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數學家的故事
1、數學陳景潤的小故事
數學家陳景潤邊思考問題邊走路,撞到一棵樹幹上,頭也不抬說:「對不起、對不起。」繼續思考。
2、數學家魯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虧伏小數後亮空臘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3、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4、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5、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敬滑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⑵ 數學名人故事
數學名人故事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無比堅強的毅力。他們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從古至今,出現了有很多數學家,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的數學名人故事50字,供大家參考。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 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 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 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 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 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 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衡虛——數學天才!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啟嫌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咐旁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決定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隻。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准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蜚聲國際數壇的老輩數學家蘇步青教授,在百歲時還精神矍鑠,思維清晰。
蘇老九十歲高齡時,還著書立說,帶研究生、每天工作約十小時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麼,當有人問他健康長壽之道,他總笑呵呵地回答說:「我不懂什麼養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規律,並注意體育鍛煉而已……」
蘇老的生活習慣,大致是這樣的: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每晚睡眠六小時,白天午睡一小時。早晨起身後,先在門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練功十八法,約一刻鍾;然後學習一小時,就進早膳。下午工作完畢,堅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樓梯替代。數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蘇步青是浙江平陽人,出身農家,由於家境清寒,從小少吃缺穿,少年時代的蘇步青,又瘦又小,身體並不怎麼健康。小學畢業後,讀了二年中學,十七歲東渡日本,進帝國大學專攻數學。在異國他鄉,蘇步青一住十二年。在這期間,他逐漸愛上了體育,興趣廣泛,劃船、溜冰、網球、騎自行車、開摩托車,樣樣都能漂亮地玩上幾手。當時,蘇步青還是帝國大學網球隊和劃船隊的主力隊員之一。
數十年來,由於堅持體育鍛煉,蘇步青身體素質極好。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層樓梯,依然不甚氣喘,嘴裡的牙齒,也與壯年時相仿。九十歲那年的夏秋之際,他還蠻輕松地登上安徽黃山,游覽休養。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羨慕與欽佩。
人,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的。但是,如何才能達到此目的呢?蘇老認為,除上述體育鍛煉外,精神保健也是至關重要的。蘇老性格開朗,說話幽默,不管是與人談話還是作報告,常常可以聽到他的笑聲,他經常講:「少積憂慮的人,才能健康長壽。」他還講:為人在世,應該豁達大度,胸懷坦盪,凡事想得開,放得下。再者,人要多動,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要多找事情做。如果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或者一味貪圖安逸、享受,對健康也絕無好處。一九八五年,蘇步青退居二線,相對而言,時間比以前多了些。他馬上覺察到,人閑著很容易懶散,精神空虛對身體健康不利,於是,便主動找事情做———連續辦了三屆中學教師(數學)培訓班。
至於飲食,蘇老的見解是,自己喜歡吃的,盡量少吃點,不喜歡吃的則要多吃點,葷素皆然。酒可以飲點,但絕不能過量。
蘇老的夫人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出身書香,精於茶道。所以,蘇老有飲茶的習慣,他特別好飲上等綠茶。蘇老講:茶是我國人民最常用的飲料,對老年人來講,飲茶利多弊少,既能生津止渴,利尿消食;還能去除油膩,使口內感到清新舒適。同時,茶還具有抗痢疾桿菌的功能。
蘇老古稀之年以後,激烈運動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練功十八法,工作完畢後的漫步行走,九十五歲前依然堅持。每晚睡覺前半小時,或聽聽音樂、或讀讀唐詩、輕松之後,很快進入夢境。
;⑶ 數學名人故事
1.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2.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3.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4.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5.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6.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由他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⑷ 有關數學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牛頓
12歲從農村小學轉到城裡念書,在班上成績名次靠後,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個身體比他強壯、功課比他好的同學蠻橫無理地欺負他,雖然平時很怕這位同學,但此時牛頓奮起反抗,把那個同學逼到牆角,那同學只好屈服。
牛頓也從此事看到一個道理:只要下決心,就能把它制服。於是他開始在學習上也用上這個勁頭。經過勤奮學習,牛頓在數學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久,二十二歲的牛頓發明了微分學,在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數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2、耿弇
