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學小報資料
1、主要內容有:
(1)、兄昌前數學知識:易錯題整理,重點內容復習,例題整理等。
(2)、數學家故事。
(3)、數學趣題。
(4)、數學家名言等。
示例:
2、數學小報:羨清與數學相關的趣味性小報。可以使用手抄報、電腦列印、剪貼報,出奧數題等形迅嘩式。
2. 關於數學的資料
陳省身(陪滲蔽國語羅馬字:Shiing-shen Chern,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美國華裔數學家、教育家,國際微分幾何大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是法國科學院、義大利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1911年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1922年秀州中學畢業,來到天津。1923年入扶輪中學(今天津鐵路一中)。蘆州1926年畢業,入南開大學數學系,1930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入清華大學任助教並攻讀研究生,師從中國微分幾何先驅孫光遠,研究射影微分幾何,1934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名數學研究生。同年獲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獎學金(一說受清華大學資助),赴德國漢堡大學學習,師從著名幾何學家布拉希開(Blaschke),1936年2月獲科學博士學位;畢業時獎學金還有剩餘,於是又轉去法國巴黎跟從嘉當(E.Cartan)研究微分幾何。
1937年,陳省身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後因抗戰隨學校內遷至雲南昆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的西南聯合大學講授微分幾何。
1943年,應美國數學家維布倫(O.Veblen)之邀,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此後兩年間,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證明高維的高斯-邦內公式(Gauss-Bonnet Formula),構造了現今普遍使用的陳示性類,為整體微分幾何奠定了基礎。
1946年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持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工作,此後兩三年中,他培養了一批青年拓撲學家。1949年初,中央研究院遷往台灣,陳省身應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所長奧本海默之邀舉家遷往美國。1949年夏,在芝加哥大學接替了E.P.Lane的教授職位;E.P.Lane正是陳省身的導師孫光遠當年在美留學時的導師;在此為復興美國的微分幾何做出了重要貢獻。1960年,陳省身受聘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為止。1961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至1964年間,任美國數學會副主席。陳省身晚年的一項重要貢獻是1981年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籌建以純粹數學為主的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他是第一任所長。
1984年退休,陳省身先後受聘為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名譽教授。1985年,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之聘擔任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同年南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自1986年起,中國數學會設立並承辦「陳省身數學獎」。
北京時間2004年12月3日19時14分,陳省身在天津逝世。
丘成桐、吳文俊、廖山濤、鄭紹遠等著名學者都曾師從陳省身。
[編輯]
成就
陳省身結合微分幾何與拓撲方法,先後完成了兩項劃時代的重要工作:其一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內一般公式,另一為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論。他引進的一些概念、方法與工具,已遠遠超出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范圍而成為整個現代數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陳省身其他重要的喊伍數學工作有:
緊浸入與緊逼浸入,由他和R.萊雪夫開始,歷30餘年,其成就已匯成專著。
復變函數值分布的復幾何化,其中一著名結果是陳-博特定理。
積分幾何的運動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嚴志達合作。
復流形上實超曲面的陳�莫澤理論,是多復變函數論的一項基本工作。
極小曲面和調和映射的工作。
陳-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學異常現象的基本工具。
[編輯]
榮譽
陳省身獲得了許多科學榮譽。
1961年,陳省身繼物理學家吳健雄之後當選為第二位華裔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是美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職位。
1970年,獲得美國數學協會的肖夫內獎。
1976年,獲美國福特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這是美國在科學、數學、工程方面的最高獎;陳省身和吳健雄是最早獲得該項榮譽的華人科學家。
1983年,美國數學會「全體成就」的斯蒂爾獎。
1984年獲以色列總統賀索頒發的沃爾夫數學獎,這是世界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陳省身是獲得沃爾夫獎榮譽的第一位華裔數學家、第二位華裔科學家。
此外,他還曾獲得美國數學學會頒發的Chau-venet獎(1970年)、Steele獎(1983年)。並曾獲得德國洪堡獎、俄羅斯羅巴切夫斯基數學獎等獎項。另外,他在2004年獲首屆邵逸夫數學科學獎。11月2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討論通過,1998CS2小行星被命名為「陳省身星」。
陳省身曾經三次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演講:1950年在美國波士頓的劍橋,1958年在蘇格蘭的愛丁堡,1970年在法國的尼斯。1950年和1970年都是一小時報告,這是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最高規格的學術演講。
陳省身曾出任美國數學學會副主席。他還是法國、義大利、中國等國的外籍院士。他也是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創始發起者,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巴西科學院的通訊院士,印度數學會名譽會員等。他曾被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柏林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陳省身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微分幾何學家。陳省身和華羅庚、馮康被認為是三位具有世界頂尖成果和國際性影響的華人數學家。他還是菲爾茨獎得主丘成桐在伯克萊加州大學的導師。
吳文俊
吳文俊,中國人,1919年5月12日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9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當先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吳文俊在數學上作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
拓撲學方面,在示性類、示嵌類等領域獲得一系列成果,還得到了許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這些理論和方法的廣泛應用。他還在拓撲不變數、代數流形等問題上有創造性工作。1956年吳文俊因在拓撲學中的示性類和示嵌類方面的卓越成就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獲。
