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課議課
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如何評好課,直接關繫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
教師上好課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領導聽課是為了了解教師備課程度、上課水平,從而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學習效果。領導評課目的是根據聽課後的感悟材料來激勵教師怎樣能更好的備好課、上好課,也是為了督促、幫助課備得不細、課上得敷衍了事這部分教師更好的提高與進步。可以說聽好課、評好課都是為教好課服務的。那麼怎樣才能評好課呢?
第一、從聽好課入手,記好聽課時的第一手材料
通常我們聽課做記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實錄型,這種形式如同錄音機一樣,如實的記錄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仿效的用意之多,這種記錄方式一般不可取。因為聽者記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種是選擇型,選擇某一側面或某些問題,而選擇記錄內容的依據是根據聽課者的需要,如主講人的優勢所在、課堂的特色、存在的問題等。
第二、從記錄的材料中,思考評課時應點評的內容
任何一種課,評者都應從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優勢、特色、風格、需改進的地方、需商討的問題。更應從學的角度去看待主體發揮程度、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可持續學習情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學生活動的創造性等。
第三、傾聽授課教師的自評,做出對點評內容的取捨
授課教師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師,也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有新秀、有骨幹,也有能手、名師,有活躍型、也有內向型,有嚴肅型、也有可親型,形形色色,各有差異。作為評課者為了達到評課的目的,一定要學會察言觀色、學會傾聽其自評,從而做出判斷,做出點評內容的取捨。切不可一意孤行。因為任何人的點評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來評無定法,評課也無法用條條框框的標准准確量化。只有評課者與教者達成一致,點評內容才落到了實處。
第四、思考以什麼方式加以點評,實現點評的目的
實事求是的講,我們分析授課教師的心理也好,傾聽教師本人的自評也好,其目的不是為了迎合教師,而是或激勵、或督促、或幫助,所以了解點評的形式很重要。目前而言,就點評有以下幾種形式:
1、先說優點或是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提出研討的問題。這種形式比較多見,大都是有這種傳統的心理,良好的開端是點評成功的一半。
2、先談需研討商榷的問題,再把優點加以點評。這種點評開門見山、有針對性,一定要注意指出問題的數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在每一條「優點」中,再重新加以設計,提出改進方向,以求更好。這種評課方式給聽者造成思路並不很清,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
4、評者只談體會,不直接談優點和不足,而是通過富有哲理的體會,給授課者留下思考、留下啟迪。或激勵贊揚、或蘊含希望。這種點評層次較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理論功底,需因人而異。
第五、加強學習,勤於思考,使點評別有一番風味
要想真正評好課,必須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美學、演講與口才,學習課的模式,掌握學科特點,熟悉各種課型,並在實踐中學會推敲點評的語言,這樣才能給優秀者錦上添花,給不足者雪中送炭,使點評別有一番風味。
②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評課
一節數學課的評析方法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2、從教材處理上分析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1)看教學思路設計(2)看課堂結構安排4、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分析評析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3)看教學方法的優選與創新(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5、從教學基本功上分析通常,教師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看板書(2)看教態(3)看語言(4)看操作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還可以將評課內容分成以下幾項:(一)、評教學思想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綜合體現,而教學思想是否正確又是最為關鍵的,因為教師的教學思想指導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案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實施,通常都是由教師的教學思想所決定的。傳統、陳舊的教學思想主要表現為「四個偏重」和「四個忽視」,即偏重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偏重知識灌輸,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偏重考試分數,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與學生特長發揮;偏重教師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正確的教學思想,就是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思想;樹立起使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思想;樹立起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的思想。(二)、評教材處理1、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2、教學重點是否把握准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3、教學難點是否把握准確,教學過程中難點是否得到突破4、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三)、評教法選擇1、教法選擇是否符合教改方向2、教法選擇的依據是否科學合理(四)、評學法指導1、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付諸實施3、學法指導的方式是否可行(五)、評能力培養(六)、評師生關系1、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2、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③ 小學數學如何評課
