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改革與發展動態是什麼樣的

小學數學改革與發展動態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3-05-29 19:30:09

① 論述我國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改革的發展歷程

共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小學數學課程空塵碧體系選擇期(1949—兄瞎1957年)。

第二斗舉個階段是小學數學課程體系探索期(1958—1965年)。

第四個階段是小學數學課程體系完善期(1987—2019年)。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社會對所需人才的要求不斷變化,也改變了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價值本位,從以數學學科本位為特徵演變到以社會本位與兒童本位並存為特徵。具體體現在三方面。

② 簡單梳理一下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的變革軌跡,從中可以發現一些什麼樣的特點

數與代數數與代數現行大綱這部分內容主要側重有關數、代數式、方程、函數的運算,《標准》對此作了較大地改革:1.重視數與符號意義以及對數的感受,體會數字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通過探索豐富的問題情景發展運算的含義,在保持基本筆算訓練的前提下,強調能夠根據題目條件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和運算方法,加強估算,引進計算器,鼓勵演算法多樣化.2.對於應用問題:選材強調現實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題材呈現形式多樣化(表格顫衫、圖形、漫畫、對話、文字等);強調對信息材料的選擇與判斷(信息多餘、信息不足……);解決的策略多樣化;問題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為編制的應用題類型及其解題分析.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可以發現、描述、分析客觀世界中多種多樣的模式,把握事物的變化和事物間的關系;初步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學會用符號表達現實問題中的一些基本關系,會初步進行符號運算.4.體會方程和函數是刻劃現實世界,有效地表示、處理、交流和傳遞信息的強有力工具,是探究事物好發展規律,預測事物發展的重要手段,重視對簡單現實頭問題的建模過程,學會選擇有效的符號運算程序和方法解決問題,重視近似解法特別是圖象解法.第一學段1.增加「能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兩步).2.適當加強基礎.3.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二學段1.增加「結合現實情景感受大數的意義,並進行估算;發展學生的數感;加強與現實的聯系.」2.增加了「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3.刪除「會口算百以內一位數乘、除兩位數」(?教師討論)4.將「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改為「能理解簡單的方程.」圖形與幾何(原稱空間與圖形:變「空間與圖形」為「圖形與幾何」;重提幾何直觀、推理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用詞更加規范,體現了課標的嚴肅)現行大綱這部分內迅裂容,小學主要側重長度、面積、體積的計算,初中主要是運用邏輯證明和擴大公理化的方法呈現有關平面圖形的性質,這使得學生不能將所學的幾何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也沒有體現現代幾何的發展,還往往造成不少學生因此對幾何、至整個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為此,《標准》在重新審視幾何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提出幾何學習最重要的目標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形成空茄昌腔間觀念.並對傳統的幾何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1.設置了「空間與圖形」領域,將幾何學習的視野拓寬到學生生活的空間,強調空間和圖形知識的現實背景,從第一學段開始使學生接觸豐富的幾何世界.2.通過觀察、描述、製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和圖形設計與推理的能力.3.突出用觀察、操作、變換、坐標、推理等多方式了解現實空間和處理幾何問題,體會的刻劃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標准》中還指出,邏輯證明的要求並不局限於幾何內容,而應該體現在數學學習各個領域,包括代數和統計與概率等;對於幾何證明的教學來說,它的目的不應當是追求證明的技巧、證明的速度和題目的難度,而應服從於使學生養成「說明有據」的態度、尊重客觀事實的精神和質疑的習慣,形成證明的意識,理解證明的必要性和意義,體會證明的思想,掌握證明的基本方法等等.因此,《標准》中在強調探索圖形性質的基礎之上,要求證明基本圖形(三角形、四邊形)的基本性質,降低了對論證過程形式化和證明技巧的要求,刪節去了繁難的幾何證明題,旨在通過這些讓學生體驗邏輯證明的意義、過程,掌握基本的證明方法,同時,向學生介紹歐幾里得和《幾何原本》,使學生體會它們對於人類歷史和思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綜上所述,《標准》大大地加強和改善了目前的幾何教學.的」圖形與幾何」第一學段仍分為四部分,具體表示有所變動,(1)圖形的認識,(2)測量,(3)圖形的運動,(4)圖形與位置,在探索、發現、確認、證明圖形性質過程中,體現兩種推理(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相輔相成的關系.體現增強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圖形的運動」強調了圖形的運動是研究圖形性質的一種有效方法.運動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第一學段(1)將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放在第二學段.(2)將」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放在第二學段.」第二學段(1)刪除「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條直線確定一個點」(2)增加「通過操作,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為定值.統計與概率現行大綱中只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三代數中設立一章介紹有關統計初步的內容,幾乎沒有涉及概率內容,同時仍然採取「定義——公式——例題——習題」的體系呈現弦計初步知識,使得學生很難得體會這部分內容與現實的聯系,統計與概率對決策的作用.因此,《標准》中大大增加了「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在三個學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分別設置了相應的內容,結合實際問題,體現了統計與概率的基本思想:1、反映數據統計的全過程:收集和整理數據、表示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進行交流.2、體全隨機觀念和用樣本估計總體的初步思想,將概率統計方法作為制定決策的有力手段.3、根據數據作出推理和合理的論證,並初步學會用概率統計語言進行交流.統計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⑴(第一學段)不要求學生學習「正規」的統計圖(一格代表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以及平均數(放在第二學段).這種變化有三個原因:①更加突出了學生對數據分析的體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析數據.②早期經驗的多樣化可以為以後學習:「正規」的統計圖表和統計量奠定比較牢固的基礎.③使得統計內容在第一、二學段的要求層次更加明確.⑵加強分析圖表的能力里的培養.提升「讀圖能力」的培養.⑶加強調查等活動的體驗.(主要是小調查)在收集數據方法方面,考慮到學生年齡特徵,要求學生了解測量、調查等的簡單方法,不要求學生從報刊、雜志、電視等去收集資料.⑷第二學段與《標准》相比,在統計方面,只要求學生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不要求學生學習中位數、眾數(這些內容放在第三學段)平均數易受極端數的影響(最大數與最小數的影響).⑸另外,刪去「體會數據可能產生的誤導」這一要求.概率(可能性,重視「隨機現象」)在第一學段,去掉了對此內容的要求:第二學段只要求學生體會隨機現象,並能對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的描述.綜合與實踐「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針對問題的情景,學生綜合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加深對所教數學內容的理解.《標准》增設「聯系與綜合」部分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各個知識領域的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體會數學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現實社會和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及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過程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系.同時,採用過「綜合實踐活動」這種新的學習形式,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使他們獲得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逐步發展對數學的整體認識.新的數學課程新技術對數學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新技術包括數學課程的目的、數學學習的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標准》提出在第二學段引入計算器,並鼓勵把計算器和計算機作為研究、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這樣可以免除學生做大量繁雜、重復的運算,從而在探索性、創造性的數學活動中投入的精力,解決更為廣泛的現實問題.同時,在課程實施建議中強調,有條件的地區應盡可能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加數學課程的技術含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表示數學內容、有效處理復雜的數學運算等方面的優勢,去改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最終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對綜合與實踐的理解-------實踐性﹑綜合性﹑探索性「綜合與實踐」應當保證每個學期至少有一次,它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課外或課內外相結合完成.「綜合與實踐」的核心是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不同學段有不同的特點.第一學段:內容安排強調時實踐性和趣味性.第二學段:通過應用、探索和反思,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探索、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思考的習慣,通過交流,發展理解他人、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啟示:啟示一:堅持數學課程的三維整體目標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在新的教學課程標准中,形成了包括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能力、情感與態度三個基本方面的目標.啟示二: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作為課程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初步學會大知識的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判和調控.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初步學會對已有知識經驗質疑和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分析,能進行發散性思維,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演算法多樣化、思考問題的策略化).初步掌握觀察、操作、比較、分析、類比、歸納多種數學的思考方法和利用圖表整理數據,獲取信息的方法.具有抓住現實生活的本質,進行數學抽象與概括的經歷與經驗.懂得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以及轉化的思維策略.啟示三:把解決問題置於數學課程的核心地位在標準的修改稿中,不僅體現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理念,而且在實施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經歷探索、實踐的過程).啟示四:要把促進創新和落實基礎知識統一起來數學學習中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上述活動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佔有重要作用.

