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好小學三年級數學。
一、 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培養數學學習能力的前提。
在數學學習中,學習興趣更凸顯出了其重要性。我們常常發現如果現實中我們對哪門課程有興趣,那我們就會投入極大的熱情,鍥而不舍地想要鑽研它,有強烈獲得這種能力的願望。對於孩子,三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看到他們對某一種東西產生興趣的那種極大熱情,所以要抓住這一點,把興趣成為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能力的導火線。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喜歡聽到學生這樣說,我最喜歡數學了,數學很好玩。學生說這句話的時候,說明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的他的數學學習能力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
二、 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最終目的是要能運用數學,而這種思想要讓學生從小就要懂得,而且從小就要學會應用,這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三、正確地掌握學習方法,是獲得學習能力的關鍵。
當前學生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所以他們學起來很吃力,當學習方法運用自如的時候,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習能力,所以,關鍵還是要讓學生在小學三年級就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任何題型都有特定的學習方法,
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獲得學習能力的途徑。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間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方式。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鞏固和發展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工作和學習也有較大幫助。
㈡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
解決問題的教學內涵豐富,如何讓學生喜歡它,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幾點體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長期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圈子裡,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在今天更需要我們極力改變學習方式,而探究即為自主學習的方式。因此,要講究自主探究的學習策略,使之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把他們心靈深處被壓抑的個性釋放出來。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更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動性。
一、引導發現、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嘗試性
發現是探究的開始。由於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不僅僅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的問題,是一種教學質量觀的問題,是學生觀的反映。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資訊源」,那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因為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教師與其「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
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教學時,我將例題巧作變動,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
師:大家想不想來做一個猜數游戲啊?
生:想!
師:我這兒有三個不同顏色的盒子(分別出示紅、白、黑三個盒子),盒子里分別裝了一些硬幣。現在,我請你猜一猜,紅盒子里裝了多少個硬幣?
生:(七嘴八舌亂猜)
師:大家都沒有猜對。在你沒有得到相關的資訊之前,你能一下子准確地猜出紅盒子里裝了多少個硬幣嗎?
生:不能。
師:那我給你一個資訊:黑盒子里有15個硬幣。依靠這個資訊,你能准確猜出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嗎?為什麼?
生:不能。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與黑盒子無關。
師:我再給你一個資訊:白盒子里有10個硬幣。現在,你能不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為什麼?
生:還是不能。因為紅盒子里的個數與白盒子的個數無關。
師:知道了這兩個資訊,你還想知道什麼方面的資訊就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的成員交流一下。
學生通過交流,歸納出如果再知道一個能把紅盒子與白盒子和黑盒子里的個數聯絡起來的資訊,就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學生舉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比黑(白)盒子多(少)多少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是黑(白)盒子的多少倍;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比黑盒子和白盒子的總數多(少)多少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是黑盒子和白盒子的總數的多少倍等等。這時,引導比較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發現有的只需一步計算,有的卻需兩步計算。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兩步計算。在提出問題、比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強化了兩步解決問題的結構,而且對解決問題教學中數量關系的選擇有了初步的定位。教師最後出示相關資訊,學生終於順利猜出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
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揮,才能體現自主探究發現。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展開。教師必須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與學習過程有密切關系的問題,使所提出的問題提到點子上,才能促進自主合作探究,達到學會學習之目的。
二、鼓勵參與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互動性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
教學時不要把學生死死地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認為很枯燥的東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規律盡可能選他們樂於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編出問題。如給數學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 「用數學」。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教材第45頁,應用題例1是這樣的: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這種型別的解決問題枯燥得很,離學生比較遠,學生肯定沒有興趣。沒有了興趣不能產生探究的興趣。我對此題做了如下改動:
(1)課件展示情境或組織學生進行對話表演。
客戶:周廠長,你好!我們訂做的660套衣服,生產得怎麼樣了?
廠長: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客戶:我們等著要貨,你們3天之內能完成了嗎?
