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怎樣分組學習更有效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而言,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
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6人分組可以採取馬蹄形排座,8人分組可採用雙排課桌前後相鄰,等等。
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不提倡學生自願組合,學生個人的意願只能作為參考。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
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
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交流,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
㈡ 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
一年級數學 怎樣分層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刻苦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
一、以游戲開始,創設情景,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習任務與情境相聯系,可以激起 兒童 濃厚的興趣和情感,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 文化 知識,還沉浸在玩的世界裡 。腦袋裡想著怎麼去玩好。他們很愛一起玩。所以每次上新課,根據教材的內容,我自編一個小游戲,配上手勢,以游戲開頭。我們班有46個學生,單靠我控制課堂紀律,那一節課下來就別上課了。用游戲的方式來導入,讓學生們聽我的,這節課才能上下去,學生一但做游戲,個個都投入到裡面時,那我所要教的知識他們都學會了,我的教學目的也達到了,比如我在叫數字1-10時我就採用兒歌加舞蹈的方式教會孩子們1-10數字的特徵,並教會他們用數字。
二、多媒應用,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新知識情感需求
剛教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上數學課,那真是「慘不忍睹」,教室里根本沒人聽我說的,因為他們都會啊,但這樣下去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我用自己最擅長的多媒體來上課啊。多媒體為小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是實現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優化的通道,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並茂,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的情感需求。
三、多聯系生活實際 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實用性
最重要的還是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又服務於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易於理解呢?我們應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孩子的生活 經驗 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如教學圖畫應用題時,可以編一道這樣的文字應用題:星期天,爸爸買了一小箱又紅又大的蘋果共10個,你和你哥哥吃了4個,還剩幾個?從10個裡面吃了4個,則用10減去4得6個。又如教學「小明要寫9個字,已經寫了6個,還要寫幾個?」這一道應用題時,教師就畫9個方格,在6個格子中寫6個字,指著剩下方格格問學生「還要寫幾個」。寫一個字就相當於去掉了(手勢)一個格(因為這個格子寫過了就不能再寫了),寫6個字去掉了幾個格?去掉用什麼 方法 ?這樣學生就很快地理解了,還要寫幾個用減法,用總數減去已經寫的個數。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至於怎樣表述更有利於不同的學生理解,就在於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導方式了。
2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實現教學價值
人所共知,小學數學向來以「難學」著稱,這一學科除了體現出嚴密的邏輯性、高度的抽象性之外,還有很強的實際運用性。在平時生活中,往往隨處可見各種數學問題,但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對數學教學的實際運用性有意無意地加以忽略了。故而,作為教師應盡一切努力來拉近學生生活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二者間的距離,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樂為之者」,以之來對其學習興趣加以激發。日常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將生活緊密聯系於數學理論,以此使數學能夠被學生所「具體化」,解脫其於抽象的符號「海洋」之內,以之來展示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所在。
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習熱情
新課程要求傳統的學習模式要在根本上獲得改變,其中的有效 學習方法 之一,便是小組合作學習。藉助於這一形式,可以將學生之間形成「優勢互補」關系,並在其活動過程中塑造其世界觀、人生觀,促進高效、優質的全面發展體系,展示出小學數學所應具備的教學質量。如在「加減法」這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分組開展各自的教學活動,以組為單位讓學生自行「尋找」自身的任務並相互探討知識點。藉助於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學生之間形成「互通有無」的關系,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獲得知識;另一方面,也可塑造學生的競爭品質。
注重教學 反思 ,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升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活動環節就是反思。故而,不管什麼課堂過後,不管是教者還是學者,都應開展充分的教學反思活動。藉助於教學反思,教師可以有效地認識到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及相應的 教育 教學的進度。學生方面更可以藉助於不斷的反思而開展「常態化學習」,從而盡最大可能促進課堂反思習慣的形成。故而,作為教師,應採取各種方式,「動態性」地引導學生反思相應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之類,從而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效果加以「最大化」。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課堂教學後的集體「課堂反思」活動,在此之後在在下節課上課時開展集體的「 總結 交流」活動,在其過程中有效地注意改善不足,並將之運用在之後的課堂教學中,從而盡最大可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3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進行嘗試練習,滿足好奇心
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很強,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這一特點,採取嘗試性練習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如教學「分數化成小數」時,先讓學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 等化成小數,然後教師提出問題,什麼樣的最簡分數能夠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的最簡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我們能否通過除法計算,從中找出規律呢?由於學生通過練習,急於尋找規律,學習的積極性就能高漲,興趣大增,教師可就勢引導學生觀察分數化成小數的幾道等式,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分數化成小數的規律。
巧妙設問,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地設計各種啟發式的問題,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無論在復習舊知導入新知時,還是在進行新課時,或是鞏固新知時,都應注意巧妙地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如在講「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求「相同加數的和的加法」計算,或師生進行計算比賽,從而提出教師為什麼馬上能算出結果,或提出這樣連加比較麻煩,是否還有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什麼方法計算簡便?通過層層設問,就能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
採取多種練習手段,適應學生心理特點
