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標准》提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解釋和掌握所學知識,並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教育理念來看,以人文本,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踐能力提上了日程;從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撰內容上來看,應用題的精心設計、擴展知識的有效增加,體會到國家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教學操作層面來看,很多操作性極強的知識體系被無形地籠上了本本教育的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毫無新意。從學生接受程度來看,很多學生是課堂上聽懂了,課下就忘了,更別說讓他更換一種思維模式。很多學生一遇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就異常棘手,有的是計算嚴重錯誤,有的是讀不懂應用題的所求問題和已知條件,不會處理解題步驟,有的是對生活類應用題措手不及。[1]
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幾個有效策略
1.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學會靈活運用
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很多學生覺得數學難學,剛開始學習就有畏難情緒和排斥心粗局亮理。這種狀態,導致很多孩子從一開始就對簡單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很多本來應該記住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都沒有記住,導致在做題的時候沒法應用。例如:學習圖形組合這一單元的時候,就需要學生們在平時學習的時候記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等圖形的周長、面積公式,然後學會分解圖形。很多學生往往是通過劃線,圖形正確分割了,到單獨計算面積的時候就出現畏難情緒了,直接導致錯誤的結果出現。除了牢固記憶公式外,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對公式的變形能力的把握度。例如:在學習路程問題的時候,課本上只給了關於速度的計算。即:速度=路程÷時間,如果從速度的公式推理過程來分析,還可以推出兩個公式:路程=時間×速度,時間=路程÷速度。這樣,路程問題就由一個公式變成了三個公式,理解面馬上就擴展開了。如果對這三個公式學生們能夠張口就來臘磨,再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就輕松多了。小學公式多而繁雜,如果不能歸納總結好,最基本的功夫關都沒有順利通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了空中樓閣,霧中看月了。[2]
2.巧妙運用數學算理,掌握解題技巧
數學學科屬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實際上學習數學是有方法可循的。每類數學知識都有它的數學算理在裡面,關鍵看能不能把握住,抓住關鍵點。例如:學習《比例》的時候,就比例的基本性質而言,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向的積,一個數可以伴隨著另一個數的變大而變大,一個數也能因為另一個數的變小而變大,這是怎麼回事呢?最關鍵的就是要看兩個數字之間的關系和在比例中的具 *** 置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理解了算理,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了。此外,學會運用多種解題技巧也可以化難為易。在日常教學中,特別喜歡用這三種方式。一是教會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應用題的時候直接用筆畫出已知條件,找到所問的問題。二是培養學生動手畫圖的能力。尤其是路程問題、容量問題、植樹問題、工程問題和流水問題等,圖形分析可以讓學生將無形的東西變得有形起來,可以將抽象的變得更加直觀、形象,效果非常好。三是巧妙記憶法。比如2的平方是4,3次方是8,4次方是16,等等;2.5×2=5, 2.5×3=7.5, 2.5×4=1, 1.25×2=2.5, 1.25×3=3.75, 1.25×4=5,等等,強化記憶。這樣在平時計算的時候就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准確率也會提高。
3.學生課堂動起來,動手實踐效果顯著
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在課堂上如果能夠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植樹問題的時候,有以下幾種情形,(1)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①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全長=株距×(株數-1),株距=全長÷(株數-1);②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株數=段數=全長÷株距,全長=株距×株數,株距=全長÷株數;③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全長=株距×(株數+1),株距=全長÷(株數+1)。(2)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株數=段數=全長÷株距,全長=株距×株數,株距=全長÷株數。我給學生們准備了很多小棒當樹岩寬,把學生們每兩人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們親自動手演示植樹的全過程,每名學生都要參與,然後給其他同學講一講自己是怎麼做的,互相交流,互相幫助。這節課本來是個難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參與其中,很容易記住了植樹問題的算理。
獨自做事,培養獨立性
培養興趣是關鍵!
