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過馬路的原理是什麼

小學數學過馬路的原理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0 00:06:42

『壹』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

小學一年級的同學們,有關人教版數學知識,大家學習了哪些?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比一比》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頁內容及「做一做」,練習一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知道「同樣多」的含義,知道多、少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准備 :錄音機,磁帶,實物投影儀,小兔頭、小豬頭、磚頭、木頭圖片。

學具准備: 鉛筆.橡皮.梨片.蘋果圖.三角形.圓片.花朵片各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提問題

故事:三隻小豬長大了,要離開爸爸、媽媽自己生活了。他們各自蓋了一間小房子。大哥蓋了一間草房子,二哥蓋了一間木頭房子,小弟蓋了一間磚頭房子。房子蓋好了,他們高高興興搬進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來了一隻又餓又渴的大灰狼,他先來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勁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給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裡。可大灰狼又使勁一吹,結果二哥的木頭房子也給吹垮了。沒辦法,哥倆趕緊逃到小弟家裡。這次不管大灰狼怎麼吹,磚頭房子一動也不動。後來,三隻小豬一起動腦筋趕走了那隻壞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豎起大拇指說:「還是磚頭房子最堅固。」這一天,天氣可好了,河裡的小魚高興地在水裡游來游去,咦!為什麼那邊的草地上那麼熱鬧!小魚「嘩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來三隻熱心的小豬在幫他們的鄰居小兔蓋最堅固的新房子呢!他們你搬木頭我搬磚,幹得可歡呢!小房子很快就蓋好啦!那邊的石桌上放著許多好吃的,肯定是熱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豬的。

(一)、教學「同樣多」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個豬兄弟》。教師放錄音《三個豬兄弟》,請學生聽後回答(一邊看書一邊回答):

1、三個豬兄弟為什麼要幫小兔蓋房子?

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好客。

2、圖上有幾只小兔?每個小兔搬多少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頭圖片、磚頭圖片。

3、一隻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餘的磚頭?有沒有多餘的小兔?

一隻小兔對著一塊磚,沒有多餘的小兔,也沒有多餘的磚頭。我們就說:小兔和磚頭同樣多。(板書: 和 同樣多。)

學生模仿說一遍。不要求學生和老師說得一模一樣,只要能完整說明意思即可。

4、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同樣多呢?(隨意比較)

(二)、操作(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1、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

教師擺六塊橡皮後,要求學生把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

指1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後學生看自己擺的和投影儀上擺的是否一樣。

2、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

在梨片(5個)下面擺蘋果片,擺的梨片要和蘋果片同樣多。

擺好後回答:梨片有幾個?一個蘋果片對著一個梨片……,有沒有多餘的?梨片和蘋果片怎樣呢?

(三)、教學「多些、少些」

1、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豬頭圖片、木頭圖片。)

2、一個小豬頭對著一根木頭比,最後有沒有多餘的小豬頭?有沒有多餘的木頭?是小豬頭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後請小組長代表回答。教師板書:多、少。

教師說明:木頭多、小豬頭少,我們還可以說木頭比小豬頭多,小豬頭比木頭少。學生模仿說出誰多誰少,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3、圖上還可以比什麼?(隨意比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題)全班同學動手操作,1名同學到投影儀上操作。

1.第1行擺5個△,在△下面擺○,△要比○多1個。第2行擺幾個○?

2.第1行擺4朵紅花,擺的黃花比紅花少1朵,第2行擺幾朵黃花?

