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齡前兒童怎樣才能喜歡數學有什麼好辦法呢
有一句話說得好"合適就是最好的",就象我們不能讓剛出生的嬰兒吃他們不可消化的大魚大肉一樣,幼兒的學習也有適合他的內容、方法、途徑。
尊重幼兒學習特點,引導幼兒快樂發展.
幼兒的學習特點是由與其相關心理特點決定的。
與學習有關的心理特點主要有:
1.行為的有意性低。即幼兒的許多行為處於無意狀態,如無意注意、無意記憶、無意想像等。有意注意在3歲階段只能維持3-5分鍾。
2.情緒性強。即幼兒的許多行為受情緒控制,這件事願意干就干,不願意干就不幹,或者是感興趣就干,不感興趣就不幹,只有到了5歲以後才逐漸理智起來。這與幼兒思維的自我中心化、注意的廣度比較窄有關。
3.感知覺是主要的信息輸入渠道。感知覺的發展始於胎兒6個月,而語言的發展始於1歲左右,即幼兒的語言發展要大大落後於他的感知覺發展,因此,幼兒認識事物的信息渠道是感知覺為主,語言為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兒童入小學後的不斷"鍛煉",語言信息逐漸成為其認識事物的主要信息源,感知覺退為輔助信息。
4.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因為幼兒詞彙貧乏,語言能力不夠發達,所以他們在思維的時候往往以頭腦中的表象進行思維,而非如成人以語言、概念的形式進行思維。而且幼兒也不能理解許多概念。
幼兒以上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過程有其特質。
1.學習的切入點: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習的切入點。然後成人把他向教育目標方向引導,使他獲得合目的的發展。
2.學習的途徑:在生活、游戲中學習。因為幼兒的注意多是無意注意,因此你就不能讓他坐好了、注意力集中了以後再開始學習,只能在生活、游戲中進行滲透式學習。
3.學習的層面:獲得豐富的感知、體驗,而非能夠用語言表述的准確知識。
4.學習的內容:發展各種能力,而非書本知識。5大領域,既健康領域(身體、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語言領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喜歡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社會學習領域(情緒積極;會與他人交往;遵守能理解的行為規則;初步認識周圍環境)、科學領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會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認識常見的動物、植物及生活用品;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藝術領域(感受和喜愛環境、生活、藝術中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學習內容極為豐富。尊重了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幼兒才能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成功感和勝任感,逐漸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和對周圍的信任.
❷ 怎樣教學齡前小孩學好數學
我是一名幼兒老師,學前教育階段的數學內容及教育方法總結如下:我感覺下面這些教育內容及方法是比較切實可行的!數學是一項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一項重要的技能,需要從小培養。其實,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學數學,並以數學的方法讓孩子的思維敏捷。一、數學的概念1、數概念 唱數、數數、認寫數字、一一對應、集合、分解合成、加減運算、進位、序數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時間、快慢3、圖形空間概念 基本平面圖形、基本立體圖形、空間位置、圖案組成4、邏輯關系概念推理、相關位置、分類、部分與全體、序列、前後順序、因果、幾率二、孩子不討厭的數學學習法 1、唱數字 如,:「兩只老虎」「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等。有關的兒歌 2、 隨興計數 上樓梯時和孩子一起數樓梯的階數;吃水果時一起數「一共5個蘋果,媽媽一個,爸爸一個,寶寶一個,還剩幾個」等 。 3、喝水 水喝一點少一點,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來,類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與少的概念。 4、排隊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時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讓孩子理解前後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讓孩子理解遠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長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長度,客廳到卧室要走幾步,寶寶的衣服如果用媽媽的手來量有幾個手掌那麼長,用寶寶的手來量呢? 6、 堆積木 玩積木不僅可以通過數數學得基本的數字概念,還可以通過堆放積木感知尺寸、形狀、重量、體積、對稱、空間關系等基本概念。7、區別粗細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說明太粗),還可以按小棒
