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面提升孩子數學能力,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可以讓孩子對數學方面,變得特別的感興趣,所以在上小學之後,就可以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口算就能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孩子的思維運轉速度特別快,孩子就會變得特別聰明。
② 怎樣才能使孩子喜歡數學
怎樣才能會喜歡數學?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培養學生興趣,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樣才能使孩子喜歡數學,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樣才能會喜歡數學
用愛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育 家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用愛做橋梁。
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要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那樣關心愛護。這種愛是多方位的,老師既要在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更要在學習上關心學生的進步,要多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生活上要多關心,學習上要多鼓勵,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這些欄目,都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而且也帶有一定的數學美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欄目,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隨著教育的發展,教學資源不斷地進步,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到各學校中去。多媒體教學,改變了過去傳統教學中的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一些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地顯示出來,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加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於樂。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行程追及問題的時候,通過多媒體顯示兩人追及動畫畫面,能使學生直觀地了解掌握這方面的知識。
2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
精心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心理水平,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思考學生將會怎樣去想,可能會遇到什麼思維障礙以及怎樣啟發學生去突破。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嘗試新知,做到: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包辦代替,要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嘗試成功的歡樂,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去。
在講正比例函數的性質這堂課中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環節的:首先利用描點畫圖的 方法 讓學生畫出y=2x和y=一2x的圖像(我用電腦畫出標准圖像);然後引出正比例函數的定義並提出問題:1,函數圖象過哪些象限?2,兩個函數圖象有何共同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思考之後請學生回答。當學生自己回答出來後,他們非常的高興,有了主動學習數學的信心,最後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 總結 及圖像的特點做了幾個不同層次的相關練習。通過練習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能深入挖掘知識,使得整節課的教學都圍繞著學生,學生完全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中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質疑中主動學習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培養學生提問、質疑的能力,有助於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內在需要,發展學生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成為可能。教師應創設充滿人情味的教學氛圍和開放的問題情境,以此營造認知沖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形成質疑的習慣,並使學生學到質疑的方法。
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一課時,教師創設這樣的認知情境:讓學生回憶「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徵」,再觀察教師出示的一些能被3整除的數,如90、36、459。這時有學生提出:「能被3整除與個位上的數有關。」其餘學生議論紛紛,馬上提出反例:能被3整除跟個位上的數無關。在此基礎上,又有學生提出:「能被3整除跟十位或更高位是否有關?能被3整除有沒有規律,只能一一試除嗎?能被3整除與各個數位的和可能有關,為什麼?」師生一起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進而得出結論。後來在練習中有一道題研究能被9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馬上提出:「它與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有什麼聯系和區別?」課結束時,學生又提出:「能同時被3和2、5整除時有什麼特徵?」 本節課教師故意在課始復習舊知,使學生造成錯誤定勢,引起認知沖突,然後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被喚醒,主動學習的需求被大大激發,從而有效地培養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則成為一個參與者和引導者。
3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
一、教學的動態養成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興趣具有特別的意義。一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學過程是生動可變的,課堂的活動來自於學生動態的發展,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中動態的點,使之成為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催化劑。數學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觀念,構建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新課堂教學結構,將課堂教學從傳統課堂轉化為動態課堂,賦予課堂更多的開放性、創造性、挑戰性、發展性和生成性,讓數學學習充滿生命的活力。
二、課程是動態生成的
課程不再是既定的、高高在上的「聖經」。對於教材和教學任務來說,教師和學生不再處於被動的地位,教師由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成為「自己的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一種和諧的關系。
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情景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教師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根據學生的知識 經驗 和生活經驗精心組織再創造,創設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情景,把知識賦予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中,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數學學習活動,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目的。
