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離散數學》證明題 證明P→(Q→S),┐RVP,Q┝R→S
(1)R
P(添加前提)
(2)┐RVP
P
(3)P
T,(1),(2)
(4)P→(Q→S)
P
(5)(Q→S)
T,殲蠢(3),(4),
(6)Q
P
(7)S
T,(5),(6)
(8)R→S
CP,(1),(7)
其中,第3步的T用到了公式:┐A∧(A∨B)
=>
B
第5步和第7步的T用到了公式:A∧(A→B)
=>
B
P:前提引入規則(P規則):引入已知前提氏敬陪
T:結論引入規則(T規則):證明過程中的某些先前步驟,通過公式(基本等值式or基本蘊藏式)變換出的新公式
可引入
CP:CP規則:如果由B和一組前提推出C,則僅由這組前稿敗提可推出B→C
如本題,第1步至第7步,由R和給出的已知前提推出S,則說明這組前提能推出B→C
㈡ 離散數學中CP規則內容是什麼啊
前提是H1,H2,...,Hn,欲證結論R→P(結論是條件式),則將條件式作為附加前提證得P即可,這就是CP規則。
設H=H1∧H2∧...∧Hn,由前提H證明R→P,即證明H→(R→P)永真,而H→(R→P)等價於H∧R→P,因此證明H∧R→P永真即可。
(2)怎麼理解離散數學p規則t規則擴展閱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工業革命時代以微積分為代表的連續數學佔主流的地位已經發生了變化,離散數學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認識。
離散數學課程所傳授的思想和方法,廣泛地體現在計算機科學技術及相關專業的諸領域,從科學計算到信息處理,從理論計算機科學到計算機應用技術,從計算機軟體到計算機硬體,從人工智慧到認知系統,無不與離散數學密切相關。
由於數字電子計算機是一個離散結構,它只能處理離散的或離散化了的數量關系, 因此,無論計算機科學本身,還是與計算機科學及其應用密切相關的現代科學研究領域;
都面臨著如何對離散結構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又如何將已用連續數量關系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離散化,從而可由計算機加以處理。
離散數學是傳統的邏輯學,集合論(包括函數),數論基礎,演算法設計,組合分析,離散概率,關系理論,圖論與樹,抽象代數(包括代數系統,群、環、域等),布爾代數,計算模型(語言與自動機)等匯集起來的一門綜合學科。離散數學的應用遍及現代科學技術的諸多領域。
離散數學也可以說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核心學科,在離散數學中的有一個著名的典型例子-四色定理又稱四色猜想,這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
它是在1852年,由英國的一名繪圖員弗南西斯·格思里提出的,他在進行地圖著色時,發現了一個現象,「每幅地圖都可以僅用四種顏色著色,並且共同邊界的國家都可以被著上不同的顏色」。
那麼這能否從數學上進行證明呢?100多年後的1976年,肯尼斯·阿佩爾(Kenneth Appel)和沃爾夫岡·哈肯(Wolfgang Haken)使用計算機輔助計算,用了1200個小時和100億次的判斷,終於證明了四色定理,轟動世界,這就是離散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相互協作的結果。
離散數學可以看成是構築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之間的橋梁,因為離散數學既離不開集合論、圖論等數學知識,又和計算機科學中的資料庫理論、數據結構等相關,它可以引導人們進入計算機科學的思維領域,促進了計算機科學的發展。
㈢ 離散數學中的CP規則,是怎麼運用的啊
運用方法就是:
1、附加前提規則,如果從給定前提集合Γ與公式p(附加前提)中推出結論s,則給定前提Γ,能推出p蘊含s。
1、使用P規則,把R當作一般前提(就像S一樣)來使用;但應加以說明:附加前提。
2、當推導出C之後,可直接寫出最後的結論:R→C;這一步的說明是:CP規則。
(3)怎麼理解離散數學p規則t規則擴展閱讀:
離散數學的學科內容
1、集合論部分:集合及其運算、二元關系與函數、自然數及自然數集、集合的基數。
