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融入讀題能力的培養。現在很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會對知識死記硬背,當遇到一些需要理解性的問題時就顯得束手無策了,能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其中的能力很低。最近我們做了這樣兩個數學測試題:第一個是列出一個很直觀的算式,包括了一百以內的減法和整除法;第二個是應用題:食堂有3袋大米,重300千克,兩袋麵粉重120千克,問食堂里的大米比麵粉重多少千克?針對這個測試,我們在不同學校的不同班級(均為二年級)進行了測試,在最後的測試中,我們發現了在二年級的學生中,對於第一個算式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速的算出來。而對於第二個,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做出來了,百分之四十的人沒有做對,還有百分之二十五束手無策,無從下手。其實這兩道題都非常簡單,都是一百以內的減法和整除法,只是第一是用直觀的算式,而第二個是應用題,測試的結果卻大相徑庭,這就是典型的讀題能力欠缺的表現。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要引起對讀題能力培養的重視,加強小學生的讀題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閱讀並愛上閱讀題。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而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是剛剛從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中走出來,雖然身體走出來了,心靈並沒有完全走出來,如果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就會覺得學習很枯燥不好玩,加上應用題本身的枯燥性和復雜性,學生自然就不會再有練習應用題的興趣了。所以說,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就要從學習內容入手,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這樣自然而然就能夠提起對應用題的興趣了。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改革中首先是對課堂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比如開展一些針對於鍛煉讀題能力的競賽活動、討論會等等,小學生的好勝心和自我表現慾望都很強,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調動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多選材一些簡單而又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應用題,題材元素可以運用吃的或者玩的。小學生喜歡吃和玩,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比如說蘋果、玩具、火柴、糖果、還有本班上的同學作為計算基礎等等。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沒有針對於提升讀題能力的訓練。同時,如果有一些學生對應用題失去了興趣或者聽不懂,還可能出現教師在講台上連綿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打瞌睡的狀況。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力,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起來,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無法提高,提升讀題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因此,要加強讀題能力的提升就要從這種教學模式入手,要將課堂上教師是主體的觀念轉變為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教師的教學重心要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思考和探索及學習能力提高的模式上來,加大應用題教學的力度,可以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積極的去閱讀和思考,可以開展一些應用題算術比賽之類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比對課本的「透徹分析」更有效果和價值。
三、多角度導入教學,提高讀題能力
數學的學習就是要使學生具備獨立的運算能力,要能將數學算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要能夠熟練的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比如說重音閱讀法、理解閱讀法和比較閱讀法。熟練的掌握這些方法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教師可以根據要學習的知識點安排學習內容,並向學生提出閱讀的要求,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思考。通過反復的閱讀加思考,再多加練習,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製造閱讀的環境條件,准備具有針對性的備課和資料。同時,閱讀也不能僅僅限制在應用題上面,應該拓展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一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可以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學生可以快速准確的閱讀應用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節省了學習時間,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再教授以方法,熟練運用對比閱讀法、重音閱讀法和理解閱讀法等方式提高讀題能力。當然,在閱讀訓練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懷疑的態度,要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從被動的去理解問題到主動的去分析問題,只要這樣持之以恆,就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