四、注意捕捉課堂亮點,迸發創新之花
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習的頓悟或靈感的萌發。瞬間創造,稍縱即逝,必須用心傾聽,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讓智慧閃耀光芒。在教學中不僅要努力捕捉學生的亮點,還要留心傾聽學生獨到的見解,及時進行提煉。同時,我們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捕捉學生出現的尷尬的問題,允許學生犯錯誤,並巧妙地挖掘其中「問題」所在,在學生出現上述情況時,還可以允許進行爭論,在彼此思維的碰撞中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4喚醒數學學習的興趣
體驗數學美感 ,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美感,從理論教學中,體驗邏輯的縝密性,體會探究的樂趣,從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的實用之美。初等數學中的線段的「黃金分割」比例為0.618:1,人們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過程中發現「黃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種悅目之美,和諧之美。平面幾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內分中線為2:1,立體幾何中的正四面體的重心內分高為3:1,這也是一種和諧美;數學公式都是那麼簡潔,整齊,和諧,等等都使人產生美感。
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也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重視教學藝術的研究,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心理活動處於主動、活躍的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才會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奧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之一。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上要開動腦筋,不能拘泥於自己固有的教學風格 ,被老思路,老方法給束縛,從而陷入僵化的教學模式中。要知道教無定法,然不可無法,一成不變的風格,盡管能使學生少一種適應的過程,卻也使學生少了一份新鮮感,長久,會使課少幾分吸引力。
高明的老師會根據需要,在不同的時候,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不斷改變自己的 教學方法 。同時不斷探索研究,為學生度身量體,設計新的教學方法。我們有怎樣的學生,決定了我們必須有怎樣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不足,課堂上我更多採用的是問題教學法、啟發分析式教學、講練結合法,並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和研究,我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指導方針:低起點,高要求,面向全體,突出個體。奠定了「充分暴露學生和教師的思維軌跡,通過雙邊關系,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學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覺的教學示範下,靈活的教法對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學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重在引導,妙在開竅,教之以法,施之以練,學生逐漸領悟到學習數學的要領和表達知識技巧。讓學生從您的課上感覺到學數學的樂趣。
怎樣才能使孩子喜歡數學相關 文章 :
1. 怎樣才能使孩子有數學興趣
2. 怎樣使孩子有數學興趣
3. 怎樣使孩子有數學興趣?
4. 怎樣使得孩子有數學興趣
5. 家長要怎麼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親近數學
6. 怎樣提高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
7. 怎麼讓孩子學好數學
8. 怎麼激發提升小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
9. 如何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數學老師
③ 淺談如何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學習數學
陶行知說過:「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因此,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民主、融洽的教學氣氛是喚起幼兒學習興趣並促其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
一、在生活中理解和學習數學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不是學會算術的,而是重新發明算術的。幼兒建構的數學概念來源於他們主動參與的多種多樣的活動過程。幼兒喜歡生活化、游戲化的活動,當數學回歸到幼兒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兒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與願望。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更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一)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
長期以來,幼兒數學以其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特點一直被約束在特定的數學環境中。幼兒數學按其學科特點必須遵循規律有序進行,但這種有序只有與幼兒生活情景融合,才能更加寬泛地體現它的教育價值。陶行知先生倡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主張,但這並不是說把教育和生活等同起來,混為一談。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把數學和節日相聯系,使幼兒在了解節日、獲得愉快情緒體驗的同時學到了數學知識。在認識各種形體時,我讓幼兒到室外去找,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花壇是圓形的,屋頂是梯形的,台階是長方形的。孩子們邊玩邊議論,學習起來一點不感到困難。和幼兒一起散步時,我有意識地指導幼兒觀察樹的高矮、粗細;吃飯時,通過分發碗筷讓幼兒體會數與數之間、物與物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把所見、所聞、所想編進數學題目中,使幼兒把數學概念跟生活中事物的數量聯系起來,加強對現實生活的有意注意,同時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高了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操作材料從幼兒生活中取材
家庭生活是學校課程的重要資源,其中包含了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生活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如:房子的高矮、筷子的長短、衣服的大小、彩旗的排列規律等等。我充分挖掘這些生活中的素材,並把它們作為數學操作材料,因為這些材料是幼兒所熟悉的,且具有變通性,更能激起幼兒探究的慾望,使幼兒積累一定的數學經驗。操作材料是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媽媽提供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系著幼兒參與操作的興趣、探索與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操作材料並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活動中提供的操作材料都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用品和玩具,這樣既可以避免新材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從另一層面上增加幼兒操作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理解和學習數學
