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學中概率C以及p的用法(公式也行)
1、C表示組合方法,例如有3個人甲乙丙,抽出2個人去參加活動的方法有C(3,2)=3種,分別是甲乙、甲丙、乙丙,這個不具有順序性,只有組合的方法。
2、P表示排列方法,表示一些物體按順序排列起來,總共的方法是多少.
例如 C(5,2)=(5*4)/(2*1)=10,C(7,3)=7*6*5 / 3*2*1=35
P(5,3)=5*4*3=60,P(6,2)=6*5=30
為事件A的對立事件。
推論4:若B包含A,則P(B-A)= P(B)-P(A)
推論5(廣義加法公式):
對任意兩個事件A與B,有P(A∪B)=P(A)+P(B)-P(AB)
⑵ 數據分析中的P值怎麼計算、什麼意義
一、P值計算方法
左側檢驗P值是當時,檢驗統計量小於或等於根據實際觀測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值的概率,即p值。
右側檢驗P值是當μ=μ0時,檢驗統計量大於或等於根據實際觀測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值的概率,即p值。
雙側檢驗P值是當μ=μ0時,檢驗統計量大於或等於根據實際觀測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值的概率,即p值。
二、P值的意義
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統計學根據顯著性檢驗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為顯著, P <0.01 為非常顯著,其含義是樣本間的差異由抽樣誤差所致的概率小於0.05 或0.01。
(2)數學P怎麼求擴展閱讀: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支持過程。在實用中,數據分析可幫助人們作出判斷,以便採取適當行動。
數據分析的數學基礎在20世紀早期就已確立,但直到計算機的出現才使得實際操作成為可能,並使得數據分析得以推廣。數據分析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產物。
在統計學領域,有些人將數據分析劃分為描述性統計分析、探索性數據分析以及驗證性數據分析;其中,探索性數據分析側重於在數據之中發現新的特徵,而驗證性數據分析則側重於已有假設的證實或證偽。
⑶ 告訴一個等式求p
x*p^n1=y1
x*p^n2=y2
得
n1*ln(p)=ln(y1/x)
n2*ln(p)=ln(y2/x)
得
ln(p)=ln(y1/x)/n1=ln(y2/x)/n2
得
n1/n2=ln(y2/啟銷x)/ln(y1/x)
這樣就能得出n1與n2的比值,再取最接進的整數的近似值,得n1與n2的值,回代得:
p=exp{ln(y1/x)/n1}
=(y1/悄彎游x)^(1/n1)
補充:
自然對數就是對自然常數e取對數:
e=2.71828.
不太理解的話可以用常用對數lg(對10取對數)
不過lg用起來沒有ln方便,因為ln和exp可以輕松的轉換,而且lnx求導結果是鬧搭1/x.非常簡單
⑷ P值如何計算
計算過程如下:
為理解P值的計算過程,用Z表示檢驗的統計量,ZC表示根據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值。
左側檢驗 H0:μ≥μ0 vs H1:μ<μ0
P值是當μ=μ0時,檢驗統計量小於或等於根據實際觀測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值的概率,即p值 = P(Z≤ZC|μ=μ0)
右側檢驗 H0:μ≤μ0 vs H1:μ>μ0
P值是當μ=μ0時,檢驗統計量大於或等於根據實際觀測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值的概率,即p值 = P(Z≥ZC|μ=μ0)
雙側檢驗 H0:μ=μ0 vs H1:μ≠μ0
P值是當μ=μ0時,檢驗統計量大於或等於根據實際觀測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值的概率,即p值 = 2P(Z≥|ZC||μ=μ0)
X^2計算如下:
統計學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源於現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國會)、義大利文Statista(國民或政治家)以及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於1749年使用,代表對國家的資料進行分析的學問,也就是「研究國家的科學」。
十九世紀,統計學在廣泛的數據以及資料中探究其意義,並且由John Sinclair引進到英語世界。