❸ 怎樣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一旦對某一門學科產生了興趣,就會很自覺地鑽研學習,自然就能夠取得好成績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對孩子做一些數學方面的啟蒙,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所以,想要孩子愛上數學,其實很簡單,只要善於在生活中、游戲中、繪本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就能幫助孩子開啟愉快的數學之旅了。
❹ 學齡前兒童,如何有效的學習數學
孩子要從小培養,這句話是經過多少位家長,多少代教育所得來的寶貴經驗。因此當今家長對待孩子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在孩子還處於學齡前兒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緊抓教育。爭取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很多時候家長往往是在做盲目的努力,找不到方向和方法,而讓家長更加頭疼的是,當孩子開始去學習一系列的數學和物理問題之時,很多家長就輔導不了孩子了。因此家長想孩子在小時候就建立一個較好的數學思維和數學基礎。因此能夠按部就班的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
買一些最為基礎的數學漫畫。
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枯燥且難懂的理論知識是十分不建議的,因此可以試著給孩子去購買一些較為簡單的數學漫畫,孩子對於色彩鮮明並且形象可愛的動漫會十分感興趣,在喜歡中成長。
❺ 怎樣才能講好小學數學題,讓他們真正的愛上數學
讓我們給出一個解決症狀和根本原因的答案。學前班和高年級班工作。所以,請慢慢來。通過解決一個問題,你可以解決成千上萬個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為三四年級的學生解答出這樣的數學題。這種數學題給初二的孩子。我相信這樣的老師應該有辦法讓初二的孩子普遍理解。否則就是違法亂紀。不建議知道怎麼給孩子出問題,怎麼指出孩子的問題,怎麼跟上,怎麼適當訓練。更不希望向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家長發問
在整個小學階段,孩子有兩個弱點: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解決辦法,我總結成一個通式:變無形為有形,然後一步一步引向無形;變抽象為具體,再一步步引向抽象。具體到題主說的題目,不同的老師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解決方法,真正做到:二年級的人都知道,大家都會知道。遇到這種事,我會繞個大圈子,標本兼治。
❻ 學齡前用這三種方法教孩子數數,孩子才會愛上數學,形成數學思維
自從被專家證實,孩子在幼兒時期受到的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命運,導致幼兒時期的孩子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各類機構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而家長也費盡心思,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近日,在一個學齡前的媽媽群里,和別的家長聊天,有的家長反饋:她的孩子數數能從1數到100,但卻連簡單的計算都不會,比如給孩子出了一道題,羊圈原本有2隻羊,又關進去2隻羊,農夫又牽走了1隻,現在還有幾只?結果孩子一頭霧水,解釋了很多遍,孩子就是聽不懂。
其它人也紛紛發表觀點,甚至有人提出, 教了孩子數數以後,孩子反而顯得很笨 ,在計算的時候,經常是數啊數,還經常漏掉數字。
事實上這些家長在教孩子數數的時候,多數是利用孩子的機械記憶,甚至會把數數變成順口溜,孩子只是記住了數字的順序,並沒有形成 數學思維 ,學習力也沒有獲得提升,而且還非常容易讓孩子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那我們該怎麼教孩子數數,才能讓孩子學會數字,愛上數學呢?這里分享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生活中的數字
傳統教育里,家長都是一句一句的教孩子數數,甚至會用一些順口溜幫助孩子記憶,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從1數到100,這事實上並不能說明什麼,更不能表明孩子聰明。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 學齡前的兒童的思維能力達不到復雜運算的程度 ,不斷的重復的確能讓孩子記住,卻不能理解本質,所以才會出現會數不會算的現象,甚至也會出現變的更「笨」的感覺。
教孩子數數,我們要注重利用生活,利用孩子經常經歷的一些場景,比如孩子喜歡吃草莓,我們用草莓擺成一排,讓孩子去數;比如孩子的積木玩具,我們也可以摞成一摞,讓孩子去數....這樣教孩子數數,孩子會感覺有趣,同樣也能理解數字的含義。
二、數與量的對應