「教學游戲化」實質是使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有趣,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的教育過程。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使幼兒輕松地學習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
「數學游戲化」的核心是興趣化、樂趣化。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數學,就是要藉助游戲情節,將數學教學的目的巧妙地轉化為游戲本身的內容和規則,使幼兒在活動中擺脫「完成目標」的包袱,從活動過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在活動中教師要淡化目的,強化手段,看輕結果,重視過程。我在選擇與設計數學游戲時,不僅根據內容選擇游戲方式,還考慮到所選擇的游戲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符合幼兒的需求。有趣的游戲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和操作樂趣,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感受、獲得或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我將數學活動貫穿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刺激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能夠在自己生活密切相連的事例中主動地進行邏輯思維,利用各種游戲活動來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並鞏固體驗,加深幼兒對數學關系的認識,使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發展。
在「認識時鍾」的活動中,我讓幼兒玩鍾,幼兒撥一撥,動一動,很快就發現了時針與分針的關系,為了能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練習來鞏固已學的內容,我還設計了電腦游戲觀察屏幕,進行鍾面與時間的匹配游戲,答案正確,屏幕上出現小紅花,並伴有表揚語「你真能幹」「你真聰明」,答案錯誤的就顯示問號,並伴有提醒語「你再想一想好嗎?」這種游戲活動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效果很好。教師平時要多動腦筋,將教學內容巧妙、合理地融於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優化的課堂環境與幼兒的情感、心理發生共鳴,促使幼兒在現實環境和主體活動交互作用的統一和諧中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幼兒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地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充分信任幼兒,給幼兒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幼兒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④ 孩子應該教什麼樣的數學呢該怎麼教
第一步:會數數
要求: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 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 12開始倒數。
注意要點: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 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內化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可靠方法。
第二步:知順序
例如:
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 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知大小
例如:
7與8哪個 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會念題
誤區: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 -」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
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 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知排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
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 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⑤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什麼意思
數學教育不僅包括數學還包括教育,良好的數學教育應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 通過數學教育,引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使學生對數學學科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對數學的重要性,對數學在推進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對數學的文化性等有認同和體會,因而對數學有一種仰慕和敬重,有一種嚮往和熱愛
第二、通過數學教育,學生能逐步領悟到數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優良的數學及其他素質,對今後一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第三、通過數學教育,不僅積累數學的知識和方法,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技巧,而且提高將數學運甩於解決現實世界中種種實際問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具備一定的能力,能夠運用數學思想和工具來解決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關鍵問題等。
這是在教育面向全體的基礎上,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
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從而形成個性鮮明的人才。
⑥ 淺談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
實踐一直是少兒數學發展的豐富源泉,數學脫離了現實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代少兒數學教育主張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增加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把少兒數學呈現為孩子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態」。下面是我整理的淺談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歡迎大家分享。
一、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
