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學日記五年級50字
今天陽光燦爛,一個星期的國慶假已接近尾聲,爸爸想讓我和姐姐再放鬆一下,就帶我們去吃魚煲。
來到當地有名的一家飯店,我們家傾巢出動,我點了一個糖醋排骨,我最愛吃那東西甜甜的,美味極了!爸爸又叫了一個魚煲,之後,我們就高枕無憂的等著。可我和姐姐卻去催,這時,爸爸告訴我倆:「不要去催,這樣他想著要讓我們早點吃,以最快的速度做給我們吃,一急就做不好吃了。」
我聽了,連忙轉身回去。剛走出廚房,姐姐就考我了:「十八點是什麼字?」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告訴我是「術」字。他又說:「路上有10隻狐狸,被壓死了一隻,還有幾只?」我向:
10-1=9(只)
連忙回答說:「你傻呀,IQ真底,不是9隻嗎?」姐姐回答說:「你才傻,其他都溜走了。」我氣急敗壞說:「不算,你這是腦筋急轉彎,不是數學題。」我氣呼呼地走了。
我們大吃一頓後,爸爸又叫我去結賬,我拿著五十元高興地走了。我看了看賬單:魚煲45元,啤酒7元,可樂6元,糖醋排骨15元。
我心中一算,一共73元,佔146%。超了,我只好又要了五十元。可是他找了我28元,多了一元,我想起了《梳羊角辮的小姑娘》這一課的小姑娘,連忙還給他,他直誇我是好學生。我非常開心。
今天太開心了!
2.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生活中的數學作文怎樣寫
1、今天,媽媽買回來了一大袋蘋果,這些蘋果紅彤彤的,看的我嘴都饞了。我從中挑出了一個最大的,准備和妹妹一起分著吃。
2、這時,媽媽說到:「這個蘋果這么大,不如我們來計算一下它的體積吧!」我和妹妹很快同意了。我們找來一個長方體容器,從裡面量,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25厘米,裡面裝了20厘米深的水。我把蘋果浸沒在水中,水面上升了3厘米。我們二人默契地拿起筆開始計算。
3、不一會兒,我們都算完了,妹妹搶著說:「先算出沒放蘋果時水的體積,再求出放入蘋果時的總體積,用現在水和蘋果的總體積減去沒有蘋果時水的體積就是蘋果的體積了。算式是20×15×20=6000(立方厘米),20+3=23(厘米),20×15×23=6900(立方厘米),6900-6000=900(立方厘米)。
4、妹妹說完後我慢悠悠地說:「我的方法和你的不一樣。原來水深10厘米,放了一個蘋果後水面上升了3厘米,因為放入蘋果後水面才會上升的,那麼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就相當於這個蘋果的體積,這樣就更加方便了。列式:20×15×3=90(立方厘米),所以蘋果的體積是900立方厘米。」
5、妹妹恍然大悟,我看著妹妹笑笑,我們開心地分起蘋果來!
3. 數學日記五年級下冊150字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個相關事情作為主題,最後總結自己的感受。
今天,媽媽去加班,我做完作業沒什麼可干,見家裡的地板很臟,就拿起笤帚掃起了地。我先從陽台上掃起,從里到外,仔仔細細地把每一個角落都掃得乾乾凈凈。
掃完地看時間還早,就趁著高興找來拖把准備拖地。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拖把放入水中泡一會兒,洗凈,使勁擰干,就認認真真地拖了起來。
媽媽回到家,看到我的勞動成果,特別高興,說:「以後你每做一件家務事,媽媽就給你一塊錢,給你買學慣用品。」
我特別高興,心想:通過自己的勞動得來的工資一定很特別,因為它們是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有一種特別的意義。
現在,我的錢包里已經攢下了2元錢,雖然不是很多,但我卻倍加珍惜,因為,那是我的第一份勞動收入。
4. 生活中數學小故事400字五年級
1. 數學故事怎麼寫400字
開頭寫數學的好處,在生活中有哪些。
再寫一兩個數學家的 故事,加上議論。在寫個結尾。
2. 數學名家故事400字5年級
華羅庚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3. 數學小故事五年級
1、高斯級數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2、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3、數學優秀小故事:門打開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劉建明先生請他坐下,小夥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地的導游,叫於江差冊,這次我帶領了個旅遊團到香港來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 劉建明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個大團。」 劉建明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游,於江看出劉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劉建明先生自信的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橘襪,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圓慶激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應該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就是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人數最少的情況下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這里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個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理了住宿手續。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點,但劉建明先生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4. 生活中的數學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我愛動腦。 還有,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5. 400字到500字的數學小故事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6. 五年級下數學故事,300-400字左右。急急急最好.20分鍾內回答
牛頓:用心默默的去做每件事
牛頓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內家裡給他的零用錢,他容都用來購買木工工具。他做了許多精巧的風車、風箏、日晷、漏壺等實用器械。少年時代的牛頓並沒有顯露出過人的天賦。所不同的是動手能力相當強。他每做一件東西,總是一聲不吭地埋頭苦幹。如果做得不合適就拆了重做,絕不馬虎。牛頓非常勤奮,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經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有時一連六個星期都在實驗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實驗做完為止。 牛頓雖然是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從來沒有驕傲自滿過,他謙虛地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塊美麗的石子。至於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呢!
