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初中數學課如何設問

初中數學課如何設問

發布時間:2023-05-17 13:39:11

⑴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提高數學課堂提問技巧的方式方法:
一、精心設計提問內容
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備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備課。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做好引導者。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引導者」,提問設計非常重要。教師在設計提問內容時應注意:
1、提問內容要有目的性
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難點而進行。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於啟發學生思維,有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於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麼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麼提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什麼,使每個問題都成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提問為教學目的服務。
2、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遊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要把教材知識點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麼」,而且能發現「為什麼」。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比如,教學應用題:「大豐糧店運進大米40噸,運進麵粉的噸數是大米的3倍,運進大米和麵粉一共有多少噸?」教師可作啟發性提問:要求的麵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噸,需要具備哪
些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引導學生抓住數量關系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提問內容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課的提問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定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就應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圓的認識》時,運用多媒體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一場賽車比賽,第一輛賽車的車輪是正方形的,第二輛賽車的車輪是圓形的,第三輛賽車的車輪是三角形的。它們同時、同地、同向出發,誰先到達終點呢?這樣的提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這樣聯系學生實際的提問,能喚起學生已有經驗並展開聯想,使學生積極投身到問題解決的情境之中。
二、靈活應用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當教師設計好了提問內容,把握好了提問時機,選擇好了提問對象,那麼,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而這東風就是提問技巧。
1、提問形式要多樣
由於問題的內容、性質和特點的不同,課堂提問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①、布懸設問,誘發學生的直接興趣。
②、導趣設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③、梯度設問,化難為易。有些問題,由於難點較集中,教師就應當為學生設置思維的「階梯」。初問淺顯,學生正確回答後,再逐步加深,把教學的難點分化瓦解,逐漸達到預計的目的。
④、巧變設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一個問題往往有多個角度透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2、提問語言要明確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學科的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准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20÷5」,教師提問:「20是什麼數?」學生回答可以是:「20是個兩位數。」「20是個大於19的數。」「20是個偶數。」等等。原因就在於提問含糊不清。若教師問:「20在這個除法算式中,稱它是什麼數?」學生就不難做出正確的答案。
3、課堂候答時間要把握
課堂候答時間指的是教師提問後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後不要急於找學生回答,而要根據問題的性質留給學生適當的考慮時間。一般來說,等待3秒左右為宜,這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定。研究表明,當教師把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時,課堂就會出現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作出更多以證據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增強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於思維游盪狀態中,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後的等待時間。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還存在哪些問題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還存在哪些問題
數學學習,從本質上來說,是思維的過程。一切思維均是從問題開始的。而學生的「問題」需要人為地去設置,尤其在新知識的學習階段,教師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面臨思維困境,引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激起思考。所以,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提問。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提問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提問是否得法,直接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現。如何有效地優化課堂提問,在當今以學生為主、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新課程改革中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本文就此進行一些探討。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課題《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的調查結果,在目前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狀並不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提問次數局部過密,重復過多。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大部分課堂提問次數占課堂時間的30%到50%,整體的提問頻率趨於合理。但存在局部提問次數過密,重復過多的問題。筆者在一篇論文中看到在一次公開課上,以「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為課題的觀察中,在這節45分鍾的課上,老師提了56個問題,在某個提問「高峰期」的5分鍾內,就提了12個問題,平均每分鍾2.4個問題;圍繞著某個教學內容,老師一下子提了8個問題。這樣的提問有些是重復的,沒有思考的價值,使教學步驟重復較多。對學生的思維鍛煉沒有幫助。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影響學習的效果。
2、問題指向性不明確,學生難以回答。
一個提問,必須是准確、具體、不產生歧義的。有些教師所提的問題,表述含糊不清,學生無法作答。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法時,學生計算出「(-3)× 7」的結果後,教師問「確定了符號以後,再來確定什麼?」,學生答「結果」。「結果中除了符號還有什麼?」學生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回答。又如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課伊始,教師出示各種物品的包裝盒,提問:「你能給這些物體分類嗎?」由於問題指向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回答。這樣的提問措詞不清,對學生缺乏引力,學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達。
3、侯答時間偏短,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大約有45%的學生認為老師給的應答時間「有些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往往造成啟而不發。
4、提問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忽視課堂的生成。。
有些教師提問時雖然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當學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預設問題的答案上時,就把學生的答案晾在一邊,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下面是一位年青教師上匯報課「一元一次方程」時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 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 老師,我還沒有開始計算,就已看出來了,x=1!
[師]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來才算對。
[生]先兩邊同時除以3,再……(被老師打斷了)
[師]你的想法是對的,但以後要注意,剛學新知識時,記住一定要按課本的格式和要求來解,這樣才能打好基礎。
這位教師提問時,對學生新穎的回答中途打斷,只滿足單一的標准答案,一味強調機械套用解題的一般步驟和「通法」。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長此以往,必將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實,學生回答即使是錯的,教師也要耐心傾聽,並給予激勵性評析,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又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二)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對策。