長期以來,幼兒數學以它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特點一直約束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的確,幼兒數學按其學科的特點必須遵循規律有序地進行,但這種有序只有與幼兒生活情景相結合,才能更加寬泛地體現它的教育價值。當數學回歸到了幼兒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兒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與願望,才給了幼兒將數學思維實踐、運用的機會。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可見新課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們把目標定位在,讓幼兒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從而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因此我們選用了大量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作為本課活動的教育素材,如幼兒的衣服,幼兒熟悉的自己幼兒園的環境,媽媽的項鏈等等。我們從觀察幼兒的衣服引入,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入了教師的預設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既能初步的感知規律的含義,又能激發起他們尋找更多事物規律的興趣。有了這樣的鋪墊後,當教師出現幼兒熟悉的幼兒園場景等製作而成的課件時,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尋找這些事物中的規律。在此環節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和理解了規律的這個概念,並復習鞏固了幾種規律,為下一個環節做了鋪墊。
在課件中,最後以媽媽的一條有規律的項鏈結束,目的是為後一個環節——「做項鏈」起到了一個過渡作用。項鏈來源與生活,並且由於它特有的美感很受小朋友的關注,而卻竄項鏈對於幼兒來講也是一個既熟悉又有吸引力的生活活動。這些元素都取材於生活,使整個教育活動顯得更貼近幼兒。
二、操作材料從幼兒生活中取材
操作材料是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教師提供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系著幼兒參與操作的興趣,探索與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操作材料並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本次活動中我們提供的操作材料都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用品和玩具,如繩子、木珠、雪花片、吸管等,這樣既避免了新材料對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同時還從另一層面上增加了幼兒操作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新奇,原來這些東西也能竄項鏈。
三、活動方法關注幼兒的經驗與學習特點
《綱要》中明確提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幼兒的數學學習活動必須以具體的操作活動作為載體。這是由學前兒童特有的具體形象思維所決定的。我們希望孩子在具體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知數學知識和建構起數學的思維,讓孩子通過與物理世界、教具、同伴、教師的相互作用,逐步建構、整合、修正出屬於自己的數學概念和技能。
在竄項鏈這個操作過程中我們讓幼兒自己運用一種規律來竄,這樣的設計既可以了解每個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同時又可以從中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既AABC等排序的形式的學習。在把幼兒竄好的項鏈展出、歸類的過程中通過同伴間信息的交換和教師適當的知識的梳理使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一個提升的過程,孩子既證實了自己的這種排序方法的正誤,同時在討論同伴項鏈規律的過程中學到了更多的排序方法。就這樣孩子們在於材料和同伴的互動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對規律這個數學概念的新的理解和認識。
四、活動過程關注幼兒經驗的遷移
杜威曾說:「教育應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備。」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兒生活的本體,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楚地意識到,有規律地排序這一知識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地應用,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設計為,讓幼兒以自身為客體來體現規律。孩子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按男女孩子間隔排隊,這也完全源於孩子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在知識點上沒有起到鞏固前面知識的作用,因為這里是兩個元素的排序,但是在讓孩子把知識和實際運用聯系起來中卻起到了一個很好的銜接作用。在接下來一個環節中我們引導幼兒用流動性的動作來表現規律,因為在律動、舞步等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成人會通過找其中的規律來幫助自己記憶,而孩子這方面能力卻比較弱,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個環節的活動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定的思維聯系。孩子們可以通過手、腳、頭;拍、踏、搖等等動作組合表現規律,這對他們來講既有經驗又有挑戰,同時使他們的知識經驗得到了很好的遷移。
五、教育目標應關注幼兒的終身發展
幼兒數學教學中既要注重數學的嚴密性,給孩子正確、科學的數學知識,同時還應注重數學的內在邏輯性,讓幼兒在思考、推理、解釋、調整的過程中形成數學的思維方式。我們認為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與它的答案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成人應在讓幼兒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著重啟迪幼兒的思維潛力,這意味著賦予他們了一種數學學習的潛力,給了他們一把開啟數學知識大門的鑰匙,為幼兒在日後的學習中更快、更好地獲取新的數學知識和解決新的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本次活動因為考慮到大班孩子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排序知識和經驗,許多排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對大班孩子來講都顯得比較容易,於是我們就把切入口定位在讓孩子自己探索和發現中去學習新的規律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沒有顯性地給孩子任何的學習模式,而是在游戲、操作、討論、交流等過程中不斷地給孩子呈現問題,如:這些場景中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是怎麼樣的規律?請你自己想想要用怎樣的規律來穿項鏈?我們可以設計出怎麼樣有規律的動作?孩子們在綜合地、創造性運用各自已有的排序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這些非單純練習題式的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數學的思維方式。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是被動地接受一個數學的定論或結果,記住一種排序的模式,而是通過主動的探索、主動的學習,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對規律的理解。
總之,我們應走進幼兒的生活,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來選擇幼兒真正感興趣的數學活動,同時在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又要注重幼兒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數學教育才是真正有利於幼兒終身發展的教育。
摘要:
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本文從更新數學教學觀念,學習興趣的培養,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論述了在幼兒數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
