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數學課本是教師教學的工具書,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媒體。充分利用數學課本,精心指導學生閱讀,有利於進一步體現學生在 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努力讓他們帶著教材走向教師,有利於加速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升華。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踐和課題研究中有意識的加強了這方面對學生的指導和訓練,進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以下幾點認識:
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應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數學課本中沒有曲折生動的情節,只有簡潔精練的文字,抽象概括的法則,因此學生對閱讀數學課本的興趣不濃。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懸念、帶著急於找到解題方法的急切心情去閱讀課本。充分調動起學生閱讀課本的激情。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出示一組面積相等但形狀、已知條件不同的三角形,讓同學議一議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學生的意見很不統一。此時,教師指出,用面積計算公式可以算出這幾個面積是相等的,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用什麼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呢?這樣,就使同學們滿懷學習興趣投入到閱讀數學課本中去。
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間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課前指導閱讀
教師、學生、教材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素。這些要素的最佳組合是:讓學生先閱讀教材,然後帶著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走向教師,師生共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學生必須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教學中我們首先抓好課前閱讀這一環節。
1、明確閱讀要求。我們要求學生特別注意閱讀課本中的「圖」和「文」,展開思考,並作好筆記。思考插圖的教學意義,思考文中有那些知識點,那些地方不理解,作好「批」「劃」記錄,待課內解惑,這樣,上課時,師生就抓住了教學的重點。例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時,我們設計了三道閱讀思考題:(1)什麼叫質數?為什麼叫質數?(2)什麼叫合數?為什麼叫合數?你知道最小的合數是幾嗎?(3)1是不是質數?1是不是合數?為什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解惑。
2、教給閱讀方法。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和教材內容。我們讓學生在以下的模式中閱讀:(1)創設閱讀情景,出示閱讀要求,閱讀課本內容,找到不理解的問題。(2)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和閱讀的學習內容,尋求解答問題的方法。(3)准備提出自己解答不了的問題。這樣,學生對教材逐字逐句作推敲、品味,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風和閱讀能力。例如,閱讀《分數的意義》一節時,要注意:關鍵詞語單位「1」、「平均分」、「若干份」在分數里各是什麼意思?「一份數」在分數里指什麼?當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那麼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大大被提高了。
(二)課內質疑閱讀
課堂教學,從某中意義上說,就是一個質疑和釋疑的過程。抓住學生閱讀課本後產生的這樣或那樣疑問,幫助學生在關鍵處開竅,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准備質疑。上課時,學生紛紛提出疑問,有的問:「為什麼要加『都』字」?有的問:「為什麼要加『相同』這兩個字」?還有的問:「為什麼要『零除外』」?這時,我反過來問學生為什麼?讀懂的學生積極要求解答,他讓我們班學生站出24人,把他們每8人分成一組,然後要求學生站出1/2,第二次站出2/4,第三次站出4/8。站完後,他叫其他同學看一看,比一比,哪次站出人數最多?為什麼呢?回答後他說:「一樣多」,所以1/2=2/4=4/8。他還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從左向右看,分子、分母起了什麼變化?從右向左看呢 ?如果把4/8的分子乘以或除以4,它們的大小相等嗎?如果1/2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0,結果怎樣呢?這位學生一一把問題解決了,這課叫我終生難忘,這位學生不僅給學生上了一課,而且給我上了一堂示範課,這里正說明這位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
還有一次教學中,我也深深地被上了一課當時正好學習《圓錐的側面積計算》時,通過課前閱讀,大多數學生認為圓柱的側面積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但當時有一位學生立即站出來問「圓柱的側面積展開圖只能是長方形嗎?」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重讀課本的興趣,學生們邊讀邊拿著學具側面展開捲起,又展開,邊觀察,邊思考,相互進行討論。這時,一個聰明的學生站起來了說:「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圖就是正方形。」令我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竟然又有一學生站起來要說,這時大家把目光都轉移到這位同學身上了,那種目光代表什麼可想而知。這時他毫不緊張地說:「如果沿圓柱體側面斜著切開,那麼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說實話,我當時也沒想這么多,你看學生結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了同一圓柱體計算公式:底面周長乘以高。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的良好習慣。
(三) 課末整理閱讀