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對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時間就開始分散、喜歡多變,這是小學生的又一心理特點。因此,教學中應運用各種變換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興趣發展,特別是一堂課的聯系,切忌單調的形式和簡單機械的重復。否則,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游戲進行教學,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如口算、筆算接力、組數對口令、找朋友、開火車、奪紅旗等;在高年級教學中,教師可採取看誰解得快,看誰解法多,看誰編得又快又對(自編應用題)等辦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習疲勞,而且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4怎樣讓學生喜歡數學
精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難整節課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課前的十分鍾與課後的十分鍾是學生注意力最分散的時候,而上課伊始,是否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整節課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保持與興趣的激發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特級教師於猗老師提出:「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個良好的導入就如同是一塊磁石,可以緊緊把學生吸附在它的周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與思維進入最佳狀態。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這一節內容時,我告訴學生他們可以隨便出數,我立刻就能說出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對此半信半疑,有不少學生主動提出幾個數來讓我判斷,當我速迅說出答案後,學生立刻展開驗算,發現我的回答完全正確。學生感到非常驚奇,他們奇怪為什麼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准確地判斷出數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探究的興趣油然而生。
巧設疑問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問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啟迪學生的思維,利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要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從而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內容時,講解後我提出這樣一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把一個三角形分成兩份,這兩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對於這兩個問題,有些學生被題面所迷惑,認為將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時,認為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應該是這兩個小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度,但是這又與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相違背。此時我讓學生用紙張來親自動手操作,學生通過拼一拼、剪一剪發現,拆分三角形把一條邊分成兩個角,組合三角形把兩個角拼成了一個平角,成為新組合的三角形的一條邊。這樣的操作過程使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利於學生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形成,利於培養學生 邏輯思維 的嚴密性。
課中引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只是成功了一半。接下來課堂的主要部分講授環節還要相機誘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地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能被3整除的數」在成功導入後,我告訴學生我並沒有什麼特殊功能,之所以能夠快捷而准確地判斷出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是因為我掌握了一個規律,然後我讓學生觀察剛才他們讓老師判斷的這些數的特徵,來總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猜測了許多種,如末位數是3的倍數,個位、十位等都是3的倍數。我一一舉出數據讓學生進行驗證,學生發現剛才所猜測的都不正確。此時我再次引導學生思考,這時有學生大膽地提出:我發現這些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加起來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然後列舉出一些數來驗證,每次都正確,進而使學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自己發現了規律臉上現了喜悅的神色,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的樂趣。這要比教師直接講解,毫無懸念地給出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思維得以激活,經歷了知識的主動構建過程,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對學習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相關 文章 :
1. 高中數學怎樣分層教學
2.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3.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建議
4. 小學一年級數學案例分析反思
5.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6.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例文
7.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8.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總結以及2020年計劃
9.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10. 2020年上學期一年級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㈢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分組合作學習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正有序推進新課程改革,並取得一定的收效,不僅有效革新了學科教學理念和思想,在教學模式、方法上的創新也卓有成效。數學學科作為基礎教育重要學科之一,學科改革進程不斷加快。教師摒棄傳統強調學生模仿和刻板記憶的學科教學模式,轉而致力於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致力於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效,其中分組合作學習模式正是典型之一。
一、分組合作學習的概念及主要教學優勢
所謂「分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即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按照一定標准和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並引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眾多實踐表明,通過增強人員之間的交流、合作,能更有效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因此,分組合作學習成了基礎教育中廣受歡迎的創新教法。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分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操作一般是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以「2至8人」分成若干小組,教師設置合理的教學任務,並積極引導學生小組對學習任務進行探索、分析、討論、合作等,最終發揮出群體的最大化利益,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具有很大的教學優勢。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團隊合作中更踴躍參與,對發揮團隊中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分組合作學習還能以優生帶動「差生」,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深化,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小學數學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益處多多,且具有較大教學優勢。那麼,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實踐,才能充分發揮出分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優勢,促進小學數學學科高效課堂實現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出發:
(一)恰當分組,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對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是小學數學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目標的基礎。目前,較常見的分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固定分組,另一種為自由分組。固定分組即教師按照學生固定座位進行分組,通常以同桌之間或者同桌及前後桌組成「2至6」人的學習小組。而自由分組則是教師在考慮學生自主意願的前提下,按照前文所述的「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間的整體水平相差無幾,小組內成員水平各有差異。這兩種分組形式各有優劣、各有利弊,教師在分組過程中應當依據教學實際,選擇最適合形式,從而促進群體潛能和利益得到最大化發揮,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奠定基礎。
(二)精心設問,提高課堂參與度。
小組成員充分參與是分組合作學習取得最大效益的重中之重,而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就需要教師想方設法地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為此,教師應當精心設問,以富有討論性、探索性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和成員交流。當然,並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作為分組合作的學習任務,也不是任何問題都具有討論價值。教師設置問題時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意願、特點及學習水平的問題;二是符合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要求,能體現課堂教學重難點,具有分組合作和討論價值的問題。綜合這兩點可以看出,開放性問題無疑是較好的選擇之一。例如,筆者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曾開展過分組合作學習,課上筆者設計為:「甲地有5400塊石頭要運往乙地,現在有兩類車可供選擇,A類車一次可運400塊石頭,B類車一次可運700塊,請同學生設計出不同的運輸方案,並對比哪一組設計的方案最多,哪一組設計的方案最省。」通過此類開放性問題設置,既充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又有效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一舉多得。
(三)提升合作質量,合理安排課堂。
古人雲「過猶不及」,分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優點很多,但並非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越多越好,否則很容易造成寶貴課堂時間被浪費。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應當重質不重量,教師要努力提升小組合作質量,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分組合作,但同時注意單位時間內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保證課堂教學高效性。
三、結語
分組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最重要的組織形式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還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利用好分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分組合作學習的最大效益,為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提供保障。
㈣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以面向全體學生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立足點,從充分欣賞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出發,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分層次有效遞進,讓每個學生學會基本知識,全面提高素質。
一、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
課堂教學中,運用數學知識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和延展性的特點,創設有效情境,激發興趣,讓各層次的學生愉快地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精心設計,讓各層次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精心設計來幫助學生盡快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例如:游樂場的門票原來每張30元,「六一」期間八折優惠,購買一張門票能省多少元?教學中,首先弄清打八折是什麼意思,把什麼看做單位「1」,接著桐賣讓學生思考,這道題應怎樣解答?當學生回答第一種解法後,再問:「還可怎樣列式解答?」引導學生先求出節省的百分率,再求節省了多少錢?這樣精心設問,有的放矢,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思維,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快理解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組織討論,讓各層學生各抒己見。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教師、教材三者之間的互相作用和互助交流,才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學生對新知疑惑不解,產生問題時,就要抓住時機釋疑,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針對教學的疑點和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組織大家交流展示,讓各層次的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優秀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識更有條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受到群體教育的影響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四、分層實施練習,讓各層次學生在練習中體驗主動參與的樂趣。
學生原有的局運逗認知結構,是影響新的學習質量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學生牢固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必須重視課堂練習,如果用劃一的練習題去要求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要麼使學生「吃不飽」,要麼使學生「吃不了」,根據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實際,布置基本題和思考題。在分層施練的同時,也可精心設計多練題,來彌補各層次學生練習的時間差,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五、分層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進步的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成效的一個基準,這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各層次達標學生給予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學生向高層次努力。讓所有學生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態,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分層遞進,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在探索中獲取成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立足點。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精神,參與學習過程,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的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悄中極性,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尊重,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㈤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進行分層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為班級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造成統一授課的效率低而無可奈何。本文重在闡述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科學地分層並實施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應蔽御有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充分地發展。