新課程標准下的評課,要求教師既能發現問題,分析課堂教學行為背後隱藏的觀念,又能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課前目標設計、課堂實施過程、教學效果跟蹤反饋等內容進行評價。那麼小學數學學科評課的關注點是什麼呢?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有助於我們更科學、准確的評價一節數學課。一般我們認為小學數學課評課的關注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學設計的目標性評價教學目標的確定,對正確運用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最終實現課程總目標具有指導性的作用。1.評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的准確性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的把握是課堂教學的宏觀性設計。教師應准確把握教材編者的意圖,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具體的評點有:(1) 關於本節課的內容,教師是否正確把握了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2)回眸本節課的歷程,教學是否體現了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否基本實現了課程目標。(3)關注本節課的資源,課程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現。2.評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適切性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課堂教學的微觀性設計。具體的評點有:(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是否清晰,所用的行為動詞是否准確無誤。(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是否適切,所用的行為動詞是否針對學生實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否具體,所用的行為動詞是否恰到好處。(4)目標設計是否具有整體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是否自然協調。二、教學過程的動態性評價教學過程的設計,對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圓滿完成課題目標,提高學生必要的數學素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有無科學的設計教學程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評課時不應忽視的問題。1.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前瞻性我國的數學教學具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的傳統。具體的評點有:(1)是否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注重基本概念的來龍去脈,注重基本思想的潛移默化。(2)是否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本節課的訓練方法是否正確,效果是否明顯。(3)是否用發展的觀點審視「雙基」,淡化繁瑣的計算、人為技巧化的難題和過分強調細枝末節的內容。2.評課堂設計、思維活動的過程性數學是思維活動的過程,新課程把關注過程、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作為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的揭示思維過程、問題的發現過程、規律的探求過程等等,而不應該把現成的結果告訴學生。具體的評點有:(1)是否堅持返璞歸真,努力揭示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發展過程和本質真諦。(2)是否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3.評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開放性新課程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而不應只局限於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具體的評點有:(1)是否把教學內容重新打造,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2)是否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3)是否給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情境。4.評雙邊活動、主體設置的和諧性我們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具體的評點有:是否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認知的規律,將教材的內在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諧地結合起來。(2)是否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選擇合理的活動。(3)學生互動時,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如何,討論是否熱烈,爭論的問題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4)師生互動時,教師的組織能力和點撥水平如何,教師的回應是否及時,對討論時產生的新資源是否具有敏感性。三、教學效果的有效性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標尺,也是今後課堂教學發展的指南針。因此,我們在評課時,務必注意發揮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1.評知識理解的深度、技能掌握的熟練度2.評對個性差異、智力潛能的關注度美國著名的教育評價學者斯皮爾伯格就教育評價說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就一般的評課而言,評課的目的有這樣三種情況:一是對課堂教學的優劣作出鑒定;二是對課堂教學成敗的原因作出評析,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教學認識;三是對課堂教學亮點進行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評課的目的是促進教學,因此,評課應堅持少批評多鼓勵的原則。對授課老師的獨到之處要大加贊賞,對不足之處,要用發展的眼光期待教師的成功!
④ 怎樣評課議課