我要說一說如何對待考試的問題。
學數學並非為了單純的考試,但考試成績基本上還是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數學水平的高低、數學素質的好壞的,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功夫用在平時,考前不搞突擊,考試中需要掌握的內容應該在平時就掌握好,考試前一天晚上不搞疲勞戰,一定要休息好,這樣,在考場上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考試時還要放下包袱,驅除壓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試卷上,認真分析,嚴密推理。
其次,應試需要技巧,試卷發下來後,應先大致看一下題量,大概分配一下時間,做題時若一道題用時太多還未找到思路,可暫時放過去,將會做的做完,回頭再仔細考慮,一道題目做完之後不要急於做下一道,要再看一遍,因為這時腦中思路還比較清晰,檢查起來比
較容易,對於有若干問的解答題,在解答後面的問題時可以利用前面問題的結論,即使前面的問題沒有解答出來,只要說清這個條件的出處(當然是題目要求證明的),也是可以運用的,另外,對於試題必須考慮周全,特別是填空題,有的要註明取值范圍,有的答案不只一
個,一定要細心,不要漏掉。
最後,考試時要冷靜,有的同學一遇到不會的題目,腦袋立刻熱了起來,結果,心裡一著急,自己本來會的也做不出來了,這種心理狀態是考不出好成績的,我們在考試時不妨用一用自我安慰的心理:我不會的題目別人也不會,(俗稱精神勝利法)或許可以使心情平靜
,從而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當然,安慰歸安慰,對於那些一下子做不出的題目,還是要努力思考,盡量能做出多少就做多少,一定的步驟也是有分的。
培養數學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
數學教學不可能把各式各樣的數學問題一一講全,把解答的方法都教給學生。數學教學的功能是幫助學生習得數學問題解決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並引導他們靈活應用這些方法,適應問題的千變萬化,即「策略」。小學生具有數學問題解決的策略表現為:積累了一些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靈活地應用方法解決問題;對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體驗、有些經驗。
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意義也在於學生通過問題解決的數學活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而不能把目光僅僅定格在答案上。由於小學生各個年齡階段認知水平不同,第一學段(1-3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較多的是採用動手做、尋找規律、畫圖、嘗試、列表等策略,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數形結合,如果有條件,可以利用多媒體Ppt.數學思維我個人認為是有點天賜的,不過滾瓜爛熟也算後天努力的結果
一、調動學生內在的數學思維能力
1.設定正確恰當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學習目標的設定要符合新課標,要與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思維水平的實際相適應。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各種數量關系,把握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數理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我以學生已經掌握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知識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思考能否變圓為方?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再通過課件演示,將圓分割拼成一近似長方形的物體,讓學生分析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再通過推理、計算,概括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創設生動和諧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學會科學地思考,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輕松、自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維活動的每個環節中去。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 層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但又不能超越學生的認知水平,要能夠積極地指向學習的中心目標。
當然除了定向思維的訓練,我更加註意加強學生逆向、橫向、縱向、多向思維訓練。應用題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學「根據條件提問題」,在中低年級對學生進行「提直接與條件相關的問題」的訓練;在高中年級對學生進行「從多角度思考,提出根據條件能夠解決的問題」的訓練。學生從分步解答問題到列綜合算式解答、從用一種方法解答到用多種方法解答,都體現了思維訓練的漸進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學會了科學地思考並培養了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3.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閃現靈動的思維火花,放飛理想的翅膀,激發思維潛能。在教學中,身為教師的我們要逐漸教給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體積關系。當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並沒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學習內容來綜合選擇最恰當的方法,更不能根據設計好的教案來進行機械操作。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況,根據師生、生生互動中的反饋信息,智慧地把握學習進程、調整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4.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練習,鞏固、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業練習的目的是要進一步鞏固學生思維,但是學生通過有組織、有層次、有強度的課堂學習,頭腦已經很疲憊了,所以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注意緩解學生思維的緊張。要盡可能地設計游戲、探險、尋寶等趣味活動,增大口頭訓練量,減少書面訓練,加強實踐操作。以合作練習代替學生單獨的冥思苦想,實現題型多樣化、靈活化、適用化、趣味化。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了學生智力。同時作業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創造性,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各類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實現「相同起點,不同終點,分層次達標」的目標。
二、要教會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恰當地說明了學與思的關系。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要學生善於思考,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數學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我們要堅持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得出規律的思維能力。
數學的教學就是要啟迪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總結規律並掌握規律。掌握規律,是學習上一條有效的途徑,它能克服干擾,使學生的認知得到改善,從而實現思維水平發展到新高度。在例題課中要把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什麼促使自己這樣做、這樣想的。這個形成過程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或由教師講出自己的探尋過程。
例如,學習「商不變的性質」。首先,通過准備題使學生明確「一個數乘幾可以說成把一個數擴大幾倍,把一個數擴大幾倍就是乘幾」;「一個數除以幾可以說成把一個數縮小幾倍,把一個數縮小幾就是除以幾」。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歸納出商不變的性質。笫一步:觀察下面一組算式,先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有什麼變化,再求出商,看看有什麼變化?
