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課如何有效提問

數學課如何有效提問

發布時間:2023-05-10 07:36:15

1. 怎樣在數學課堂上有效的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提問隨意,缺少針對性和啟發性;提問封閉,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的針對性與完善性;提問脫離,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設計問題經驗;提問單向,提問只是教師的專利,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沒有留給孩子足夠思考、有效質疑的空間;沒有充分考慮提問的整合及彈性。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怎樣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在學生興趣點上設問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提問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這是啟發教學的關鍵所在。為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出發,提出既有知識情趣,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教學「圓的認識」,可以設問「你們見過的自行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新奇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思維狀態積極興奮,經過思考、討論,學生思維逐步接近圓的本質,教師自然地引出了圓的定義。又如:在學習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徵後,在學習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時,復習引入時學生已發現看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是不能光看個位上的數字的,
因為個位上是0~9的都有可能被3整除的,接著我就設置懸念,讓學生任意出一個數,不管是幾位數,老師都能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於是學生出數,我答,並再驗證,這時學生的非常好奇,此時我及時設問:「你們想不想學到老師的本領?那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到底是什麼呢?」於是整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學得扎實,又學得主動。
二、在知識的內在聯系處設問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舊知是新知的基礎,新知是舊知的延伸和發展。在教學新知時,注意在知識的內在聯系處設問,有利於學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為了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先通分、後加減的道理,可擬定如下設問:整數加減法為什麼要相同數位對齊?小數加減法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麼分子可以直接相加減?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麼分子不能直接相加減?這樣的設問,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使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系統之中,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規律。
三、在學生有疑難處設問
課堂提問需問在學生有疑難處。有疑問才會有爭論,有爭論才能辨別是非,也才能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真理的興趣,特別是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會有一種「洞然若開」,「豁然開朗」之感。不僅使學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尤其是難點處。對於教材的難點,教師要認真思考設計什麼樣的問題、設計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在比較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質數與互質數這些既有聯系又容易混淆的問題時,我是這樣設問的:①、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對嗎?為什麼?②、是互質數的兩個數一定是質數,對嗎?為什麼?啟發學生從概念上區別,從而理解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嚴格區別。
四.在學習出現障礙處設問
在學生的學習出現盲區、概念不明或者思維出現阻礙時,教師要及時以問題加以引導疏通。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先提問:如果按照一個數所含的約數的個數來分類,1—10這十個自然數可分成幾類?學生把它分成含有一個約數、兩個約數……等類別。接著問:如果按照約數的個數分類,自然數應該怎樣分類?就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時,及時讓學生觀察2、3、5、7所含有的約數個數有什麼特徵(1與本身)?
4、 6、 8、 9、
10所含有的約數個數與前四個數相比,有什麼區別?學生豁然開朗。最後再問:質數、合數的定義是什麼?自然數可分成哪三類?通過在障礙處設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對事物分類的方法,而且提高了思維能力,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
五、在學生自我學習感覺滿足時設問
每當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快要完成或已經完成的時候,學生會有思維活動暫停的狀態。此時,教師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啟示學生知識是無止境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得到更好的發。如在認識《倍數和因數》一課的結束時,學生都自我感覺很滿足。這時老師可以提出探究性問題:課後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就倍數和因數這一問題上探索一下「1小時等於60分」的好處。這個拓展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將剛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梳理、溝通知識間的聯系,通過探索使學生明白由於60的因數是兩位數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計算,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我們教師要學會善問、巧問,才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只有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使課堂提問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終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讓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如何提問

導語:提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問效果如何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而決定提問效果的根本因素在於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如何提問

一、衡量提問有效性的標准

(一)提問的種類

教師提問多種多樣,國內也曾有人分析過此項專題。西方教學界根據提問的內容及其功能,一般將教師提問分成以下幾種類型:1.封閉式(有惟一正確答案)和開放式(有多種答案);2.迴音式(確認檢查理解度)和認知式(導致學生知識的習得);3.展示式(教師本人知道答案)和咨詢性提問(教師本人不知道答案)。

(二)提問的有效性標准

有效的提問是指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提問。在師生間的交互中,教師提問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做出迅速、准確、全面的回答,而且增強其學習的興趣、動力和信心。

PennyUr(1996)總結出下列衡量提問有效性的標准:

一是明確性,即學習者能否立即、准確地領會問題的涵義及所需回答的種類;

二是學習價值,問題能否引發學生對所學材料作進一步思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材料;

三是興趣,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覺得回答問題很有挑戰性,充滿樂趣;四是參與性,能否使大多數學生參與回答;是否只有少數幾個成績優秀、自信心強的學生回答;五是擴展性,問題本身是否有助於擴展出多種多樣的回答;六是教師的反應,通過提問,學生是否確信其回答受到教師的尊重,即使回答不恰當,也不會受到輕視或嘲笑。

按照上述各條標准,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材料、內容及學生狀況,預先設計課堂交互中的問題,從而引導交互活動其他環節的順利進行,又促進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隨心所欲地提問,想到什麼提問什麼,有些過於簡單,問題欠思考力或太過玄奧;二是提問過多,不分主次,不顧學生實際,一次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學生找不到核心問題;三是問題提出後,急於求答,對於答不出的學生,不善於啟發答問的思路;四是點評答問的得失,全由教師一人包辦或對答問與其思路不同的學生置之不理等現象還較為常見,並且課堂多數是師問生答,使學生處在應付狀態。對學生的提問不重視,在提問時不能靈活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師認真研究、探討。

三、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要考慮問什麼,什麼時候問。如果教師准備不足,想問什麼就問什麼,就會使課堂顯得鬆散甚至起不到提問的作用。課堂提問的題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點上,對重點、難點問題提問時,更應慎重,要緊緊圍繞著重點,及如何攻破難點提問題。

