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都研究什麼時候

數學都研究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3-05-30 11:54:36

1. 數學起源於什麼時候

數學的滑正由來:

1、從人類的角度: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瞎大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2、從時間的角度:

數學起源於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6世紀前,數學主要是關於「數」的研究。這一時期在古埃及、巴比倫、印度與中國等地區發展起來的數學,主要是計數、磨讓豎初等算術與演算法,幾何學則可以看作是應用算術。

(1)數學都研究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數學的發展史:

1、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希臘數學的興起,突出了對「形」的研究。數學於是成為了關於數與形的研究。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將數學定義為「數學是量的科學。」

2、直到16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將數學分為「純粹數學」與「混合數學」。在17世紀,笛卡兒認為:「凡是以研究順序和度量為目的科學都與數學有關。」

3、在19世紀,根據恩格斯的論述, 數學可以定義為:「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科學。」

4、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者們將數學簡單的定義為關於「模式」的科學:「數學這個領域已被稱為模式的科學, 其目的是要揭示人們從自然界和數學本身的抽象世界中所觀察到的結構和對稱性。」

5、現代數學已包括多個分支,數學被應用在很多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在這些領域的應用一般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促成全新數學學科的發展。雖然有許多工作以研究純數學為開端,但之後也許會發現合適的應用。

參考資料:數學-網路

2. 數學主要是研究什麼啊

主要知芹研究 數量關系和空慧雀間關系。

具體的說就是:
代數:數量前猛早關系
幾何:空間關系。
三角: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
如此等等。

3. 數學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亦被古希臘學者視為哲學之起點.數學的希臘語Μαθηματικ?mathematikós)意思是「學問的基礎」,源於ματθημα(máthema)(「科學,知識,學問」).
從歷史時代的一開始,數學內的主要原理是為了做稅務和貿易等相關多計算,為了了解數字間的關系,為了測量土地,以及為了預測天文事件而形成的.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數量、結構、空間及時間方面的研究.
到了16世紀,算術、初等代數、以及三角學等初等數學已大體完備.17世紀變數概念的產生使人們開始研究變化中的量與量的互相關系和圖形間的互相變換.在研究經典力學的過程中,微積分的方法被發明.隨著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研究數學基礎而產生的集合論和數理邏輯等也開始慢慢發展.
數學從古至今便一直不斷地延展,且與科學有豐富的相互作用,並使兩者都得到好處.數學在歷史上有著許多的發現,並且直至今日都還不斷地發現中.依據Mikhail B.Sevryuk於美國數學會通報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說,「存在於數學評論資料庫中論文和書籍的數量自1940年(數學評論的創刊年份)現已超過了一百九十萬份,而且每年還增加超過七萬五千份的細目.此一學海的絕大部分為新的數學定理及其證明.」

4. 數學起源於哪裡

數學起源於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6世紀前,數學主要是關於「數」的研究。這一時期在古埃及、巴比倫、印度與中國等地區發展起來的數學,主要是計數、初等算術與演算法彎差,幾何學則可以看作是應用算術。

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希臘數學的興起,突出了對「形」的研究。數學於是成為了關於數與形的研究。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將數學定義為「數學是量的科學。」(其中「量」的涵義是模糊的,不能單純理解為「數量」。)

直到16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將數學分為「純粹數學」與「混合數學」。在17世紀,笛卡兒認為:「凡是以研究順序和度量為念腔目的科學都與數學有關。」在19世紀,根據恩格斯的論述, 數學可以定義為:「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科學。」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者們將數學簡單的定義為關於「模式」的科學:「數學這個領域已被稱為模式的科學, 其目的是要揭示人們從自然界和數學本身的抽象世界中所觀察到的結構和對稱性。」

拓展資料:

學數學意義

學數學的意義就是不光會做老師們純粹為了考大家的題目,更重要的是把這些埋高皮討厭的問題變成人人都喜聞樂見的實際性成果,數學家們是默默無聞卻強大無比的歷史推進者!