牛頓就是這樣謙虛,孜孜不倦地鑽研學問的!
7. 數學小故事五年級(少一點
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既復雜又美麗的八角形幾何圖案,人們即使用直尺的圓規也很難畫出像蜘蛛網那樣勻稱的圖案。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這其間也有數學,因為球形使身體的表面積最小,從而散發的熱量也最少。
真正的數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日歷」,它們每年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斑紋,顯然是一天「畫」一條。奇怪的是,古生物學家發現3億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畫」出400幅「水彩畫」。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當時地球一天僅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10、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11、「>」、「<」和「=」的本領
很久很久以前,數學王國里亂糟糟的,沒有任何秩序。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中稱王稱霸,而且他們彼此之間總是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字天使看見這種情況很生氣,於是就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要求他們一定要讓王國變得有秩序起來。三個小天使來到了數學王國,0~9十兄弟輕蔑地盯著他們,「9」問道:「你們三個是干什麼的?我們的王國不歡迎你們。」
「=」天使笑了笑說:「我們是天使派到你們王國的法官,幫助你們治理好你們的國家。我是『等號』在我兩邊的數字總是相等的;這兩位是『大於號』和『小於號』他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尖尖朝誰,誰就小。0~9十兄弟一聽他們是數字天使派來的法官,以及「=」的介紹,都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 從此以後,數學王國越來越強盛,而且有著十分嚴格的秩序,任何人都不會違反。
12、「0」的故事
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於是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住,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13、最古老的數學趣題
在七間房子里,每間都養著七隻貓;在這七隻貓中,不論哪只,都能捕到七隻老鼠;而這七隻老鼠,每隻都要吃掉七個麥穗;如果每個麥穗都能剝下七合①麥粒,請問:房子、貓、老鼠、麥穗、麥粒,都加在一起總共該有多少數?
答案:總數是19607
房子有7間,貓有7X7=49隻,鼠有7X7X7=343隻,麥穗有7X7X7X7=2401個,麥粒有7X7X7X7X7=16807合。全部加起來是7+72+73+74+75=19607
14、蜂窩猜想
蜂窩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築工程。蜜蜂建巢時,青壯年工蜂負責分泌片狀新鮮蜂蠟,每片只有針頭大小而另一些工蜂則負責將這些蜂蠟仔細擺放到一定的位置,以形成豎直六面柱體。每一面蜂蠟隔牆厚度及誤差都非常小。6面隔牆寬度完全相同,牆之間的角度正好120度,形成一個完美的幾何圖形。人們一直疑問,蜜蜂為什麼不讓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狀呢?隔牆為什麼呈平面,而不是呈曲面呢?雖然蜂窩是一個三維體建築,但每一個蜂巢都是六面柱體,而蜂蠟牆的總面積僅與蜂巢的截面有關。由此引出一個數學問題,即尋找面積最大、周長最小的平面圖形。
15、蝸牛爬井
德國數學家裡斯曾出過這樣一道數學題:井深20尺,蝸牛在井底,白天爬7尺,夜裡降2尺,幾天可以到達井頂?
