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我在教學時,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於角的正確概念,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接著再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細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並讓學生用准備好的學具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並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備。
二、從新舊知識的聯系入手,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我每教一點新知識都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加減法各部分的關系時,我先復習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後引導學生從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後兩算式的得數實際上分別是前一個算式中的加數,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加數的公式: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於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看到什麼就想到什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
四、進行說理訓練,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於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後,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Ⅱ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如何培養
孩子對數學的學習並不是為了擁有多少數學知識,而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可以發散思維,提高數學素養,用數學思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點入手:
1、從實際需求出發
2、從問題的突破口出發
3、從實際的案例出發
4、結合邏輯思維來做訓練。
5、鼓勵孩子多提問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從具體到抽象認識來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應重視概念定理的學習,由於此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不易理解,學習起來也較吃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具體實物著手,再逐步脫離具體實物,轉入抽象定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運用相關定理。
2.在教學關鍵點上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或復習時,都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教學。對每節的知識點,教師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間接引導學生對每節的知識進行回憶、分析、理解、推論,以做出正確的回答。最後,還要對每章的內容做總結。這種落實到教學關鍵點上的特殊的思維培養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理論來源於生活實際,教師應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講些生活與數學聯系緊密的例子,讓數學理論知識從課本走進生活,使得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增強,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Ⅳ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從實際需求出發:比如說家人去買菜用哪種方式比較快捷到達目的地,又運用哪些方法可以省錢。這些實際的生活非常能夠讓孩子思考,孩子也容易理解,往往數學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
2、從問題的突破口出發:比如說方程類的解答,孩子遇到某個題目覺得很繁瑣,利用方程就會很簡單,當孩子遇到某些難題難以解決的時候,總會需要找到突破口,比如逆向思維、對比思維等,這些突破口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數學思維。
3、從實際的案例出發:有很多實際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在課本上都有,利用這些案例,看看書本上是怎麼分析的,哪怕孩子不能獨立去完成,背會本身也有好處,可惜很多人只會說束手無策,導致越來越惡化。
4、結合邏輯思維來做訓練。事實上數學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邏輯思維,並且兩者相輔相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些書籍,亦或是相關的邏輯訓練工具,並且總結邏輯給孩子帶來的好處等等, 用這些來指導數學思考方式。
5、鼓勵孩子多提問:不要抑制孩子在學習過程的提問,這種提問和好奇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將知識點與孩子年齡段能接受的方法告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多加以引導。
Ⅳ 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要學生善於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就是談談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的幾點嘗試。
1.找准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突破口。
心理學家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培養和發展數學能力的突破口。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它們反映了思維的不同方面的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不同的培養手段。
思維的深刻性既是數學的性質決定了數學教學既要以學生為基礎,又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品質的差異集中體現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差異,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中應當教育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養成追根究底的習慣。
數學思維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確前提下的速度問題。因此,數學教學中,一方面可以考慮訓練學生的運算速度,另一方面要盡量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原理的本質,提高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的抽象程度。因為所掌握的知識越本質、抽象程度越高,其適應的范圍就越廣泛,檢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運算速度不僅僅是對數學知識理解程度的差異,而且還有運算習慣以及思維概括能力的差異。因此,數學教學中,應當時刻向學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學生掌握速算的要領。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應當增強數學教學的變化性,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廣泛聯想空間,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能夠從多種角度進行考慮,並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教學實踐表明,變式教學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學中,使學生用等值語言敘述概念;數學公式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公式的各種變形等,都有利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首先應當使學生融會貫通地學習知識,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還要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多思善問。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是創新的開始。數學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並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自我鑒別。新的課程標准和教材為我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可以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檢查和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上。要引導學生剖析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中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們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學習中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原因何在。
2.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
要學生善於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准確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
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在例題課中要把解(證)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僅要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什麼促使你這樣做,這樣想的;在數學練習中,要認真審題,細致觀察,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要有挖掘的能力,會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並在解(證)題過程中盡量要學會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進行表達。此外,還應加強分析、綜合、類比等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加強逆向應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訓練,提高逆向思維能力;通過解題錯、漏的剖析,提高辨識思維能力;通過一題多解(證)的訓練,提高發散思維能力等。
