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青島出版社2年級數學課怎麼上

青島出版社2年級數學課怎麼上

發布時間:2023-05-28 00:57:37

㈠ 誰有青島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的教案

一、主要內容

(一)數與代數

數與計算:

1.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原來與「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共同編排在第四冊。

2.有餘數的除法

原來在第四冊,現在因為除法整體後移,所以放在第五冊。

3.多位數乘一位數

基本內容與義務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數的初步認識

原來編排在第七冊,現在因為數與計算的整體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冊。

量與計量:

1.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噸)

2.時、分、秒

原來四冊的時、分、秒內容現在分別分布在一、二、五冊,本冊主要認識單位「秒」,更強調學生對一段時間的體驗。

(二)空間與圖形

四邊形,主要教學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和長、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三)統計與概率

可能性

根據課標的要求增加的新內容,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以及不同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廣角(排列、組合)

在二年級上冊已有滲透,這兒更強調用圖示的方式讓學生找出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二、各單元具體介紹

第一單元 測量

一、教學內容

1.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

2.質量單位: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建立1毫米、1分米、缺尺1千米的長度觀念和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學會單位名稱間的換算。

3.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發展測量技能,培養估測意識和能力。

三、編排特點

1.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

( 1)從測量教科書的長、寬、厚的活動引出「毫米」。

( 2)通過觀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藉助1分硬幣的厚度幫助學生鞏固1毫米的表象,並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 3)通過量課桌長度的活動引出「分米」,並通過觀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 4)用手勢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 5)用公路上的路標引出「千米」。

( 6)用橋梁限重的童話情境引出「噸」,藉助學生的體重、動物的體重幫助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並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以噸作單位。

( 7)單獨編排「生活中的數學」。

2.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P2的測量活動和P5第3題都是先估測再實測,讓學生通過估測結果與精確結果的比較不斷調整自己的估測策略。

四、具體編排

(一)毫米、分米的認識

1. 例1(毫米的認識)

( 1)學生先估測教科書的長、寬、厚,估測時學生都是以學過的「厘米」為單位。

( 2)實際測量時,教科書的長仍是整厘米,寬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學生用兩種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時學生還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說出多幾小格或少幾小格就可以。量數學書的厚度時,不到1厘米,也使學生產生繼續探索的慾望。

( 3)此時,小精靈提出問題「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怎麼辦?」自然地引出產生「毫米」的必要性。

( 4)通過讓學生數刻度尺上1厘米長度里有幾小格,直接給出「毫米」的概念(通過觀察刻度尺,幫助學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關系。

( 5)「毫米」表象的鞏固:1分硬幣的厚度。(冊慶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舉出更多的例子,如儲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

( 6)「毫米」的應用:自動鉛筆的鉛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勵學生說出更多的例子。

2.例2(分米的認識)

( 1)通過兩個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課桌的長度,引出用10厘米為單位來量比較方便,突出出現「分米」的必要性。

(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觀表示的方法說明1分米有伏姿高多長(建立長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 3)米和分米的關系教材上沒有給出,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

( 4)讓學生用手勢比劃1分米的長度,鞏固1分米的長度觀念。

3.練習一

( 1)測量(估測、實測):第1~3題。

( 2)利用生活實際鞏固長度觀念:第5題。

( 3)單位換算、計算:第4、6題。

( 4)實際調查:第7題。

(二)千米的認識

1.例3(千米的認識)

( 1)從公路路標的實際情境引入,說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使學生感受認識「千米」的必要性,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使學生明白路標的具體含義。

( 2)藉助學校操場這一學生熟悉的題材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並給出千米和米的關系。(教學時,可以利用當地實際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約是1千米。)

2.例4及「做一做」(進一步用身體的感受體驗1千米的長度)

可以通過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 1千米的長度。

3.例5(單位的換算)

4.練習二

( 1)鞏固長度觀念:第1、2題。

( 2)單位換算、計算:第3、5題(第5題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 3)根據不同的距離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第4題。

(三)噸的認識

1.例6(噸的認識,噸和千克的關系)

( 1)通過童話情境引出主題。在解決「能同時過橋嗎」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噸」的概念、噸和千克的關系。

( 2)在學生掌握了噸和千克的關系後再讓學生回頭解決一下主題圖中提出的問題。

( 3)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還可以說說其他的例子,如汽車的載重量是3噸,萬噸巨輪,等等。也可以讓學生想想1噸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讓學生藉助熟悉的物體的體積來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例7(單位換算)

