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更好鑽研教材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更好鑽研教材

發布時間:2023-05-15 04:27:13

⑴ 淺談教師如何鑽研教材

在《中小學教學常規》中,教師教學常規中第一項常規是備課。因為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備課首先就是備教材,教材是根據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知識 內容和要求來編寫成的,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所以,鑽研教材是教師進行上課前所必須進行的第一項工作。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媒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課程標准,備學生、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那麼教師應 怎樣鑽研教材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從編者的角度鑽研教材,具體是:
1.瀏覽初析教材,整體把握全冊教材思路。
2.深究細研教材,整體把握每一節教材內容。
3.縱覽全冊教材,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內容,並以編者的身份自我發問:
⑴這冊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⑵教材中各章節之做模間有什麼聯系?
⑶在全冊教材中應滲透什麼教學方法?
⑷通過教學,應培養學生什麼能力?
在縱覽全冊教材基礎上,在進行細讀分析,細讀分析就是在教學之前,把教材中的某一章內容仔細閱讀,深入分析本章的各個組成部分,找出貫穿絕雀這一章的主線,並以該主線通覽全章,從而把握各節內容的內在聯系,形成教學內容的整體認識。對每一節的教學內容必須深究細研,並自我設問:
⑴我編排這一節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⑵本節在本章中所處的地位怎樣?
⑶怎樣把德育目標、知識目標和培養學生能力融於教材,怎樣恰到好處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二、從學生的角度鑽研教材,具體做到:
1.像學生一樣閱讀教材,讀准每個字,推敲每個詞,體會每一句話:背景了解要寬,內容理解要深。
2.要像學生一樣提問題,邊讀邊想:
⑴本節新舊知識的橋梁是什麼?
⑵這一節內容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
⑶我自己能完全學會什麼?
第三、從教者的角度鑽研教材,抓住兩個統一:即編者與
教者的統一,編者與學者的統一。編者的意圖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教師只有鑽研好教材,才能初步的備好課。最後在通過集體討論,發揮大家的智慧,對教師自己來說,可以聽取別人的卓見,發現自己之不足,從而對教材純宏緩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就為下一步備學生、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⑵ 小學數學教師鑽研教材應做到哪些方面

教師要忠實教材、激活教材、調適教材、創生教材。對於一節課的教材內容來講,我覺得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到心中有數: 1、深刻理解編者意圖。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鑽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隱性內容,從而使教材變為學材,使教師教有新意,學生學有新意。 2、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所謂教學內容的廣度。是指知識的范圍或知識的量,從資訊理論的角度說就是一節課傳輸給學生的信息量。一節拍磨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往往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4、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關於小學數學的教學順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經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轎賀滑的,不可能太細。教學的往往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致的安排。 例如,在教學在 「找規律」一課時,我根據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加工處理,設計了一系列活動:一是「猜一猜」,根據已有排列發現規律,猜出接下來的圖形或物體應是什麼樣的;二是「說一說」,針對同一個排列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不同的規律(如形狀、數量、顏色、長短、大小等);三是「擺一擺」,自選材料擺出某種有規律的排列;四是「演一演」,用聲音、動作、圖畫、節奏等學生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某種規律;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閉臘這樣的設計,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5、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 教學時,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鮮活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對於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對於那些對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明顯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夠,使其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現在的課標教材,在很多地方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方法,如化歸思想、轉化思想、集合思想、類比思想、極限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但這些思想並沒有明確地寫在教材上。如果說知識是寫在教材上的一條明線,那麼思想就是隱含其中的一條暗線,明線容易理解,暗線不易看明。教師在備課時只有領悟並掌握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流程,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提高。 所以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教師在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時,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教學情境出發,從現有的教學資源出發,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冷落了課本,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只圖熱鬧。

⑶ 怎樣深入鑽研教材

課 堂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教師對教材鑽研不深人。那配棚穗弊么,怎樣深人鑽研教材呢? 一、宏觀著眼,整體把握 不少教師鑽研教材,就像一句詩說的那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克服這一點,做到整體把握,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把鑽研教材與領會、貫徹大綱精神有機培族則結合起來,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總的目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掌握依據、明確方向。 其次,把知識點放在知識的系統中研究。 (l)把知識點放在知識的系統中研究,能把握教材的內在聯系。記得我剛教數學的時候,備課十分認真,但是,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我漸漸意識到,只抓課時備課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備課並未在頭腦中形成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後來才形成「了解全套教材,把握全冊內容,把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的備課模式。這樣,就像有了「衛星定位系統」,隨時能夠確定知識點在知識系統中的位置,從而抓住聯系,統觀全局。 (2)把知識點放在知識的系統中研究,就會自覺地突出教學重點。有些知識點,它不僅是一節課的教學重點,有時是一個單元的教學重點,甚至是一冊書的教學重點。