分析:如果認為答案是20/(7-2)=4就大錯特錯了!解這道題的關鍵是把最後一天爬行的情況與前面幾天爬行的情況區別考慮。
解:蝸牛前3天晝夜爬行的高度:
(7-2)×3=15(尺)最後一天爬行的時間:共用的時間:
16測量金字塔的高度
有一天,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他也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就到找法老了。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就去量金字塔。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於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並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下面就是一個小故事,是一個數字之間的故事。 有一天,數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最小的一位說起話來了。 0弟弟說:「我們大傢伙兒,一起拍幾張合影吧,你們覺得怎麼樣?」 0的兄弟姐妹們一口齊聲的說:「好啊。」 8哥哥說:「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錯,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應照相機和膠卷,好吧?」 老4說話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煩了一點,到不如用我的數碼照相機,就這么定了吧。」 於是,它們變忙了起來,終於+號幫它們拍好了,就立刻把數碼照相機送往沖印店,沖是沖好了,電腦姐姐身手想它們要錢,可它們到底誰付錢呢?它們一個個獃獃的望著對方,這是電腦姐姐說:「一共5元錢,你們一共十一個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錢?」 在它們十一個人中,就數老六最聰明,這回它還是第一個算出了結果,你知道它是怎麼算出來的嗎?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你看看合適么,謝謝
8. 五年級數學日記400字以上
數學日記
今天上午,我正在為數學日記寫些什麼而煩惱。在網路的知道上閑逛,希望能碰到些啟發。突然,知道上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我:
「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我沒多看分析,對著這道題便琢磨開了,咦?圓錐體的面積我沒學過怎麼計算啊。那這道題我有怎麼解呢?我嘆了口氣,准備繼續看完分析,刻我轉念又想,這個暑假過了我不久是六年級了嗎?若是連這道課課通上的題都不會做。我還算是什麼奧數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實了嗎?對,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來。
按照往常我在這種題面前一定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模型,可是,對於這道題我卻格外謹慎,生怕有個閃失。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錐的透視效果。定睛一看,咦?這個圖形如果是平面圖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樣了嗎,那這個圓錐的立方面積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圓柱體的面積的2分之1了嗎?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來圓錐體的面積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圓錐體的高,和底面積不就可以求出了嗎?再回到這道題上,它的條件里告訴了你底的半徑,就等於告訴了底面積,它說高和底半徑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徑的長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徑×3÷2=高。這么說來,高就是12分米,底面積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圓錐體面積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終於被我解出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通過這道題,我也發現了,其實數學中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就像圓錐體面積和是三角形面積一樣。其實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可以融會貫通,一樣可以解題。
9. 數學家的小故事400字
華羅庚上小學時,一個老師對新上任的老師介紹學校的情況時,說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多數是笨蛋……這話深深刺痛了華羅庚的心,他決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敬那位老師。
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給大家:「有一樣東西不知道有多少數量,三個三個地數剩下二個,五個五個地數剩下三個,七個七個地數剩下二個,問這樣東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唯有華羅庚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學都震驚了,老師也點頭稱贊。從此,他便愛上了數學課。
正當他求學時,父親店鋪生意日見蕭條,無力供他繼續讀書了,他只好輟學看櫃台。他利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一本只剩下50頁的微積分開始了自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守著小油燈一遍遍地演算。父親說他是個「書獃子」,幾次逼他把書燒掉,鄰居也勸他好好做買賣。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傷寒,醫生搖頭嘆息地叫家人為他准備「後事」。他向死神發起挑戰,掙扎著下地幹活,左腿又被摔成殘廢。他還是不氣餒,拄著拐杖忍著疼痛進行鍛煉。練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學去干雜務,給老師打水、削鉛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自學。
就在中學工作不久,他開始向報刊投寄數學論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後來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數學泰斗熊慶來的賞識,很快把他介紹到清華園,安置在自己身邊。
(9)生活中數學小故事400字五年級擴展閱讀
華羅庚成長歷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中,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5. 數學中生活的讀寫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系是多麼的密切呀。
比如,媽媽上街買水果,買蔬菜,還有去文印社復稿件……等等,都要用到數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數學,等我們去發現,去探索。
暑假裡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定:買3瓶礦泉水可以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闆,說:「老闆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飢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餘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再向雜貨店老闆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後再把空瓶還給老闆,噢!我們可以喝15瓶礦泉水。」爸爸點頭稱贊。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生活中的數學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見有好多人捐錢給那些沒有學上的人,就想起:我的國家大約有13億的人民,如果每個人每天節省1角錢,這樣的話,我國全國節約了1300萬元了,每個人從小學上到大學要用1萬多元,照這樣計算可以讓1085為沒有上學的小朋友,把這些錢給那些小朋友多麼好啊!如果我有這么多錢一定平均分給小朋友們!