根據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對提問內容的設計,對提問對象的態度和課堂提問情境都影響著數學課堂提問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從這三方面入手來改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1、優化提問內容。
(1)問題設計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預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或為引出新課,或為教學前後聯系,或為突破教學重難點,或為引起學生爭論,或為總結歸納等等.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邊的性質」時,針對總結歸納三角形邊的性質,可設這樣的問題,「如果任意給出三條線段,它們一定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嗎?」通過此設問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及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質,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2)問題設計應注重層次性。
教師面對的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水平不盡相同。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有梯度的問題。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盡量要他們回答較為基本或較淺的問題。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對學習成績較好,能力較強的同學,適當安排回答較難、較深的問題。在問題設計時,注重問題的層次性。例如在一堂 「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用10米長的木條製作一個長方形風箏架ABCD,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訂一根平行於長方形長AB的木條,當寬AD長為多少時,長方形面積為4平方米?這位教師在教學中,不是將問題全盤托出,而是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問題:①用一根10米長的木條製作長方形風箏架有幾種方法?②這幾種製作方法中,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③什麼時候面積最大?④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訂一根平行於長方形長AB的木條,設寬AD=x,則AB等於多少?⑤當x等於多少時,風箏架是一個正方形?⑥當寬AD長為多少時,風箏架面積為4平方米?⑦風箏架面積能達到5平方米嗎?這樣的設計既降低了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整理,學會分析問題,看清問題的本質。
(3)問題類型應重「內化、理解和引申」。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起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要針對教學的重點,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以疑促思,以思促學。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引申,適當提一些創造性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設計下列問題:①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②如果兩個三角形能夠拼成四邊形,你能求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嗎?③是否所有的四邊形的內角和都可以「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來求得呢?如何「轉化」?④N邊形的內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試一試。⑤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較好地抓住求證的關鍵,尋找到解證的方法。這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奠定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
又比如:在利用函數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時,對方程x2 = x+3的求解所有學生都是將方程化為x2 - x-3=0,畫出函數y= x2 - x-3的圖象,觀察它與x軸的交點得出方程的解。針對此現象,可以設問:「這樣畫圖象麻煩嗎?」「能否將它看成y= x2 和y= x+3兩個函數圖象交點的橫坐標呢?」「你認為還有幾種變化方法?」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拓思路,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還可進一步提問「對於如x =x2 +3的方程有幾個解?」就這樣,把上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的升華,從而更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4)問題應答要講究課中的生成與變化。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課前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和預設有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或錯誤信息,並利用其指導學生學習。筆者在聽課中曾遇到一位老師進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時,寫了兩道題目請兩名學生上黑板板演。過了幾分鍾,多數學生准確地完成了練習,這時一位同學舉手發言了:「老師,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當x項的系數、y項的系數和常數項是連續的整數時,這樣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都是x=1,y=-2 。」 本節課的內容只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沒有涉及解的規律。任課教師聽了這一問題,看起來有些驚訝,他在備課時應該也沒有考慮這一問題。但這位教師沒有急於轉變話題,而是充分抓住這個契機提出問題:「大家看這個規律正確嗎?」 「請嘗試再寫出幾個並解出它?」學生馬上編寫符合這樣條件的方程組來檢驗那位學生發現的規律,結果都是正確的。教師因勢利導「如何驗證這個規律?」 學生用代數式表示符合上述條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得到一般式,並解得它的解為x=1,y=-2.這位教師的提問無疑是機智的,通過師生的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尊重提問對象。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是現代教學的基本原則。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提問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他們,才能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具體實施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
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停頓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後再回答。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就馬上要學生回答,學生沒有思考時間,不可能回答好問題。到底停頓多長時間較合適呢?這要隨問題的難度、學生的知識准備情況和已形成的學生能力結構中思維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對比較簡單的鋪墊性、過渡性的問題,或為了考查學生對某個問題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的,停頓時間可以短些;對比較關鍵的問題或為了鞏固復習而提出的問題,停頓的時間可稍長一些;對較重要的問題提出後,要讓學生思考較長一段時間後再叫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有時教師還可再等待一定時間,讓學生的答案在大家腦子里迴旋一下,然後再指定學生補充和評價,或轉入新的問題。研究表明等候時間至少在3到5秒鍾。這3至5秒的時間可能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課堂實踐表明,教師使用等待技巧,學生的回答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1、學生會做出更長的回答。2、會有更多學生自願回答問題,3、學生回答根據分析性,創造性。4、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現象有所減少。6、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感明顯增強。
(2)注意提問的全體性。
課堂提問應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不能為了教學順利只問優生,而應使全班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思考活動之中。一般情況下,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全班學生思考,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重要的問題,可多叫幾個學生回答,回答以後,還可叫其他學生議論補充。這樣做可使每位學生都認真思考,都必須做好回答問題的准備。尤其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有助於提高他們發言的積極性。
(3)及進行問後點評。
及時的問後點評對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講評時要遵循「表揚為主」的原則。對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有創見的回答應及時肯定,鼓勵大家效法;對和教師預期的答案不同的回答,如確有道理也應該肯定;如果學生解答的根據待考證,可以作為不同理解,留請大家課後思考。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上,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根據課堂情況及時追問或補問。「這種思路可行么?為什麼?——還有其他解題方法嗎?——你能理解XX同學的思路嗎?——你是怎麼想的?能描述一下你的觀點嗎?——你能再解釋一下,把意思說的更明白,更簡潔嗎?」通過一系列追問和補問,給學生實踐思考,讓他認清不同情況出現的答案,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提問能力。
3、營造和諧的提問氛圍。
(1)創設問題呈現的情境。