⑷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教研能力

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南留中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工作計劃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起點,新的目標,新的計劃。為了更好的落實我們小學數學教研組的工作,同時為了讓老師們更快的發展,為了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充分體現高效課堂,為了是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特製訂教研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務處的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圍繞教研組的工作計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高效課堂的具體實施辦法為重點 ,重視素質教育,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搞好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為老師們學習、交流、提高創設一個良好的研討氛圍,提供一個的研討平台。
2、發揚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形成濃厚的教研之風、互學之風、創新之風。
3、在學習、實踐、研討中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探索,總結新課程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本組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4規范數學教學常規,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
二、主要工作與措施
一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進一步促進教學觀念更新。
1、繼續加強、健全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制度,認真組織好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來引領教學實踐。
2、增強數學組成員的研究意識,把「高效課堂」作為本學期的研究重點,幫助廣大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深入進行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繼續認真組織好教師的培訓。要抓好教材分析,注意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努力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2、課堂教學的改革是課改要攻破的主要堡壘,教學行為的改善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只有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以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為研究重點,讓學生生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每一堂數學課都能成為學生成長的一個起點。
(三)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實效。
1、繼續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
強化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以備課組為單位,關注日常教學,重視課後學習研討,重點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時反思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定時間、定地點。
2、推行隨堂聽課制度
每人每學期要上好一堂高質量的精品課,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的中心組聽課等活動,共同研究真實的數學課堂。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改變教師內在的一些觀念。
3、加強常規管理制度
每月進行常規檢查(包括教師的備課、反思、學生的作業。)每個學期舉行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對考後情況進行質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導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
總之,本學期,我校數學教研組將圍繞學校制定的工作目標,結合本組的實際情況,高標准、嚴要求、勤鑽研、敢創新,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我們堅信,只要發揚團隊的精神,個人的智慧,一定能使我們數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活動安排:
周次 主要內容
二 商討、擬定教研組計劃
三 精品課觀摩並評議(李洪倫 比例的基本性質)
四 集體備課 精品課觀摩(李士瑜 成正比例的量)
五 新教材培訓
六 集體備課 精品課觀摩(余厚生 正比例應用題)
七 教學理論學習
八 精品課觀摩並評議(董孝勤 常見的量)
九 精品課觀摩並評議(李萍 三角形的分類)
十 專題理論講座 (余厚生 解析高效課堂)
十一 三年級知識點年段過關
十二 精品課觀摩並評議(李士瑜 面積和面積單位)
十三 集體備課 精品課觀摩(董孝勤克與千克的認識)
十四 精品課觀摩並評議(李洪倫 認識時間 )
十五 精品課觀摩並評議(李瑞昌 認識人民幣)
十六 集體備課 精品課觀摩(李林泰 數學廣角)
十七 優秀案例、反思評比
十八 制定復習計劃

⑸ 如何鑽研小學數學的教材

我使用小學數學新教材教學已三個多年頭了,驀然回首,這幾年的教學真是喜憂參半、成敗交錯。事到如今,是該盤點一下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的時候了,也許它還可以成為後來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學階段後期教學的正確的教學思路形成的「催化劑」吧!
經過新教材的教學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師要刻苦鑽研教材的重要性,因為新教材留給教師的教學空間實在太大。如果不認真研讀教參、教材,不清楚各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後繼學習中的重要性,不明確各知識點的前後聯系及相互作用,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步子則將或深或淺,會給自己的教學留下很多後遺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應該說,沒有哪個專家或老師可以說他的思想、教法就絕對的正確、絕對的好,都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們的共識。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這是不可否認的,就如農村的學生連數學書上的卡通動物都不認識,這就是事實,這就需要教師學習課標、把握小學階段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等領域應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自進入新教材教學以來,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同時,我也曾彷徨與憂慮,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彰顯出可喜的面貌。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因為我為他們組織的學習活動是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是有用的、探索的問題是有挑戰性的,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加之我留給學生的課外作業很少(但具有很強的可練性),學生自然也就學得輕松而樂學。2、絕大部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逐漸形成。教學中的新知學習我都習慣讓學生「先嘗試、再引導其釋疑解惑」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3、所有學生都養成了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好習慣,數學口頭表達能力良性發展。我的口頭禪「這個問題有難度,不妨與同伴齊心協力一起想辦法。」、「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使普遍學生有了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都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或是課外與人交流。4、學生的思維較活躍、開闊。由於新教材教學中突出了演算法的多樣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等的教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明顯活躍與開闊。5、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逐漸形成。教學中每每讓學生學會了某個知識點就讓其舉例應用,或是常以「看到這個數、算式、信息、公式、圖形等,你能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哪些數學知識?」啟發學生對呈現的知識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對相關知識進行串聯的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學實踐,我逐漸地成長起來,我教學的學生也展現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1、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教學中總以「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時間多了,動筆練習的時間就少了」為借口為學生在計算上出現的問題而開脫,卻沒有鼓勵學生課外進行練習(又憂於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著眼培養學生每天必練幾道計算題的習慣也不是難事(切莫受諸如「一年級的學生不準布置家作」的規定的影響)。我可以大膽地說,我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沒有一個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但為什麼部分學生會存在速度慢、正確率不高的問題呢?究其原因:一是這部分學生惰性強(每每遇到按老師的規定自己設置題目[如10道口算題、5道三位數乘或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題……]練習,他們總會出一些很簡單的題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習慣差(馬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嚴,每每遇到學生計算錯誤,僅僅只是要求學生改正也就罷了,致使學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形成錯了就改、再錯再改、馬馬乎乎沒關系的錯誤意識和習慣,所以我想在鼓勵教育的同時如果能對犯錯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即便採取適當的懲罰,學生犯錯的頻率就會低多了。2、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幾年的教學中,大部分「解決問題」的內容都被購物、租車租船充斥著,以老師們的話說「二年級就開始租車租船,租到四年級差生才有點兒眉目,可解決其他綜合性稍強的問題就『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傳統教材中到三年級才進入兩步應用題的思維訓練,可是新教材中從二年級開始就涉及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的解決,學生必須掌握「假設」、「嘗試」、「整體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湊和」等思考才能解決,差生在這種問題的學習中根本就是坐飛機,就連稍好一點的學生都不能從中形成有條理的表達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們的話說「我是『湊』的」,可這樣的題目一道例題或是一個練習題就足以花費一節課的時間,而對差生來說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輪我再教學二年級,我一定要給學生設置一些與生活接近的數量關系比較明朗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初步學會用分析法(要求什麼問題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和綜合法(知道什麼信息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可以求什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隨著年級的增高,逐步向學生滲透「摘錄」、「畫圖」、「列表」、「模擬」、「簡化」、「嘗試」、「找規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級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教學上花大力氣,讓學生真正理解
性地解決乘、除法問題而不是瞎猜亂碰,為中高段的綜合性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學生在「解決問題」領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實驗。
我想,每位教師都具有各自的教學風格,擁有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調試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帶有共性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真正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⑹ 小學數學教師鑽研教材應做到哪些方面