3.「做一做」

第 1題,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 2題,利用計算和單位換算解決實際問題。

4.練習三

第 1題,鞏固質量觀念。

第 2題,單位換算,計算。

第 3題,解決策略多樣化。

第 4題,實際調查,並進行環境教育。

(四)生活中的數學

讓學生了解「千米」「千克」「噸」等單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你知道嗎」利用學生熟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讓學生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五、教學建議

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質量觀念。

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單位的換算,在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長度觀念、質量觀念。一些比較大的單位(千米、噸),由於學生很難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幫助學生認識。

第二單元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一、教學內容

主要是三位數加、減三位數,加減法的驗算。

以前這部分內容與萬以內的加減法(一)共同編排在第四冊。

和九義教材相比,有以下變化:

1.原來把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的問題編排在這一單元。現在這部分內容在三冊已經出現。

2.原來按不連續進位――連續進位、不連續退位――連續退位的順序編排,現在基本不教學不連續進位和不連續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3.原來把加法驗算、減法驗算分別編排在加法和減法部分,並且驗算的方法單一(加法只能用交換加數的方法驗算,減法只能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驗算)。現在把加減法驗算結合編排,更突出加減法的互逆關系,並且驗算的策略更加多樣化。

4.根據課標要求,萬以內的加減法限於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更多位數的可以用計算器計算。

5.對於算理,不再藉助直觀圖,也不再用動態的豎式計算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結合情境進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進行加減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三、編排特點

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計算。

( 1)加法:計算中國部分野生動物的種數。

( 2)減法:雲南旅遊。

( 3)加減法驗算:購物。

2.加強估算。

加法和減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確計算。

3.體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 1)計算500-185時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 2)加減法驗算策略的多樣性。

( 3)加減法的法則歸納不再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讓學生討論得出。

4.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能力進行計算。

* 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不進位加、不退位減不單獨出現例題。

* 三位數加三位數,和是四位數的情況也不單獨出例題,只在練習中出現。

* 三位數減三位數,被減數中間有0的計算過程,讓學生利用前面的計算方法自己完成。

四、具體編排

(一)加法

1.主題圖

( 1)通過四類動物全球已知種數、中國特有種數、瀕危和受威脅種數的統計,一方面為後面的計算問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 2)等學生學會後面的計算方法後,可以回過頭來讓學生選擇這個統計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計算,充分利用主題圖。

2.例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和超過100)

( 1)從主題圖中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方法。

( 2)對於筆算加法的注意事項與進位的思想和技巧,學生已經掌握,這兒主要是讓學生利用遷移類推來學習連續進位加,並為後面的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奠定基礎。

( 3)不再藉助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3.例2(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

( 1)題材仍是從主題圖中抽取出來的。

( 2)先估算後精確計算,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培養判斷結果合理性的習慣和能力。

( 3)把例2的連續進位加的原理類推到三位數加三位數,加以一般化(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這也是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的體現。

4.P18「做一做」

最後一題是三次連續進位加,和超過 1000,要求學生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

5.練習五

有各種形式的計算,從加數的位數來說,有三位數加兩位數的,也有三位數加三位數的,從進位的次數來說,有不進位的,有一次進位的,兩次、三次連續進位的。從形式來講,有單純計算的,也有結合實際問題計算的,還有改錯題。

第 9題,體現了很大的開放性。如果不考慮路程只考慮路線,可以採用多種走法,然後再根據路程選擇最近的路線。要使整個路線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線最短,其中,從家到郵局,從郵局到書店都只有一條路線,而從書店到超市的兩種走法中,回到郵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從超市回家的路線中,不經過學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較兩條路線的路程長短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際需要採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較410+125與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二)減法

1.例1(一般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

( 1)藉助於雲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為自然地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學習地理知識的機會。如,昆明的標志性旅遊景點是石林、大理是三塔、麗江是玉龍雪山。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向學生介紹這方面的知識。

( 2)三個插圖體現了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圖中給出三個城市的相對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麗江的路程,第二個圖給出故事的具體情境,這是不涉及到時間、速度的最簡單的行程問題,給出了出發點、終點、此刻位置、相對距離等要素,很自然地提出問題。第三個圖是一個線段圖,是把實際問題數學化的一種方式。從這個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種條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麗江的路程、求的是什麼,等等。)