我突然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也有壞處啊,恩不好不好!因為如果每個人每天多要浪費13億水了,多不話來啊!
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了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子:1300000000除以1000乘200等於260000000克再用260000000等於260噸水就是足足可以用上個2,3年了呀!我去問爸爸媽媽:「1噸水可以發電100度電?」我有想了想,算了算想出來了,哪就是說260噸水就可以發26000度電了。
哇哇!我一下子驚呆了五分鍾,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會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們大家從現在開始起要節約水利用水,不要浪費一滴水了,要養成節約這個好習慣不能浪費了!
我相信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只要做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即使在游戲中也能體會到數學思維的快樂!!!
美麗的數學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准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並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後,將筷子插入量筒中,並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籲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自己改動一下吧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到超市買東西付錢時,測量某東西的面積時,製作平行四邊形、直角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物品時……都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直接運用。前幾天我們家就發生了一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事情。
那天放學回家,我往小椅子上一坐,只聽「嘎吱」一聲,嚇得我趕忙跳了起來。哈,原來是椅子的一條腿鬆了。「我們來修椅子怎麼樣」,我一時心血來潮地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挺支持地說「行啊」。於是全家人便開始忙碌起來,找工具的找工具,扶椅子的扶椅子,釘釘子的釘釘子。一陣「噼噼啪啪」聲後,幾根大釘子釘進了那條鬆了的椅子腿上,「嘿,總算釘好了」,我拍拍手,滿意地可往上一坐。「嘎吱,嘎吱」,咦,怎麼還是不對勁啊,怎麼辦呢?突然,我想起數學老師講過的一句話:三角形能對物體起到穩定作用。對啊,我剛才怎麼沒想到呢?我馬上找來了一塊小木頭,並根據小椅子的四條腿與椅面形成的角度,將其切削成了4塊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小木頭,後把三角形木頭分別補在椅腿與椅面的空檔處,用釘子釘緊。你別說,這一下椅子坐上去可是穩穩當當的了。
嘿,數字可真奇妙。看來以後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學好數學,並將數學運用到生活的一點一滴當中,去分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讓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
游戲中的數學
一天,熙熙姐姐交給我們一個游戲:兩人輪流從1—10按順序報數,每次只能報1、2或3個數,誰先報到10,誰就贏了。
大家都想將對方「打倒」,但是,怎樣才能讓自己百分之百的勝利呢?這個問題總在我的腦海中回盪,使我疑惑不解。
回到家,我在小籃子里挑了十個石子,准備新手操作一下。我把爸爸叫來,讓爸爸和我一起做這個游戲。我找來一支筆和一本本子,將我做的每一步記錄下來。規則是這樣的:我和爸爸輪流拿石子,最多拿3個,最少拿1個,誰拿到最後一個,誰就贏了。
第一場我失敗了。原來,爸爸先拿,爸爸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輸的「很慘」;第二場我先拿,我居然贏了……
我將記錄反復看了幾遍,終於發現,我用最大的和最小的數相加:即1+3=4,又用了石子總數除以最大數與最小數的和,也就是10÷4=2…2,如果有餘數,就我先拿,余數是幾就那幾個石子,如果沒有餘數,讓對方先拿。現在余數是2,就拿2個石子,剩下的每次拿的石子和對方拿的和是除數3,我就可以必勝了。
為了保證答案的准確性,我又拿了28個石子和爸爸重新玩,有了上面的規律,我果然戰無不勝!!!
原來,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它們正等著你去發現呢!
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買菜的幾斤幾兩、日歷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數學的等式都與數學有關。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幾題數學題吧!