教師要忠實教材、激活教材、調適教材、創生教材。對於一節課的教材內容來講,我覺得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到心中有數:

1、深刻理解編者意圖。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鑽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隱性內容,從而使教材變為學材,使教師教有新意,學生學有新意。

2、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所謂教學內容的廣度。是指知識的范圍或知識的量,從資訊理論的角度說就是一節課傳輸給學生的信息量。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往往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4、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關於小學數學的教學順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經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的往往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致的安排。

例如,在教學在 「找規律」一課時,我根據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加工處理,設計了一系列活動亂核:一是「猜一猜」,根據已有排列發現規律,猜出接下來的圖形或物體應是什麼樣的;二是「說一說」,針對同一嘩笑掘個排列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不同的規律(如形狀、數量、顏色、長短、大小等);三是「擺一擺」,自選材料擺出某種有規律的排列;四是「演一演」,用聲音、動作、圖畫、節奏等學生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某種規律;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這樣的設計,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5、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

教學時,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鮮活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對於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為升禪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對於那些對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明顯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夠,使其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現在的課標教材,在很多地方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方法,如化歸思想、轉化思想、集合思想、類比思想、極限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但這些思想並沒有明確地寫在教材上。如果說知識是寫在教材上的一條明線,那麼思想就是隱含其中的一條暗線,明線容易理解,暗線不易看明。教師在備課時只有領悟並掌握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流程,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提高。

所以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教師在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時,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教學情境出發,從現有的教學資源出發,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冷落了課本,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只圖熱鬧。對教材的處理,要堅持尊重、用好、創新的基本原則。