掌握數字規律,訓練邏輯思維,能訓練人們的思維能力.開發腦力.更理性的去認識這個世界.數學一種工具,它邏輯性強,能訓練人們的思維能力;它注重方式方法,能讓你的思維更敏銳;再者就是能幫助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掌握數字規律,訓練邏輯思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除了語言學科以外,其他學科基本上都會運用到數學.意義深遠!

5. 數學主要研究些什麼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睜賣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悉或逗團做察中產生.

6. 數學教育發展的歷史

中國近代高等數學教育,也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1862年洋務派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本來是個外語學校,從1866年增設天文算學館,1867年招生,開始向中等專科學校轉變。1868年聘李善蘭為總教習,設代數、幾何(原本)、平面和球面三角、微積分等課程,可以認為,這是向中國學生較系統地傳授西方高等數學基礎知識的開始。1898年戊戌變法中,京師大學堂成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國立大學。1902年,同文館並入京師大學堂。

辛亥革命後,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首創數學門(相當於系),1919年改稱數學系,這是中國第一個數學系。隨著較早成立數學系的有南開大學(1920)、廈門大學(1926)、中山大學(1926)、四川大學(1926年前後)、清華大學(1927)、浙江大學(1928)等。此外,1912~1915年間,還成清隱立了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12,前身是1902年設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13)、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15),各設立數學物理(化學)科,他們先後改為北京師范大學(1922)、武漢大學(1928)、東南大學(1923;1928年又改為中央大學),並都成立了數學系,其間或以後成立的其他綜合大學、師范院校以及設有理科的高等學校都陸續成立數學系。

各校建系初期,實施的數學教育差別很大,後來教育部才對必修課作了原則規定。主要授課教師多半是歸國留學生,所用教材,除少數自編者外,多數是外文本或其中譯本。從課程設置看,高等院校的數學教育水平不低,但各校的教學質量差異不小。數學系學生,每校每年級一般都只有少數幾個人。

1931年清華大學開始培養數學研究生,後繼者有浙江大學、中央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抗日戰爭期間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成的(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的研究工作也比較集中在這幾所學校。其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還出版了刊物,登載數學論文。

除了伏迅在國內培養數學人才外,還通過一些渠道派遣留學生,例如利用中美庚款、中英庚款和中法庚款公開考試派送的留學生中,都有數學名額。30年代還曾邀請少數外國數學家如 W.F.奧斯古德、N.維納、J.(-S.)阿達馬等來華講學。

從辛亥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奠基時期,不少老一輩數學家如姜立夫、熊慶來、陳建功等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創業,培養了一批數學人才;數量雖然不多,但對於使現代數學在中國土壤上生根,作出了寶貴貢獻缺正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人民政府的集中領導下,採用了蘇聯的教育制度,數學教育也經歷了巨大變革。經過1952年的院系調整,師范院校和綜合大學都設立了數學系,全國有了統一制訂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廣泛引進了蘇聯教材,各校必修課的設置及其內容規范化了,保證了一定水平。數學基礎課一般都設了習題課,對學生的幫助更為具體。師范院校的數學專業在基礎課的設置上,與綜合大學的數學專業相近,並增設教育學、心理學、數學教學法及教育實習等課和教學環節。綜合大學的數學專業一度在最後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里分為若干專門組,如代數、數論、幾何、拓撲、函數論、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學生能接觸到一些現代數學的前沿工作。後來專門組撤銷,課程更多樣化了。

從19世紀20年代後期起,浙江大學數學系就開始採用討論班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從事科研工作能力;其他如西南聯合大學也曾採用過。到了50年代,結合專門組教學,這種作法得到進一步推廣,各主要大學數學系都逐步開展了科學研究工作,並招收了研究生。由於國內培養的數學人才不斷增加,教師隊伍逐漸改變了過去主要依靠歸國留學生的局面,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以及個人編寫的教材也逐漸取代了外國教材,它們一般較結合本國實際。1957年以後,一些學校開展了應用數學方面的研究,增設了計算數學專業或專門組,開設了如運籌學等課程,概率統計等課程的開設更為普遍,培養了有關方面的人才。理、工等科系的學生,一般也學習一定份量的高等數學課程。