二、運用新知

1、第1題:左圖是猴子多,右圖是骨頭多。(避免學生產生思維定勢)

2、第2題:學生觀察,看到公雞和鴨子雖然擺的一樣長,但疏密不同,進而判斷擺的密的鴨子的只數多些,而公雞只數少些。

3、第3題:學生在觀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樣多的基礎上,只需比較兩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題;此題是在同一排中比較多少,當第5次循環出現珠子時,只出現了一個黃色珠子,所以黃珠多而紅珠少。介紹你的方法。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較時,一定要一個對著一個比,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位置》

第一課時上、下、前、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體會上下、前後位置關系。

(2)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空間方位能力,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後的方位。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用上下、前後等詞正確描述人和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課題

1. 游戲:

上指天,下指地,兩手向前指,再摸後腦勺。

先由教師示範做,再請學生起立,師生一起做。

提問:誰來說一說,哪邊是上,哪邊是下,哪邊是前,哪邊是後。(先同桌互相說說,再指名說說)

2. 板書課題。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1. 上、下

(1)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2)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並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准確的描述。

(3)課件出示主題圖左面部分,帶領同學讀一讀,並讓學生體會物體的上下相對性。然後完成填空()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

(4)拓展練習輪船的上面有什麼?小轎車的下面有什麼?

(5)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可以觀察教室、書桌……來說一說。)

2. 前、後

(1)課件出示主題圖最上層部分三輛車,然後右面位置描述部分,指名讀一讀。並讓學生體會物體的前後相對性。

(2)說一說,你喜歡哪輛車,就用「前、後」說說它的位置。(說的過程中要抓住個例,讓學生體會到前後的相對性。)

(3)拓展練習紅色貨車的後面有什麼車?小轎車的前面有什麼車?

三、創設活動,加深理解

1. 聽口令擺一擺

先擺數學書,再把語文書放在數學書的下面,最後把鉛筆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並說說,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2. 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後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後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後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後面數,得到不同的答案)

3. 聽童話故事貼一貼。

教師根據教材提供的練習二第3題稍加改編,讓學生根據老師所講的故事情境在學具卡片上貼一貼。

四、家庭游戲、知識鞏固

(1)回家後,幫你的玩具排排隊(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狀的積木),並向家裡人說說他們的上下或前後順序

(2)向家長說說,做課間操時,排在前面和後面的分別是誰?

第二課時左、右

教材通過讓學生模仿教師舉右手,觀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讓學生說明左、右兩只手的習慣性分工,將左、右與自己的左、右手對應起來,以此建立左、右的標准。

教科書第10頁「做一做」第1題,通過讓學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腿,感知身體的左右。「做一做」第2題,通過學生的實際活動,說一說自己前、後、左、右的同學是誰,進一步把握左右。

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讓學生體驗左右的位置與順序。

(2)通過活動,使學生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關系,並能用語言來表達。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正確確定「左右」。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認識左右

1.做「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

師:大家喜歡做游戲嗎?游戲的名字叫「聽口令做動作」,老師說你們做,看誰做得又對又快。注意聽,准備:

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來,相互看一下,誰錯了幫助改正過來。)

……

2.增加游戲難度 引出左右

師:下面老師要增加難度了,仔細聽: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嗎?想一想,應該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來,同桌相互看看,有沒有錯誤,應如何改正。)

師:我發現小朋友們這次速度慢了,而且還有出錯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們這次的游戲比上次難在什麼地方?

生:增加了左右

師:板書課題,指導書寫。請小朋友們記住,「左」字下邊是個「工」字,「右」字下邊是個「口」字。

3.認識左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滲透思想教育

師:大家舉一下你的右手。

師:右手的這邊就是右邊。那右手都能幹些什麼呢?

師;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們的另一隻手是左手,左手又能幹什麼呢?

師:對,我們一般情況下做事情時,都是以右手為主左手幫忙一起來做,可見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我們同學們之間也應該互相團結、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認識身體中其它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師:哪位小朋友能告訴大家,在我們的身體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好朋友?

5.增加「聽口令做動作「游戲的難度鞏固左右的知識

師:小朋友們真棒,這么短時間就能分清左右了,那我們把剛才的游戲再增加一下難度,注意仔細聽:

左手指左耳、右手指右耳、左手指左肩、右手指右肩、左手指右肩、右手指左肩

二、擺擺學具,理解左右

1. 擺一擺

師:同桌合作,像電腦上一樣的順序擺放好事先准備好的學慣用品。

(課件演示:按順序擺好:鉛筆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樣學具)

師:大家先來確定一下,擺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擺在最右邊的是什麼?