⑺ 淺談教師如何鑽研教材

但是,在實施新課程、落實新理念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比如教學情境創設庸俗化,教學活動的泛化、娛樂化傾向非常普遍等等,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造成這種現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對知識目標的把握不準確,以致教師在教學預設中對學習情境、學習活動、學習方式考慮較多,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跟著感覺走,所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到哪裡」。
那麼,教師在備課時,如何鑽研教材,如何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准確地設立重點與難點,寫出合理的教學預案,並在教學中靈活機智地調整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益?這些都是教師們普遍關心且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一、 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
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教師都不用現成的教材,而是自己另搞一套,但是往往卻又偏離了原來應該教學的內容。當然,想要對教材有所創新是件好事,但是「求異」並不等於「創新」,要想創新,首先就要尊重教材的本意。應該看到,教材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凝聚了無數編者對教育的認識、對數學的理解,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編寫而成的,經過國家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之後才被允許使用的,所以教材的編寫、選擇和使用都是很慎重的事情。教師應該要深入地鑽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這樣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這里想特別強調的是,要認識到教材就是提供給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是給你的一個問題、一個情境、一條思路,你遇到這個情境、問題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它們,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並想辦法達到你制定的教學目標。而具體說來,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學方法是什麼,這樣才有利於「出教材」,即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適當改變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
1、閱讀例題。
以蘇教版課程標准數學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軸對稱圖形」為例。
通過閱讀教材,可以清楚地看出,教材對於軸對稱圖形概念的體會分為兩步:
(1) 先感受物體的對稱,再體會圖形的對稱,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為完成這一目標,教材呈現了四個有關聯的教學活動: 一是觀察天安門、飛機、獎杯三個物體,發現這些物體或是左右兩邊,或是上下兩邊,或是前後兩邊的形狀、結構、大小都完全相同,從而接受這些「物體是對稱的」這個概念,並帶著這樣的概念到身邊去尋找對稱的物體。二是把天安門、飛機、獎杯的一個面畫下來,得到圖形,使研究的對象從物體轉移到平面圖形。這是教學不能忽視的環節,關繫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是否正確,會不會與物體的對稱相混淆。三是通過對折圖形,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 做軸對稱圖形,加深體驗。教材里安排了三次製作軸對稱圖形的活動。第一次是第57頁的例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製作。第二次是第58頁第3題,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的另一半,組成軸對稱圖形。第三次是剪紙,做出軸對稱圖案或花邊。這三次製作的目的,都是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
2、解答習題。
蘇教版教材很多知識點的教學沒有全部以例題的形式呈現,部分知識點或相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練習的形式穿插、滲透在習題中。例如,認識分數時,在第70頁第7、8、9、10題中,教材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鞏固分數的意義,另一方面為學習小數作鋪墊。考慮這些因素,預設時教師必須對該內容予以適當的關注並組織學習,而不能完全由學生練一練就罷。在平均數的教學中,教材在第94頁第3題滲透: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狀況,這一組數中,有的可能會高於平均數,有的可能會低於平均數,也有的可能會等於平均數。第95頁第1題滲透: 平均數可能會產生誤導。
因此,在作教學預案時,教師應認真、逐題解答教材中的習題——即使低年級也不能因題目簡單而掉以輕心,揣摩每道題的設計意圖,增強練習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利於全面達成教學目標。
3、思考為什麼這樣編排。
教師在研究教材時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結論為什麼這樣引出?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材為什麼先教學對稱的物體?它與軸對稱圖形有什麼關系?有三個原因:一是對稱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臉部左右兩邊基本相同,就說臉是對稱的。隨著概念在各個學科的深入應用,概念也就逐漸分化和嚴格。在數學里就有中心對稱,軸對稱和平面對稱等幾種情況。聯系生活經驗,先建立生活中的對稱概念,再形成數學里的軸對稱概念,教學比較順暢。二是許多軸對稱圖形就是對稱物體某個面的圖形,認識對稱的物體為認識軸對稱圖形提供寬廣的現實背景。三是可以組織對稱的物體與軸對稱圖形的對比,蘊含對稱物體的某些面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是平面圖形等信息,使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清晰、准確。
二、 關注相關知識體系,明確所學知識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主動建構過程,即把新知納入到原有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以便激活他們的經驗,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提高學習效益。
在教學「觀察物體」時,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已經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據此,三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教學目標應定為:學生通過觀察、拼擺、想像等教學活動比較視圖,體會不同的擺法某些面的視圖可能相同;同樣的視圖可以有多種擺法;進一步深化對事物和視圖關系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教師應該清楚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本單元繼續認識分數,要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教學難點是每份的個數與每份在整體里的關系並不一致。
2、?關注後續學習任務。
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在教學中,我們也應關注相關知識的後續學習任務及要求,這也能幫助教師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平移和旋轉」時,要考慮到學生在四年級(下冊)還要進一步學習平移和旋轉,那時就要求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後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轉90°,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因此,本冊教學「平移和旋轉」時,要落實以下幾點教學要求:
(1)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結合具體實例判別「平移和旋轉」現象;(2) 不進行抽象的描述,更不下定義,會用肢體動作概括「平移和旋轉」的特點;(3)平移一次,或沿水平方向向左(右)移動一次,或沿豎直方向向上(下)移動一次;(4) 在方格紙上平移的物體是簡單的直線圖形。
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要考慮到四年級(下冊)學生繼續學習軸對稱圖形,會畫出對稱軸,知道一個圖形有時有不止一條對稱軸。這樣,本冊「軸對稱圖形」的要求,對稱軸的教學只需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即可,知道有對稱軸這一概念即可,不必要求學生找、畫對稱軸。
三、 關注課程標准教材與傳統教材的對比
以「認識分數」為例。在認識分數時,先學慣用分數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整體里的一份或幾份,再根據分數的意義,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個物體。其中,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就是蘇教版教材與傳統教材所不同的地方。要注意的是,解決這些問題,要聯系具體的材料解釋分數的含義,並根據分數意義進行操作或列式計算,因此能起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的作用。
教學該內容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抓住分數的意義進行思考。無論求總數的幾分之一還是幾分之幾有多少個的實際問題,都給出了一個確定的分數,這個分數的意義就是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解釋分數的意義,能夠組織起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分析數量關系和實物操作又能想到4÷4=1(個)的計算。學生經歷「說分數意義—實物操作—列式計算—回答問題」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是把實際問題進行數學化處理,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是進行推理發展數學思考的過程,分數意義是貫穿一系列學習活動的紅線。
二是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動手把整體平均分是對分數意義的理性思考拉動的操作行為,在解釋分數意義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激起分一分的願望。動手操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往往分一分就得出問題的答案,教材為學生創造了動手分一分的條件,也多次提出分一分的要求。
四、 關注過程與方法
數學教學的過程,就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活動,在探究中學習,才能全面達成三維目標。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教材第82頁通過擺、量、想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逐步抽象的過程中體會、歸納和抽象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則利用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關系的理解,通過推理得出。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公式,體會到公式的來龍去脈,也經歷、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滿足了自主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得公式的探索過程更加生動,更加富有挑戰性。
准確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們首先應尊重教材,忠實於教材,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課程資源;在理解編排意圖基礎上,根據班級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重新組織教學材料,精心設計教學預案,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活實際為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感知、自由表達、探究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就能真正明確探究問題的方法,形成對知識的深刻體驗。
馬克思說過:「人在各方面具有一定潛力,只要給以適當外部條件,就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潛能和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對於數學教學而言,這就要求教師創設有價值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活動。比如,班上要搞一個小型班集體活動,大家設計一個活動計劃,包括活動主題、時間安排、所需物品、需要的費用等。這就需要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從事以下活動: ① 通過交流,確定一個活動主題,了解關於這個主題的有關信息。② 計算所需物品及需要的費用,並進行全班交流。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他們能從中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數學教學既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重視對有關基礎知識的復習工作。現在有很多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只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往往忽略了對已有知識的必要復習。其實,創設情境固然重要,但學習新課之前的復習可以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學習新課作好鋪墊,促進學習的遷移。如,在教學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可以復習一年級(上冊)接觸過的一個對一個地排列,比出物體個數多少的方法,這樣才能使新知識具有合適的生長點。
第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引領他們經歷由動作思維→表象思維→抽象思維的過程,將外部的操作程序逐步「內化」成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認識圖形時,要讓學生通過畫、找、圍、塗、折、拼等操作,初步認識各圖形的特徵,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第三,在練習中,要重視相關知識的對比。教材練習中編排了很多題組,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加強對比。
第四,對基本的口算要經常練習。第一學段教學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是進一步學習四則計算的重要基礎。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評價方法的改革上。在改進評價方法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尊重學生的差異,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出發,因人而異,因人施評,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揚長避短。
四、 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和提升。我認為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應包括: ① 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並善於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② 能比較熟練地用准確、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③ 具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④ 以「數學方式」理性、多角度地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⑤ 善於從生活現象中合理抽象,建立數學模型。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惟有合理地利用好教材,以學生為主體,努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⑻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教研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教研