在課堂的反饋回授階段,我們盡可能給學生產生創設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在應用之前,應該讓學生回憶一下先前閱讀過的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並用自己的語言記述下來,這樣用的得心應手,體驗到課堂閱讀後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進而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把短暫的閱讀發展為持續的求知慾。例如,教學《圓的認識》近尾聲時,老師說:要在操場上畫一個較大的圓,這個圓怎樣畫?請同學們想辦法。這一問題激發學生去思考的波瀾,紛紛發表自己對書本知識應用的想法。進而,學生從「會讀 」逐步轉變為「讀會」。
(四)課後研究閱讀
閱讀要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例如,在閱讀「梯形面積計算」內容是,首先要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用語言和字母表示出公式,再閱讀語言如何應用,最後與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方法進行比較,使知識連成線,結成塊。有的教學內容需大聲閱讀、有的需小聲閱讀,有時還需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決定閱讀方法,總而言之,閱讀無固定模式,能發揮它最佳優勢的閱讀是最好的閱讀。
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應引導學生把閱讀課本與思考問題、嘗試練習、分析討論緊密結合。
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好思考題,嘗試練習、分析討論等環節的教學,使這幾個環節緊密結合。
1、教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要抓住教材的重難點,對學生的閱讀能起導向作用。學生帶著思考題閱讀,能提高閱讀的針對性,使閱讀有明確的目標。
2、學生通過閱讀,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方法,讓學生在准備題、例題的括弧內,橫線上作一些嘗試訓練,使剛剛獲得的知識得到應用,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碰到一些障礙,應讓同學在一些疑難問題上展開討論。在閱讀課本、分析討論這兩種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有條件,應把閱讀教學向課外輻射,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由一本教科書的學習帶動幾本、幾十本乃至幾百本優秀課外數學讀物的主動閱讀,使學生的閱讀量大大的增加,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相信,通過課內外的大量閱讀將為學生今後的進一步學習打開一片廣闊的天地,無疑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會有一群優秀數學閱讀者飛翔在數學世界裡。
㈡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如何培養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如何培養
閱讀能力就是指學生具有看書並讀懂其中內容的能力。再了解一下什麼是數學,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構建知識體系
知識是一個系統,我們所學的知識也呈螺旋上升的趨勢,低年級的'知識體系處於一個比較基礎的部分。如小學知識體系分為幾個階段,內容分為幾個部分等。為了讓學生有系統、有步驟地學習,課標與教材都是精心設計與安排的。
如「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那麼學習乘法,就是在學習加法的基礎上提升的。
(二)思考與閱讀相結合
數學學習對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思維與閱讀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三)實踐與閱讀相結合
如學習估算的時候,估算是求近似數,不要用一種固定的模式規定學生去估算,要通過四捨五入法、去尾法、進一法等。
(四)重點內容重點訓練
前面已經說過了,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那麼我們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系統的概念,每一階段的內容,哪些是重點和難點,這些重點和難點我們就可以把它作為重點內容來訓練。如一年級的加法的意義、二年級乘除法;又如圖形的認識中的「角的分類」等。通過有重點的訓練,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發展是比較持久與鞏固的。
㈢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興趣
1.選好讀物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沖灶此,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讀物。
(2)因人而異。
(3)有趣味性。
(4)注意閱讀的廣度。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只有蠢卜廣泛地閱讀。
2、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
3、養成良好的閱讀帶判穗習慣
4、堅持以讀為本,重視多種形式的讀
5、學會積累
㈣ 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的學習階段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較為輕松的階段,因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小學學習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容易理解,因此忽視了對小學教育的關注。下面我給你分享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歡迎閱讀。
[摘要] 小學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從小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與習慣,為將來成就全能人才做基礎,成為當前信息教育的宗旨。
[關鍵詞]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閱讀能力培養的對學生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結束語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必須培養的能力之一。為什麼要培養小學閱讀能力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有什麼影響?培養小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是什麼?