3.善於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
一要培養興趣,讓學生迸發思維。教師要精心設計,使每節課形象、生動,並有意創造動人情境,設置誘人懸念,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慾望,還要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所熟悉的實際問題。
二要分散難點,讓學生樂於思維。對於較難的問題或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分解,減緩坡度,分散難點,創造條件讓學生樂於思維。
三要鼓勵創新,讓學生獨立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多贊揚、肯定,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發展。
當然,良好的思維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手段,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必定會有所成效。
Ⅵ 探究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初,應盡量營造出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課堂環境,不要讓學生感到教師時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要真正做到和藹親切,這樣學生才樂意參與到課堂中來。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充分的張揚個性,喚起創造的熱情,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其次,教師在傾聽學生的回答時應給予他們期許的目光,鼓勵的眼神,這樣學生會更大膽一點。特別是在學生的思考出現困難或卡殼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斷、呵斥或嘲笑他們。這樣,學生就會在寬容的氛圍中漸漸鼓起勇氣,打開思維的閘門,並逐漸養成樂於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為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老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索,從而讓學生自行發現科學道理,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品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內驅力。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拿出圓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圓的面積,讓學生在充分直觀感知圓面積的基礎上,概括出圓面積的意義。再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都是用什麼方法推導出來的?從而引導轉化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起學生用舊知探索新知的興趣,並明確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一個人的創新思維能力與他的思維能力是緊密相關的。一個人思維能力差,他的創新能力必然差。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加強思維訓練,教師在教學中要反復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要針對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要讓學生通過訓練不斷探索解題的捷徑,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不斷發展。學生在多層次的練習中拾級而上,既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又強化了思維。
總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項長期任務。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上都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比教會學生如何做題更重要。
Ⅶ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答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能力,最好讓他喜歡上數學,並願意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來培養他的邏輯思維能力。
Ⅷ 怎樣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 創設情境、激發思維
濃厚的興趣及豐富的情感是積極思維活動的源泉,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思維情境,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的熱情和情趣,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通過設問、提問、實驗等各種方法,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和思考的興趣,使學生能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 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創新思維
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揮,而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必須有民主,平等地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氛圍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師生關系,「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情感融洽,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創新思維。
1、 創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感情交流。教學既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要和藹克清,有一定的感染力,要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鼓勵學生勇於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這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即感到積極緊張,又感到非常輕松愉快。
2、 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之中,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周玉仁教授說:「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情境,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後,我拿出一塊不規則的石頭,讓學生求它的體積,如果不改變石頭的形狀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正當學生迷惑不解時,我把盛了一部份水的長方體水槽放在講桌上,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這時課堂氣氛活躍,爭著要講自己的想法,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量出水槽的長、寬,又讓學生測量水面上升的高度,使學生弄清水面上勝的高度就可以算出石頭的體積,然後讓學生動筆計算,學生很快算出石頭的體積。同時也感到成功的喜悅。
3、 加強自評、互評學習結果,讓學生大膽發表不同意見,可以在同學中展開討論,對有心意和創建的解答教師要給充分地肯定。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
三、 把握時機,發覺創新思維
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生長點,是激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時機,往往可以給學生一個馳騁想像的空間,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這就為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打下了良好伏筆。學生可以在頭腦中想像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在主動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啟迪學生用語言概括出新概念,對建立起的新表象組成要素進行判斷,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進而進行內化,達到知識間的守恆。
四、 動手操作,誘發創新
皮亞傑說過:「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理解空間觀念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數學知識產生於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具有培養人們創新思維活動獨特的優越性。因此,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動手操作活動有:畫一畫、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擺一擺等。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好勝心強等特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操作,獨立思考、引起聯想,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個學生都能從多層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種個個參與、人人動手的操作活動,有利的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例如,二年級學生學習了「角的初步認識」之後,為了讓學生對角、直角的概念更好的掌握,教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擺、動腦想,師說:「請同學們用學具袋中的小棒擺一個三角形,看它有幾個角?用了幾根小棒?」學生很快擺出,並說出擺的三角形有三個角,用了三根小棒。師又說:「請同學們擺出兩個三角形,看這兩個三角形共有幾個角?最少用幾根小棒?」大部分學生很快擺出了兩個獨立的三角形,並說出共有六個角,用了六根小棒。教師追問:「這種擺法用小棒最少嗎?請同學們再擺擺看。」學生又沉入了用小棒擺兩個三角形的活動中,很快大部分擺出了所要求得圖形。老師表揚了這種擺法的同學肯動腦善於思考。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動手操作,學生手腦並用、自主探索,參與了獲得知識全過程,學的積極主動,滿足了學生好動的需要,使他們嘗到了探究知識的樂趣,進而激活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為培養出更多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