①12÷3=②24÷6=③120÷30= ④240÷60=
(1)用②③④式與①式比較,問:什麼變了?什
我個人認為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效果比較顯著,當然小組團隊的組建需要老師花心思。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的智慧是不容忽視的,你不如嘗試讓學生小組合作,老師只用適時點撥。
根據《標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編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效果不佳,教學過程費時低效,對教材把握不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和發展,學生學習困難以及「兩極分化嚴重「等問題也更加突出。對於這些存在的問題使數學教師感覺困惑,如何進行有效地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教師面對並希望解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改變與困惑,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以及教育理論、結合教學案例,構建出操作性強的 「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策略。
1、沒有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辦事。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如有一道應用題:媽媽一共買了12個蘋果,吃了6個,還剩下幾個?學生一看到「一共「兩字,就斷定這道題是用」加法「,而題目不在認真往下讀。又如:一道題是」按所給的乘法口訣寫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一些學生根本就不讀題。見題就做,就給寫出了四個乘法口訣,他們以為繼續寫口訣。
2、沒有注意到題目中的關鍵性字詞,這是因為小學生在觀察時只注意了整體,不注意細小的地方,因此看錯了題目,造成了感知的錯誤,因此列出錯誤的式子。如一次數學考試的選擇題:4個6相加是多少?選出下面錯誤的答案。A.4X6 B.4+6 C.6X4這道題有一半的學生都選擇A或C。關鍵是他們審清楚題目中關鍵詞「錯誤」,當然有些二年級的孩子對「錯誤」意思還不是很明白。
3、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認識字不多,當然這個很大程度會影響他們的理解水平。幾次每次考試或者完成練習我都強調要認真看情題目,但是還是一些學生把題目看錯。一些孩子真是答非所問,有些答案真叫你苦笑不得。問那些孩子,結果是:我沒有看題目,因為題目中太多字我不認識,也不理解,所以乾脆不看。
對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讀題習慣時很重要的,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對題目的開端我班裡有一些孩子以前解答題目從來不認真看題目,看題就做,自從我著手培養他們的審題習慣和能力之後,他們的成績進步大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的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住。審題時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題目後,不要盲目的答題,而是要多讀,讀出感情,讀出深意,一邊讀一邊手點過去,把題目的核心或要求劃出來;最後是深刻理會題目的涵義。具體做法如下:
一、讀題是審題的基礎
數學中的讀題是理解題意的必要措施。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低年級的孩子由於識字不多,如果老師、家長常常代勞,就會導致學生如果老師、家長不讀題,他們就不會做,形成了依賴性。所以平時的課堂中,要訓練學生自己試著讀題,如果碰到不認識的字我就在黑板上寫出來,並註上拼音讓他們看了拼音讀,要學生認真讀題,要一字一句地讀題,讀正確,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因為低年級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所以還要帶領學生讀題,把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在學生讀好之後,讓學生進行敘述。要求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把題目的條件、問題及意思再復述一遍。如這樣通過學生認真的讀題,孩子們自然明白了題意,會解題了。在平時的練習中,我會要求學生把讀到的關鍵字、詞進行標記,這樣做題就不會出錯了。
二、觀察是審題的保證
低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觀察時候要有序。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的「節日的廣場」中,整頁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學生很容易很興奮,跳躍地看。這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按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觀察。這就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數量間的特點和關系。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盡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對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問題,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以後,要用自己的語言把觀察到的信息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另外,我們要進行長期的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每次做練習或者考試,要學生自己讀題目,要他們自己說出題目意思,並訓練他們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的意義。聯系實際,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獨立做作業的習慣。孩子學習是考自己的努力,很多學生依賴性很強,等待老師或者同學的答案,甚至等待家長的的輔導。學生平時學習中,要杜絕過多的輔導。養成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對每個學生都要熱情鼓勵,培養學生勤學善思、質疑問難的習慣,多加引導,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比如有一道數學題畫了10個三角,要學生從左數給第5個圓塗上顏色,又讓學生從左數給前面的5個圈起來。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讀題,分清「左」和「右」,還要分清「5個」和「第5個」。
總之,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要不斷做學生的表率,傳授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❷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為小學的數學老師應該採取比較活躍的方式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說一味的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的話,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就會出現一些叛逆的思想。所以說作為小學的數學老師,應該通過一些趣味性的教學來讓孩子對於學習產生積極性,比如說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學會這些知識。
可是老師在這個時候則需要告訴同學們其實這三塊餅只需要9分鍾就能夠烙好,孩子肯定會出現一些反對的聲音,在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告訴學生們這個原理是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數學非常的有意思,而且也能夠獲得很多的樂趣,所以孩子對於數學也會非常的感興趣,而孩子的積極性就此被調動了起來。