2. 數一數

師:按左右的順序來數一數。(點著學具來數,數好後請學生回答,從而完成電腦中的填空題)

從右數橡皮是第--------個

從左數橡皮是第--------個

師:同樣的東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不同。

3. 說一說

尺子的左邊是什麼?右邊呢?

(1)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圖說出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說出尺子的左邊或右邊各有哪二樣學具?

4. 想怎麼擺就怎麼擺,然後同桌互說

三、聽音樂,做動作。

師: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樂師生一起做)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腳跺一跺,右腳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後蹦一蹦,左手擺一擺,右手擺一擺,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由慢到快)

四、拓展應用,感知生活中的數學

1. 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如走路要靠右走,同時老師滲透我們要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同時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如過馬路要先看看左邊,再瞧瞧右邊。

2. 想一想。小動物們早起在森林中做早操,從左邊數,小猴子排在第二位,從右邊數它排在第三位,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在做早操嗎?

教學反思

《位置》這節課根據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精心設計了讓學生用眼觀察、動口表達、動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組活動。學生始終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前後左右的空間位置關系。下面是我對《位置》的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課堂教學中,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讓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結論等,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

二、游戲活動帶給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新課程改革也視學習為「做」的過程、「經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在上下、前後、左右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口令和聽反口令拍手的游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增加成功感。假如發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愉悅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積極投入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把課堂作為數學活動的 舞台,讓學生在自由、活躍的氛圍中學習,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的有趣。但是我發現,這樣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有個別同學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探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都有所欠缺,這說明我這節課的設計還存在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改進。在這方面,我會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師多加指點。

