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數學,統計,怎麼求中位數
求中位數的方法:可以通過把所有觀察值高低排序後找出正中間的一個作為中位數,如果觀察值有偶數個,通常取最中間的兩個數值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對於一組有限個數的數據來說,它們的中位數是這樣的一種數:這群數據里的一半的數據比它大,而另外一半數據比它小。
計算有限個數的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同類數據按照大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中間那個數據就是這群數據的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那2個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就是這群數據的中位數。
(1)高中數學統計怎麼算擴展閱讀:
一個數集中最多有一半的數值小於中位數,也最多有一半的數值大於中位數。如果大於和小於中位數的數值個數均少於一半,那麼數集中必有若干值等同於中位數。
中位數和眾數不同,眾數指最多的數,眾數有時不止一個,而中位數只能有一個。
1、中位數是以它在所有標志值中所處的位置確定的全體單位標志值的代表值,不受分布數列的極大或極小值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位數對分布數列的代表性。
2、有些離散型變數的單項式數列,當次數分布偏態時,中位數的代表性會受到影響。
3、趨於一組有序數據的中間位置。
網路-中位數
『貳』 高中統計的所有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總結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敏租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或皮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衫拿差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其他的在
http://..com/question/100453383.html
『叄』 高中數學統計知識點
統計是一種數學方法,可以將數據做一定的處理,然後歸納,最後將結果清晰的呈現在人們面前。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高中數學統計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1.1.1簡單隨機抽樣
1.總體和樣本
在統計學中 , 把研究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
把每個研究對象叫做個體.
把總體中個體的總數叫做總體容量.
為了研究總體 x 的有關性質,一般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x₁,x₂……,xn 研究,我們稱它為樣本.其中個體的個數稱為樣本容量.
2.簡單隨機抽樣,也叫純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 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目較少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3.簡單隨機抽樣常敏腔用的方法:
(1)抽簽法;⑵隨機數表法;⑶計算機模擬法;⑷使用統計軟體直接抽取。在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容量設計中,主要考慮:①總體變異情況;②允許誤差范圍;③概率保證程度。
4.抽簽法:
(1)給調查對象群體中的每一個對象編號
(2)准備抽簽的工具,實施抽簽
(3)對樣本中的每一個個體進行測量或調查
例:請調查你所在的學校的學生做喜歡的體育活動情況。
5.隨機數表法:
例:利用隨機數表在所在的班級中抽取10位同學參加某項活動。
1.1.2系統抽樣
1.系統抽樣(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
把總體的單位進行排序,再計算出抽樣距離,然後按照這一固定的抽樣距離抽取樣本。第一個樣本採用簡單隨機抽樣的辦法抽取。
K(抽樣距離)=N(總體規模)/n(樣本規模)
前提條件:總體中個體的排列對於研究的變數來說,應是隨機的,即不存在某種與研究變數相關的規則分布。可以在調查允許的條件下,從不同的樣本開始抽樣,對比幾次樣本的特點。如果有明顯差別,說明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承某種循環性規律,且這種循環和抽樣距離重合。
2.系統抽樣,即等距抽樣是實際中最為常用的抽樣方法之一。因為它對抽樣框的要求較低,實施也比較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種與調查指標相關的輔助變數可供使用,總體單元按輔助變數的大小順序排隊的話,使用系統抽樣可以大大提高估計精度。
1.1.3分層抽樣
1.分層抽樣(類型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徵或標志(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後再在各個類型或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旁拿者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後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2.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准: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數或相關的變數作為分層的標准。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數作為分層運薯變數。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分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各種類型或層次中的單位數目占總體單位數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採用該方法,主要是便於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據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據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
2.1.1—2.1.2隨機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義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確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統稱為相對於條件S的確定事件; (4)隨機事件:在條件S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隨機事件;
(5)頻數與頻率:在相同的條件S下重復n次試驗,觀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現,稱n次試驗中事件A出現的次數nA為事件A出現的頻數;稱事件A出現的比例為事件A出現的概率:對於給定的隨機事件A,如果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發生的頻率fn(A)穩定在某個常數上,把這個常數記作P(A),稱為事件A的概率。
(6)頻率與概率的區別與聯系:隨機事件的頻率,指此事件發生的次數nA與試驗總次數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總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把這個常數叫做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頻率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為這個事件的概率
2.1.3概率的基本性質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並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斥;
(3)若A∩B為不可能事件,A∪B為必然事件,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為對立事件;
(4)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質:
1)必然事件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概率為0,因此0≤P(A)≤1;
2)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與事件B在一次試驗中不會同時發生,其具體包括三種不同的情形:(1)事件A發生且事件B不發生;(2)事件A不發生且事件B發生;(3)事件A與事件B同時不發生,而對立事件是指事件A 與事件B有且僅有一個發生,其包括兩種情形:(1)事件A發生B不發生;(2)事件B發生事件A不發生,對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1、科學記數法:把一個數字寫成的形式的記數方法。
2、統計圖: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數據的圖。
3、扇形統計圖:用圓和扇形來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統計圖中,每個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等於該部分對應的扇形圓心角與360°的比。
4、條形統計圖: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
5、折線統計圖: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
6、確定事件包括:肯定會發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會發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確定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確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結果除以所以可能結果求得理論概率。
9、有效數字:對於一個近似數,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到的數位為止的數字。
10、游戲雙方公平:雙方獲勝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數平均數:簡稱“平均數”,最常用,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大;加權平均數12、中位數:數據按大小排列,處於中間位置的數,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小。
13、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小,跟其他數據關系不大。
14、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都是數據的代表,刻畫了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15、普查:為了一定目的對考察對象進行全面調查;考察對象全體叫總體,每個考察對象叫個體。
16、抽樣調查: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調查;從總體中抽出的一部分個體叫樣本(有代表性)。
17、隨機調查:按機會均等的原則進行調查,總體中每個個體被調查的概率相同。
18、頻數:每次對象出現的次數。
19、頻率:每次對象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
20、級差:一組數據中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1、方差: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2、方差計算公式
23、標准方差:方差的算數平方根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4、一組數據的級差、方差、標准方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定。
25、利用樹狀圖或表格方便求出某事件發生的概率。
『肆』 高中數學概率統計如何計算 就是C31 什麼之類的不太會,怎麼算啊,雖然知道公式但還是不會用
樓主 你看好了 Cnm 就是 Anm/Ann 這就是 公式, 比如說 C31 就是A31=3 A33=3*2*1
所以 A31/A33 就是 3/6=1/2 OK understand?
