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數學的方程式怎麼設
列方程解應用題時, 首先要對應用題中的各種量進行滾頃手分析,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 1、等量關系 表示等量關系的話很多,在應用題中去找「比、共……等關鍵詞應該不是很難一個事吧! 2、基本的計算方式:如路程=速度*時間 工作量=工效*工時 然後設未知數,選擇未知數時,我們要考慮的是,在等量關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未知量是什麼,我們就設它為未知數. 如果它正好就是本題的最後所求,就是我們常說的:設直接未知數 如果它不是本題最後所求,就是我們說的:設間接未知乎毀數不管大嫌那樣,知道如何選擇未知數是最重要的.
2. 數學怎麼列方程
首先你要勤奮一點,不能老玩反恐和CF之類的游戲,我以前不愛學習就是因為這些游戲,不過我的數學一直都好,英語不好,偏科的影響很大的,小朋友,加油哦!
列方程要先學會找等量關系,然後才能一步步提高,只要你多想多做多練,很快就會好起來的~給你一些我之前編輯給我學生的資料,你好好研究一下吧.
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可以歸結為:「審、設、列、解、驗、答」 .
1、「審」是指讀懂題目,弄清題意,明確題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審題時也可以利用圖示法,列表法來幫助理解題意.
2、「設」是指設元,也就是未知數.包括設直接未知數和設間接未知數以及設輔助未知數(較難的題目).
3、「列」就是列方程,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步驟,一般先找出能夠表達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然後列代數式表示相等關系中的各個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即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
5、「驗」就是驗解,即檢驗方程的解能否保證實際問題有意義.
3. 數學分式方程怎樣列方程,有沒有什麼簡便
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審:審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和數量關系
2、設:根據所找的數量關系設出未知數
3、列:根據所找的相等關系和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這個分式方程
5、檢:對所解的分式方程進行檢驗,包括兩層,不僅要對實際問題有意義,還要對分式方程有意義
6、答:寫出分式方程的解
註: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實際和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一樣,只不過多出來了檢驗這一步
4. 數學的設方程應該怎麼學啊
一般來說,應用題中問什麼就設什麼做未知數,但是有時如果直接設未知數會增加列方程的難度,這時就要尋找適當的未知量設為未知數X或者Y,求出未知數的值後再經過簡單的算術運算得到需用要求的未知數。
如:甲乙兩名打字員合作24小時可以完成一篇書稿。現在由甲先打16小時,然後乙再打12小時,完陸含成了這篇書稿的3/5,已知甲每小時比乙多打300個字,求這篇書稿有多少字?
在這里如果直接設這篇書稿有X個字,就很難列出這個方程了,那麼我們就尋找間接的未知數,如果我們能知道甲、乙兩人單獨完成這份書稿需要多少小時,我們就很容易求出這念賣份書稿的字數了。所以在這道題中,可以早高笑間接設「甲單獨完成需要X小時,乙單獨完成需要Y小時」,再根據工程問題列出方程,很快就可以求出這篇書稿的字數了。
5. 數學怎麼設方程
就是找准等量關系,用兩種不同的式子用已知數據來代替這個量再加上=就可以解咯
6. 數學的方程到底是怎麼設的 一元一次 二元一次 我都搞不懂
有的數學應用題既可以使用一元一次方程,也可用二者戚慶元一次方程。
在解答應用題時
列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只有一個方程,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指數為1;
列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兩個方程,稱為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指數為1.
所解仔孫應用題,如果要求兩個量,多為二元首握一次方程應用題。
7. 方程怎麼列
方程就是 : 已知數量A 與 未知X的關系(加減乘除)等於結果。
比如,已知有蘋果25個,每人分5個,求有多少人?
列方程前 就要先理解 25, 5 以及你設的X 之間的洞薯和等式關系。
(每人分5個)就是數量A ,(有X人)就是未知數 25就是總的結果。
你的方程就可以這樣列。
5*X=25 或 25/X=5 *,/分別是乘和除。
怎麼學都不會,那是你還沒進入狀態,數學有時是很有趣的, 學數學你要先理解各個定義的意思,並且記住它。 然後多做一些(基本公式類型)的題目。最後慢慢向一些技巧型題目發展。手余
數學的定義,公式和 語文英語一樣都是要背的。
多看些題目的解析可以幫助你 理解各種數學關系。在抄別人的作業時你也可以看看別人是怎樣解答的(思考下它做的對不納盯對),只要你肯動腦 數學牛B不敢說 ,在班裡中上那是隨手拿來。
8. 數學的設方程應該怎麼學啊
●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
在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中,因為已有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其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審題、設元、列方程、解方程、檢驗和寫答案)基本相同,只是根據題意列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這可按照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題。
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可解的應用題,類型比較多,諸如數字問題、幾何體的面積和體積計算問題,圖形面積問題、工程問題、行程問題、百分率問題、經濟問題等等。不要專注於題型,要注意觀察生活,學會審題,注重形數結合,弄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根據某些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列出方程解應用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的工具性。要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之中去,以增長自己的才幹。
