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家證明沒什麼那麼難讀

數學家證明沒什麼那麼難讀

發布時間:2023-05-11 10:45:37

⑴ 高斯數學家故事讀後感

1. 數學家高斯的一個小故事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枯液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猛納。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枝敗沒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 高斯數學家的小故事50字

1、高斯三歲時便能夠糾正他父親的借債賬目的事情,已經成為一個軼事流傳至今。他曾說,他在麥仙翁堆上學會計算。能夠在頭腦中進行復雜的計算,是上帝賜予他一生的天賦。

2、高斯7歲那年開始上學。10歲的時候,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班級,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數學教師是布特納,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

3、1796年高斯19歲,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 解決了自歐幾里德以來懸而未決的一個難題。 同年,發表並證明了二次互反律。這是他的得意傑作,一生曾用八種方法證明,稱之為「黃金律」 。

4、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獲黑爾姆施泰特大學的博士學位,回到家鄉布倫茲維克,雖然他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被授予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講師職位,但他沒有能成功地吸引學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

5、1833年高斯從他的天文台拉了一條長八千尺的電線,跨過許多人家的屋頂,一直到韋伯的實驗室,以伏特電池為電源,構造了世界第一個電報機。

(2)高斯數學家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高斯個人的生活因為他的第一任妻子Johanna Osthoff在1809年早逝,以及他的孩子Louis也相繼死去而顯得黯然失色。高斯跌入一個他從來沒有完全恢復的憂郁深淵。他後來再婚,對象是他第一任妻子的朋友,名叫Friederica Wilhelmine Waldeck,但通常稱作Minna。

當他的第二任妻子在長期的病痛後死於1831年時,他的其中一個女兒Therese接手了整個家庭並且照顧高斯直到他的生命結束。他的母親則從1817年居住在他家直到1839年她死去。

高斯有六個小孩。高斯的所有小孩當中,據說Wilhelmina最接近他的天賦,但她年輕時就去世了。高斯與Minna Waldeck也有3個小孩:Eugene (1811–1896), Wilhelm (1813–1879) and Therese (1816–1864)。Therese照顧著整個家庭直到高斯去世,而她結婚。

高斯最後與他的兒子發生了沖突。他不希望他的任何一個兒子進入數學或科學的"怕玷污了家人的名字"的想法或擔心裡。高斯希望Eugene成為一名律師,但Eugene想學習語言類別的。而Eugene與高斯的另一個爭執是-高斯拒絕支付由Eugene所舉辦的派對的費用。

Eugene很生氣,所以在大約1832年時移居美國,而他在那裡是相當成功的。Wilhelm也定居在密蘇里州,從一開始的農民工作成為了在聖路易斯相當富有的製鞋企業。Eugene花了很多年得來的成功,抵消了他在高斯的朋友與同事間不好的聲譽。也在9月3日看到了羅伯特高斯給菲莉克斯克萊因的信。

3.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姓名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好比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有關祖沖之的故事。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可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讀後感《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最終,《大明歷》沒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往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由於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全部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愛數學,更讓我明白得了許多道理。
〔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4.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德國大數學家高斯(CarlFriedrichGauss1777-1855)是德國最偉大,最傑出的科學家,如果單純以他的數學成就來說,很少在一門數學的分支里沒有用到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貧寒家庭出身

高斯的祖父是農民,父親除了從事園藝的工作外,也當過各色各樣的雜工,如護堤員、建築工等等。父親由於貧窮,本身沒有受過什麼教育。

母親在三十四歲時才結婚,三十五歲生下了高斯。她是一名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他手巧心靈是當地出名的織綢能手,高斯的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有機會就教育他,把他所知道的一些知識傳授給他。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在晚年喜歡對自己的小孫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他說他在還不會講話的時候,就已經學會計算了。

他還不到三歲的時候,有一天他觀看父親在計算受他管轄的工人們的周薪。父親在喃喃的計數,最後長嘆的一聲表示總算把錢算
出來。

父親念出錢數,准備寫下時,身邊傳來微小的聲音:「爸爸!算錯了,錢應該是這樣」。

父親驚異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講的數是正確的,奇特的地方是沒有人教過高斯怎麼樣計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觀察,在大人不知不覺時,他自己學會了計算。

另外一個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說明高斯很小時就有很快的計算能力。當他還在小學讀書時,有一天,算術老師要求全班同學算出以下的算式:1+2+3+4+……+98+99+100=?