一、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閱讀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人們獲取知識,而且有助於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閱讀能力必須從小培養,在指導小學生閱讀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教給學生以有效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書籍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開掘不盡的富礦,是走向未來的基石;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的精神營養劑。讀書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
對學生來說,閱讀的重要性更為明顯。閱讀是學生學習功課、接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閱讀能力對學生學習功課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閱讀理解能力差,就很難有效地掌握課本知識;閱讀速度慢,閱讀策略不對頭,在閱讀課外書時就很以做到廣采博取,知識量就會受到影響。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改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是每個學生的迫切希望。因此,學會閱讀,必須從小學開始培養。
1、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捷徑。
在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里,生產力極其落後,知識的傳遞主要靠口耳相授。口頭的傳遞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且極易消失,因此傳遞的范圍是很窄的。自從有了文字,人們把實踐中獲取的知識記錄下來,變成書面的形式,廣為傳遞,不受時空的限制,消除了聲音瞬間即逝的煩惱,閱讀也就成了人們獲取間接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家牛頓曾經很形象地把書比作“巨人的肩膀”,當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有希望比巨人還要高出一頭。一個人不可能親自閱歷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和事情,去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直接經驗”。事實上,人們的大多數知識是依靠讀書來間接獲得的,即“間接經驗”。可以說,讀書是聰明的選擇,是一個人獲取無窮知識與經驗的捷徑。
2、讀書有助於實現人生的價值。
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旅行”。讀書一方面可以獲得知識,洞悉人生存在的道理和意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有助於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閱讀能力培養的對學生的影響
我們知道,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重要途徑。與其它學科相比,數學學習尤其離不開操作、練習。在閱讀 學習中,倡導讀做結合、讀練結合,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種過程既是知識的復現,又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 時也有助於學生把凝固的認知結構轉化為能動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如“圓的認識”中,學習圓的畫法。當學生閱讀了畫圓的基本操作步驟以後,及時要求根據教材中規定的步驟試著先畫一個圓。畫好後討論:①畫圓時,有一隻腳固定不動,是哪只腳?②在紙面上不停移動的是哪只 腳?它是怎樣移動的?③同學們畫出來的圓有大有小,那麼什麼情況下畫出來的圓較大,什麼情況下較小?最後再要求學生畫指定大小的圓。經常進行這樣讀練結合的教學,潛移默化中,學生便逐步養成了讀練結合的良好習慣。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
那麼,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其數學閱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課前預習指導讀:加強課前預習,布置預習提綱,初步教給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為學生課上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懸念和疑問去閱讀,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閱讀。
2、課上研究共同讀:培養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使他們養成看書的習慣和具有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課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地檢查學生的課前閱讀情況,根據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適時地設置一些易混易錯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待他們暴露出各種問題後再讓他們閱讀有關課本內容,進行議論評判,使他們對課本中的數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課後復習反復讀:所謂復讀就是在一單元或一章的內容學完後教師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性閱讀,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溫故知新。通過再次閱讀,把本章節或單元的主要知識點按若干類別加以歸納、整理、系統化、概括化,以形成綱要或圖表,更好地理清關系,加強記憶;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把本單元或章節中出現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想明確化,書寫在章節總結里,以加深對思想方法的認識;對本單元或章節中相關的或相似的數學對象進行異同比較,加深對概念、定理的理解。
總之,重視小學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眾所周知,未來社會高度發展,
摘 要:新人教版在每個知識點後面都增加了解決問題的課時,而且解決問題第一步驟就是閱讀理解,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要閱讀問題,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
教師在教學時,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會做計算題,但是解決問題就是不會,或經常解決問題寫錯。但是只要老師將題目讀一次,有些學生就馬瑟頓開。問題就出在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行,沒能理解題目的意思。數學閱讀不像語文的文字閱讀,同時,數學閱讀過程也是一個猜測、想像、理解,推理的認知過程。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很多學生喜歡看書,那是因為讀書,讓他身臨其境,可以讓他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數學閱讀也如此,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產生了興趣,就會激發學生閱讀慾望,使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久而久之,閱讀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在概念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
數學中的概念、定義等是數學基礎知識,是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內容之一。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感受出完整的定義,合理的推理,嚴密的邏輯,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在數學閱讀中學生要仔細閱讀,琢磨,經過老師講解後,理解性閱讀,從而達到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如在教師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教材的定義是這樣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先讓學生理解對邊分別平行的意思,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概念意思。又比如這個單元的《梯形的認識》,教材對梯形的定義是這樣的,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要抓住“只有一組”的意思,讓學生理解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還有另外一組對邊不平行。如果另外一組對邊也平行,那麼這個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了。這里用到了假設,想像的思想。