『貳』 用數學問題接受為什麼不斜著過馬路而是直著過

過馬路時,行走路線垂直於馬路的走向時,橫穿馬路的路線最短,如果斜著過則加長了過馬路的距離。

『叄』 小學一年級登山題怎麼做

近段時間以來,我在網上某著名社區發表的文章《呼籲,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這篇文章應該撤掉》(附後)通過《東方早報》吳松先生的報道《網民建議撤掉〈登山〉引發爭論》而在社會上引起了爭議。我非常感謝吳先生的勞動和社會各界對此事件的關注。但是,由於本人當時寫的較為簡單,用詞有點模糊,造成了吳先生和很多朋友的誤解。在此我做如下解釋、補充:
對照我的原文和吳先生的報道:
在該報道的第一段有這樣的基調:該文作者珩之戀在表弟的小學課本里看到了《登山》一文,文中列寧從峭壁上行走的插圖令他感到「膽戰心驚」。他認為這篇文章會造成孩子盲目模仿,因此不適合孩子學習,建議將其從課本中撤掉。
這段話造成了大家的誤解。從我的原文可以看出,我並不是因為害怕孩子模仿登山而反對這篇文章。我說感到膽戰心驚是因為這幅圖片讓我認識到這是一種極大的冒險,危險的感覺才讓我膽戰心驚。但這不是我的寫作本意,雖然我寫的確實不太明朗,但是通過下文是可以看出的,我說:
我們的孩子在自身處於弱勢的時候,最大的道義是保護自己.面對危險,生命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孩子需要理性的勇敢,而不是盲目地冒險.登山是一項危險性很大的冒險活動,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為了鍛煉孩子的勇氣,不應該採取危險性很大的活動.雖然這篇文章不是教孩子們去登山,去冒險,但是孩子們的模仿心裡很重,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受到某種思想的趨勢,難免做出不能算錯但卻缺乏理性的舉動,給自己,家人帶來莫大的傷痛.
對生命的珍惜,是文明社會的要求.我們要告訴這些孩子:有的困難你是戰勝不了的.
我們不必苛求孩子們的這種勇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保護好你自己,並不是一種懦弱.
通過這段我引出了這樣的中心:
1.我們要教育孩子分清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冒險。什麼是理性的勇敢,什麼是蠻干。要學會處理個人安全和社會利益的關系。我在一報紙網路版上還看到這樣一個消息。銀行失火搶救演習,他們認為員工保命最重要。還聽到一些國外的規定:在英國消防警鈴和消防通道旁都貼著這樣的警告:如果發生火災,請迅速離開這棟建築,離開之後不要試圖回到這建築,不要試圖救火或叫別人和你一起試圖救火。如果一個沒有經過救火訓練的人試圖救火,只會給消防員帶來負擔,可能還白白搭上一條命。當我們的孩子還處於弱勢時,讓他們去做與自身能力相去甚遠的事情,我們是不是在謀殺我們的孩子。我們要教孩子們拒絕毫無意義的冒險。我說,鍛煉孩子可以採取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式.一位網友在看過原文的圖片後感嘆道:倒吸一口冷氣!我是在三年前看到這篇文章的,當時的感覺相當復雜,但是第一感覺是,這是用勇敢一詞所能解釋的嗎?由於條件局限,那時還是高中生,沒有找到可以發表自己觀點的渠道。但我對此耿耿於懷,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可謂一氣呵成。不過由於擔心網管刪帖,加上自己寫作水平局限,寫的較隱晦,條理略欠妥當,所以造成了很多朋友的誤解,覺得我是因為擔心小孩子模仿登山所以反對這篇課文。不過也能這樣理解,因為這也是冒險的一種形式。我現在常想: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區分什麼是冒險,什麼是勇敢,他們會相信我們的教育者嗎?如果他們長大後再回想這篇文章,重新認識,是不是覺得受到了欺騙,教育要讓受教育者終身受用。我們往往誇大精神的作用,我們目前的社會是缺乏一種精神,但是整天喊口號,卻無實際行動有什麼用呢?我看過一篇報道,說在日本,有些學校為了鍛煉孩子的意志,冬天就讓小孩穿涼鞋上課,我說我雙手贊成。很多朋友說撤掉這篇文章,你是不是想讓我們的未來成為溫室花朵,但是我們為什麼就不問一下,我們用什麼實際行動來鍛煉我們的孩子了。日本的教育是從一些小事做起,他們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們總是談英雄,但是卻毫無行動。孩子們其實很難理解英雄,但是他們卻能感受到什麼是苦,什麼才是他們真正有效的磨練。但是即使我們要把我們的孩子培育成溫室花朵,我也要告訴我們的孩子:拒絕毫無意義的冒險!