在老師把問題講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答案5050,而其它孩子算到頭昏腦脹,還是算不出來。最後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確無誤。

原來: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

前後兩項兩兩相加,就成了50對和都是101的配對了即101×50=5050。

按:今用公式表示:1+2+……+n

高斯的家裡很窮,在冬天晚上吃完飯後,父親就要高斯上床睡覺,這樣可以節省燃料和燈油。高斯很喜歡讀書,他往往帶了一捆蕪菁上他的頂樓去,他把蕪菁當中挖空,塞進用粗棉捲成的燈芯,用一些油脂當燭油,於是就在這發出微弱光亮的燈下,專心地看書。等到疲勞和寒冷壓倒他時,他才鑽進被窩
睡覺。

高斯的算術老師本來是對學生態度不好,他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現在發現了「神童」,他是很高興。但是很快他就感到慚愧,覺得自己懂的數學不多,不能對高斯有什麼幫助。

他去城裡自掏腰包買了一本數學書送給高斯,高斯很高興和比他大差不多十歲的老師的助手一起學習這本書。這個小孩和那個少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們花許多時間討論這裡面的東西。

高斯在十一歲的時候就發現了二項式定理(x+y)n的一般情形,這里n可以是正負整數或正負分數。當他還是一個小學生時就對無窮的問題注意了。

有一天高斯在走回家時,一面走一面全神貫注地看書,不知不覺走進了布倫斯維克(Braunschweig)宮的庭園,這時布倫斯維克公爵夫人看到這個小孩那麼喜歡讀書,於是就和他交談,她發現他完全明白所讀的書的深奧內容。

公爵夫人回去報告給公爵知道,公爵也聽說過在他所管轄的領地有一個聰明小孩的故事,於是就派人把高斯叫去宮殿。

費迪南公爵(Duke Ferdinand)很喜歡這個害羞的孩子,也賞識他的才能,於是決定給他經濟援助,讓他有機會受高深教育,費迪南公爵對高斯的照顧是有利的,不然高斯的父親是反對孩子讀太多書,他總認為工作賺錢比去做什麼數學研究是更有用些,那高斯又怎麼會成材呢?

高斯的學校生涯

在費迪南公爵的善意幫助下,十五歲的高斯進入一間著名的學院(程度相當於高中和大學之間)。在那裡他學習了古代和現代語言,同時也開始對高等數學作研究。

他專心閱讀牛頓、歐拉、拉格朗日這些歐洲著名數學家的作品。他對牛頓的工作特別欽佩,並很快地掌握了牛頓的微積分理論。

1795年10月他離開家鄉的學院到哥庭根(Gottingen)去念大學。哥庭根大學在德國很有名,它的豐富數學藏書吸引了高斯。許多外國學生也到那裡學習語言、神學、法律或醫學。這是一個學術風氣很濃厚的城市。

高斯這時候不知道要讀什麼系,語言系呢還是數學系?如果以實用觀點來看,學數學以後找生活是不大容易的。

可是在他十八歲的前夕,現在數學上的一個新發現使他決定終生研究數學。這發現在數學史上是很重要的。

我們知道當n≥3時,正n邊形是指那些每一邊都相等,內角也一樣的n邊多邊形。

希臘的數學家早知道用圓規和沒有刻度的直尺畫出正三、四、五、十五邊形。但是在這之後的二千多年以來沒有人知道怎麼用直尺和圓規構造正十一邊、十三邊、十四邊、十七邊多邊形。

還不到十八歲的高斯發現了:一個正n邊形可以用直尺和圓規畫出當且僅當n是底下兩種形式之一:k=0,1,2……十七世紀時法國數學家費馬(Fermat)以為公式在k=0,1,2,3,……給出素數。(事實上,目前只確定F0,F1,F2,F4是質數,F5不是)。

高斯用代數方法解決了二千多年來的幾何難題,而且找到正十七邊形的直尺與圓規的作法。他是那麼的興奮,因此決定一生研究數學。據說,他還表示希望死後在他的墓碑上能刻上一個正十七邊形,以紀念他少年時最重要的數學發現。

1799年高斯呈上他的博士論文,這論文證明了代數一個重要的定理:任何一元代數方程都有根。這結果數學上稱為「代數基本定理」。

事實上在高斯之間有許多數學家認為已給出了這個結果的證明,可是沒有一個證是嚴密的,高斯是第一個數學家給出嚴密無誤的證明,高斯認為這個定理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中給了一共四個不同的證明。高斯沒有錢印刷他的學位論文,還好費迪南公爵給他錢印刷。

