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數學分成怎麼教
問題一:幼兒園學前班數學分成與合成教學方式 大班數學《分一分合一合》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
我說課的活動內容是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分一分合一合》
。
一、說教材
1
、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
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
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
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
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後,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
1
)學習
5
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系。
(
2
)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
3
、說重點難點
依據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
步的歸納和推理的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
5
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
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系。
4
、說活動准備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
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調動幼
兒的積極性,於是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里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
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
構建知識。
2
、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
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
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
別進行加強輔導。
4
、
音樂游戲法。
數學活動中運用音樂游戲,
能提高幼兒的興趣,
使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活動內容。
(二)
陶行知先生說過在
「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
。根據《綱要》的要求和對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的分析,我確定了一下學法
1
、嘗試法: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
、交流討論法: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
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問題二:在幼兒園怎麼教孩子學習數學10以內的分解與組合 列分解式,
0+0=0
1+0=1
2+0=2,1+1=2
3+0=3,2+1=3,1+2=3
4+0=4,3+1=4,2+2=4,1+3=4
……
就這樣教孩子,可以掰手指數。幼兒園應該能學會了。
問題三:幼兒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如果想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的意義,那麼,就要讓孩子操作實物,不斷的練習,從練習中理解。我還是推薦這一種,因為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理解加減的意義才能真正的讓孩子的思維得到鍛煉。
加法,實際上就是:將兩個 *** 和在一起,變成一個 *** 。
減法:將一個 *** 分開,分成兩個。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不是算會那道題,而是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比如:6個蘋果,可以分成2個和4個蘋果,也可以反過來說是4個和2個蘋果,同時,2個和4個蘋果(或者4個蘋果和2個蘋果)合起來就是6個蘋果。 也就是說:
1、從分解組合開始教孩子,一邊分,一邊用語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說出來,能說出來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從5以內的開始。先從分解2開始。
3、每次分開後表述完,要記得在合起來。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打基礎的方法 1、學數數
學計算之前先學數數,這誰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種數數形式來為計算打基礎,卻被相當多的父母所忽視。不少父母在孩子會唱讀1~100之後就認為孩子已學會了數數,而可以教計算了,但實際上孩子並沒有真正建立數的概念,也沒有真正掌握計數的技巧。
數數的內容其實很多,除了要建立數的一對一的概念以外,還要包括多種數數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遞增1的順序正著數,這是學N加1計算的基礎;
②N減1,即按遞減1的順序倒著數,這是學N減1計算的基礎;
③數單數,建立奇數概念;
④數雙數,建立偶數概念;
⑤逢10數,建立進位概念;
⑥逢5數,將5作為一個基本單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數技能,因為在提高數數和計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僅次於10。
2、計算N加1,凡是能正著依次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1個的幼兒,都能輕而易舉地學會計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計算N減1,凡是能倒著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減1個的幼兒都能學會計算N減1的題,包括11減1,21減1、100減1乃至101減1。
4、整10相加或相減,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會逢10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或遞減10個的幼兒都能很容易地學會。
5、整5相加或相減,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會逢5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遞增或遞減5個的幼兒,掌握起來並不難。
6、計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兒一旦理解10加幾就等於十幾,不僅能快速運算10加N,還能推廣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兩個相同數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對於會數雙數的幼兒,當發現兩個相同的數相加後的結果都是雙數時,便會很容易地學會運算這類題。教學實踐發現,幼兒普遍對兩個相同數相加的題有自發的關注與興趣,因而幼兒對這組題的掌握往往要先於10以內非N加1的題。
8、計算兩數之和等於10的題,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這組題的熟練與否對於進行10以上的運算是至關重要的。
9、口算(20以內),當幼兒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後,就可以做20以內的口算題了。父母應注意提醒幼兒學會運用已掌握的計算技能來推算其它題,如由2加2等於4而推知2加3等於5,由3加7等於10而推知3加6等於9,9加9等於18而推知9加8等於17,等等。
10、豎式筆算(100以內),口算100以內的數即使是對學齡兒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豎式之後,凡具備上述技能的學齡前幼兒稍加指點即可完成運算,因為一道兩位數相加的題列成豎式後實際上就變成了兩道一位數相加的題。目前,5歲左右的幼兒都在幼兒園里學會了書寫 *** 數字,因而這個年......>>
問題四:幼兒園大班分成怎樣教? 按順序分比如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 ,6和4,7和3 8和2 ,9和1,以此類推,當然我說的是最大的,要先從2開始
❷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分成與合成教學方式
大班數學《分一分合一合》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
我說課的活動內容是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分一分合一合》
。
一、說教材
1