2.很多朋友按我的邏輯推理,說我們的小孩馬路都不要過了,萬一碰上個敢闖紅燈的司機,小命就沒了。我說過馬路即使算做有危險,那也是外在因素,如果真的找內在因素,除非自己非要往汽車上撞,看一下這種感覺怎麼樣。這才和列寧的舉動類似。類推以下,很多例子都被我反駁了。
3.在《宋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章惇與蘇東坡同游南山,走到仙游潭,見仙游潭下臨萬仞絕壁,壁上有一塊很短的橫木,章惇請東坡到壁上題字作記。東坡俯身望一望潭下,煙霧氤氯,深不見底,當即搖頭,連說不敢。章惇卻從容走到潭邊,吊下繩索攀著樹,提起衣服就爬下去了,用毛筆在壁上大書:「蘇軾、章惇來。」然後攀樹緣索,回到潭邊,面不改色,神采依然。這個故事和列寧登山很相似,但是我們並沒有覺得蘇軾是一個膽小鬼。有人說我是在醜化導師,我說我的政治理論素質是我的政治課老師所認可的。我崇拜毛主席,周總理,但我不膜拜。任何人都有缺點,列寧登山是個人的事情,為什麼我們要拔高它的精神意義呢。當北大山鷹社社員遇難時,就有一種聲音:他們是為自己喜愛的運動而獻身,我們沒有必要來貶低或者贊揚他們。
4.有幾個網友發表的帖子值得一讀,也代表了我的觀點:
A我覺得達家討論的太深入了, 如果說文章對小學生根本沒什麼影響,只是當做任務背一背就算了,所以就不用刪. 那麼我認為還是刪了吧! 但我認為這樣的文章不是不可以拿出來當教材,而是應該爭對初中生吧!小學生不能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如果他很佩服文章的主人翁, 就會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學習... 我曾聽說過有幾個小孩,在看了包青天後模訪其中的狗頭軋賜候\\\", 造成悲劇.一個人一生中有很多磨練意志的機會, 童年應該是最無憂無慮,最天真無邪的年代.對於小學生來講,確實有點驚心動魄!在他們過小的心靈里留下了\\\"生活堅辛\\\"的影子.而且要他們學習列寧老前輩,還不如多教他們要自己洗自己的小手帕,遇到同學需要幫助時,要頂力相助等.... 這些小學生可以把學習的東西帶到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做到\\\"學習\\\"..... 另外,我認為現在的教材真的應該要改革了,教出來的學生都是心懷大志, 而抱怨機遇不來.而且現在的人與人之間太缺少人情味了, 真的應該從小學生開始,多編一些充滿愛心的文章出來, 不要讓我們人類成了機器的世界.我說的有點遠了.總之,我支持樓主,刪!
B很慶幸餘生也早,未曾讀過這篇文章。但我讀了之後的的確確是心驚肉跳了-----我兒子正在上小學且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看了插圖之後這種想法更強。不管教材編者的主旨如何如何好,但客觀上卻表達了如下信息:
1、堅強的品質和意志可以用冒險和激進的方式形成。難道說偉大的列寧之堅強毅志和品質就是用這種無任何必要的以生命為代價的冒險去培養出來的嗎?好像列寧不是一個盲目的冒險主義者!
2、只要不怕死就是勇敢,勇敢就是不怕死!難道說勇敢真的等於不怕死嗎?這個問題對於每一個頭腦還正常的成人來說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可對於小學生來說這種表達於課本的信息孩子們就會信以為真了。
3、生命是不值珍惜的無足輕重的東西。孩子們可以為一次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無關氣節大義的任何一件小事去舍棄生命。這難道不與現代文明社會關愛生命的要求相悖嗎?
文章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盡管大多數孩子不會去作同樣的冒險登山運動,但文章所表達的內涵在負面的影響上確實已大於正面的引導期望;你能說孩子們不會在這種無謂的冒險精神引導下去干別的傻事而為之付出沉重代價嗎!再有這樣的誘導教育出來的學生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大腦溫度在四十度以上才怪!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被培養成這樣!教育孩子培養優秀品質的事例、文章很多,誠如那位死為自已維護面子、不顧別人孩子的編書的他媽的「學者教授」所言這篇有爭議的文章可撤可不撤,為什麼不換個沒有爭議的文章來教育孩子呢!難道說你那學者教授的面子真比下一代的未來值錢么?我是一個正上小學的孩子的家長,同時我也是一個中學教師,無論是從家長的角度還是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出發,這篇有爭議的文章還是撤了
