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
從教十一年,我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蘇霍梅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我通過翻閱資料、閱讀文獻,體會到要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以德樹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學生。 德育教育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
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老闆著面孔,死氣沉沉,則教室的氣氛必然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學習的潛能就挖掘不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在課堂的理性灌輸中融進形象化情感,使教與學產生和諧的共振效應,德育就會進入新的境界並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情景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師根據內容創設情景)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都可以很好地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教育,讓學生學會尊重、謙讓、團結協作和關心他人。另外立德樹人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實踐活動和數學主題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列如,在學習折線統計圖(水土流失情況統計),學生可以從題目中聯系生活實踐考慮到我們的生活環境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利用課後時間調查統計,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三、以前輩數學家的事跡和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教育對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數學教學中適當的介紹一些數學家的事跡,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學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當教師講到圓周率時,可用有文字和圖片結
合的課件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約在1500年前就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個故事可感召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人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勇於創造、執著追求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使學生了解我國光輝的科學史,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和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立志為振興祖國的科學事業而勤奮學好數學。
四、利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培養過程中強化德育情感----立德樹人。
在教學過程中,使數學德育理論具體化、操作化,同時,又可以使數學德育實踐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對於小學數學教育,宜採用如下幾種方法:
1、轉化法。就是把數學中的原理和方法,轉化成學生的一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例如,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拼拼擺擺,動腦思考,順乎自然地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從中領悟出「實踐出真知」的觀點。
2、比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通過對不同的算式、圖形、解題思路進行比較,可使學生從中發現規律。例如,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中年級應用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高年級教材中分數應用題的互相轉化等等,在數學中,可以把他們聯系起來,進行比較。一方面使學
生有比較,有鑒別,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領悟出事物發展變化的原理。
3、遷移法。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遷移到未知、把此一類知識遷移到另一類知識中,使學生受到相互滲透、影響和轉化的觀點的教育。這也正是《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的「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學習統計知識,可結合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下冊統計「白色污染」,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將數學知識遷移到其他學科,使學生不僅提高了知識學習的效率,而且逐漸樹立起普遍聯系、轉化的觀點。
4、實踐法。組織有趣的數學課外活動,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寓德育教育於數學過程,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資料,從中受到教育,這樣不僅智力得到發展,學生還在人際交往、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得到鍛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於學習之中,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五、循序漸進,掌握好小學生立德樹人的原則。
1、情感性原則。情感是促使學生知識內化的催化劑。教師要創設情感氛圍,藉助情感動力,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使之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 形成廣闊的心胸,和諧地發展各方面的素質。
2、科學性原則。進行思想教育,必須做到旗幟鮮明、觀點正確、說理明白。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給學生以正確的認識導向,使學生信服地接受教育,並指導自己的行為。如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講
到合理利用時間問題,讓同學們都科學的安排自己的時間,珍惜時間。
3、層次性原則。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必須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體現德育滲透的梯度。如低年級引導學生認識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初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學好數學的信心。中年級則要有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歸納的方法,有獨立克服困難的願望和體驗.高年級則要把數學和社會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猜測、探索、比較、概括、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六、聯系生活實際,在課外延伸中滲透德育教育-----立德樹人。
