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論文

如何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論文

發布時間:2023-05-15 06:45:35

A.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論文3篇

數學內在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發展幼兒數理邏輯智慧更具有特殊的價值。幼兒園的數學 教育 就是利用數的這種特殊價值來促進幼兒 邏輯思維 的發展,同時培養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日後的小學數學教育做好心理准備。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數困念仿學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論文篇一
以前,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常常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幼兒學的教學手段,雖說也強調直觀形象,但幼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於是,我把傳授知識和智力、技能的高仿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幼兒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 經驗 和技能。

一、提供材料,為幼兒創設嘗試的環境

嘗試過程就是幼兒動腦、用手做做玩玩的過程,提倡幼兒自己動手去發現,因此,我為幼兒准備了豐富的嘗試材料:在活動區中復習練習組成、加減法、各種圖形、倒數繪畫、比較物體的厚薄、寬窄等材料,充分讓幼兒去發現操作,只是嘗試教學的物質的基礎,也為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奠定了基礎,讓幼兒在材料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探索學習。

二、激發興趣,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在教師啟發下,幼兒往往對某一問題產生好奇心,這時,他們就有了試一試的願望,同時,幼兒嘗試的本身也調動幼兒情緒,激發幼兒思維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使之處於積極狀態,產生想學、愛學的願望。如:在學習《二等分》中,我請幼兒將一塊點心分成兩份,提汪纖醒幼兒應分得一樣多,他們對活動產生了興趣,敢於嘗試,積極探索,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也隨之潛移默化的得到了發展。

三、嘗試中允許出現錯誤

對幼兒來說,嘗試過程要比嘗試所獲得的結論更為重要,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同他們自身的感知和活動來形成的。動手嘗試為幼兒提供了學習、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 方法 和機會。由於幼兒的發展不同,能力有強有弱,在嘗試過程中,我們允許幼兒出現錯誤,並正確對待他們的錯誤,調動各方面因素,促使幼兒能嘗試成功。如:在學習《二等分》活動中,幼兒將一塊點心分成大小不等的兩份,此時,我就及時引導他們:「兔哥哥、兔弟弟,都想把大的分給對方,這樣讓來讓去誰也不吃,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很多幼兒想出了把一塊點心分成相等的兩份,這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又讓幼兒得到了一次品德熏陶。

幼兒學習數學依靠的是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教師的經驗,我們不僅要用數學活動來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特殊功能,還應努力挖掘數學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方面的一般性功能,要使數學教育真正為整體教育服務。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論文篇二
數學是潛在美感很強的科學,正如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羅素說的:「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從數學學習中體驗到美,特別是它的意念美,那將是比文學藝術更具魅力。比如我們用發現法教學讓學生學會自己發現知識,用引導歸納法讓學生學會引伸、廣開聯想。當無限美妙的結論或巧妙的解法出自學生自己的發現之時,那種樂在其中之情就隨之而至了。因此發揮數學美的魅力,啟迪學生去認識它,擁有它,實在是百利而無一弊之事。只要我們在對每一性質、公式的推導而拓廣、對每一道習題的求解進行探索、對每一知識系統進行歸納整理中都留心做啟迪美的誘導,久而久之,數學學習也就成了樂於其事的美差了。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數學教學中的美育。

一、感受簡單美

數學現象和 其它 自然現象一樣是紛繁復雜的,呈現在天真的孩子的眼前是雜亂無章、難以捉摸的,然而當我們引導學生從中歸納、推理、比較、概括,通過思考而求出簡單明了的一條規律,或用一個概念、法則、公式清晰地表示出來,那會馬上使學生產生一種簡單整齊的美的情趣。

二、體驗和諧美

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畢達多拉斯指出:「美是由一定數量關系構成的和諧。」數學無論在內容與形式上都表現出統一的和諧美,通過它對學生進行陶冶,有助於造就和諧美的品質。

數字的自身結構和相互關系就表現出一種和諧,如75008讀作七萬五千零八,而非七萬五千零零八,便是求得音樂美的佐證;100-25=17+□這樣的等式和1分=60秒這樣的換算式,本身就給人一種對稱、平衡感;1千米=1000米之類及x·y=K(一定)等比例關系,完全是合乎比例的協調與和諧;C=2Лг=Лd把幾者關系統一地表現出來,有一種統一的和諧美;各種符號表格,圖示線條及幾何形體,除展示形象的美外,也表現出內在的均衡、勻稱;法則、結語、定律除在表達上字字珠璣,不溶添減,給人以正確、規范、簡潔的美感外,更有一種抽象美感。對於這些,教師心中明白,在教學形式處理上力求完美、雅觀,對誘導學生向愛美的方向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數學教學讓學生體驗內在和諧美,主要是嚴謹的邏輯結構之美。教師提問、點撥做到准確、清楚,演示圖解做到直觀、明白,推導過程循著學生的思維過程,做到有條不紊、明晰可辨,則數學的學習幾乎是一種藝術的欣賞,妙不可言。