❸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僅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素養是學生乃至每一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在數學基礎教育階段要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不但蘊藏於現實生活之中,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遇到實際問題時要善於運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要積極探索其應用價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識運用能力,獲得較高的數學素養。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要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數學技能,而且還要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與品質。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不夠了解,對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也缺乏科學認識,導致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時存在著一些誤區,現介紹如下:(1)將數學素養等同於數學技能。很多數學教師認為,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依靠系統、扎實的機械訓練,做到熟能生巧,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數學素養。這種觀點未充分認識到數學素養的真正內涵,大量的日常訓練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使其掌握相應的數學技能,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難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2)認為培養數學素養時對教材內容具有選擇性。有的數學教師認為教材中有些內容可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有些內容則不然。這種觀點沒有認識到數學素養的寬泛性,它不僅包括數學意識,還包括學、用、創新數學的行為和品質。因此,無論哪一節數學課堂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平台,與具體教材內容並無密切關系。(3)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離不開具體的文化背景。有的數學教師過於注重數學文化背景,致使小學數學課堂上出現了唯文化等現象,這是一種教育形式化的表現,表明教師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意識較為淡薄。
二、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具體對策
針對當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所存在的誤區,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現論述如下:
1.小學數學教師應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
很多數學教師認為,講好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十分注重講,而學生則習慣於被動傾聽、勤學苦練。但未來社會需要的數學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計算能力,還要具備數學思想及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要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自主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其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體。(2)注重挖掘課程資源。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與生活中的數學零距離接觸,培養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提倡合作學習。合作交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合作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吸收和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進一步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非智力品質。
2.小學數學教師應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
現行數學教材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小學教師應在把握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資源,盡可能地發揮教材功能,在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同時提升其數學素養。例如,在學習《圓錐體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圓柱和圓錐,體驗「底相等高不相等」「高相等底不相等」和「底相等高不相等」等區別,經過猜想―驗證等探索過程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圓錐相關知識的理解,還有助於學生養成縝密思考的習慣,發展其數學思想。此外,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數學史料,向學生介紹數學的起源及其發展歷程、古代數學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數學思想,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還可根據教材中安排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例如,教師可巧借「我們去植樹」「貨幣兌換」「了解自己」等與現代生活有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培養其自主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中本無定法,以得法為貴。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教材內容選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情境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與學習工具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在學習長方體時,教師可使用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面的數量,看一看它的形狀,想一想其相對面的關系。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來總結其特徵,培養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善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入該技術可直觀、形象地將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另外,還可應用導學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能力。導學案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注重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以發現並自主解決問題為主線。實踐證明,這種方案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有助於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素養是一種思維形式,其主要評價指標有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小學生的日後學習和成才奠定堅實的