( 3)也是先估算再精確計算。教材上只是給出一種估算的策略,實際教學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如520-150。

( 4)筆算的詳細過程教材沒有給出,而是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退位減法知識,通過小組討論來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 5)和加法一樣,教材上也沒有藉助直觀的操作和動態的退位過程圖來幫助理解算理。

2.P23「做一做」

可以提出各種問題,加法和減法都可以。

3.例2(被減數十位是0的連續退位減)

( 1)在例1的基礎上改變數據。

( 2)教材上只列出豎式,具體計算讓學生自己完成,編排意圖同前,都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自行解決計算問題。

4.例3(被減數是整百數的連續退位減)

在這兒,教學的重點不是連續退位減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被減數中間有 0的連續退位減的技巧,在這兒不作重點講解。重點是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演算法,並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演算法。

5.練習六

編入了連減、加減混合的題目,如第 2、3題。

第 6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考慮三個點相對位置的不同可能情況,根據小明家、小紅家在學校的同側或異側,可以分別列出減法和加法算式。

(三)加減法的驗算

1.主題圖

提供了小朋友和媽媽一起購物,通過計算兩個物品的總價,計算找零兩個問題引出例 1、例2的內容。

把加減法驗算同時放在加法、減法後面編排,有利於對加強加減法互逆關系的認識,並且驗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樣。

2.例1(加法的驗算)

重點突出驗算方法的多樣性(三種:交換加數位置,和減去一個加數等於另一個加數)。

隱含的數學知識:加法交換律、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

3.例2(減法的驗算)

同例 1,突出驗算方法多樣性(兩種:被減數減去差等於減數,差加減數等於被減數)。

4.練習七

第 8題,鼓勵學生提問題,如學生可以提出某兩種商品總價是多少,某種商品比另一種商品貴多少錢。在解決問題時,注意體現開放性,如解決小精靈提出的問題時,第一個問題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決,然後再用精確計算解決第二個問題。

(四)整理和復習

1.萬以內筆算加減法的法則的復習

讓學生自己通過討論加以解決。

2.運用計算解決問題的復習。

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加以解決,體現開放性。

五、教學建議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

教學時,要從實際問題出發,讓學生產生解決計算問題的慾望。教學時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題材,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設計情境。

2.放手讓學生探索,自己完成計算任務。

要讓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運用遷移類推能力,通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討論,自己解決計算問題。

但有一點也要注意,如果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的話,還可以藉助直觀幫助學生理解算理。雖然連續進位加和連續退位減的算理不難理解,但學生在學習時還是很容易出錯,教學時還是要保證一定的訓練時間和數量。

第三單元 四邊形

一、教學內容

1.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2.周長的概念,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3.長度的估計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通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三、編排特點

1.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幾何概念,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幾何知識。

利用校園的情境認識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樹葉、教科書、小國旗、鍾面)來認識和計算周長。

2.利用活動鞏固對幾何概念的認識。

教材中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塗色、分類、拉一拉平行四邊形、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用長方形紙剪平行四邊形、用七巧板拼圖、實際測量一個物體的周長,等等。這也是由幾何知識的直觀操作性決定的。

3.周長的概念更強調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從任意圖形(包括不規則圖形)入手,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是一個一般概念,避免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規則圖形才能求周長的思維定勢。此外,通過對一般圖形周長求法的探索,使學生經歷長、正方形周長求法的知識形成過程。

四、具體編排

(一)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1.主題圖

提供了一個校園的場景,圖中有很多幾何圖形,其中包括很多四邊形,如學校大門的推拉門上有平行四邊形,人行道上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籃球場是一個長方形、籃板是一個長方形,籃板上有一個長方形的框、羽毛球場地上有很多長方形、足球門上有長方形、梯形,遠處教學樓的樓梯上有平行四邊形、窗戶是長方形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進行觀察。有些名詞,如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雖然沒學過,但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知識,教師要給予肯定。通過觀察主題圖,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種四邊形。

2.例1(認識四邊形)

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塗上顏色,從而讓學生通過討論,找出四邊形的特徵: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由於學生已經有了認識長、正方形的基礎,可以利用長、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徵歸納四邊形的特徵。這也是合情推理(歸納)的一種體現。

可能有的學生一開始認為第三行第二個圖形也是四邊形,認識了四邊形的這兩個特徵以後,就能正確地判斷了。

通過本例,學生對小學階段出現的各種特殊四邊形乃至一般四邊形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以後的學習中將逐一認識。