積極開展以級部為單位的每周同級部數學教師集體備課活動,同時積極參加學校層面組織的每雙周組織的教研活動,對日常教學質量檢測的成績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和同辦公室教師經常就數學教材進行探討研究,積極參加以提升教師數學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智慧課堂、生本課堂為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思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思
一、基於「生活情境」,激發興趣,啟迪創新
數學從生活中抽象、概括而來。數學源於生活,創新源於生活。進行創新教育應當從生活背景出發,從生活實際出發。一般來說,學生對身邊的數學、源於生活實際的數學比較感興趣。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之大已經得到無數實例的證實。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啟迪創新,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捕捉生活中真實的事例來創設,也可以通過模擬生活經歷創設,還可以慎稿根據教材中生活實際案例還原和再創造生活畫面。任何一種「生活情境」創設方法都要圍繞所學內容,目標明確的展開,抓住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動機,鼓勵創新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一開始給學生一個用已有知識可以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然後在此基礎上教師提高要求,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無法完成要求。讓學生處於這樣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
【案例】如教學「含有中括弧的混合運算」時,例題:「航模組有男生8人,女生6人,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2倍,合唱組有84人,問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學生搞清題意後,都會用分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這時候可以提出「我們都學過列綜合算式計算了,我覺得綜合算式計算簡便,你們想想辦法看這題用綜合算式計算怎麼解決呢?」此時學生就會開動腦筋,思考解題方法。學生對解決看似簡單的用已有知識卻解決不了的問題會異常的渴望,不服氣地不斷試驗,尋找各種途徑,對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創新有很大的幫助。
三、提供成功機會,改變態度,激勵創新
增強學生的自信,可以激勵學生創新,經常獲得成功體驗的學生無疑會更加自信。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自信。
1.抓住機會,及時肯定。同一個班級里,學生之間的認知發展水平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學生,表現一直都很優秀,經常得到教師、同學的贊許。而有的學生,可能學習比較困難,很少得到肯定。這樣的學生,自信較少,一旦得到肯定,對他的激勵就會非常大。教師可以投以更多的關注,抓住機會,及時給予肯定。因為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旦學生做出正確的答案,襪褲教師要及時的發現,並且及時給予真誠的表揚。獲得肯定的學生,因為有了自信容易付出更多的努力,進而更容易取得進步,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
2.創設機會,體會成功。根據學生的能力、認知水平、心理特徵的差異,教師可以靈活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所有學生告孝簡都能參與,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例如,教學「認識垂直」時,教師在已經教授了垂直的概念之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垂直的實例?」至少說出兩種。可以開展小組競賽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興趣,多說出一種給小組加一分,最後看哪個小組得分較高。每個學生都會不甘落後,不服輸地積極思考,而且每一位學生都能超額完成任務。
四、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實踐創新
通過交流活動,學生可以提高闡述自己觀點的表達能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本身就是很好的創新教育。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去實踐創新。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途徑:
1.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保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權威者。教師要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探索的機會,敢把想到的想法表達出來,有機會實踐創新。例如,教學「認識分數」時,教師不能一上來就介紹「什麼是分數」,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生活中已有「1/2」等分數的經驗,給學生空間去發現分數的意義。鼓勵學生小組交流還知道哪些分數。即使需要採用講授法為主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允許學生「插嘴」,允許爭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及時提出問題。
2.改變評價標准,鼓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創新是要冒險的,而且創新並不一定會成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正確地看待創新,並不是只有成功的創新才是創新。對學生的要求更應該放開,只要學生有了創新的表現,即使由於學生的「創新」把問題搞錯,教師也應該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並要及時指導,讓學生繼續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學生長期處在肯定創新的學習環境中,自然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相反,如果學生探索中出現不太滿意的答案,教師就用挖苦的語言來 *** 學生,最終只能導致探索流於形式、交流浮於表面。
課程改革依然在進行當中,對於第一線教師而言,課改實施成功與否,我們任重道遠。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學