農墾實驗中學 賴東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會對教學現場和教學現象進行觀察、反思、評價,或同仁一道,或個人獨立進行。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聽課、評課,我想,用聽課、評課來說事,稍顯不足,而改用觀課、議課更為貼切些。 一、觀課議課和聽課評課的區別。 觀課就是觀察課堂教學之意。觀,是指運用各種感覺器官以及必要的記錄工具有效地對課堂教學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察,是指用心和理性對課堂教學進行感悟和體驗分析,從而獲得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和理解。觀課活動中我們既要看老師的教學行為,了解老師上課的思路,也要考察在這節課中老師的教學動機和價值追求。而聽課雖然也有不同感覺器官的運用,但聽的落腳點卻是聲音,給人的感覺是以關注聲音為重。議課就是議論課堂教學,議論的雙方是平等的,議課中對授課者往往強調用問號,而不是句號,尊重授課者對教學設計的主動權;而參與者也可以置身其中,既可以對授課一方進行質疑,也可以從自身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去思考:假如我設計這堂課該如何設計?而評課給人的感覺是一方對另一方施予某種行為。多數是以一個評叛者的形象出現,而授課老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准備接受的是來自同仁們的不同評判聲音。 二、觀課的角度。 一是觀察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展開是以師生互動為條件的,離開了師生互動,教學情境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在觀察教學情境中,首先要觀察老師是否擺正位置,和學生和諧互動,讓學生做課堂真正的主人。要看在這種互動中,老師是否明確自已是平等中的首席,對學生有引領,指導作用,這個天平是不能失衡的,一旦失衡,師生互動就達不到有效。二要看課堂教學中是否建立了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欲。三要看老師是否營造了和諧氛圍。如設疑激趣、用問題穿針引線等。 二是觀察教學過程。教學的預設構成了預期的教學教程。預設,一是指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對教學具有先天的預設。這個預設是絕對的,是教學必須達成的學習和培養的目標。二是指老師的教學預設。由於老師個人對文本的認識深度和內化水平,以及對學情的了解,也就決定了老師對課堂教學預設的水平的高低。這一預設對生成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教學過程又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這個過程首先是一個探究問題的過程,面對問題,老師合理的引領,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克服困難的勇氣,都不同程度地決定著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質量。第二,教學過程是一個對課堂教學有效資源利用的過程。因些,在觀教學教程中,一要看老師科學的,符合認識規律的預設,師生互動中學生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二要看師生在互動中利用資源構建生成新的知識的有效度。 三是觀察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這里的教學資源是指教學中一切有效的客觀條件。如氛圍、多媒體、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利的或不利的因素等。如一個學生將:青山郭外斜中的斜(xia)讀成(xie),引起全班鬨笑。讀書的同學很尷尬。這時老師卻這樣引導:哪個同學知道這個字的古代讀音嗎?一個同學正確回答了老師的問題。這時老師又說: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了這個字古今不同的讀法,了解了這方面的知識,應該感謝這兩位同學。全班一下子齊鼓掌,化解了不利的學習場面,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我們觀課就要把著眼點放在這些看似平常,卻又神奇的地方。 三、議課的角度。 我們前面說過,議課的角度有這樣兩個方面: 一是對授課者的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了解其教學行為產生的背景,教學動機及價值追求,同時還有上課的思路。用問題追尋,而不是評價判斷。 二是觀課者的再設計。教學就如同讀一部著作,不同的人讀,感受是不同。我們在議課中將自已的思考融入其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就能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這也是議課的目的。 在議課中,我們要做到:議不是下結論,而是觀課後的對話、討論和反思。議必須以參與者的思想解放為前提,既要尊重他人,又要融入自我,共建有價值的教學思想。議要以促進教師的發展為目的,通過議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選擇,而不是指責。
⑤ 如何評課議課
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如何評好課,直接關繫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教師上好課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領導聽課是為了了解教師備課程度、上課水平,從而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學習效果。領導評課目的是根據聽課後的感悟材料來激勵教師怎樣能更好的備好課、上好課,也是為了督促、幫助課備得不細、課上得敷衍了事這部分教師更好的提高與進步。可以說聽好課、評好課都是為教好課服務的。那麼怎樣才能評好課呢? 第一、從聽好課入手,記好聽課時的第一手材料 通常我們聽課做記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實錄型,這種形式如同錄音機一樣,如實的記錄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仿效的用意之多,這種記錄方式一般不可取。因為聽者記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種是選擇型,選擇某一側面或某些問題,而選擇記錄內容的依據是根據聽課者的需要,如主講人的優勢所在、課堂的特色、存在的問題等。 第二、從記錄的材料中,思考評課時應點評的內容 任何一種課,評者都應從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優勢、特色、風格、需改進的地方、需商討的問題。更應從學的角度去看待主體發揮程度、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可持續學習情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學生活動的創造性等。 第三、傾聽授課教師的自評,做出對點評內容的取捨 授課教師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師,也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有新秀、有骨幹,也有能手、名師,有活躍型、也有內向型,有嚴肅型、也有可親型,形形色色,各有差異。作為評課者為了達到評課的目的,一定要學會察言觀色、學會傾聽其自評,從而做出判斷,做出點評內容的取捨。切不可一意孤行。因為任何人的點評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來評無定法,評課也無法用條條框框的標准准確量化。只有評課者與教者達成一致,點評內容才落到了實處。 實事求是的講,我們分析授課教師的心理也好,傾聽教師本人的自評也好,其目的不是為了迎合教師,而是或激勵、或督促、或幫助,所以了解點評的形式很重要。目前而言,就點評有以下幾種形式: 1、先說優點或是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提出研討的問題。這種形式比較多見,大都是有這種傳統的心理,良好的開端是點評成功的一半。 2、先談需研討商榷的問題,再把優點加以點評。這種點評開門見山、有針對性,一定要注意指出問題的數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在每一條「優點」中,再重新加以設計,提出改進方向,以求更好。這種評課方式給聽者造成思路並不很清,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 4、評者只談體會,不直接談優點和不足,而是通過富有哲理的體會,給授課者留下思考、留下啟迪。或激勵贊揚、或蘊含希望。這種點評層次較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理論功底,需因人而異。 第五、加強學習,勤於思考,使點評別有一番風味 要想真正評好課,必須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美學、演講與口才,學習課的模式,掌握學科特點,熟悉各種課型,並在實踐中學會推敲點評的語言,這樣才能使點評別有一番風味。
