不斷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換句話說,初中生由老師引路,學生自己走路。 3. 學生的思維方式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依賴機械記憶,很多知識是通過背誦來獲取的。初中學生的思維偏向於形象思維(當然仍有一些機械性的記憶)。目前的小學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直觀,語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識是通過圖片、表格來給出的,趣味性強,結論也容易記憶。而初中教材的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有些知識往往通過類比、歸納給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和想像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深入探究。這些對七年級新生而言,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4. 中、小學老師交流與溝通方面。中小學教學相對封閉,各成體系,中小學教師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師的具體教學目標,很少有中學教師主動去了解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更不了解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數學老師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經常是「望數興嘆」,他們只會列方程解,而不會用算術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現在的小學怎麼會這樣?知識點教得那麼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過來。」小學教師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麼,學生以後會學什麼,也很少去想怎樣把現在和以後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總認為: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對學生的提問有問必答,我們都是他們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師怎能用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來否定我們的小學教學。試想在這種狀況下,「銜接」的問題又從何談起? 二.加強銜接教育的策略 在當今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脫節問題已經凸顯,從關心學生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為數學教育陣地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多角度、多層面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全面的數學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1. 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有很多銜接知識點。現在的數學體系分成了四大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些內容從一年級一直貫穿到九年級,涉及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但相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目標。初中各章節內容是從初中的客觀需求出發,不是小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與銜接。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教學中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聯系、復習和更新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出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和比較,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建立中小學數學知識網路。 2. 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而言,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增加了許多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對剛剛升入中學的學生而言,有些內容如絕對值、相反數等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讓學生保持住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3.學習方法的銜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往往重說數,輕探究。初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後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需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體系,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聽講,勤於思考的聽課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課後鞏固、溫故知新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思、勤思、深思、善思和反思,並將這些好的學習方法滲透到自己「凝神、動筆、思索、質疑」的每一個環節中。 4. 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義務教育階段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做為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全盤考慮的育人目標,中小學老師都應當清楚,我們的教學是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因而,小學老師要克服短期行為,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常看看課標中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與標准要求。初中老師也應了解小學數學知識的體系,從小學生原有的思維方法出發,進行知識體系的重新建構,不埋怨,不推卸責任,結合學生的差異,尋找一種既有利於分類推進,又不傷害基礎教差的學生自尊心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採用分層教學,給學生一個適當的「緩沖期」讓學生逐步適應中學的教學要求。必要時中小學教師相互觀摩、相互學習。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的老師更應該自覺、主動地彼此溝通、相互學習,一起研究學生的數學學習銜接問題,制定出一套適合中小學數學銜接的方法措施。 總之,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中小學教師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方能幫助學生平穩度過中小學的銜接期,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使緊張、難忘的中小學學習階段成為學生培養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階段.

『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新課改倡導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新的教材觀強調:教材是教學主要材料,也是為學生提供所用的學習材料,它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媒體。我們知道,每所學校、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地理位置是不相同的,如果只是照搬教材進行教學,無疑會給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帶來不利的因素。因此,教師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數學課程標准》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研究教材的編排特點,學生通過學習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發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使內容生活化
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現在數學教學在教學設計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密切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於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中。
二、讓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是:復習鋪墊→講授新知→鞏固練習,課型單一,形式單調。而新課程下的教學形式多樣,如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類型變化和形式的多樣,使課堂氣氛活躍,動靜交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例如:在《軸對稱圖形》一單元中,通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自己操作、實踐,充分認識到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名稱,與此同時,學生通過自己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在這一單元結束後,還設置了數學實踐活動課——《奇妙的剪紙》,這給了教師和學生一個廣闊的教學空間和發展餘地,從課外的情況反應來看,教學效果相當好。
三、將知識過程化
教材上的知識是靜態的,它只是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於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講得十分詳盡,學生往往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而不是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活動的過程。荷蘭數學家弗賴登達爾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模式,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作為教師應該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據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講解、結論等書面內容,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讓學生所學知識過程化,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中,如果是以往的教學,只需要讓學生熟記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正方形的面積等於邊長乘以邊長,何須費時40分鍾去解釋呢?但如果是這樣,那要在練習中鞏固多少遍才能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運用熟練呢?所以說,在現代教學中,更加註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為什麼會有這個面積公式?長即一排可以擺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寬即可以擺這樣的幾排,所以才會產生長乘寬的面積公式,並且在全過程中,都是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擺一擺,進一步思考得出,這使得學生體驗更加深刻,掌握知識更加牢固。
四、把過程網路化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採用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的畫面,伴以美妙的音樂,很快讓學生進入教學過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會兒,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了,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我真傻,為什麼比先前分得的還少呢?』大家聽了都笑了,而八戒卻還是莫名其妙。」(學生們都笑了)這時教師停止故事的播放,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想)學了今天這節課的知識,你就知道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情景,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變教師以教為主為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五、令結尾懸念化
在每節課結束時,設法在學生心理上留點「餘味」,為以後的課塗上點「神秘色彩」,激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和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被3整除的數時,提出疑問:能被9整除的數是不是也有什麼特徵呢?又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提出哥德巴赫猜想,讓學生感覺其中的奧秘無窮。再如新授小數除以整數,除總結好本課內容外,還可提出:「17.25÷15,小數除以整數,如果把15縮小100倍,17.25÷15→17.25÷0.15,小數除以小數,又怎樣計算呢?」這樣留尾既總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了孕伏,促使學生去發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主動建立新知結構。
總之,教師使用教材是一種極富主動性、創造性的工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學校、學生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主動地、合理地、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引領學生走進教材、走進生活,去感受數學的內涵,體會數學的真正價值。