數學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法國數學家文森·拉弗格16歲時曾以中幼兒的身份參加過北京舉行的第31屆國際中幼兒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金牌,我們國家代表隊也有5名人獲金牌。10年之後,文森·拉弗格成為譽滿全球的數學家,而當時與他一同獲金牌的中國幼兒又有幾個成為國際知名的數學家呢?這是一個令人覺得很尷尬的疑問,但要應該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21世紀需要開拓型、創造型的人才,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是人們完成創造性活動的基礎。眾所周知,教育能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數學教育不僅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還可以培養其創造思維。這些年我在大班通過數學領域中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嘗試來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獨特性、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積極性,從而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力。
為此,我在現行的各種數學教育途徑中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與做法,在實踐中探索促進創造力發展的教法。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數學教學觀念
幼兒的數學活動實際是一種准備性的學習,是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實驗表明,幼兒期特別是4。5"6歲階段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幼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和形成數概念,萌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我們應該正確地把握這個關鍵期,提供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數學教育。
幼兒數學學習能力表現在數學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數學活動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數學活動的創造性。也許有人會說數學需要什麼創造嗎?3加2等於5,還能創造出別的嗎?不錯,這個結果是等於5,然而3加2等於5的.問題情景為幼兒創造性活動提供了條件。面臨不同的問題情景,幼兒不僅要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還要對當前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比較,靈活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幼兒數學學習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就是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重邏輯思維能力、重計算,輕創造、輕應用的培養人的觀念和傾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樹立既不失去創造性,也不削弱基礎知識的學習;幼兒不僅要理解基礎知識,也要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觀念,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數學創新人才,而不是數學工匠而做出努力。
二、幼兒對數學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說:「沒有絲毫興趣的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動力。
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幼兒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問題難易應適度,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有了興趣,就會積極思維,並提出新的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其次,幼兒期的孩子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聞、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麼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幼兒天生就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但如果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屢試屢敗,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有必要的。組織一些有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如開展幾何圖形設計比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生活數學游戲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幼兒帶來成功的機會和快樂,進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另外,通過充分利用數學中的圖形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積極思維,勇於創造,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三、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創造性思維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真正的進步。」對於幼兒來講,探索的過程遠比很快得出結果重要的多,因為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體會和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的過程,正是促進幼兒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與發揮的表現。
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置疑和善於置疑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好奇心便會逐漸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對問題的淡化的重要原因。愛因斯坦回憶自己的幼兒時代時,曾批評強迫式的灌注教學方法。:「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愛護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鼓勵幼兒敢於置疑,善於提問,從而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
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置疑,就無問題可言。思維的創造性主要表在同中見異、異中見同和平中見奇,能從一般人不易覺察的地方看問題。如果說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端,那麼置疑就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必須積極鼓勵他們敢於置疑,培養他們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每個幼兒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無論這些方式是否有效,他都使幼兒智力活動方式的體現。但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求幼兒按教師和書本之導向去記憶和吸納知識,所以從小學到中學,幼兒的學習幾乎完全依賴教師。幼兒既沒有創造性思維的壓力,也沒有相應的訓練。所以要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品質。首先,應培養幼兒獨立思維的品質。要培養幼兒獨立思維的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識:(1)大膽而合理的懷疑;(2)增加不盲從於大多數的抗壓心理;(3)培養他們不斷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品質。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品質就是要培養幼兒的思維速度,使其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列舉較多的解決問題方案;從不同的角度靈活考慮問題的良好品質;大膽突破常規,敢於創新的精神。即應逐漸培養幼兒的流暢性、變通性、新穎性。另外,要注重幼兒想像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一般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有意識的想像產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像是創造心理的起點和必經過程。事實上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是完善其創造心理品質的重要環節,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說:「想像力是一股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夠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因此,想像力的培養應落在以下兩個方面:(1)保持和發展好奇心;(2)拓寬知識面