❹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觀察思維與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引言: 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是促進學生和諧、持續以及全方面的發展。在重視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個人特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能力,為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際工作中,實踐是學生解決問題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起實踐的意義,增加實踐課程的密度。例如在新人教版教材中,學習《周長與面積》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教學過程中進行測量的實踐活動,通過測量來對數學公式進行驗證,學生就會對自身的測量方法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並進行精心的設計,這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無形中,也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使用先進教學技術
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很抽象的問題。例如,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死單元和第五單元中,位置關系的相對性、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穩定性等等,這些問題利用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授課很難令學生理解。單純的憑借學生的想像來進行教學,會使學生陷入思維的誤區,並難以自拔。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動圖課件或者是利用幻燈片來進行演示,提升學生學習的直觀感受,那麼,一定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一定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
8.運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由教師引導,讓學生在思考中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重視啟發性的教學。教師通過交流給予學生引導,並激勵學生繼續探究,打開思維上的枷鎖,最終解決問題。這些啟發式的教學都具有通往抽象思維的路徑,對學生總結歸納數學定律,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幫助。極大的提升了教學的效果,有利於學生擺脫傳統思維的禁錮,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和靈活性,最終得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結論: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對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實際中,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基本個性,一切從學生出發,將邏輯精神根植在學生的思想之中,將教學活動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緊緊聯系在一起,充分聯系實際,提升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目的。
❺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成績
一、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生具有求知慾,但有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分散等現象。為了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局面,課堂教學自始至終伴隨著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共同發展,切實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二、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怎麼學。"因此,我們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當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我們教師應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深人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主動參與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求知的強大動力,尤其是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是否感興趣,直接關繫到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關愛學困生
學困生由於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知識鏈條嚴重脫節,從而導致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體會不到一絲的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要提高教學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轉化學困生,讓他們能輕鬆快樂地學習,讓他們也有好的發展,我們一定要像重視優等生那樣關愛學困生。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課堂教學中,作業批改中,練習設計中,課後輔導中,對兩種類型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優生側重挖掘潛力,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慾望。學困生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訓練。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對這部分學生要有所偏愛,及時給予補缺補差。要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通過研究每個學困生的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幫教計劃。除了在學科知識點上及時進行補缺補差外,還需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困生的意志和毅力。在實施幫教計劃的前期,教師要善於找出他們的優點、特長和潛在能力,在課堂上盡量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之產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在實施計劃後期,要注意培養學困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學習是項艱苦的勞動,需要持之以恆。