Ⅱ 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的數學讀題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樣「題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敘述一件事,向學生提出問題時,多數學生往往很快就會得到問題的答案,而讓他自己做作業時,卻有些困難。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孩子們不會讀題。讀題是審題的前提,是解題的基礎。通過讀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條件與問題,明確條件與問題的種種聯系,使要解決的問題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為解題作良好的鋪墊。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數學讀題能力和讀題習慣的很有必要。
一、 指導學生讀題方法
1、一數一符號地讀。剛接觸加減法時,要求學生必需用手指住一個數一個符號地讀,如「3+6=()」讀作「三加六等於幾」,「7+()=9」讀作「七加幾等於九」,至少讀兩遍,不懂還可以再讀,剛開始一定讓學生養成讀題的習慣。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很簡單,無所謂,良好的習慣都是從剛入學就開始的。
2、一字一句的讀,如果有圖的話,還要觀察圖,把圖和文字結合起來,。低年級學生由於識字不多,獨立讀有文字題顯得更有困難,要由教師示範讀或領讀,或把生字注音放大在黑板上(不要以為是數學課注音不重要),在教師的幫助下讀題。同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題目中的關鍵詞語、重要數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很典型的一次是期中測試時,有一道應用題多數學生出了錯,當時只是覺得這道題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很快我又發現了問題的另一所在。記得這道題是這樣的:媽媽買了一些糖,小明吃了4塊,還剩下6塊,請問媽媽一共買了幾塊糖?我在輔導一個學生時,讓他先把題讀一遍,他讀到:媽媽買了10塊糖,,小明吃了6塊,還剩下幾塊糖?後來我知道這樣讀的不只他自己。可是當老師把題目給他讀出來以後,他就沒有學習障礙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平時的讀題方法不對,對讀題的訓練不夠,學生獨立做題的能力差,所以造成銷手眼高手低的現象。而且讀題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老師,還要取得家長的配合,因為學生剛上一年級,識字水平有限,家長很容易越俎代庖。老師和家長在讀題時,語言是連貫的,句子中的邏輯關系基本上都讀出來了,學生很容易理解。而學生自己讀題,本身是一個艱難、復雜的學習過程,他要把字先認出來,再讀到連貫成句,可能要三遍五遍甚至七遍八遍。如果剝奪了學生的這種學習機會,就會形成以後的學習障礙。
3、邊讀邊思考,與生活相結合。如:圖書館一共有60本書,我們借走了35本,還剩多少本?在做這道題目之前,我先讓每個學生讀題。然後讓學生找出:題目中已知條件有哪些?問題是什麼?通過理解條件和問題存在的聯系,結合實際生活學生解答起來就會輕松多了。
此外,還要注意讀的語速。通常情況下,語速以稍慢為佳,以能准確感知信息數據及問題為標准。因此,讀的時候一定要全面、仔細,既不加字也不減字,對於較深的題目,甚至要咬文嚼字。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且也使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捕捉信息數據的能力,為學生理解題意奠定了初步的基石。
二、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
我們常常發現有些學生對題目只粗略地看看,在讀題時往往一掃而過,對題中的條件還沒有完全理解便開始動手解答,往往出現因讀題不仔細而造成的解題錯誤所以,我要求學生做到解題要認真讀題,學會讀題。比如一年級數學期末測試中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鍵歲學校圖書室有90本圖書,一班借出25本,二班借出40本,兩個班一共借出多少本?」許多學生做的是「90-25-40=25」,以為是求「剩下多少本?」究其原因,沒有認真讀題,根據以前做題情況想當然做題,這最主要的是沒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怎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呢?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教師和家長互相配合好,學校家庭看虧亮嫌懂了再下筆。
學生學會讀題方法,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會終身受益。
三、注重讀題方式的變化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物質形式。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我把學生動眼觀察、動口朗讀與動腦思考有機結合起來,並逐步培養學生讀題能力。大多數的學生讀題時都不注意停頓,語感非常差,讀題興趣不濃,使得數學意識低下,因而理解不透題意。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以讀的指導: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個人讀,也可以分組讀;還可以全班齊讀,形式不拘一格。當遇到圖文結合的題時我會讓同學們分角色讀如應用題:教師讀:「一班植樹54棵。」「二班植樹42棵。」男生讀:「兩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女生讀:「一班比二班多植多少棵?」形式多樣,學生興趣當然濃厚,久而久之,讀題的習慣已養成,理解題意的能力也隨之增強
Ⅲ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讀題能力
一、多讀
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獨立讀文字顯得有困難,要由教師示範讀或領讀,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有圖的話,還要觀察圖,把圖和文字結合起來。讀題時指導學生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運用各種符號表示不同的意義,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做到自我閱讀理解、掌握心中有數。
二、多思考