問題的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以促使學生去質疑問題、探索求解。創設問題情境的最大優點是使學生更容易突破難點。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促進學生的思維,有利於教師教學內容的展開。調查表明,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影響了課堂提問學生回答的外在表達的效果。有時僅僅是因為回答問題的學生緊張,就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想辦法營造有利於提問的良好氛圍。例如:在講「黃金分割」時首先就問:「在舞台上報幕員或獨唱演員為什麼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術、攝影方面,為什麼畫家和攝影師都不把畫的主體形象放在正中?為什麼成年女士喜歡穿高跟鞋?」連續提問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背景聯系起來,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2)合理應用非言語行為。。
非言語行為包括神態、眼神和肢體動作等,提問時教師應用非言語行為的最大優點在於把教師的問題和學生思維作答融於一體。一個好的問題應該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火花,而非言語行為是激活思維火花的催化劑。在課堂教學中,許多細小的問題都可以輔以非言語行為。例如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用眼神、微笑來表達期待,並不時地點頭贊許,學生回答完畢,老師未評價先鼓掌(有時,如果教師正好在這位學生身邊時,教師可以拍拍學生的肩膀以示贊許)。這對這位同學以後的學習會有多麼大的鼓勵啊!可能他從此會熱愛數學這門學科,喜歡這位教師的數學課。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的實驗說明: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可見,非言語行為在信息的表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不是把學生帶到教師預定的圈子裡,求得一個預定的統一的答案,也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真誠相待與鼓勵,而是要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最重要的還要指導學生會問。一方面:在教學中鼓勵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層層深入,探求問題的本質。另一方面:面對學生繁瑣的問題,教師要學會傾聽,保持興趣和耐心。認真地對待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解決的途徑。
善教者必善問,課堂提問是「問無定法」。歸根結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要以學生為重心,創設使課堂教學能有效開展的問題情境,將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出來,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⑶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怎樣做到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提問隨意,缺少針對性和啟發性;提問封閉,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的針對性與完善性;提問脫離,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設計問題經驗;提問單向,提問只是教師的專利,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沒有留給孩子足夠思考、有效質疑的空間;沒有充分考慮提問的整合及彈性。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怎樣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在學生興趣點上設問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提問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這是啟發教學的關鍵所在。為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出發,提出既有知識情趣,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教學「圓的認識」,可以設問「你們見過的自行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新奇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思維狀態積極興奮,經過思考、討論,學生思維逐步接近圓的本質,教師自然地引出了圓的定義。又如:在學習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徵後,在學習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時,復習引入時學生已發現看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是不能光看個位上的數字的, 因為個位上是0~9的都有可能被3整除的,接著我就設置懸念,讓學生任意出一個數,不管是幾位數,老師都能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於是學生出數,我答,並再驗證,這時學生的非常好奇,此時我及時設問:「你們想不想學到老師的本領?那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到底是什麼呢?」於是整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學得扎實,又學得主動。
二、在知識的內在聯系處設問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舊知是新知的基礎,新知是舊知的延伸和發展。在教學新知時,注意在知識的內在聯系處設問,有利於學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為了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先通分、後加減的道理,可擬定如下設問:整數加減法為什麼要相同數位對齊?小數加減法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麼分子可以直接相加減?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麼分子不能直接相加減?這樣的設問,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使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系統之中,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規律。
三、在學生有疑難處設問
課堂提問需問在學生有疑難處。有疑問才會有爭論,有爭論才能辨別是非,也才能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真理的興趣,特別是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會有一種「洞然若開」,「豁然開朗」之感。不僅使學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尤其是難點處。對於教材的難點,教師要認真思考設計什麼樣的問題、設計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在比較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質數與互質數這些既有聯系又容易混淆的問題時,我是這樣設問的:①、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對嗎?為什麼?②、是互質數的兩個數一定是質數,對嗎?為什麼?啟發學生從概念上區別,從而理解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嚴格區別。
四.在學習出現障礙處設問
在學生的學習出現盲區、概念不明或者思維出現阻礙時,教師要及時以問題加以引導疏通。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先提問:如果按照一個數所含的約數的個數來分類,1—10這十個自然數可分成幾類?學生把它分成含有一個約數、兩個約數……等類別。接著問:如果按照約數的個數分類,自然數應該怎樣分類?就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時,及時讓學生觀察2、3、5、7所含有的約數個數有什麼特徵(1與本身)? 4、 6、 8、 9、 10所含有的約數個數與前四個數相比,有什麼區別?學生豁然開朗。最後再問:質數、合數的定義是什麼?自然數可分成哪三類?通過在障礙處設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對事物分類的方法,而且提高了思維能力,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
五、在學生自我學習感覺滿足時設問
每當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快要完成或已經完成的時候,學生會有思維活動暫停的狀態。此時,教師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啟示學生知識是無止境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得到更好的發。如在認識《倍數和因數》一課的結束時,學生都自我感覺很滿足。這時老師可以提出探究性問題:課後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就倍數和因數這一問題上探索一下「1小時等於60分」的好處。這個拓展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將剛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梳理、溝通知識間的聯系,通過探索使學生明白由於60的因數是兩位數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計算,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我們教師要學會善問、巧問,才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只有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使課堂提問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終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讓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在初中數學課堂實踐中,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反思和總結,長此以往,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轉變這種教學形式,在完成基本的知識傳輸任務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問題設計,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例如,在學習「計算平均數」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們的考試成績輸入到表格中,向同學們提出如何計算總分、平均分、最高分以及最低分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與實際聯系十分緊密,容易讓學生們理解,有助於引導學生使用Excel中的公式進行數據計算。教師對於知識和技能的講解,應該點到為止,而將教學的重心轉向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並提問。