東漢時,耿弇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回,劉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戰胡正斗非常激烈。後來,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飛箭射中,他抽出佩劍把箭砍斷,又繼續戰斗,終於耿弇打敗敵人。
漢光武帝表揚了耿弇。並且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當初還覺得計劃太大,擔心難於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
3、愛迪生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
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發明了電燈。
4、高斯
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從小就十分喜歡數學,有一次老師出了一道幾何題,並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正確答案。高斯躍躍欲試,從此夜以繼日地鑽研,每個星期天都到圖書館去,餓了就啃兩個麵包,圖書館沒有不認識他的人。
就這樣局隱,高斯查閱了大量資料,光演算草稿紙就堆滿了大半間屋子,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他終於解開了這道數學題。被人們成為「數學王子」。
5、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褲臘悔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⑸ 有哪些關於數學家的故事
1.Daniel Bernoulli(丹尼爾·伯努利)有一次在周遊歐洲的火車上,和一個陌生人閑聊,他很謙虛地自我介紹說:「我是Daniel Bernoulli。"對方當時就很生氣,說:「我還是Issac Newton(牛頓)呢。」
2.Hilbert(希爾伯特)曾經有一個學生,寫過一篇論文來證明Riemann(黎曼)猜想,Hilbert非常贊賞。但是後來,這個學生去世了,Hilbert在葬禮上做演說。那天下著暴雨,所告冊州有人都很憂傷。希爾伯特首先說,這樣的天才早夭讓人痛心。接下來,Hilbert說,盡管這個人的證明有錯,但是如果按照這條路走,應該有可能證明Riemann猜想,再接下來,Hilbert繼續熱烈地冒雨講道:「事實上,讓我們考慮一個單變數的復函數。」
3.Hilbert(希爾伯特)的另一個故事。一次在Hilbert的討論班上,一個年輕人報告,其中用了一個很漂亮的定理,Hilbert說:「這真是一個妙不可言(wunderbaschon)的定理呀,是誰發現的?」那個年輕人茫然的站了很久,對Hilbert說:「是你。「
4.L.V.Ahlfors(阿爾夫斯)和另一個美國的數學家共同獲得了第一屆的菲爾茲獎。當時正是二戰各國封鎖的時候,在從芬蘭去瑞典領獎的時候,Ahlfors想搭火車去見一下妻子,可是身上只有10元錢。於是他翻出了菲爾茲獎章,把它拿到當鋪當了。
10.Riemann(黎曼)的父親是個牧師,家裡特別的窮,從小體弱多病,也打算做牧師。中學校長發現他在數學上比在神學上更有潛力,送給他一部Legendre(勒讓德)的數論書。Legendre是一個偉大的法國數學家,他的書十分的晦澀難懂。 六天之後,Riemann就找到那個人把這本859頁的名著還了,說:姿棚「這本書的確十分的精彩,我已經看懂了。」這個時候Riemann只有14歲。
'數學家是指一些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將其所學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集合、結構、空間、變化。專注於解決純數學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⑹ 數學有關的名人故事
①高斯出生貧寒,從小熱愛數學,還糾正父親計算錯誤,長大後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②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為敘亥厄洛王鑒定皇冠,在洗澡時得到啟發,運用排水法判斷出皇冠是否摻假。
③數學家魯道夫,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④東漢劉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為數學發展做巨大貢獻。
⑤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小時候因為問了老師星星有多少,觸怒了老師的信條被退學,結果成了一個牧童。
(6)有多少個數學名人故事擴展閱讀:
①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介紹
猶太人,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
他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
②阿基米德介紹: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
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⑺ 數學的名人故事
關於數學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故事吧,藉助故事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故事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數學的名人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高斯(1777~1855),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幼年時,他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現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聰穎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與資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大學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作出正17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某些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統計數學、橢圓函數論都有重大貢獻。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並發明了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了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高斯30歲時擔任了德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台台長,並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外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含中搏斯去世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做出17邊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歐拉齊名的數學家。