機器證明方面,從初等幾何著手,在計算機上證明了一類高難度的定理,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定理,進一步探討了微分幾何的定理證明。提出了利用機器證明與發現幾何定理的新方法。這項工作為數學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將對數學的革命產生深遠的影響。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中國數學史方面,吳文俊認為中國古代數學的特點是:從實際問題出發,經過分析提高,再抽象出一般的原理、原則和方法,最終達到解決一大類問題的目的。他對中國古代數學在數論、代數、幾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闢的見解
吳文俊 科技名人
數學家。 上海人。 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 1949年獲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學位。 199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50年代在示性類、示嵌類等研究方面取得吳文俊公式、吳文......
吳文俊(1919~ )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9年5月12日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法國留學,先後在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國科學研究中心進行數學研究,1949年獲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名譽所長,數學機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常務委員、主任等職。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主要從事拓撲學、機器證明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多項突出成果,是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論文《球纖維空間示性類理論》是對纖維空間基本問題的重要貢獻。50年代在示性類、示嵌類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並有許多重要應用,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文俊公式」、「吳文俊示性類」,已被編入許多名著。這項成果曾獲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60年代繼續進行示嵌類方面的研究,獨創性地發現了新的拓撲不變數,其中關於多面體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在龐特雅金示性類方面的成果,是拓撲學纖維叢理論和微分流形的幾何學的一項基本理論研究,有深刻的理論意義。近年來創立了定理機器證明的吳文俊原理(國際上稱為吳方法),實現了初等幾何與微分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一重要創新改變了自動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機器證明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並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它將引起數學研究方式的變革。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和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機器發現和創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劉 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賈 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鑒》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π的漸近分數。
祖 暅
祖暅,祖沖之之子,同其父祖沖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紀可謂祖暅對世界傑出的貢獻。
楊輝
楊輝,中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在13世紀中葉活動於蘇杭一帶,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著有《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演算法》二卷(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續古摘奇演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有關的構造方法,同時"垛積術"是楊輝繼沈括"隙積術"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楊輝在"纂類"中,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二衰分、疊積、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類。
趙 爽
趙爽,三國時期東吳的數學家。曾注《周髀算經》,他所作的《周髀算經注》中有一篇《勾股圓方圖注》全文五百餘字,並附有雲幅插圖(已失傳),這篇注文簡練地總結了東漢時期勾股算術的重要成果,最早給出並證明了有關勾股弦三邊及其和、差關系的二十多個命題,他的證明主要是依據幾何圖形面積的換算關系。
趙爽還在《勾股圓方圖注》中推導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圖注》中利用幾何圖形面積關系,給出了"重差術"的證明。(漢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稱為重差術)。
華羅庚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 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
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
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 今仍是最佳紀錄。
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
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
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
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
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
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
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
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
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
「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 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陳景潤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
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
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
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 16
,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
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 數學》等著作
中國著名數學家 許寶騄 華羅庚 陳省身 林家翹 吳文俊
陳景潤 丘成桐 張 衡 劉 徽 祖沖之
楊 輝 姜立夫 陳建功 熊慶來 蘇步青
江澤涵
回答者:hqm4721 - 高級經理 七級 4-21 14:20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4 個人評價
好
100% (4)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太好了
評論者: 136569769 - 試用期 一級
陳景潤 華羅庚 楊輝 祖暅 祖沖之
評論者: 122400 - 魔法學徒 一級
很齊全呢!
