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答數學問題
如何解答數學問題?
方法步驟:
1、首先,要審清題干,明確你已知什麼,包括題干中給出了什麼具體信息,隱含信息。這樣你才知道你有什麼,這是你要得到什麼的基礎前提。帶著這樣的思路去分析問題,就是一種數學上由已知推未知的思路。數學其實本質上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不管是推理還是計算。
2、其次,要將題目進行推理轉化,類似於數學上的分析法。如我要吃飯,那我得先做飯或者買飯,做飯的話需要什麼材料需要什麼步驟,買飯的話需要多少錢買什麼東西。然後一直這樣追問下去,直到將問題的源頭和最終要解決的問題聯系起來,那麼就完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也就是轉化完畢。
3、將思維的過程從前到後整理成邏輯性的步驟。可以說第二步就是逆向思維的過程,這就是正向推導的邏輯推理。步驟要運用到最基本的推理,這些是你完成步驟最基本的保證。
注意事項
1、方法永遠是綱領性的、整體性的。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沒有絕對的方法,所以不能生搬硬套一種方法。
2、結合具體的實例體驗數學問題的解決,一步步積累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成就感,這才是成長的快樂過程。
『貳』 在小學數學中如何教給學生准確分析應用題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應用題的占的比率很大。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利用所學到的應用題來解決實際的問題。例如,費用的支出和收入、盈虧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等等。因此,可以說應用題是生活的需要,無所不有,無處不在。其實應用題的學習是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其數學素質。因此,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引導學生怎樣解應用題
1、認真閱讀題目。很多學生一直認為只有語文才需要一遍遍地讀。數學是一門很省力的科目,不需要怎麼花時間讀題的。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數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科目,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要求相當高。同時讀題也是解決應用題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自己感知信息數據的過程。讀,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數學應用題的讀不是泛泛而讀,要求的是讀通、讀透。很多學生之所以做錯,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於讀題時走馬觀花,完全沒有看懂題目問了什麼,很隨意的就開始動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做錯了題目,甚至有的題目錯的非常的離譜,讓老師無法理解你是如何做出來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應用題也不例外。甚至可以這么說:「與其讓學生抄題目,不如讓學生認真讀題目。」這當中的道理,就像讓學生抄不認識的字一樣,不論抄多少遍,學生還是同樣不認識、不理解。認真的讀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且也使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捕捉信息數據的能力,為學生理解題意奠定了初步的基石。
2、圈重點。在做應用題的時候一定要把重點的詞圈下來。這里所謂的重點詞並不是指同一個詞語,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他們眼中重點的詞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有多有少,但不管怎麼,圈出的詞一定要為你做題服務。例如:在教《分數加減法》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題目,一塊地共多少公頃,其中多少種大豆,多少種棉花,其餘種玉米,玉米的種植面積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這道題主要是讓你區別給你的分數是分率還是一個數。這個時候我就要求學生必須把有單位名稱的數字圈出來,這樣可以提醒自己,數和分率是不同的,不可以進行加減法。同時劃出「幾分之幾」明白的告訴學生求的是一個分率,和公頃無關。劃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可以提醒學生在今後的思考中注意一些細小的地方,以免出現不該有的錯誤。
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必須採用「聯想法」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想像。可讓學生找出題中關鍵詞來引發聯想,由題中的一個詞語或數量想到與之有關的另一個詞語或數量,以弄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如:五年級同學要澆300棵樹,已經澆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澆完,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題中出現「要澆、已澆、剩下、3次、平均每次」等字眼,教學時可提示,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想像,展開一個由「要澆」、「已澆」想到「剩下」,由「剩下」、「分3次」想到「平均每次」的合理想像過程。又如:一塊長方形的蘿卜地,長15米,寬6米。在這塊地里一共收蘿卜135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蘿卜多少千克? 解題時只要學生能從「長、寬」想到「周長」或「面積」,或由「平方米」想到「面積」(平方米是常用的面積單位),就能確定必須先求面積了。這樣,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三、讓學生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謂分析法,就是從應用題中欲求的問題出發進行分析,首先考慮,為了解題需要哪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題目中找到為止。例如:甲車一次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運50千克,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