三、領略奇異美

成功的數學教學,總是讓學生不斷嘆服於發現的掌握科學規律的新奇中,時時領略到一種探求奧秘的愉快感。如教學加法的交換律時,教師寫出兩個加法算式:60+70=130,70+60=130,它們結果為什麼相等呢?使學生感到驚詫,渴望探求新知。又如在教學「倒數」的概念時,教師設計了 ×( )=5×( )= ×()=1這樣一道題來讓學生填空,當學生感到困難時,教師自告奮勇迅速填寫完畢,並補充說:「誰能出幾道這類題,你隨時出完,我 都可隨時填完,不信誰來試試?」話音剛落,學生興趣十足地出起題來,結果正如教師所說的那樣。這是為什麼?學生感到奇怪,這樣學生就會奮起探測奧秘,在渴求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倒數」的概念。隨著年級的升高、數學知識技能的積極,加上教師的有效啟發,學生會發現數學知識的神奇的內在 聯系,數學的奇異美比比皆是。

總之,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是寓樂於美的享受之中,寓樂於創造想像之中,寓樂於成功的喜悅之中,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融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智育教學精闢德育培養為一體,一定能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均衡 發展,成為全面展的人才。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論文篇三
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發展的最佳時期。不同學科的知識對促進幼兒智慧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數學內在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發展幼兒數理邏輯智慧更具有特殊的價值。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就是利用數的這種特殊價值來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同時培養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日後的小學數學教育做好心理准備。

一、數學與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為特徵的。就這兩個特徵而言,數學是很不適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及思維發展水平的一門學科。如果把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看作是單純地教給幼兒兒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只滿足幼兒兒記住了一些數字,能表達某一概念涵義的詞語,那麼幼兒對數學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也會失去教數學的興致。

兒童 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影響兒童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它還影響著 學習態度 和學習信心。幼兒時期是培養學習興趣、態度和信心的重要時期。有研究表明,成人對數學的厭惡和學習的失敗,常常是由於幼年期某個持殊的原因造成的。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它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和學習動機。只有當幼兒對某件事物或者某個活動發生興趣時,他才會積極地參加,主動地探索和自覺的學習。興趣也是形成態度和樹立信心的基礎。如果幼兒在最初接觸數學時就沒有興趣,學習的態度不積極,就很可能影響今後學習數的學業成績,導致在數學學習上的失敗。

影響幼兒對數學興趣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學習內容不適合幼兒的接受能力,二是 教學方法 不適合幼兒的認知特點,三是教師對幼兒學習成績的態度。

最能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是那些「使幼兒跳一跳能夠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在進行數教育的活動中,當幼兒能夠熟練地把一組物體按其屬性分成幾組以後,這時能夠引起幼兒興趣的學習活動就是比較各組物體之間的多少。讓幼兒在這些組中找出物體個數最多的,或最少的。這個活動實際上是把幼兒對事物外部物征或質的思考引向對量的思考,使他們開始跨入數概念形成的歷程,這是幼兒思維的一個跳躍。

幼兒在剛剛學會一種技能,或者理解一個概念後,有一種反復練習這種技能,或反復領會這個概念的強烈慾望,這時教師就為幼兒提供一組活動,以滿足他們的慾望,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有一個四歲半的女孩,她對排序的小組活動,其主要原因是她有掌握排序技能,還不能理解序列中物體的傳遞關系,在幾次嘗試失敗後便失去了興趣和信心。這時教師專門對進行了個別輔導,幫助她領會排的規則,引導她從相鄰的兩物體進行比較,逐步增加到在一個序列中對一組物體的比較,逐步增加到在一個序列是對一組物體的比較,幫助她排出了一個序列,使她很快領會了活動規則,理解了序列的含義。在教師走後,她復排出6次10個物體的序列,並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都積極地參加到排序的小組去活動。

因此教學內容的組織要引起幼兒的興趣,第一,應選取適應幼兒的能力並具有挑戰性的知識或技能;第二,要為剛學會某種技能或概念的幼兒提供充分練習或動用的機會。這種練習或動用的機會應該是同類型

經驗的不同情境。例如幼兒剛剛掌握了分類的技能,就可以提供不同的實物材料,讓幼兒從物體旬部特徵的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也可讓幼兒從物體的內部屬性進行分類,這樣不僅利於幼兒類概念的形成,而且可以促進類概念的發展,從而培養幼兒對數學材料的概括能力。

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也有影響。最能旨起幼兒興趣的教學方法是適合幼兒認知特點的方法。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往往只注意幼兒思維形象性的特點,而忽視幼兒解決抽象問題過程中的思維直覺形動生性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一般多採用講解、演示的方法,很少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這樣常常使幼兒在不理解的基礎上記住了一些數學語言或概念,這種沒有理解內涵的語言、概念就成為枯燥的記憶符號而使幼兒失去對數學的興趣。數學來自現實世界的抽象,它的許多概念及其屬性都可以轉化成具體的事物,成為幼兒可以操作的材料。幼兒在感知操作材料的過程中再進行概念屬性的抽象。這樣獲得的概念對幼兒來說是能理解的,是有意義的,也是有趣的。例如10以內的自然數列可以通過以「1」為等差,遞增到10的擺放紐扣來感知。