此外,要給學生答問以等待:教師提出問題後,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同學來回答,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思考時間;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也應等待足夠的時間,再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說明、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完善,而不至於打斷他們的思路。教師提問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採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問題既不能過於簡單,也不能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把問題提得太難。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在引入新課處設問。

學習新知識時,教師的設問要根據學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點,抓住時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而設問要有新穎性,具有吸引力,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開展聯想,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的問題,怎麼辦?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並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2.在教學重點、難點處提問

教師的提問,應突出實質問題,准確把握重點、難點,抓住那些至關重要的內容,對於哪些內容該如何提問,怎麼提問應“心中有數”。還可在預設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預設,臨場才能做到將“意外”轉變為課堂的資源,甚至成為課堂的“亮點”。學生的思維與認識對象之間,有一個“最近發展區”,教師設計問題要尋找這個“發展區”。提出有利於學生積極思維、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是要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處提問。當學生的思維出現障礙時,教師要及時的點撥,像疏通河道一樣,把學生的思路理順。

3.在知識本質處提問

新課程實施以來的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較以前更豐富了,課堂氣氛活躍,但要想通過課堂,使學習更有效,如何使數學的本質得到有效地揭示無疑是一個重要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揭示知識內容本質處“精心”設問,尤其是學生難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識時,教師的提問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性,更要起到點撥和啟迪作用,為學生塔橋鋪路,從現象看本質。總之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問在本質處,點在惑時,以達到引發認知興趣,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4.在認知提升處提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種個性的激發,體現在數學課堂上,則需要教師通過提問,適時加以引導,抓住時機,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拓展空間,通過提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變通性、獨創性,以便更好地開發、發展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結語

總之,教師可以從功在課前――精在課中――思在課後三個階段下功夫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即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課中教師巧妙提問後合理安排候答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組織語言後回答;課後對課堂提問的情況作出直觀、有效的分析,改進下一步的教學。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下去,不斷反思,逐步改進,課堂提問的效率一定會提高,真正實現有效提問、高效課堂。

3.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

導語:課堂提問是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巧妙地把問題貫穿於教學服務於教學,做到恰倒好處的拋磚引玉,把握課堂提問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值得我們探究的課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

一、精心醞釀提問內容

一是在新舊知識銜接處的提問,可以啟發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在教學重點處的提問。根據教材的重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三是在教學難點處的提問,設計指導性提問,達到深刻理解知識的目的。四是在法則、定律、性質推導處的提問,設計探索性提問,有助於學生觀察思考問題時,按一定的思維順序,提煉出規律性的東西,達到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的目的。

二、准確把握提問時機

一是注意關鍵性

如教“圓的面積”時,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並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里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麼聯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與寬是原來圓的什麼?解決了這兩個關鍵問題,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圓的面積公式。

二是增強靈活性

在導入、新授、討論、練習等諸環節中都可以組織提問,或者說帶著問題進行。

三是注意火候

課堂提問如果問得過早,學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問得過晚,就如同“馬後炮”起不了作用。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一般課前應設計好。

三、合理安排提問對象

一是提問的面應盡可能寬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和心理需求。

二是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在經過充分思考的基礎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夠回答。

三是提問要做到四選:選解題能力強、解題過程規范的示範型學生;選估計可以成功解決問題的體驗型學生;選解決這類問題是他的特長的表現型學生;選學習成績較差的、需要得到教師特別關注的學生。

四、靈活應用提問技巧

一是提問形式要多樣

一般有以下幾種:直問,對某一簡單問題直接發問。曲問,巧設提問的角度,讓學生的思路拐了一個彎,才能找到答案,使學生產生深刻的表象。反問,針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或是某一問題的糊塗認識和錯誤症結發問,步步進逼,使學生幡然醒悟,達到化錯為正的目的。激問,激發學習情緒,促使其進行知識間的類比、轉化和遷移,把學生從抑制狀態調動到興奮狀態。引問,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在關鍵處發問,循序漸進地達到理解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目的。追問,是對某一問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後,針對問題的更深層次發問。

二是提問語言要明確

比如:“觀察這兩列數列,發現了什麼特點?”這個問題學生不好回答。究竟是問每列數列相鄰兩項之間的數量關系,還是指兩列數列對應項之間的數量關系呢?三是提問等候時間要把握。在提問之後,給學生所留的思考時間往往不足一秒。由於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卡殼,他們往往因組織不好回答而放棄機會。如把等待時間延長至3~5秒,讓全班學生思考一番,再指名回答,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和參與人數都會相應提高。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只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研究,用心體會,認真總結,取長補短,才能使課堂提問真正發揮它的正面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

一、問題要明確,語言清晰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南。每一個問題都要為教學目標服務,不要把范圍過大,目標指向性不明了的問題提出。例如:在教《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在給出了三幅實物圖片後,就直接提問:“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徵是什麼?”學生就能快而准確的找出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徵是對稱的。如果教師不這么問,而是放開問題,問:看了這幾幅圖片後你有什麼想法,那學生就有可能偏離主題。

二、提問要有新穎,具有趣味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學生。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那麼學生就不可能被吸引。

相反,如果教師在設計時多花一點心思,比如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使學生有新奇之感,那麼他們就會產生興趣,就會積極動腦思考。有位老師上的公開課“用字母表示數”,利用多媒體出示兒歌:一隻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二隻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三隻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四隻青蛙……學生們特感興趣,一口氣讀了很長一串。這位老師就提問了:“奇怪了,兒歌沒有了,你們怎麼還能讀下去呢?”“你們從數學的角度發現這首兒歌存在著數量關系,那麼你們能把它們表示出來嗎?”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積極性很高,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三、提問要有開放性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師應突破傳統教育中流於形式的提問,不要拘泥於一個問題一個答案。小學生思維活躍,有的時候會出現讓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教師應在給學生打好地基的基礎上,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變動,讓學生探究,從而加強他們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例如活動課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如“一個服裝廠原來做一件上衣用布1.43米,改進裁剪技術後,每件上衣節省0.13米,原來做100件上衣的布,現在可以多做多少件?”要求學生換一個角度思考,尋求不同的方法。