、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
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
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
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
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後,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
1
)學習
5
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系。
(
2
)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
3
、說重點難點
依據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
步的歸納和推理的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
5
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
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系。
4
、說活動准備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
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調動幼
兒的積極性,於是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里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
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啟用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
構建知識。
2
、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
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
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
別進行加強輔導。
4
、
音樂游戲法。
數學活動中運用音樂游戲,
能提高幼兒的興趣,
使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活動內容。
(二)
陶行知先生說過在
「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
。根據《綱要》的要求和對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的分析,我確定了一下學法
1
、嘗試法: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
、交流討論法: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
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幼兒園學前班數花燈,這個教學視訊沒看過,具體不了解~只要用心的看,細心的體會,應該不難理解的。
在這個大量資訊充斥的時代,和你接觸過同樣東西的人可能不多,能來回答這樣問題的人更少。所以這個對你有重要意義的話,
1、在「說一說」這一環節上,教師要重視關注全體兒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讓兒童自己發揮。對於學前兒童來說,他們的還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這就需要要教師的引導,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2、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徵並進行分類。
區域活動一:分圖形
准備;○、△、□幾何圖形若干,每種形狀有2種顏色、2種大小,小籃子若干。
過程:師:「弟弟妹妹要玩拼圖游戲,可是這些圖形都混在一起,他們不容易很快找到想要的圖形,怎麼辦呢?」(讓幼兒思考後說一說,然後教師再提出操作要求)「想一想,這些圖形可以怎麼分?小朋友可以一起商量,看你們能找出幾種不同的分法。」
區域活動二:娃娃超市
准備:絨布玩具、飲料瓶、塑料恐龍、塑料水果、衣服、玩具汽車、積木等
過程:師:「娃娃超市現在有一批東西亂糟糟的,經理可頭疼啦。他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幫忙,怎麼幫呢?」(可以提示幼兒:小朋友都去過超市嗎?超市裡的東西是怎樣擺放的)「對,超市裡的東西都是把一樣的東西整齊地放在一起。」
區域活動三:塗色
准備:相似的物體若干
過程:給相同的物體塗上相同的顏色。
游戲:找朋友
玩法:給每個幼兒發一張不同數量的印章卡,當音樂起時,幼兒快速找朋友,音樂停時,找到同數量印章卡的幼兒手牽手出教室。
認識三角形 教學方案
目標
使幼兒通過感知和觀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稱和特點,能找出生活中相應形狀的實物來。
准備
1. 圓形紙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紙板或這種形狀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兒分組的數准備)。
兩根約4米長的繩。
2. 彩紙或白紙剪成的可重疊比較的等邊三角形和圓形每個幼兒各1個。
3. 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過程
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徵
教師出示三角形的實物,讓幼兒觀察並輪流觸控邊緣,說一說是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徵,數一數
它們有幾個角。
2. 找實物
教師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讓幼兒回憶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這種形狀的物品,如小
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狀是三角形的等。
3. 認識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徵
教師將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筆沿邊緣勾畫出物體的外形輪廓,告訴幼兒三角形的名稱,
教幼兒正確的發音。然後教師請幼兒拿出紙製成的三角形和圓形,重疊起來進行觀察比較,並說
一說三角形的特徵,如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4. 做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頁的練習。
大班數學活動 量沙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裡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於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於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計、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資料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動中常聽到小班幼兒會隨口說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裡數的和實際東西數量不相符。3—4歲的幼兒已經進行點數、計數活動,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並能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操作過程。
2.體驗數學活動點數匹配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
活動准備:
1.課件《數數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個幼兒8朵花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手指變變變》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手指變變變》
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 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花貓呀。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老虎呀。我是一隻肚子非常非常餓的打老虎,想找一隻小動物吃……。
2.引導幼兒點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春天給我們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課件)
(1)出示幻燈片大公雞,有幾只大公雞。
(2)誰又來了,出示幻燈片兩只小雞。教師帶幼兒一起點數,並說出總數。
(3)這次是誰來了,來了幾只蝴蝶,請幼兒說出總數,並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
(4)春天還有美麗的花朵,來數一數,這有幾朵花?