●熟練進行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
以前已學習了有關多項式的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並且掌握了不少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由於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個二次三項式等於零的情況,因此利用求出二次三項式的值等於零時的根,可以把二次三項式因式分解。這是分解二次三項式因式的又一個方法,而且是普遍適用的方法。同時由於這里是在實數范圍內解一元二次方程,這就把以前學過的多項式因式分解從有理數范圍擴展到了實數范圍。這既擴大了原有的知識內容,也為後繼學習打下了基礎。
●掌握簡單的分式方程(組)、無理方程的解法,理解黃金分割的意義,會列出分式方程或無理方程解應用題。
通過以往的學習,已具有分式與二次根式的知識基礎及一定的運算能力,現在是進一步學習分式方程和無理方程的解法。雖然沒有學習同解方程原理,但是在解出分式方程、無理方程後,通過檢驗,說明所得的根中,有的是原方程的根,有的不是原方程的根,從而得到增根的概念,為此解分式方程和無理方程,檢驗是必要的步驟,不可省略。
從方程的知識結構來說,引進了無理方程之後,代數方程的知識體系就基本完整了,應該做一個小結。初中階段學習的方程可概括如下: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理方程{簡單的高次方程代數方程{分式方程無理方程轉化思想是解方團兄程的重要數學思想:將無理方程轉化為有理方程求解,將有理方程中的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求解。在轉化的過程中,降次和消元是解方程的基本的數學方法。在解二元二次方程組時,通過降次將二次方程變為一次方程,通過消元將二元方程變為一元方程。這些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在具體的無理方程中,是運用直接乘方法或換元塌圓襲法實現轉化的;在分式方程中,又是運用去直接分母法或換元法實現轉化的。
降次和消元是中學方程教學中解題思路的基本核心,它在分式方程、無理方程以及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過程中有充分的反映。總結歸納各部分知識之中所體現的解題思路(去分母、去根號、降次、消元)和解題方法(換元法),以及基本的解題技能,將有利於形成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的辯證觀點,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會解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
解二元二次方程組的重點是解含有一個是二元一次方程,另一個是二元二次方程所組成的簡單的二元二次腔姿方程組。它的基本解法是代入消元法。對於兩個都是二元二次方程所組成的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只討論其中有一個或兩個方程能分解因式,從而使方程組分解為兩個方程中至少有一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組。然後再用代入消元法求解。 希望能幫到你
9. 怎麼列方程
同學們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總感覺方程比較難列.其實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出等量關系,找出等量關系,方程也就可以列出來了.那麼怎麼找等量關系呢?
(1)抓住數學術語找等量關系
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一般和差關系或倍數關系,常用「一共有」、「比……多」、「比……少」、「是……的幾倍」等術語表示.在解題時可抓住這些術語去找等量關系,按敘述順序來列方程,例如:「學校開展植樹活動,五年級植樹50棵,比四年級植樹棵數的2倍少4棵,四年級植樹多少棵?」這道題的關鍵詞是「比……少」,從這里可以找出這樣的等量關系:四年級植樹棵數的2倍減去4等於五年級植樹的棵數,由此列出方程2
-4=50.
(2)根據常見的數量關系找等量關系
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在解題時,可以根據這些數量關系去找等量關系.例如:「某款式的服裝,零售價為36元1套,現有216元,問一共可以買多少套衣服?」根據「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可以列出方程36
=216.
哭哭是
10. 高三數學,如何設特徵方程
先將原方程等號右端的自由項看成 f(x)=x^k · Pm(x) · e^λx 方程①
1、對應題主的情況一,Qm(x)=b0
原方程 y"+y'-2y=2e^x
原方程對應的齊次特徵方程 r^2+r-2=0,
齊次特徵根 r1=1
r2=-2
然後看到原方腔或程等號右端為 2e^x,
將 2e^x 與 x^k·Pm(x)·e^λx 比較,很明顯可以看出λ=1
λ=1=r1,而λ≠r2,可以看到λ為單特徵根因為只與其中的一個r1相等
所以k=1,因為單特徵根所以k取1。
還記得回答頂部的方程①嗎?
方程①變成了 f(x)=x^1 · Pm(x) · e^1x =x · e^x · Pm(x)
發現m還不知道,再將 x·e^x·Pm(x) 與 2e^x 比較,
很明顯可以看出Pm(x)=2,所以設Qm(x)=b0,常數對應常數嘛
因為 f(x)=x·e^x·Pm(x) 中的x是根據k取得,跟Pm(x)無關
e^x是根據λ取得,跟Pm(x)也無關。
所以 Pm(x) 只可能與 2e^x 的常數2有關。既然Pm(x)只與常數有關,
那就設Qm(x)為一個常數b0
所以 y*=x^k · Pm(x) · e^λx
最後設為 y*=b0 · x · e^x
2、對應題主的情況二,Qm(x)=b0x+b1
同理
原方程 y"-3y'+2y=x·e^2x
r1=1,r2=2
比較e^2x與e^λx,所以λ=2
λ=2=r2,所以λ為單特徵根,所以伍納伍k=1
此時原方程等號右端還有一個 x ,茄者就是留下來對比Pm(x)的
所以 Qm(x) 設為 b0x+b1 形式
所以最後y*=x^k · Qm(x) · e^λx = x · (b0x+b1) · e^2x
即y*= x · (b0x+b1) · e^2x
3、對應題主的情況三,Qm(x)=b0x^2+b1x+b2
原方程 2y"+5y'=5x^2-2x-1
r1=0
r2=-5/2
對比λ=0=r1,所以k取1,
而Pm(x)要去對應5x^2-2x-1,所以Qm(x)設為b0x^2+b1x+b2
所以最後y*=x^k · Qm(x) · e^0 = x · (b0x^2+b1x+b2) = b0x^3+b1x^2+b2x
即y* = b0x^3+b1x^2+b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