教師對幼兒數學成績的態度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並不亞於內容和方法不當的不利影響。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一位老教師回憶她小時候學習數學的情景,在入小學前她已跟著爸爸學會了四則運算,也很喜歡數學。入學時一下就跳到三年級學習。在一次老師出了一道除法運算題要學生上黑板演算,在別人都不願意上去的情況下,她上去用小除法算出來了。可是,教師要求用大出發解題,並對他的解答做了否定說:「這么笨,連大除法都不知道」,教師的這種態度極大的損害了老教師幼年喜歡數學的熱情。從此他對數學「告別」了,一上數學課就想逃課。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不管幼兒解答數學問題的結果如何,教師都不應給予否定的態度,鼓勵幼兒不斷探索,直到取得正確答案為止,在幼兒時期保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對數學的積、好奇的態度比使幼兒得到正確答案更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對於數學的態度和興趣在十一歲以前是至關重要的。說「我不喜歡數學」對成年人,通常都是在這個年齡時期就形成了這個看法,如果一個人不喜歡某件事物 ,他就會避開它,甚至於會害怕它。這就是形成了心理上的「阻滯」。孩子們對數學形成「阻滯」的事很常見,因此在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中,一但幼兒接觸到數學,教師就要注意保護孩子的積極、好奇的態度,為他們日後進一步接受數學教育做好心理上的准備。

二、幼兒可接觸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確定幼兒數學教育內容的一個標准就是有關數學知識的結構要與幼兒智慧發展的運算結構相互適應,同時能夠引導和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幼兒數學教育可確定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 集合和對應

集合和對應是險地數學的兩個基本概念,他們對數學和邏輯的概念形成起著基礎概念的作用,他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能夠用實物進行操作和運算,這正適合幼兒認識發展的水平。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舉法、描述法、圖示法,圖示法能直觀的表示一個集合。這種方法在幼兒數學教育中使用教多。

一一對應是幼兒不用計數而能比較兩種物體多少的邏輯方法,它是形成等數性觀念的必備技能,並被運用在計數活動中。因此幼兒掌握一一對應關系是其數概念形成的基礎條件。

(二) 數、技術和數的運算

幼兒認識10以內的自然數和0,認識和書寫阿拉伯數字,掌握計數技能和10以內的加減運算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可以使幼兒在數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同時獲得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 量與計量

客觀世界中的各種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開始和各種計量打交道。如:物體的大小,走路的快慢,物體的距離等等。幼兒學習比較各種量可以正確的認識周圍事物,促進思維的發展。

讓幼兒學習對各種量的比較,可以幫助幼兒建立序的概念。例如:比較一組棍子的長度,把它們按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起來。通常排序列比較事物的量還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量相對性,幼兒學習計量通常採用計量的方法,不使用通用的標准計量單位,而是利用各種自然物作記量單位來測量物體的長度、重量、容積。幼兒學習計量的意義在於運用數概念,體驗把整體分解成部分,和部分與部分置換的預算結構,從而建立測量單位體系的觀念,為日學習計量做好心裡准備。

(四)空間與幾何形體

讓幼兒初步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圖形和一些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有助於培養幼兒具體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出來讓幼兒知道這些幾體圖形的名稱和特徵以外,重點是幫助幼兒理解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

客觀世界中的各種事物都是以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的,它們相互之間存在著鄰近、次序、分離、包圍等空間關系。理解和掌握這些空間關系是進行空間直覺思維的基礎,也是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

在讓幼兒認識立體圖形時還可以結合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幫助幼兒從關系入手來思考事物之間的聯系。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數學思維。

上述這些內容只要我們採用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活動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幼兒理解它們,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獲得思維的發展。

看過"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論文"的還看了:

1. 淺談幼兒園數學相關論文

2. 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

3. 淺談幼兒園教育論文

4. 淺談幼兒教育相關論文

B. 淺談如何培養大班幼兒運用數學能力解決生活中問題的

首先要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生活中的數學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養幼兒數學思維。

▋生活中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和孩子做親子游戲互動

▋教孩子玩做比較游戲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讓孩子理解數字

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實物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最恰當的方式。

C.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一、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激發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給我們諸多的數學信息,例如,孩子們發現車輪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發現的各種數信息(幾輛車,幾個行人,幾朵花),幼兒園里的各種數學信息(幾扇窗戶,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還可獲得對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及其上下、前後、左右等形體及空間方位的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獲得有關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如幾點起床、吃飯、上幼兒園、放學、睡覺等)以及做操時如何按高矮排隊等。這些數學信息或分散或隱蔽,但都切切實實存在於我們身邊,只是需要我們引導孩子去關注、去體驗。生活中的體驗過程,也是從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喚起孩子們生活經驗和生活情感的過程。孩子們在潛移默化發展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身邊的各種各樣的數學。因此,我們應從幼兒熟悉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及有趣的數學現象入手,將其融入幼兒探究周圍現象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去感知有關量與計量、數與數量的關系,領會有關物體的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探索有關事件的發展與時間的關系,並引導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體驗數學的重要與樂趣。 二、生活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教育環境皮亞傑認為:3-6歲的幼兒屬於前運算時期,其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直觀形象的特點,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因此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反復操作、多次親身體驗才能將所學的東西內化,獲得數的經驗。也就是說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於被操作的對象,而是來自於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行為與活動,以此來發現與建構數學關系。所以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創設與幼兒相適宜的環境,提供具有意義的操作材料與機會,鼓勵幼兒去發現與交流,豐富幼兒的數經驗,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的發展。

D.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如何生活化

1、引導幼兒用數學解決問題,使數學教育與生活融合。

幼兒生活的環境充滿時空、形體、數量等方面知識,生活的每個環節都有數學教育的內容。可以讓幼兒每天統計出勤人數。他們通過比較、數數等方法,了解入園的小朋友是多少,沒有來的是多少,遲到的是多少。孩子過生日分蛋糕或平時分點心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討論如何合理分配。聯系生活,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元素進行數學教育,引導幼兒用數學解決問題,使幼兒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產生學習的興趣。