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因為知識基礎、棚握學習能力、智力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的情況,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以下分層施教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x0dx0a1、學生分層:我發現,小學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對於全班約1/4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他們根本不屑於老師喋喋不休的講解;又有約1/4的學生完全能夠通過自學掌握新知識;還有約1/4的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老師適當的點拔或同學間的相互幫助,也能順利掌握新知識;最多隻有約1/4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存在一定困難,這部分學生,我們暫且稱之為「學困生」。鑒於以上發現,我根據全班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智力諸方面的情況,把學生分成四個層次,數學課前,每個層面的學生帶好數學書、作業本、文具等學慣用品分坐到各自的學習小組。當然,也不是每節課都如此,如不需要分層施教的則提前通知學生仍按自然座位坐。x0dx0a2、分層授課:備課時,對於同一教學內容,我會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學習目的,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一般情況下,分層授課時,前十五分鍾讓一、二學習小組學生自學新授內容十五分鍾,完成課本上的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中相應的習題,完成後,同桌小聲交流並相互批改練習;同時,教師給三、四學習小組的同學教學新課。接下來用十分鍾給三、四學習小組的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則用這個時間聽取一、二學習小組學生質疑並通過提問了解他們自學的情況。最後十五分鍾,教師則給一、二學習小組的學生分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難易不同的練習題;教師則檢查三、四學習小組學生的練習情況,給以相應的輔導,再給第三學習小組的學生布置一定的習題,教師則給第四學習小組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並完成簡單的練習。每個周末,每個學生在課後作業本上對本周數學方面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非常簡短的書面小結,或小結自己的學習態度、取得的成績,或介紹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方法、情感體驗,或提出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或對教師提出教學方面的建議、要求。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信息,書面解答學生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書面的交流、溝通,加強師生間的了解和理解,並通過採納學生合理化的建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每個月初,教師根據學生上月的學習表現,重新調整學生的組次,以激勵學習態度好,進步明顯的學生和警醒自覺程度低、學習退步的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得到提高,得到別人的認可。x0dx0a3、分層練習:由於班級學生人數多,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能鏈並慶力的差異很大,學困生」的人數相對很多。所以,課堂上教師一般都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學困生」身上,而忽視了大部分「學優生」和「中等生;,使他們在「倍受冷落」和「簡單乏味」的數學學習中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發展的良機。為此,除了每天統一布置課後練習外,在同學們的建議下,我班開辟了一個新欄目:「挑戰加分題」,重點提高中等以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知識水平和能力。具體做法如下:a、每天由教師出(或學生推薦,教師選定)1~3道較難或趣味性較強的題目,分層輔導:課堂教學中,在不採用分組學習的情況下,我發現同樣的學習內容,第一、二層次的學生可以「無師自通」,於是課上,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完成學習任務後,便無所事事、東張西望,甚至隨便講話,影響課堂紀律;第三層次的學生是「稍點就通」,而第四層次的學生所需的時間往往是第一、二層次學生的幾倍,他們時常苦思瞑想仍不得其解。這樣,「學優生」們感覺不到學習的壓力,白白浪費了課堂上的大好時光,而由於班級人數多,「學困生」也多,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根本無暇一一顧及,問題往往因得不到及時解決而積少成多。於是,我產生了讓「學優生」當「助教」幫我輔導「學困生」的想法。主要做法是讓「學困生」和「學優生」雙向選擇「助教」和「學生」(也可由教師指定),數學課上,和「學生」同坐一桌,一般情況下,由「助教」完成學習任務後負責檢查、輔導其「學生」的課堂練習,讓學生說解題思路(當然這種助學行動也可以延伸至課後)。為了增強「助教」的責任感,體現其「助教」的價值,開學初要給「學困生訂成績指標,學期末時,如達到指標,「助教」和「學生」共同受獎(「學生」為「學習進步獎」助教為「優秀助教獎」)。這個活動的開展,給「學優生」搭建了發揮長處,展示才能的平台,後進生亦從中受益,不僅起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而且從小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由於多種原因,我班原是一個全校聞名、沒有教師肯教的「雙差班」,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明顯落後於其他三個平行班。經過一年多分層教學的實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成績顯著提高,在畢業測試中,我班數學成績各項指標基本上接近有的甚至高於其他班。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上分層教學法的實施,使得我班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小學數學教學論文「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與我的關系更加密切和諧,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更高;而且,由於我在備課、上課時,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的放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x0dx0a當然,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1、對學生分層前,要做通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理解分層的出發點是為了確保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不是教師對學生的歧視,在人為地製造「差距「,以免「學優生」「驕傲不前」,「學困生」及其家長「自卑不滿」。2、對學生分層時,不能僅以分數作為劃分依據,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興趣、潛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一層不變」,要做到「能上能下」,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3、在分層施教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分析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心理、知識狀況、接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受能力等情況,制定好不同的教學計劃,准備不同的教學內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層施教
㈥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策略
由於小學生在心理特徵和生理發展上存在差異,因睜橘鏈此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不盡相同,如果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仍是搞「一刀切」,這種教學方式已經悉孫不能適應新課改對數學教學的要求,也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
實施分層教學可以組織討論,讓各層學生各抒己見。 從資訊理論的角度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教師、教材三伍彎者之間的互相作用和住處交流,才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學生對新知疑惑不解,產生問題時,就要抓住時機釋疑,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針對教學的疑點和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組織大家講座讓各層次的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優秀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識更有條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受到群體教育的影響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㈦ 小學數學怎樣進行分層教學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初探
摘要:本文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後進生吃不了」,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這一現狀,提出了「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各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學質量大幅提高。