在讀的過程中思考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帶著疑問去讀,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邊讀邊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一年級學生因為年紀太小,即使老師給了疑問,他們也不會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求答案,但是孩子的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只有經過不斷地訓練,才能慢慢形成在讀的過程中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多動手
數學語言的精煉、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觀上增加了一年級學生審題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有時需要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動手操作也是一種很好的讀題方法和思考策略。如一些信息需要到情境圖中數一數才能得到,這時可以要求學生「留下痕跡數數」,即有順序地數,邊數邊做記號,幫助學生達到正確數數的目的。可以讓學生邊讀題,邊動手實踐,通過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知識,深入理解題意。
四、多交流
要求學生學會說題,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表述出題意。可以要求學生獨立說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即使不完整也不要緊,可以由其他同學補充。還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已經知道了什麼,數量是什麼?不知道什麼?」在交流的過程中合作學習,這樣對題目表達的意思就比較清晰了。
Ⅳ 淺談如何讀懂小學數學題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解答:淺談如何讀懂小學數學題:
一、【對閱讀的認識】
事實上,對於數學閱讀,從學校到教師再到學生都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在以往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老師們特別注重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往往設計了合作操作的教學環節,但很少有留給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甚至有些年輕老師常不自覺的重復,一遍一遍強調重要知識點,剝奪了學生閱讀理解的權利。而我們的學生也從沒有認為閱讀是一項數學能力。前一段時間我調查班裡雜志訂閱情況,數學雜志共訂閱2份,占總訂閱數的2.5%。我隨機找了幾個學生問了一下,為什麼不訂數學雜志。他們回答我說:數學是用來做的,不是看的。而兩個訂閱了數學雜志的同學之所以訂,是因為數學成績不好,家長要求必須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我也看到了我省兩位老師對初中學生的調查:83%的學生認為閱讀是語文或英語的事,數學學習只要能解題就可以了;52%的學生認為數學課本沒有閱讀的必要,它只是做作業的依據而已;76%的學生做數學題時不是先仔細閱讀題目條件,而是先看題目結果求什麼;有85%的學生一見應用題就心煩,因為對題目給出的眾多條件難以辨清關系。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特別是六年級,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百分數解決問題,對學生理解題意的要求比較高,對學生的閱讀題目的能力要求也一下子提高。學生不重視數學閱讀與數學閱讀高要求這對矛盾就凸顯出來。例如,描述「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變成「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另一個數」,描述方式的變化會使一些學生無所適從。
二、【理論基礎】
閱讀能力與語言發展水平有關,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教學實踐也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而數學閱讀有助於數學語言水平的提高。數學閱讀還有助於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提倡合作與交流是新課程理念之一。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是提高數學交流能力的根本。
三、【閱讀方法】
我們知道,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重要途徑。與其它學科相比,數學學習尤其離不開操作、練習。在閱讀 學習中,倡導讀做結合、讀練結合,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種過程既是知識的復現,又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 時也有助於學生把凝固的認知結構轉化為能動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如「圓的認識」中,學習圓的畫法。當學生閱讀了畫圓的基本操作步驟以後,及時要求根據教材中規定的步驟試著先畫一個圓。畫好後討論:(1)畫圓時,有一隻腳固定不動,是哪只腳?
(2)在紙面上不停移動的是哪只腳?它是怎樣移動的?
(3)同學們畫出來的圓有大有小,那麼什麼情況下畫出來的圓較大,什麼情況下較小?
最後再要求學生畫指定大小的圓。經常進行這樣讀練結合的教學,潛移默化中,學生便逐步養成了讀練結合的良好習慣。
四、【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擴展學生的數學視野,使他們多方面領會數學的美和數學的應用,我向學生推薦了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書籍,如我國張景中院士的科普讀物:《數學家的眼光》《數學傳奇》等。同時指導學生寫閱讀體會。
五、【結語】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應當是一種意識,一種旨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自學能力和習慣的意識,而不是一種形式它應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數學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深度,增加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陌生領域施展才華,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還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全面地發展,以真正達到「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教育目標。
註:絕對正確!望採納!