很多家長在用實物教孩子數數的時候,為了便於孩子理解,經常用「個」這個單位,比如1個餅干沒錯,1個狗也勉強聽聽,但所有的物品,都用「個」,卻會阻礙孩子對數字的理解,比如1雙筷子,1把香蕉,1盤葡萄,孩子該怎麼理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圖省事,而是 多方面帶孩子理解不同的量詞 ,讓孩子把數與量對應起來,理解數與量的關系,才有利於孩子形成數學思維。
三、循序漸進
教孩子數數,不能貪多,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來進行,比如2歲的孩子,基本上是理解不了100以上的數字的,我們跨越階段去教孩子,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里整理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數字認知水平,供大家參考。
1-2歲 :教孩子5以內的數字,但不要對孩子強調數字,因為孩子不理解,我們可以讓孩子 體驗量的變化 ,比如餅干,一個一個的給孩子,吃飯一口一口的喂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數量的變化,能不能說出數字並不重要。
2-3歲 :這個階段,也不建議讓孩子唱數,而是建議用孩子經常玩的玩具去引導孩子認識數字,同樣建議 限定5以內 的數字,比如孩子的積木、車、玩偶等,讓孩子數一數,有幾個,或者建立一個停車場,或者摞一下積木等,方式要多變,讓孩子多角度理解數與量。
3-4歲 :建議讓孩子理解1-10的數字,並建立系統化的 數與量的對應,能說出數字,也能說出對應的量,拿出對應數量的物品 ,比如要2個餅干,孩子能說出來,也能拿對。
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教一些簡單計算了, 計算的教育,也要用實物演示 ,讓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加減法的概念,比如一堆糖,增加一塊是加,把2堆合並也是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減法放在後面再教,因為孩子的心理上,不願意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剝奪。
❼ 什麼是數感家長如何幫助學齡前兒童培養數感干貨分享建議收藏
文/Fanny伊米媽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談論數學的時候提及「 數感 」。但很多爸爸媽媽卻不知道數感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對數學的學習又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今天伊米媽用這篇文章來和大家聊聊數感。
數感 可以被定義為: 理解一個集合的數量以及用數來表達這個數量的能力 。它包括:
理解數量。
理解多與少,大與小的概念。
理解單個物體與集合的概念 (7意味著一個包含7個物體的集合)。
理解符號代表數量 (比如 7 等同於七)。
能夠比較數字大小 (12比10大,4是8的一半)。
理解數列中的數字順序,比如 第一個,第滾核二個,第三個等等。
有些人的數感比較好,有些人的數感會較差。如果數感較差,就會導致學校學習和日常生活有諸多困難。
如果一個孩子的數感較差,他可能對基本的數學操作感到困難。比如,他可能無法理解從一個集合里加上或減去物體表示的含義。
比如,我們有7顆珠子,如果我們從中拿走兩顆,數感差的孩子可能意識不到集合包含的物體數量減少了。同理,如果我們往這堆珠子里放進3顆珠子,他們也意識不到這個集合現在變大了。
數感差也會使乘法和除法的學習變得困難,孩子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將多咐敗個組中的項目相乘而不是相加會更簡單。
數感差還會使得學生難以理解距離和時間等概念。這是因為這些概念依靠數字來表示數量。測量也是一樣。測量需要對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有很好的理解。
數感的培養需要時間,家長不要著急,數感的培養需要 反復,長期 的訓練。
作為二娃媽,我很關注數學啟蒙,日常生活,我喜歡給孩子們操作數字的機會,除了我自己准備的各種數學小 游戲 ,我也會讓孩子們參與到 日常的家務中 。
比如烘焙的時候,讓孩子幫忙 稱量 麵粉和糖等各種配料,讓孩子幫忙定時烘焙的時間,讓他們知道25分鍾大概有多長。這樣的體驗其實在生活中可以有很多很多。爸爸媽媽們多留心就會衡備顫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真的無處不在。
而且日常體驗的好處就在於這種體驗具有實際意義,它並不是單純的移動小熊或者籌碼,能夠讓孩子明白, 數學 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而不僅僅只是數字。
還有很多數感啟蒙的繪本,爸爸媽媽也可以帶孩子們一起閱讀, 反復閱讀數學繪本也可以促進數感的發展 。市面上比較有名的數感啟蒙繪本有:
我會陸續分享數學啟蒙的相關小知識和數學啟蒙小 游戲 ,大家對數感啟蒙是如何看的呢?有什麼好的經驗和建議呢?歡迎給我留言!
我剛帶妹妹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數感啟蒙小 游戲 ,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點擊觀看(我會分享一系列數感啟蒙小 游戲 )。
1.到底什麼是數學?—— 讀《這才是數學》
2.學齡前兒童數學到底如何啟蒙?好書推薦+方法小結
90後全職媽媽自製數學桌游,培養數感,3歲娃玩得投入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