(5)還有一件好吃的禮物呢?請幼兒點數。
3.認識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問:(1)排序板上有什麼?
(2)應該從小紅旗開始點數。請小朋友們手拿著小紅旗進行點數。
4.幼兒練習點數。
每位幼兒先點數5以內的花朵,點數正確的幼兒老師獎勵一朵花,然後再進行點數,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點數數量逐漸增加。幼兒點數
5.花兒朵朵
請幼兒把花貼到自己身上,同時會說1朵花、2朵花、3朵花……。貼好後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教會幼兒操作的方法。只有這樣,在老師和孩子共同努力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在這節活動中,先通過孩子感興趣的「禮物」,讓孩子反復練習並掌握點數的方法,鍛煉手眼協調,並且點數正確的幼兒老師獎勵小花,這樣既有驗證的作用,又起到了進一步加大難度的目的,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設定不同的目標,充分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性。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萬花筒的樂趣。
2、發張幼兒的觀察、動手操作和有序的口語表達能力。
3、了解萬花筒的基本結構,理解平面鏡反射的道理。
活動准備 萬花筒、平面鏡。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萬花筒實物,引出主題。
2、教師:這是什麼?你玩過萬花筒嗎?
你知道萬花筒裡面都有什麼嗎?
你從萬花筒里看到什麼?
3、小結:萬花筒是小朋友玩的一種玩具,有許多小朋友都玩過。
萬花筒為什麼會變化出這么多的花朵呢?讓我們一起探索萬花筒的秘密吧。
二、展開
1、自由玩萬花筒,觀察萬花筒的變化。
教師:小朋友轉轉萬花筒,看看裡面有什麼?
小結:轉動萬花筒裡面就會有不同的花朵
2、拆開萬花筒探索其中的秘密。
教師:請小朋友把自己的萬花筒拆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3、教師邊操作邊講解三棱鏡成像原理。
教師:萬花筒裡面有三個平面鏡,三個平面鏡邊對邊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三棱鏡,
每一面鏡子都能把萬花筒裡面的彩紙照出來,同時也把另外兩面鏡子的彩紙照出來,
這樣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許多彩紙組成的花朵。
這種現象叫做互相反射。
4、組裝萬花筒,感受成功的喜悅。
(1)幼兒操作。
指導語:請大家按照老師教給的方法,將萬花筒組裝好,操作時注意拿玻璃時不要劃傷手。
(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組裝成功的。
(3)自由玩萬花筒,再次感受其中的樂趣。
5、操作其他材料,觀察現象。
方法:可以往萬花筒里放置其他物品(豆子、扣子等),引導幼兒觀察反射成像的現象。
三、結束
1、評價:從細致觀察和大膽操作等方面進行評價。
2、有機會時請幼兒到三棱鏡前觀察鏡子中的自己。
20以內的連加連減就可以了,蒙氏數學也可以
(1+1/2+1/3+1/4)*(1/2+1/3+1/4+1/5)-(1+1/2+1/3+1/4+1/5)*(1/2+1/3+1/4) =〔(12+6+4+3)/12〕*〔(30+20+15+12)/60〕-〔(60+30+20+15+12)/60〕*〔(6+4+3)/12〕 =(25/12)*(77/60)-(137/60)*(13/12) =(25*77-137*13)/(12*60) =144/720 ...