C.我已經幾次教過這篇課文,曾記得有一次問:列寧回來為什麼還要走這條危險的小路?一生答:找死唄!於是我組織同學們討論:去的時候為了看日出,可以走這條危險的小路,否則就看不到美麗的日出,那麼回來呢?還有必要再走那條危險的小路嗎?完全可以不走!但列寧所處的時代、環境不一樣,他必須事事處處時時鍛煉自己的勇氣,否則,關鍵的時候就容易被嚇倒。假如老師帶著你們秋遊,寧願不看日出,也絕對不會讓你們去冒險,因為,在和平年代,生命最珍貴。但,年代不是永遠都和平,在不和平的年代,一個人把生命看待越重要,生命就越沒有價值。
這就是老教材新教法,一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時代會被賦予不同的內涵。
5.我在網上看到的評論中,家長在讀懂我的意思後,就很贊成。有的網友在反駁我時說,那革命烈士的鮮血算是白流了,我回答說:我說生命是最重要的,很多網友嗤之以鼻.不可否任,在戰爭年代,生命都是第二位的.但是這不是文明社會.即使我們的先烈們也希望我們現代的人能夠好好生活,能夠有能力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是他們革命的目的.他們生活的不是文明社會,他們沒有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我們是.感謝我們的英雄,他們推動了時代的進步,讓我們逐漸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所以不要再拿我們的英雄說話,你們誤解了他們革命的目的.如果他們知道我們現代人這樣的折騰,還有這樣的認識,他們難冥於九泉。有個網友說,現在很多小孩看早期的革命片,把它當做武打片來看。我不知道這是對我們英雄的熱愛,還是對英雄的褻瀆。我們現在用另一種觀點看待賴寧,不是對英雄的貶低,而是社會更讓我們有能力,也可以說是財力來認識生命,我們說財產是不重要的,因為我們認識到,人民的生命才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在和平環境下,我們提倡在有能力的前提下來英勇,但是在你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首先要保住生命。更何況我們的孩子。還有人教社的那位教授的話聽來耐人尋味,既然選編的課文起不到很大的作用,那麼我們是否更應該選一些能夠震撼人心,具有良好效果的文章呢。
此外,關於我們的教材,我有幾句話想說:
1.選編教材,對其中的英雄人物要注意時代性。我們很多人常以「忘本」來駁斥教材改革,但是我們的時代在高度、高速進步,人們的認識更要前進。我們承認歷史教科書中的一個觀點,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具有時代局限性。卻很難認識到,我們就在歷史長河中,我們就是未來的歷史。我們要改革,就是要盡可能的降低由於時代局限性而造成的無謂彎路。一個人再偉大,他都有自己的時代。所以,我們不要否定我們自己。在經濟學中,雷鋒是「非理性經濟人」,我們並沒有全盤否定雷鋒,就比如我們不能否定岳飛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一樣。他們是整個民族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站在歷史的台階上認識他們。當然,我們就更要站在現實世界中發展自己。
2.教材改革的方向:要多以人文關懷,培養孩子的愛心,並加以邏輯教育;陶冶情操,但注意文學性。最近幾年來,我常常聽到,見到青少年犯罪,甚至很多殺人犯。我們常在譴責社會的不好現象的影響,但是卻從來不對我們的教科書進行反思。我不知道,當我們的教科書都如此輕薄生命,甚至還要冠以勇敢精神,那麼我們還有什麼人文關懷可談。小孩子的辨別能力很差,我們都有小孩的經歷。當小朋友之間鬧矛盾,不參與打架就是膽小鬼。特別是逞膽大的時候,更是讓人不敢回首。我在原文的附文《我的故事》中有如下描述:
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小的時候。我們村旁邊有一座引水渠,鎮上工廠的廢水通過它排出去。其中一段用石頭砌成,建的有二層樓那麼高。由於常年不用,我們常在裡面穿梭,居高臨下的感覺很舒服,因為我們鎮上最高的樓只有兩層,而我們很少有機會「享受」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所以我們通常一群一群的在裡面撒野。