評論者: 不二的芥末壽司 - 試用期 一級
其他回答共 1 條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
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賈憲
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約1202--1261)
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1192----1279)
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1300前後)
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鑒》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
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
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π的漸近分數。
祖暅
祖沖之之子,同其父祖沖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紀可謂祖暅對世界傑出的貢獻。
楊輝
中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在13世紀中葉活動於蘇杭一帶,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著有《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演算法》二卷(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續古摘奇演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有關的構造方法,同時"垛積術"是楊輝繼沈括"隙積術"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楊輝在"纂類"中,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二衰分、疊積、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類。
華羅庚
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陳景潤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
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 16 ,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 數學》等著作。
3.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資料
數學在生活里和我們息息相關,而數學手抄報和學生也是息息相關的。不知道怎麼做數學手抄報?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圖片1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圖片2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圖片3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圖片4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圖片5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的資料:趣味數學小故事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
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態隱睜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的內容:數學家的故事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帆歲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攜蘆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 *** 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4. 數學手抄報小資料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晌薯逗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宴賣,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飢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曼蘇爾(757-775),曼手緩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志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共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採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人傳來的印度數字,但忘卻了其創始祖,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5. 關於數學的資料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現時數學已包括多個分支.創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則認為:數學,至少純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結構,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發的演繹系統.他們認為,數學有三種基本的母結構:代數結構(群,環,域,格……)、序結構(偏序,全序……)、拓撲結構(鄰域,極限,連通性,維數……).
(5)數學小資料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學分支
一、數學史
二、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a:演繹邏輯學(亦稱符號邏輯學)b:證明論 (亦稱元數學) c:遞歸論 d:模型論 e:公理集合論 f:數學基礎 g: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其他學科
三、數論