四、提問要有邏輯性

教師的提問設計,必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形式與規律。教師要按照課程的順 序,考慮學生的認知程序,循序而問,由表及裡,層層深入,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得出正確結論並使學生對知識點加深理解。教師如果沒有考慮周全,提問時前後顛倒,想到什麼就問什麼,這樣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課堂效果不見得。

例如:學習方程這一概念時,可設計以下問題:請你判斷下列式子是否為方程: (1) 8x=56 (2) 7+21=28(3) 6+3x (4) 9+x=31 (5) x-17=13 (6) 24÷x=3 ①“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麼?” ②“判斷是與不是依據是什麼?從而你認為方程這一概念中最關鍵的詞是什麼?” ③“你認為方程與等式之間有什麼關系?”通過上面有順序的提問,使學生思路明確,積極思維活動,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方程”這一概念,並為下面學習解簡易方程打下扎實的基礎。

五、提問對象要明確 ,有問必有答

教師提出問題必要有學生回答。提問的效果最好是能啟發多數學生的思維,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先提名再提問,這樣會使其他學生產生“不關我的事”的心理,就不加思考;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輪流發問,比如按座位號或按點名冊上的學號,這樣也會造成相同的弊端。課堂上不要形成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問答場面,教師不要總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這樣會使其他學生產生消極情緒;也不要總叫“差生”回答,這樣會花去很多時間,也會使教學節奏鬆弛。

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一般情況教師可以先叫中等學生回答,並提醒全班學生尤其是“差生”要認真聽,等中等生大的八九不離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讓好的學生補充回答,也可以試著叫“差生”,讓他們逐步提高。教師提問的機會要平均分配給沒一個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使學生“會”問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創造思維的滋生往往從懷疑開始,創新能力的培養來源於求知者不斷地質疑,發現新的問題,。巴甫洛夫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究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由此說來,把學生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至於是否得出統一的答案倒顯得無關緊要,因為提問的價值在於獲得真正的智慧。

4.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

導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問策略,在選擇與使用時常常會出現偏差,並因而影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因此,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心設計問題至關重要。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

一、根據教材內容特點,提問要有“點”

在小學數學課中有各種“點”。“點”是每個學生都應當掌握的主要內容,因此圍繞“點”要反復設計提問的問題。要抓住“點”的內容、詞語設問,使學生明確“點”、理解“點”、掌握“點”,從而保持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並為學生進而解答一些相關問題奠定基礎。

1.圍繞教學“關鍵點”設問 所謂關鍵,是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的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出,在教材的難點處提問,難點就容易突破。如在圓面積計算教學中,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整節課的教學難點,理解由圓轉化的近似長方形與圓的各部分間的關系則是教學關鍵所在。

2.通過“連接點”設計問題 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每個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它們內在的共同因素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架起了橋梁,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3.抓“致盲點”設計問題 所謂“盲點”是在正常思維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實際運用中又往往會影響學生正確思維的問題。盲點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師應設計恰當的問題,幫助學生自己發現盲點。

4.抓住問題的“啟發點” 俗話說“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樣,教師的提問要問在點子上,啟發到關鍵處。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問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都是學生有益的。教師要善於從知識結構出發,要把提問的啟發點指向教材的重點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問題,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

二、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課堂提問要分層,因材施教

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關鍵在於是否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對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盡量讓他們回答較為基本或較淺的問題,不論回答的對或錯,首先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其自尊心與自信心;對學習成績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回答較難、較深的問題,有時還與他們較勁兒,故意為難他們,訓練他們的能力。還可以把一個問題分解成了解、理解、綜合分析三個層次的問題,讓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主動積極地進入角色,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提問要創設良好的情境

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定理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

1.設計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提問時,應設置有趣的情境或者提供相關的材料,或者給予必要的提問等等,使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不但有明確的方向,而且有廣闊的思維空間。

2.保持民主的教學氣氛,也是很好的情境創設 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民主的。在提問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語氣、表情、行為舉止等,都要給學生一種信賴和鼓勵;要以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問,不要用強制性的態度來要求學生回答。對應答學生不能表現出不耐煩,應耐心聽取,否則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阻礙問題的解決。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使提問收到較好的效果,要注意一些提問的注意事項:

(1)提問語言要精煉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的語言既要顧及數學得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表述要准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

(2)提問時機要靈活

教師在備課時,大都對課堂的提問作了精心設計,甚至連讓哪個同學回答、學生回答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所准備,但課堂教學是個師生雙方互動式的動態過程,因而在問答過程中出現一些老師在備課時沒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見現象,這就要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靈活設計出一些提問,以調整和改善教學活動。提問要特別注意把握好時機。

(3)提問思考要留空

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因此,從問題提出到點名讓學生回答應有一個適當的停頓。至於停頓的長短,一般可根據問題的難易和學生的反應情況而定。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應作出及時的明確的反應。

總之,課堂提問的技巧還有很多,如:

比較式提問――教師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眾多答案中進行比較、鑒別;

突破式提問――問題的答案不僅限於所學課本的知識內容,而往往是超越課本知識以外的回答;

連環式提問――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發散式提問――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實施課堂提問,既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又能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控制,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 小學數學課堂老師怎樣有效提問

導語: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思維、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但是,提問不是課堂教學唯一的手段。現代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主動發展,所以提問的前提應當是學生充滿興趣、信心的自主學習質疑。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非常必要;要求學生大膽探索,勇於提出問題,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重要。