❻ 小學數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通過語言表達來向學生傳授知識。數學這門學科,相比起語文缺少人文性。如果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解數學理論知識,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平易近人。
2、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增強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讓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學習數學這種抽象性、思辨性都很強的學科,需要採取一些符合學生認知思維發展特點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生成過程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性和獲得感。小學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生特殊認知思維過程參與的學科,學生的積極動手操作能讓他們在頭腦中建構數學知識網路,將抽象的數學符號和形象的動手操作以及表象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這門學科中可以讓學生參與動手操作的教學內容,將這些內容整理出來,可以用各種自主學習的具體形式,有效促進學生的動手體驗和參與。
3、讓學生掌握知識獲取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獲取的方法,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數學內部更多的數學規律。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成就感,在面對一些更復雜的問題時,能夠藉助以往的學習經驗,按照一定的方法思路進行思考,從而快速找到解題的方向。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建立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培養他們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注重教學的過程,並讓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推導的過程中,讓學生不僅知道結果,知道這些規律,還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問題的解決過程是伴隨著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需要教師科學的引導和訓練,學生才能不斷在實踐中掌握的越來越精準,思維能力發展的越來越成熟。
4、促進小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
通過學習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要給小學生更多思考,質疑,和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們能夠在這種方式的刺激之下,更好的發展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這一點也更好的體現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價值。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接受能力,對於知識的應用能力等方面,都會有著很多的差異,所以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給學生更多的指導,讓學生逐漸脫離對老師的依賴,逐漸地學會自主學習,這樣學生才會擁有更多的自我滿足感,才會逐漸養成獨立的人格品質,這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呢,這要靠平時教師多向學生滲透一些獨立學習的方法。
❼ 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和素養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要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數學技能,而且還要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與品質。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不夠了解,對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也缺乏科學認識,導致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時存在著一些誤區,現介紹如下:(1)將數學素養等同於數學技能。很多數學教師認為,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依靠系統、扎實的機械訓練,做到熟能生巧,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數學素養。這種觀點未充分認識到數學素養的真正內涵,大量的日常訓練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使其掌握相應的數學技能,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難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2)認為培養數學素養時對教材內容具有選擇性。有的數學教師認為教材中有些內容可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有些內容則不然。這種觀點沒有認識到數學素養的寬泛性,它不僅包括數學意識,還包括學、用、創新數學的行為和品質。因此,無論哪一節數學課堂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平台,與具體教材內容並無密切關系。(3)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離不開具體的文化背景。有的數學教師過於注重數學文化背景,致使小學數學課堂上出現了唯文化等現象,這是一種教育形式化的表現,表明教師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意識較為淡薄
❽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源動力,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進取,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所謂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捷克的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的教學實踐也充分證明,當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時,就會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願學、愛學、樂學,而且學得活、學得好,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那麼怎樣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呢?作為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巧設情境,喚起求知慾望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願意接近數學。而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形式。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例如,教學《「0」的認識》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情境,畫面上有小貓的一家,其中貓爸爸、貓媽媽以及貓姐姐都釣到了數量不等的小魚,只有貓弟弟空手而歸,從貓弟弟懊惱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到,貓弟弟一條也沒有釣到,「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