根據教學大綱及相關的教學指導,安排好一月或一周的學習內容,再根據學習內容制定每節課的課堂教案,如果需要多媒體教學,那麼就應該製作PPT課件等。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只有選擇適合年齡特點,能引發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教材分析;體裁題材、內容形式|、結構背景。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教學方法:引導法等。
教學准備:cAI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a.課前准備。B.師生問好
二、導課、情景展示圖片、學生觀看思考回答想像。
三、進行新課、a.出示課題
b.教師採用圖片法、啟發式、引導法、討論法、談話法、示範法、敘述法、講解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c.學生個別先掌握內容、分組掌握內容、全班掌握內容、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進一步掌握全部知識內容
d.本節課內容豐富難易安排合理、形式新穎不拘一格、結構緊湊不拖沓分層分部分板塊
e.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掌握本節課全部知識內容、實現本節課教學目標達到本節課教學目的
f.拓展延伸
四、二度創作
五、小結反思
❸ 一年級下冊數學《數數、數的組成》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各數的過程,感受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感受100以內各數就在身邊。
2.使學生能獨立地數100個橡做鬧物體,知道10個一是10,10個十是一百,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3.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數的意識。
教具、學具准備: 教師將主題圖和練習七第2題製成課件。學生准備皮筋10條,數數用的小棒(或花生、糖塊、棋子、方木塊等)100根。
教學過程:
一、教學主題圖
1.加深理解20有多少。
教師將第31頁主題圖製成動態課件(或動態掛圖):藍天下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小精靈聰聰和3個小朋友在玩耍,這時從不同方向跑來兩群小羊,令小精靈和3個小朋友高興無比。小精靈聰聰問:「來了多少只羊?」3位小朋友興致勃勃地數起來。他們數的方法不一樣,有的一隻一隻數,得出共20隻羊;有的一群一群數(每群10隻),也得出共20隻羊。
2.整體感知100有多少。
畫面上以較快的速度陸續出現8群羊(每群10隻),3位小朋友和小精靈驚喜雀躍,小精靈問:「估一估現在有多少只羊?」全班學生和圖中3位小朋友一道參與估數活動。學生估測後得出的答案也許很多,有說80多的,有說90多的,也有如圖中小朋友說的「比20隻多得多」、「大概有100隻」等等。
3.引入新課。
老師參與估數活動,也認為「大概有100隻」。然後質疑:「是100隻嗎?你們會數嗎?」由此揭示課題:數100以內各數。
二、教學例1
1.數胡咐100根小棒(或100顆花生、方木塊等)。
讓學生兩人一組,數100根小棒(或100顆花生)。一人數,另一人評判,然後交換進行。教師巡視時,注意學生中不同的數法,如有一根一根數的,有5根5根數的,有10根10根數的。同時注意提示學生「手口」一致:口中念的數應與手中實際拿的小棒根數(或花生顆數)一致。
2.展示數100根小棒(或100顆花生)的過程。
教師先表揚在數數過程中合作得好又數得正確的學生,然後請一位用小棒數數的學生上台展示自己數的過程。學生數數時,教師在一邊指導:先1根1根數,每數10根捆一捆,數到100;再10根10根地數,數到100時,將10小捆捆成一大捆。
3.引導學生概括: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讓每個學生再數一遍小棒或花生。每數十根捆成一捆(或每數10顆放在一堆),一直數到100。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數好的10捆小棒(或10堆花生),同桌的互相述說: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學生說完後,教師板書,使學生在數數過程中直觀感知計數單位「一(個)」、「十」、「百」。
4.數100隻小羊。
讓學生回過頭來數主題圖中小羊的只數,提示學生每數10隻就用筆把它圈一圈,然後10隻10隻地數,看看圖中是不是有100隻小羊,與自己剛才估計的數目對比一下,估對了沒有。
三、教學例2
1.擺出三十五根小棒。
讓每個學生擺出三十五根小棒,邊擺邊思考:怎樣擺,就能一下看出是35根?擺好後同桌的互相檢查,並說一說是怎麼擺的,也為例3的學習做准備。
2.接著讓學生獨立地邊擺邊從35數到42,並輕聲說出來。當數到三十九時,問:「下一個數是多少?」讓學生理解數到39根時,是3捆9根,再添上1根,就有10個單根,將10根捆成一捆,就是4捆,也就是40根,所以39下一個數應是40。