Ⅳ 讀數學題時該注意哪些方面你是如何讀數學題的
孩子讀數學題的時候要認真審題,要看清題目的意思,認真讀題目不要丟字,讀一句思考一句。讀數學題目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千萬不能馬虎,不能一起讀完再去思考,這樣容易浪費時間。
數學題目讀不清,一字之差就會導致這道題全盤皆錯。我們在讀題目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一字一句的讀,用手指去點著題目讀,要一句話一句話的分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另外一句話是什麼意思,自己在心裡要弄清楚題目每句話的意思。
做數學題,看清題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讀一句思考一句。如果要把所有的問題全部一起讀完,題目中可能有好幾問,如果沒有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就一起去思考,很可能就會造成思路紊亂,思路都亂了,你還能做對題嗎?我們在解數學題時要練就基本功,其中第一點就是讀清題目的意思。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弄不清題目意思不要著急做題,先來認真讀題,平時要多訓練自己讀題的能力。
Ⅵ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讀題解題能力
一、引導學生仔細審題,真正弄懂題意
不能正確理解把握題意,是錯誤的主要原因。較為普遍的情況有以下兩種:一是小學生由於缺少社會生活經驗,認知水平較低,客觀情況也確實存在部分習題所取素材與生活不太貼近,使小學生對所描述的內容不能夠清晰地理解。二是小學生由於閱讀能力的限制,如「增加」與「增加到」等易混淆的詞語不能夠准確區分,造成對題意的錯誤判讀,從而影響解題的正確率。三是高年級學生對分數應用題分析的不夠,他們都是看到這幾個數字就直接按以前學過的去做,根本就沒有分析這題是不是跟以前的一樣還是不一樣,尤其對單位「1」的量分析的很不好,分析題就是看一遍,就拿起數字做,於是很可能裡面就有陷阱。但是他們缺乏分析問題的耐心和仔細,我覺得要提高他們的能力就要在這方面下功夫。還有教師在布置練習時,不可全盤照搬,要精心篩選習題,或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作適當的改編,對學生可能誤解的詞語要事先適當引導學生討論,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准確理解題目中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對較弱,耐心不足,部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狀態,審題時走馬觀花,粗心大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滿足於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而應該是把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素質與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耐心和細心的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教師持之以恆的努力。如果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會有明顯的提高。
二、 重視對數量關系分析
應用題教學把分析數量關系看作重中之重,而「解決問題」教學中,學生感興趣的是說情節,題目被分解得支離破碎,以致數量關系的分析被淡化,這是造成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來解決問題的重要原因。我們應利用主題圖的直觀,注重學生對問題的完整表述,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的習慣。同時可適當增加純文字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解決數學問題是不能夠掌握和運用合適的解題策略引起的。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分析總結各種問題的策略,也可以讓優秀的學生寫很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然後讓學生熟知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能夠結合問題的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並選擇自己最喜歡最優的策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擺脫思維定勢,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大力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倡導策略最優化。學生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之後,讓學生探討各種不同策略,比較不同策略的特徵,理解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舉一反三。通過討論交流,從多種方法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數學能力,並發展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
Ⅶ 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讀題習慣
閱讀與動手相結合
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睛去看,而應是眼、腦與手等多感官協同參與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倡學生邊閱讀邊動手,把讀到的重點句子和詞做好標記,如用直線、曲線畫出重要的句子,用點標注重點詞語,用問號標注出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用符號把讀到的內容用符號畫成圖,以方便分析理解題意。
數學閱讀與分析比較相結合
數學知識不是獨立的,要想獲得真正的數學知識就離不開比較搭扮、辨析等活動。比較的方法,可以是比較同類題目,也可以是比較新舊知識。例如:在一年級的數學中,有一道這樣的題:題中給出了12個圓,要求學生從左數把第10個圓圈起來,又讓學生把左面的10個圓圈起來。這道題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讀題,比較這兩個問題的不同在哪裡,把不同的地方圈起來,分清「左」和「右」,還要分清「10個」和「第10個」。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在關鍵處的激疑點撥,有助於學生深化理解新知。
閱讀與交流表達相結合