二十歲時高斯在他的日記上寫,他有許多數學想法出現在腦海中,由於時間不定,因此只能記錄一小部份。幸虧他把研究的成果寫成一本叫《算學研究》,並且在二十四歲時出版,這書是用拉丁文寫,原來有八章,由於錢不夠,只好印七章,這書可以說是數論第一本有系統的著作,高斯第一次介紹「同餘」這個概念。

5.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科學高分網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6. 數學家故事讀感200字

高斯是德國著名的復大數學家,在他制10歲時,小學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難題:計算1+2+3+……+100=?
這下可難倒了剛學數學的小朋友們,他們按照題目的要求,正把數字一個一個地相加.可這時,卻傳來了高斯的聲音:「老師,我已經算好了!」
老師很吃驚,高斯解釋道:因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這樣的等於101的組合一共有50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
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爸爸正要給工人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7. 關於數學家高斯故事的感受作文150字

1、高斯是德國著名的大科學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歲時,小學老師回出了一道算答術難題:計算1+2+3+……+100=?
這下可難倒了剛學數學的小朋友們,他們按照題目的要求,正把數字一個一個地相加.可這時,卻傳來了高斯的聲音:「老師,我已經算好了!」
老師很吃驚,高斯解釋道:因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這樣的等於101的組合一共有50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
2、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8. 三篇有關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共300字

最敬佩數學家是華羅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 華羅庚很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 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⑵ 有關數學家的故事

1、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於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麼這么貴?」。

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後才發現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

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於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後,又開始計算起數學題來……

2、拉格朗日

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變分法的開拓者和分析力學的奠基人。他曾獲得過18世紀「歐洲最大之希望、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的贊譽。

拉格朗日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由於是長子,父親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對法律毫無興趣,偏偏喜愛上文學。

直到16歲時,拉格朗日仍十分偏愛文學,對數學尚未產生興趣。16歲那年,他偶然讀到一篇介紹牛頓微積分的文章《論分析方法的優點》,使他對牛頓產生了無限崇拜和敬仰之情,於是,他下決心要成為牛頓式的數學家。

3、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最出名的發現是相對論。從小,他就喜歡做那些需要動腦筋、花氣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有一次小愛因斯坦生病了,本來沉靜的孩子更像一隻溫順的小貓,靜靜地蜷伏在家裡,一動也不動。父親拿來一個小羅盤給兒子解悶。愛因斯坦的小手捧著羅盤,只見羅盤中間那根針在輕輕地抖動,指著北邊。他把盤子轉過去,那根針並不聽他的話,照舊指向北邊。愛因斯坦又把羅盤捧在胸前,扭轉身子,再猛扭過去,可那根針又回來了,還是指向北邊。

父親拿來一個小羅盤給兒子解悶。愛因斯坦的小手捧著羅盤,只見羅盤中間那根針在輕輕地抖動,指老並著北邊。他把盤子轉過去,那根針並不聽他的話,照舊指向北邊。愛因斯坦又把羅盤捧在胸前,扭轉身子,再猛扭過去,可那根針又回來了,還是指向北邊。

不管他怎樣轉動身子,那根細細的紅色磁針就是頑強地指著北邊。小愛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臉的驚訝和困惑:這根針的四周什麼也沒有,是什麼力量推著它指向北邊呢?在愛因斯坦對羅盤的探索中,已經孕育了一顆做出偉大發現的種子。

愛因斯坦上了侍慧跡小學,但他語言能力比較弱,不愛說話,有碧裂的同學笑他笨,老師也不大喜歡他。有一天上手工課,大家都把自己的作業交給了老師,有泥鴨子,有布娃娃,還有蠟制的水果。老師在一大堆作業中,找出一個很不像樣的小板凳,生氣地問:「你們誰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同學們都笑起來,愛因斯坦卻低下了頭。

老師看了愛因斯坦一眼,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愛因斯坦站起來,小聲說有,便從書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小板凳,擺在桌子上說:「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不好,但是比這兩個強一些。」老師看他這樣認真,從此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4、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身為一個偉人,在她在世的時候就享有盛譽,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樣,無論在生命中的什麼時候,她對物質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說是十分簡朴。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由此可見,他們的家,是多麼的簡陋。而居里夫人,也從沒想過要改變這種簡陋。