以上情況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數學教育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逐步發展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必修課太重,不少課程要求過專過高,教學制度又過分要求劃一,未能因材施教,導致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基礎不牢,加以對理論和實踐有時理解得不全面,工作中有搖擺,使數學教育的發展受到影響。盡管如此,這段時期的數學教育成就還是很大的。一般數學人才的培養已能立足於國內了。

從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數學教育受到嚴重挫折。1977年後,經濟、政治、科學、教育各方面都先後提出了改革的方針和措施;實事求是精神的發揚,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教學制度的靈活,選修課的增加,使各校有條件分別發揚其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色。由於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應用研究,重視基礎研究」的方針,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各得其所,長期存在的關於理論和實踐關系的認識分歧終於澄清。除了基礎數學、計算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外,綜合大學和師范院校還設了數理邏輯、控制理論、系統科學、信息科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經濟數學等專業,許多工科院校也建立了應用數學專業。高等學校理、工、農、醫以至經濟、管理方面等科系的學生,都學習比過去更多的高等數學方面的課程。

中國高等學校是全國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軍,數學研究也是這樣,特別是近十年來有了較全面的發展與提高,一些大學還設立了數學研究所。高級數學人才的培養也隨之逐漸能立足於國內,正式建立了學位制。數學方面已在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與控制論、數學教育與數學史等方面培養博士研究生。1983年在中國第一批18位接受本國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中,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的就有12人。必須指出,中國科學院數學各方面研究所,在培育人才,包括培養研究生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1966年以前曾向少數國家派遣了數學方面的留學生和進修教師,1978年起派出人員大量增加。還邀請了許多國外數學家前來講學,中國數學家出國講學和參加國際數學學術會議的就更多了。中外學術交流對中國數學事業的繁榮起著很好的作用。

中國數學教育趨勢

數學教育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其社會性決定了數學教育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數學教育中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技術等一系列問題都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革與發展.數學教育改革的背景,至少有來自於九個方面的考慮:知識經濟、社會關系、家庭壓力、國際潮流、考試改革、科教興國、深化素質教育、普及義務教育、科技進步。

7. 大學的高等數學相當於數學歷史上的什麼時候研究的內容

大概是17世紀左右及以後吧。

我們今日中學所學的數學內容基本上屬於17世紀微積分學以前的初等數學知識,而大學數學系學習的大部分內容則是17、18世紀的高等數學。

這些數學教材業已經過千錘百煉,是在科學性與教育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下經過反復編寫的,是將歷史上的數學材料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和學習要求加以取捨編纂的知識體系,這樣就必然舍棄了許多數學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實際背景、知識背景、演化歷程以及導致其演化的各種因素。

因此僅憑數學教材的學習,難以獲得數學的原貌和全景,同時忽視了那些被歷史淘汰掉的但對現實科學或許有用的數學材料與方法,而彌補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徑就是通過數學史的學習。

研究意義

數學史既屬史學領域,又屬數學科學領域,因此數學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學規律,又要遵循數理科學的規律。

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數理分析作為數學史研究的特殊的輔助手段,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偽莫辨的情況下,站在現代數學的高度,對古代數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數學原理分析,以達到正本清源、理論概括以及提出歷史假說的目的。數理分析實際上是「古」與「今」間的一種聯系。

8. 現代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對於你提的問題我很陌生,不過還是在Google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些,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你也可以用Google搜索 現代數學時期,結果相當豐富)
現代數學時期
現代數學時期是指由19世紀20年代至今,這一時期數學主要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數和量僅僅是它的極特殊的情形,通常的一維、二維、三維空間的幾何形象也僅僅是特殊情形。抽象代數、拓撲學、泛函分析是整個現代數學科學的主體部分。它們是大學數學專業的課程,非數學專業也要具備其中某些知識。變數數學時期新興起的許多學科,蓬勃地向前發展,內容和方法不斷地充實、擴大和深入。