關鍵詞:數學 分層 教學 提高 質量
長期以來,由於受班級授課制的束縛,教師從備課、授課、作業、檢測等都很少顧及好、中、差各類學生的智能差異,多採用「一刀切」「一鍋煮」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得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後進生吃不了,致使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如何能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學習他地的先進經驗,進行了分層教學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摸底調查,劃分層次
實施分層教學,首先教師必須要通過查閱學生檔案、測驗、平時觀察、家訪等各種途徑,充分認識每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綜合考慮每位學生原有的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掌握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將學生按一定的比例分為A、B、C三個不同層次。各層次學生人數的比例一般以1:2:1為好,也就是把全班學生中的1/4學習、思想較好的編為A組,1/2一般(中等)的學生編為B組,目前1/4較差的學生編為C組,重新編排座位(座位編排如圖:BB‖CA‖CA‖BB)。考慮到C組學生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差,編排座位時首先讓C組同學坐在中間,與A組同桌,這樣有利於A組生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帶動C組學生,使C組學生在有意無意中受到啟發和幫助。在各層成員名單上,採取詹振權老師主張的「模糊學」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點出哪些差生,哪些學生是優生,避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師生感情。
二、優化教學環節,實施「分層教學」
1、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應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備課。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適應。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於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的目標。在把握教學共同目標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學餘力的A組學生要求他們跳一跳,摘果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如:在「圓的面積」教學時,只要求C層學生在題目告訴r或d情況下能算出圓的面積;A層學生則在高一層的告訴圓周長的情況下求出圓的面積。安排教學時間,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設計時,舊知識導入課題時的深淺程度,重難點知識講解時坡度減緩程度,要以C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激發A組學生的求知慾。
在設計問題及練習時,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設計較易問題讓C組學生能回答能計算,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設計較難題,讓A組同學回答、計算,增強他們的自豪感。
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大綱要求的落實,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做到了「提優」和為「後進生」提供輔助性的學習。
2、課堂教學。這里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就可以分層教學,對優生(A組)可以直接通過自學,自我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中等生(B組)可根據自學提綱進行自學或採取分組討論,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後進生(C組)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學會思考,掌握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量做到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
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根據學生練習速度參差不齊的現象,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確的學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讓學生練習。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如在進行圓柱表面積計算練習,可設計一組逐步深化的練習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做。這樣的練習沒有把全部學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維量,拓寬了思路,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單靠集體指導還不夠,教學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地進行個別指導。一般說,優生基礎知識扎實,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時著重在以下兩個方面:A、讓他多做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題目,如課本中的選做題、思考題;B、讓他們積極參加數學活動課,擴大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數學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夠掌握基本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缺乏勤奮好學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對他們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後進生缺乏自信心,知識欠缺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對他們要重點輔導。應善於抓住教學中動手操作、聽、說、讀、寫、想等一切機會,有重點地進行輔導。同時,對後進生做到四優先:優先發言、優先板演、優先輔導、優先批改。
3、作業與評價。作業要求也分層次,對後進生一般布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可以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對作業題中出現的一些選做題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可讓中等生做。對優生可以安排一些較難的作業,要求一題多解,溝通知識的橫向聯系,培養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這樣就可以全面落實大綱的要求。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對後進生採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4、檢測。同期達標是「分層式」教學的終端結果。雖然看起來不同層面的學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著不同的目標共同前進。在對學生檢測時,也採用不同的題目和不同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不同層次學生的得分。具體方法為:有A、B、C三種層次的習題分別給優等生、中等生、後進生做,分別是優等生做A組,中等生做B組,後進生做C組。成績計算方法為:後進生做C組題(C組題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組題(C組題 + 20分加試題),得分計算為:C組題得分×80% + 加試題得分;優等生做A組題(C組題 + B組的加試題<20分> + A組加試題20分),得分計算為:C組題得分×70% + B組加試題得分×50% + A組加試題得分。這樣以來,學生所做的習題有難易之分,但分數上就沒有太大的區別,極大的保護了後進聲的自尊心,促進了優等生的上進心。
三、動態優化法調整學生層次
動態優化是「分層式」教學法的基本過程,也是「分層式」教學發的核心問題。如果固定學生的層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不求上進的現象。因此,要及時調整層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升級或降級的可能,具體做法是:如果A組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還不如B組中的某些學生,就把A組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B組,而將組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A組;同樣,C組學生經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B組,B組學生成績退步的也可以調換到C組。這樣,通過評價,使成績進步的學生上到高一層次,成績退步的學生降到低一層次,從而在班級中形成競爭意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升的機會.