a:初等數論 b:解析數論 c:代數數論 d:超越數論 e:丟番圖逼近 f:數的幾何 g:概率數論 h:計算數論 i:數論其他學科
四、代數學
a:線性代數 b:群論 c:域論 d:李群 e:李代數 f:Kac-Moody代數 g:環論 (包括交換環與交換代數,結合環與結合代數,非結合環與非結 合代數等) h:模論 i:格論 j:泛代數理論 k:范疇論 l:同調代數 m:代數K理論 n:微分代數 o:代數編碼理論 p:代數學其他學科
五、代數幾何學
六、幾何學
a:幾何學基礎 b:歐氏幾何學 c:非歐幾何學 (包括黎曼幾何學等) d:球面幾何學 e:向量和張量分析 f:仿射幾何學 g:射影幾何學 h:微分幾何學 i:分數維幾何 j:計算幾何學 k:幾何學其他學科
七、拓撲學
a:點集拓撲學 b:代數拓撲學 c:同倫論 d:低維拓撲學 e:同調論 f:維數論 g:格上拓撲學 h:纖維叢論 i:幾何拓撲學 j:奇點理論 k:微分拓撲學 l:拓撲學其他學科
八、數學分析
a:微分學 b:積分學 c:級數論 d:數學分析其他學科
九、非標准分析
十、函數論
a:實變函數論 b:單復變函數論 c:多復變函數論 d:函數逼近論 e:調和分析 f:復流形 g:特殊函數論 h:函數論其他學科
十一、常微分方程
a:定性理論 b:穩定性理論 c:解析理論 d:常微分方程其他學科
十二、偏微分方程
a:橢圓型偏微分方程 b:雙曲型偏微分方程 c:拋物型偏微分方程 d: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e:偏微分方程其他學科
十三、動力系統
a:微分動力系統 b:拓撲動力系統 c:復動力系統 d:動力系統其他學科
十四、積分方程
十五、泛函分析
a:線性運算元理論 b:變分法 c:拓撲線性空間 d:希爾伯特空間 e:函數空間 f:巴拿赫空間 g:運算元代數 h:測度與積分 i:廣義函數論 j:非線性泛函分析 k:泛函分析其他學科
十六、計算數學
a:插值法與逼近論 b:常微分方程數值解 c: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d:積分方程數值解 e:數值代數 f:連續問題離散化方法 g:隨機數值實驗 h:誤差分析 i:計算數學其他學科
十七、概率論
a:幾何概率 b:概率分布 c:極限理論 d:隨機過程 (包括正態過程與平穩過程、點過程等) e:馬爾可夫過程 f:隨機分析 g:鞅論 h:應用概率論 (具體應用入有關學科) i:概率論其他學科
十八、數理統計學
a:抽樣理論 (包括抽樣分布、抽樣調查等 )b:假設檢驗 c:非參數統計 d:方差分析 e:相關回歸分析 f:統計推斷 g:貝葉斯統計 (包括參數估計等) h:試驗設計 i:多元分析 j:統計判決理論 k:時間序列分析 l:數理統計學其他學科
十九、應用統計數學
a:統計質量控制 b:可靠性數學 c:保險數學 d:統計模擬
二十、應用統計數學其他學科
二十一、運籌學
a:線性規劃 b:非線性規劃 c:動態規劃 d:組合最優化 e:參數規劃 f:整數規劃 g:隨機規劃 h:排隊論 i:對策論 亦稱博弈論 j:庫存論 k:決策論 l:搜索論 m:圖論 n:統籌論 o:最優化 p:運籌學其他學科
二十二、組合數學
二十三、模糊數學
二十四、量子數學
二十五、應用數學 (具體應用入有關學科)
二十六、數學其他學科
6. 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1,零
在很早的時候,以為「1」是「數字字元表」的開始,並且它進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數字。這些數字的作用是,對那些真實存在的物體,如蘋果、香蕉、梨等進行計數。直到後來,才學會,當盒子里邊已經沒有蘋果時,如何計數里邊的蘋果數。
2,數字系統
數字系統是一種處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從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復雜的十進製表示方法。
3,π
π是數學中最著名的數。忘記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數也不會忘記它,π總是出現在名單中的第一個位置。如果數字也有奧斯卡獎,那麼π肯定每年都會得獎。
π或者pi,是圓周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它的值,即這兩個長度之間的比值,不取決於圓周的大小。無論圓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恆定不變的。π產生於圓周,但是在數學中它卻無處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圓周毫不相關的地方。
4,代數
代數給了一種嶄新的解決間題的方式,一種「迴旋」的演年方法。這種「迴旋」是「反向思維」的。讓我們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當給數字25加上17時,結果將是42。這是正向思維。這些數,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加起來。
但是,假如已經知道了答案42,並提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即現在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數和25相加得42。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維。想要知道未知數x的值,它滿足等式25+x=42,然後,只需將42減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數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7. 關於數學的資料
中國著名數學家
劉徽
劉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三國後期魏國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也是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跡,史書上很少記載。據有限史料推測,他是魏晉時代山東鄒平人。終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 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祖沖之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中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漢族人,字文遠。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坦滾對音樂也研究。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月球上還有一座環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衡塌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22/7為約率,取355/113為密率,其中355/113取六位小數是3.141592,它是分子分母在16604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2288邊形,這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讓攔余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祖沖之也製造過許多工具,如指南車等。