廠長:能。
(2)師:同學們!你們根據廠長、客戶提供的資訊想到什麼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出示的例1。
(3)師:你們會解答嗎?如果不會,可以小組討論。
生:略
這種方式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和「自主學習、探索創新」兩大方面,將學習活動置於社會生活問題之中,巧妙地把要解決的問題變為對話展現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這樣的數學,學生不僅學得好,而且也為他們以後到社會上去成為各行各業的成功者打好基礎。
2、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提供主動探究空間。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心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習慣的不同,常常會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正是學生具有不同獨特性的體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嘗試各種演演算法的多樣化。
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都應該給予肯定,不能強求學生使用統一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交流,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決方法,使每個學生感受到解決方法的靈活性、多樣化。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愉悅,而且還能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夥伴。
課前先建立合作小組,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組成4人或6人的小組,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如「主持人」(掌管小組討論的全域性,分配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的程序,觀察組內同學合作技巧的表現,如討論時的聲音控制、提問和應答時的禮貌)等,最後要求每一組設計組名、組標,促使合作學習小組形成「組內互助合作,組間競爭奪標」的氛圍。
解決問題具有抽象性,有時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題意,造成解題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理解題意,從而輕松掌握解題方法。
4、選擇專題,分工合作,加強主動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可緊扣教材,選擇重點、難點、疑點作為專題,運用研究性學習,分工合作,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研究性和發現的能力。為了減少學生研究探索學習的梯度,課堂上利用教材特點進行專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可在課外探究學習中面對更多的是如何蒐集處理資訊怎樣與人合作。為此要引導學生遇到困難時能主動尋求幫助,要熱情地幫助他人排憂解難。若自己擁有材料正是別人急需的,能成全他人的計劃,使自己在學會探究的同時,更學會做人。
三、啟用求異思維,培養自主探究的獨創性
通過不同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思路,同時也促進學生養成善於求異的習慣,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師的教學中,通過表達方式的變異,理解角度的變更,思考方法的變遷,題型設計的變化等來提供多形態的知識資訊,創造多樣化的思維環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題思路,從而促進內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廣闊性。人們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習慣運用某種思維方式,便會產生定勢心理。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創設思維情境,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創新素材和空間。用「教」的創新火種點燃「學」的創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獨創性。
比如針對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後,我設計了一道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開放題,以此來啟用學生的變通思維:
學校組織師生看電影。學生950人,教師27人。影劇院售票處寫著:
今日放映
《宇宙與人》
成人票: 每張8元
學生票: 每張4元
團體票: 每張6元
(30人或30人以上可購買團體票)
請設計一種你認為最省錢的購票方案,並算出購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有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以下是 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1:827+4950=4016(元)
方法2:(27+950)6=5862(元)
方法3:從學生人數中拿出3人,和教師組成一個團體。
306+9474=3968(元)
……
針對這樣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主動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設計開放作業,強化自主探究實踐性
數學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處處用數學。皮亞傑認為「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如何設計開放的作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實踐中有所收獲呢?首先要尊重學生擇業的要求,其次要開放作業的形式與內容。
1、遷移例題解法。
如講授了植樹問題後,可建議學生去步行街上走一走,數一數步行街上有多少個垃圾桶,目測一下每兩個垃圾桶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多少米,再算一算從起始的垃圾桶到最後一個垃圾桶之間的總長度約是多少米?
2、結合生活熱點。
國慶、元旦等節日期間,許多商店推出打折的促銷手段,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去商店購物,看看商品的原價是多少,打幾折,打折以後的價錢是多少,比原價便宜多少?記錄下你的考察結果。返校後可組織討論:商店利用打折的手段促銷商品,它是賺多了,還是賺少了?會不會虧本?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3、加強專題實踐。
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以後,就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給家設計一些裝修方案。比如: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算一算房間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購買地板的話,根據家庭的經濟實力,再去市場了解地板的價格,選擇合適的價位,進行購買,大約需要支出多少。