二、注重教育趣味性,引導學生交流活動

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必須要突出教學趣味性,讓學生通過趣味性互動,真正融入到數學知識體系中來。從教學實踐來看,當前初中教育也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導致教學氣氛相對較為沉悶,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並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是現代初中數學教育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組織初中學生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設計「趣味問答」「趣味游戲」,將游戲與初中數學知識融為一體,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與特點,提升數學教育綜合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綜合學習水平,適應現代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發展需求。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從價值和意義來看,信息技術給現代初中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現在教育體系中,信息技術教學不斷提檔升級,除了傳統的多媒體教學外,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不斷發展,形成了多樣化的特點,包括微課、思維導圖、大數據等,都對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呈現出新的教育發展特點。特別是現代網路學習平台的發展,更是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與局限,改變了傳統教學格局,教師不僅僅可以利用實體課堂進行教學,同時也可以依託網路載體,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進行教學創新,激發學生的思維動力,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問,引領現代初中數學教育向前發展,提升綜合教育效果。

四、科學設置教學項目,解決現實教學難題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必須有一定的抓手。通過項目化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知識,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這樣學生可以更早地接觸數學問題。項目化教學能夠擺脫傳統課堂的束縛,構建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布置項目化的教學任務,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教學問題的解決中,而不是單純地學習幾個知識點,有助於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應用項目化教學模式,要注重教學拓展,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一般都局限在課本之內,雖然有著較強的理論體系,但是無法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實際應用方面也有很多困難。在組織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進行拓展,模擬很多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閱讀全文

與初中數學課如何設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