張丘建
張丘建
《張丘建算經》三卷,據錢寶琮考,約成書於公元466~485年間。張丘建,北魏時清河(今山東臨清一帶)人,生平不詳。最小公倍數的應用、等差數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雞術」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雞術」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問題。13世紀義大利斐波那契《算經》、15世紀阿拉伯阿爾·卡西《算術之鑰》等著作中均出現有相同的問題。
朱世傑:《四元玉鑒》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學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作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法」(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賈憲
中國古典數學家在宋元時期達到了高峰,這一發展的序幕是「賈憲三角」(二項展開系數表)的發現及與之密切相關的高次開方法(「增乘開方法」)的創立。賈憲,北宋人,約於1050年左右完成〈〈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原書佚失,但其主要內容被楊輝(約13世紀中)著作所抄錄,因能傳世。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1261)載有「開方作法本源」圖,註明「賈憲用此術」。這就是著名的「賈憲三角」,或稱「楊輝三角」。〈〈詳解九章演算法〉〉同時錄有賈憲進行高次冪開方的「增乘開方法」。
賈憲三角在西方文獻中稱「帕斯卡三角」,1654年為法國數學家 B·帕斯卡重新發現。
秦九韶:《數書九章》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秦九韶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共18卷,81題,分九大類(大衍、天時、田域、測望、賦役、錢谷、營建、軍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隨著高次方程數值求解技術的發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應產生,這就是所謂「開元術」。在傳世的宋元數學著作中,首先系統闡述開元術的是李冶的《測圓海鏡》。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家。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就是說明用開元術列方程的方法。「開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部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開元術的。
成果
華人數學家的研究成果
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現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
【李善蘭恆等式】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善蘭恆等式」(或李氏恆等式)。
華羅庚
【華氏定理】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蘇氏錐面】數學家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蘇氏錐面」。
【熊氏無窮級】數學家熊慶來關於整函數與無窮級的亞純函數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譽為「熊氏無窮級」。
【陳示性類】數學家陳省身關於示性類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陳示性類」。
【周氏坐標】數學家周煒良在代數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周氏坐標;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環」。
【吳氏方法】數學家吳文俊關於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吳氏方法」;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吳氏公式」。
【王氏悖論】數學家王浩關於數理邏輯的一個命題被國際上定為「王氏悖論」。
【柯氏定理】數學家柯召關於卡特蘭問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孫琦在數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柯—孫猜測」。
陳景潤
【陳氏定理】數學家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題被國際數學界譽為「陳氏定理」。
【楊—張定理】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在函數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楊—張定理」。
【陸氏猜想】數學家陸啟鏗關於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陸氏猜想」。
【夏氏不等式】數學家夏道行在泛函積分和不變測度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夏氏不等式」。
【姜氏空間】數學家姜伯駒關於尼爾森數計算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姜氏空間」;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姜氏子群」。
【侯氏定理】數學家侯振挺關於馬爾可夫過程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侯氏定理」。
【周氏猜測】數學家周海中關於梅森素數分布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周氏猜測」。