而後來,即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不「大方」。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這種做法,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或許很難想像,也很難理解,但這恰恰證明了居里夫人是多麼的簡朴,甚至到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摳」的地步吧。

面對這么簡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夠想像她是什麼打扮嗎?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可是讓這位記者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婦人,就是居里夫人。由此看來,居里夫人的確是與眾不同,或許她是不拘小節吧。

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她對儀表的華麗可以說是一點也不重視,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實驗,只有她的研究。也許,對科學熱愛到了極點的人都是這樣吧,你知道嗎,據說愛因斯坦穿鞋子,從不穿襪子。在他看來,穿鞋還穿襪子,實在是不必之舉。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紙醉金迷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追求物質享受,生活奢侈,甚至許多富翁的生活可以說是極盡奢華之能。勤儉節約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曾幾何時,我們也迷失了。

是的,我們應該向居里夫人學習,重拾美德,過簡朴的生活,而不是在紙醉金迷中走向消亡。

5、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

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

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⑶ 我非常喜歡數學,經常自己推理公式,驗證定理,但是有些定理真的太難證明了!是不是我沒天賦啊!我該怎麼辦

少年凱碼你是想向數學發展嗎…………是的話鼓勵一下
飄過
其實我感覺你現在並未全身心的投入數學,你以前是這樣的,但現在你似乎沉浸於「愛好數學」的附屬的喜悅感當中了…………
又飄過…………
額,其實很多數學家一生也就推出盯首哪幾個公式,高中數學教材是無數前人幾百年的汗水凝結的,你要是輕輕鬆鬆推出來了…………才應該被送到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又一次的飄過了………………
少年你現在執念太重,不管做什麼都會受阻…………還芹陸是盡快把心態放平好些…………
依舊飄過…………
推薦你看看一些人生哲理的書,古代國學或當代作家(如余秋雨的)都可以看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快飄遠了…………
這好像不是數學問題吧,要我用正弦定理證明這個問題碼…………
飄遠了…………

⑷ 你見過哪些堪稱絕妙的數學證明

以下是一些堪稱絕妙的數學證明:



1. 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費馬大定理是一個世紀之謎,該定理最終於1995年被安德魯·懷爾斯證明李此,他使用了數論中的「無窮降指法」來證明該定理,這被認為是數學中最偉大的證明之一。

2. 矩陣乘法的證明:盡管矩陣乘法很簡單且易於理解,但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概念,廣泛應用於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中。矩陣乘法的證明也很有趣,它涉及到矩陣的運算和向量空間的理論,同時還需要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

3. 均值不等式的證明:均值不等式是一個基本的不等式,它在許多領域中都有應用。它聲稱:對於正實數,這個定理的證明涉及到數學歸納法和不等式的理論,但它非常優美和簡潔。

4. 費馬小定理的證明:費馬小定理是一哪扮迅個用於檢查素數的簡單且實用的演算法,它聲稱對於素數和任意整數,這個定理的證明可以通過模運算和歐拉定理來進行。

5. 歐拉公式的證明:歐拉公式是缺銀數學中最美麗和神秘的公式之一,它描述了三個基本數學常數之間的關系,歐拉公式的證明需要使用級數和復數的理論,但它非常優美和奇妙。

總之:數學有很多都是堪稱絕妙的證明,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⑸ 哥德巴赫猜想似乎沒什麼用,為何那麼多數學家窮盡一生去證明

這是科學精神。

對於科學家們來說,有疑問就要探究到底,如果能證明這個猜想,說不定會產生一個新的數學領域,也說不定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進步。積累、發現、探索、進取、永無止境,這就是偉大的科學精神。我們似乎看不見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實際的用處,日常生活以及技術運用上,它似乎都沒有給我們帶來像上面所說的革命性的變化。

實際上,數學首先是一門基礎的學科,是所有各種學科的基石。也就是說,雖然很多學科在各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給予了人類傑出的貢獻。但是,它們都是以數學為基礎的。一項數學理論,雖然暫時可能沒有用。但是,不表示將來就沒有用。相信哥德巴赫猜想,在人類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道數學難題,被稱為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首先是在1742年,由哥德巴赫提出來的。他提出來後,自己沒辦法證明。於是便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請歐拉證明。但是歐拉至死都沒能證明,這道難題就留了下來。