⑥ 高中數學如何評課
高中數學學科的評課 觀課、評課是教師提升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評課能夠找尋數學課堂教學中值得發揚的亮點,自我反思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而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數學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續的提高和發展。 新教材評課標准: 1.教學目的。其中包括知識的深廣度;技能訓練,能力培養,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質等側重面的反映。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依據《中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教學目標是否體現三維目標的整體聯系?目標的陳述是否具體描述學生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等方面應獲得的發展要求?是否呈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中實現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養和情感態度養成等方面的要求?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心理特徵?是否具有數學的特點和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2.教材選擇。其中包括與教學目的一致性的反映;重視「基礎與創新」、「知識與應用」、「教學和因材施教」的反映,以及在參照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選擇與處理教材(包括例題、習題)的反映。是否注重建立數學新知識與已有的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系,保持數學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數學概念或問題是否有計劃地復現和糾正,使知識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教學過程。其中包括正確處理教與學關系的反映。一方面恰當的提供知識的背景材料,創設教學情境,運用所提供的知識使學生認識數學本質;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手腦並用積極進行思考,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注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另外,還包括在教學中處理反饋與調節、歸納與小結等教學環節的反映能力。是否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系列,使學生能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數學本質,建立相關數學知識的聯系?是否有計劃、有層次地設計練習,使練習具有合適的梯度,並且有意義和實效?適當使用數學思想方法:集合思想,符號化思想,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對應思想、化歸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分類思想等。 4.教學手段。注重現代教學手段運用的必要性與有效性,其中包括圖表、模型、投影、錄像、計算機等使用的必要性的反映,以及運用這些手段,正確發揮教學作用的反映。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計算機圖文並茂,集聲音、文字、色彩、圖象功能於一體,為學生提供了「看、想、做」的機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教學的開放性,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幾何畫板》有著強大的畫圖、動畫、計算等功能。可以彌補常規教學的缺陷,形象再現數學思維、數學實驗過程。恰當利用《幾何畫板》,在平面幾何、函數、立體幾何、探究性活動課的進行輔助教學,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評課的形式是選擇性評課,還是研討性評課。教學方法要注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水平適應性發展性的反映。其中包括貫徹教學原則和學習理論的正確性與充分性的反映,以及在重視教學方法的針對性與靈活性的同時,重視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的反映。 6.評專業素養:數學素養。是否能准確把握數學的概念、原理,正確理解數學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的本質,是否能把握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系。教學過程中是否有科學性錯誤、知識性紕漏和常識性差錯?教學素養。是否能准確把握學生數學學習心理,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否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對學生數學學習活動指導的「度」是否能恰當把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學組織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1)語言:正確性、通俗性、簡練性、感染性的反映。 (2)板書:字、式、圖的正確性、工整性、美感性,以及板書設計的系統與醒目的反映。 (3)觀察:觀察學生動態活動能力的反映。 (4)聆聽:聆聽學生答與問話能力的反映。 (5)教態:負責、和藹、感染教態的反映。 7、評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否反映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本質、地位?與相關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是否清晰?對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概念、原理、法則、公式等結構性分析是否置於核心地位?對選擇、運用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關的典型材料是否恰當?對教學的重點是否突出?對難點是否考慮如何突破和實現了突破?是否採取重新組織教材內容,使之更符合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實際?是否圍繞數學知識的本質及邏輯關系,有計劃地設置問題系列,使學生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 8、評教學效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是否充分地體現?是否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基礎上,在落實「雙基」,以及發展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體現,並在學習的准確性、速度和質量三方面完成教學目標所設定的要求?