數學閱讀後及時交流表達是很重要的。在閱讀學習後,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困攔言把對數學文字、符號、圖表的理解與別人交換看法,十分有助於提高數學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在數學閱讀時,知尺灶教師可以把知識進行疏導、整理,弄清概念之間、計算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系,引導學生邊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點滴的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Ⅷ 小學數學解題步驟
一、認真讀題審題
讀題就是為了審題,弄清楚題目所講的意思,明確要求的問題,以及題目中所含的條件。平時就發現,很多孩子題目草草看一下就馬上筆做題,或者就說不會做,這時你只要叫他把題目再讀一遍,他就豁然開朗了。讀題一般讀三遍,第一遍知道大概講什麼,第二遍明確要求的問題,帶著問題要讀一遍,這時要讀慢一點,邊讀邊想,把你認為重要的地方圈出來,想想要求題目中的問題要用到哪些條件,第三遍邊讀邊分析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
Ⅸ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讀題能力
您好: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因此較強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和培養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一年級是學生步入小學階段的開始,數學閱讀能力將決定學生將來的學習數學的水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先天有著對探索數學的興趣,卻不知道從哪裡看起。而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從「自由自在」的幼兒園轉變到現在有規有矩的小學,讓他們馬上靜下心來學習和閱讀時間不容易的事。而如今要他們按要求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更是難上加難。從這一學期的學習與教學,不僅讓我領閱到孩子們的天真和可愛,也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匱乏。而這些都使得孩子們數學閱讀有許多困難,下面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困惑1、識字量少,阻礙閱讀
一年級的孩子在幼兒園識字量本身不多,加上一些孩子講話還帶
著鄉音,讓這些孩子閱讀書本文字那簡直是看「天書」。看著學生束手無策的樣子,也真是無奈啊。 1)課前教授關鍵字
在新課教學時,先教孩子們學會關鍵字的學習。例如:本冊關鍵
字是:多,少,長短,高矮,左右,最,第,順序,規律,同樣多,畫,塗,劃,輕,重,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2)讀題方法指導
學生沒有識字量,在解決問題時,應當引導學生讀題。讀題要求分步引導。首先,教師領讀,學生跟著老師,用手指逐字跟讀,接著,請學生自己試著讀,在此時有前面老師的引讀,孩子有相應的識字,但還是存在一些斷句,於是教師再試著讀一讀,學生跟讀。一段時間以後,隨著語文教學的深入,學生的識字量會逐漸增加,孩子閱讀能力會逐漸提高,於是孩子可以試著獨立讀題。
在剛開始時,要求學生逐字點讀,要求不要漏字。在讀題的時候,要求不漏字,並且點讀,一些孩子會出現偷懶的現象,為了培養他們認真讀題的習慣,老師發現只要有一個孩子沒有點讀,全班重新讀題。一遍又一遍的閱讀,是識字量的增加,同時無形中提醒學生讀題需要仔細,需要點讀。不斷強化這一行為。
困惑2、閱讀漏字,顧此失彼
學生在讀題的時候會顯出懶散的行為,覺得讀題很枯燥,產生這一現象,主要是孩子對讀題是敷衍的,沒有真的靜下心來閱讀;第二種現象是,學生在點讀的時候方法不正確,讀的速度和點字的速度不能跟上,導致最後無法點讀,最後漏字。導致最終的結果是孩子的讀題是漏要求的,顧此失彼,漏洞百出。
從這里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1)要學生帶著讀題的目的讀,一邊讀一邊想題目的要求。同時孩子們正確領略後,要馬上給與表揚,
體會到讀題的樂趣和成就感,激發孩子讀題的興趣。2)給出讀題的方法。例如:想一想,□表示幾?★表示幾?思考先求那個圖形?學生在讀題的時候「正方形表示幾」對應的是「□表示幾」,但在點的時候不能一一對應,學生一點無法對應,就傻傻等在哪裡,這時候老師應當在投影儀下指導逐字點的方法。這樣題目讀順了,孩子才能夠思考有幾個問題,如果連題目都不順,何來按要求呢?
困惑3、粗略觀察,丟三落四
在數學閱讀中不僅僅是文字的閱讀,還有不同類型的題目,例如:純圖片,圖文結合,表格,純文字等等,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有讀文字的方法,更要仔細觀察題目的習慣。例如:圖文結合的題目中往往隱含著一些條件。要挖掘這些隱含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先看文字,找出這些問題需要哪些條件,然後再從圖上找一找,圖上有哪些信息。
總之,數學閱讀能力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
希望對您的學習有幫助
【滿意請採納】O(∩_∩)O謝謝
歡迎追問O(∩_∩)O~
祝學習進步~
Ⅹ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讀題審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很大篇幅是計算題和解決問題,審題作為貫穿於整個學習的環節,其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良好的審題習慣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解題能力。然而由於不會科學審題造成了一系列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負擔在無形中加重了。在當前提倡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大環境下,「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這個課題的探究顯得十分必要。
一.小學生審題能力表現現狀
審題是合理、有效解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所以「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和依據,是正確答題的根本保證。在《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數學生忽略或者輕視,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間接導致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和恐慌岩核。小學生由於審題不清導致解錯題的現象十分普遍,仔細分析,可以分州羨成以下幾種情況:
1.盲目答題,未審題先下筆
審題習慣不良的學生在拿到題後往往馬上下筆,而未能仔細地讀題,分析題意,所以解題也帶著粗跡掘很強的盲目性,這就是最普遍的現象。 在應用題中由於不審題就下筆而導致的錯誤更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2.定勢思維,死定套路不轉彎