例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我編了這樣一個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一起到森林裡給小松鼠慶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車,他們一大早就到車站,買好車票。小牛的座位號是23,小山羊的座位號是25。過了一會兒,小猴司機開著中巴車來了。小猴司機想考考小牛和小山羊,對他們說:「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小山羊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麼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狗,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小牛和小山羊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師及時的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地學會了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2、創設游戲情境,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生愛說、愛笑、愛動、愛玩。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特點,一味平鋪直敘的去講,必然使他們覺得疲勞乏味,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實踐證明:創設游戲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學而不厭,樂而不疲。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搭積木,使其在游戲中感知物體是有不同形狀的;再引導學生把其中一些物體進行分類,依次觀察每類物體,然後分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圖形,初步認識這些形狀;再讓學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類物體的主要特徵,並在小組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點,形成不同物體形狀的表象。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經歷了觀察分類—形成表象的過程,加深了對不同形狀物體的認識。
比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小熊賣文具」的游戲。請一個小朋友戴上頭飾做小熊,大家當顧客,到文具店買東西。這一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喜形於色,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游戲行列,望著商店裡想買的東西,快樂之情溢於言表。此時此刻,教師及時把商店裡要買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看著價格上的算式得出價錢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應注重「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教學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產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親近感。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統計》內容的第一個課時《組織比賽》時,用的是課本中提供的跳繩、踢球、踢毽子和套圈幾個項目,可發現並沒有達到我所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原來是一年級的孩子對這幾個項目都不熟悉,沒有親身經歷,所以提不起興趣。後來我就把課題改成《秋遊》讓學生討論去植物園、動物園、歡樂谷、水上公園中的哪個景點,學生在觀看了這些景點的部分介紹後馬上興趣高漲了。
例如,我在上「認識鍾表」這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開始時,我創設了讓學生猜謎語的情景。小孩子都喜歡猜謎語,一聽說猜謎語,立刻調動了全部的注意力來參與。謎語是這樣的:「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的聲音,提醒人們爭朝夕。」孩子們踴躍舉手,情緒非常高漲。終於有人猜出了謎底:鍾表。我藉此引出了課題:認識鍾表。孩子們帶著高漲的情緒,進入了對新知識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放學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老師很擔心同學們是否已安全到家。於是,老師便給同學打電話詢問。師生模擬打電話表演。找學生分別扮演小明、小玲、小江、小利。孩子們熱情很高,學習效果自然很好。課堂結束時我是這樣設計的:你通常幾時起床?幾時上學?放學到家是幾時?幾時睡覺?你能看著鍾表把它們都記錄下來嗎?把課內外結合起來,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2、創設競爭情境,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慾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開展「看誰答得又對又快」、「看誰擺得又對又巧」、「奪紅旗比賽」、「男女對抗賽」、「小組對抗賽」、「班級對抗賽」、「小能手」等競賽活動。這些活動總讓學生百玩不厭。這種欲罷不能的勢頭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地積蓄著學生的興趣,鼓舞著他們期待著下一課的到來。
二、語言誘趣,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生動有趣的語言,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用數學語言的魅力來吸引和引領學生,是促進學生積極探求數學奧秘,打開數學奧妙之門的一把鑰匙。
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時,教師假如能夠營造平等、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使用最佳的教學藝術,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創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愛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那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成功了。
例如,在教《商中間有0 的除法》時,我反復強調:被除數比除數小,不夠上「1」時,千萬別忘了上 「0」。但學生就是記不住,要麼忘了上「0」,要麼「0」上不到位。後來,我在教學中加了點幽默,這種現象逐步得到改變。碰到商中間必須上「0」時,我說:「我們的前面出現了一個『坑』,大家知道,路面有坑必須填平才好走,跳過去難免傷腳。好,我們想辦法將『坑』填平。嘿!我找到了一個填『坑』的鵝卵石(即『0』)——商上『0』。」同學們一聽,咧嘴笑了。由於我的語言比較生動形象,具有潛在的誘導力,富有幽默感,在商中間上「0」的問題上,同學們印象頗深,不再有誤。
總之,教學中使用教學幽默、趣味,凝聚著教師創造性思維勞動的教學藝術,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個簡單的姿勢動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來。一個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往往能使學生覺得他有力量,有魅力,從而得到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在愉快有趣的環境中獲取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即用具體、形象、生動的事物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以豐富深化感知。
