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數學有哪些
幼兒園的數學內容主要有:
一、會數數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也能孰能的從中間某個數開始倒著數或正著數,一般從1開始數數幼兒園小朋友都會了,但是如果從中間某個數開始數的話可能就不知道了,或者說孩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比如:能口頭數數到100,能從中間任意一個數起接著數,能手口一致地點數20以內的實物,排除物體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干擾,並說出實物的總數。能從10倒數到1,能從10以內任何一個數倒數到1 。能直接目測10以內實物的數量。能按實物數或言語提示取出同樣多的實物。能按2、5、10進行按群計數。
二、會順序
一般讓孩子從1開始數數的時候這樣的順序都是固定的,在此基礎上要讓孩子舉一反山,問問孩子某個數左右相鄰的數字是幾,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排序是指根據一組物體的某種特徵(如長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 )的差異或按某種規則(如從長到短、一長一短、兩長一短等),按序進行排列。在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將家裡的書按輕重排序,將家人的衣服、鞋子按大小排序、家中聚會時將人員按高低排序,還可以做如下的按一定規律排序活動:
如圖
三、知道大小
要讓孩子知道兩個數作比較的時候誰比誰大,大多少,在原數數的基礎上可以發散多這種小測試,比如:7與8哪個大?大幾個數?小幾個數?
② 幼兒園數學內容包含哪四大概念
幼兒園數學內容包括:集合概念、數概念、圖形和空間概念、量概念等四個方面。
數學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它具有精確性、抽象性和邏輯性。它不僅能幫助孩子精確地認識事物的數量屬性,還能使孩子充分體驗並注意到蘊含在具體事物背後的抽象關系。孩子學習數學的任務不在於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而應獲得一種數學的思維方式。
幼兒園階段的數學教育價值
幼兒園階段的數學教育,最主要的價值在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使孩子能運用數學思維方式發現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觀察力是幼兒數學思維訓練的基礎:在興趣中,玩中學是培養幼兒學數的觀察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幼兒在學習數字3時,最容易使這一概念模糊的是幼兒總是認為只有完全一樣的3個物體才是3,而對形態、顏色稍有差異的3個物體,就不能確定它的數量,這說明,在建立數概念時,數的實際意義比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導幼兒在觀察中進行比較,確實符合數學規律。
③ 學前兒童可以學習哪些數學內容
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部分:「數和量」、「幾何與空間」、「數理邏輯經驗」。
「數和量」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10 以內自然數的認識;
10 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各種連續量的差異比較和簡單計量。
「幾何與空間」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常見幾何圖形的辨認;
空間方位和空間關系的認識。
「數理邏輯經驗」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兩個集合中元素的一一對應關系及對應活動;
序列關系及排序活動;
類包含關系及分類活動;
各種守恆關系及相關經驗。
各部分的具體學習內容及指導方法將在後面詳細介紹。
兒童學習數學靠的是「記性」嗎?