『肆』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方法實現教材的整合

現代課程論主張「用教材教」,教師不應只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因而,對實施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進行創造性使用已是時代的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摒棄「教教材」和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通過創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教材只是知識的載體,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數學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於教材,因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現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以及他們所處的文化環境和家庭背景等狀況對教材不斷充實與創新,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適當增刪,整合教學內容,使教材顯示出它的生機與活力。在教學材料選擇上,可以從時間與空間考慮,選取一些新的、有聯系的內容,在呈現和組織形式上,可以化靜態為動態。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一、合理利用例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最後還得還原於生活,所以例題應該是學生生活的縮影。因此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數學課程標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說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景中理解數學。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裡,有著許多學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人的生活行為事件,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從中找到例題的原型,再把教材中的例題融入這個原型,進行生活化處理,課堂教學就會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易學樂學。

1、替換例題中的現實內容。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對教材提供的教學範例進行合理的更新,在不改變教材中數學系統知識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學生熟知的素材換掉原題中過時、生疏的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關教學材料,捕捉有益的數學信息,把學生「身邊的數學」搬進課堂,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如:在三年級上冊的「千米的認識」時,教材安排了一個城市的路標圖,而這個地方離學生生活實際太遠,他們很難體會到圖中所標的「10千米」和「23千米」大概有多遠,因此,我把這個例題更新成我班學生比較熟悉的「學校到繼和橋大約有10千米」,「紅坪到野馬河大約有23千米」,「紅坪到松柏大約57千米」。學生基本都去過這些地方,因此在此基礎上比較容易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單位,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更換原有例題。新教材已經力所能及地做到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但是每個學校的地理位置、教學設施和課程資源各不相同,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歷不同。因此,並不是教材中的所有範例都適合我們的學生,所以我們有必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相應地更換原有例題,以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換為農村的生活情境,使他們感到格外親切,就容易喚起山區學生的興趣。

3、合並簡單例題,分解有難度例題。由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我們可以把兩個或幾個例題內容合並在一起,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新教材有很多比較難的知識,大多數學生理解和接受比較慢,需要更多的時間讓他們消化,此時,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可以把一個例題內容或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分散成兩個例題或兩課時甚至多課時來教學,以便學生能接受和掌握。有些生活中的問題需要三步甚至更多步才能解答的,例如三年級下冊面積的綜合應用,學生很難找到解題思路,如果把這樣的例題分解成幾個問題進行解答,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再如二年級的「認識角」一課的容量就相當大,其中「角的比較」是一個難點,要突破難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操作體驗,就應該劃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比較合適。

二、精心設計課後練習。

大膽而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甚至是重組教材,是教師的義務和權利。對於教材中遠離學生生活的練習內容,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取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真切地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

1、對練習題進行大膽合理的改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教學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樂於思考、真誠交流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我經常將練習題中的人名、地名和情境內容替換成學生所熟知的,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還比如有一些校外調查題目,對於寄宿學生來說很難完成,我就把他改編成能在校內或者在學校附近能夠完成的題目。