三、培訓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數學閱讀不是簡單的流暢地富有感情地通篇閱讀,而是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獲得,提煉信息。因此,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帶著自己的目標或疑問去閱讀,能夠經過閱讀來提煉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我們在對解決問題閱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看的問題,再去看題目中的信息。例如:買3kg蘋果一共要15元,媽媽買5kg蘋果要多少錢?首先,學生可以閱讀問題“買5kg蘋果要多少錢”,然後在問題中尋找解題的思路,要想求5千克蘋果的價格,首先要知道1千克蘋果要多少錢,然後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題目,由題目可以知道“3kg蘋果一共要15元”,那麼利用單價×數量=總價,總價數量=單價15求出1千克蘋果需要5元,那麼5千克蘋果的價格就是:5×5=25元。因此,在閱讀解決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先閱讀問題,然後從問題中找出解題方法,最後帶著問題帶著目的去閱讀題目,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題目,又能縮短學生解題的時間,合理而不為。
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咬文嚼字,重復閱讀。數學閱讀首先要認真仔細,必須讀懂到每一個字、每個詞、每個單位。有些較長的題目,要利用語文閱讀中縮句的方法,提煉出主要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例題:一條2米長的鐵絲,減去,還剩多少米。再減去m,最後還剩下多少米。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次減去它的,這個是指把2米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減去了2米的等於0.5米,還剩下2-0.5=1.5(米)。第二次減去m,這個是有單位的,是指把1米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即小數0.25米,最後剩下1.5-0.25=1.25(m)。
2、回憶比較閱讀。指學生閱讀時,對新知識和舊知識的比較回顧,對類似問題的比較遷移。如在教學質數時,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要回顧什麼是因數而且要和合數的定義對比。這樣可以使學生清楚區分合數與質數的聯系和區別。閱讀解決問題時,雞34隻,比鴨少12隻,鴨多少只?這種題目很多學生拿到題目,看到“少”就減,根本沒比較雞鴨哪個多,仔細閱讀題目,比較雞鴨數量,雞比鴨少12隻,說明雞少鴨多。因此鴨比雞多12隻,34+12=46(只)。
3、動手操作,理解閱讀。學生閱讀時,要動手算一算,劃一劃,畫一畫等去探索、發現數學語言的的真正含義。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仔細思考。例如,在閱讀比較長的數學問題時,可以用筆劃一劃重要的數學信息。在閱讀路程問題時,動手畫畫路線圖,使我們能更清楚之間的關系。
可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作用意義重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自主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 麗,在小學課堂中提高數學閱讀的有效性 [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年10期
[2] 李美霞,談小學生數學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J],大觀周刊,2012年第36期
【摘要】本文認為教師只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的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有效的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問題對策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最基本途徑。隨著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數學新課程標准要求加強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這一切對數學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改善教學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該有預見性的認識到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今後數學學習的深遠影響,並應有意識的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實踐證明,有效的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1、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傳統數學教學的模式約束。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做出了很多改變,但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仍佔主導地位。小學數學教師也漠視學生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認為小學生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因此將課程講的盡量詳細,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進行學習,這些都嚴重抹殺了小學生對知識獲取的好奇心理和主動求知心理。
1.2、小學生思維方式的不成熟。從生理角度講,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自學和探索求知能力等方面發育尚不完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進行有效的訓練和培養。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造成小學生這方面能力的發育滯後。
2、“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2.1、“數學閱讀”內容生活化
2.1.1創設生活情境,培養閱讀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低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中把生活情境呈現出來,讓學生充分閱讀,從情境圖中獲得信息,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在小朋友認識10以內各數的時候,我給他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校園圖,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分別找出數量1、2、3、4……的東西,再找出教室中可以用數字表示的物體,說給小朋友聽一聽。課後又讓學生找一找,家裡的哪些東西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數字來表示。學生找到了許許多多:我家有一台電腦,2台冰箱,3張床,4隻空調等等。
2.1.2.創設問題情境,提高閱讀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教師就應教給學生正確、良好的閱讀方法,首先題目要讀完整再思考,其次對於讀了一遍還不能明白意思的題目要多讀幾遍,最後將答案填寫好之後還要再將題目完整地讀一讀。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後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於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2.1、讓學生學會善於閱讀的習慣
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計算過程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通過閱讀促使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看清運算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明白運算方法。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解決問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2.2.2、讓學生學會會讀的習慣
A、“讀”中生疑。敢於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疑問,引發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如,五年級商不變的規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