⑦ 如何進行有效的評課小學數學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D),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傑(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裡」,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後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裡」,即教學的評價。教學設計是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要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數對」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六級分類──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
(一) 分析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應著重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及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1.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
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及其關於學習條件的思想,為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診斷的基本思路。加涅將學習的結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及態度五類。根據智慧技能學習的不同復雜程度,他又在該范疇中分出若干個亞類,即辨別、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解決問題)。辨別是概念學習的基礎,概念是規則學習的基礎,運用若干個簡單的規則是解決問題獲得高級規則的基礎。如「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自己總結與概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內容屬於規則學習的范疇,而規則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獲得運用有關概念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個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積」「等於」「底」「高」「乘」「除」七個概念,如果這七個概念中的任何一個概念沒有掌握,規則學習都將無法進行。同時,學生必須掌握「剪」「拼」「轉化」等策略,否則將不能自主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准確地診斷學習者的起始能力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前提。
2.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總要與背景知識發生聯系,以有關知識──包括正規和非正規學習獲得的知識來理解知識,重構新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不僅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包括對不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背景知識的分析。
一位教師根據學生背景知識的不同,對「質數與合數」一課做了三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根據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分類、奇數、偶數、約數等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16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2~16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的特徵,進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縣實驗小學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59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1~59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匯報辯論,揭示出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設計三:在「省優秀教師教學成果匯報會」上,根據班級學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已經知道了質數、合數的概念(盡管學生知道概念,但並沒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在師生的共同辨析爭論下,使全體學生真正理解質數、合數的內涵與外延。
通過對「質數與合數」一課三種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3.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說:「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也許,我們只是自以為了解了他們。」的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了解學生,其實不然。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關注的是怎樣進行教學,而很少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學生是如何思維的。一位教師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復習體積單位並出示相應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塊,然後讓學生估計一個比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接下來讓學生用正方體的小木塊擺大小不同的各種長方體,並記錄得到的數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概括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實際進行教學時,學生並沒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估計這個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而是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大約是30厘米、25厘米、50厘米,寬大約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約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記錄數據的過程中,同樣沒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記錄長方體的長、寬、高及體積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記錄了小木塊的個數。造成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設計者缺乏對學生是如何進行思維的基本判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但要對學習者起始能力進行診斷,對學習者背景知識進行分析,還應關注學生是如何思維的。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對達成教學目標也十分重要,也是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忽視的內容。
(二)組織教學內容
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問題。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應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並通過合適的內容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位教師是這樣組織「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教學內容的:
上課伊始,把男女生各分成3組(男生每組5人,女生每組4人)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每組的記錄員記錄比賽的成績。根據每組夾球的總個數評出男女生的冠軍組。再從男女生的冠軍組中選出最後的贏家。由於男女生冠軍組的人數不等,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是不公平的,由此引出問題──求平均數。教師出示兩組夾球情況統計圖,在師生共同根據統計圖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並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之後,讓學生解決三個實際問題──求平均氣溫,求五名同學的平均身高,求同學們平均每周的飲水量。
之所以如此組織教學內容,是因為教師首先認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圖和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認識平均數的特徵,教材結合「比一比」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根據統計圖討論哪個組學生的整體實力強,引出平均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並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為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教師沒有讓學生比較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而是現場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夾玻璃球比賽,以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男女生組各自的冠軍時,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在是否可以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時,則能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從而引出問題──求平均數。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師為學生准備了男女生冠軍組夾球個數的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師最後又安排了三個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
(三)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不但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人特點、學生年齡特徵選擇教學方法,還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以「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1.通過豐富的實例,以統計為背景,使學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3.了解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滲透對應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於是學生自己親自參加比賽,他們非常積極主動,通過實際操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讓學生決定男女生最後的冠軍組激起學生的思維矛盾,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進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組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男女生組夾球的平均數決定最後的冠軍是公平的,從而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接下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根據現場比賽結果製作的統計圖,思考當參賽人數不同時,怎樣確定冠軍組才是公平的。教師選擇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平均數」 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了解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運用知識,還體會到了數學的實際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展開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盡情的發揮。
三、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
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一位教師在「統計」一課的設計中,做了如下的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問題一: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感覺怎麼樣?