幼兒階段數學教育主要是發掘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幼兒確立了學數學的信心和興趣,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只要教師關注幼兒的生活,把幼慎州兒數學教育融合到生活中,就能確保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使幼兒在生活情境中高效、快樂地學習數學。
2、在區角活動中建構數學知識。

兒童出生後,就開始了解探索世界。他們在了解探索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蘊涵其中的數學問題。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建構著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反映事物間抽象的關系,有著抽象性的特點。由於幼兒還是以直覺豎卜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應該多向幼兒提供操作材料,多給幼兒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在活動中發現數學關系,得到數學經驗。還要為他們創設適當的情境,把數學教育的意圖,融合到他們的生活中。

幼兒園的區角環境是幼兒自主活動的重要場所,這些地方要重點布置,為幼兒發現、探索創造條件,進一步鞏固和學習數學知識。在環境布置上,要能吸引幼寬纖蔽兒的注意力;在材料的擺放上,要有利於幼兒探索和操作。比如,操作區可以投放串珠、拼圖、數字卡片、撲克牌、圖片、七巧板等供幼兒操作。材料的投放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及時進行增減與調整。幼兒在很短時間內,就會在區角活動的操作實踐中,學到新知識。

E. 淺談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論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淺談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步在幼兒教育課程中滲透。幼兒中大班的數學教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點,有效的實施好策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是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

數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時期重要的學習內容。幼兒的思維是一個整體結構,在數學教育中,幼兒的數學發展只是表面現象,最主要的是通過學習能夠促進幼兒思維結構的發展。數學知識是變化的,而數學思維是千變萬化的。如果在幼兒時期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對他們深入的數學學習有著很大的意義。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班開展10以內數的組成教育,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量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分合的有序性,應該說是賦予幼兒一種獲得新知識的智力上的潛在能力,幫助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對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幼兒的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特別是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如果簡單地「復制」到幼兒的頭腦中,那麼,就會失去數學知識對幼兒大腦、思維等各方面的開發過程,不能使幼兒得到有效的培養。為此,在幼兒中大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將計算作為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應將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對數學的興趣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積極的通過各種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模式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求知慾,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實現變「苦學」為「樂學」,變 「低效學習」為「高效吸收」。只有這樣,通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去引導孩子積極學習,在使孩子學習好知識的同時,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

二、數學學習應積極發揮趣味游戲的作用

數學知識普遍比較抽象,容易造成幼兒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幼兒對數學感到枯燥與乏味。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例如,在教學中班數學——守恆教育的內容時,筆者用自製的撲克牌,通過玩「抽牌配對」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戲幫助學生學習守恆的相關內容。對於水平較低的幼兒,提供給他們的是同一花色的撲克牌,形狀和顏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較規則和單一。讓幼兒彼此抽出一張牌,比一比誰的牌大或誰的牌小,對於水平較高的幼兒,則使用不同花色的撲克牌。由於這些撲克牌中花色、形狀、顏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們就必須充分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多向的思維,排除多種因素的干擾,去正確地分析、比較和判斷牌中花色圖案的數量,使每個幼兒在不同起點上都得到發展。再如,筆者設計游戲《鋪路》的主要意圖就在於,使幼兒在鋪路的過程中,掌握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在游戲《逛超市》中,幼兒通過認識超市物品——擺超市——購物的途徑,輕松掌握了分類、對應、感知物體數量的數學知識。玩水、玩沙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游戲,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用各種形狀的容器盛裝沙和水來感知容量守恆。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後還可壘成多種立體模型,使幼兒感受不同的.空間形式。搶椅子游戲,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在游戲中,幼兒能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

三、聯系生活,實踐運用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親自實踐過程是知識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幼兒年齡小,記憶力都不是很強,在數學的學習中,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學習而沒有實踐,孩子則不會記憶太久,會很快忘記。數學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特別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更為明顯。為此,在幼兒中大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的同時,教師還應極其的重視讓學生的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引導孩子實踐,鞏固、強化所學習的知識,培養能力,讓孩子明白學有學有所用。例如,在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加減後,教師可模擬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給學生十塊錢,讓學生當顧客,教師當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類的商品,標上價格,讓學生用手中的錢來買東西,看看手中的錢能買到些什麼,錢不夠了該如何?超過了又該找回多少?等等。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孩子進行實踐體驗,在強化孩子學習成果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實踐能力。

當然在學習數的組成過程中,僅僅依靠正式的集體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在正式教學之前,可以利用廢舊材料,設計製作簡單、耐玩,又具有數組成功能的學具,放在幼兒容易取放的地方,便於幼兒選擇、調換、整理、取放。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充分接觸,積累相關的具體操作經驗,使這些非正式活動的操作經驗為幼兒正式學習組成奠定初步認知的基礎。

在數學教學中為幼兒創造寬松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去探索發現,並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去學數學、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的知識,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提高幼兒的思維發展,不僅擴大了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習興趣,並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樂意與同伴合作。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我們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自己的教學,幼兒的發展進行反思,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真正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的同時收獲知識,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不在感覺到數學是枯燥無味,怕學數學的心理,同時培養了幼兒對科學知識探索的興趣,喜歡學科學。

F. 如何在生活化情境中培養幼兒數學學習興趣

幼兒數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正巧、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過游戲進行數學啟蒙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源沒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雹清納愛數學!

