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讀題能力
一、多讀
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獨立讀文字顯得有困難,要由教師示範讀或領讀,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有圖的話,還要觀察圖,把圖和文字結合起來。讀題時指導學生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運用各種符號表示不同的意義,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做到自我閱讀理解、掌握心中有數。
二、多思考
在讀的過程中思考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帶著疑問去讀,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邊讀邊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一年級學生因為年紀太小,即使老師給了疑問,他們也不會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求答案,但是孩子的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只有經過不斷地訓練,才能慢慢形成在讀的過程中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多動手
數學語言的精煉、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觀上增加了一年級學生審題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有時需要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動手操作也是一種很好的讀題方法和思考策略。如一些信息需要到情境圖中數一數才能得到,這時可以要求學生「留下痕跡數數」,即有順序地數,邊數邊做記號,幫助學生達到正確數數的目的。可以讓學生邊讀題,邊動手實踐,通過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知識,深入理解題意。
四、多交流
要求學生學會說題,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表述出題意。可以要求學生獨立說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即使不完整也不要緊,可以由其他同學補充。還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已經知道了什麼,數量是什麼?不知道什麼?」在交流的過程中合作學習,這樣對題目表達的意思就比較清晰了。
B.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讀題能力
您好: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因此較強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和培養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一年級是學生步入小學階段的開始,數學閱讀能力將決定學生將來的學習數學的水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先天有著對探索數學的興趣,卻不知道從哪裡看起。而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從「自由自在」的幼兒園轉變到現在有規有矩的小學,讓他們馬上靜下心來學習和閱讀時間不容易的事。而如今要他們按要求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更是難上加難。從這一學期的學習與教學,不僅讓我領閱到孩子們的天真和可愛,也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匱乏。而這些都使得孩子們數學閱讀有許多困難,下面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困惑1、識字量少,阻礙閱讀
一年級的孩子在幼兒園識字量本身不多,加上一些孩子講話還帶
著鄉音,讓這些孩子閱讀書本文字那簡直是看「天書」。看著學生束手無策的樣子,也真是無奈啊。 1)課前教授關鍵字
在新課教學時,先教孩子們學會關鍵字的學習。例如:本冊關鍵
字是:多,少,長短,高矮,左右,最,第,順序,規律,同樣多,畫,塗,劃,輕,重,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2)讀題方法指導
學生沒有識字量,在解決問題時,應當引導學生讀題。讀題要求分步引導。首先,教師領讀,學生跟著老師,用手指逐字跟讀,接著,請學生自己試著讀,在此時有前面老師的引讀,孩子有相應的識字,但還是存在一些斷句,於是教師再試著讀一讀,學生跟讀。一段時間以後,隨著語文教學的深入,學生的識字量會逐漸增加,孩子閱讀能力會逐漸提高,於是孩子可以試著獨立讀題。
在剛開始時,要求學生逐字點讀,要求不要漏字。在讀題的時候,要求不漏字,並且點讀,一些孩子會出現偷懶的現象,為了培養他們認真讀題的習慣,老師發現只要有一個孩子沒有點讀,全班重新讀題。一遍又一遍的閱讀,是識字量的增加,同時無形中提醒學生讀題需要仔細,需要點讀。不斷強化這一行為。
困惑2、閱讀漏字,顧此失彼
學生在讀題的時候會顯出懶散的行為,覺得讀題很枯燥,產生這一現象,主要是孩子對讀題是敷衍的,沒有真的靜下心來閱讀;第二種現象是,學生在點讀的時候方法不正確,讀的速度和點字的速度不能跟上,導致最後無法點讀,最後漏字。導致最終的結果是孩子的讀題是漏要求的,顧此失彼,漏洞百出。
從這里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1)要學生帶著讀題的目的讀,一邊讀一邊想題目的要求。同時孩子們正確領略後,要馬上給與表揚,
體會到讀題的樂趣和成就感,激發孩子讀題的興趣。2)給出讀題的方法。例如:想一想,□表示幾?★表示幾?思考先求那個圖形?學生在讀題的時候「正方形表示幾」對應的是「□表示幾」,但在點的時候不能一一對應,學生一點無法對應,就傻傻等在哪裡,這時候老師應當在投影儀下指導逐字點的方法。這樣題目讀順了,孩子才能夠思考有幾個問題,如果連題目都不順,何來按要求呢?