③ 簡述小學數學改革的重要動向

簡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作為一種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與學的共同活動,它既是一種動態的多維結構,更是一個有序的連續過程。探明這個過程的本質和特點、要素與結構、實施程序與步驟,不僅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理論研究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也是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本質與特點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本質什麼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又是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它是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可作這樣的表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指引下,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

我們還可以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本質作出進一步的表述:從結構來看,它是一個以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為基本要素的多維結構;從功能來看,它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過程;從性質來講,它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師生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過程。

(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小學生為認識主體,以基本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為認識對象的特殊認識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認識主體是學齡兒童,這一年齡階段兒童的思維正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帶有較明顯的具體形象性。他們對生動具體的事物認識較清楚,但對抽象概括的知識理解和掌握卻往往感到困難。再從認識對象來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認識的主要是客觀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這些內容雖然反映的是人類在認識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與其它學科相比較,它們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

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認識過程的個性特徵。首先,認識主體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認識對象的抽象概括性決定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感性材料的依賴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實際操作和直觀教學;其次,認識對象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學生認識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階段性和嚴格的順序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嚴格遵循兒童的認識發展順序和小學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順序。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以發展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為核心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在扎扎實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計算能力、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學科特點決定了

④ 國際小學數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於國際小學數學的未來發展趨勢,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第一點,以開發學生的智力為出發點,力求傳授知識運遲與培養能力的最佳結合。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學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基礎學科。因此,開發學生的智力,就當然地成為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時代特色與發展趨勢。

第四點,努力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力求教學高效率。近幾年來,在我國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問題,是人們議論比較多的話題。為此,國家教委專門作出減輕學生負擔的規定,從改進教學方法方面來認識,提高教學效果。而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潛力應當從改進每一節課的質量上來找。

第五點,強調多種方法的交叉和互相配合,重視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國教育工作者強調「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強調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積累這方面的教學經驗,對於充分認識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對於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選用教學方法,都是有益處的賣慶。