有些家長簡單地認為兒童學習數學靠的是「記性」。但事實並非如此。曾有一位三歲孩子的家長問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數數時總是亂數,他教了很多次也沒有用;還有一位四歲孩子的家長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記性那麼差?我給他講過很多遍,他還是記不住這些加減題?」那麼,兒童究竟是怎樣理解數學知識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數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知識。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在成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數學吧:
首先,數是什麼?自然數的序列――1、2、3、4、5……看似一組需要幼兒記住的順序,實質蘊涵了很多邏輯的關系。如前後數之間存在著遞增的序列關系,每個數都比前面的數大又比後面的數小,而且這種序列關系是可以傳遞的,也就是說即使不相鄰的數我們也可以根據其在數序中的位置判斷其大小關系。
再如,數序中也蘊涵著包含關系,每個數都包含了它前面的數,同時也被它後面的數所包含,5 包含了 1、2、3、4,6 又包含了 5……對幼兒來說,他們認識的 1,2,3,4……絕不是一些具體事物的名稱,也不是這些具體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徵,而是對事物之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即使是最簡單的數,也具有抽象的意義。
比如「1」,它可以表示 1 個人、1 條狗、1 輛汽車、1 個小圓片……任何數量是「1」的物體。又如5 只桔子,它是對一堆桔子的數量特徵的抽象,和這些桔子的大小、顏色、酸甜無關,也和它們的排列方式無關:無論是橫著排、豎著排,或是排成圈,它們都是 5 個。因此,幼兒對數的認識就不像對大小、顏色的認識那樣可以通過直接的感知獲得,而要通過一個抽象的過程。5 個桔子中的每一個桔子,都不具有「5」的性質,相反,「5」這一數量屬性也不存在於任何一個桔子中,而存在於它們的相互關系中——它們構成了一個數量為「5」的整體。
兒童對於這一知識的獲得,也不是通過直接的感知,而是通過一系列動作的協調,具體說就是「點」的動作和「數」的動作之間的協調。首先,他必須使手點的動作和口頭數數的動作相對應。其次是序的協調,他口中數的數應該是有序的,而點物的動作也應該是連續而有序的,既不能遺漏,也不能重復。最後,他還要將所有的動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體的總數。
由此看來,幼兒會數數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這背後,是幼兒的對應、序列、包含等邏輯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理解了這些邏輯觀念,幼兒才能正確地計數。再經過無數次具體的計數經驗,幼兒對數的理解逐漸脫離具體的事物,最終達到抽象的理解。
再來看看數的加減。同樣地,加減運算也不可能通過記憶來學習,因為它需要幼兒對三個數之間的邏輯關系獲得一種真正的理解,也就是說,幼兒要真正認識到加減就是將兩個部分合並成一個整體或從整體中去掉一個部分的運算。幼兒在四歲左右能夠藉助於具體的實物和動作的擺弄來理解其中的加減關系,但要在抽象的數字層面進行加減運算,就必須要在頭腦中建立起抽象的類包含的邏輯關系。而這則要到六七歲才能發展起來。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幼兒對於具體的問題(如「三塊糖加三塊糖是多少」)能夠解決,而面對抽象的問題(如「3+3=?」)就無能為力了。
和數數及加減一樣,其他的數學知識也都是一種邏輯知識。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抽象的邏輯知識的獲得決不是一個簡單的記憶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兒童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逐步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並達到抽象的層次。
我們認識到,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兒童要能理解這些具有抽象意義的數學知識,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觀念的基礎。那麼,這些邏輯觀念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兒童的思維起源於動作。抽象水平的邏輯來自於對動作水平的邏輯的概括和內化。兒童在兩歲前,就已具備了在動作層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要在頭腦中完全達到一種邏輯的思考,則是在大約十年以後。之所以需要這么長的時間,是因為兒童要在頭腦中重新建構一個抽象的邏輯。這不僅需要將動作內化於頭腦中,還要能將這些內化了的動作在頭腦中自如地加以逆轉,即達到一種可逆性。這對兒童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讓一個成人講述他是怎樣爬行的,他未必能准確地回答,盡管爬行的動作對他來說並不困難。他需要一邊爬行,一邊反省自己的動作,將這些動作內化於頭腦中,並在頭腦中將這些動作按一定的順序組合起來,才能概括成一個抽象的認識。兒童的抽象邏輯的建構過程就類似於此,但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比成人更大。因為在幼兒的頭腦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內化的、可逆的運算結構。所以他們的思維具有外化的、動作的特點。而抽象的邏輯思維,則是通過對這些動作的內化而獲得的。
這里要特別提出的是,我們通常以為,抽象邏輯思維是在具體形象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具體形象對於邏輯思維特別是幼兒的邏輯思維是很重要的。事實上,我們承認幼兒的邏輯思維對具體事物的依賴性,並不是說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是藉助於具體事物的形象和頭腦中的心理表象發展起來的。雖然心理表象在幼兒的邏輯思維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兒童的邏輯思維並不是表象的產物。
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指出,幼兒時期的心理表象幾乎完全是靜態的表象,而沒有動態的表象。這恰恰是因為,幼兒還不能將一個動作完整地內化於頭腦中,而只能在頭腦中保持一些靜止的圖象。顯然,這些靜止的圖象並不能導致兒童的邏輯思維的產生。況且,我們還會發現,幼兒所反映出的事物表象往往是不精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比如,皮亞傑曾發現,在讓幼兒畫出一個傾斜45度的杯子的水面時,他們不是畫得和水平面平行,而是和杯底平行。再如,尚未達到數目守恆的幼兒對兩排一樣多但所佔空間懸殊的物體,也容易形成錯誤的表象。這些都說明幼兒的表象是受其思維影響的,沒有理解就不會產生正確的心理表象。
總結以上的觀點,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是在具體動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樣,兒童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要經歷一個從動作性學習到抽象化理解的發展過程。這從兒童學數數的過程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兒童先要進行「點數」,然後才過渡到「默數」的階段。
兒童學習數學有什麼好方法?