【王氏定理】數學家王戌堂關於點集拓撲學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譽為「王氏定理」。
【袁氏引理】數學家袁亞湘在非線性規劃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袁氏引理」。
【景氏運算元】數學家景乃桓在對稱函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景氏運算元」。
【陳氏文法】數學家陳永川在組合數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陳氏文法」。
研究表明,數學焦慮程度較高的人,不僅趨向於迴避與數學相關的事物,並且不願意從事與數學相關的職業。芝加哥大學的研究顯示,這些迴避都源於疼痛焦慮。研究人員說:「這是首次從神經層面揭示了數學焦慮這種主觀體驗的本質。」
這種焦慮不僅僅限於數學。英國《每日郵報》援引科學家的研究稱,擔心過聖誕節花錢,計算下飯館要給多少小費,算一算家庭開銷,都可能會給對做數學題有內在恐懼感的人帶來身體上的痛苦。[3]
編輯本段數學文化
外國名言
數學符號之美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
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什麼。——畢達哥拉斯
數統治著宇宙。--畢達哥拉斯
幾何無王者之道。——歐幾里德
我決心放棄那個僅僅是抽象的幾何。這就是說,不再去考慮那些僅僅是用來練思想的問題。我這樣做,是為了研究另一種幾何,即目的在於解釋自然現象的幾何。——笛卡兒(Rene Descartes 1596-1650)
數學是人類知識活動留下來最具威力的知識工具,是一些現象的根源。數學是不變的,是客觀存在的,上帝必以數學法則建造宇宙。——笛卡兒
虛數是奇妙的人類棈神寄託,它好像是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一種兩棲動物。——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
1646-1716)
不發生作用的東西是不會存在的。——萊布尼茨
考慮了很少的那幾樣東西之後,整個的事情就歸結為純幾何,這是物理和力學的一個目標。——萊布尼茨
雖然不允許我們看透自然界本質的秘密,從而認識現象的真實原因,但仍可能發生這樣的情形:一定的虛構假設足以解釋許多現象。——歐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
因為宇宙的結構是最完善的而且是最明智的上帝的創造,因此,如果在宇宙里沒有某種極大的或極小的法則,那就根本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歐拉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 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
數學是科學之王。——高斯
數學是自然科學之首,而數論是數學中的皇後。——高斯
這就是結構好的語言的好處,它簡化的記法常常是深奧理論的源泉。——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
1749-1827)
在數學這門科學里,我們發現真理的主要工具是歸納和類比。——拉普拉斯
讀讀歐拉,讀讀歐拉,他是我們大家的老師。——拉普拉斯
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發展,才能表現她的國力強大。——拉普拉斯
認識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對於科學的進步並不比發現本身更少用處。科學研究的方法經常是極富興趣的部分。——拉普拉斯
寫滿數學公式的紙
如果認為只有在幾何證明裡或者在感覺的證據里才有必然,那會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柯西(Augustin Louis Cauchy
1789-1857)
給我五個系數,我將畫出一頭大象;給我第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柯西
人必須確信,如果他是在給科學添加許多新的術語而讓讀者接著研究那擺在他們面前的奇妙難盡的東西,已經使科學獲得了巨大的進展.——柯西
幾何看來有時候要領先於分析,但事實上,幾何的先行於分析,只不過像一個僕人走在主人的前面一樣,是為主人開路的。——西爾維斯特(James Joseph Sylvester
1814-1897)
也許我可以並非不適當地要求獲得數學上亞當這一稱號,因為我相信數學理性創造物由我命名(已經流行通用)比起同時代其他數學家加在一起還要多。——西爾維斯特
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才能的數學家決不會成為一個完全的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Karl Weierstrass
1815-1897)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康扥爾
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康托爾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 ——希爾伯特
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克萊因
沒有那門學科能比數學更為清晰的闡明自然界的和諧性。---Carus,Paul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P.R.哈爾莫斯
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普洛克拉斯
邏輯是不可戰勝的,因為要反對邏輯還得要使用邏輯。——布特魯
數學分系統自然界本身同樣的廣闊————傅立葉
邏輯可以等待,因為它是永恆————亥維賽
一門科學,只有當它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馬克思
數學是無窮的科學。——赫爾曼·外爾
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機智,數學使人精細。——培根
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數學來度量。——拉奧
沒有哪門學科能比數學更為清晰地闡明自然界的和諧性。——卡羅斯
數學是規律和理論的裁判和主宰者。——本傑明
中國名言
遲序之數,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祖沖之(429-500)
事類相推,各有攸歸,故枝條雖分而同本干知,發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辭,解體用圖,庶亦約而能周,通而不黷,覽之者思過半矣。——劉徽
數學是最寶貴的研究精神之一。——華羅庚