G.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論文範文

在幼兒園 教育 中,數學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國幼教界非常關注的方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篇一:《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

摘 要: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已成為每個人必須具備的 文化 素養之一。作為學校教育預備階段的幼兒園,應注重數學教育的啟蒙性和生活化,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而為孩子進入小學後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育;游戲

數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期重要的學習內容。數學以其自身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成為促進幼兒發展、尤其是 邏輯思維 發展的有效工具。那麼,在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呢?

一、數學學習應有趣味性

數學對於孩子們來說比較抽象、孩子覺得學習數學很難。如果我們 教學 方法 不得當的話,會使孩子們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 經驗 。例如:數學活動6的組成。以情境導入: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熟了,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吧!這樣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來到果園,果園里的叔叔請我們幫助來分蘋果,要求把6個蘋果分成兩份,一共有幾種方法,邊分邊進行記錄。孩子們在分的過程中學習了6的分成,同時學會了正確的記錄方法。老師在 總結 的時候,讓孩子們自己來探索怎樣記錄又准確又快。共同尋找有規律的記錄方法。最後,大家開心地摘蘋果。但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每個小朋友只能摘兩個蘋果,而且兩個蘋果上的數字相加是6。孩子們的興趣非常地高,開開心心地摘著蘋果,摘對的小朋友還可以把蘋果帶回家。整節課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6的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兒數學教學在游戲中進行

對孩子來說,游戲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鍛煉他們學會考慮一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與理解。

首先,根據不同的年齡編制數學游戲。編制數學教學游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智力的發展,游戲化的程度宜逐漸減弱,游戲中宜減少游戲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兒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娛樂性較強的游戲為主。中班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適宜開展各類游戲。

其次,設計教學活動時,可選擇不同的游戲形式。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以及集體進行的游戲等。這樣既能提高單位時間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如中班數學“學習5的序數”中,既有幼兒的單獨操作游戲“給小動物回家”,又有集體參與的游戲“找朋友排隊”,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整個數學活動可以採用一個游戲主題貫穿始終,也可以各個環節運用不同形式的游戲。

第三,將數學活動與音樂、美術、體育等游戲性結合。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如在學習“比較多少”時,我讓幼兒玩“搶椅子”的音樂游戲。當音樂一停,會又一位幼兒沒有搶到椅子,這時,我就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幼兒能通過游戲實踐獲得“比較多少”的方法的數學知識。

三、盡可能選用操作和實踐的學習方式

我們知道,幼兒的認識要經過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在幼兒自主的操作和實踐中實現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兒才會去探索,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者和開拓者。也只有通過操作探索式的學習,孩子才能長出一雙數學“慧眼”,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以自己獨特視角和策略去解決問題。這樣,數學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為孩子看得見、摸得著數學,成為孩子喜歡的數學!

在操作性的學習方式中,首先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設計一個《超市》的活動,幼兒按照不同特性擺放商品(學習歸類),擺放時要注意美觀、方便拿取(學習排序),用多少錢來買什麼東西(學習計算),賣出多少,收了多少錢(學習統計、對應)。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結論,留給孩子嘗試、討論、想像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學習“數的分合”中,我們不直接教孩子應怎樣分,有多少分法,有什麼規律……而是讓孩子自己做實驗:把吸管往杯中拋,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記錄。然後把杯里杯外的合起來看是不是總數(合),重新再拋……這樣幼兒通過操作、發現、總結、歸納出“數的分合”規律……在操作探索的學習方式中,幼兒學到的知識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遺忘的。正如一位 兒童 對皮亞傑所說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遠知道了,”(當皮亞傑問一位達到守恆認識的兒童“你是怎麼知道的”時,兒童說出了上面的話,皮亞傑認為這是一個絕妙的回答。)

四、數學學習應紮根於兒童的生活經驗

兒童對數量關系的認識,是以對具體事物的認識為基礎的。所以我們要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促使孩子們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能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例如:孩子們的抽屜上有自己的學號,這樣幼兒不但能記住自己的學號,也能記住同伴的學號,孩子們看著抽屜上的數字還可以進行順數、倒數的練習,同時進行了單雙數的區分。

在我們的活動室里還有著各種學習數學的機會。如:椅子的面是什麼形狀的?桌子的面又是什麼形狀的?我們的活動室里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他們的大小一樣嗎?給幼兒點名的時候,我們又可以讓幼兒說一說今天有幾個小朋友沒有來?我們班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今天來了幾個小朋友。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生活環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隨時注意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運用已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之輕松、自然、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篇二:《淺談幼兒園里的數學活動》

【摘要】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而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與他們對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幼兒學習的願望。多媒體以生動、新穎、富有童趣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強有力的吸引著幼兒,為幼兒創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

【關鍵詞】幼兒 多媒體 數學活動

幼兒時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她能給孩子留下無窮的樂趣和美好的回憶。在這期間孩子天生對色彩和聲音極為敏感,集鮮艷色彩、誇張形象、動聽音樂於一體的動畫片,理所當然成了他們的最愛。看見寶寶睜大著眼睛,全神貫注盯著屏幕的樣子,毋庸置疑,動畫片會給寶寶帶來巨大的歡樂,是孩子離不開的童年伴侶。