小學數學課堂老師怎樣有效提問

一、提問要明確

提問的目的性要明確,講究為什麼要提這個問題,通過提問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就是提問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信口開河,或形式主義地為提問而提問。

所提問題本身要明確,要求用語規范妥帖,答域清晰確定;問題不明確,學生便無法准確地回答,提問就失去了意義。造成提問不明確的原因多種多樣,問句中概念不清,邏輯混亂,答域不明,教師不注意語言的動態變化(指語言的輕重、速度的快慢、語鏈的停連、語調的升降與語氣的強弱等變化)等,都是造成問題不明的主要原因。如有教師問:2千米等於多少米?學生往往會莫名其妙,2000米當然還是2000米啊?若老師的提問讀作“兩千――米――等於多少――千米”,學生就比較容易聽懂你所要表達的意思。

二、提問要通俗易懂

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還不豐富,難以接受深奧、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名詞、術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兒童能夠理解的問題去提供給學生。

1、不用文言文,改說白話文

例如少用“若”、“則”,改用“如果”、“就”,“兩數之和”改稱為“兩個數的和”,等等。

2、盡量少用深奧的近代詞語,改用通俗易懂、兒童化的語言

近來常聽到教師提問低年級學生“你能從這幅圖上提取什麼信息”,或“你如何處理這些信息”。什麼叫“信息”和“處理信息”,兒童能聽懂嗎?因此,凡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現的專門數學術語,教師就要慎重對待,有的還必須要像語文教師一樣,先標音,再讀准字音,講清詞義。凡是能用白話文、兒童化詞語代替的話語,決不用教材外使用的深奧的詞語。

三、提問要有啟發性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首先表現在提問語言上,能夠啟發思維是高質量提問的標志之一。陶行知先生說過:“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這巧和笨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啟發思維,提問得巧。

提問的啟發性主要通過形式與角度的創新來體現。例如選擇背面切入的角度,巧妙地利用矛盾來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富於啟發性的提出問題,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紛紛思考,順理成章地想與同伴討論解決。

四、提問要形象化

數學教師必須善於運用提問來創造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各種抽象的數學知識。好教師非常注意選用那些表現具體事物的直觀形象語言,運用比喻、摹狀、轉換、形示等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來增強教學語言的形象性,來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確保學生建立清晰的思維表象。

如教學相遇問題時,有幾個名稱是“三同三相”:同時出發、同時到達、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距、相遇。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就利用形象化的拍手動作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概念。

五、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課堂提問的一個重要話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還有的學者指出:“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提出疑惑,學習就不再是一種異己的外在力量,而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解放運動。”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敢問。師生是教學活動中的有機整體,教師的作用應體現在營造師生“一體化”的課堂氛圍,實現師生間平等的對話。要善於觀顏察色,當學生不知所措時,當學生眉頭緊鎖時,當學生互相張望時,可能就是有疑惑時,就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疑團。其次,要引導學生會問。要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學會提問,並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經常表揚學生提出的好問題,進行“看誰的問題好”的比賽等,有利用學生提高問題的質量。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指,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合理處理,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能夠解答的.讓學生解答,教師不能越廚代庖;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啟發,讓學生試著解答,教師只能充當“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例如,學習“平均數”,設置問題:“學生去離學校5千米的公園春遊,行走了20分鍾,休息20分鍾,繼續行走了20分鍾到達目的地。同學們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個成績不錯的學生問:“老師,‘休息20分鍾’要不要計算呢?”教師不置可否,把綉球拋給了大家:“你們說呢?”同學們爭論不休,許久沒有結論。就在學生憤悱狀態,教師引導:“請對照我們討論的數量關系‘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思考一下”。

最後,教師必須針對每堂課的具體特點,根據自身的實際,採用不同的提問策略,在提問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問要適時

提問該作鋪墊時就鋪墊,該作歸納時歸納,要把握最佳時機提問,使之能化解難點、深化認識,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提出相應的問題。

(2)提問不宜太多

一堂課如果有太多的問題,讓學生長時間地處在思考中,學生就會厭倦、懈怠、生成的質量就會明顯下降。要給學生足夠的練習、討論時間,多設計一些問中有練、練中有問的題型,提問與練習兩者互相融。

(3)提問涉及面要廣

有些教師的課堂提問往往面向優等學生,很少叫中等生,後進的學生更加收到冷落。這樣做教師比較省力,提問也一帆風順,但是這與因材施教相違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中等生可逐步“升級”,對後進生可適當“降級”,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滿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

6. 數學問題怎麼提問

一、課堂提問的問題要生活化、趣味化
課堂提問是為了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採取的一種手段。要使學生在這一目標中得到發展,對解決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在備課中要反復推敲,精心設計「好」問題。生活化的問題不僅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了,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的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數學。

三、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兼顧優差生
1、鼓勵為主,循循善誘。點面結合,變一言堂為全言堂。要鼓勵後進生積極發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對了,應加以表揚,也不能為了趕進度而不讓他們答完就代替其回答,應堅持微笑提問,給予適當的點撥,使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回答,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2、通盤考慮,以優帶差。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依據,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僅僅局限於少數尖子學生。教師應根據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7.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怎樣提問

導語:課堂提問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契約,是讓學生思維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的效果的重要途徑。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呢?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怎樣提問

一、提問的目的

數學教學活動都需要提問這個紐帶來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說,數學討論活動、實驗活動、探索活動等。即使是教師想要了解一下學生的預習狀態、對知識的掌握狀態以及復習狀態等,也需要藉助提問這種方式來進行。數學課堂提問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對學生進行精深的、機動靈活的提問,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和掌握新的知識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數學課堂提問對提高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效提問的含義