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華羅庚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華羅庚
數學是一門演繹的學問,從一組公設,經過邏輯的推理,獲得結論。——陳省身
科學需要實驗。但實驗不能絕對精確。如有數學理論,則全靠推論,就完全正確了。這科學不能離開數學的原因。許多科學的基本觀念,往往需要數學觀念來表示。所以數學家有飯吃了,但不能得諾貝爾獎,是自然的。數學中沒有諾貝爾獎,這也許是件好事。諾貝爾獎太引人注目,會使數學家無法專注於自己的研究。——陳省身
我們欣賞數學,我們需要數學。——陳省身
一個數學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數學。歷史上數學的進展不外兩途:增加對於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廣范圍。——陳省身
現代高能物理到了量子物理以後,有很多根本無法做實驗,在家用紙筆來算,這跟數學家想樣的差不了多遠,所以說數學在物理上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邱成桐
8. 數學小報內容資料大全 數學小報內容精選
1、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2、最小的數字。古老而龐大的自然數家族,是由全體自然數1、2、3、4、5、6、7、8、9、10……集合在一起組成的。其中最小的是「1」,找不到最大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一找。
3、沒有最大的自然數。也許你認為可以找到一個最大的自然數n,但是,你立刻就會發現另一個自然數n+1,它大於n。這就說明在自然數家族中永遠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數。
4、數學名言:
萬物握顫皆數。——畢達哥拉斯
幾何無王者之道。——歐幾里德
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和皮跡——伽利略
我決心放棄那個喚並僅僅是抽象的幾何。這就是說,不再去考慮那些僅僅是用來練思想的問題.我這樣做,是為了研究另一種幾何,即目的在於解釋自然現象的幾何。——笛卡兒
9. 關於數學的資料
數學名人的話:數學王子高斯,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高斯發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斯的數論研究總結在《算術研究》(1801)中,這本書奠定了近代數論的基礎,它不僅是數論方面的劃時代之作,也是數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之一。高斯對代數學的重要貢獻是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證明開創了數學研究的新途徑。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歐幾何的原理。 他還深入研究復變函數,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發現了著名的柯西積分定理。他還發現橢圓函數的雙周期性,但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沒發表出來。1828年高斯出版了《關於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空間曲面的微分幾何學,並提出內蘊曲面理論。高斯的曲面理論後來由黎曼發展。 高斯一生共發表155篇論文,他對待學問十分嚴謹,只是把他自己認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發表出來。其著作還有《地磁概念》和《論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
陳景潤: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隱跡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還有 阿基米德 畢達哥拉斯 華羅庚 祖從之等
數學名人小笑話: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乘著熱氣球,在大峽谷中迷失了方向。
他們高聲呼救:「喂——!我們在哪兒?」
過了大約15分鍾,他們聽到回應在山谷中回盪:「喂——!你們在熱氣球里!」
物理學家道:「那傢伙一定是個數學家。」
工程師不解道:「為什麼?」
物理學家道:「因為他用了很長的時間,給出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但答案一點用也沒有。」
(這個很經典,我看到很多雜志都登過)
一天,數學家覺得自己已受灶模並夠了數學,於是他跑到消防隊去宣布他想當消防員。
消防隊長說:「您看上去不錯,可是我得先給您一個測試。」
消防隊長帶數學家到消防隊後院小巷,巷子里有一個貨棧,一隻消防栓和一卷軟管。消防隊長問:「假設貨棧起火,您怎麼辦?」
數學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軟管上,打開水龍,把火澆滅。」
消防隊長說:「完全正確!最後一個問題:假設您走進小巷,而貨棧沒有起火,您怎麼辦?」
數學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終於答道:「我就把貨棧點著。」
消防隊長大叫起來:「什麼?太可怕了!您為什麼要把貨棧點著?」
數學家回答:「這樣我就把問題化簡為一個我已經解決過的問題了。」
(這碼局個也還可以,我們老師講過)
我覺得你也可以寫一下數學的起源: 數學是一門最古老的學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萬多年以前。但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資料留存下來的極少。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倫發現了比較系統的數學文獻。
遠在1 萬5千年前人類就已經能相當逼真地描繪出人和動物的形象。這是萌發圖形意識的最早證據。後來就逐漸開始了對圓形和直線形的追求,因而成為數學圖形的最早的原型。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又逐漸產生了計數意識和計數系統,人類摸索過多種記數方法,有開始的結繩記數,用石塊記數,語言點數進一步用符號,逐步發展到今天我們所用的數字。圖形意識和計數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又產生了度量意識。
這一系列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完整的數學這一門學科,它包括算術、幾何、代數、三角、微積分、統計和概率(其實它一開始是人們為了鑽研賭博而來的呢)……等等各個分支,而且還在不斷發展下去。
這些我也是自己邊想邊查的質料,希望對你有幫助,有些地方精簡了的!!!可能還是有點多!!你在真理一哈嘛!!加油做吧!!