認識到動作對學前兒童邏輯思維發展以及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就能夠理解兒童學習數學的很多現象,如為什麼他們要掐著手指做算術,卻不能在頭腦中進行抽象的計算。事實上,如果說兒童學習數學有什麼好方法的話,那就是――「操作式的學習」。
所謂操作式的學習,就是指兒童動手操作,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和學習,獲得數學經驗和邏輯知識的方法。
前面我們提到,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依賴於具體的動作。而在具體的動作中,兒童可以積累豐富的邏輯經驗,這是其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基礎。
我們還是以數目的比較為例。如果我們問一個四歲孩子:「五個多還是六個多?」我們得到的答案往往會很失望,孩子也許剛剛說是六個多,一會兒又會回答五個多了。這說明他還不具備在頭腦中對這兩個數目進行抽象比較的能力。在這個年齡,他要能做到在頭腦中呈現出五個或六個物體的具體表象就已經很不錯了,再要讓他在頭腦中比較這兩組物體的多少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是,如果在動作的水平上就不一樣了。兒童可以把兩組物體分別排成一排,並且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出誰多誰少。這就容易得多。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作水平的操作是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途徑。兒童在操作活動中,可以獲得對應、多少等邏輯的經驗,這些邏輯經驗起初依賴於具體的、外在的動作,逐漸發展到擺脫具體的動作而成為一種內化的動作,也就是在頭腦中對這些物體的表象進行對應、比較等邏輯操作,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完全抽象的邏輯關系。當然,這個過程是極為漫長的。而學前兒童尚處在動作學習的水平,其內化過程還遠沒有完成。因此,對學前兒童來說,他們需要在動作的水平上即通過操作活動來學習數學。
家庭中教兒童學習數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家長來說,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既要考慮到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和數學學科知識的特點,又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的優勢。而樹立以下三個觀念對家長來說至關重要:
第一,邏輯觀念的重要性遠甚於數字的記憶。不必擔心幼兒不會數數、不會計算,這都是由於他們還沒有獲得相應的邏輯觀念。家長與其讓幼兒死記硬背那些無法理解的數學,不如給幼兒提供有價值的邏輯經驗。如,配對的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對應觀念,排序的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序列觀念,分類的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包含觀念,等等。這些看起來和數學無關,卻是幼兒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礎。
第二,立足具體經驗,指向抽象概念。數學的本質在於抽象。但是幼兒的抽象數學概念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必須建立在具體的經驗基礎之上。所以不要急於讓幼兒進行抽象的符號化的數學運算,而要充分利用具體的實物,讓幼兒獲取數學經驗。當幼兒有了豐富的數學經驗之後,即便大人不教,他們也會舉一反三。如幼兒經常有平分物體的經驗(分蛋糕、分糖塊、分蘋果……等),他就很容易理解數學中的「二等分」的概念。遇到其它類似的問題,他也會主動遷移自己的知識。在幼兒階段,不應強求計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給幼兒豐富的經驗。
第三,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源泉。幼兒的數學知識來源於他的實際生活。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真正是他「自己」的問題,因而最容易被幼兒所理解,解決起來也比大人給他的那些問題容易得多。同時,當幼兒真正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性也會有更直接的體驗,從而真正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例如,數字可以表示什麼意思?面對抽象的數字元號,幼兒很難理解「數字就是表示多少」。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生活中哪裡有數字?它們表示什麼?這樣幼兒就很會得到很多具體而豐富的認識。
我孩子的數學能力為什麼會比同齡的孩子差?