2、適當補充練習內容。由於知識的難易程度不同和學生間的各種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不同,所以在學習了一個新的內容後,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適當地補充一些練習內容,以鞏固學生還比較薄弱的知識點。比如讓學生正確計算從8:30到9:15經過了多長時間,就要多增加一些對時鍾的操作練習,才能保證效果。

3、合理選擇練習形式。新教材較舊教材的練習形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比較豐富多樣,我們除了要利用好教材里的「做一做」、「看一看」、「畫一畫」、「說一說」……等練習形式外,還可以把學生身邊的事物和活動,甚至是學生中常見的游戲引入練習中,和所學的知識進行結合,以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例如,在三年級下冊「對稱圖形」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畫「2」的對稱圖形時沒有進行左右的調換,畫出的還是「2」,我就在一張白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2」,讓兩名同學分別站在白紙的正面和反面觀察,讓其他同學猜測他們看到是什麼圖案,通過反復交流和驗證,學生很容易找到畫對稱圖形的訣竅。這樣讓學生感覺既輕松有趣,又體會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三、優化呈現方式。

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知識獲得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對於學生掌握知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因此,我們在鑽研教材時,應深入挖掘知識的形成過程。要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創設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研討的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創造性地組織成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研究、發現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主動建構。

教材只是以靜態的文本、圖畫形式反映出來,而數學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因此需要我們採用各種手段來展現其動態變化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其中的數量關系,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比較分數的大小中,學生很難直接比較出「2/2」和「8/8」的大小,如果藉助圖形演示,學生就比較容易得出「2/2」和「8/8」是相等的。又如在三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一內容的學習中,教材呈現的雖然是學生比較熟知的事物,但都是靜態的畫面,而實際的「平移和旋轉」都是以動態存在的,部分對這些事物不大熟悉的學生可能比較難體會到「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因此,我把學生生活所熟知的地球儀等物體搬到課堂上,以動態的切實感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理解所學知識。

四、整合教學內容。

對知識的有效整合也是《新課標》所強調的一個重要理念之一,這里的整合不僅包括數學知識本身之間的縱向整合,還包括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整合。

1、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和承接。教材把這些知識按難易程度分布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也就是說學生在每個階段所學習的知識只是數學知識體繫上的某個環節中的某個知識層面。因此,在學習一個知識點時,我們可以把它與以往學生所學的有關知識進行適度整合,在喚起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學習新之的基礎上鞏固舊知,達到溫故而知新。

2、與其他各學科進行有機整合。新時期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通才,所以我們的任務不只是教好自己的學科,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門學科是完全獨立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機地整合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使學生的知識「貫穿縱橫」,從而更加全面、和諧地發展。例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就可以與美術知識進行整合。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建立在教師對現行教材的准確把握和對學生情況的全面了解之上。對新課標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教「教材」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材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教學實踐更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活化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戰性,更適合本班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和學習方式,才能使數學學習成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使教學立足於現有水平,挑戰潛在水平,服務於學生的發展。數學教學內容開發是無盡的。如何使教學為學生服務,這應該是我們數學教師長期思考的問題。

『伍』 如何解讀小學數學教材

教材是承載知識的載體,其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需要教師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才能落實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在各種教學方法「百花齊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對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讀成了每位教師的基本功。筆者認為,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如此。教師已不再是作為教材單純的消費者和執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劃者及設計者。教師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標准提供的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新編,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高潮迭起,倡導有靈氣的數學學習。觀點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組在新課程背景下,如果還是照搬這種教學方法,新課程所蘊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師體會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堅定樹立「用教材去教」的觀點基礎上,還需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重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潛在價值因素,體現出教材中所蘊涵的新理念。如何將有限的課時劃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師更好地鑽研教材,注重整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不斷完善備課,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作為教師,還應該用充滿數學思維方法的頭腦研讀加工教材,讓數學更有研究味。應努力讓數學教材上看得見的思想,折射出隱喻其後的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通過適當的加工,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案例】練習題:求第一條線段的長度是第二條的幾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題,學生的思維就會形成定勢,而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很多。教師通過這一素材的開發,可以提高學生多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對此素材進行改進。每人分別准備成倍數關系的紅色、綠色紙條各一條,請學生求出紅紙條的長度是綠紙條的幾倍?教師這一變靜為動的舉措,有助於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生1:先量出每張紙條的長度,再列式計算。生2:用綠紙條在紅紙條上量,量一次做一個記號,幾個記號就說明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生3:把紅紙條和綠紙條折成長度一樣的,然後展開就可看出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這種有效的教材開發,以動促思的學習方式,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課堂資源的隨時生成得益於教師,特別是教師對教材大膽的加工深挖。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思維性,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平台。觀點二:把握教材,開放延伸在新的課改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已經不能簡單機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小學數學教材的創新」,等等。還有一些教學內容設計的情境的時代性,是以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而改變的,編寫教材時覺得是與時代相符的內容可能幾年以後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改變具體的情境,從而使教材具有「時代性」,即這個情境能准確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現實,准確表達出人們現實的心理需求,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雖然同樣是國旗的長寬之比,但教師引用了與時俱進的情境,達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有人說:「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也有人說:「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還有人說:「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而現在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教師共同創造、發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開發」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也只有這樣,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視角、新突破。讓我們的教學拓展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想學、樂學、會學數學,獲得終身可持續性的發展!