2、圖論部分:圖的基本概念、歐拉圖與哈密頓圖、樹、圖的矩陣表示、平面圖、圖著色、支配集、覆蓋集、獨立集與匹配、帶權圖及其應用。
3、代數結構部分:代數系統的基本概念、半群與獨異點、群、環與域、格與布爾代數。
4、組合數學部分:組合存在性定理、基本的計數公式、組合計數方法、組合計數定理。
5、數理邏輯部分:命題邏輯、一階謂詞演算、消解原理。
離散數學被分成三門課程進行教學,即集合論與圖論、代數結構與組合數學、數理邏輯。教學方式以課堂講授為主, 課後有書面作業、通過學校網路教學平台發布課件並進行師生交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離散數學
㈣ 幫我解離散數學的一條邏輯謂詞證明題
論域為人的全體,定義謂詞如下:P(x):x怕困難;Q(x):x能成功;R(x):x失敗
前提符號化為:如果一個人怕困難就不能成功:(Ax)(P(x)→非Q(x))
每一個人或者成功或者失敗:(Ax)(Q(x)∨R(x))
有個別人沒有失敗:(Ex)(非伍早蠢R(x))
結論符號化為:有存在不怕困難的人:(Ex)(非P(x))
(1)(Ex)(非R(x)) P
(2)非R(a) T ES(1)
(3)(Ax)(Q(x)∨R(x)) P
(4)Q(a)∨R(a) T US(1)
(5)Q(a) T(2)(4)
(6)(Ax)(P(x)→非Q(x)) P
(7)P(a)→非腔陪Q(a) T US(6)
(8)非P(a) T(5)(7)
(9)(Ex)(非P(x)) T EG(8)
(Ax)全稱量詞,(Ex)存在量詞,P規則,T規則,ES存在指定,US全稱指定,EG存在推廣
回答你的補充,成功或者失敗從語義上講是對立的,即非成功必失敗,但現在是形式證明,不考慮語義,不能從語義上理解,僅從邏輯構成或形式上理解,否則前提"每一個人或者成功或者失敗"是多餘的,因為"非P或P"是永真的,不需作為前提.
形式證明中常用的兩個規則,P規則,T規則,證明過程是由一系列公式構成,每個公式獨佔一行,並且每行的前面按順序加上行號,最後一行是代表結論的公式,其它行的公式或是由前提中的公式中直接拿來(P規則),或是由前面一行或幾行公式蘊含得到的(T規則).將所用規則標記在行末,如果是T規則還睜鎮要標記出由哪些行蘊含得到的,並記下行號.
P規則 在演繹過程中, 可隨時直接引入前提中的公式
T規則 在演繹過程中, 隨時可以引入由前面一行或幾行公式蘊含得到的公式
㈤ 離散數學中的CP規則,是怎麼運用的啊
先說一下,即使不用CP規則,只用P規則和T規則(即直接證明法)也可以實現所有證明。引入CP規則,只是為了簡化證明過程。不過CP規則的適用范圍不像P、T規則那樣具有普遍性——當被證明的結論本身是一個條件復合命題時,才會用到CP規則。其內容是:
若要證明:(S)=>(R→C);——S是前提,R→C是結論;
只需證明:(S∧R)=>(C);——即:把R當作附加的前提,引入推理過程;
具體運用方法就是:
(1)使用P規則,把R當作一般前提(就像S一樣)來使用;但應加以說明:附加前提;
(2)當推導出C之後,可直接寫出最後的結論:R→C;這一步的說明是:CP規則;
需要注意:單純來看(2)中的這一步推理,其實從C到R→C是可以直接推出的。【C=>R→C】本身就是一個重言蘊含式(也就是推理公式),在直接證明法中可直接使用T規則完成這一步的推理。但是,在這里是不行的。
因為,推導C的過程中我們用到了R這一前提,但這個前提不是用純正的P規則引入的。R是作為「附加前提」引入的。可以說,C這個中間結論(以及所有藉助R推出的中間結論)並裂猜不是純正的結論。事實上,這個中肆李型間結論可能根本就是個假命題。——雖然擾春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最終推理,因為我們的目標並不是C,而是R→C,但是,這種情況在直接推理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在直接推理中,包括中間結論在內的每一步都必須是真命題。
這也就是CP規則與P、T規則的區別所在。所以,在這樣的推理中,必須對CP規則的使用作出說明。
如上所說,CP規則的使用被分成了(1)、(2)兩部分。這兩部分所依據的規則都與純正的P、T規則不同,所以都應作出特殊的說明。至於具體的措辭,還是參照你教材上的說法吧。我這里用的也是一本書上的說法,不過可能和你的教材不一樣。
㈥ 離散數學基本知識
總結 離散數學知識點 命題邏輯
→,前鍵為真,後鍵為假才為假;<—>,相同為真,不同為假;
主析取範式:極小項(m)之和;主合取範式:極大項(M)之積;