利用電腦輔助教學,能圓幼兒在課堂上看動畫片的夢,也是當今幼兒教育的新課題。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幼兒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了幼兒極大的興趣,使幼兒“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把多媒體引入到教學中使我們園的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使我們老師的課在也不感到難上了,孩子們更喜歡這片有色彩的學習園地了。以下是我這幾年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些嘗試和思考:

1.多媒體是教師手裡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1.1 激發興趣,活躍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讓較為枯燥、死板的數學教學變得和音樂、游戲一樣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體教育手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所體現的魅力。如我在講解 小班“找規律排序”這一課時,我先引用了動畫片里“喜羊羊”這一聰明、可愛形象,喜羊羊說:“小朋友,我有一個萬能口袋,它能變出許許多多的東西。”老師就接著說: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它的萬能口袋裡裝了什麼?這時從喜羊羊的口袋裡依次出現蘋果、香蕉、蘋果、香蕉、這時提問幼兒下一個會是什麼?孩子會一起回答蘋果,氣氛非常活躍。接著“美羊羊”的出現,同樣學習更為復雜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這些引入激發了幼兒興趣,學習效果非常明顯。能通過多媒體技術現實情境游戲,避免了枯燥無味的直接進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以下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1.2 藉助圖像,動態情境,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

傳統數學教學中,往往通過一些貼絨教具或實物教具,讓幼兒理解數概念及其表達的含義顯得更抽象。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圖象,形象生動,動態情境,使幼兒在短時間內就能理解數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數學《學習4的減法》中,先在電腦大屏幕上出現:草地上有4隻可愛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兩只,草地上還剩下幾只?觀看了動態情境後,幼兒很快就能列出算式,並掌握算式中各數字、符號的含義。又如我在大班數學《5的分解》"一課時,我先進行游戲讓每位幼兒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蘿卜,並要求每位幼兒只能撥表示數字5的蘿卜,之後讓幼兒分別把蘿卜放到兩個筐里,列出對應的分解式。就這我准備了大量的蘿卜圖片,又費時又費事。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幼兒幾乎亂做了一團。當我運用了課件效果就不一樣了,我讓幼兒一起隨著電腦娃娃一起來操作,結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傳統教學要准備大量的圖形數卡和幼兒操作材料,而利用了電腦大屏幕後,我們只須准備一份教學課件就能將教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幼兒面前,可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加深了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2.多媒體能幫幼兒突破重點和難點

大家都知道一節好課就是要看教師怎樣把重點突出和把難點攻破,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學中,給教學帶來了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全面展現出來,可突出重點,又可突破難點.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如,在大班教學“認識圖形”時,我先向幼兒介紹,今天老師帶了幾點陣圖形朋友,配合精彩的聲音效果,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一個個都象真的飛到了我們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來到幼兒面前,幼兒們興奮不已地報著這些圖形的名稱。在認識長方形對邊相等時,採用了相對兩條線演示重疊使幼兒一眼就看明白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樣的方法。這就不需要我們去示範去量,也減少了誤差,同時掌握了這節課的難點。又如,教學簡單的加法時,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裡的情景圖,之後岸上的青蛙下到水裡,讓幼兒清楚地看到是把兩部分合並起來,這時在通過屏幕出現加法算式,並且每個加數都逐個由藍色邊成紅色,同時還配有悅耳動聽的聲音,做到了數形結合,聲情並茂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本來枯燥無味的課堂因多媒體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且易懂明了,幼兒學得非常輕松。

3.多媒體能幫幼兒形成自主探索

聽一位老教師說過:“老師教,不如讓孩子主動去學”。我感覺說的一點也不錯。由於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如果能啟迪幼兒思維,促進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實踐操作能力,那幼兒就會把新知識掌握的更扎實。運用信息技術,就可以解決由於不易觀察或操作不夠規范而給教學帶來的弊端。例如,如:《認識時鍾》一課,認識時鍾對於幼兒來說是比較單調枯燥,難以掌握。於是我設計了生動有趣、蘊涵豐富、色彩明快的課件《有趣的鍾》。首先我用了“時間象小馬車”這一律動曲導入,之後向幼兒展現我收集的世界各國各種精美的時鍾圖片,還介紹了古代人們各種記時的方法及工具,再錄制了本班孩子們不同時間的生活片段,製作了可轉動並報時的時鍾,設計了相關的連接“說一說”、“畫一畫”、“填一填”等游戲。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自然生成了幼兒的研究問題,為幼兒創造了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空間,成功地將幼兒引向了對問題的探索,讓幼兒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發現者。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氛圍,把學習的自主權真正交給幼兒,打破常規思維束縛,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精神。

4.多媒體的運用,體現出幼兒思維過程

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是幼兒園教師教學的核心任務,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我們利用多媒體呈現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語言描述去再現數學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為目的,最終著眼於發展幼兒的潛能,使幼兒對知識的學習變難為易,提身提升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如,在水波盪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來了一隻黃絨絨的活潑可愛的小鴨子,小朋友們一下來了勁,根據老師的提問,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湖面上游來了一隻小鴨子,我問孩子一隻鴨子用數字幾來表示呀?孩子們說用數字1來表示。一會兒,又游來了一隻小鴨子,這次沒等老師提問,小朋友們已經說出了結果,在這樣的基礎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內涵。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理解道理。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將數學中抽象的東西,通過圖象、動畫等具體形象表現出來,使幼兒的學習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有利於幼兒深化認識,強化記憶,發展思維想像能力。