如教學"圓的周長"時,一位教師先出示電腦課件,屏幕顯示一幅春天的景象,碧綠的草地上有這樣的圖形:出發點,伴隨一段輕松的音樂,我給學生講述一個小兔賽跑的故事:兩只小兔從同一點出發,小白兔沿著大圓的邊上跑,小黑兔沿著8字形的兩個小圓的邊上跑,經過一段時間後,它倆同時回到出發點,這時它們爭論起來,誰都說自己比對方跑的路程多。現在請同學們給小兔做裁判,到底誰跑的路程多呢?這樣,學生為了做一個公正的裁判,急於知道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我便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掌握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應該從多方面入手,多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學生到底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怎樣做才是他們樂於學,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地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樂學、愛學,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這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❾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數學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如何提高小學的數學成績呢?作者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激情;其次,要做到單元知識過關;第三,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內容突出,結構精當,層次清楚,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較大指導意義。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永恆的主題。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又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學科,是學生以後學習的基礎。數學思維決定了學生將來的人生道路,作為一名小學的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全面的掌握小學數學中的知識。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成績呢?筆者認為每位教師不僅要做到備課要細、上課要活、輔導要勤、批改要精,還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教學中要善於調動學習的興趣與激情
興趣是學習很好的動力,而一切教學又是教師與學生進行的一種雙邊活動,學生是這一活動的主體,我們為不但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還要做到能讓學生起到主體作用,那麼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一所村片小學聽的一位小學一年級的教師上《位置》一課,感觸很深。這位教師是這樣上的,走進教室後在黑板上先畫一隻小熊,小熊的前面畫一隻小猴、小熊的後面畫一隻小雞、小熊的左邊畫一隻小鴨、小熊的右邊畫一條小狗。老師說:「今天小熊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說不清楚其它的小動物站在他哪一邊。小夥伴們你們能幫幫小熊嗎?」有的學生說能。老師接著說:「那我們就一起來幫幫小熊的忙,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位置』」。
通過這樣的引入,小夥伴們都很有興趣,有的學生就在一一描述,有的用求知的眼光看著老師。接著就讓一位小同學來說一說,小熊的前、後、左、右分別是什麼小動物。大家聽了以後,又進行了同桌間的相互表達。並要學生相互講出了自己的前、後、左、右各是哪位同學。老師把粉筆放在教本的上面,問學生「粉筆在哪裡?」,再把粉筆放在教本的下面,又問「粉筆在哪裡?」再讓學生分別把鉛筆放在書的上面、下面。並做給同桌看。
在講幾組幾號的位置時是這樣的,先讓學生認識「組和號」的含意,然後讓學生自己認識自己是坐幾組幾號,並把它告訴周圍的同學。然後老師把學生叫到教室外排好隊分別講出自己的坐位號。講出後就回到坐位上,講不出的到教室看了後回到隊伍的後面。再則講影院中的座位時,把教室里的座位看成第幾排第幾號,並貼上幾排幾號的標簽,再每位同學發一張,讓學生去找自己的座位。
這位是基層村片學校老師的一堂課,沒有現代化設備,沒有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通過開展一些活動,創造一些情景就做到了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了這一課的內容。
二 、教學中要做到環環相扣,逐課、逐單元、逐年級知識過關
在各個教學階段各個年級都有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師一定要做到環環相扣,逐課、逐單元、逐年級過關,不能把問題留到下一課、下一單元、下一年級中去。也就是說不能有遺留問題。如果不注重這一點,讓我們的學生變成了問題學生,這樣的學生他將逐步地遠離課堂,失去學習興趣,必將基礎越來越差。
我作了一些調查,和一些老師談起時,無不講學生基礎太差的,確實有的學生基礎太差了。我歷來任教六年級的數學,也深有體會。有些學生讀了五年,到六年級《乘法口決表》還背不了,有些則能免強背下,但運用不了。有些讀一句都不流利,更不用說對一句話進行理解了。學生這么差,難道真的是怪其父母生了一個蠢崽不成。我想我們教師也有責任,而且有很大的責任。在教學中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做到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家長負責,對自己的事業負責。做到教師有所教,學生有所獲,再也不能得過且過,怪三怪四怪學生了。要做到每課、每單元、每冊、每年級過關,不能把學生變成問題學生。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才有望提高。
三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探索、分析、概括、綜合及其運用的能力
不僅是數學教學是這樣,其它學科也是一樣,教學就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最後到自己能運用的過程,從中也培養了學生自行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對各種圖形的認識教學,就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讓其學生自己去做一些圖形和與其它已學圖形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所學圖形的特徵。
如:對《圓的面積》的教學,可以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後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再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學生就能對這一知識具有很深刻的印像,從而牢固地掌握這一知識。
如:進行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就可以把原來所學的倍數應用題統一起來。讓學生找到它們的共同點。
① 他們都同屬於倍數應用題。
② 他們的數量關系相同。
③ 他們的解答方法也相同。
解答過程中的關鍵是找准單位「1」(標准量),知道題中是誰跟誰比。
這樣,學生對這一知識就能很好地綜合起來了,從而便於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記憶和運用。
總之,小學數學,是萬丈高樓的地基,是孩子人生的基礎。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如意,那麼這個孩子一輩子將生活在頹廢失望之中。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學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接力棒,我們不但要在自己這一棒做到優秀,更要把每一棒都要交接好。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做到知識過關,培養綜合思維、分析能力,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提高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