四、實踐效果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實施分組、分層式教學可以大面積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吸取知識的獨立性,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養,使得優等生有奔頭,中等生有學頭,後進生有望頭。
㈧ 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合理分組的策略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分組教學
一、明確什麼是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可以理解為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在分析教材、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結合場地器材,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分組教學有合作分組、隨機分組、同質分組等多種形式,課堂教學中採用何種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要結合教材的特點與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無論採用任何一種分組,它必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發揮分組的有效作用,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
二、理清為什麼要分組教學
安排分組教學前教師自己要理清出於什麼目的進行分組?藉助分組教學解決什麼問題?
1、學生的身高、體能、掌握動作的速度等存在個體差異,不利於集中統一的教學,需要藉助分組教學來解決。
2、組織分組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多照顧低層次的學生,為他們的進步與提高提供更多的幫助。
3、借分組教學使學生互幫互助,加快動作技術的掌握並培養互助精神。
4、用分組教學節省時間,提高練習的密度與強度。
5、借分組教學激發學生的小組集體榮譽感,提高練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質量。
6、創造一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構建起新的教學過程,使學生踴躍參與、自主學習。
三、依據什麼來分組教學
在以體能為主的項目中,最好採用同水平分組,便於場地布置、便於組織,在各種跑的練習中,同水平分組還能增加競爭的激烈性;在技術類項目的學習中,最好採用合作分組,將基礎較好的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更有效地調動基礎好的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讓基礎差的學生獲得更多幫助與練習機會。
自然分組:根據體育課的固定隊形或簡單的報數方法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練習或比賽。此法簡單、快捷,適用於一些競爭性不強的集體活動項目或游戲。
同質分組:將體能和技能大致相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組進行練習或競賽。比如在跳高課的練習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跳躍能力選擇不同的高度進行分組練習;在短跑課上,將速度差不多的同學分在同一組進行練習。此法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練習效果。
異質分組:教師將強隊和弱隊進行均衡,使分組後同一組內的學生體能和技能均存在差異;但各組之間的整體實力要差不多。例如在接力跑比賽前,教師將跑得快和慢的學生合理地分在各個小組里。此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適用於小組間的競賽活動。
幫教型分組:組織部分學生對其他學生進行幫助。如廣播體操、武術套路練習等,此法多應用於動作難度較大的新授課內容,其教學效果要比教師一個人對眾多學生進行指導要好得多。
夥伴型分組:讓學生自由選擇與自己關系較好的同學在一起進行練習或比賽。夥伴型分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較快地掌握技術要領。
四、分組教學的注意事項
1、應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對自己的教學對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組教學成敗的關鍵。進行分組教學,必須對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素質、體育基礎、心理素質以及性格、愛好、個性特點等進行了解。
2、應熟悉和掌握課程標准,把握教材教學的目標:課程標準是實施體育教學的根本依據,只有熟悉和掌握它,我們才能以此為基礎合理制定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才能搞好分組教學。
3、合理的劃分組次:教學層次的劃分不是簡單的教學分組,一般來說,我們大都分成男、女兩大組,然後各組由教學小骨幹負責,教師巡視指導進行分組教學。當然也可以以身體發育、身體素質、健康情況、體育基礎、興趣、意志品質等因素為依據進行分組。
4、進行科學的小組學習評價
對本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對本組的組長進行評價;對本組的創新、亮點進行評價;對本組的隊員進行評價;對本組的合作進行評價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微笑都是很好的評價。
㈨ 如何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中做到分層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班級授課制在我國做出輝煌的貢獻後逐步顯現出其先天的嚴重不足。教師在班級授課制(尤其是人數眾多的大班級)下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鏈手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從心。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對分層教學在分層原則、分層模式,分層實施、分層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作初淺的探討。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所謂分層教學,比較集中地被強調了以下幾點: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 ②分層次 ③ 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二、分層教學的常見模式
在我國,分層遞進教學改革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實驗的。近十幾年來,分層遞進教學法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有:
1、 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 (又稱「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做法:①了解差異,分類建組。②針對差異,分類目標。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④階段考查,分類考核。⑤發展性評價,不斷提高。根據學校進行的主要文化
2.「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廣義的分層。它基於網路的「個別化」教學,關鍵是設計適合各類學生,又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及考評資料等素材。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由於計算機資料庫儲存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教學進度,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3.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
「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於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三、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
1.學生分層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各種測試手段,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A 知識基礎、水平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B 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C 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秀。
2.備課分層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大綱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技能訓練並注意層次和梯度。