『陸』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課堂教學是事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使用。新課程標准指出 「用教材去教數學,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下面我就結合實際情況來談一談我粗淺的觀點和看法:一、正確認識 一般認為,在教育活動中依據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選擇出來的教育內容,作為教學時的材料,就是「教材」。一言以蔽之,就是「使之學習某種內容的材料」。傳統觀念認為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內容和目的,教學是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輸過程,是「教教科書」;而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材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媒介、一種工具、一種源,教學是「用教科書教」。二、研讀教材 教材是經過專家學者、專職編寫人員和有經驗的教師、教研人員等精心編制,經過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相關的專業人員審定通過後再推廣到基層學校使用的學術性著作。作為使用者的教師,首先應該尊重教材,一般不要輕易改動和更換。現在使用的新教材在功能和理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有的放失的教學我們首先要分析好教材,只有真正領悟新教材的內涵,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收獲。 在研讀自己使用的教材時可以參考課標和教參書。例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這個單元,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共安排了3個例題,期中例3是「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通過研讀教材和教材發現在這里編排這個例題的目的並不是只為了比較大小,而是為了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教學重點是: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如果我們沒有深入理解其本質,只是片面的認為例3的根本目的就是比較大小,那麼在教學時就容易走偏。三、活用教材 「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教材本身是可變的,它應為教師的教學服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水平選用教材,並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使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在教學中,老師要聯系生活實際,引進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數學知識融入了生活氣息,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對數學知識有了新的認識。

『柒』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知識間的銜接教學

學生在小學階段教師注重的是學生定義、法則、公式、例題的識記,在做題中模仿的因素較多,嚴重忽視了知識的形成,忽視了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滲透教學,導致學生進入初中成績大幅下滑,甚至會出現對中學數學學習的不適應。我感覺到要做好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正確的利用好六年級的新課標教材新人教社六年級教材重心放在了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過渡上,這就要求教六年級數學的教師,一要認真學習新課標,要充分認識新課標、新理念的具體要求;二要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中小學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三要提升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提高數學教學的藝術和能力,加強與學生的親和力。更要樹立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著想,樹立一種大數學意識。
2.教學內容的銜接與延伸。 在學習新知識時,初中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學的舊知識,形成舊知識對新知識的正遷移,逐步消除負遷移,這是解決初一數學教學與小學的銜接的有效途徑。同時教師更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採用比較的方法,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是解決初中數學教學與小學銜接的又一途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問題「代數」的解法要比「算術」解法好處,幫助學生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把「未知」上升到與「已知」平等的地位,培養「方程化」思想。
3.教學方法的銜接與提升。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注重的是觀察、操作、等直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中學要加強培養學生探究、歸納、猜想、證明的能力。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創設數學情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把證明看作數學活動的自然延續和必要發展,體會證明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並且把數學活動作為數學教學的指點,一切教學都圍繞數學活動展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般地,只要我們從挖掘教材、內容的銜接與延伸、方法的銜接與提升三方面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每一個學生升入初中後能較快地適應中學數學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穩步提升。