歐拉(1707~1783),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歐拉從小著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為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為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歐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據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他就憑著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歐拉這個18世紀的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領域都作出了談祥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為變分法奠基人、復變函數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歐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好幾年。
歐拉作為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張衡是我國漢朝時期一位非常出名的大文豪,與司馬相如、楊雄和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張衡的《二京賦》、《思玄賦》和《歸田賦》等都是流傳千年的文學佳品,至今仍被無數的文人墨客把玩賞析。
有的人覺得,文科和理科往往難以並重,那麼張衡可能會打破這些人的固有印象。張衡不僅在文學上展現了非凡的成就,天文學、地理學和數學上,張衡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一代數學家。
張衡自小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六藝,而且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等。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在詩歌、辭賦、散文上,他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
《後漢書》提到,張衡曾寫過一部《算罔論》,可惜這本書在唐代失傳了。我們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
從劉徽的這篇注文中知道,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還確定了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雖然這個值比較粗略,但卻是中國第一個培畝理論求得π的值。
歐拉的驚人成就並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經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較大的孩子在旁邊喧嘩。歐拉在28歲時,不幸一支眼睛失明,過了30年以後,他的另一隻眼睛也失明了。在他雙目失明以後,也沒有停止過數學研究。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繼續工作著,在他雙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間,還口述著作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由於歐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歐拉全集是十分困難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學會就開始整理出版,直到現在還沒有出完,計劃是72卷。
歐拉在他的886種著作中,屬於他生前發表的有530本書和論文,其中不少是教科書。他的'著作文筆流暢、淺顯、通俗易懂,讀後引人入勝十分令讀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編寫的平面三角課本,採用的記號如sinx,cosx,……等等直到現今還在用。
歐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爾大學,由於異常勤奮和聰慧,受到約翰·伯努利的嘗識,給以特別的指導。歐拉同約翰的兩個兒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爾·伯努利也結成了親密的朋友。
歐拉19歲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金,從此開始了創作生涯。以後陸續得獎多次。1725年丹尼爾兄弟赴俄國,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歐拉,於是歐拉於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爾回巴塞爾,歐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時年僅26歲。
1735年,歐拉解決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
這個問題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以解決,歐拉卻以自已發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這時才28歲。
1796年的一天,德國歌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做著做著,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都做的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麼幫助。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
終於,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通宵才做出來。」
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個正17邊形。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門拜訪,寒暄之後,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吳文俊彷彿聽了一件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里裝滿了數字,怎麼連自己的生日也記不住?
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又先攻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了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於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後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維納是最早為美洲數學贏得國際榮譽的大數學家,維納最有名的故事是有關搬家的事。
一次維納喬遷,妻子熟悉維納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還找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新居的地址,並用新居的房門鑰匙換下舊房的鑰匙。第二天維納帶著紙條和鑰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問他一個數學問題,維納把答案寫在那張紙條的背面遞給人家。晚上維納習慣性地回到舊居。他很吃驚,家裡沒人。從窗子望進去,傢具也不見了。掏出鑰匙開門,發現根本對不上齒。於是使勁拍了幾下門,隨後在院子里踱步。突然發現街上跑來一小女孩。維納對她講:「小姑娘,我真不走運。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鑰匙插不進去。」