3.例2(對四邊形分類)

( 1)例1的目的是把四邊形從其他圖形中區別出來,例2是在四邊形內部進行分類。

( 2)教材上給出了三種分類結果:

A.長方形、正方形是一類,其他是一類。(突出了長方形、正方形四個角的特徵。)

B.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是一類,梯形是一類。(突出所有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的特徵。)

㈡ 數學早讀課可以做什麼二年級青島版

您好!這個可以具體根據您的教學安排來安排,可以是背公式,可以是預習,也可以是做練習題。下面具體講幾點:
一、換種方式熟記知識點,數學知識概念是需要學生熟記的,利用早讀課讓學生多讀達到熟記的效果,是每位老師會做的一件事。
可以在早讀課的時候帶學生們學會閱讀,利用書中例題,或平時易錯題,加以變化呈現出來,先讓學生獨立閱讀,然後說說通過閱讀,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用你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問題,其他學生可以根據他的表述提出疑問,或反駁等,訓練學生在閱讀中思考的習慣。
也可以出一些拓展題,拓展學生思維。

㈢ 求青島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急需,謝謝。

第一單元 看魔術-乘法的初步認識
一、本單元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相同加數連加;乘法的初步認識(包括有關1和0的乘法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藉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3、體驗乘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個性化學習及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識。
三、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有關0的乘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四、本單元課時安排:5課時

信息窗1――變花
信息窗解讀:這幅圖呈現的是魔術師在舞台上表演魔術變花的情景。圖中的信息有:魔術師變花,變了3次每次2朵;有4個魚缸,每個魚缸4條魚;空中掛著5串燈籠,每串3個;有4盞聚光燈,每盞有6個燈泡。情境創設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看魔術」的話題引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出示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數學問題。
二、教學新課。
紅點部分是引導學生學習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綠點部分是進行鞏固。小電腦部分是讓學生感受用加法解決問題的繁瑣性。
教學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可能幾個幾個地數,也可能用連加的方法算一算。交流連加的方法時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是幾個幾連加,為學生學習乘法奠定知識基礎。
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列出連加算式並進行計算。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解決根據住處提出的其他的一些問題。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提出生活中可以用幾個幾連加解決的問題,並獨立解決。
教學小電腦提出的問題時,讓學生嘗試寫一寫,然後交流用連加的方法解決這類問題的感受,體會用連加計算的繁瑣,進而產生簡化算式的願望,為學生學習乘法奠定情感基礎。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2題提供的是一種活動形式。練習時,可同桌合作,變換學具的個數反復進行。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幾個幾連加,還能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第4題提供的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景圖,弄清圖意後獨立解答。
第5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交流有關洗照片的生活常識,知道通常鏡頭中有幾個人就洗幾張照片,然後獨立解決。
第6題是找規律的題目。練習時,在學生獨立塗色後,充分地交流。學生找出的規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教後小記:

通過對求相同加伏廳數的和的教學,使學生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用連加計算的繁瑣,進而產生簡化算式的願望,為學生學習乘法奠定情感基礎。

信息窗2――變葫蘆

信息窗解讀:這幅情景圖是第一個信息窗的繼續和發展,呈現的是魔術師變葫蘆的情景。圖中的信息有:8串葫蘆,每串5個;3個籠子,每個籠子里有4隻小鳥;4盞聚光燈,每盞燈有6隻燈泡……情境創設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乘法意義的學習。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承接上一個情景,由「變葫蘆」的話題引入,然後讓學生觀察情景圖並提出數學問題。
二 教學新課
「你問我說」中紅點部分是學習乘法的意義、寫法、讀法和乘法算式各部缺凳隱分名稱。綠點部分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獨立解決,當學生列出8個5連加的算式時,可先讓學生交流用加法計算的感受,並引導學生創造使算式簡化的符號,然後適時引入小博士的話「8個5相加,寫成乘法算式比較簡便」。介紹乘法算式的寫法、讀法及各部分的名稱。在介紹乘法算式時,應引導學生知道,一個連加算式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如8個5相加可以寫成8×5也可以寫成5×8,學生只要能寫出其中一個算式即可。

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要充分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對於算式中4和3分別表示什粗察么,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用乘法列式比較簡便。讓學生經歷「個性化表示乘法」的過程,有利於形成學生的符號感。對於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