到了小學中段,學生已經接觸了較多的題目,特別在專題練習時往往出現一種類型的題目反復訓練的情況。這從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題目形成了「定勢思維」。定勢思維使用不得當導致的錯誤是較為嚴重的,因為這種情況是學生最容易放鬆警惕也是最難檢查出錯誤的。
3. 抓不住關鍵詞,手忙腳亂
在解決問題中,特別是題目數據較多,題目比較長篇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就覺得眼前一花,手忙腳亂,無從下手。
4.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由於現在教材的很多概念都比較形象地描述出來,學生表面上很快地理解了,但在做題的時候就反映出概念理解不清的情況了。死記硬背對小學生來說比理解要簡單得多,所以,由於概念不清導致的審題偏差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5.情感脆弱,容易煩躁
當今的小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被寵著慣著,意志力相對比較薄弱,這對他們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在數學學習中,往往會碰到需要動腦分析的題目,這時,若沒有濃厚的興趣,也沒有破解難題的勇氣,更沒有耐心審題的意志,那麼他便很容易喪失能動性,被迫學習。
二、培養小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
引導學生會讀題、會審題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個環節。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了學生的審題能力,比教會他們無數的數學知識更加有長遠的意義。那麼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反思,針對以上分析的五個現狀,我提出以下幾點相應的策略:
1. 加強讀題訓練,養成自覺審題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應時刻提醒學生養成審題習慣,把不好的毛病遏制住,要求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讀題是審題的第一步。讀題時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題目讀順,養成指讀兩三遍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然後仔細推敲字、詞、句,准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解題。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要求在讀題時用手指指著所讀的部分,手口眼心合一。在作一些計算題目時,要求學生不要馬上就進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簡便計算,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准確性。這個訓練要求教師首先擺好心態,不急著多做題,快做題,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恆。在初讀題目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關鍵(看出數量關系)的字詞用筆圈出來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學生經過這樣的思考過程後,相信正確率明顯提高。
教師一開始要捨得花時間「逼」學生進行審題,把上述兩步做到位而不是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會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教師的責任是要從「逼到放」。學生審題訓練,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要讓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審題是正確解答習題的重要基礎。學生既有審題的意識,又有審題的策略,相信學生的解題技巧一定能提高。
2. 重視數學概念理解,讀懂題目中的關鍵詞和專業術語
基於年齡上的限制,學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還處於發展時期。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對於題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題圖中隱含的條件等都不能正確理解,抓不住題目的關鍵,造成原則性的錯誤。所以要求學生在讀題目要求時用一些劃浪線、點重點號、畫圈等作記號,標識出其中的一些重點詞、字、句,養成邊讀邊劃的習慣,對題意的理解有所幫助。對於數學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教學中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記憶和淺顯的理解,而要結合不同難度梯度的題目具體滲透概念,使得概念具體化、實用化。
3. 分析題目中的顯性和隱性條件,引導學生思考探索
學生怕解答應用題,往往審題沒有過關,不會分析題目中顯露的條件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更不會分析題目中的隱含條件。這就要求老師們平時在審題教學中多加引導,注意這方面的訓練。
4. 引導學生觀察題型,進行比較、歸類、補充
小學階段的計算題和應用題類型不是特別多,可以進行專題的分類教學。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完全可以隨時滲透分類的思想,對各種計算題和應用題進行對比,歸類,補充。這不是增加學生的負擔,而是引導學生在一團迷霧中理出主線,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滲透了一些很重要的數學方法。當然,這種分類教學不能一步登天,不能拔苗助長,而要根據學生當前的學情進行適當及時的歸類總結。相信在這樣的教學後,學生拿到題目就會自然地進行歸類,自覺地理出解題思路。
5.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做題往往沒有檢查的好習慣,這就特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檢查的好處,並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獎勵,形成一種氛圍。檢查也算是一種對於審題的最後補救吧。
6.多鼓勵多疏導,提倡在生活中多觀察,增強學生意志力
數學教師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同樣肩負著教育重擔。因此在平時教學中也要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特別是意志力的培養方面。在數學教學中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意志。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有百益無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