⑤ 小學數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給教育戰線提出了一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課題。為了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構建面向21世紀小學數學教學的新體系,我們對大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發現大部分課堂教學還沒有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主要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新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等。總之,重視傳授系統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為了徹底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以創新精神作指導,設計了一個從教學評價、教材運用、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練習與作業設計、教學手段、備課方法、教學管理等全方位系統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案,作為專門課題研究,定名為"小學數學創新學習實驗研究"。於1998年3月確定了一個實驗點,兩個實驗區(一個學校,一個縣級市,一個地級市)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的探索性實驗。兩年來的探索,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果,課堂教學呈現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新局面。1999年向全國和省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推薦的實驗班的觀摩課,參加評優觀摩活動,都以一等獎第一名的成績受到省內外專家和廣大教師的肯定,實驗班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受到社會。家長和各級領導的公認。上學期期末,在實驗學校濟南市經五路小學對實驗班的1500名學生進行了細致調查。調查結果:喜歡和非常喜歡數學的佔97.9%,樂意獨動手、動腦解決數學問題的佔90.8%,認為小組研學習對學習有幫助和幫助很大的佔98.3%,學習能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明顯提高的佔92.9%。學生由於數學產生興趣,學習能力增強,一般都不懼怕考試,學習成績有很大提高。上學期期末對六年級一個實和一個非實驗班數學考試成績(等級制)進行了對比統計。粗略情況是:實驗班的口算題優秀率97.5%、筆算題優秀率92.5%、概念題優秀率97.5%、應用題率87.5%,分別高出非實驗班17個百分點、14個百點、22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學生們對數學學習,從興趣、能力到成績實實在在的進步奠定了我們進一步探索的信心。下面重點就教學評價、教材運用、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幾個方面的探索,粗略介紹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與老師們共同研究。 一、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 基於這一認識,我們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准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省時、高效,掌握水平是否深人、扎實確定評價指標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實施來促進指標的達成,對實驗教師起到明確的導向作用。為了突出重點,我們在實驗的開始階段,集中抓了前兩項指標的落實,指導教師和實驗教師幾乎是周周研究,每次都深入到實驗課的具體設計意圖和操作的實際效果。經過了7輪對29節課的反復評價研究,實驗教師在一步一步的實踐中,逐漸接受了新的教學思想。由於這五項評價指標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在加強前兩項指標的評價過程中,大大促進了後三項指標的達成。評價是督促,評價是指導,在連續不斷的評價過程中,培養出了一批素質較高的實驗教師。他們教學觀念新,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實驗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大膽慎重地改革教材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在七、八年以前應該說是一套很不錯的教材,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已明顯表現出滯後性。如果用新標准去要求它,當然是不客觀,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教材的編寫是時代的產物,教材必然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只有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它,研究它,才是科學的態度。 為此,我們在反復研究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的基礎上,採用了五個方面的措施對該教材進行了大膽而慎重的改革。 1.改變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把適合教師講解的內容盡可能變成適合學生探討研究問題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節,把原長篇講解內容改為只呈現幾個成反比例關系的實例,讓學生用學習"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數量關系,找規律,得出結論。再如,中、低年級的應用題盡量用畫面呈現事物情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滲透"問題解決"的思想。 2.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學習百分數應用的內容,就引導學生到銀行、商店搞調查,提出有關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問題,分組研究解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概念,學習方法。再如,中年級學習解三步計算的整數小數應用題時,有的課就是復印一些真實的發票,讓學生調查熟悉物品的價格,由學生通過自己填發票,理解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通過這樣做,既學會了解題,還接觸了社會。 3.擴大例題的思維空間,便於學生獨立思考,學習構建知識的方法。例如:學習分數工程問題,不用整數工程問題的例題進行鋪墊,而是用畫面呈現兩個工程隊完成工程的情景,給出時間條件,由學生研究解決。再如,學習了9加幾的加法後,把8加幾、7加幾等分段簡化,放給學生研究完成。 4.強化基本和主幹知識,削弱、刪減繁瑣內容。例如,10以內數的認識,內容太細、太重復。我們把l~5的認識適當合並,分作兩課時完成,學生掌握了認數的基本方法後,後面的內容壓縮完成。再如,整數乘除法在加強口算、估算和乘、除數是兩位數的乘除法的基礎上,把多位數的乘除法列為選學內容。 5.留出適當時間,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數學演講活動和智力趣題交流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滲透統計、數學史、數學欣賞等方面的內容。 由於教學內容的改革,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擴大了教師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對改革課堂教學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三、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於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在改革組織形式的探索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培養學生探討問題、動手實踐和互相協作的能力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不僅要有教師的好心,還要有科學的引導方法,建立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激勵機制和組織嚴密的管理措施。學生經過了較好的培養,就能充分發揮個人在小組中的學習潛力和管理才能。