『伍』 高中數學統計中的統計圖的中位數,眾數,平均數怎麼求啊。
眾數:最高矩形的中點
平均數:每個矩形面積 乘以 每個小矩形底邊中點橫坐標,把他們一一相加,就是平均數
矩形面積就是頻數
中位數:分兩個面積相等的x值,
可以把前面頻數相加,x值就在頻數相加大概是0.5的矩形里,這時候,根據0.5和這個矩形的高求x。 求完後,這個x值和這個矩形高相乘一定等於0.5 ,這就是把面積成兩個部分。
求採納,謝謝
『陸』 高中數學統計,怎麼算的
S*=3S=25.5
『柒』 高中數學概率統計如何計算 就是C31 什麼之類的不太會,怎麼算啊,雖然知道公式但還是不會用
這個很好算吧。實際計算的時候不用記書上的那個公式。
比如算cmn(m在上邊,n在下邊),你運伍就在消改分母上寫1
*
2
*...一直寫旁橋或m個樹,分子上就寫n
*
(n-1)
*
...,一直寫m個數。
如果算pmn,就不用寫分母了,直接算n
*
(n-1)
*...一直寫m個數就行。
『捌』 高中統計的所有公式
統計學原理常納兆中用公式匯總
第三章 統計整理
a) 組距=上限-下限
b) 組中值=(上限+下限)÷2
c) 缺下限開口組組中值=上限-1/2鄰組組距
d) 缺上限開口組組中值=下限+1/2鄰組組距
第四章 綜合指標
i. 相對指標
1. 結構相對指標=各組(或部分)總量/總體總量
2. 比例相對指標=總體中某一部分數值/總體中另一部分數值
3. 比較相對指標=甲單位某指標值/乙單位同類指標值
4. 強度相對指標=某種現象總量指標/另一個有聯系而性質不同的現象總量指標
5.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實際數/計劃數
=實際完成程度(%)/計劃規定的完成程度(%)
ii. 平均指標
1.簡單算術平均數:
2.加權算術平均數 或
iii. 變異指標
1. 全距=最大標志值-最小標志值
2.標准差: 簡單σ= ; 加權 σ=
3.標准差系數:
第五章 抽樣推斷
1. 抽樣平均誤差:
重復抽樣:
不重復抽樣:
2.抽樣極限誤差
3.重復抽樣條件下:
平均數抽樣時必要的樣本數目
成數抽樣時必要的樣本數目
不重復抽樣條件下:
平均數抽樣時必要的樣本數目
第七章 相關分析
1.相關系數
2.配合回歸方程 y=a+bx
3.估計標准誤:
第八章 指數分數
一、綜合指數的計算與分析
(1)數量指標指數
此公式的計算結果說明復雜現象總體數量指標綜合變動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額說明由於數量指標的變動對價值量指標影響的絕對額。
(2)質量指標指數
此公式的計算結果說明復雜現象總體質量指標綜合變動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額說明由於質量指標的變動對價值量指標影響的絕對額。
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
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
復雜現象總體總量指標變動的因素分析
相對數變動分析:
= ×
絕對值變動分析:
- = ( - )×( - )
第九章 動態數列分析
一、平均發展水平的計算方法:
(1)由總量指標動態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①由時期數列計算
②由時點數列計算
在間斷時點數列的條件下計算:
若間斷的間隔相等,則採用「首末折半法」計算。公式為:
若猜扒間斷的間隔不等,則應以間隔數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公式為:
(2)由相對指標或平均指標動態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基本公式為:
式中: 代表相對指標或平均指標動態數列的序時平均數;
代表分子數列的序時平均數;
代表分母數列的序時平均數;
逐期增長量之和 累積增長量
二、平均洞山增長量=—————————=—————————
逐期增長量的個數 逐期增長量的個數
計算平均發展速度的公式為:
(2)平均增長速度的計算
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