困惑3、粗略觀察,丟三落四
在數學閱讀中不僅僅是文字的閱讀,還有不同類型的題目,例如:純圖片,圖文結合,表格,純文字等等,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有讀文字的方法,更要仔細觀察題目的習慣。例如:圖文結合的題目中往往隱含著一些條件。要挖掘這些隱含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先看文字,找出這些問題需要哪些條件,然後再從圖上找一找,圖上有哪些信息。
總之,數學閱讀能力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
希望對您的學習有幫助
【滿意請採納】O(∩_∩)O謝謝
歡迎追問O(∩_∩)O~
祝學習進步~
C. 怎樣讓一年級的孩子們樂於學習數學
一、數學聯系生活的習慣培養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 同理,數學學習與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那麼家長們就應該有意識地指導孩子觀察和體會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和運用生活中蘊藏的數學知識。
比如,在一年級上冊教材學習「幾個和第幾個」,孩子雖然會說,但不是很清楚它們的區別和實際含義。那麼在超市排隊付款,讓孩子說說這一隊有幾個人?我是第幾個人?孩子有了這樣的實際經歷,當然能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和區別。
再比如上街買東西時,讓孩子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商品的價格,簡單的算賬,有意識的跟孩子提數學問題,讓他解決。比如一本書8元,給售貨員10元,找回多少錢。
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多,自然就會解決。然後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告訴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讓孩子愛上數學,養成數學聯系生活實際的好習慣。
二、認真讀題審題習慣的培養
在孩子練習中,可以發現,很多孩子只是用眼睛瞟了一下題目就想當然動筆,往往一動筆就出錯。當說明錯題原因時,孩子往往用「粗心大意」來解釋。
其實我們都知道,出錯並非都是粗心,而是沒有好好審題。想讓孩子自己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單憑錯後的批評教育和提醒要認真讀題審題,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個習慣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步養成。
家長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技巧和方法。讀題時讓孩子用手指著題中的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碰到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讓他們看著拼音讀,特別強調做題前「題讀三遍再下筆」。
第1遍粗讀,大致了解題目的意思。第2遍細讀,要逐字逐句的讀,仔細理解題目中每個信息的含義。讀的時候不妨用筆把題目中的重要信息,重要語句劃下來、圈起來,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視。第3遍精讀,用筆劃出題中的關鍵字、詞,這樣有助於孩子對題目進行思考和分析。
比如有一道數學題畫了5隻小雞,題目要求把左邊的4隻小鳥圈起來,認真讀題後可以用筆把「左」、「4隻」下面劃橫線,分清「左」和「右」「4隻」和「第4隻」。
D. 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讀題
一年級孩子剛從幼兒園走進小學,面對的第一個問題識字量少,不理解題意。 一年級的重點培養孩子讀題能力,並理解題意。 一年級的考試內容全部來自平常千講萬練的內容,數學不過是加減法運用,語文也只有兩大知識版塊,一是拼音,二是文字和簡單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難就難在題型變幻多樣。 要引導孩子一字字的認真讀題,一遍讀不通,要讀第二遍,且邊讀邊想,明白題意後再做題,這才是做題的關鍵。 只有讀通讀懂問題本身的意思,孩子才能做對題,這是一年級最重要的學習能力。但有的家長心急,一看孩子做錯的,馬上火冒三丈,一頓批評,然後告訴孩子這個題是做什麼的,這樣的做法是大錯特錯的,不僅扼殺孩子的獨立讀題的探索心,而且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並沒有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做題的步驟,更不會養成孩子嚴謹端正的學習態度。 讀題方法: 1、指讀法 即教孩子用小手指著題目中的字一個一個的讀,不要落字或跳讀,不會的用拼音拼出來。 2、讀出聲音法 在家做題時,孩子一時不會做的題,要讓孩子把題目內容大聲讀出來。大聲讀出來,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有利於正確理解題意。反復大聲讀 3、邊讀邊想,一遍讀不明白再讀一遍 一年級的小學生,老師要求至少讀兩到三遍題,確定理解了題意再做題,對於題目較長,理解有難度的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多讀兩遍,並讓孩子口頭敘述這個題是讓做什麼,檢驗孩子理解題意的能力。 二、教給孩子正確解題思路和技巧,理清做題步驟,按步驟有序做題。知識從無到有從來是個艱難的過程,加之一年級小朋友理解能力有限,常識性的知識知道的甚少,這一切都會成為孩子理清題意並解出正確答案的障礙,家長的輔導,就是要讓孩子明晰做題的步驟,特別是不能一步得出答案的題型,要分步來做,明確先做什麼後做什麼。E. 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讀題習慣
閱讀與動手相結合
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睛去看,而應是眼、腦與手等多感官協同參與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倡學生邊閱讀邊動手,把讀到的重點句子和詞做好標記,如用直線、曲線畫出重要的句子,用點標注重點詞語,用問號標注出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用符號把讀到的內容用符號畫成圖,以方便分析理解題意。
數學閱讀與分析比較相結合
數學知識不是獨立的,要想獲得真正的數學知識就離不開比較搭扮、辨析等活動。比較的方法,可以是比較同類題目,也可以是比較新舊知識。例如:在一年級的數學中,有一道這樣的題:題中給出了12個圓,要求學生從左數把第10個圓圈起來,又讓學生把左面的10個圓圈起來。這道題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讀題,比較這兩個問題的不同在哪裡,把不同的地方圈起來,分清「左」和「右」,還要分清「10個」和「第10個」。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在關鍵處的激疑點撥,有助於學生深化理解新知。