小組中的骨幹成員不但能把同學很好地組織在一起,還能把握討論問題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一節教學"分數工程問題"的數學課上,學生們根據際問題和自己的理解水平,分別列出了兩個算式:l÷( +)和 l÷(l÷10 +l÷15)。各自把自己的算式講得明明白白,頭頭是道,爭論非常激烈,老師又不便過早下結論。這時,突然有一個同學在幾位同學的支持下,很及時地發表了這樣的意見:"來到我們這個年級對分數的知識已經掌握得比較好了,為什麼不用簡便的方法解題,非要倒退到中年級的水平不可呢。我們的看法應該採取第一個算式。"幾句話,把全班同學說得鴉雀無聲,很快地統一了意見。 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了。這主要表現在教學情景的設計要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過程中引導、點撥、釋疑、理論升華的"火候"掌握要適時、適度。因此,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教學藝術和師德修養。我們也有這樣的教訓:教師做了大量工作,學生研討問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提出這樣、那樣一大堆問題,教師不知該如何"收場"了,就出現了"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越是開放,教師的主導作用越重要。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是關繫到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酉--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著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 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逐步推開了探索式、討論式的學習方法。具體從三個方面實施。 1.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這里說的智力活動,就是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的課堂上,教師給每個4人小組發了一套特別的畫圓工具--一個圖釘、一條短線繩、一個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由於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就是合作,在運用圖釘、線繩和鉛筆頭的綜合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復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地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驗了畫回時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學生在討論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言,表現出異常的積極。再轉入學慣用圓規畫圓時,才感到發自內心地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停手地找規律,急切想掌握它。這樣的課不管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老師來講,都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2.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這句話作為一個口號來提是比較容易的,但真正落實在課堂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我們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摸索、總結,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實驗班初步形成的教學思路是"問題情景--操作、探討、交流--總結、應用、拓寬"。經反復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過去上復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復習告終了。復習課的改革多年來一直是一個難點。但在我們的實驗班上大改過去的上法,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就 拿分數應用題的一節復習課來說吧。學生用表格、樹枝圖、迷宮圖、實物圖等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種形式,都把這一單元的知識聯系、解題規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能舉例說明。特別是有一個小組設計了一棵彩色的大樹圖,用根、莖、枝、葉把有關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知識和解題方法上的內在聯系、基本規律、把握本單元的知識基礎,形象有趣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贊揚,使這節復習課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出色表現,深刻地教育了老師。 3.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樂意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但在傳統的課堂上,往往被過於嚴肅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話,把好問好學的積極性壓抑了下去。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提倡教師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松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童心,允許學生用自然的、帶有童趣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例如,在實驗班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課堂上,學生們用擺實物、畫線段圖、比紙條等多種方式來理解數量關系,建立自己的解題思路。互相交流想法時,有的學生沒有用"同樣多"、"分成兩部分"等字眼,卻拿了一根長紙條和一根短紙條,對齊一頭做比較,然後大聲說:"從長的上去掉這一塊(與短的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所以用減法計算。"雖然語言不那麼准確、完整,但可以看出他對求相差數的實質是理解了。老師高興地點點頭,示意只要讓同學聽明白就行。他很自豪地與學生們交換著眼神,表情中流露出對問題理解的自信。待教師引導全班同學進行系統總結時,他表現很活躍,在不斷吸取別人表達方式的基礎上,用流暢、清楚的語言建立起了合理的解題思路。又如,在學習"十幾減9"的課堂上,一位學困生因不能熟練記住剛剛學過的"9加幾"的加法的得數,所以對用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遇到了困難。但他大膽地向老師提出:"我用10先減,再加上幾,能算對。"(實際是破十法)老師沒有阻止他,反而鼓勵他怎樣算得對就怎樣算。這個學生很快把"十幾減9"的減法用自己的方法學會了。後來加法算熟了,也能用想加算減的方法學習後面的知識了。再舉一個學生自由地參加學習活動的例子。在一堂低年級小學生"認識米和厘米"的數學課上,一位扎長辮子的年輕女教師設計了一個通過量身邊物體的長度來認識米和厘米的環節。學生們量完了書本、鉛筆盒、桌子等物體的長度後,同桌之間開始自由地交換著測量身體的許多部位。忽然,有兩個同學提出想量量老師辮子的長度、老師和同學們都笑了。老師毫不介意,很自然地轉過身去,請他們測量。全班同學用心地看著。兩個學生,一個跪在蹬子上,一個高高踞起腳,先後量出了老師辮子的長度,非常高興。但一比較,測量的結果不一樣。老師馬上提出一個問題:"兩個同學測量老師的同一條辮子,為什麼測得不一樣呢?"同學們根據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和親眼觀察到測量時的情景,進行了非常熱烈的討論,進一步深化了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長期這樣做的結果,大大改變了課堂上生硬灌輸知識的局面,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友誼和諧、充滿情感和樂趣的智力活動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自覺學習著構建新知識的方法。 以上內容是我們兩年多來在研究和實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很不系統地呈現給大家。誠懇希望專家和廣大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共同交流,使這項實驗研究進一步深人。