請全體同學合作進行現場調查,看一看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有多少名同學很快樂、比較快樂,又有多少名同學不開心,把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回答問題。另外,請采訪不開心的同學,了解他們為什麼不開心,並幫助不開心的同學,爭取讓他們也能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這樣的問題設計,不但能讓全體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全過程,嘗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製作統計圖表,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並回答數學問題,學會看統計圖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可以為改進教學提供基本的依據。
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解答時需要一定的創造性。評價教學效果時設計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考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統計的意識,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及對現實問題的了解情況。
教學效果評價的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課堂上的應用練習,也應結合課堂觀察、對學生的訪談、作業分析等綜合加以設計。通過比較全面的教學效果評價,了解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提供比較科學的依據。
教學設計是由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諸要素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系統的整體觀認為,只有各組成部分和諧地統一、協調於系統的整體之中,才能達到整體的優化。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掌握每個子系統的特點、功能以及各子系統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還要對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有深刻的認識,洞察每一子系統與整體教學目標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綜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進行整體優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0
⑧ 如何評課議課說些什麼
一、不要追求課堂教學的完美。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位教師不管教學能力怎麼強,課堂總會有缺憾的地方,所以聽課評課對教師存在的明顯問題,必須提出改進要求和建議,但不宜過多地求全責備。
二、兼顧整體,不要以偏概全。
評價一個教師的課好與壞,既要看當前所聽的課,還要看平時的課;既要看上課,還要看教學成績;要避免看兩節課就給教師教學水平下結論的片面做法;要做到全面分析,整體評價。
三、實事求是,坦率誠懇。
客觀公正,不夾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
四、講究差異,區別對待。
1、對已經初步形成自己教學特點的「尖子」教師要求要高一些,可側重於對他們教學中的擅長之處及獨到見解,做一些比較鮮明的、突出的分析和概括,並加以提煉和升華,鼓勵他們進一步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2、對那些能夠勝任的教師,應側重在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改革教法上多做評議。
3、對一般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基本功要求全面評議,力求讓她們逐步達到這些要求,並針對他們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薄弱之處,有側重地加以點撥、指導。
4、對任教有困難的教師,評課時的側重點則應放在教學目的是否明確、集中、記住哦學重點、難點是否把握,講解是否清楚、正確、有條理,講練是否結合一些課堂教學的主要方面加以指導。
5、對新教師,應著重指導他們在課堂教學中,逐步達到上課的基本要求。
另:對教改觀摩課的評議應突出一個「研」字,倡導一個「爭」字;
對選優課的評議應突出一個「嚴」字,倡導一個「學」字;
對檢查了解課的評議,應突出一個「實」字,倡導一個「促」字。
五、給教師說課要注意的問題:
1、評課要避免肯定或否定一切,要一分為二。可以用「3加2(三優二缺)」的評課要求;
2、避免就事論事,要藉助理論;
3、避免空談理論,要以事論理;
4、避免強求統一,允許保留意見;
5、評課要注意場合。
⑨ 怎樣評課小學數學課
要評價一節數學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全面是否具體適宜,是否體現年級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難易適宜。
情感目標:發現數學信息,數學老師有鮮明的數學思想;要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課本中的圖,要讓學生讀圖,認真看圖,觀察分析圖,用數學眼光觀看周圍事物。
2、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評教材處理
知識教授得准確、科學、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三、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看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 pan>,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四、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腦、電視、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五、評教師教學基本功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熟練程度。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並達到良好效果。
六、評學法指導
1、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實施
七、評能力培養
評價教師在課題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
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平時,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八、評師生關系
1、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九、評教學效果
看完成數學任務的質量,積極思維情感的激發,氣氛熱烈,課堂氣氛活躍,雙邊活動處於興奮狀態,有利於思維開發是評價一課的重要的一點。教學過程是一個雙方反饋的過程,教學過程是信息交流、信息碰撞的過程,能及時調控課堂氣氛。看學生受益面的大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到不舉手和意見不同的。讓不同人有不同的進步與發展,有效利用40分鍾,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效率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
⑩ 數學評課時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
1、教學程序(情境引入,新課導入)
2、教學效果(學生反應,反饋演練)
3、學生配合(學生發言、板演格式),
4、作業布置(是否適量,是否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