18、19世紀之交,數學已經達到豐沛茂密的境地,似乎數學的寶藏已經挖掘殆盡,再沒有多大的發展餘地了。然而,這只是暴風雨前夕的寧靜。19世紀20年代,數學革命的狂飆終於來臨了,數學開始了一連串本質的變化,從此數學又邁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現代數學時期。

19世紀前半葉,數學上出現兩項革命性的發現——非歐幾何與不可交換代數。

大約在1826年,人們發現了與通常的歐幾里得幾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確的幾何——非歐幾何。這是由羅巴契夫斯基和里耶首先提出的。非歐幾何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為歐氏幾何唯一地存在是天經地義的觀點。它的革命思想不僅為新幾何學開辟了道路,而且是20世紀相對論產生的前奏和准備。

後來證明,非歐幾何所導致的思想解放對現代數神團學和現代科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人類終於開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為確立和發展非歐幾何貢獻了一生的羅巴契夫斯基不愧為現代科學的先驅者。

1854年,黎曼推廣了空間的概念,開創了幾何學一燃瞎尺片更廣闊的領域——黎曼幾何學。非歐幾何學的發現還促進了公理方法的深入探討,研究可以作為基礎的概念和原則,分析公理的完全性、相容性和獨立性等問題。1899年,希爾伯特對此作了重大貢獻。

在1843年,哈密頓發現了一種乘法交換律不成立的代數——四元數代數。不可交換代數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為存在與一般的算術代數不同的代數是不可思議的觀點。它的革命思想打開了近代代數的大門。

另一方面,由於一元方程根式求解條件的探究,引進了群的概念。19世紀20~30年代,阿貝爾和伽羅華開創了近世代數學的研究。近代代數是相對古典代數來說的,古典代數的內容是以討論方程的解法為中心的。群論之後,多種代數系統(環、域、格、布爾代數、線性空間等)被建立。這時,代數學的研究對象擴大為向量、矩陣,等等,並漸漸轉向代數系統結構本身的研究。

上述兩大事件和它們引起的發展,被稱為幾何學的解放和代數學的解放。

19世紀還發生了第三個有深遠意義的數學事件:分析的算術化。1874年威爾斯特拉斯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要求人們對分析基礎作更深刻的理解。他提出了被稱為「分析的算術化」的著名設想,實數系本身最先應該嚴格化,然後分析的所有概念應該由此數系導出。他和後繼者們使這個設想基本上得以實現,使今天的全部分析可以從表明實數系特徵的一個公設集中邏輯地推導出來。

現代數學家們的研究,遠遠超出了把實數系作為分析基礎的設想。歐幾里得幾何通過其分析的解釋,也可以放在實數系中;如果歐氏幾何是相容的,則幾何的多數分支是相容的。實數系(或某部分)可以用來解群代數的眾多分支;可使大量的代數相容性依賴於實數系的相容性。事實上,可以說:如果實數系是相容的,則現皮高存的全部數學也是相容的。

19世紀後期,由於狄德金、康托和皮亞諾的工作,這些數學基礎已經建立在更簡單、更基礎的自然數系之上。即他們證明了實數系(由此導出多種數學)能從確立自然數系的公設集中導出。20世紀初期,證明了自然數可用集合論概念來定義,因而各種數學能以集合論為基礎來講述。

拓撲學開始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但是直到20世紀的第二個1/4世紀,它才得到了推廣。拓撲學可以粗略地定義為對於連續性的數學研究。科學家們認識到:任何事物的集合,不管是點的集合、數的集合、代數實體的集合、函數的集合或非數學對象的集合,都能在某種意義上構成拓撲空間。拓撲學的概念和理論,已經成功地應用於電磁學和物理學的研究。