一、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計教學
課堂教學不是「走教案」,當按預設的進程按部就班地進行,一些學生的回答正是教師想要的答案時,就覺得這節課很順利,打心眼裡贊譽這些「高材生」。殊不知有一些學生還在朦朧之中,上完一節課,走出教室和走進教室時一個樣,原來會的現在會了,原來不會的現在還是不會,這種表演式的教學不能取得實效,是不可取的。
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近似數》時,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上課時我首先出示了一組關於學校基本情況的信息,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准確數和近似數,初步感知近似數的作用;然後簡要介紹「四捨五入法」,再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到一個數的近似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近似數的基本方法——四捨五入到十位,要看個位;四捨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前面的教學似乎很順利,進入鞏固練習階段後,卻發現很多學生根本就不會求近似數,為此我大為不解:「四捨五入」不是很容易嗎?求近似數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呀,怎麼學生就不明白呢?看著學生迷茫的眼神,我心情沉重萬分。
問題出在哪?難道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嗎?經過反復思考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記得有位教授在一次培訓會上說過:「在數學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起始內容的教學。」近似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一個起始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採取「慢鏡頭」式的教學方式,適度拉長教學過程。在這之前,學生沒有接觸過四捨五入法,更不清楚為什麼要採用這樣一種方法取近似數。有了對學生的分析與思考,我又重整教學設計,終於,在讀懂學生的基礎上有了二次教學的良好效果……
基於以上案例我聯想到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發現不只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事物的行為,它還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學生學習的知識,盡管是人類已知曉的事物,但這些知識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而獲取的,那麼,對於學生來說依然是一種「發現」。通過發現獲取的知識,一般來說是與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知識結構結合得最緊密的。他還告誡我們: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灌輸」;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因此,這就更加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以及學習的基本特點。
二、教師站在講台前,心中不僅要有「課本」,更要有「學生」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舞台。課堂上,要讓學生「登台」,教師就要用寬容的態度營造和諧的氣氛,使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當教師提出一個數學問題時,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把自己的想法在一張紙上寫一寫、畫一畫、和同伴說一說,這正是我們在課堂上讀懂學生的好機會。這時,我們要認真觀察和傾聽,要敏銳地搜索學生的不同的想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圍繞本課主題的「作品」(包括錯誤的),並在全班交流中組織有針對性的數學活動。再如,有的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暴漏錯誤的機會,巧妙地利用錯誤資源,使課堂教學跌宕起伏,學生興趣盎然,教學真正取得了實效。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體現情境的趣味性.x0d問題源於某種情境,而生動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則是產生問題的肥沃土壤.將問題置於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例如,教學《位置與順序》時可以設計貓抓老鼠的游戲:每一輪選1 人為貓,6 人為老鼠.活動前先讓貓觀察1 分鍾,蒙上眼睛,然後由學生指出某隻老鼠的前後(或左右)各是誰,再由貓猜出老鼠的名字.該游戲極富童趣,每當貓捉到老鼠時,教室里是一片歡騰,學生的參與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比較關注有趣、好玩、動態、新奇的事物,而高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實用、富有挑戰性的內容所吸引.只有把數學的自身特點與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為學生的發展服務.x0d二、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注重情境的思考性.x0d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與體驗,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並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思考.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思考性,而且要盡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間.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問題思考空間大小的影響.首先,要考慮材料的呈現形式.一般來說,條件的呈現比較隱蔽、解決問題的步驟稍多、解題方法或結果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思考空間相對較大,反之則小.其次,解決問題的策略、步驟、方法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這樣既增加了思考的空間,又滿足了學生心靈深處的成功需要.如下面的問題:淘氣家離學校5 千米,笑笑家離學校4 千米,淘氣到笑笑家多遠?教師的詳細分析和標准化答案往往會損害問題的教育價值,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交流,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會有所收獲,對數學優秀的學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x0d三、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強調情境的現實性.x0d情境的現實性要求情境中所隱含的數學問題必須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真實的學習,強調創設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對於喜聞樂見、經常遇見的現象和事情,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的熱情.他們不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而且更易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知道運用數學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學生認知的起點往往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經驗或具體事例,而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卻大多是間接呈現的,不像生活數學那樣來得直接.因此,引導學生溝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把小學數學間接的知識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是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例如,在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並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在我和小樹一起長 小小運動會 今天我當家情境中學習100 以內的加減法,在體檢情境中認識長度單位米等教學實例,充分利用來源於生活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問題、經驗進行探討、總結和升華,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x0d四、創設情境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x0d1、要正確認識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防止認識上的片面性.如新課程標准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於生活,也可以來源於數學本身,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例如,計算教學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絕不是說所有的計算教學都必須從生活中找原型,因為計算還有自身的規律需要讓學生去掌握.x0d2、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盡可能做到小而具體、新而有趣,既有適當的難度,又富有啟發性.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在創設的情境中及時提煉出數學問題,切忌在情境中流連忘返、東拉西扯,游離於目標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不能淺嘗輒止,把情境的創設作為一種擺設,以至穿新鞋走老路.x0d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年級有所變化.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如運用編兒歌、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 對於高年級學生,則要多創設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x0d4、創設情境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研究表明,認識興趣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系.因此,課堂教學應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做到:一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識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x0d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數學課單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效果.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總結