5.多媒體的出現,充分的體現了數學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數學一直都是枯燥無味的單調學科,沒有生機,沒有情趣沒有色彩,它怎麼會體現美呢?當多媒體的引入後就不一樣,多媒體手段直觀新穎。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營造溫馨愉悅的課堂氛圍,讓課堂真正成為孩子放飛心靈的天空。當展現在孩子眼前的畫面是:鳥語花香的春天,美麗的大自然,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快樂地做游戲、各類可愛的會動小動物……難道你能說不美嗎?在課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靈活現的動物,又能感到數學學科也象音樂,語言,美術那樣是一種美的教育.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開發利用,使事物形、色、聲直接作用於幼兒感覺器官,將教材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變虛為實,變抽象為具體形象,重點突出,難點易破,從而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也開拓了幼兒新的視野,讓幼兒在一個情境生動的世界裡學習。但是多媒體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要與傳統的手段有機結合。我們應該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從而優化了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

[2] 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篇三:《淺談幼兒園數學活動的開展》

摘要:數學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實踐,而對於幼兒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這就更決定了,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必須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讓幼兒通過動手去擺弄、操作,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積極性,在老師提供的適宜的數學環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動手做、動腦想、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

關鍵詞:數學;操作材料;探索發現

從事幼兒園教育已經十幾年,對於幼兒園數學活動的開展,我著重從材料的准備和幼兒學數學的方法這兩方面講一講自己的心得。

幼兒是如何學數學呢,不是看看、記住就算學了,也不是編成兒歌背兩遍就是學了,而是由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這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想學數學,學好數學,必須實踐,而對於幼兒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這就更決定了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必須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備

1.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的數學材料。

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數學材料是幼兒園數學材料准備的很重要的途徑之一。

首先,要向家長說明收集材料的意義所在,讓孩子參與收集過程。

其次,收集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比如一些廢棄的瓶子,可以用來區分大小、顏色,可以將瓶蓋單獨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來練習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顏色分,練習按顏色排序。又如一些舊衣物,一些有圖案的衣物,可以從中發現事物排列的規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潛在教育價值,拓寬收集材料的范疇,如廢棄的扣子,可以點數,可以對應比較,又可以排序,說不定多次的探索後,它們還會有更多的教育價值呢。

2.教師製作的材料

數學有很多材料應該是很精確的,比如各種形狀,數字,體現時間的鍾表等,這些就需要教師精心的准備,以體現數學的准確性。教師製作,在選材上應注意這幾點: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無毒、無味,保證與幼兒的接觸是安全的。

其次數學操作的材料應該是耐用的,幼兒會經常地探索、操作這些材料,所以再選材上要注意這一點。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樣性,可以是紙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製的、竹製的等等。

3.幼兒製作,及師幼共同製作的數學材料

這也是幼兒園數學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徑之一,幼兒製作材料更有利於幼兒學習數學,比如製作點卡,教師准備好規范的白紙卡片,引導幼兒依次在上面點上一個、兩個、三個,及更多的圓點,在製作過程中幼兒鞏固了點數的經驗,而且幼兒親手做的卡片,他們會有更多的興趣支操作、探索的,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在中大班的數學教學中,這一點體現的更為突出,比如,製作圖形卡片,數字卡片,自製的小鍾表,認識鍾表也許對幼兒來說並不難,但認識整點、半點卻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讓幼兒和老師或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一個簡易的鍾表,讓幼兒參與其中,不僅培養了興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於幼兒認識整點和半點。

二、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

之前已經談到,幼兒是在操作中學習數學的,所以這第一個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發現法,這兩種方法是構建幼兒數學知識結構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著重論述一下這兩種方法。

1.操作法――幼兒只有親自動手,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

在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實就是動手操作法,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 學習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師在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一種學習方法。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主動地學習,而主動學習的途徑之一就是動手操作:比如,幼兒學習數字“4”,如果老師對幼兒說這個數字是“4”,並出示4個實物,數給幼兒看,這樣,幼兒就掌握了“4”的概念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怎麼樣做,幼兒才能真正地掌握這個概念呢,方法就是讓幼兒反復地對4個物體擺弄,反復地操作,才能把數字“4”與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區分開來,理解“4”是所有4樣物品的集合,從而真正理解數字4的真正含義。

其次,操作法是老師在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構建自身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幼兒理解和掌握知識概念必須通過親自的體驗,即幼兒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知識、探索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兒處於直覺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維還不能擺脫動作的影響。動作的發展促進了思維的發展,相反,思維的發展也促進了動作的發展。

2.探索發現法――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

探索發現法強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反對填鴨式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反對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幼兒。探索發現法與啟發式教學有著相同之處,它們都強調根據幼兒身心特點來進行教育教學,引導幼兒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 ,但相比之下,探索發現法著重於幼兒主動的探索和積極的思維,給幼兒創造自己發現學習內容的機會。

比如教幼兒學習數的組成,在通過操作法幫幼兒理解並掌握了2和3的組成以後,就可以引導幼兒探索性地去學習4至10之間的數的組成了。給幼兒提供材料,讓他們充分地進行分合操作,以2、3的組成為經驗,讓幼兒總結出4可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來、2和2合起來、3和1和起來是4。依次類推,讓幼兒在積極的操作活動中去探索、發現數的組成,讓幼兒多動手、多動腦、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識,更培養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

除此之外,數的守恆、相鄰數、單雙數等等都可以用探索發現法來進行教學。

總之,幼兒學習數學,應該是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通過動手去擺弄、操作,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積極性,在老師提供的適宜的數學環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動手做、動腦想、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當然不能缺乏大量適宜的操作材料,這些材料的准備和收集當然也是要更利於幼兒的學習,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永遠都是我們所渴求的。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肖湘寧《幼兒數學活動教學法》,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兒數學教育操作活動潛能》,教育導刊, 1999(5).