⑥ 小學數學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動態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
幾個發達國家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簡介,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各行各業都用到數學,就像今天識字、閱讀一樣,數學成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養,數學教育大眾化是時代的要求。這一切構成了當前國際數學教育改革的基礎。下面介紹一下幾個發達國家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情況。
一、美國的數學課程改革
1989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發表了《休戚與共──關於數學教育失敗向全國所作的報告》,文件提出了數學課程必須作出重大的改革。國家數學教師協會(NCTM)作為美國數學教育的改革倡導者,先後建立了教學、教師、考核三個方面的標准,為改進數學課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如下:①要讓兒童在接觸物質世界和接觸其他兒童的過程中去建立、修改和發展數學概念;
②數學教學內容必須拓廣和加寬;③要強調數學的應用;④要強調數學理解,發展兒童的數學思維和推理能力;⑤要適當地使
用計算器和計算機。

⑦ 小學數學發生了哪些重大變革

1.
培養學生們的團隊交流和協作能力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指示,當代學生必須兼備多種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引導學生們逐步養成團隊協作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則是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指示中的重要指標.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發掘學生們的潛能,為學生間相互探討數學問題和交流數學知識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們

2.
構建多元化情境化的教學模式 無論是過去還是新課程改革的當下,課堂始終是教育者們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主要陣地.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給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一張黑板,換言之即老師的板書.老師的言傳板書,學生們的隨堂記錄是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模式.而在新形勢下的改革發展中,傳統的課堂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小學生們的成長和發展需要,需要引入一系列新

3.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重難點也多種多樣.教學重難點是針對小學生的接受能理解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改革與發展動態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