B、“讀”中理解。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
C、“讀”中比較。以“讀”比較就是通過比較知識的縱橫聯系、差別,把知識內化的一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比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的重點,對知識間的聯系和差別能夠系統地把握,為以後靈活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3、師生共讀數學好書
數學教師對數學方面信息的大量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自身知識,還可向學生推薦數學閱讀方面的好雜志、好報紙、好書籍,如《數學故事》《趣味數學網路圖典》等,豐富學生的數學閱讀世界,激發他們數學閱讀的熱情,以閱讀來促進思維,形成方法,運用數學。
㈤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不但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課也經常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在教學中需要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在數學中不光有數字運算,還有空間關系和邏輯思維的問題。而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的必要前提。本文將討論數學閱讀理解的內涵及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對策等問題。
一、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閱讀是對文本的加工和理解過程,小學數學也涉及文本的問題,如應用題、文字題、圖表等,這些數學文本由數字、抽象符號以及語言詞彙等構成。在目前,我們教師也意識到小學生閱讀跟數學技能的水平很不對稱。有的學生面對文字題、應用題時就「傻眼」了,難以應對。例如當學生直接計算兩個數字的積或者商時,他們可以准確無誤地完成;然而,把這兩個數字放在文字題中時,他們就不知道是應該求積還是求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數學中的基本語言甚至關於解題要求都不能准確理解。
二、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過程理解
小學數學文本由數學語言、詞彙以及以非常簡潔的形式符號組成,小學數學文本理解過程至少有四個層次:
1.正確理解詞彙和符號。小學數學應用題常常用一些詞彙來表述,這些詞彙有些是數學中的專門術語,有些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因此,指導學生准確理解這些詞彙的內涵是正確理解問題的前提。
2.正確解決詞彙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用詞彙表示概念與用符號來表示概念之間需要相互翻譯。
3.在應用題、用符號表示的數學方程表達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號關系和數量關系的問題。如在四則運算中,同時出現了加、除、括弧等,這就必須理解這些符號的關系,才能確定計算的順序。
4.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閱讀理解最終還是要構建合適的問題模型。在詞彙、符號、語法結構的水平上去理解問題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驟,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合適的問題模型才能解決它。
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問題的給定條件和要達到的目的之間總是包含了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將已有的概念性知識、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識聯系起來,來彌補這種缺口的差異,形成關於問題的內在表徵模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
三、小學數學閱讀的困難和對策
小學生在數學文本的理解中面臨的任務以及困難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導致學生數學閱讀困難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根據主要原因的不同採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策。
1.在數學理解的不同步驟上加以訓練。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層次,因此,在實踐中每個學生的數學閱讀困難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不同學生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小學生理解的困難可能是不能理解數學術語和符號或者不知道將兩者互譯,還有可能是不善於理解數學的「語法結構」等。對策:對不能理解詞彙和符號進行互譯的學生,指導過程中要訓練他們用多種方式理解和處理同一個數學主題。
2.指導學生構建「活的」、結構化知識。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是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前提,在實踐活動中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於解釋文本信息的足夠的已有知識;學生已有的知識雖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選擇合適的知識點與問題情景聯系起來;學生對問題理解與題目表達的含義不一致。對策:根據以上原因,在實踐指導中要發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結構的知識體系。
3.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元認知訓練。小學生在理解數學問題或文本時,其認識活動不僅是指向外在問題文本,還指向自己的認識活動為對象的認識,就是「元認知」,就是對認識活動的認知。在對數學問題理解過程中的元認識活動包括很多內容,如事先計劃預測結果、時間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質疑、自我評價等,從以往的實踐證明,許多學生不善於理解數學文本,可能是因為元認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能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語文識字量和知識水平的局限,造成他們閱讀能力不夠。他們常常依賴老師或家長幫助其讀題、分析題意,沒有自己閱讀題目的習慣。我們經常在批改作業中發現,前一次做過的一類題目要求是劃出一組題中得數較大的一個算式,這一次再做類似的題型,只不過題目要求變成了在得數較大的算式後面打「√」,許多學生做題時還是按照以前遇到過的要求做題,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做題之前根本就沒有閱讀過題目要求,也就根本談不上按要求正確完成習題了。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讓學生自行讀題、獨立理解題意。當在學生學完拼音之後,教師可給題目要求註上拼音,讓學生獨立讀題。讀題時先要求讀出聲音來,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眼、耳、口、心並用,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而且,在讀題時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重讀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關鍵詞語。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理解題義。學生在讀了之後還不能正確理解的地方,教師再有針對性地加以講解。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讓學生養成在做題之前要閱讀題目要求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成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並杜絕上述錯誤情況發生。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是發揮數學潛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數學課中應該重視閱讀理解教學。從過程看,數學閱讀理解包含了前後相依的四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學生都可能面臨困難,我們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包括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適當的元認知訓練等。
㈥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總結