指導學生口述,要求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根據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甲車運的和乙車運的)?題中列出的條件哪個是已知的(甲車運的),哪個是未知的(乙車運的),應先求什麼(乙車運的300+50=350)?然後再求什麼(兩車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綜合法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通過分析推導出題中要求的問題。如上例,引導學生這樣想:知道甲車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車運煤重量(300+50=350),有了這個條件就能求出兩車一共運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過上面題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出,不論是用分析法還是用綜合法,都要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所求問題是思考方向,已知條件是解題的依據。
四、培養學生多練習的習慣
多練即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解應用題的訓練。練習中,教師要注意照顧全體,輔差培優,這樣既可穩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練習可分為課堂練習和課外練習。設計練習題時應恰當運用口答、板演、書面練習和動手操作等多種練習相結合的形式,注意「質」與「量」的有機統一,發揮每種練習的獨特作用,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智力,使練習收到實效。比如:既要設計一些選擇、改編、補充條件或問題等基本形式的練習,又要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如答案不唯一,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餘條件、條件不夠等。讓他們在點點滴滴的進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輕松與快樂。
五、引導學生學會「假設」
假設是指將題中的某一條件先假設為與其相近的另一條件,從而使問題的解答趨於簡單、明朗。如練習題:「一批煤,原計劃每天燒16噸,實際每天燒12噸,結果多燒5天。原計劃這批煤可以燒多少天?」假設實際燒煤的時間與原計劃燒煤的時間相同,則實際燒煤的總噸數要比原計劃燒煤的總噸數少12×5=60(噸)。總噸數差60噸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實際比原計劃每天少燒16-12=4(噸),60噸里包含幾個4噸,就是原計劃燒煤的時間。根據實際少燒的噸數和實際少燒的時間,就能求出總噸數。
12×5÷(16-12)=15(天)
六、讓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我們應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孩子的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如教學圖畫應用題時,可以編一道這樣的文字應用題:過春節了,爸爸買了一籃子又紅又大的蘋果共10個,給姥姥送去4個,還剩幾個?這樣似乎累贅,但很明顯學生感覺到四個蘋果是從籃子里拿出來的,拿出來即「去掉」,「去掉」就用減法,從10個里去掉4個,則用10減去4得6個。這比讓學生說籃子外面和裡面共有10個蘋果,籃子外有4個,求籃子里有幾個蘋果,讓學生列式計算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教學「小明要寫9個字,已經寫了6個,還要寫幾個?」這一道應用題時,教師就畫9個田字格,在6個格子中寫6個字,指著剩下的空田字格問學生「還要寫幾個」。寫一個字就相當於去掉了(手勢)一個格(因為這個格子寫過了就不能再寫了),寫6個字去掉了幾個格?去掉用什麼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快地理解了,還要寫幾個用減法,用總數減去已經寫的個數。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至於怎樣表述更有利於不同的學生理解,就在於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導方式了。
總之,教無定法,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教導學生,學生的思路越清析,解題方法也就越豐富靈活。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得出正確的結果,而要進行必要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做到活學活用,也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於學生的求知慾,使其在數學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叄』 做完數學題如何分析 做完數學題目之後怎麼去分析錯題,反思,思考,總結.
1、要知道自己之前的解題思路錯在哪裡
2、對照參考答案的接替思路再想一遍
3、對題目進行深化,先是改變題目中的數值,然後是條件和問題進行轉變,想想如果是原題中的問題變成條件,原題的條件變成問題怎麼做,這樣就變成多道題目了
4、有時候一些同一個類型的題目歸納在一起就好了
『肆』 如何進行數學試卷分析
為什麼要進行數學試卷分析?因為考試的功能有兩種:檢驗和選拔。除了中考、高考、競賽類考試以外,其餘考試幾乎都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中發現問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調整 學習 方法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進行數學試卷分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一: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
從每一道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麼?
②知識點的內容是什麼?
③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
④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麼?
⑤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整體分析,拿出一個總體結論了。
通常情況下,學生考試丟分的原因大體有三種,即知識不清、問題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謂「知識不清」,就是在考試之前沒有把知識學清楚,丟分發生在考試之前,與考試發揮沒有關系。
所謂「問題情景不清」,就是審題不清,沒有把問題看明白,或是不能把問題看明白。這是一個審題能力、審題習慣問題。
所謂「表述不清」,指的是雖然知識具備、審題清楚,問題能夠解決,但表述凌亂、詞不達意。上述問題逐步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研究這三者所造成的丟分比例,用數字說話,也就能夠得到整體結論,找到整體方向了。
二:從數字分析到計算分析
要點有三:
①統計各科因各種原因的丟分數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獲得的,找出來很有必要。在後續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這些,那麼不同學科累計在一起,總分提高也就很可觀了。
③任何一處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學生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三:從口頭分析到書面分析