求極小項時,命題變元的肯定為1,否定為0,求極大項時相反;
求極大極小項時,每個變元或變元的否定只能出現一次,求極小項時變元不夠合取真,求極大項時變元不夠析取假;
求範式時,為保證編碼不錯,命題變元最好按P,Q,R的順序依次寫;
真值表中值為1的項為極小項,值為0的項為極大項;
n個變元共有個極小項或極大項,這為(0~-1)剛好為化簡完後的主析取加主合取;
永真式沒有主合取範式,永假式沒有主析取範式;
推證蘊含式的方法(=>):真值表法;分析法(假定前鍵為真推出後鍵為真,假定前鍵為假推出後鍵也為假)
10.命題邏輯的推理演算方法:P規則,T規則 ①真值表法;②直接證法;③歸謬法;④附加前提法; 謂詞邏輯
一元謂詞:謂詞只有一個個體,一元謂詞描述命題的性質; 多元謂詞:謂詞有n個個體,多元謂詞描述個體之間的關系;
全稱量詞用蘊含→,存在量詞用合取^;
既有存在又有全稱量詞時,先消存在量詞,再消全稱量詞; 集合
N,表示自然數集,1,2,3……,不包括0;
基:集合A中不同元素的個數,|A|;
冪集:給定集合A,以集合A的所有子集為元素組成的集合,P(A);
若集合A有n個元素,冪集P(A)有個元素,|P(A)|==;
集合的分劃:(等價關系) ①每一個分劃都是由集合A的幾個子集構成的集合; ②這幾個子集相交為空,相並為全(A);
集合的分劃與覆蓋的比較: 分劃:每個元素均應出現且僅出現一次在子集中; 覆蓋:只要求每個元素都出現,沒有要求只出現一次; 關系
若集合A有m個元素,集合B有n個元素,則笛卡爾A×B的基數為mn,A到B上可以定義種不同的關系;
若集合A有n個元素,則|A×A|=,A上有個不同的關系;
㈦ 離散數學推理規則
離散數學是建立在大量定義、定理之上的邏輯推理學科,因此對概念的理解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核心。
比如,命題的定義、五個基本聯結詞、公式的主析取範式和主合取範式、三個推理規則以及反證法;集合的五種運算的定義;關系的定義和關系的四個性質;函數(映射)和幾種特殊函數(映射)的定義;圖、完全圖、簡單圖、子圖、補圖的定義;圖中簡單路、基本路的定義以及兩個圖同構的定義;或轎樹與最小生檔返成樹的定義。掌握和理解這些概念對於學好離散數學是至關重要的。
㈧ 什麼是p規則,t規則,cp規則
P:前提在推導過程敏蠢中可以使用。橋孫陪
T:在推導過程中,若有公式或永真式中含命凱嘩題S,則S可在推導過程中引入。
CP:若P1∧P2∧......∧Pn∧A→B
則P1∧P2∧......Pn→(A→B).
㈨ 離散數學的謂詞邏輯推理
任何一本談謂詞邏輯的書均有量詞轉化法則!
(1)(∃x)(P(x)∧(∀y)(R(x,y)→L(x,y))) P(P規則)
(2) P(a)∧(∀y)(R(a,y)→桐春L(a,y)) T(T規則) (1) ES(存在指定規則)
(3)P(a) T(2)
(4) (∀y)(R(a,y)→L(a,y)) T(2)
(5) (∀x)(P(x)→(∀y)(Q(y)→┐L(x,y))) P
(6) (P(a)→(∀y)(Q(y)→┐L(a,y))) T(5) US(全稱指定規則)
(7) (∀y)(Q(y)→┐L(a,y))) T(3)(6)
(8) (R(a,b)→L(a,b)) T(4) US
(9) (Q(b)→┐L(a,b))) T(7) US
(10)L(a,b)→┐Q(b) T(9)
(11)R(a,b)→┐銷旅Q(b) T(8) (10)
(12)┐R(a,b)∨┐Q(b) T(11)
(13) (∃y)┐(R(y,b)∧虧輪凳Q(b)) T(12) EG(存在推廣規則)
(14) (∀x)(∃y) ( ┐(R(y,x)∧Q(x))) T(13) UG(全稱推廣規則)
(15) ┐(∃x)(∀y)(R(y,x)∧Q(x)) T(14)
㈩ 離散數學命題演繹證明A∨B→C∧D,D∨E→F => A→F 畢業七八年了,實在不會,謝謝大家幫忙!
如下:
A∨B→C∧D , D∨E→F=> A→D, D→F =>A→F。
A∨B表示A,B中至少滿足一個。
C∧D表示同時滿足C和D。
學數學的小竅門戚脊
1、學數學要善於思考,自己想出來的答案遠比別人講出來的答案印象深刻培仔沖。
2、課前要做好預習,這樣上數學課時才能把不會的知識點更好的消化吸收掉。
3、數學公式一定要記熟,並且還要會推導,能舉一反三。
4、學好數學最基礎的就是把課本知識點及課後習題都掌握好。
5、數學80%的分數來源於基礎知識,20%的分數屬於難配殲點,所以考120分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