三 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3題是一道根據文字表述寫、讀乘法算式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獨自寫算式,然後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4個2相加可以寫成4×2或2×4,6和4相乘寫成6×4或4×6都是正確的。

第4題是一道連線題。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進行交流,並說一說連線的依據。題中有多餘信息。

第5題提供了一種活動形式。練習時,可以讓小組同學使用完成,邊活動邊說算式。

第6題是深化乘法意義的練習。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弄清題意後,再根據算式畫圖,以增加練習的開放性和趣味性,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第7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獨立解決問題,然後再全班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教後小記:

通過對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信息窗3――變鴿子

信息窗解讀:這幅情景圖是前面信息窗的繼續和發展,用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了魔術師變鴿子的情景。原來桌子上有三頂帽子,每頂帽子裡面有1隻鴿子,經過魔術師一變,帽子里一隻鴿子也沒有了。藉此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1和0的乘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變鴿子」的話題引入,然後讓學生觀察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

二 教學新課

「你問我說」中第一個紅點部分是關於1的乘法。第二個紅點部分是關於0的乘法。

教學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根據情景圖獨立地列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然後進行交流,知道3個1連加,可以寫成1×3,也可以寫成3×1。

教學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再讓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知道幾個0連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學小電腦提出的問題時,可補充關於1和0的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乘法算式,然後讓學生分別觀察關於1和0的乘法算式,引導學生發現「1和任何數相乘都得任何數」、「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的規律。學生只要用自己的話說對意思即可,不做統一要求。

三 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題是看圖列加法和乘法算式的題目。圖中提供了水果樹的棵數和水果個數的信息,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並交流。

第4題是一道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學生既可以提出有關1的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其他的乘法問題。練習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也可以同桌合作提出問題,再解答。

教學小記:

在教學有關1和0的乘法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找出了「1和任何數相乘都得任何數」 、「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的規律。

第二單元 看雜技――表內乘法(一)

本單元教學內容:

1~5的乘法口訣;口訣的應用。

本單元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1~5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會用口訣解決乘法問題,在探索口訣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本單元教材重難點:

5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3、4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本單元課時安排:5課時

信息窗1――觀看自行車表演

信息窗解讀:這幅圖呈現的是一位老師與兩個小朋友觀看雜技表演――騎自行車的情景。主信息是5輛車,每輛車上5個人,其中每人手中轉著2塊紅方巾。通過師生編兒歌的對話,引出對5和2的乘法口訣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從表演雜技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提出數學問題,鼓勵學生接著教師提供的兒歌說下去,展開師生合作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

二 教學新課

「你問我說」中第一個紅點部分是5的乘法口訣。第二個紅點部分是5的乘法口訣的應用。第三個紅點部分是2的乘法口訣。第一個綠點部分是2的乘法口訣的應用。第二個綠點部分是2和5的乘法口訣的記憶規律。小博士補充的是1的乘法口訣。

教學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接著教師的兒歌說下去,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但不要刻意追求語言的准確,重點應是讓學生關注兒歌中蘊涵的數學內容。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沒有填數字的兒歌,然後讓學生補充。在補充兒歌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填寫,學生可能用學具代替車輪和人擺一擺,也可能藉助連加算式算一算,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最後全班交流。兒歌的完成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計算相同加數連加的過程,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過程,為乘法口訣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完成兒歌之後,可教師引出對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充分利用兒歌中「1輛小車5個人……」,寫出乘法算式,編出5的乘法口訣。兒歌變口訣的過程並不難,可由學生獨立完成。5的乘法口訣規律性很強,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多種方法記憶。

教學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獨立列算式,根據口訣寫出得數,最後交流是用哪句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進一步鞏固5的乘法口訣。

教學第三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兒歌中,用關於車輪個數的信息直接切入到2的乘法口訣的編制。

教學第一個綠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獨立應用2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第二個綠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通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對2和5的口訣規律的探索。教學1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板書1×1,啟發學生推想1的乘法口訣,並進行交流。

三 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3題提供的是看口訣說算式的練習形式。練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多做幾組,藉助一句口訣可說出兩個得數相同、乘數位置不同的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結果不變的規律,鞏固口訣的應用。

第4題是藉助口訣進行計算的練習。除了讓學生獨立地寫出得數外,還應注意引導學生交流是用哪句口訣進行計算的。

第7題是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後再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並交流。