數學知識的教學與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會學和會閱讀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為,閱讀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人類社會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人們往往誤認為就是語文閱讀,而忽略了數學的閱讀。隨著「社會的數字化」,僅僅具有語文閱讀能力是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尤為重要。我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任何行為都因趣而生,那麼興趣也就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閱讀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再缺乏興趣,就更容易退縮、逃避。因此,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只有對所提供的材料感興趣,才有可能去主動閱讀,用心閱讀,所以無論是課內閱讀指導還是課外閱讀推薦,都應該用學生的眼光去判斷和選擇,給學生喜歡的閱讀內容,給學生需要的閱讀內容。
1.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授學生閱讀技能就是教會學生正確地閱讀數學的方法。但由於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讀寫結合、舉一反三等相結合。
2.數學閱讀質量的提高
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閱讀過程是一種完整的心理過程。根據數學閱讀的特點,數學閱讀時,要精力集中,邊讀邊思考、分析。閱讀時要根據教師的閱讀提綱,抓住關鍵,仔細閱讀。概念、公式、規律等是閱讀的重點,要仔細分析,弄清概念的實質及公式和規律的條件與結論以及推導的思路。文中符號、圖表應結合課文內容,仔細思考、分析,以達到數形結合。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後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於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學生學會善於閱讀的習慣
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計算過程要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通過閱讀促使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看清運算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明白運算方法。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解決問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2.讓學生形成會讀的習慣
(1)在「讀」中生疑。敢於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疑問,引發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2)在「讀」中理解。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3)在「讀」中比較。以「讀」比較就是通過比較知識的縱橫聯系、差別,把知識內化的一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比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的重點,對知識間的聯系和差別能夠系統地把握,為以後靈活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讀與想相結合,注重數學閱讀活動中的思考與交流
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中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數學課本上的定義、定律等語言,雖然言簡意賅,但是不像文學語言那樣生動、形象、幽默,它常常不易理解。因而教師在指導閱讀時,引導和啟發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千方百計鼓勵學生要主動,要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養成凡事問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另外,數學閱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數學信息的汲取與交流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數學閱讀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閱讀活動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勵性與啟發性,具有一定的目標取向,能激發學生復雜的思維和高水平的認知,避免使數學閱讀活動流於形式。所以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靈動活躍的交流對話,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獲得多角度、多層次的啟發,進而獲得知識結構的改造與重組。
㈦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
數學閱讀是一個包括諸多認知因素的心理活動過程,是對所學內容的體驗理解過程.前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新課程標准也強調: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學生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加強數學的閱讀訓練,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就會更好地、更主動地去閱讀、理解.同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依賴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的目標.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小學生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徵,卡通、漫畫、童話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對孩子們來說動畫的《西遊記》比有名演員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見,創設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徵的閱讀環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提高閱讀效果.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表述單調、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而創設問題情景時,問題要精闢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有啟發性.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二、掌握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和閱讀經驗的積累,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的使用合適的方法來提高閱讀效果,也不能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
數學閱讀不僅僅是讀的過程,更是眼、口、手、腦等器官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閱讀小說快速瀏覽便知故事情節,故事結局已經確定,讀後的感想被情節結局所左右,具有被動性.數學的概念、公式、性質、定理等知識必須反復咀嚼,咬文嚼字,反復思考才會明白,它更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質疑.因此,更具有主動性.例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教材在出示例題「計算1/2+1/3」後有一段啟發性文字:它們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能計算.學生閱讀後,對 「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義並不理解.為此,引導學生聯系已學過的整、小數加減的計演算法則進行思考:整數的加減法中「數位對齊」是什麼含義?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的含義又是什麼?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的實質都是指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減.這樣不僅能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增強了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實現從機械閱讀到意義閱讀的轉化,真正提高閱讀效果.