[5]吳雪英,周俞慈,《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的探索》,學前教育文薈,2000(5).

猜你喜歡:

1. 幼兒園教育經驗論文

2. 如何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3. 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4. 有關幼兒園教育論文

5. 大學數學教育論文範文

6. 數學教育論文題目大全

H.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一、在每日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
為了讓幼兒的日常生活多蘊含一些數學知識,我們將幼兒的學慣用品、接送卡統一編上幼兒的學號,幼兒對自己和別人的學號,就跟名字一樣熟悉:(1)在學習相鄰數之前,讓每個幼兒找一找自己學號的鄰居,三個一組的手拉手告訴大家,你學號的鄰居是誰?要學習單數和雙數之前,就讓幼兒去拿與自己學一樣數的積木,兩個一對地擺,擺到最後讓幼兒探索發現秘密。(2)學習數的概念每天教師讓幼兒數一數來了多少小朋友,男小朋友有多少,女小朋友有多少,還有多少小朋友沒有來;數一數就餐人數;數一數碗筷有多少;每天上下樓數一數有多少台階。(3)學習空間幾何概念幼兒在使用左右手進餐或學習繪畫時,可提醒幼兒注意自己的左右手分工,讓他們回答:左手拿的是什麼,右手拿的是什麼;教師結合做操、隊列,以及各種游戲活動,就能讓幼兒理解有關方位的概念,如「向上舉」「向下蹲」「向前走」「向後退」「向右轉」等。帶領幼兒跨過「小溝」,跳過「小河」,就能建立幼兒的距離感;教師還可以教孩子玩一種徒手進行的兒歌。玩法如下:騎馬上山打老虎。(有節奏向四個方向轉身,同時每轉一個方向時雙臂屈肘再前伸做瞄準槍狀。)(4)學習量的概念。看看比比大人和小孩的衣服,哪個大?哪個小?棉衣和襯衣,哪個厚?哪個薄?將兩樣物品放在一起掂一掂,辨別哪個輕?哪個重?玩積木時,比較一下哪個粗?哪個細?同樣形狀的哪個大?哪個小?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種種操作活動時,應讓他們明確: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再做什麼,知道這些程序在時間上的先後關系,這樣有助於幼兒在頭腦中建構這些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如在閱讀圖書的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幼兒理解每幅圖畫之間的邏輯聯系時,也可以關注它們的時間先後關系。
(5)在學習分類之前要求幼兒根據籃子的標記收拾整理桌面的玩具,其標記有時是不同顏色的,有時是不同形狀的。
二、在散步時學習數學
教師帶幼兒散步時,可以讓幼兒觀察各種物體的形狀,例如,有的房頂像三角形,房子的門和窗像長方形,樹干粗、樹枝細。讓幼兒在幼兒園里找一找植物的種類,大樹有多少棵?較高的樹有多少棵?較矮的樹有多少棵?教師可進行方位教學,引導幼兒描述近景、遠景,與幼兒共同體驗不同情況下的上下、前後等空間位置。如,從低處往上看,什麼在我們上方;站在高處往下看,什麼在我們下方。
三、在整理、收放玩具、圖書、衣物時學習數學
要求幼兒按順序擺放物品,把最大、最重的玩具放在櫃子的下面,把最短、最細的玩具放在櫃子的上面,一般的玩具放在櫃子的中間。在幼兒尋找自己的玩具時,讓他們說一說在什麼地方找到的,教他們學會說「櫥里」「床下」「窗簾後面」等等。又如,幼兒自己學習穿衣服,既要辨別身體的前後,也要分清衣服的前後、上下,這也是幫助幼兒掌握方位的好機會。
四、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
積木游戲可使幼兒對平面和立體的圖形有所認識;娃娃家游戲讓幼兒學習按順序、有條理地做各種事情;玩水玩沙游戲使幼兒對量和量的守恆有所感知和體驗;而超市游戲(或商店游戲)使幼兒學習將各種物品分類擺放,並學習計數、認識錢幣和數的運算等等,而各種體育、音樂、語言和民間游戲中,也都蘊含著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因素。如,兒歌《數數歌》《上下前後拍手歌》。
五、在偶發事件中學習數學
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出現一些偶發事件,這些事件教師也都可以加以引導,讓幼兒觀察、認識和討論,幫助他們積累數學經驗。例如,某小朋友過生日,他帶來一盒蛋糕,這時教師就可啟發幼兒討論:怎樣分使每人都分得一塊,而且每人分得一樣大小?
總之,幼兒活動中的數學是十分豐富多樣的,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影響是積極的、深遠的。日常生活中,人們處處接觸到數和形的現象,可以向幼兒滲透數的意識,是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用「生活化、經驗化」的意識,抓住一切機會對幼兒經行教育,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然的氣氛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積累豐富多樣的數學經驗。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