高效提問,從廣義上講,就是通過使用有詢問功能或詢問形式的語言來引發他人進行思考並作出相應回答的一種活動。而所謂課堂提問,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為了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並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具體而言,筆者認為課堂提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1)在備課中提前設置好教學問題。即: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前設計好在課堂上准備向學生提問的內容。(2)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階段是師生互動的階段。(3)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相應的評價。即:在課堂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之後,教師要就自己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展開評價。

高效提問,應當符合下列四個條件:

(1)要求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有目的性

教師應當對數學教材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把握教材重、難點內容,然後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在關鍵的地方引發學生思考,增加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使學生能夠全面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

(2)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帶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才能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思路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可見,有效的課堂提問離不開啟發性。

(3)設置的問題要具有趣味性

教師要根據小學階段孩子們年齡和心理特徵設置他們感興趣的提問內容和提問方式,以使孩子們對數學課程更感興趣,能夠更加輕松和快樂地學習。

(4)設置的課堂提問難度要適中

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太過簡單,會讓孩子們掉以輕心,難以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很可能會讓學生形成傲慢、浮躁的不良習慣;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超過了孩子們可以理解的范圍,孩子們通過努力也找不到答案,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總而言之,高效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的有目的性、有啟發性、有趣味性、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的一種課堂活動。

三、高效提問的設計策略

1.入課時的提問策略

入課時進行教學提問,要本著兩個目的來問:

(1)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而進行提問。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先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了解。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了解到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以及學生感覺學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比如說,教師在講《圓的面積》這一課時,可以向學生提問些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東西有哪些是圓形的”“同學們對於圓形,你們都想了解什麼?”“同學們認為學習圓形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等等。

這樣,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到他們的性格特徵和心理特徵、對圓形這個知識點的看法和掌握情況,就可以根據這些內容更好地實施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關於這節課的'知識。

(2)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走進課堂而進行提問。通過提問,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將學生的鑽研興趣激發出來。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人們幣的時候,可以提出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同學們,錢可以做什麼呀?”“同學們手裡有錢嗎?都有多少錢啊”等等。

這樣,讓實際生活走進課堂,可以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很輕易地把學生帶入課堂學習當中。

2.數學活動中的提問策略

結合上文中提到的高效提問的內容,筆者認為,在數學活動中的提問首先要具體、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的特點。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還是有限的。其次,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和挑戰性。最後,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指向同一個教學目標。

比如,教師在講《圓柱》這一課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到底什麼樣的物體是圓柱體呢?”“搞清楚了圓柱的平面圖,那我們怎麼計算它的表面積呢?”“計算圓柱的面積有什麼用呢?”等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積極開動腦筋,發散思維,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這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挑戰。同時,這些問題背後都指向了一個知識點,即圓柱的相關知識。

3.活動將結束時的提問策略

課堂教學活動快要結束時的提問,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次概括提升的機會。比如,教師在講《小數的加法》這一課的時候,在經過入課階段和教學活動之後,學生已經對小數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能夠自己總結小數加法的一些規律和計算方法了。這時,教師就要用簡單明了的問題引導學生來對小數點加法的規律和計算方法進行總結。

比如,教師首先可以問學生:“孩子們,這節課就要結束了,誰可以告訴我這節課有什麼收獲?”孩子們回答完之後接著問:“我們學習這個有什麼用?”孩子們會回答出他們認為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說,在買東西結賬的時候,就能夠用到這些知識。然後老師可以接著問:“那麼,誰可以告訴我,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小數的加法計算呢?”引導學生進行最後的概況和總結,深化學生對小數的加法這個知識點的記憶。

四、小學數學課堂高效提問的設計模式

筆者根據教學研究需要,將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分為小學低段、小學中段和小學高端三個階段。其中小學低段主要是指小學一年級和小學二年級;小學中段是指小學三年級和小學四年級;小學高段是指小學五年級和小學六年級。下面,筆者將分別詳細論述入課時、教學活動中以及教學活動結束時低、高、中段課堂提問模式。

1.入課時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入課時小學低段的提問數量位居第二,小學中段位居第一,小學高段排名第三。這就說明了在中段和低段,學生的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要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存在,要在入課時用科學有效的問題將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出來,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

而小學高段的學生心理比較成熟了,有了自律意識,注意力保持時間較長,教師較少使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鑒於這個研究結論,教師在對小學低段和小學中段的學生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在入課時,要多使用課堂提問的方法,注重課堂提問的有趣性、啟發性和難易程度,充分發揮入課時的課堂提問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方面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數學學習狀態。

而對於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控制力已經不再太過於依賴教師在入課時的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適當地安排入課時的課堂提問內容,這些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啟發性,同時,要將大部分提問放在教學活動中。

2.數學活動中的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經相關研究發現,在數學活動中,由於小學低段、中段和高段的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徵的不同,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了解到這個情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設置提問的時候考慮這些因素,注重不同階段學生的差異。

比如,要對小學高段學生加重提示學生回憶原有知識和呈現有組織的信息的課堂提問實例方面的比例,在教學過程中多採用“從這些數據或者是圖表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幾個例子,你能得出什麼結論?”這樣的提問模式,而對於較小的小學低段和小學中段的孩子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多採用引起注意與告知目標的課堂提問實例。比如,“大家一起來做個游戲好不好”“大家來看這個圖片”等這樣的提問模式。

3.數學活動結束時的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在數學活動結束時,對於小學中段和小學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還比較匱乏,認識和分析相關數學知識的水平較低,故而教師要提問一些基礎性的、理解層次較低的、相對簡單的問題。

而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除了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提問之外,還要對其進行綜合性提問。因為高層次的提問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

所以,它適合小學高段的學生。只有在數學活動結束時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課堂提問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不同階段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將提問教學合理地運用於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其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8.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導語:提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問效果如何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而決定提問效果的根本因素在於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研究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原則與技巧是優化課堂過程,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關鍵。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缺鬧問的策略