此後,世界各國的大數學家,很多人窮盡一生來證明這道數學難題。雖然各自都取得了一些成祥戚果,但是都沒能完全證明。最接近證明的,是我國的大數學家陳景潤,游宴纖他在1966年證明了「1+2」,算是目前在哥德巴赫猜想難題證明上的最高成就。不過依然沒能再往神仿前推進一步,證明出最終的命題「1+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哥德巴赫猜想

⑹ 哥德巴赫猜想似乎沒什麼用,為何那麼多數學家窮盡一生去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似乎沒什麼用,為何那麼多數學家窮盡一生去證明如下:

哥德巴赫猜想的一般提法是:每個大於等於6的偶數,都可表示為兩個奇素數之和;每個大於等於9的奇數,都可表示為三個奇素數之和。其實,後一個命題就是前一個命題的推論。哥德李純頃巴赫猜想貌似簡單,要證明它卻著實不易,成為數學中一個著名的難題。

1966年,我國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在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之後,成功地證明了"1+2",也就是"任何一個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2個的數之和"。

這是迄今為止,這一研究領域最佳的成果,距摘取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僅一步之遙,在世界數學界引起了轟動。但這一小步卻很難邁出。「1+2」被譽為陳氏定理。

⑺ 跪求三大數學難題及其數學家證明的歷史!!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

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里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里斯決心試一試。兄弟二人為證明這一問題而使用的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可是研究工作沒有進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這個問題的證明請教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於是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哈密爾頓爵士請教。哈密爾頓接到摩爾根的信後,對四色問題進行論證。但直到1865年哈密爾頓逝世為止,問題也沒有能夠解決。

1872年,英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凱利正式向倫敦鉛肆數學學會提出了這個問題,於是四色 猜想成了世界數學界關注的問題。世界上許多一流的數學家都紛紛參加了四色猜想的大會戰 。1878~1880年兩年間,著名的律師兼數學家肯普和泰勒兩人分別提交了證明四色猜想的論文,宣布證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認為四色猜想從此也就解決了。

11年後,即1890年,數學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確計算指出肯普的證明是錯誤的。不久,泰勒的證明也被人們否定了。後來,越來越多的數學家雖然對此絞盡腦汁,但一無所獲。於是,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貌似容易的題目, 實是一個可與費馬猜想相媲美的難題:先輩數學大師們的努力,為後世的數學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謎鋪平了道路。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四色猜想的證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進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礎上引進了一些新技巧,美國數學家富蘭克林於1939年證明了22國以下的地圖都可以用四色著色。1950年,有人從22國推進到35國。1960年,有人又證明了39國以下的地圖可以只用四種顏色著色;隨後又推進到了50國。看來這種推進仍然十分緩慢。電子計算機問世以後,由於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機對話的出現,大大加快了對四色猜想證明的進程。1976年,美國數學家阿佩爾與哈肯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兩台不同的電子計算機上,用了1200個小時,作了100億判斷,終於完成了四色岩旅定理的證明。四色猜想的計算機證明,轟動了世界。它不僅解決了一個歷時100多年的難題,而且有可能成為數學史上一系列新思維的起點。不過也有不少數學家並不滿足於計算機取得的成就,他們還在尋找一種簡捷明快的書面證明方法。
--------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 費馬最後定理

被公認執世界報紙牛耳地位地位的紐約時報於1993年6月24日在其一版頭題刊登了一則有
關數學難題得以解決的消息,那則消息的標題是「在陳年數學困局中,終於有人呼叫『
我找到了』」。時報一版的開始文章中還附了一張留著長發、穿著中古世紀歐洲學袍的
男人照片。這個古意盎然的男人,就是法國的數學家費馬(Pierre de Fermat)(費馬
小傳請參考附錄)。費馬是十七世紀最卓越的數學家之一,他在數學許多領域中都有極
大的貢獻,因為他粗激凳的本行是專業的律師,為了表彰他的數學造詣,世人冠以「業余王子
」之美稱,在三百六十多年前的某一天,費馬正在閱讀一本古希臘數學家戴奧芬多斯的
數學書時,突然心血來潮在書頁的空白處,寫下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定理這個定理的內
容是有關一個方程式 x2 + y2 =z2的正整數解的問題,當n=2時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畢氏定
理(中國古代又稱勾股弦定理):x2 + y2 =z2,此處z表一直角形之斜邊而x、y為其之
兩股,也就是一個直角三角形之斜邊的平方等於它的兩股的平方和,這個方程式當然有
整數解(其實有很多),例如:x=3、y=4、z=5;x=6、y=8、z=10;x=5、y=12、z=13…
等等。