早上起床,當我們睜開朦朦朧朧的雙眼,第一眼就向鬧鍾看去,鬧鍾上的數字,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因為我們一天的時間是時針轉24圈、分針轉1440圈、秒針轉86400圈得來的。那24*30=一個月,一個月*12=一年,這就是時間的數學。
平時,我們都要去的菜市場里也離不開數學。星期天,媽媽帶我去買菜,在一個賣白菜的攤子前,媽媽和賣白菜的人討價還價起來,最後,以一斤八角錢的價格買三斤,送一斤的口頭協議買了三斤大白菜。媽媽問我:「我這樣買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錢?」我想了想,對媽媽說:「便宜兩角。」若得賣菜阿姨直誇我。回到家裡,媽媽問我:「你是怎麼算的?」我笑了笑說:「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買3斤送1斤=4斤,然後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於2角了嗎!」這就是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
我平時都要跟著媽媽乘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公交車一分鍾行駛一千米,大約二十分鍾就到了。媽媽問我:「我們家離新華書店距離大約有多少千米呀?」我一邊用手指比劃著一邊對媽媽說:「大約二十千米。」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時間=路程。
「勤動腦+勤動手=成功」這是我通過實際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題順序。我總要先讀懂題目,掌握其中的關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時,還要通過畫圖的方式,來理解題目。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數學,在等著我們去尋找、去發現。
生活在幸福中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我有讓我感到幸福的父母。
勤勞的爸爸媽媽用智慧的雙手構建著我們這個幸福的家。他們勤奮地工作著,他們如願以償,家庭雖然不算富裕,但一家人每天快樂的工作、快樂地學習。
小時候,我不止一次的問過大人:什麼叫幸福?他們有的說是有錢,有的說是有權,而爸媽說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快樂地生活。 我想,我一定是幸福的。
每天放學回到溫馨的家,一股飯菜的濃香味撲鼻而來。有時作業寫到一半,就能聽到媽媽喊「開飯」的聲音,這時候我是那麼的快樂。
媽媽的烹飪水平可是一流,同學朋友每回在品嘗媽媽的手藝時,都說我「真幸福」,那時,我自豪極了。飯桌上,我大口大口地吃著香甜可口的飯菜,一個勁地誇贊媽媽的手藝,媽媽總是欣慰地笑著。
我想,她一定是幸福的。 我很憎恨惡劣的天氣,不僅因為它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和災害,更因為天氣惡劣時爸爸的工作是那麼艱辛。
那個天寒地凍的深夜,我被開門聲驚醒,「今天我們家用上了電」,爸爸正興奮地向媽媽講述他們為最後一戶通電的情況。聽著他們輕輕的交談聲,我一咕嚕爬出溫暖的被窩,撲到我幾天幾夜都未曾見過的爸爸的懷里。
爸爸寬實的臂彎環繞著媽媽和我,舒展的笑容里,洋溢著戰勝冰災的欣喜和自豪。我想,他一定是幸福的。
有時,一家人在談天,我最愛聽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每次看到他們為兒時的醜事而臉紅時,我都不禁捧腹大笑,後果是被罰去清理大笑時噴出的「東東」。
有時,我跟他們談我的奇思妙想,有歷史的、有地理的、有生物的……我發表出一個「妙論」時,爸爸毫不留情地潑我冷水,說「不現實」,而我卻從不肯服輸,連說「凡事都有可能」,引來一陣陣爸爸並無惡意的笑聲……此時的我,也是幸福的。 一家人在一起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但過後總是幸福快樂的。
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學會的是憂慮;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中,他學會的是自卑;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學會的是自信;我生活在幸福中,我想,我學會的將是用心真誠地對待萬事萬物。 生活在誠信之中在斑斕的社會中,童年早已離我而去,早已找不到一點童年時代的影子,這沒什麼值得感傷,因為我已步入了另一個世界。
這其中有一件是令我難忘,因為它教會了我「誠信」二字。 我離開了童年,也離開了生活了十年的平房,買了一套樓房開起了超市,生意雖不算好,可總算過得去。
剛搬到這的時候,正是雪花紛飛的冬天,而附近的一家麻將館,卻是夜夜燈火通明。那的老闆經常光顧,後來要了我家的電話號碼,說他們忙時就送貨。
有一天晚上,已是晚上八點多了,電話突然響了,打電話的正是那位老闆,要了一點貨,讓媽媽送過去,此時外面正下著大雪,超市早就關門了,但媽媽還是答應送去。 簡單的收拾一下,媽媽就拿著貨出門了,留我一人在家。
除了我的台燈發出的那昏暗的燈光外,黑漆漆一片。那一刻,感到時間過得很慢。