一、以“興趣”為基石進行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不僅會讓學生感到做作,而且會使學生感到厭煩無趣。因此,要想讓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獨有的作用,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改變自己的提問策略,以“興趣”為基石進行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提問”激起千層浪。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圓的面積》時,一開始,筆者一改以往多數教師所用的欣賞導入。在課始,筆者讓學生觀看了羊兄弟倆之間為了吃草多少的問題發生爭吵的動畫片(羊老大在一個正方形的草地上,羊老二在一個圓形的草地上),接著拋出:“它們倆為什麼爭吵?”“你有辦法幫助它們嗎?”兩個看似與數學不相關的問題,卻激起了學生往下學習的慾望,不少學生都隨之想到了要比誰吃到廳扮笑的草多,就要比正方形和圓的面積誰大。圓面積的學習正是本課所要學習的新知,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習變成了發自內心的需要。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筆者主要是以“問題”為導線:“圓的面積也就是圓的什麼?”“圓的大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求圓的面積可以轉化成求什麼的面積?”在一連串的提問之下,學生饒有興趣地自己探究著,最終得出了圓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所要學習新知的問題細化,將提問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學生才不會感到空洞、無趣、無想法。

二、以“啟發”為動機進行提問

好的“提問”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開拓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提到點子上,讓提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教學時,教師的提問不能直截了當,而應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出發,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利用啟發式提問,將問題指向新舊扮含知識的銜接處,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的思考,讓新知識不斷滋長。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找准一節課的重點、難點。在學生理解的疑難之處進行啟發式提問,這樣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學生的心結,同時又起到弱化難點,細化重點的作用,使得課堂教學順暢無比。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認識》時,筆者先讓學生在作業紙上點上一個點,然後再讓他們從這個點出發畫2條射線後提問:“這是一個什麼圖形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最後不僅僅認識了這個圖形是角,而且還知道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等等。教師一個啟發式的提問,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動機,無形之中淡化了學習的難點。

三、以“理解”為目的進行提問

課堂教學提問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學生通過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理解所學的知識,並將所學知識逐漸內化,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巧妙的提問不只是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開動腦筋,更能誘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深入到問題的中心去解決,從而真正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不能隨性提問,不能毫無目的地提問,更不能是只求答案毫無過程的提問。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乘法的認識》時,筆者先讓學生用小棒去擺2個3根,通過讓學生觀察小棒的根數,發現2個3相加之後,筆者提問:“如果要擺100個3根呢?要求它們的根數,你還想用加法算嗎?”只見學生都搖搖頭。“那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嗎?”學生在問題的迫使下,通過討論發現了幾個幾相加就可以用幾乘幾的規律,乘法的學習一下就攻破了。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藝術,要想讓“提問”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精彩的一環,就要求數學教師要注意講究提問的方式方法,要讓問題充滿靈氣,利用問題開啟學生的智慧,鍛煉學生的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1 課堂提問要明確目標

設計課堂提問要為教學目標服務,一節課的教學其整體的教學目標,它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優化提問思路和過程,以及提問技巧等。

譬如,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例2,以“家裡來了客人”這一素材為背景:讓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即:統籌安排。用全面具體的思想,合理選擇、快捷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材在情景圖下給出了沏茶時要做的各種工序,以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然後呈現同學們熱烈討論的場景——怎樣才能使客人盡快地喝茶呢?於是,教師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去探究、去設計、去討論。(教材中給出:燒水-8分鍾;洗水壺-1分鍾;洗茶杯-2分鍾;接水-1分鍾;找茶葉-1分鍾;沏茶-1分鍾。)大家都知道,必須先洗水壺,接水。①最先干什麼事情?哪些事情還可以同時做?②等待水燒開的時間,同時還能做點什麼?(如洗茶杯和找茶葉)。③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樣安排?需要多長時間?和同學們討論,看看誰的方案比較合理。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索、去合作、去探究、去發現。最後讓學生比較,同學們設計的方案,所用的時間,是否合理,教師引導學生從各個小組、個人設計中,選擇最佳方案向全班學生展示。這樣設計以上問題,能及時、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提高學生合理地、快捷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以及數學能力培養,讓學生養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合理利用、合理安排時間,克服盲目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一教學目標。

2 課堂提問要明確教材安排體系

即:理清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之間的內在聯系,課堂提問時注意嚴密的邏輯性和知識的系統性。從實際出發,把握新教材的重難點,合理利用增加或補充一些資源內容,提出新課標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方法。提出問題不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識、新方法,還要對原有的思想、知識、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擴充。因此,課堂提問要善於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根據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機地聯系本章節、本單元、本冊、整個年級乃至整個體系的教學內容,使之有機地滲透到教育教學的課堂提問之中,問題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又如,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教材中的“平行與垂直”,這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環節中,不難發現直線和角是學習“平行與垂直”的基礎,同時“平行與垂直”也是今後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通過激烈討論、合作交流,我們認為可提出如下問題:①什麼叫直線?怎樣畫一條直線?②什麼叫角?怎樣畫角?(記憶性提問)讓在讓學生操作的同時又提出:①你能在一張紙上畫一組(兩條)或幾組“永不相交”的直線嗎?②如果不小心,兩條線相交了,你能畫出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嗎?(理解性提問)這實際上是相交的特殊位置關系。學生在理解定義之後,再提出:“垂直”與“平行”是不是所謂的兩個獨立概念?