這樣開放的作業內容,既與教材內容相聯絡,又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接軌」了社會活動,學生有了「自由馳騁」的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空間,在實踐中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充滿成長的氣息,書寫一個創造的人生。
解決問題的教學內涵豐富,如何讓學生喜歡它,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但我堅信,只要教師通過一定的策略,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覺得要解決 的問題,離自己並不遙遠,問題解決才有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掌握解決方法。達到了這種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優秀的教學。
一、當前的背景。
二、分析新課程下「解決問題」教學的突出變化。
三、收集整理新課程下「解決問題」教學的問題與困惑。
四、對新課程背景下「解決問題」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五、構建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模式。
六、解決問題應該注意的地方。
七、問題與思考。
亞里士多德把數學定義為「數量科學」,這個定義直到18世紀。從19世紀開始,數學研究越來越嚴格,開始涉及與數量和量度無明確關系的群論和投影幾何等抽象主題,數學家和哲學家開始提出各種新的定義。這些定義中的一些強調了大量數學的演繹性質,一些強調了它的抽象性,一些強調數學中的某些話題。今天,即使在專業人士中,對數學的定義也沒有達成共識。數學是否是藝術或科學,甚至沒有一致意見。許多專業數學家對數學的定義不感興趣,或者認為它是不可定義的。有些只是說,「數學是數學家做的」。
數學定義的三個主要型別被稱為邏輯學家,直覺主義者和形式主義者,每個都反映了不同的哲學思想學派。都有嚴重的問題,沒有人普遍接受,沒有和解似乎是可行的。
數學邏輯的早期定義是本傑明·皮爾士(Benjamin Peirce)的「得出必要結論的科學」(1870)。在Principia Mathematica,Bertrand Russell和Alfred North Whitehead提出了被稱為邏輯主義的哲學程式,並試圖證明所有的數學概念,陳述和原則都可以用符號邏輯來定義和證明。數學的邏輯學定義是羅素的「所有數學是符號邏輯」。
直覺主義定義,從數學家L.E.J. Brouwer,識別具有某些精神現象的數學。直覺主義定義的一個例子是「數學是一個接著一個進行構造的心理活動」。直觀主義的特點是它拒絕根據其他定義認為有效的一些數學思想。特別是,雖然其他數學哲學允許可以被證明存在的物件,即使它們不能被構造,但直覺主義只允許可以實際構建的數學物件。
正式主義定義用其符號和操作規則來確定數學。 Haskell Curry將數學簡單地定義為「正式系統的科學」。正式系統是一組符號,或令牌,還有一些規則告訴令牌如何組合成公式。在正式系統中,公理一詞具有特殊意義,與「不言而喻的真理」的普通含義不同。在正式系統中,公理是包含在給定的正式系統中的令牌的組合,而不需要使用系統的規則匯出。
網路「桃李天下課件」裡面有肯多課件,教案等資源,如果沒有可以到名師院留言,網站管理會通過其它渠道幫你找,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已成為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隨著社會的資訊化發展,數學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深化和擴充套件。我們就要更加註重在真實的情景中研究數學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收集資訊
教師開始上課時,可以藉助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上的資訊在一定意義上是為學生思維提供線索的。當學生匯報後,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觀察匯報也能為解決問題提供認知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煥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
2、小組協作,探究問題
當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後,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策略,還可以通過小組內的共同探究和交流,並形成初步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小組中去及時獲取資訊,適當加以引導和調控。
3、交流評價,解決問題
交流評價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的關鍵環節,教師的主要責任在於組織學生進行有成效的數學交流,啟用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後,讓學生獨立選擇演演算法。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進一步歸納整理演演算法。最後通過集體交流,明確演演算法。
4、鞏固方法,拓展思維
學生掌握了方法,還要不斷練習,在應用中深化理解。在這個環節中安排一些基本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以達到鞏固應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發展性習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分析新課程下「解決問題」教學的突出變化
收集整理新課程下「解決問題」教學的問題與困惑
對新課程背景下「解決問題」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構建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模式
解決問題應該注意的地方
問題與思考
教會孩子抽象思維 懂的把文字轉化為情景。然後就是多做題 多看題 ,對讀不懂的題 進行反復抄寫,抄寫的過程 就是讀題的過程,初學者很重要的一個習慣。
㈢ 三年級數學怎麼輔導方法
適當的專業輔導
三年級數學是打基礎的時候,很多家長希望孩子的數學基礎能打得扎實,那麼怎樣安排孩子的課後學習內容才合適呢?
我們了解到,三年級的孩子,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精力對孩子進行輔導的話,那就需要讓孩子有適當的課外輔導。因為個體是有差異的。從第二學段也就是三四年級開始,如果孩子對數學感興趣且學有餘力,課外學學奧數,對數學思維的拓展是有幫助的。但如果孩子覺得非常吃力,學得不快樂,還是不要去強迫。有些家長一看到三年級數學的參考書就買下來,讓孩子每天必須做10題,如果做得好獎一頓肯德基。這種方法不可取。這10道題難度如何、是否重復,家長根本不清楚!老師的建議建議可以向數學老師請教,選一本合適的參考書。或者請專業的老師適當輔導。
有針對性的練習
三年級的學生學校會要求他們練口算,多少才算是好的?怎樣提高速度?
對小學生來說,20以內的口算對提高計算能力還是挺重要的。目前的國家標準是每分鍾8道題,這個速度一般學生都能達到。有些家長為了提高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題,這種題海戰術往往效率不高,老師建議多關注孩子做錯的題,比如有些人碰到數字7、8、9經常出錯,那麼就多練習帶有這幾個數字的題,每天對錯題再做幾遍,收獲會更大。練習的時候要選擇靈活的形式,例如網上經常會有一些FLASH小游戲等等,讓孩子在玩中學,不但不覺得枯燥,倒是樂在其中。
作業出錯不是大事
孩子的作業每次都要家長檢查,導致孩子的作業就等於是家長的作業。那家長到底該不該幫他把錯誤找出來?
老師的建議是:告訴孩子有錯誤,至於錯在哪,讓他自己找到,並弄清楚為什麼錯了。錯誤也是一種經歷。家長的職責應該是督促他及時完成作業並能自己檢查。至於錯在哪裡、應該怎麼改,不是家長的事情。如果讓孩子養成「我只要完成,等下媽媽會檢查」的不良習慣,那以後進了初中高中、到了考試時,他永遠都不會自我檢查了。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回顧和檢驗的習慣,讓他們有「這道題我肯定做對了」的自信,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