一、歸納法的定義
歸納法是從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的推理,即由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些特徵,推出該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些特徵的推理。數學上的歸納法即由某些特殊的生活數學事實,概括出數學概念、數學規律、數學結論的推理過程。運用歸納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教給學生知識,更是教給學生數學的思維方式、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二、運用歸納法設計教學,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都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手段,而推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零碎的知識變成系統性知識的重要手段。推理本身又是一種相當嚴密的思維過程,它必須依賴正確的知識或理論作為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只有孤立的推理教學是不現實的,它必須與其它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為學生進行正確推理提供了知識的准備。因此,要更好地運用歸納法進行教學就必須將觀察、實驗、猜測、驗證與推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下面筆者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部分教學內容為例來具體說明:
1.「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的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的減法。在教學中學生最容易忘記的是相同的數位對齊和加進位的「1」或減退位的「1」。為此,筆者歸納為「一對兩注」。「一對」是指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兩注」是指注意加進位的「1」或減退位的「1」。提醒學生在做題時都要提到「一對兩注」,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有餘數除法。」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既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又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這部分的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例題前學生對有餘數除法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除法不可能是完全可以除盡的。如果在教學中直接教給學生算理,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來說比較枯燥,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計算結果往往失誤較多,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筆者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歸納為「一對兩小」。「一對」指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兩小」分別指商和除數的積要小於被除數;余數要小於除數。然後,要求學生自己用「一對兩小」去檢驗所計算的有餘數的除法,大大地減少了學生在計算中的失誤。
3.「分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和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數大小的比較。教學中首先出現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通過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得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大。因為按「分子的大小,誰大誰就大」,這是正思維,學生能輕易地掌握;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數的大小的比較中,大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知識遷移、思考、猜測等步驟就做出「分母大的分數小」的結論。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掌握不好。為此,筆者將分數大小的比較概括為「上大下小」。即「上大」指分母相同比分子(因為分子在分數線的上面),誰的分子大誰就大;「下小」指分子相同比分母(因為分母在分數線的下面)誰的分母大誰就小。學生一但記住「上大下小」的含義,在本冊分數大小的比較中再也沒有出過錯誤。
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數學教學中,僅有教師歸納是不夠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自己形成概括、歸納的能力。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一是調動學生觀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並引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新知,了解到將要學習什麼內容,明確學習目的。二是引導學生猜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猜想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才提出來的。在提出猜想的同時,學生的智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大膽猜測。三是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發現問題。四是在說推理過程中鍛煉推理能力,融合所知,完成推理。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的思維,又可加深他們對新知的認識。五是組織學生驗證結論,形成新知。在教學當中要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必須注意使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及其教學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使學生在頭腦中不斷形成一些科學概念,並發現某種規律,為日後學習更高深的科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歸納法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比較辨別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置"懸念

數學是個比較乏味的學科,巧設懸念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從而認真的聽課。可以用實驗或者是游戲方式進入主題 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德育,就是不要作弊,不要蒙題,不要在做作業時用作業幫之類的東西(並非否定作業幫)。靠自己做,誠信做題,誠信考試。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活」了,「動」了,傳統的課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形態。如何有效組織課堂紀律一直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這新舊課堂教學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部分教師放棄課堂管理的現象,使缺失規則的課堂教學走向了秩序混亂的極端:多了熱鬧,少了安靜;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渙散,少了專心。二是有些教師寧可對這種教學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並常常無奈地說:「我又何嘗不想放開課堂、放開學生,讓學生能順心地學,可是課堂千變萬化,一旦放開,學生的興趣是有了,可是把課堂的有限時間佔用了,後面的教學內容完不成,這樣還能叫成功的教學嗎?」對於課堂教學的這些尷尬處境和疑問還有很多。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 一、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由於課堂環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許多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有效的組織教學,只有通過創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的課堂環境。1.等學生做好准備再上課。盡管課前也指導過孩子如何做課前准備,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課音樂響了,還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備些什麼,有的孩子甚至還沒坐好。這時,不要急著上課,而是要耐心地示範課堂上需要准備的東西,等學生全部准備好,坐端正,再和學生行禮。特別是開學的第一個星期,要讓學生從假期的氛圍中適應過來,養成學習習慣,良好的開端會是課堂成功教學的一半!2.榜樣引導,用積極的話「誘惑」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現行課堂環境對學生需要的滿足情況。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時,我都會這樣說:「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師真喜歡!」其他孩子一聽,馬上也會坐坐好。這句話還能遷移成「某某讀得真響亮,聽得真認真,真仔細,寫得真漂亮,說得真完整等等」我發現孩子都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話說出來提醒孩子,百試百靈。而有時,孩子為了搶發言,都會發出「恩!恩!我!我!」等聲音,這是,我馬上說:「我請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學生馬上坐好了。「我請聲音響亮的小朋友回答。」學生站起來,會回答得很響亮。二、設計優質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有效的教學是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因此,採取有效策略,設計優質教學過程是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所在。

⑼ 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

校本研修,是指立足於本校工作實際,根據教師自身專業發展需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和鍛煉,提高教師專業修養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的一種教師繼續教育形式。下面是我收集的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 篇1

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根據學校的工作實際,自身的發展要求,特製定校本研修個人工作計劃。

一、研修目標

1、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

2、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3、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過學習,促進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

5、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研修內容

(一)仔細研讀《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新)》,透徹理解。

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我國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二)多讀對自己有用的書,進行讀書研習。