一次,有膽大的就提議沿著石壁走一走,看誰走得遠。而渠的兩壁各只有10厘米寬。大家可以想一下那種場面你是否能平靜的看下去。如果你說是,那就別把我的這個故事讀完。
我們很多人那時的年齡已有12歲。懂的東西也不少了吧。但是卻敢作如此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決定。當時就有人反對,瞬間就被那群膽大的人譏諷。我沒有學過這篇課文,所以也沒有人舉這位偉人的例子。但是那時喊得最響亮的口號是:害怕不是紅軍(雖然我們本就不是紅軍)。如果你覺得這群孩子不可能有這么單純,我是在編故事,你不必看下去。
於是很多人妥協了。
當有一個人落下去的時候,驚叫聲使另一個孩子嚇得腳跟打颼也落了下去。幸好下面是麥田,沒有太大的痛苦,僅僅是把腰弄錯位了。他們是被人抬回去的。
我不知道哪些兒時的夥伴做沒做過有這種場景的噩夢。但是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眩暈,極度的眩暈。然後我就希望這篇文章能過撤掉,或者那座水渠趕快消失。我不希望他們的夢中也有這樣的噩夢。
我並不是希望他們懦弱,而是我們不需要這種堅強,這種勇敢。如果我們想磨練孩子們的這種意志,有更好的方法,至少是更安全的方法。我聽說日本為了鍛煉小孩戰勝困難的意志。冬天上學不準他們穿棉鞋。這個,我雙手贊成,我希望有一天我為人父時,我小孩能夠受到這種磨練。因為這不是冒險。也許我沒有讓小孩卓越的能力,但是我要讓他安全。我聽一位老革命描述自己打仗時的感受:那時誰還顧那麼多,你不殺死他們難道白白送死。什麼勇敢,什麼意志。都是逼出來的。
請給我找一個讓孩子冒險的理由!!!
我們的悠久文化中,很多名篇讀來都相當教育人,我現在常嘆自己小時侯為什麼就不多讀點呢。我接受文學的啟蒙教育相當晚,那時最大的原因是買不起課外書。我記憶猶新的,對我影響較大的有三首詩,一個是樂府《長歌行》,一個是孟郊的《遊子吟》還有一個是崔護的《題都城南庄》。第一個教會我了珍惜光陰,第二篇讓我更加愛自己的母親和親人,第三篇讓我知道珍惜愛情,友情。就這么點文字,就能對人產生如此大作用,那麼我們的教科書為什麼就不多選這樣的題材呢。我在此還要說一點,教材在選編古代的名篇時,還要注意時代的進步已經使我們的孩子很難理解一些讓我們曾經深深感動的文章了。就比如《遊子吟》。我曾經接了一份家教,小女孩很調皮,由於家境非常好,大人都是溺愛慣的,有些對父母的舉動還不禮貌。於是我在與她接觸的前幾天就拿出了《遊子吟》,學完這首詩談感想,她說老師,我從沒見過我媽媽給我縫過衣服啊。我很尷尬,卻又舉不出能夠表現她母親因為愛她而辛苦的例子,家裡經營一個不小的公司,飯也是保姆做。我給她做一個小時家教報酬是12元,她媽媽給她買的去廣州的機票就近千元。這樣一比較,小孩還怎麼覺得父母很辛苦呢?我在上大學時,臨走時母親把要穿的衣服給我縫縫補補,直到現在想家時想起這些還是感動的眼裡潮濕。我們不是否定誰,或者某個名篇,而是我們要認識到教材如果要起到教育作用就必須從我們的時代特點出發。選名篇和注意時代性,兩者兼顧才會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我現在幾乎把小學的教科書忘完了,因為我幾乎在教材中沒有得到什麼終生受用的東西。我們的專家,是否應該一些過關於教科書的調查,就像價格聽證會一樣,看一看我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怎樣看待我們的教材的,這代人需要什麼,缺少什麼,然後加以改進。如果教育者過於一相情願,教育又有什麼作用呢?我說加強邏輯教育,是覺得我們現代人的推理思路讓人擔憂,這一點從網友評論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我們的哲學家的作品,古代的和現代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都要在教科書中體現。
教師的引導方面。要教會學生全面的認識問題。不要對什麼東西都一棍子打死,我在揭露《登山》一文的缺點時,並沒有否定他的好的方面。我們的學生太需要這方面的教育了。只有有了這個能力,他們才不會對社會迷惑,他們才能理智的懷疑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全面認識問題。取精華,棄糟粕,不會盲從錯誤。
說實話,我這幾日感到煩悶的除了網友的誤解外。某門戶網站的兩篇報道很讓我難堪,一個題目是:網民建議小學課本撤《登山》「勇敢」精神遭批判;另一個:列寧的品質誤導孩子?小學課文《登山》惹爭議。
網路美麗又可怕!