閱讀與交流表達相結合
數學閱讀後及時交流表達是很重要的。在閱讀學習後,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困攔言把對數學文字、符號、圖表的理解與別人交換看法,十分有助於提高數學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在數學閱讀時,知尺灶教師可以把知識進行疏導、整理,弄清概念之間、計算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系,引導學生邊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點滴的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F. 怎樣培養一年級孩子的數學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學習習慣就如一張有待繪畫的白紙,或是色彩斑斕、或是胡亂塗鴉,就看對孩子習慣培養的意識和方法了。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起步階段的數學基礎知識,是孩子後續學習和進一步發展的奠基之石。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為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做保障。下面我就家長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習慣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數學聯系生活的習慣培養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 同理,數學學習與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那麼家長們就應該有意識地指導孩子觀察和體會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和運用生活中蘊藏的數學知識。
比如,在一年級上冊教材學習「幾個和第幾個」,孩子雖然會說,但不是很清楚它們的區別和實際含義。那麼在超市排隊付款,讓孩子說說這一隊有幾個人?我是第幾個人?孩子有了這樣的實際經歷,當然能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和區別。
再比如上街買東西時,讓孩子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商品的價格,簡單的算賬,有意識的跟孩子提數學問題,讓他解決。比如一本書8元,給售貨員10元,找回多少錢。
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多,自然就會解決。然後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告訴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讓孩子愛上數學,養成數學聯系生活實際的好習慣。
二、認真讀題審題習慣的培養
在孩子練習中,可以發現,很多孩子只是用眼睛瞟了一下題目就想當然動筆,往往一動筆就出錯。當說明錯題原因時,孩子往往用「粗心大意」來解釋。
其實我們都知道,出錯並非都是粗心,而是沒有好好審題。想讓孩子自己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單憑錯後的批評教育和提醒要認真讀題審題,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個習慣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步養成。
家長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技巧和方法。讀題時讓孩子用手指著題中的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碰到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讓他們看著拼音讀,特別強調做題前「題讀三遍再下筆」。
第1遍粗讀,大致了解題目的意思。第2遍細讀,要逐字逐句的讀,仔細理解題目中每個信息的含義。讀的時候不妨用筆把題目中的重要信息,重要語句劃下來、圈起來,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視。第3遍精讀,用筆劃出題中的關鍵字、詞,這樣有助於孩子對題目進行思考和分析。
比如有一道數學題畫了5隻小雞,題目要求把左邊的4隻小鳥圈起來,認真讀題後可以用筆把「左」、「4隻」下面劃橫線,分清「左」和「右」「4隻」和「第4隻」。
作為家長,不能讓孩子錯失審題的機會,當孩子審題困難時,告訴孩子「我也不明白題目叫我做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讓孩子用自己的話將題目要求敘述給你聽,在敘述的過程中既鍛煉了他語言表達能力,也讓他有機會進一步審視題意。
三、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
一份書寫工整的作業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說明孩子是認真細致的,專心程度高,錯誤率自然就低。家長一開始就要從嚴培養孩子的書寫,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
例如每個字,每個數,嚴格掌握每個數字筆順和結構,要求寫得正確、勻稱、規范、迅速、不能亂畫或倒筆。每個運算符號必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豎式排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連線時要用直尺和鉛筆,塗色應該先塗邊線再塗中間等等。
結合孩子出現的一些書寫不規范的現象,及時要求學生糾正錯誤。長期堅持下去,孩子就能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自主摸索,獨立解決問題習慣的培養
對於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孩子擺一擺、剪一剪、畫一畫、摸一摸,通過動手自己嘗試解決。
例如:「至少用幾個相同的小正方體可以搭成一個較大正方體」。很多孩子認為是「4個」。這時可以指導孩子拿出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到面前的圖形,孩子們就明白「4個」不能搭成一個(正正方方)的正方體的原因,繼續拼,當孩子發現需要8個小正方體時別提有多高興。