統計學是一門很古老的科學,一般認為其學理研究始於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時代,迄今氏李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它起源於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攜核碰統計學至少經歷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數」和「統計分析科學」三個發展階段。
所謂「數理統計」辯談並非獨立於統計學的新學科,確切地說,它是統計學在第三個發展階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數據的新方法的一個綜合性名詞。概率論是數理統計方法的理論基礎,但是它不屬於統計學的范疇,而是屬於數學的范疇。
⑸ 概率P值怎麼求
P 值是反映某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一般以P < 0.05 為顯著, P <0.01 為非常顯著。P(A)=總是介於0和1之間,從概率的統計定義可知,對任意事件A,皆有0≤P(A)≤1,P(Ω)=1,P(Φ)=0。其中Ω、Φ分別表示必然事件(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在閉咐一定條件下必然不發生的事件)。
(參考資料:網路-概率)
⑹ 數學題,求p的計算過程
數學題,求悶亮p的計算過程
先化簡螞談寬
然後
十字相侍猛乘法
⑺ 統計學中的「P」值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P 值是反映某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一般以P < 0.05 為顯著, P <0.01 為非常顯著。P(A)=總是介於0和1之間,從概率的統計定義可知,對任意事件A,皆有0≤P(A)≤1,P(Ω)=1,P(Φ)=0。其中Ω、Φ分別表示必然事件(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條件下必然不發生的事件)。
(參考資料:網路-概率)
⑻ 概率中P和C怎麼算的這兩個的區別是什麼
一、排列組合計算方法如下:排列也可以表示成P
排列A(n,m)=n×(n-1).(n-m+1)=n!/(n-m)!(n為下標,m為上標,以下同)
組合C(n,m)=P(n,m)/P(m,m) =n!/m!(n-m)!;
例如:
A(4,2)=4!/2!=4*3=12
C(4,2)=4!/(2!*2!)=4*3/(2*1)=6
二、概率中的C和P區別:
1、表示不同
C表示組合方法,比如有3個人甲乙丙,抽出2個人去參加活動的方法有C(3,2)=3種,分別是甲乙、甲丙、乙丙,這個不具有順序性,只有組合的方法。
P表示排列方法,表示一些物體按順序排列起來,總共的方法是多少。
2、性質不同
公式P是指排列,從N個元素取R個進行排列(即排序)。
公式C是指組合,從N個元素取R個,不進行排列(即不排序)。
(8)數學P怎麼求擴展閱讀
在概率論發展的早期,人們就注意到古典概型僅考慮試驗結果只有有限個的情況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試驗結果是無限個的情況。為此可把無限個試驗結果用歐式空間的某一區域S表示,其試驗結果具有所謂「均勻分布」的性質,關於「均勻分布」的精確定義類似於古典概型中「等可能」只一概念。
假設區域S以及其中任何可能出現的小區域A都是可以度量的,其度量的大小分別用μ(S)和μ(A)表示。如一維空間的長度,二維空間的面積,三維空間的體積等。並且假定這種度量具有如長度一樣的各種性質,如度量的非負性、可加性等。
⑼ 排列組合公式 p幾幾的,怎麼算
大寫字母P,下標n,上標r,(這里打不出上下標,就打成P(n。r))表示從n個不同的元素中取出r個不重復元素,按次序排列。
如從5個人中選3人排成一隊,不同的排法有P(5,3)=60種P(n,r)的計算方法是行攜培P(n,r)=n!/[(n-r)!]=n*(n-1)*(n-r+1),如P(9,3)=9*8*7=504。
定隱逗義及公式
排列的定義:從n個不同元素中,檔唯任取m(m≤n,m與n均為自然數,下同)個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排列數。
⑽ 關於統計學,這里的p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謝謝!
P值的計算公式是:
=2[1-Φ(z0)] 當被測假設H1為p不等於p0時;
=1-Φ(z0) 當被測假設H1為p大於p0時;
=Φ(z0) 當被測假設H1為p小於p0時;
總之,P值越小,表明結果越顯著。但是檢驗的結果究竟是「顯著的」、「中度顯著的」還是「高度顯著的」需要根據P值的大小和實際問題來解決。
統計學中回歸分析的主要內容為:
1、從一組數據出發,確定某些變數之間的定量關系式,即建立數學模型並估計其中的未知參數。估計參數的常用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2、對這些關系式的可信程度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