附《呼籲,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這篇文章應該撤掉》原文:
這是五年制小學第七冊的一篇課文.本人是無意從讀小學的小表弟的課本中看到了這篇文章,讀後覺得這篇文章不適合為小孩子教育所用,特別是看到文章里列寧在萬丈深淵的峽谷中行走的插圖後,更是讓我膽戰心驚.原文如下:

登山

俄國十月革命前,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隱居在一個叫普羅寧的小地方。
普羅寧四周都是巍峨的高山。一天早晨,列寧請波蘭革命者巴果茨基作向導,上山頂去看日出,但是出發晚了點兒。
「有沒有到山頂的近路呢?」列寧問巴果茨基。
「有是有。就是……」
「什麼?」
「路太窄,又太危險,要經過深淵邊上。」
「您走過這條小路嗎?」
「走過幾次……」
「我們就走那條小路吧!」
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小路跟前。路寬只能容一隻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
「您看看,是這樣的路。」巴果茨基說,「您不能從這兒過。
」「那麼您呢?您能過去嗎?」列寧問。
「當然能。不信,我走給您看看。」
巴果茨基背貼著峭壁,扭轉了頭,不去看深淵,用碎小的步子在狹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動。
走過了最險的地方,巴果茨基輕輕地舒了口氣,才回過頭來看列寧。這一看,嚇得他險些掉進深淵。
列寧跟在他後邊,就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寧頭昏目眩了。
「往回走!」巴果茨基大聲喊。
列寧站立了幾秒鍾,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過了這段危險的小路。
他們登上山頂,一股柔和的陽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霧。遠處蔚藍色的湖水開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
山頂上的雪剎那間變成了粉紅色,樹叢和草地上的露珠兒也開始閃爍著光芒。好像有誰在指揮似的,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了起來。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他們開始往回走。
「回去不用著急了,」巴果茨基說,「我們不必走那條險路了。」
「可是我,」列寧說,「我打算仍舊走那條小路。」
「為什麼?」
「很願意解釋一下,但是必須在走過那條小路之後才行。」
於是,他們又來到靠近深淵的那條小路。
「這一次我先走。」列寧說完,就毅然決然地走了過去。
巴果茨基也順利地走了過來。列寧握著他的手,說:「感謝您陪伴我,這次野遊非常有趣。」
「現在請您告訴我吧,」巴果茨基說,「您為什麼還要走這條危險的小路?」
「就是因為我害怕它。」列寧說,「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己的意志。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課程說明中有這樣一段話: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懂得生活中有許多艱難和危險的事情,不應該迴避它們,應該挺身向前,戰勝它們,二是繼續練習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
這不僅讓我想起前段時間關於見義勇為的大討論和上海小學生文明手冊的修改.我們的孩子在自身處於弱勢的時候,最大的道義是保護自己.面對危險,生命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孩子需要理性的勇敢,而不是盲目地冒險.登山是一項危險性很大的冒險活動,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為了鍛煉孩子的勇氣,不應該採取危險性很大的活動.雖然這篇文章不是教孩子們去登山,去冒險,但是孩子們的模仿心裡很重,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受到某種思想的趨勢,難免做出不能算錯但卻缺乏理性的舉動,給自己,家人帶來莫大的傷痛.
對生命的珍惜,是文明社會的要求.我們要告訴這些孩子:有的困難你是戰勝不了的.
我們不必苛求孩子們的這種勇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保護好你自己,並不是一種懦弱.
因此,這篇文章要撤!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過馬路的原理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