費馬聲稱當n>2時,就找不到滿足xn +yn = zn的整數解,例如:方程式x3 +y3=z3就無法
找到整數解。

當時費馬並沒有說明原因,他只是留下這個敘述並且也說他已經發現這個定理的證明妙
法,只是書頁的空白處不夠無法寫下。始作俑者的費馬也因此留下了千古的難題,三百
多年來無數的數學家嘗試要去解決這個難題卻都徒勞無功。這個號稱世紀難題的費馬最
後定理也就成了數學界的心頭大患,極欲解之而後快。

十九世紀時法國的法蘭西斯數學院曾經在一八一五年和一八六0年兩度懸賞金質獎章和
三百法郎給任何解決此一難題的人,可惜都沒有人能夠領到獎賞。德國的數學家佛爾夫
斯克爾(P?Wolfskehl)在1908年提供十萬馬克,給能夠證明費馬最後定理是正確的人,
有效期間為100年。其間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原因,此筆獎額已貶值至七千五百馬克,雖然
如此仍然吸引不少的「數學痴」。

二十世紀電腦發展以後,許多數學家用電腦計算可以證明這個定理當n為很大時是成立的
,1983年電腦專家斯洛文斯基藉助電腦運行5782秒證明當n為286243-1時費馬定理是正確
的(注286243-1為一天文數字,大約為25960位數)。

雖然如此,數學家還沒有找到一個普遍性的證明。不過這個三百多年的數學懸案終於解
決了,這個數學難題是由英國的數學家威利斯(Andrew Wiles)所解決。其實威利斯是
利用二十世紀過去三十年來抽象數學發展的結果加以證明。

五0年代日本數學家谷山豐首先提出一個有關橢圓曲現的猜想,後來由另一位數學家志
村五郎加以發揚光大,當時沒有人認為這個猜想與費馬定理有任何關聯。在八0年代德
國數學家佛列將谷山豐的猜想與費馬定理扯在一起,而威利斯所做的正是根據這個關聯
論證出一種形式的谷山豐猜想是正確的,進而推出費馬最後定理也是正確的。這個結論
由威利斯在1993年的6月21日於美國劍橋大學牛頓數學研究所的研討會正式發表,這個報
告馬上震驚整個數學界,就是數學門牆外的社會大眾也寄以無限的關注。不過威利斯的
證明馬上被檢驗出有少許的瑕疵,於是威利斯與他的學生又花了十四個月的時間再加以
修正。1994年9月19日他們終於交出完整無瑕的解答,數學界的夢魘終於結束。1997年6
月,威利斯在德國哥庭根大學領取了佛爾夫斯克爾獎。當年的十萬法克約為兩百萬美金
,不過威利斯領到時,只值五萬美金左右,但威利斯已經名列青史,永垂不朽了。
要證明費馬最後定理是正確的
(即xn + yn = zn 對n33 均無正整數解)
只需證 x4+ y4 = z4 和xp+ yp = zp (P為奇質數),都沒有整數解。
----------------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12=5+7等等。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將這個問題告訴給義大利大數學家歐拉,並請他幫助作出證明。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他們對一個個偶數開始進行驗算,一直算到3.3億,都表明猜想是正確的。但是對於更大的數目,猜想也應是對的,然而不能作出證明。歐拉一直到死也沒有對此作出證明。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爵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里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里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 1924年,數學家拉德馬哈爾證明了(7+7);1932年,數學家愛斯爾曼證明了(6+6);1938年,數學家布赫斯塔勃證明了(5十5),1940年,他又證明了(4+4);1956年,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證明了(3+3);1958年,我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2十3)。隨後,我國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也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中,經過10年的刻苦鑽研,終於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取得重大的突破,率先證明了(l十2)。至此,哥德巴赫猜想只剩下最後一步(1+1)了。陳景潤的論文於1973年發表在中國科學院的《科學通報》第17期上,這一成果受到國際數學界的重視,從而使中國的數論研究躍居世界領先地位,陳景潤的有關理論被稱為「陳氏定理」。1996年3月下旬,當陳景潤即將摘下數學王冠上的這顆明珠,「在距離哥德巴赫猜想(1+1)的光輝頂峰只有颶尺之遙時,他卻體力不支倒下去了……」在他身後,將會有更多的人去攀登這座高峰

閱讀全文

與數學家證明沒什麼那麼難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