很多家長會因為自己孩子「數學能力差」而苦惱。他們會因此而給孩子「補課」,但往往又發現,自己怎麼教都教不會孩子!
應該承認,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從兒童發展的整體來看,個別差異的存在顯然是一個正常現象。而在數學學習領域,這種個別差異性似乎表現得更為明顯。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認為,這和數學知識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如前所述,兒童的數學學習和他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系密切。換言之,數學這個學習領域也就最容易表現出兒童思維發展水平的個別差異。因此我們就會看到,即使是年齡相仿的兩個孩子,他們的數學能力也會有差異。
如果自己的孩子數學能力「差」,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請注意:在這里我們給「差」加了引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認為兒童數學能力在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並不能簡單地斷定他就一定是「差」,更不能給他貼上一個「數學能力差」的標簽。否則,不僅對孩子的發展不利,對家長的心態也不利。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到:每個孩子數學能力的發展,都遵循著同樣的規律和步驟,即從動作水平的操作到抽象水平的運算。而在發展的具體過程中,則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即有的孩子需要比別人更長的時間的時間來實現這一「飛躍」。對於這樣的孩子,用「拔苗助長」的方法顯然是不能奏效的,反過來,成人應該採取承認、跟隨和等待的策略。具體地說:
首先,承認孩子的發展水平。有的家長看到別的孩子能夠算「幾加幾」,而自己的孩子卻還要藉助於手指,就覺得很惱火,甚至粗暴地阻止孩子用手指算,這樣做是不合適的。事實上,孩子這樣做,恰恰說明他的發展水平還處在一個依賴於動作的階段。
最後,我們還應該擁有一份等待的心情。要相信,數學不是教會的,而是孩子自己的「發明」。我們的任務是為他們創設適宜性的學習和發展環境,等待他們的發展。按照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兒童在較低的發展水平上停留較多的時間並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具體經驗,使得他今後的發展建立在更為堅實的基礎之上。
④ 幼兒在幼兒園學習哪些數學知識
幼兒數學教育的基本觀點 1.幼兒學習數學開始於動作 自從皮亞傑提出「抽象的思維起源於動作」後,這已成為幼兒數學教育中廣為接受的觀點: ① 我們經常能觀察到,幼兒在學習數學時,最初是通過動作進行的。例如「對應排列相關聯的物體」活動,隨著幼兒動作的逐漸內化,他們才能夠在頭腦中進行這樣的對應。 ② 幼兒表現出的這些外部動作,實際上是協調事物之間關系的過程,這對於他們理解數學中的關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兒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初級階段,特別需要這種外部的動作。對於那些表現出抽象思維有困難的幼兒,也需要給予他們充分擺弄的機會,這既符合他們的心理需要,也有助於他們的學習。
2.幼兒數學知識的內化需要藉助於表象的作用 ①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開始於外部的動作,但是要把它們變成頭腦中抽象的數學概念,還有賴於內化的過程,即在頭腦中重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表象的作用即在於幫助幼兒完成這一內化的過程。 ②但把表象的作用無限誇大也是不適當的做法。
3.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基礎上。 由於數學知識是一種抽象的知識,它的獲得需要擺脫具體事物的其他無關特徵。而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意義的理解,卻是從具體的事物開始。所以幼兒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所依賴的具體經驗越豐富,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經驗,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抽象意義。
4.幼兒抽象數學知識的獲得需要符號和語言的關鍵作用 ①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幼兒學習數學,最終要從具體的事物中擺脫出來,形成抽象的數學知識。但幼兒頭腦中往往只是保存著一些具體的經驗,要使之變成概念化的知識,則需要符號體系的參與。 ② 語言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很重要。數學是一種精練的語言,而語言則是思維的工具。