動手操作看似浪費時間,實則收效大,孩子在擺的過程中感知正方體的特徵,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表象,從中體會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五、在多樣的口算訓練中 ,培養數感和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計算的正確率如何將影響孩子的數學學習,口算是提高計算速度的基礎。
一年級學的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二年級學的乘法口訣,這些都是以後學習計算的基礎。
家長要做有心人,多進行這方面的練習,口算的練習方法多樣,可以將這些口算做成口算卡,讓孩子看算式直接說得數獨立練習,可以玩撲克牌(20以內進位加法),也可以利用在家做家務等時間和孩子一起對口令。
同時要留心孩子口算錯誤的原因,必要時多讓孩子藉助小棒等學具擺一擺,說一說計算的思路。計算能力的提高會增強孩子學好數學的信心。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好方法成就高效學習。學習之路,重在起步,把一個個小妙招抓實抓活,就是在為孩子的後續學習和發展搭建堅實的知識基礎。
G. 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的數學讀題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樣「題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敘述一件事,向學生提出問題時,多數學生往往很快就會得到問題的答案,而讓他自己做作業時,卻有些困難。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孩子們不會讀題。讀題是審題的前提,是解題的基礎。通過讀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條件與問題,明確條件與問題的種種聯系,使要解決的問題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為解題作良好的鋪墊。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數學讀題能力和讀題習慣的很有必要。
一、 指導學生讀題方法
1、一數一符號地讀。剛接觸加減法時,要求學生必需用手指住一個數一個符號地讀,如「3+6=()」讀作「三加六等於幾」,「7+()=9」讀作「七加幾等於九」,至少讀兩遍,不懂還可以再讀,剛開始一定讓學生養成讀題的習慣。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很簡單,無所謂,良好的習慣都是從剛入學就開始的。
2、一字一句的讀,如果有圖的話,還要觀察圖,把圖和文字結合起來,。低年級學生由於識字不多,獨立讀有文字題顯得更有困難,要由教師示範讀或領讀,或把生字注音放大在黑板上(不要以為是數學課注音不重要),在教師的幫助下讀題。同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題目中的關鍵詞語、重要數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很典型的一次是期中測試時,有一道應用題多數學生出了錯,當時只是覺得這道題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很快我又發現了問題的另一所在。記得這道題是這樣的:媽媽買了一些糖,小明吃了4塊,還剩下6塊,請問媽媽一共買了幾塊糖?我在輔導一個學生時,讓他先把題讀一遍,他讀到:媽媽買了10塊糖,,小明吃了6塊,還剩下幾塊糖?後來我知道這樣讀的不只他自己。可是當老師把題目給他讀出來以後,他就沒有學習障礙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平時的讀題方法不對,對讀題的訓練不夠,學生獨立做題的能力差,所以造成銷手眼高手低的現象。而且讀題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老師,還要取得家長的配合,因為學生剛上一年級,識字水平有限,家長很容易越俎代庖。老師和家長在讀題時,語言是連貫的,句子中的邏輯關系基本上都讀出來了,學生很容易理解。而學生自己讀題,本身是一個艱難、復雜的學習過程,他要把字先認出來,再讀到連貫成句,可能要三遍五遍甚至七遍八遍。如果剝奪了學生的這種學習機會,就會形成以後的學習障礙。
3、邊讀邊思考,與生活相結合。如:圖書館一共有60本書,我們借走了35本,還剩多少本?在做這道題目之前,我先讓每個學生讀題。然後讓學生找出:題目中已知條件有哪些?問題是什麼?通過理解條件和問題存在的聯系,結合實際生活學生解答起來就會輕松多了。
此外,還要注意讀的語速。通常情況下,語速以稍慢為佳,以能准確感知信息數據及問題為標准。因此,讀的時候一定要全面、仔細,既不加字也不減字,對於較深的題目,甚至要咬文嚼字。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且也使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捕捉信息數據的能力,為學生理解題意奠定了初步的基石。
二、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
我們常常發現有些學生對題目只粗略地看看,在讀題時往往一掃而過,對題中的條件還沒有完全理解便開始動手解答,往往出現因讀題不仔細而造成的解題錯誤所以,我要求學生做到解題要認真讀題,學會讀題。比如一年級數學期末測試中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鍵歲學校圖書室有90本圖書,一班借出25本,二班借出40本,兩個班一共借出多少本?」許多學生做的是「90-25-40=25」,以為是求「剩下多少本?」究其原因,沒有認真讀題,根據以前做題情況想當然做題,這最主要的是沒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怎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呢?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教師和家長互相配合好,學校家庭看虧亮嫌懂了再下筆。
學生學會讀題方法,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會終身受益。
三、注重讀題方式的變化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物質形式。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我把學生動眼觀察、動口朗讀與動腦思考有機結合起來,並逐步培養學生讀題能力。大多數的學生讀題時都不注意停頓,語感非常差,讀題興趣不濃,使得數學意識低下,因而理解不透題意。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以讀的指導: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個人讀,也可以分組讀;還可以全班齊讀,形式不拘一格。當遇到圖文結合的題時我會讓同學們分角色讀如應用題:教師讀:「一班植樹54棵。」「二班植樹42棵。」男生讀:「兩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女生讀:「一班比二班多植多少棵?」形式多樣,學生興趣當然濃厚,久而久之,讀題的習慣已養成,理解題意的能力也隨之增強