在學習過程中, 反思 十分必要。所謂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對話。這樣的對話可能是潛意識的,可能是口頭表達,最好書面表達。從潛意識的存在到口頭表達是一次進步,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又是一次進步。書面表達是考後試卷分析的最高級形式。所以,建議學生在考試後寫出書面的試卷分析。這個分析是反觀自己的一面鏡子,是以後進步的重要階梯。
四: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屬現象分析,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歸因分析和對策分析。三種分析逐層遞進:現象分析回答了「什麼樣」,歸因分析回答「為什麼」,對策分析回答「怎麼辦」。對此,學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數,下面將做詳細探討;
極客九字決:
一:馬上寫
首先,學生把做錯的題重新抄一遍,然後在老師已經講解過一遍的情況下,獨立完成錯題,此處最重要的是獨立,一定要學會獨立的去思考和分析。(此秘籍簡單基礎,主要考察學生耐力,若能完全領悟此法,A卷滿分不是夢)
二:及時析
及時寫出對試卷的分析內容,包含以下兩步:①綜合評價,即哪些題目做得比較好,哪些題目存在失誤?②在糾正錯題的基礎上,對錯題進行歸類,找准原因,對症下葯。
錯誤原因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對教材中的觀點、原理理解有誤,或理解不廣、不深、不透;
二、對某些題型的解題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
三、表現在答題時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復雜些的論述題,便產生恐懼心理等,從而造成失誤。
如果是第一種原因,學生應針對題目所涉及的有關知識要點及原理內容認真地加以復習鞏固,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種原因,學生應要求自己務必掌握住某一題型的答題要領。
無論是哪一類題型,都有答題思路和方法,但關鍵是對某一特定試題具體作答的「個性」和「特殊性」,只有細心體會,才會有所感悟和提高。如果是第三種原因,學生應在平時訓練中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良好應試心理素質,努力克服不良心態,在答題時做到從容不迫、沉著冷靜。(此法囊括范圍廣,輕易不能領悟其精髓,倘若真有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的恆心,這第二招想必也難不住你。)
三:定時習
定時即找到自己的一個學習規律,習即復習,完整的來說就是定時復習已經掌握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此法和極客「風影大神」祝老師提出的回退學習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很多學生忽視此法,一心去追求新的題型,殊不知老而彌新,回味無窮。)
相關 文章 :
1. 2017小學數學試卷分析
2. 小學三年級數學試卷分析
3. 七年級數學試卷分析及教學反思
4. 高二數學試卷分析數學試卷
5. 九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伍』 如何理性的分析數學題
理性的分析數學題步驟:
1、找出問題中的所有數量,並弄清這些數量的具體含義
2、通過找關鍵詞,分析這些數量之間有什麼關系,哪些數量關系是對我們 解決問題有用的
3、 分析有用的數量關系, 看看通過哪些計算才能使不等的關系變成等量關 系
4、寫出等量關系式
5、列出算式並解答
『陸』 請問,怎樣對數學題理解更透徹深入
首先,是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法則、定理、公式等要熟悉,
其次,要多做題目,熟悉各種解題技巧,
第三,要仔細審題,分析題目中的各種因素及之間的關系,可採用畫圖形,列表格等各種方法來理解題意。
第四,要能舉一反三,深入思考,做一個題目就會弄懂一類題目。
總之,只有狠下功夫,才有收獲。,
『柒』 數學試卷分析怎麼寫
數學試卷分析如下寫作:
一、命題情況分析
本次命題從教材出發,體現新課標理念,全面的考察了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應用情況。整張試卷難易適度,覆蓋面廣、形式靈活多樣,既有深度又有一定的廣度;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了平時的訓練與應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准確把握了本冊教材的知識點,而且有一定的靈活性、開放性,體現新課標對學生知識、技能及生活中應用的監測目標。
二、考生答題情況分析;
1、計算題。口算9個小題、筆算6個小題、改錯3小題。出錯的原因主要有:
(1)由於馬虎數字抄錯,計算錯誤。
(2)忘記寫得數,出現丟分。
2、填空題:本題面廣量大,分數佔全卷的1/5。本題主要考察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掌握情況。很多學生不能根據書本上知識靈活處理問題。錯的較多的題是3、5、7、8小題。
3、選擇題:共12分。其中4、5題考察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出現失分。也有一部分同學對概念性的知識掌握的不太明白,還需教師的講解。
4、圖形部分(16分):錯誤主要集中在第3小題,應根據長和寬計算出周長,再計算出正方形的邊長,最後畫出正方形。題型新穎,學生無從下手。
5、解決問題:共6題,其中第2題錯誤率達60%以上。第4題出現錯誤主要是由於計算錯誤。
6、附加題。只有少數同學做出來。
三、原因分析
1、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局限性,缺少拓展,不能活學活用。思維的局限性導致學生的判斷出現失誤。
2、注重課內向課外延伸的同時卻忽略了常識性的東西。
3、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審題不認真,愛憑感覺做。粗心大意、審題不清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它經常讓學生與完美擦肩而過。計算馬虎的現象也「隨處可見」!
4、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待加強。
5、學生應用題分析能力差,稍復雜點的應用題就顯得吃力無從下手。
四、改進措施
1、夯實基礎。創新的同時不能忽略基礎知識的教學。
2、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教師要善於觀察、思考。適時轉換和優化知識結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親身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熱情。
3、力求讓知識「活」起來。多開展活動,為學生搭建實戰的舞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從基礎的題型入手,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素養。
5、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有充足的知識、能力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