幾分鍾後,媽媽回來了,她滿臉通紅,像極了聖誕老人。不過媽媽並沒有脫掉外衣,而是從口袋中拿出了一盒煙,從貨架上換了一個,我還沒來得及問。
她又出去了,我走到窗邊,看著外面雪花紛飛,想想都讓我打寒顫 媽媽終於回來了,似乎比上一次用的時間還多。媽媽回來之後,我立刻問她:「媽,你剛剛幹嘛去了?」媽媽回答說:「有人換一下煙。」
但我見媽媽仍然沒有休息的意思,就問她:「你還要去啊?」媽媽沒有回答我,我又問了一遍,媽媽才回答:「他們還需要零錢,我得送去。」我說:「這不是在折騰人嘛,不送不就行了嗎!」媽媽說:「那哪能行?再說我們已經答應他們了。
怎麼能食言?況且人家還等著呢!這是誠信問題!」說完媽媽就走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媽媽終於回來了,我見她一句話都沒說,默默地坐在床上…… 「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生活在歲月中 歲月是一首變幻的歌,歲月是一本滄桑的書,歲月是一條曲折的河,歲月是一段坎坷的路。 歲月匆匆,燕子去了,又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又在開的時候。
而歲月卻逃去如飛,我們擁有的時間只是流星劃過暗淡長空的短暫光芒。面對它,我卻茫茫然,我生活在歲月之中,卻絲毫沒有對它產生半點憐惜。
歲月多變,從奴隸到民主,從野性到文明,從爭戰到安定,從落後到先進,這一切的變化都浸泡在歲月中,歷史向我們昭示著歲月,我生活在歲月中,為變幻的奇跡而驚嘆。 歲月蒼蒼,多麼長久的時間在它看來也只是流星一瞬,古代的勞動人民為我們留下了滄桑而輝煌的成就,化作一行字,銘刻在歲月的腳步下。
我生活在歲月之中,歲月重現了歷史。 歲月恍惚,回望我走過的路,撲朔迷離,遠處的則如同海市蜃樓,這也許是我的猶豫,這也許是我的抉擇。
我生活在歲月之中,歲月如麻,而我堅守我自己。 歲月最易讓人迷失,如一片森林,茂盛卻迷離,似一片沙漠,平坦卻茫茫。
堅定自己,明確自己,信賴自己,以明確人生航向,化一條船,與風浪搏鬥,不示弱,向目標遠航。生活在歲月中的又何止是我一人呢? 雲兒輕輕散去,風兒漸漸停息,歲月在留下些魚尾紋。
原發布者:中國學術期刊網
生活中的數學論文:生活中的數學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須要畫圖紙,分蘋果、烙餅子,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我們要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新課程《標准》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事實上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關系的數學;是學生用來解決生活中一些實際問題的數學,也就是生活中數學。如何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也就是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我談談我的一點體會。一、從學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發現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如在教學整百整千數加法時。我課前把學生最熟悉的「中百倉儲」購物的情景錄下來播放:,當學生看到這一情景時,個個都興奮不已,因為「中百倉儲」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購物場所,學生感到特別親切。接著又把學生引入到中百倉儲的家電區,觀察這些家電的價格,讓學生自由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學生非常投入,發言踴躍極了。二、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由於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事物相互聯系的知識比較缺乏。讓學生在操作中親身經歷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在他們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學得深,記得牢。如在教學「粉刷圍牆中的問題」時,我帶領學生親自動手測量圍牆的長和高,在測量中,不僅鞏固了有關
生活的問題
五年級三班 郇慶新
一天,我正在看一本有關數學題的書。
突然,一個問題難住了我,問題是這樣的:樓下有三個開關,樓上有一盞燈,但在三個開關中只有一個是可以開樓上的燈的,而你只有一次上樓的機會,且每次只能開一個開關,你怎樣才能知道是哪個開關控制著樓上的燈?問題那就難在只有一次上樓的機會,按普通解題思維,開一個,上樓看亮不亮,下樓,還剩兩個開關,選哪個呢?按奧數的方法又該怎麼辦呢?
思前想後,沒有任何方法。被打敗了。看看書後的答案,啊哦!這樣啊!太簡單了!解法就是這樣:先將第一個開關開一分鍾,關後開另一個開關,上樓查看,如果亮,毫無疑問,第二個開關。不亮就摸摸燈是否熱,因為第一個開關如果連接著燈,開一分鍾必然熱,熱,第一個開關。不熱,排除了第一第二個,就是第三個!數學題迎刃而解了!這道題告訴了我,數學題,不僅是靠定律去解,生活其實是最好的幫手!
我也寫這個,覺得還行,復制過來給你看看,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