H. 怎樣培養一年級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不少家長關心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怎樣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要使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首先必須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使孩子有學習的自覺性,懂得要有目的地去學習數學。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造應用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應用很廣的學科,家長要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開始會感到枯燥無味,應該從多方面啟發,並通過演算題目,使學生了解到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經濟建設及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學生可以直接應用的數學知識、技能,應盡可能地創造實際應用的機會。例如,一年級學生學了元、角、分以後,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買小商品的辦法熟悉元、角、分。
2.引導動手操作,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的特點是活潑好動,他們的思維發展處於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教學或輔導時,必須創造條件,讓孩子動手操作,通過擺弄學具,幫助孩子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3.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提起數學,孩子常會聯想到艱苦的思索、繁難的演算、復雜的邏輯推理,因此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枯燥的、艱苦的勞動。其實數學教材有它自己的特點,蘊含著可激發學習興趣的很多因素。教師和家長應挖掘這些因素,充分發揮教材中內在的潛力作用,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開展競賽活動,提高學習興趣數學學習往往需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掌握它的概念、法則、公式等等。在練習中,同一類型的計算題可能使學生感到厭倦,變形的應用題可能使孩子感到頭痛。由此,有的孩子往往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以至於將數學學習視為負擔。因此,應根據孩子的特點,特別注意練習的形式,使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開展多種形式的比賽活動,是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因為好勝心強、不甘落後是每個孩子的共同特徵。在競賽的過程中,這種心理因素能激發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家長要積極支持,熱情鼓勵孩子參加競賽活動。
I. 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的讀題審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而低年級是打基礎的階段,培養初步的審題能力尤為重要。 一、學會讀懂題目要求。 做題首先要明確題目的要求,從一年級開始我就著力指導學生學會讀懂每道題的要求,做到讀——想、畫——做。「讀」就是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不認識的字很多,讀題有一定的困難,可以先由老師范讀,讓學生跟讀,逐步放手有學生自己讀題。「想、畫」每次學生讀完題後,我都會讓學生想一想:這道題讓我們做幾件事?是哪幾件事?標畫出來。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最後是做,即按照題目的要求一件事、一件事的完成。 二、學會看圖。 由於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非常缺乏,還須憑借具體事物或圖象來進行邏輯推理。因此在教材上出現了圖畫應用題、表格應用題和圖文結合的應用題,這就需要我們指導學生學會看懂圖意,理解圖的內容。 三、讀懂應用題。 1、「讀"就是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可以採取指名讀、輕聲讀、默讀等方式,養成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 2、「畫"即找出數學信息,標出已知條件、問題、單位名稱即重點句。其中重點句是指如相差問題中「幾比幾多(少)多少?」倍數問題中「誰是誰的幾倍?」等句子。 3、「想」 仔細推敲字、詞、句,准確理解題意,語言文字是應用題各種關系的紐帶,也是解題的攔路虎。因此,審題教學要像語文教學一樣,讓學生理解應用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 4「述」就是復述題意,進入情境,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這樣不僅對學生完整地理解題意大有幫助、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 5、「擺、畫」 就是模擬情景,展示數量關系,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擺一擺、列表、畫圖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的情節、數量關系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 最後是列式計算,檢驗答題。 實踐證明,這些做法對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大有幫助,但還需要使學生意識的審題的重要性,堅持不解按照步驟進行審題、分析,特別是要關注那些學習上還有困難的學生,更要手把手,傳幫帶,逐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為將來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