20世紀有許多數學著作曾致力於仔細考查數學的邏輯基礎和結構,這反過來導致公理學的產生,即對於公設集合及其性質的研究。許多數學概念經受了重大的變革和推廣,並且像集合論、近世代數學和拓撲學這樣深奧的基礎學科也得到廣泛發展。一般(或抽象)集合論導致的一些意義深遠而困擾人們的悖論,迫切需要得到處理。邏輯本身作為在數學上以承認的前提去得出結論的工具,被認真地檢查,從而產生了數理邏輯。邏輯與哲學的多種關系,導致數學哲學的各種不同學派的出現。

20世紀40~50年代,世界科學史上發生了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即原子能的利用、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空間技術的興起。此外還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促使數學發生急劇的變化。這些情況是: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的對象,日益超出人類的感官范圍以外,向高溫、高壓、高速、高強度、遠距離、自動化發展。以長度單位為例、小到1塵(毫微微米,即10^-15米),大到100萬秒差距(325.8萬光年)。這些測量和研究都不能依賴於感官的直接經驗,越來越多地要依靠理論計算的指導。其次是科學實驗的規模空前擴大,一個大型的實驗,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為了減少浪費和避免盲目性,迫切需要精確的理論分機和設計。再次是現代科學技術日益趨向定量化,各個科學技術領域,都需要使用數學工具。數學幾乎滲透到所有的科學部門中去,從而形成了許多邊緣數學學科,例如生物數學、生物統計學、數理生物學、數理語言學等等。

上述情況使得數學發展呈現出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三個方面:計算機科學的形成,應用數學出現眾多的新分支、純粹數學有若乾重大的突破。

1945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由於電子計算機應用廣泛、影響巨大,圍繞它很自然要形成一門龐大的科學。粗略地說,計算機科學是對計算機體系、軟體和某些特殊應用進行探索和理論研究的一門科學。計算數學可以歸入計算機科學之中,但它也可以算是一門應用數學。

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的大部分工作,通常是計算機工程或電子工程的事。軟體是指解題的程序、程序語言、編製程序的方法等。研究軟體需要使用數理邏輯、代數、數理語言學、組合理論、圖論、計算方法等很多的數學工具。目前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已達數千種,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但只有某些特殊應用才歸入計算機科學之中,例如機器翻譯、人工智慧、機器證明、圖形識別、圖象處理等。

應用數學和純粹數學(或基礎理論)從來就沒有嚴格的界限。大體上說,純粹數學是數學的這一部分,它暫時不考慮對其它知識領域或生產實踐上的直接應用,它間接地推動有關學科的發展或者在若干年後才發現其直接應用;而應用數學,可以說是純粹數學與科學技術之間的橋梁。

20世紀40年代以後,涌現出了大量新的應用數學科目,內容的豐富、應用的廣泛、名目的繁多都是史無前例的。例如對策論、規劃論、排隊論、最優化方法、運籌學、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分析、可靠性理論等。這些分支所研究的范圍和互相間的關系很難劃清,也有的因為用了很多概率統計的工具,又可以看作概率統計的新應用或新分支,還有的可以歸入計算機科學之中等等。

20世紀40年代以後,基礎理論也有了飛速的發展,出現許多突破性的工作,解決了一些帶根本性質的問題。在這過程中引入了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推動了整個數學前進。例如,希爾伯特1990年在國際教學家大會上提出的尚待解決的23個問題中,有些問題得到了解決。60年代以來,還出現了如非標准分析、模糊數學、突變理論等新興的數學分支。此外,近幾十年來經典數學也獲得了巨大進展,如概率論、數理統計、解析數論、微分幾何、代數幾何、微分方程、因數論、泛函分析、數理邏輯等等。