5.幼兒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於練習和應用的活動 幼兒數學知識的掌握是一個持續不斷地過程。幼兒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內化外部世界,同時也建構著新的知識。
⑤ 幼兒園數學都學什麼
幼兒園不教加減法,就是不教數學嗎 ?錯 。幼兒園教的是更高級的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 。幼兒園數學教學主要就是五個要點 :數、量、形、時、空。
數就是數的概念指的是:分類 、排數、對應 、點數 、唱數、基數 、序數等。
量就是物體的大小 、長短、粗細、厚薄、遠近等。
形就是圖形的概念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平面、立體等 。
時就是時間整點、半點、年、月、日、星期等 。
空就是空間 ,指以幼兒為中心 :前後左右 、裡面外面等。
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通過 游戲 的方式讓孩子輕松愉快的學習這些數學相關的概念 ,養成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提前教小學的加減法 ,看起來是為小學打好基礎,其實是害了孩子 。可能小學剛開始孩子確實會表示的比其他孩子都聰明 一些,但是數學也不可能永遠都學加減法 ,隨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和對數學的學習和深入 ,他一定會被其他幼兒園正常學習的孩子拉開差距 ,最終厭學 。也請家長們相信我們的教學方式和教育能力,我們一定會深研幼兒教育教學,給孩子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⑥ 大班小朋友應該掌握哪些數學知識
1. 數學知識小中大班學什麼
數學知識小中大班學什麼 1.在幼兒園里的小,中,大班各有哪些區別,每升一級要求孩子學的知識
各年齡班的數學教學內容
以上各項內容和范圍,應按各年齡層幼兒基本數學概念發展的層次,妥善安排到各年齡班,以便實施:
一、感知 ***
小班:
1.從一堆物體中,根據範例和指示分出一組物體。
2.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顏色、大小、長短、形狀、名稱等)分類。
3.區分並說出「1」和「許多」,並理解其關系。
4.學會對應並在此基礎上不用數進行兩組物體多、少、一樣多的比較
中班:
1.按物體的某一特徵(如高矮、粗細、厚薄、輕重)分類。
2.按物體的數量分類。
大班:
1.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和自由分類。
2.在分類過程中基本理解類與子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二、10以內的數
小班:
1.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
2.按數(4以內)取物
中班:
1.正確點數10以內物體。
2.理解10以內相鄰兩數的多「1」和少「1」的關系。
3. 認識10以內數的守恆。
4.認識10以內序數。
5.認讀10以內 *** 數字。
大班:
1.學習倒數、接數和按群數數。
2. 認識三個相鄰數的關系及10以內自然數列的等差關系。
3. 正確書寫10以內的 *** 數字。
4. 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理解總數與部分數的等量、互補和互換關系
三.10以內的加減
小班:無
中班:無
大班:
1.學習解答和自編簡單的(求和、求剩餘)口述應用題。
2.學慣用數的組成知識進行加減運算
四、量的知識
小班:
1.比較大小、按大小分類
2.手口一致點數3以內物體並感知數的形成
3.點數4以內物體和感
中班:
1. 比較粗細、厚薄、輕重不同的兩個物體。
2. 從幾個物體中找出等量的物體。
3.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5以內正、逆排序。
大班:
1.比較大小、長短、高矮不同的兩個物體。
2.從5個以內物體中找出並說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物體。
3.按物體外部特徵(如顏色、形狀)或量的差異(如大小、長短、高矮)進行3個特體的正排序。
五.幾何形體
小班:
1.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據圖形的名稱取出圖形,並說出名稱。
中班:
1. 認識長方形、橢圓形和梯形。
2. 能按平面圖形角和邊的數量正確辨認不同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圖形(形的守恆)。
3. 基本理解平面圖形間的簡單關系。
大班:
1.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據圖形的名稱取出圖形,並說出名稱。
六.空間方位
小班: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別上下方位。
2.認識並說出近處物體的上下位置。
中班: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前後方位。