3.授課分層
授課分層,採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著眼於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後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具體做法是:上課時以合為主,分為輔;課後則以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C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雀喚氏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A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准,上課以A、B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性,及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頃散樂。
4.訓練分層
練習分層是分層施教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教師在設計練習或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練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5.輔導分層
學生訓練時,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A、B層次學生的輔導。對A層次的學生課後盡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C層次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競賽知識講座,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C層次的學生幫助A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
6.評價分層
評價分層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基本做法相似於分層練習。它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這種設計方法可使A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B、C兩層學生不易滿足,激發其求知慾。
四、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優勢
1.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提高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 增強了學習信心。
2.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於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了充分的准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於教師諸方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等,都有利於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雖然分層教學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它有著彌補班級授課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學工作者認真研究分層教學,找出解決分層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就可以發揮兩者優勢,使分層教學在新的教育時期做出更大的貢獻。
㈩ 如何對小學數學學困生實施分層教學
布盧姆認為:有效的教學應保證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主要的學習內容;而且,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進行適當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轉達到主要的學習目標。由此可見,許多學生成績落後,並不在於智力的問題,而在於未能得到適合自己特點的幫助和必要的學習時間。這說明學生的認知是有差異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教師不僅應該接受,而且應該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教學中努力創造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學習活動,並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要求,分類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分層教學的前提
人是以個體形式存在的,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同樣,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同樣學習詩書禮樂,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異。他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典範。我們在教學中也極力倡導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個體的成長。正如現在我們每個班裡都有少數「學困生」
,而學困生的出現,就好像和諧的樂章中奏出了不和諧音符。不和諧的音符可以修改去掉,而學困生不能丟棄不管。他們需要老師的關注。由於他們在智力、知識結構、心理素質、情感方面與優秀學生有著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用單一的、較高的要求來對待所有學生,必將挫傷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動搖其本來就很脆弱的信心,他們需要老師的具體指導。因此,實施分層教學,才能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分層教學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發豐富的想像和積極的思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並能夠在從事與它有關的活動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難而不感到疲倦。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勤奮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因素。更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分層學習的成效。我們對我校學困生調查發現,學生並非不想學,他們當中90.7%都想學好,只是學起來很吃力,而學起來困難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面對不理想的成績缺乏學習興趣(調查中有70.4%的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困生」
的學習效率。
三、分層教學促進學困生發展的具體措施
自我校開展了《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我在教學中就更加有意識地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尊重個性發展,允許後進,各類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充分發揮學習潛能,目標明確適宜,教學效率比不分層要高。有的學困生受到老師的關注,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進步很快,他們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具體採用的措施如下:
1.學習目標分層