當代數學的研究成果,有了幾乎爆炸性的增長。刊載數學論文的雜志,在17世紀末以前,只有17種(最初的出於1665年);18世紀有210種;19世紀有950種。20世紀的統計數字更為增長。在本世紀初,每年發表的數學論文不過1000篇;到1960年,美國《數學評論》發表的論文摘要是7824篇,到1973年為20410篇,1979年已達52812篇,文獻呈指數式增長之勢。數學的三大特點—高度抽象性、應用廣泛性、體系嚴謹性,更加明顯地表露出來。

今天,差不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數學學會,而且許多國家還有致力於各種水平的數學教育的團體。它們已經成為推動數學發展的有力因素之一。目前數學還有加速發展的趨勢,這是過去任何一個時期所不能比擬的。

現代數學雖然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但是它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如下:(1)數學的對象、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分析學、代數學、幾何學的思想、理論和方法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數學的不斷分化,不斷綜合的趨勢都在加強。(2)電子計算機進入數學領域,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3)數學滲透到幾乎所有的科學領域,並且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純粹數學不斷向縱深發展,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已經成為整個數學大廈基礎。

以上簡要地介紹了數學在古代、近代、現代三個大的發展時期的情況。如果把數學研究比喻為研究「飛」,那麼第一個時期主要研究飛鳥的幾張相片(靜止、常量);第二個時期主要研究飛鳥的幾部電影(運動、變數);第三個時期主要研究飛鳥、飛機、飛船等等的所具有的一般性質(抽象、集合)。

這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向高級、由特殊到一般的發展過程。如果從幾何學的范疇來看,那麼歐氏幾何學、解析幾何學和非歐幾何學就可以作為數學三大發展時期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而歐幾里得、笛卡兒和羅巴契夫斯基更是可以作為各時期的代表人物。

9. 數學從什麼時候開始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前含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肢吵。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9)數學都研究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數學的演進大約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續發展,或是題材的延展.而東西方文化也採用了不同的角度,歐洲文明發展出來幾何學,而中國則發展出算術。第一個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數字(中國的算籌),其對兩個蘋果及兩個橘子之間有某樣相同事物的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認知到如何去數實際物件的數量,史前的人類亦了解如何去數抽歷悔侍象概念的數量,如時間—日、季節和年。算術(加減乘除)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更進一步則需要寫作或其他可記錄數字的系統,如符木或於印加人使用的奇普,歷史上曾有過許多各異的記數系統。

古時,數學內的主要原理是為了研究天文,土地糧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稅務和貿易等相關的計算。數學也就是為了了解數字間的關系,為了測量土地,以及為了預測天文事件而形成的,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數量、結構、空間及時間方面的研究。

10. 數學發展歷史是什麼

數學發展如下:

第一時期

數學形成時期,這是人類建立最基本的數學概念的時期,人類從數數開始逐漸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演算法,並認識了最基本最簡單的幾何形式,算術與幾何還沒有分開。

第二時期

初等數學,即常量數學時期,這個時期的基本的、最簡單的成果構成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這個時期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也許更早一些,直到17世紀,大約持續了兩千年,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術、幾何、代數。

第三時期

變數數學時期,變數數學產生於17世紀,大體上經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即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積分以及有關概念和應用的數學分支,它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學科,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方程及其應用。

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曲線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討論,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第四時期

現代數學,現代數學時期,大致從19世紀初開始,數學發展的現代階段的開端,以其所有的基礎代數、幾何、分析中的深刻變化為特徵。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民族,在燦爛的文化瑰寶中數學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中也同樣具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設計的先進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

華氏定理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研究成果,華氏定理為體的半自同構必是自同構自同體或反同體,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

蘇氏錐面數學家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蘇氏錐面。

蘇步青院士對仿射微分幾何的一個極其美妙的發現是他對一般的曲面,構做出一個訪射不變的4次代數錐面。

在訪射的曲面理論中為人們許多協變幾何對象,包括2條主切曲線,3條達布切線,3條塞格雷切線和仿射法線等等,都可以由這個錐面和它的3根尖點直線以美妙的方式體現出來,這個錐面被命名為蘇氏錐面。

閱讀全文

與數學都研究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