小女孩說道:「爸爸,沒錯。媽媽讓我來找你。」
十九世紀初,一個早晨,英國一家釀酒廠的老闆帶著他的兩個兒子,來到著名科學家道爾頓的家裡,懇求道爾頓教這兩個孩子學習科學知識。那個年齡較小、機智活潑的孩子,名叫詹姆斯·焦耳。
道爾頓是位嚴格的老師。開始,他並沒有給孩子們講授物理和化學的原理,而是講了許多高深的數學知識。
「講這些枯燥的數學有什麼用?若能講講那些有趣的電學實驗該多好!」焦耳有些不耐煩了。
好不容易盼到了放假,焦耳和哥哥一同去旅遊。他找來一匹跛馬,讓哥哥牽著,自己卻悄悄躲在後面,用伏打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要試驗動物對電流的反應。結果,跛馬受到電擊狂跳起來,差一點出了事。
他們又劃船來到青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決定試試這里的回聲有多大。他在槍口裡塞入大量的火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槍聲大作,「」地一聲,噴出一股長長的火焰,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把哥哥嚇得差點落進水裡。
後來,他們又興致勃勃地爬上一座高山。只見遠處濃雲低垂,隱約能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滾滾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焦耳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從閃電開始到聽到雷聲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把自己做的試驗都告訴了老師。道爾頓笑了,說:「這些實驗中,只有最後一次你做對了。」他諄諄告誡焦耳:人們只要掌握了光的速度和聲的速度,就可以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的時間,推斷出閃電發生在相距多遠的地方。
焦耳聽了很驚異:「難道枯燥的數學中會藏著這么多學問?」道爾頓舉了許多例子開導他,真正的科學實驗是不能只觀察現象的,它必須有精密的測量,並學會用數學知識從測量的數據中總結出規律。
焦耳頓開茅塞,從此,他開始注重理論學習和精密的測量了。經過這樣不懈地努力,他終於成為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
這個榜單的其他數學家在各個數學分支都有大量的貢獻,而納皮爾只有一個發明,但這個發明極為重要:對數。簡單的說,一個數的對數讓我們知道了這個數額數量級。
用現在的話來說,對數有一個「底數」,一個數的對數就是得到一個數,使得這個底數的那麼多次方等於這個數。比如,以10為底數,10的對數是1,100的對數是2。因為10的1次方等於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於100。
對數之所以這么有用,是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它的一些性質:對數能把乘法變成加法,把除法變成減法。更確切的講,兩個數乘積的對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取對數在加起來。同樣,兩數商的對數等於兩數對數的差。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個性質打打降低計算的難度。對兩個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細的小數做乘除法要比做加減法的時間長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對兩個大數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對數表的得到兩個數的對數,在加起來,然後再用對數表返查得到結果。
一些計算工具,比如說計算尺,利用對數來做快速計算。這種快速計算器在科學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場,我們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數的計算。
很多用數量級來衡量計量單位也是用對數來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級,以及衡量聲音大小的分貝。
;⑻ 數學家的故事有哪些
一、塞樂斯的故事
塞樂斯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精明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二、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把皇冠和與它相同的真皇冠各放進一盆水裡,測量溢出來的水謹禪,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輕,說明摻了金屬。三、哥德巴赫故事哥德巴赫是一個德國數學家,生於1690年,從1725年起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結識了大數學家歐拉,兩人書信交往達30多年。他有一個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歐拉的通信中提出來的。這成為數學史上一則膾炙人口的佳話。四、雅谷伯努利的故事數學家雅谷伯努利,對螺線有研究,他死後,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缺晌高變了,但卻和原先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五、歐拉的故事歐拉,小時候因為問了老師星星有多少,觸怒了老師的信條,被退學,結果成了一個牧童。但歐拉還熱愛著學習,小歐拉成了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六、魯道夫的故事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七、華羅庚的故事華羅庚特別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走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動員群眾把優選法用於農業生產.記者在一次采訪時問他:「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後一天.」他的確為科學辛勞工作的最後一天,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八、數學陳景潤的小故事數學家陳景潤邊思考問題邊走路,撞到一棵樹幹上,頭也不抬說:「對不起、對不起。」繼續思考。九、康托爾的故事千多年來,科學家們接觸到無窮,卻又無力去把握和認識它,這的確是向人類提出的尖銳挑戰。康托爾以其思維之獨特,想像力之豐富,方法之新穎繪制了一幅人類智慧的精品——集合論和超窮數理論,令19、20世紀之交伏尺的整個數學界、甚至哲學界感到震驚。可以毫不誇張地講,「關於數學無窮的革命幾乎是由他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十、康威的故事康威年少時就對數學很有強烈的興趣:四歲時,其母發現他背誦二的次方;十一歲時,升讀中學的面試,被問及他成長後想干什麼,他回答想在劍橋當數學家。後來康威果然於劍橋大學修讀數學。
⑼ 十個數學家的故事有哪些
十個數學家的故事:
1、前212年,古羅馬軍隊突破城防,打進了敘拉古。年已75歲的阿基米德仍在潛心研究數學,證明他的幾何題。凶神惡煞的士兵把刀劍指向了他的腦袋。阿基米德明白了將要發生的事情,坦然自若地說:「等一下殺我的頭,讓我把這條幾何定理證完。」然而,無知而又殘暴的羅馬士兵,一刀砍掉了阿基米德的頭顱。
10、阿基米德把皇冠和與它相同的真皇冠各放進一盆水裡,測量溢出來的水,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輕,說明摻了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