第8題是一道綜合應用的題目。練習時,要注意照顧學生的差異,鼓勵用多種方法獨立完成,在交流中,相互啟發,促進發展。

教後小記: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學會利用5的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信息窗2――觀看頂碗表演

信息窗解讀:呈現的是教師和學生觀看小丑表演――頂碗和晃板的情景。圖中提供了燈籠、晃板、頂碗三組信息。通過師生有興趣的編兒歌的對話,引出對3和4的乘法口訣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承接信息窗1的興趣,引出繼續看雜技的話題,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情景圖中的信息,接著圖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自主編制口訣的活動。

二 教學新課

「你問我說」中第一個紅點部分是編3的乘法口訣;第二個綠點部分是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第二個紅點部分是編3的乘法口訣。第二個綠點是用4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第三個綠點部分是整理1~5的乘法口訣。

教學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圖中的對話,接著說下去,或者給學生提供沒有填數字的兒歌,讓學生補充。在補充兒歌的過程中,可以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在完成兒歌之後,引導學生根據兒歌寫出乘法算式,再獨立編出3的乘法口訣,並相互交流啟發。

教學第一個綠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獨立列算式,然後交流是用哪句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

教學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從兒歌中小碗的個數問題直接切入到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教學第二個綠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可參考第一個綠點的教學步驟進行教學。

教學第三個綠點標示的問題時,可通過「口訣越學越多,怎樣記呢?」這問題,引發學生對1至5的乘法口訣的整理。

三 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1至9題。

「綜合練習」的題目。

教後小記:

通過對1—5乘法口決的教學,使學生會用口訣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第三單元 小製作――角的初步認識

本單元教學內容:初步認識角,比較角的大小,畫角。

本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能藉助三角尺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直角符號表示直角;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

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觀察、想像、動手操作和形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單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角的認識。難點是比較角的大小。

本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

信息窗1――教室里的角

信息窗解讀:本圖呈現的是學生們在教室里進行手工製作的情景。畫面中蘊含著大量有關「角」的信息。教材以藉助對生活中具體角的討論,提出「什麼是角呢?」問題,展開對角的知識的學習。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製作嗎?有一天,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以後,突然像發現了一個大秘密似地叫了起來:「快來看,快來看,紅五星上有許多――」(教師故意停頓)
師:對,就是角,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看到這兒,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活動二
師:在圖中你發現哪裡有角,能上來指一指嗎?
師:你能說說你觀察到的角是什麼形狀嗎?
師講解什麼是角。學生理解角,認識角。
師:你能給角的各部分起個名字嗎?
學生命名。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你能做出一個角嗎?
學生獨立做角。
活動三 你能指一指圖上其他的角嗎?觀察這些角,你能發現什麼?
師:這樣的角叫做直角,我們可以給它標上直角符號。你在哪裡見過直角?
活動四 全課總結
學生談談自己有什麼收獲,對自己的表現做出評價。
教後小記:
在教學角的過程中,讓學生的結合具體情境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

信息窗2 玩調皮猴――角的大小比較
一 導入
師提出問題:看情境圖,為什麼兩個調皮猴不一樣高呢?
生發表看法。

……
二 教學新課
師:你能不能證明你的猜想呢?請小組合作研究一下。
(小組交流、探索)
師: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與大家共同分享?請在實物投影上展示並講解一下。
生展示。
師:同學們太棒了,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誰估計對了呢?想想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生發言。
師:用大多數同學喜歡的方法完成一個任務:在三角板的幫助下把角分類。
(小組活動)
找一組上來用實物投影演示分類情況。
師:像這樣的,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
三 全課總結。
教後小記: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事務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切實體驗徐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

㈣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數學課堂要求

小學二年級的自律性以及自主學習性都不強,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需要老師制定課堂要求,有要求有目標,孩子才會乖乖執行。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數學課堂要求,希望對您有用。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數學課堂要求表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數學課堂要求篇一

1、 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數位順序表;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

2、 會口算百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算。

3、 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弧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弧。

5、 會辨認銳角、鈍角、直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講一個圖形沿水平方向或方向平移。

6、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陸橡統計的意義,散鏈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 方法 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 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又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體會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數學課堂要求篇二

一、暑假生活已經結束了,我們重返校園,我們不能再像暑假那樣悠閑與懶散,

我們要盡快的調節自己的情緒,投入到新的學習之中。

在暑假裡,有什麼事情、事物或是什麼人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的學期里,你有什麼打算呢?