㈧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 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自願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進行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提高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想讀、愛讀、樂讀。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麼規律在裡面呢?當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後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設閱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主動性,閱讀效果也會好一些。
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閱讀材料。
課外閱讀材料是指附於教材之後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後,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介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後,教材介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勵的評價語言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受到他人的表揚與肯定是一件心情舒暢的事情,成人如此,孩子們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和家長對孩子自覺的閱讀行為要適時、恰當地給予激勵,見到他在認真閱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摸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閱讀的書名,有時把他所閱讀的書推薦給大家……這些細小的動作、神態都將對他產生激勵作用;同時,開展一些活動中,如「講一講——講數學家的故事」、「編一編——編寫數學小報」、「寫一寫——寫數學閱讀日記」、「演一演——演示經典題目的解題過程-演示數學實驗的過程」等等,每項活動都評比優勝獎、創意獎,予以表彰。在一定的場合對孩子的閱讀行為加以積極評價,更能使他閱讀的勁頭越來越大,興趣越來越濃。教師的鼓勵與表揚是學生閱讀興趣產生的推動力、催化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加強指導,掌握閱讀方法,優化閱讀技巧,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由於數學學習內容的精煉性、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很多學生不會把數學文本當作一件輕鬆快樂的事,閱讀時常常「走馬觀花」或「囫圇吞棗」。所以,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從願讀到會讀。
㈨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講到「閱讀」,乍一看好像是語文課和外語課中的專用名詞。但正如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所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而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思維轉換慢,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而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對數學語言都有較好的理解力,能正確地理解和獲取各種數學信息。國內一些較為成功的教學改革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青浦數學教改實驗」等,無不得益於課堂閱讀教學環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數學課程目標得到落實,就必須加強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領會和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一、數學閱讀的特點。
數學閱讀材料不像語文閱讀材料那樣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主要原因是數學語言具有特殊性。
一是數學語言形式的多樣性。數學語言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三種形式。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是數學特有的語言形式,它與自然語言差別很大,通常一個數學符號就代表一個數學概念,如果學生對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不明確,閱讀就很難進行下去。在數學閱讀材料中,三種語言交叉運用,轉換頻繁,因此,數學閱讀常要求大腦建立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如把符號語言或圖形語言轉換為文字語言;把文字語言轉換為符號語言或圖形語言等等,這給閱讀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二是數學閱讀材料的嚴謹及簡潔性。數學材料在語言敘述上講究簡練,一字之差,其意義就相差甚遠,如「除」與「除以」、「增加幾倍」與「擴大幾倍」等等。閱讀者必須勤思多想,對每一個字詞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都要認真思考、仔細閱讀才能准確、全面地理解。
三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數學材料中反映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形,展現知識發生過程的分量不多,大都是經過多次抽象後的純理論性的,由概念、公式、定理經嚴謹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記憶、理解、抽象、綜合、分析、歸納、類比、聯想等思維活動都需要充分調動才能達到好的閱讀效果。
由此可見,數學閱讀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只有用心去培養,閱讀能力才能逐漸提高。
二、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1、激發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教材,尋求問題的答案。
例如,教學「雞兔同籠」問題。課始,讓學生嘗試解決古代名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有部分學生在嘗試解決後急切想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還有部分學生為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著急。此時,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例題「雞兔同籠,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隻腳。雞盒兔各有幾只?」的解法,滿足了學生的自主尋求答案的需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指導閱讀的方法
(1)在質疑中閱讀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剛開始閱讀數學課本時,學生可能會走馬觀花的瀏覽,根本不知道讀什麼、怎麼讀。老師可以適時「設疑」,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教材提供的「原材料」主動進行「加工」。
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先是引導學生根據除法中的「商不變規律」,通過猜測、驗證,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然後教師通過連續追問,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追問一:請再讀這句話,猜想中說的可是「數」,而不是「整數」。可我看到你們驗證時舉的所有例子都是「整數」。我們還學過什麼數?以它們為例,猜想也成立嗎?(學生舉例驗證)
追問二:翻開書,書上有「在一個分數里」。請問:我們一共學過哪幾種分數?你們舉的例子都是「真分數」。那麼對於「假分數」和「帶分數」,這句話也成立嗎?(學生舉例驗證)
追問三:在猜想論證中,既需要「證真」,也需要「證偽」。證偽,則只需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證明猜想錯誤。請思考:
(1)「性質」要求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如果「不同時」會怎樣?