3.學生從42(根)接著數到51(根)。教師巡視,指導部分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理解數到49時,下一個數應是50。
4.學生完成「做一做」。先拿出56根小棒,接著數到63,再接著數到72。然後請兩位學生上台演示他們梁罩數數的過程。
5.學生脫離小棒,從八十八數到一百。同桌的兩人為一組,一人數,一人聽,然後交換進行。教師巡視時,掌握學生數數的情況,最後點名請兩名學生上台用對口令的形式數數,一生說「八十九」,另一生說:「九十」;一生說:「九十一」,另一生說:「九十二」,一直說到100。
6.搶「100」游戲。
用上面這種對口令的方式,一人說一個數,另一人接著說下一個數,看誰說到100誰就算勝了。組織學生做這個搶100的游戲,一方面提高學生數數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數數活動中探索100以內數的排列規律。
四、教學例3
1.讓學生擺出35根小棒。然後提問:「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35根?」(3捆、5個單根)再問:「3捆中有幾個十?5個單根中有幾個一?」(3個十和5個一)讓學生看著擺出的35根小棒,輕聲說:35裡面有3個十和5個一。
2.教師再擺出57根小棒。
問:有多少根小棒?是幾個十和幾個一?
3.練習數的組成游戲。
學生2~4人一組,一人任意擺出表示一個兩位數的小棒,其他同學輪流說一說,擺了多少根小棒,是幾個十和幾個一。
4.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觀察左圖,說一說有幾盒,每盒有幾枝,盒外有幾枝,然後再在括弧里填數。填完後說一說:4個十和6個一是46。右圖的練習過程與左圖同。
五、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今天這節課學了什麼?」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本節課的活動過程來小結:開始數了100根小棒,接著又脫離小棒數數,最後學習了數的組成。知道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知道怎麼數出100個數;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
六、課堂作業
1.做練習七第2題。
課件出示「百球圖」。先讓學生整體觀察,然後估一估,「有多少個球?」「想想怎樣估比較准確?」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色彩或每行的方格數來估測。
在學生估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數數。用小精靈聰聰的話提問:「怎樣數比較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出數得快的方法,並與同伴交流,然後點名讓學生說自己是怎麼數的。如,學生會說紅色球有5組,每組10個球,藍色球也是5組,每組10個,一共10組球,每組10個,10個十是100個;又如,學生會說每行有10個皮球;一共有10行,10個十是一百。
引導學生將數出的准確數100與自己估測的數對比。檢驗自己估的與准確數之間的差距。
2.做練習七第3題。可組織學生三人一組完成該題。如,一位學生先說「二十六」,另一位學生則接著說後面5個數,第3位學生當評判員,然後輪換進行。
教學內容:
數數,數的組成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准備: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投影片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 ) 20是( )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 ) ( )個十和( )個一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出問題:
(1)面上有幾個小朋友?(4個)
(2)他們在干什麼?(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麼?(有的說大概有100隻,有的說比20隻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後面是30,39後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麼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數小棒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3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數一直數到四十二。(強調數到三十九再數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幾捆又幾根?