『捌』 如何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如何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在新理念下,不拘泥於教材,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師能力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已經成為教學中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實和教材實驗中產生的問題,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調整、加工或重組,使教學素材更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材內容更利於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努力提高新課程改革的質量和數學教學的效益。那麼,如何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呢?
一、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意義
教材的「二次開發」是指在專家、學者編制「一次開發」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創造性運用教材的過程,對教材二次開發的意義在於基於學科思想與方法,建立課程標准、教材文本、實際教學三者的一致性。在實際教學中,當教師打開教材時,面對具體的教學對象教學時,總會對教材做一定的調整與加工,對有關內容作一定的整合完善梳理,對教學方法做科學合理的選擇,以實現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教材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對話,這個過程融入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演繹、取捨、加工與創造,具有二次開發的意義。
從教學過程看,教材的二次開發過程實際上是在課程標準的導引下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案,並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其立足點在於教師對教材知識特點、邏輯順序、組織線索的分析,對每一個專題階段性與核心知識的把握,對每個活動學科思想與方法的領會。
二、小學數學教材二度開發的原則
1、遵從教材,進行適當開發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材的二度開發,應建立在尊重教材、讀懂教材的基礎上,並非是讓我們重新再去編寫教材某一環節。因為每一學段數學教材的編寫是經過專家組的反復推敲,相關機構的嚴格審核通過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教師只有在研究教材、充分地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各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正確理解,適當地處理教材,應杜絕教材開發的隨意性。
2、准確把握學生的原則
教材開發主要是為了適合於學生使之更好地發展,所以研究學生並把握學生的學習當前狀態、潛在狀態和發展的可能就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學段數學教材編寫者面對的是「抽象的人」,而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面對的是「具體的人」。在教師的心中有班集體整體的概括,也有具體的個體獨特性的差異。因此,每一學段數學教材的開發不僅注意學生當前的基礎,還要針對班級學生實際發展的可能,從三維目標的角度進行教材的整合與開發。
3、全面發展學生的原則
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每一學段數學教材的二次開發中很多細節的處理,也同樣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和彰顯學生思維的發展和人的素質全面發展,因此,教材開發中要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全面實施和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4、滲透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原則
日本著名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指出:學生對作為知識的數學出校門不到兩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是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想,研究方法和著眼點等,這些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如數學化思想的滲透,猜想驗證科學方法的體驗等。
二、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策略
1、重組教材以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每個知識點教材都會安排幾個例題分課時進行教學。有些例題對於基礎較好的城市學生來說顯得坡度太小,缺乏挑戰。教師可以把學生易掌握的例題進行合並,減少課時數。相反,有些知識點的教學中,例題坡度大、課時緊,教學任務很難完成。教師就要分解課時,加大課時量,扎扎實實地落實教學任務。是合課時還是分課時教學,主要看是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又如例題中出現對學生而言情境生疏、數據過於復雜、功能單一等情況,往往需要重組例題,使例題解決更具典型性。
2、適當補充基本練習
實驗教材採用一題一例的模式,練習設計無法滿足對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訓練。沒有一定量的基本練習鋪底,出錯率會相當高,產生學生學不扎實的弊端。因此,在備課時,教師一定要准備幾道相應的模仿練習和對比練習,既要讓學生「熟能生巧」,又要防止學生「熟而生厭」。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決定補充練習是否使用、使用數量、使用對象。
3、加工原有習題
在原有教材習題訓練的基礎上,對習題呈現方式、條件問題、情境等稍作加工就能明顯提高其練習價值,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編、一題多答、一問多思等形式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思考的周密性具有較高價值。學生能在變化中抽象本質,促進知識的運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參與對教材的「再開發」
新課程的真正價值是在教和學互動中創生出來的,教材的「再開發」只有在學生的參與下,才顯得有實際意義和教學價值,「再開發」才能為學生搭建有效學習的認知平台。
第一,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實現對教材的「再開發」。我校每周有研究性學習課,每個假期都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將課文學習和社會現實、個人生活聯系起來,實現教材的「再開發」。第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導學案的編寫中來,在「再開發」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他們擁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閱歷,讓學生在交流和對話中發表自己的觀點,才能真正由「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第三,課前五分鍾演講。讓學生根據每個專題內容,自主研究確定演講主題,進行課堂演講,實現教材「再開發」。