2.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前後方位。
3.會按指定的方向(向上向下,向前向後)運動。
大班:
1. .以自身為中心區別上下方位。
2.認識並說出近處物體的上下位置。
七、時間
小班:
認識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中班:
認識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班:
認識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2.幼兒園大班數學先學什麼為基礎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 *** 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3.大班都學些什麼知識
1、健康教育
健康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保障,在大班上學期會進行安全教育活動和體育活動兩大類。安全教育活動包括指導幼兒注意用眼、用牙的衛生,學習認識身體、保護身體,時刻提醒幼兒注意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用電用水安全以及戶外活動安全問題。
2、語言教育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會形式更多樣,培養更全面。在大班上學期不會教孩子拼音,識字方面也不會開展專門的識字活動,但會在常規的語言教學活動之外開設早期閱讀活動,重點在大班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同時會有一些潛移默化的閱讀識字內容,但閱讀是主,識字只是閱讀的自然產物。
3、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其實是涉及到一個人的素質和尊嚴的核心教育內容,但是這個內容不作為以後的考試科目,所以往往被諸位家長忽視。
社會這個大考場最終還是會考察每個人的社會能力,最後可能付出的代價更大。大班幼兒在社會領域會重點培養他們愛的情感,學會與周圍的一切和平相處,並且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4、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在於引導幼兒感受和欣賞,表現和創造,感受欣賞生活中、藝術中的美,有一雙善於發現美,敏感發現美的眼睛。表現在教學中的活動就是開展一些創意畫的欣賞和創作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包括音樂欣賞、學唱、律動、打擊樂、合唱等等。
5、科學教育
在游戲化的數學活動中真正培養幼兒對於數學的興趣以及靈活變通的數學思維。會在區域活動中安排斗獸棋游戲和簡單的數獨游戲,培養幼兒的興趣及靈活變通的思維能力。
⑦ 幼兒園中班數學主要學習什麼內容
幼兒園中班數學主要學習內容如下。
1、讓孩子認識1-10以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並學會用這些數字去表示物體的數量。
2、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感知和體驗10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
3、能根據不同的標准對物體進行分類,可以按照兩種屬性(大小、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
4、認識、比較物體的寬窄,並將物體按寬、窄排序;引導幼兒仿照ABB的規律給物體排序,並能發現規律知道接下去該排什麼,中間漏掉了什麼。
5、能從各個方向說出物體的位置,並能區別第幾和數量幾的不同,如第5和5個是不同的。
6、能准確說出10以內的單數、雙數,感知10以內的單、雙數,能分辨10以內最大的單數、雙數和最小的單數、雙數。
(7)幼兒園小朋友數學學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知識學會學好的前提,自己的主動能力,或是幼兒園小朋友家長的推導作用。無論自己學會學好幼兒園知識,還是課外總結能力,自己的主動能力最為關鍵。
幼兒園課前預備能力,有句諺語說:事無成敗,預備最先。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幼兒園小朋友的理論知識的初步認識,理論知識的定義。
⑧ 幼兒園小班數學學什麼知識
1、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組合。
2、學習單、雙數。
3、區域中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及對錢幣的認識。
4、幼兒園的課程主要還是對於孩子身心健康,自主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塵和段數學課程的話可以讓孩子們學習認數,先從最近單的棚明學起來,在教的時候要採用寓教於派譽樂的方式進行。
5、孩子現在還小對於這些抽象的數字沒有概念,要善於利用一些教具來進行,火花思維在這方面比較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