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學困生之所以學習有困難,沒有奮斗目標或目標太高是重要原因。學習目標的確定,應在新課標要求下並結合學生的實際,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制定適度而又有層次的學習目標。對學習能力強學習優秀的學生的目標是在《課程標准》的基礎上相應提高學習難度,拓展學習內容,鼓勵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對中等水平學生的目標是《課程標准》規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對學困生的目標是《課程標准》規定的最低要求,甚至還可以適當降低,對這部分學生不僅要重在抓基礎,要求他們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而且我們還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一學期),並且要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給他們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起初階段,給學困生所訂的目標不宜過高,要讓他們體會到達到目標的成功,以及由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以前班裡小組長檢查到那些學困生背書時,經常會氣呼呼地跑來告訴我:「老師,我讓他們背書要不就到處躲,要不就是一點不會背……」的確,背書對於這些學困生來說是最夠頭疼的事。怎麼辦呢?後來我對學生學習目標進行分層,反應快的、記憶力好、學習踏實的學生我讓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背書;而學困生我就針對他們不同的情況又做出不同的規定。比如給他們延長完成背書時間;或要求其他同學是一次背完的內容,到他們這兒就降低要求分多次背完等等。這樣學困生心理壓力減輕了,背起來更帶勁些。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的監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可見,學習目標分層能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覺得經過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夠得著」,提高了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績也能在原有基礎上穩步提高。
2、學習內容分層
孔子有雲:「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意思就是說:教人者,應該視學者資質的高下,分別深淺來教導,那麼所教的東西學者就容易接受。對學生學習目標分層後,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同學分別設計不同的學習內容,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的參與到課堂上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於使分層教學留於形式。哪些內容不同層次學生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為了解的等等,這些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能照顧到學困生,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能力強的學生回答。而一些相對簡單的提問則鼓勵學困生參與的積極性,比如讀寫字詞,朗讀課文,回答全文有幾個自然段等;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點滴表現都要用鼓勵的語氣和贊賞的心態,以消除他們的膽怯和自卑的心理。再次,可以運用
「你能行」的心理暗示的手法,間接地激起困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重樹學習語文的信心。
3.教學方法分層
(1)教學中根據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及成績,先在自己心中將其分為多個層次並合理控制教學進度,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減少難度,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地教學,讓每個人都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
學習興趣。如在上新課時,對知識點少發揮、少加深,讓他們也能跨進新知識的門檻。
(2)根據課堂上學困生的表現和練習測試的結果等,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及深淺度,讓他們感到能跟上教學進度。例如,在講重點內容時,就要放慢速度,並盡可能重復一二次;在要他們回答問題前,讓他們有充分思考的時問,誘導他們積極思維。對學困生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恰當地糾正,並有針對性地輔導答疑。
(3)實行分組教學。在分組時,要把他們分配到每個小組中,以優帶差、以優助差。在教學方法設計上,盡可能設計幾個合作交流的環節,讓學困生在小組交流中獲得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們代表小組發表意見,激發起學困生表達的慾望,產生內驅力,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
4.評價方法分層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課堂教學提倡因材施教,以求取得最佳效果,評價也是如此,我們要求全體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每個人都得到發展。但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語文的進程也會有差別的,這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不能用同一根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以不同起點為標準的相應評價,這樣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保持他們良好的心態和學習的自信心。老師的評價不僅僅著眼於某個學生的層面上,還要以發展的觀點,充分挖掘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以激勵方法給學生以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內在學習動機。
我們的分層評價的具體做法是:對學困生,要多給與鼓勵評價,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在原有基礎上努力提高;對中等生,採用激勵評價,找出其差距,指明其努力目標,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謙虛、嚴謹、努力拚搏。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要對進步明顯的學生提高一個層次,對有退步的學生則提醒、鼓勵、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要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使他們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如:對於同樣的一個回答,出自學習有困難學生之口與出自優生之口應採取不同的評價語言,對前者應多肯定。又如作文,前者寫通順、流暢、少錯別字就可以給「優」,後者在此基礎上中心突出、遣詞造句精準才給「優」。這樣學生從教師的鼓勵中,看到自己潛在的學習能力,不斷地努力嘗試進步,體會成功,充分地發現自我,學困生從而增強了他們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
5.
作業設計分層
作為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作業設計」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但傳統的作業設計往往統得過死,只有統一作業,沒有分層作業設計。事實上,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說,這些作業是高不可攀的,是「吃不了」的;而對於另一部分學生來說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也即「吃不飽」的。因此,在設計作業上,既有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的統一尺碼的基本作業,又有因人而異的選做作業。讓學習好的學生感到有難度,有意思;讓學困生也感到動腦子也能解決,增強他們的信心。隨著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逐漸增加難度。這種分層布置作業的方法,也是一種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戰勝自我、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激將法」,有些學困生也會自覺地攻一攻難度較大的題目。
批改時,「學困生」的作業要優先面批,是進行個別輔導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面批時不僅要注重作業的結果,
更注重思維的過程;發現他們的作業有錯誤,先不打錯號,而是面對面地點撥思路,讓學生一次次地自行糾正,
到對了以後再打對號。這樣,「學困生」對做作業便產生了一種「我不笨」、「我也能行」的情感體驗,樂於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獲取成功,讓「學困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採用分層教學法,有利於發揮所有學生的個性特長,尤其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它不僅能夠滿足優等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吃得飽」;同時也有利於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有利於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使學困生能夠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每天都學有所獲,使他們「吃得了」,有效地解決了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問題,促進了學困生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