『玖』 怎樣使用好小學數學新教材

怎樣使用好小學數學新教材
在使用和探索新課程中,老師們感受到新課程,新理念給學生帶來的快樂,同時也體會到新課程標准給我們教師來帶的苦惱,大部分老師都感覺到新教材難教,感覺新教材的知識編排不系統,零星,沒有語言文字描述的准確的概念、定義、計算的方法和法則。如何使用新教材,才會使教者輕松,學者快樂呢? 首先要了解新課程的數學實驗教材與九義教材的不同之處,新教材不僅從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思路等有重大改變,而且對教材的整體設想、教材的編寫特點也有重大改變。新教材為學生提供的知識更豐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新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等。新教材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進行了人性化的處理,非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情景化、生活化、活動化,且趣味性、探索性、開放性較強。如果教師再是按照老一套備課、上課,將是行不通的。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對教師的教學是一個挑戰,我們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應抓住這次機遇,迎接挑戰。 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熟悉課程標准,弄清新教材的編寫設想和編排特點是使用好教材的關鍵之一。
新課程的數學實驗教材「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教材的編排是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新教材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新教材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動手實踐,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教師只有熟悉課程標准,弄清新教材的編寫設想和編排特點,才能掌握方向,理清思路,把握尺度,寫好教案,上好課。
二,熟透課程標准,重視導入環節,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標准強調了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積極向上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新教材雖然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提供了大量的情景圖,但它畢竟是一幅靜態圖,如果是黑白版本,那效果就更不明顯,所以,教師要花一點心思,在導入環節上下一點功夫。首先要思考:用游戲方式導入?還是謎語導入,還是故事導入?還是多媒體課件導入?…?導入的語言怎樣組織?用什麼樣的口吻和語氣?特別是後兩點,它能調控兒童的興趣及情緒,巧妙把課堂各個環節聯系起來,但我們的教師往往很容易忽略。其次,應該考慮能否把靜態情景圖製作成動態圖,實踐證明,兒童對有色彩的動態的畫面比對靜態的畫面更為喜歡,更能吸引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然後是教具、學具的准備。新教材的教學內容都體現了「做數學」這一理念,「比一比」、「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認識鍾表」,公式的推到,這些內容需要數量較多的教具,「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等的學生活動的學具,需要教師作統一準備。如果課前准備不充分,備課備得再好也沒有用。同時,新教材不僅留給教師思考的空間,也為學生拓寬探究的空間,給學生創設了個性化學習的條件。相對舊教材而言,例題少了,練習題量少了,似乎看起來學生學習的內容少了,老師的教學也簡單了。事實確相反,例題少了,步子卻邁大了,一節課的內涵容量也變多了。如各年級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教材提供的情境圖,往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形成多側面或者遞進性的一連串問題,教學隨機生成的機會增多了,使教師教學內容的難度加大了,對我們教師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調控能力的要求高了,一節課的「度」不好把握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教材,關注前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恰當處理好教材。 又如,新教材中的計算題型呈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在很多例題中都不會只給一種演算法,主要體現為:你還想怎樣算?你有幾種演算法?你還有哪些演算法等。不再像舊教材那樣用法則定理的形式把演算法歸結出來。其實質是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拿出體現自己個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演算法多樣化不等於演算法全面化」。要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之分,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從幾種演算法中選出一種最基本的,對後續學習有影響的,這種方法要求人人掌握。選「間」 、選「新」就是演算法思維最簡捷或演算法最有創新的,這種方法要鼓勵,但不要求人人掌握。如果教師沒有備好這樣的一節計算題課,不少孩子總是熱衷於展示五花八門的奇方異法,教師沒有很好的分類、選出,而是放任學生自由掌握,結果連最基本的演算法都沒掌握。所以,我們必須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課,為每一節課做好充分的准備。

『拾』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靈活處理教材

一、面對不同的學生靈活處理教材
在小學數學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重點、難點也會有所變化。教學中如果過分拘泥於教材,只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大多隻局限於補充、調整一些習題。那麼,學生所學的知識就有明顯的局限性。事實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根據靈活地根據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的進行加工,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如改變課時的教學順序、結合實際情況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設計練習或例題、重新組合教材等等。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基礎,由於教師對教材的不同處理,教學效果就不一樣。
二、寓生活實際於數學教材中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比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麼?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裡。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創設說的條件,巧破教材難點
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說的條件,使學生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把不懂的提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做到:學生能說的不說,學生能提的不提;學生能答的不答。教師應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讓給學生。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這節課時,介紹到老師和學生使用的三角報的共中一塊,三個角的度數分別是:30°、60°、90°的特殊角。一位學生主即提出這樣疑問:老師,我手上的這塊三角板比你那塊要小得多,我認為它的三個角度數應該比30°、60°、90°小,怎麼會一樣大呢?這個富有探討性的問題提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通過激烈討論,他們終於明白了角的大小概念的形成,可見,教師給學生一個質疑的機會是多麼重要啊!它不但使學生思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更增添了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從而使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

閱讀全文

與淺談如何重組小學數學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