五、重視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學習,培養幼兒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過程中,我們以模擬的方式再現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幼兒學習起來更感輕松、自然和真實。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形、量無處不在,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是具體的,貼近幼兒的,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特點,所以幼兒學數學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在中班「學習順數、倒數」的活動中,我們通過幼兒「搭建樓梯」的操作活動,讓其感知樓梯從低到高和從高到低的變化規律;通過「小老鼠米里上樓梯」的情節,讓幼兒在操作擺弄中動手動口,達到手口一致地順數、倒數;通過生活中的「紅綠燈」、「倒計時」聯想,形象地感知並發現順數、倒數時的數序規律。又如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我們以「秋遊」為主線,設計「乘公交車去公園」的情節,引導幼兒學看「路線圖」,比較線段的長短、疊加結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適的線路;由於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幼兒自我探索的願望。幼兒在大量的生活活動中感知、發現周圍世界中的各種數量和空間形式,這樣的經驗積累過程對幼兒理解各種簡單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大有裨益。幼兒在大量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對事物現象的簡單規律進行思考與提升,以獲得思維層次上的發展。
六、通過教學過程的優化,為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創造有利條件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切條件、環境、手段和管理都對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直接相關。因此,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應符合幼兒的思維規律,因勢利導,富有啟發性,使幼兒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要優化教學過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改進數學教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落實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要因素。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力,多採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如:教幼兒學習三者以上的測量或比較時,用筆測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從杯子比筆矮,瓶子比筆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給幼兒自己思考的時空,才能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在發揚自己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要吸收和借鑒國外教學方法的優點,取長補短。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裡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操作材料的多變性
操作材料對於幼兒學習數學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幼兒動作的發展影響並決定著思維的發展,動作方式越多樣,思維的內容就越豐富。因此我供給他們多變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兒在操作中進行多變的探索。如:在計算區,擺放許多顏色、大小、形狀、厚薄各不相同的幾何圖形。教師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擺出多種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接龍。有的按大小規律去擺,有的按顏色規律去擺,有的按數量規律去擺,有的按圖形順序去擺。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敏捷,更富有創造性。
(四)引導幼兒在探索中自我發現
「發現」和創造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讓學習者自身去「探討」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種於形成創造的態度和培養創造的能力。這是因為:探索的過程有種於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因此在幼兒數學的創造性活動中,我積極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提供發現的機會,促使幼兒在探索中通過發現進行學習。
例如:「學慣用自然物測量」。過去的教法是讓幼兒都用一樣的測量工具模仿都是的作法,而我在分組活動中為幼兒准備了許多粗細不同的飲料瓶,裡面放入等量的水。在活動中,幼兒沒有強烈的目的性沒有固定的行為模式,不受規范、習慣的約束,思維空間較大,他們可以真實、自由、無修飾的表現自己的創造力。有的幼兒僅通過目測就盲目地說出結果;有的幼兒找來兩個完全一樣的瓶子,將兩瓶水分別倒進去量一量,發現它他一樣多;還有的幼兒僅找來一個與其中一個完全一親的瓶子,將另一瓶子里的水倒進去,比一比它們的液面是不是一樣高。在探索中幼兒發現:不能只看哪個瓶子里的水高,就說哪瓶水多,也不能只看哪個瓶子粗,就說這個瓶子里的水多,要把水放進兩個一樣的瓶子後再比較它們的多少。
這么做不僅使幼兒學習了測量,還能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滲透了守恆的概念。同時,在這創造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好奇的慾望,又使幼兒在自我發現的創造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實踐證明,在數學這個領域中開展創造性的活動是可行的,它不僅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的概念,有利於幼兒創造性思維3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同時也正如德國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的「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因為教師是落實教育目標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所以我們只有先使自己富於創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斷有新設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