(2)迄今為止,除了乘除,我們還學過加減,如果把「同時乘或除以」改成「同時加或減」,又會怎麼樣?
(3)「性質」中要求「不為0的數」,如果為0,會怎樣?
通過這樣的質疑、追問,學生觀察得更仔細,思考愈加周密。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些「為什麼」,思維的深刻性隨之得到培養。
(2)多感官參與閱讀
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瀏覽,而應是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充分協同參與。一是提倡學生逐字逐句默讀,反復咀嚼;二是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符號把重要內容做好記號,如用「曲線」標明重點詞語,用「?」標出有疑問的地方,用「…」表示注意等;三是引導學生用提綱式標題摘錄要義,用小段文字註明自己的感受與認識,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實例解釋教材中抽象的表述等等,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
比如,「畫平行線」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自學,仔細閱讀書上的畫圖步驟,嘗試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畫圖的步驟,使學生初步感知平行線的畫法;再讓學生按照書上的步驟,依葫蘆畫瓢,試畫一組平行線,比一比自己畫的和書上畫的有什麼不同,互動交流在試畫時出現的問題;最後教師再簡明扼要地抓住重點、易錯點進行講解。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畫「平行線」,也提高了自學能力。
(3)在比較中閱讀
數學內涵的真正獲得離不開比較、辨析活動。比較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同類題目的比較,也可以是新舊知識的比較。
比如,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計算「25×30」,然後請學生翻開書本進行閱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看數學書上的計算方法與原來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0乘25這一步為什麼豎式中不寫出來? 為什麼積的末尾要添上一個0?你喜歡哪種方法?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在關鍵處的激疑點拔,有助於學生深化理解新知。
3、培養閱讀的習慣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那麼,為了「不需要教」,教師應該「怎樣教」呢?筆者認為,教師要真正轉變觀念,把學習的權力、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養成在做題之前先去閱讀題目要求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
(2)培養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
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材料、閱讀材料的來源,而不僅僅是教師自己講課材料的來源,更不能變成「習題集」。為了增強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興趣,可以精心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比如,教學「周角」時,預設會有部分學生易受「周角」表象的干擾,會誤以為「周角就是一條射線,射線也就是周角」。在教學認識「周角」後,讓學生判斷「周角就是一條射線」的說法是否正確。果然,學生間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此時,教師不給予簡單的判定,而是要求學生去閱讀教材中「周角」的定義,自我釋疑。通過閱讀,進一步明確:周角作為一個角應該有一個頂點,它的兩邊是從頂點引出的的兩條射線,而這兩條射線位置恰好重合。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辯論和對教材的認真研讀,學生理解了周角和射線的區別,牢固掌握了概念。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編寫由詳到略的閱讀提綱,以促使學生迅速把握教材中的要義,使他們逐漸掌握數學閱讀的一些技巧。
(3)培養學生解題前仔細閱讀題目的習慣
教學中,常發現有的習題學生解答不出時,只要教師讓他將題目重讀一遍,有時甚至讀到一半時,他就會叫道『哦,原來如此!我會做了。」更有不少學生由於沒有仔細讀題,對題意一知半解,造成了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諸如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一般都與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很大關系。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讀題三遍再下筆」,第一遍先通讀題意;第二遍會用自己的話解釋題意;第三遍要找出關鍵點,找出數量關系。學生逐漸養成了解題前認真閱讀題目的習慣,正確率也大大提高。
(4)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將數學閱讀延伸至課外,不僅可以使學生利用更多、更廣的渠道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更增加了學生在收集、閱讀、展示中的體驗,讓學生們在參與中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比如,學習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後,可讓學生課後探究「能被9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習了「比的意義」後,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比」,了解「黃金分割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了「我會用計算器嗎?」之後,安排學生搜集「計算工具的演變、發展過程」的相關資料,做成「數學小報」在班級展示。
另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重點推薦一些數學科普讀物和以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數學期刊、報紙,如《故事中的數學》、《院士數學講座專輯》、《數學小靈通》、《小學生數學報》等,作為他們長期的課外閱讀材料。久而久之,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數學視野,還使數學課外閱讀這一學習過程成為他們的自主行為,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