O(∩_∩)O!
10. 數學小報內容資料
數學小報內容資料
數學小報內容資料
數學簡單故事和感悟:
故事一:燒水的問題
在以前有好事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面前有煤氣灶、水龍頭、水壺和火柴,你想燒些水應當怎樣去做?」
被提問者答道:「在壺中放上水,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到煤氣灶耐侍上。」
提問者肯定了這一回答,接著追問:「如其他條件不變,只是水壺中已有了足夠的水,那你又應當怎樣去做? 」
這時被提問者很有信心地答道:「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到煤氣灶上。」
但是提問者說:「物理學家通常都這么做,而數學家們則會倒去壺中的水,並聲稱已把後一問題轉化成先前的問題。」
感悟:
有位數學家「倒去壺中的水」似乎是多此一舉,故事的編創者不是要我們去「倒去壺中的水」,而是引導我們感悟數學家獨特的思維方式——轉化。
其實學習數學不是問題解決方案的累積記憶,而是要學會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把抽象的問題轉化成具體的問題。數學的轉化思想簡化了我們的思維狀態,提升了我們的思維品質。轉化不是就事論事、一事一策,而是發掘出問題中最本質的`內核和原型,再把新問題轉化成與已經能夠解決的問題。
轉化思想是數學的基本思想,它應貫穿在我們數學教學的始終。
故事二:兩只羊的描述
在草地上有兩只羊,在藝術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看來卻有不同的感受與理解,下面是他們的的描述。
有位藝術家:「藍天、碧水、綠草、白羊,美哉自然。」
生物學家:「雄雌一對,生生不息。」
物理學家:「大羊靜卧,小羊漫步。」
數學家:「1+1=2。」
故事感悟:
從故事中不同職業的人對兩只羊的描述,我們感受到藝術家對自然美的關注,生物學家對生命的關注,物理學家對運動與靜止的關注,而數學家從色彩、性別、狀態中抽象出數量關系:1+1=2,這是數學高度抽象性的體現。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要經歷具體—表象—抽象的過程,教學時要在直觀物體和抽象概念之間構建橋梁,從而引導學生把握事物最主要、最本質的數學屬性。
抽象有一個學生經歷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抽象純絕的結果。數學抽象本身又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這一過程永無止境。
數學小知識
阿拉伯數字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0、1、2、3、4、5、6、7、8、9這些數字。那麼你知道這些數字是誰發明的嗎?
這些數字元號原來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元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現在,阿拉伯數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數字元號。
九 九 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
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數學小故事
數字趣聯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年輕時與幾個學友進京考試.他們到達試院時為時已晚.考官說:"我出一聯,你們若對得上,我就讓你們進考場."考官的上聯是:一葉孤舟,坐做畝姿了二三個學子,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蘇東坡對出的下聯是: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與蘇東坡都將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嵌入對聯中,將讀書人的艱辛與刻苦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
點錯的小數點
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釐,往往失之千里.
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後回家.兩星期後,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後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紀從哪年開始?
世紀是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第一世紀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別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見的錯誤是有人把起始年當作是公元零年,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我們的習慣,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序數的計算是從「1」開始的,而不是從「0」開始的。而正是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才導致了世紀末尾年為公元99年的錯誤認識,這也是錯把1999年當作是二十世紀末尾年,錯把2000年當作是二十一世紀起始年的原因.因為公元計數是序數,所以應該從「1」開始,21世紀的第一年是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