根據學生實際可以涉及一些其他相關提問法,給今後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奠定基礎。這樣一來就弄清了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特殊的位置關系:同一平面內,“平行”是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

3 課堂提問要具有開放性、探究性

開放的課堂提問就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求知慾越強的學生,就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同時還能引起全體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濃濃的探究興趣。又譬如,想一想,1億有多大?這個問題可以設計探究式課堂提問:①想像1億究竟有多大?(理解性提問)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去大膽猜測1億這個數;②緊接著又提出第二個探究性問題:①“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摞起來有多高?(應用性提問)②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麼辦呢?(分析、綜合性提問)有的小組托腮苦想,大膽猜測;有的小組討論,去想、去量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中很小一摞(就是將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分成許許多多等同的小疊,即可量1000張、10000張報紙的厚度,從而推算出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摞起來的高度)。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學都睜大了眼睛……這就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驗證求真的強烈慾望,這種開放性、探究性課堂提問,不但沒有限制學生思維及想像能力,而且還更會激發學生探索慾望,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學工作者根據所處實際環境不斷總結和改進。在新課標的引導下,課堂教學提問是與之相適應,為其服務的重點之一,要求教學工作者不斷地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深入了解,全面把握整體學生求知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去探究、去挖掘更好、更富有創造性的課堂問題,是咱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9.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

導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問策略,在選擇與使用時常常會出現偏差,並因而影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因此,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心設計問題至關重要。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 篇1

一、問題的提出,要有明確性

提問時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否則,會使學生產生誤導,反而達不到提問的預設效果。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出示一個十分漂亮的Flash課件的情景圖。學生觀察畫面後教師提問:「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發現?」問題一出,學生們踴躍發言,將一個個畫面用語言描述了一遍。而久久不能提出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學時間也白白地浪費了。如果教師一開始這樣問:「圖上有幾只動物?它們各是幾只在一起?」再注意引導學生3隻3隻、4隻4隻、2隻2隻地數,突出「幾個3」「幾個2」「幾個4」。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它們各是多少。這樣,問題明確了,才能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有效地捕捉數學信息,為以後的乘法學習奠定基礎。

二、提問要有啟發性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湖水,那麼教師富有啟發性、針對性的提問就像投入平靜湖水裡的一粒石子,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課堂上處於思維的最佳狀態。「水本無華,激石起千層浪」,精當的啟發性提問,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啟發性提問要遵循兩個原則:

(1)教師提問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得知其然,還得知所以然,同時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難或太易,否則會事倍功半。問題提出後,適當地停頓,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通過提問、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如,教學應用題:「大豐糧店運進大米40噸,運進麵粉的噸數是大米的3倍,運進大米和麵粉一共有多少噸?」教師可作啟發性提問:要求的麵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引導學生抓住數量關系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啟發性提問還需要考慮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要勇於從教科書里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課堂教學提問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的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如:如教學「找規律」一課時,出示情景圖:為了慶祝六一節,學校食堂為小朋友們准備了一些水果,有哪些水果?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接下去會怎樣擺?你是怎樣想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圖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接著我引導學生從找圖形的擺放規律到找數的排列規律,進而創造規律,達到了誘導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三、問題的提出,要有針對性

常言道:「十個手指不一樣齊。」更何況人的學習水平呢?學生的學習必然存在著好、中、差。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問時統統都讓好學生回答,而忽略了學習困難的學生,就會造成兩極分化。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這還是能辦到的。同時,教師應及時表揚他們的進步,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嘗到學習的甜頭,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

四、問題的提出,要有靈活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要靈活應變。許多老師總是想要貫徹自己的設計意圖,總想著「創造」機會把自己設計的問題問出來,而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取捨問題。如,一位老師教了整數減帶分數後,要求學生做5-(2+1/4)等於多少。有一個學生只把整數部分相減,得出3+1/4;另一個學生從被減數中拿出1化成4/4。相減時5又忘了減少1,得3+3/4。在分析這兩個學生做錯的原因並訂正後,教師沒有到此為止,而是提出:如果答案是3+1/4或3+3/4。那麼這個題目應如何改動?這一問,立即引起全班學生的興趣,大家紛紛議論。這一問恰恰把整數減帶分數容易混淆或產生錯誤的地方暴露出來,這個問題來自學生,又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不僅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問題的提出,要有層次性

問題的方法很多,按其層次和作用可歸納為四種:一是復習性提問,即在講課之前提問已學過的內容,以達到復習鞏固已學知識的目的。二是引導性的提問,這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引導學生由已學知識向新學知識過渡。三是重點性提問,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對問題了解更明白。四是總結性提問,即在新課講完後,要提問學生這節課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內容的重點是什麼?要掌握哪幾個關系問題等等。這些提問內容很多,可靈活運用。一個問題可能分幾步解,每一步的提問都要恰如其分,提問既不能次序顛倒,又要注意前後銜接,使每一個提問都能恰到好處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的作用。

眾所周知,一堂課沒有固定的模式,課堂提問也絕非千篇一律。不管採用什麼形式的課堂提問,都應當在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教學過程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心弦,讓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學習中,為整個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就是成功的課堂提問。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 篇2

課堂提問是任何教學活動中必備的教學形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撞擊的重要的雙邊教學形式。然而大多數教師都有這種感覺:許多學生表現為上課不愛舉手發言,課堂討論氣氛不夠熱烈,上啟而不發,呼而不答,這給數學教學帶來很大的障礙。如何有效地優化課堂提問,在當今以學生為主、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新課程改革中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

1、巧妙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要力求新穎巧妙,要能激發情趣,發人深思,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提問時,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巧妙設地設計問題,抓住契機,富於藝術技巧地提問,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從而獲取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了《同類項》內容後,在課後小結時,不要按照常規問「今天我們學到什麼?你有什麼收獲?」,而是先巧妙地舉了一個例子「上一節我們學習了降冪排列,如果說降冪排列就好比是同學們按照個子高低去排隊,那麼今天學習的同類項可以好比什麼哪?」。學生們立即開展了討論,小結的發言異常踴躍:「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來排隊」;「好比是賣水果,橘子歸一類,香蕉歸一類,蘋果歸一類」等等。學生們充分發揮著他們的想像力,情趣盎然。教師馬上追問「那麼同類項的分類應該注意些什麼哪?」。通過這樣的巧妙設計問題後提問,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情趣,啟動了思維,學生會牢固掌握同類項的分類應注意的問題。