二、你們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

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你將被一年級的新生稱為“哥哥、姐姐”。 你不再是剛入學什麼也不懂的小小孩兒了。

你應該為新入學的弟弟妹妹們做好榜樣的責任,做事不可再任意而為。

三、課堂常規“

1、課前准備:

課本、練習本、鉛筆盒統一放在課桌左上角;

三分鍾內容:讀背乘法口訣;

2、上課、起立、坐下的姿勢;

坐姿:腳並攏放平,腰挺直,雙手疊放桌面。

3、課中:耳——認真聽;口——大聲說;眼——看老師;腦——積極思考。

4、回答問題時舉右手經同意後起立回答。站在過道上手背後面大聲回答問題,別人回答時也要安靜認真的聽。

5、下課起立,師生道別後,安靜下課整理物品。

6、看正確的讀書寫字姿沖悉孫勢圖。

四、作業要求:1、課堂作業 2、家庭作業

鉛筆要削好,指讀題後再做題,書寫要工整;及時訂正,訂正時要寫“訂”

字,把正確答案寫在訂字後面,不能擦掉原答案;不能在練習冊和書上亂塗亂畫。

五、課堂口令。

六、學唱行為規范兒歌。

㈤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6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平時學過的圖形。

2、發展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認識、辨認各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拼圖。

教學過程:

一、藉助七巧板,認識平行四邊形。

1、出示七巧板,講解,這叫做七巧板。

2、5號圖是什麼形?————號圖是三角形。

3、3號圖是平行四邊形

4、說說七巧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5、這些圖形中有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哪些圖形比較大,哪些圖形比較小,哪兩個圖形一樣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業頁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製作。

2、引導學生進行拼圖。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還能有不同的拼法嗎?

三、練一練

1、拼出書中圖形,想一想這些圖形像什麼?

2、講「守株待兔」的故事,並拼一拼。

3、你還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圖形。

四、小結

這節課你覺得有趣嗎?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圖形游戲,它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6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42頁例1例2,試一試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教具准備:

12根小棒、8個圓片、學案、課件等。

教學重點:

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實掛在枝頭,動物王國里可熱鬧啦!讓我們跟著樂樂一家去郊遊吧!

午餐時間,懂事的樂樂主動幫媽媽洗桃。他洗了6個桃,打算放在2個盤子里。你們猜樂樂會怎麼放呢?

師:不著急,先請你們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誰想的分法多?

三種不同的分法。(並引導學生用規范語言表達)

把6個桃子分成2份,兩份都是3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5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2個,另一份4個

師:大家給出了三種分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我猜測,喜歡平均分的最多)

師:奇怪了,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第一種呢?

(這樣公平、兩盤同樣多、都是3個、不多也不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添補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像這樣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師:(指著另外兩種分法,問:那這兩種是平均分嗎?

生:不是。

師:為什麼?

生:因為每份分得不一樣多。(找兩個學生回答)

師:也就是平均分必須要求每份分得怎麼樣?(同樣多)教師在同樣多的下面劃上著重號。

生齊讀2遍: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師:那剛才6個桃子我們是怎麼平均分的?(每份分3個)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我們把這3個桃作為一份,圈起來,放在一個盤子里。(師每三個磁鐵外面加一個圈○○○○○○)

師:樂樂的爺爺想給他出了個問題,6個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個盤子里,還可以平均分放到幾個盤子里呢?(課件出示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6篇3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於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並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麼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嶽」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6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裡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並說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並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並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並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並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並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後教師問發現了什麼(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麼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後相互交流並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麼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並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①測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並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③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並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匯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動手測量之後,讓學生在展台上演示,並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准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後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准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後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後匯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厘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後再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6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5、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演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於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在數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提問、敢於創新的局面。但由於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後,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該算式猜出是怎麼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後,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遊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帶來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麼?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在我就要根據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香蕉3元金橘4元橙子5元香瓜7元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闆。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麼?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麼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麼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麼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後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弧的算式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後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並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並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麼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後用20減12等於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麼?後算什麼?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後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後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現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後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並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麼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麼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麼?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遊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花費剩餘(或補上)

()元()元()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於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為真實的買水果,學生更樂於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於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演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後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後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於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演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演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後的延伸作業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並且發展了創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於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後,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6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於學校的什麼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麼,並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於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並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築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麼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後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後,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築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最後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製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並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台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麼?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後,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閱讀全文

與青島出版社2年級數學課怎麼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