(2)離開實物直接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教師:誰知道八十九數完數是多少?九十九數完數是多少?學生回答後,讓全體同學一起數,再指名個別數。
(3)做課本第33頁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六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後面,六十九後面的數是什麼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3捆又5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3頁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後,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首尾呼應)再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問個別學生: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這些羊有幾只?
3、兩人一組,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號。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號。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號。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會點數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感受「十」在計數中的作用,知道10個十是100,感受「十」與「百」的關系,感受100與50、20等數的關系。
2.結合具體的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並進行簡單的估計。
3.使學生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培養學生對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能夠熟練地數出100以內的數,感受10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難點:
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是多少的數法。
教學教具:
教學情境圖、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初識百以內的數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0-20這些數,你能從1數到20嗎?
教師隨著學生回答呈現1-20各數。
教師:今天又來了幾位新朋友(在上圖中呈現45、70、98),看看你們認識嗎?
教師:看到大家都認識,又來了更多的數朋友(呈現數字圖)。
教師:看來大家都對這些數都有所認識。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二、數一數,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數一數,初步認識100。
教師(出示百羊圖):綠色的草地上來了一群羊,請你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只羊。
教師:到底有多少只羊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請來了一位老朋友(將10貼在黑板上),認數的時候它可是我們的好朋友呢!
教師(在百羊圖上圈出10隻):我圈出來的是10隻,現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回答之後再10隻10隻地圈一圈,並數一數。
教師:大家都數對了,這是100隻羊。100隻羊有這么多!和我們以前認識的20比較,你對100有什麼感受?
2.在數數中理解數,突破數數的難點。
教師:請大家從學具盒裡拿出21根小棒擺在桌子上,要求擺出後一 看就知道是21根。
組織學生交流、展示,結合學生作品適時追問:能一下看出是21嗎?他請了誰來幫忙?
教師:對,他請10來幫忙,這是10根,這是10根,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這是21。2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師:好,下面我們在21根小棒的基礎上,繼續一根一根地數出100根小棒。
教師指導學生在21的基礎上繼續一根一根地邊操作邊數數,當數到拐彎數時,教師讓學生停下來並追問,如「29添一是多少?」,並將新數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讓學生說說30的組成。再繼續數數,同樣處理:35的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幾個十;39、49、79、99後邊分別是多少等。
3.感受100,體會「十」與「百」的關系。
教師: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師:對,99再添1就是100。那我們就這樣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擺,10個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師:對,10個10捆是100(將10捆結成一大捆)。
教師: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誰能說說100里有幾個10?
教師:10個十是多少啊?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10個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師:現在,請你把10根一捆的兩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來是多少根小棒?
教師:100里有幾個20呢?請你把小棒兩捆兩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幾個20。
教師(呈現未結成捆的100根小棒):現在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數就能從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約50根小棒?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教師:100里有幾個50?
5、教學例2。 數小棒活動,認識計數單位個、十、百。
教師:請你從學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邊數邊思考,如何數又快又准確。
學生獨立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
學生匯報,教師指出:數的時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個十。
教師: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嗎?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麼拿的?
學生匯報,說明46里有( )個十和( )個一。
三、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
教師:剛才我們藉助學具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其實100以內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題
教師(出示第2題情境圖):你們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嗎?
教師: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個泡泡,應該怎麼辦呢?
學生:請「十」來幫忙。
教師:好,那大家讓「十」來幫幫忙吧!
學生實際圈一圈,10個10個地數一數。
教師:為什麼圈一圈以後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2、補充練習一 教師(出示下圖):小豬收了多少個蘋果?
教師:這次怎麼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師:原來又是「十」在幫忙,「十」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3、補充練習二 教師:我想請大家看一個更有意思的比賽——大力士比賽搬磚。看!(呈現下圖)大象搬了多少塊磚?
教師:大象已經搬了多少塊磚?
教師:你怎麼這么快就數出來了?
教師(呈現下圖):大象還差多少塊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哦!原來10個十就是100
四、 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數了100以內的數,你有什麼收獲?又有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