2、提問要注重問題的難度和深度;

教師所提問題必須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必須經過學生的認真思考,動一番腦筋後才能做出回答。因此,問題的難度和深度應適宜。如果所提問題過於簡單,就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而難度過大,超越學生的智力范圍太遠,也會使學生喪失信心,減低學習興趣。我們提倡從發展學生的.思維出發,從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和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45分鍾的限制出發,通過深題淺問,淺題深問,直題曲問,曲題直問,逆向提問,一題多問等不同方式,開展多角度思維,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展示學生的創新個性。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形成,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

因此上課前應該進行充分的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對將要教授的內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原有認知基礎和能力實際進行適度設問,即問題的難度要符合心理學所謂的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學生經過思考可以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區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夠的著。

3、提問要精而准;

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促進新思維的誕生。」因此,好的問題是需要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學情之後設計出來的。「精」「准」是指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針對性,問題精要恰當,准確無誤,精益求精,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不僅本身要經得起推敲,同時還得強調組合的最有效,就是問題與問題之間有聯系、有層次,力爭使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問題組成一個有機的嚴密的整體。讓學生解答這些問題時,既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得到嚴格的思維訓練。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問題過多,且浮於表面,流於形式,都是一些諸如「懂了嗎?還有不會的嗎?找到了嗎?」等無效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站在發揮形式的主觀能動性角度上,多設計一些能啟發他們思考、拓展思維乃至創新的應用、綜合型的問題。

4、提問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因人而異;

提問涉及面要廣,要合理分配被問對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讓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滿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同時,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有梯度的問題:對學困生可適當「降級」,提簡單的問題,照顧他們,讓他們獲得成功;對中等生提一些稍難的問題,讓他們嘗試成功;對尖子生,提一些難度大的問題,激勵上進;對特長生可合理提高難度,提一些專門的創新性的問題,鼓勵創新。提問要因人而異,因人施問,消除中等生與學困生回答問題的畏懼心理,培養各層面學生的學習興趣。

5、提問後要給學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時間。

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而不應該急促地邁向結果。教師提問後要耐心等待,課堂提問的發問間隔時間還是一個很有講究的學問。教師根據問題的性質留給學生適當的考慮時間。研究表明,當教師把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時,課堂就會出現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作出更多以證據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增強。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於思維游盪狀態中,即已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後的等待時間。

宋代教育學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由若干個問題組合起來的,而且每個問題都是一個「驛站」。教學的成功與否,學生所獲的豐欠與否,都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問的質量有直接的關系。優秀教師的教學不只在於會講,更在於會問。

因此對待課堂提問,要求教師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中,要不斷優化課堂提問的方法、過程、內容、途徑、角度,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價值,真誠的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最有效。

10. 如何進行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

如何進行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 提問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課堂提問是教師為達到某一目標、任務所經常採用的手段和行為方式。教師只有善於探究掌握課堂提問藝術,苦心鑽研、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才具有實際效果、實用價值,因此筆者擬就課堂提問談幾點膚淺的認識和見解。
一、摸清基礎,幫學生搭起問題支架
教學中,教師並不是簡單地提出問題,所提問題要接近學生的年齡特徵,接近學生知識與能力基礎,能夠讓學生摸得著、抓得住,先易後難,形成一條問題鏈,引導學生拾階而上。
1.銜接性。
教學片斷:「兩位數乘兩位數」。
學生口算:21×3=63,21×30=630。
師:我把它們放在一起,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學生繼續口算:
34×2=68,34×20=680;41×5=205,
41×50=2050;15×2=30,15×10=150。
師:15×2=30,15×10=150,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上面的關系嗎?
師:那這兩個算式和15×12有關系嗎?發現了什麼?
在學兩位乘兩位數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演算法,教師的提問有效地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喚醒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學習新知搭設了適宜的「腳手架」。
2.邏輯性。
教學片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
師:觀察板書,你們有什麼發現嗎?
生1:我發現這里長方形的長乘寬正好等於它們的面積。
師: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相同小正方形拼長方形,並對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面積作記錄。)
師:你們發現其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系?
(學生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在面積公式中,「長×寬」實際表示的是什麼?
(學生討論得出,「長×寬」實際上表示的是長方形中所包含面積單位的個數。)
教師提問步步入深,使學生茅塞頓開,深刻感知、理解、把握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樣的提問,既幫助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抓住關鍵,讓提問充滿思維含量
教師要提出有效的問題,就必須研究教材,使自己達到「懂、透、化」的境界。
「懂」就是理解教材的基本結構;「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化」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教師在充分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才能抓住教材的關鍵處,提出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從而避免步入提問頻繁、表層化等誤區。
1.目標性。
教學片斷:「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師請學生任意寫出三個分數,引導他們觀察他們各自所寫分數的分子、分母情況。
師:當兩個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分數的大小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有個別說「可能一樣」)。
師:在什麼情況下,分數的大小可能一樣大呢?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這個規律。
(學生利用折紙來探討這一問題,得出=====等)。
師: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不同時,這兩個分數有可能相等嗎? 生:有可能。
師:任意兩個分數,它們的分子、分母不同時,分數大小都相等嗎?
生:不會。
師:那什麼情況下才能相等呢?
教師的提問始終圍繞本課的核心內容,環環緊扣,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歸納,自主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
2.思考性。
教學片斷:「素數與合數」。
(學生分別用4個、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師:如果給出的相同正方形個數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長方形的個數會怎樣呢?
(學生獨立思考後,經討論發現:給出相同正方形的個數越多,拼出的長方形的種數不一定就越多。)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如何有效提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