廣泛閱讀各類書目,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領悟生活化、情境化課堂教學的真諦,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注意多鑽研、勤思考,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在總結和反思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近期內,我計劃精讀一些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餘,我計劃欣賞一些文學書籍,寫好讀書感想,從而不斷充實自己。

(三)在實踐中進行教學研討。

目前進行的新課改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我將繼續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平時就當天發生的教學突發事件,教學感悟反思,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

(四)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做創新型的'教師。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一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獲,及時歸納、及時總結,寫出教育教學研討論文。並一如既往地准時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提升教學研究能力。

三、具體實施方案

1、勤於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1)堅持不懈地學。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多渠道地學。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通過網路學習新課標,在教學中理解應用新課標。

(3)廣泛地學。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多聽課,堅持做到聽好每一堂教研課,做好教研筆記。取長補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勤於動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及時積累專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2)嘗試進行教學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專題研究從實踐層面提升至理論層面。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走進學生心靈,創造多彩人生,學習,再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

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個人教研工作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落實課改精神,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全面提高班級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

二、工作內容

一、學習理論,更新觀念。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進行教育理論學習、交流,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每周利用周三教研時間參與集體教研,其餘時間可以隨時教研。

二、進行有實效性的備課。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認真閱讀課標、教材,弄清所備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准確把握所備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提出教學目標;備教法和學法;備教具和多媒體教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備可能生成的問題(結合以往教學經驗),並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三主要教學措施。

1、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①、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

②、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後繼學習的關系。

2、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①、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一

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肯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科學態度。

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①、數學教學應體現「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推廣」的基本過程。

②、在日常的數學活動中要注意小課題研究和實習作業等實踐活動,要加強這方面內容安排的密度和強度。

4、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

①、教師要善於駕馭教材,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

②、要注意在直觀感知廣泛的背景下,通過自身體驗在分析、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概念,不要用死記硬背的方法。

5、改進教學評估方法。

①、教學評估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

②、知識和技能的評估,試題類型要多樣化。

③、評價應體現激勵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 篇3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建立現代課程觀、教學觀、教師發展觀和評價觀;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走進、理解新課程、新課標,提高教學藝術。讓自己能夠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起帶頭、示範、輻射作用,從而推動我市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

二、教學和研究相結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論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提升駕馭課程的能力,善於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善於學習、善於反思、善於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三、研修任務:

1、理論與技能;

2、觀摩實踐;

3、課題研究;

4、論文撰寫。

四、研修措施:

1.參加培訓時作好筆記,對學習內容及時反思。

2.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虛心請教,積極參加課題研究。

3.積極與名師互動,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

4.積極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這節課進行反思,寫好教學札記,在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教師法》和《數學新課程標准》為個人研修指導方針,以「求真、求實、求效」 為個人研修理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個人研修目標,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前提,堅持科學育人,扎實有序地開展數學教學研究工作,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新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努力。

二、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政治和職業道德素養。敬業愛崗,任勞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自身修養作為第一研修內容,從小事做起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2、加強專業理論學習。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新理念,學習數學學科新知識,及時把握教學課改的前沿信息,並努力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中。

3、立足常規教學。潛心鑽研本學段教材,以上好每一節課為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步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4、注重理論總結。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

三、研修內容:

按照個人工作特點,制訂一年的發展研修計劃。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把研修、工作、發展同步推進。

1、研讀課標。研讀《數學課程標准》,交流課標研讀體會,以便准確把握各學段目標要求。

2、鑽研教材。鑽研本學段教材,整理歸類,總結出本學段內容的共同特點,找出難點並進行交流探討,以便全面把握小學數學教材。

3、數學專業理論學習和教材教法學習。研讀數學專業高級教材及教材教法,提高自身專業文化素質和教育教學理論,拓寬自己知識視野,豐富自己各方面知識。

4、積極推進課堂教學實踐。設計一節本學段研討課,在區域或組內進行教研活動交流。虛心向同行們學習,爭取多聽課,向網路等優秀教學資源學習,取眾人之長,彌補自己學科知識的不足。研修期內聽課不得少於20節。教學實施中,要認真制訂學科教學計劃,用心備課、認真上課、及時撰寫課後反思、精心設計作業、耐心輔導學生。

5、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積極撰寫教育教學心得,每學期撰寫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各一篇。

四、研修目標:

1、熟悉教育政策法規,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熱愛教育事業,樹立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的理想信念。

2、通過系統的業務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文化素質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以適應當代越來越高的小學文化教育的需要,滿足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高要求,為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3、通過系統的學習當代先進的小學數學教學思想,借鑒他人優秀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反思、提高,使自身的教學理念與當代前沿教學思想接軌,教學實踐體現出科學性、先進性、高效性,並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撰寫教研論文,使自己的教學從感性到理性,不斷提高。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的學習、實踐、提高,力爭使所帶班級的學生分數名列前茅,上好教學匯報課、研討課。

⑽ 在備課時如何鑽研教材主要解決哪幾個問題

備課時鑽研教材可以幫助教悶做師深入理解教材的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具體來說,鑽研教材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確定教學目標:教師鑽研教材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本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仔細閱讀教材,教師可以了解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根據情況調整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目標的准確性和合理性。

4、確定教學方法:教師鑽研教材可以幫助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教師可以確定最合適的舉余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和知識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更好鑽研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