1、通過數學訓練和實際應用,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教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在數學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常會遇到一些難題,許多同學則會「置之不理」,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這時要結合數學家成長的經歷教育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堅強毅力,這對今後干什麼事都有很大幫助,具備了這些品質將來才能為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2.通過數學作業和練習,培養學生嚴格、認真、仔細、工作有條理,對計算結果負責任的良好作風。數學作業和練習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數學中經常打交道的是數字和圖形,數字要求不能有一點錯,圖形要力求完美,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凡事認真仔細,干工作有條有理,對計算結果負責任。通過這些良好品質的培養,將來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才能對自己要求更高更嚴,才能把工作幹得更好。
總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重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數學教師,應牢固樹立,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 怎樣在一個月內提高數學成績
下面介紹一些學數學的方法:
數學概念學習法
數學的定義、定理、概念、公式、法則是數學知識體系的框架,是解題的基礎,是推理的依據。要真正理解其精髓,一般說來必須抓好以下幾步:
第一步:弄清來龍去脈
任何新知識都不會是無本之木,它總是在舊有的知識基礎上發展概括而來的。因此,在學習新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時,要弄清楚知識產生的來龍去脈,這對加深對知識本身的理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步:逐字逐句分層推敲
數學語言具有精練、抽象、嚴密的特點。因此,我們在學習定義、定理、法則時,必須要完整、准確地理解其表述的內容,這就必須對其文字的表述進行逐一仔細的推敲。例如:教材中是這樣定義相反數的概念的:「像6與-6這樣,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我們就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如果去掉其中「像6與-6這樣」這句話,就容易使我們的理解發生偏差,如:-(+2)與+(-2)這兩個數也是符合「只有符號不同」的條件的,算不算相反數呢?顯然不能算。在初中的數學學習中,這種描述性概念比較多。對於描述性概念,一定要把握好概念的整體,不要離開描述的實例,斷章取義,以致產生誤解或者歧義。
第三步:注意限制條件
公式中的限制條件是概念和公式,本質特徵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往往容易被同學們所忽略,應在學習中引起高度的重視。同時分析限制條件,往往又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公式的本質特徵。如對垂線、平行的概念的理解,我們有的同學往往只把鉛垂向下視為垂直,只把水平放置的兩條直線視為平行。這種以生活經驗的影響代替對概念的認識,縮小了概念的內涵。同樣是一種非本質因素的干擾,在學習中應盡量自覺予以排除。
第四步:通過聯系、對比進行辨析
在數學知識中,有不少是由同一基本概念和方法引申出來的綜述及其相關知識或看來相同、實質不同的知識。學習這類知識的主要方法是用「找聯系、抓對比」來進行練習。如「直線、射線、線段」這些概念,他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抓住例題閱讀法
抓住課本中的例題不放鬆,是學習的一個好方法。具體做法是:
一是課前讀:認真看例題,看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上課時重點聽。
二是課上摳:認真聽老師講例題的難點,集中注意力去把難點「摳」懂。
三是課後想:聽了老師的講解後,課後再讀再想。想一想當時自己為什麼不懂,卡在什麼地方了。
四是考前串:每次考前復習時,不僅要記住公式、概念,也應回顧一下每章、每節的主要例題,把知識串起來。
再介紹一篇數學考試時防止失誤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十字訣」防失誤
常看到數學考試後,很多同學大呼小叫:我這道題本來會做的,可惜這里錯了,那裡忘了雲雲。我有時也很煩惱,為什麼老師常常講的題目學生還是常常會錯。靜下心來想,這也難怪,平時做題,可能有同學或老師在一旁提醒,考試時可是正兒八經的一人一桌,考場嚴肅得很,氣氛一緊張,考生難免東錯西錯,如何盡量在數學考試中減少失誤,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水平,除了心態放平以外,還有什麼好的應試技巧呢?我偶得一計美其名曰:「廿字訣」,可以在考試的時候經常地提醒自己。
我的所謂「廿字訣」的內容是:「單格a特結,標檢方形函,自量猜分時,問名裝准頁」 。學生不到三分鍾無論諧音記,還是硬背,都可以記住。各位,這可不是什麼武學秘傳,不過應付初(高)中數學考試,卻能有效地提高分數,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失誤。一待試卷和草稿發下,馬上用鉛筆在草稿上寫上,不算違規。考試時遇到困難和檢查時,不時地去讀一遍,確能收效。下面,我把這廿字逐一作個闡述。
1.「單」就是單位。數學考試中特別是填空和計算題需要寫上單位,學生因為忘寫而扣分屢見不鮮,也有錯寫單位的,如面積的平方米錯寫成米。
2.「格」就是格式。有些同學解題沒有格式,隨心所欲,也會被扣分。
3.「a」就是英文字母a。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二次項系數a和二次函數的一般形式的二次項系數不為零。但學生求字母的取值范圍時往往會忽略。
4.「特」就是特殊值法。有些很難的數學題,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用特殊值法來做,有時能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也符合「一般——特殊——一般」的辯證法。
5.「結」就是結論。應用題的答,簡答題的結論,作圖題的結論,也往往忘記寫。
6.「標」就是標准。從小學到初中,最後結論因未約分而失分的事時有發生,單項式或二次根式前的系數也常常寫成帶分數,分母帶根號或根號裡面有分母也不鮮見,這些不標準的結論都要避免。
7.「檢」就是檢驗。初中數學最常見的三類題目的根的判別式,而學生常常在做這類填空、選擇、計算、證明時,往往會忽略檢驗,從而導致不必要的失分。
8.「方」就是方程思想,中學數學很多問題若用方程思想來解決,的確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9.「形」就是數形結合。很多題目若藉助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可使問題容易解決,特別是傳統應用題中的行程問題和二次函數的題目,有時不妨畫個草圖試試。
10.「函」就是函數。現在中考很多數學應用題,可以用函數思想來建模。這也是學生頗感棘手的內容之一。
11.「自」表示函數的自變數的取值范圍。關於函數自變數的取值范圍,我曾經編過一個順口溜:整式取全體實數,分式分母不為零,偶次根式非負數,實際問題要考慮。這里的式指的是函數解析式中右邊的代數式。考試時,對實際問題用函數方法解時,自變數的取值范圍往往漏寫,從而導致失分。
12.「量」就是度量。某些幾何填空或選擇題,要算角、線段的大小或位數關系,確有一定的難度,不妨用量角器或刻度尺量一量。不過,如果原題圖形不精確自己最好畫一個。
13.「猜」不是猜想。有些填空和選擇題雖然很難,但空著也是浪費,怪可惜的,這里不妨猜一個算一個,選擇題就有四分之一做對的概率,何樂而不為呢?
14.「分」就是分類討論思想。現在中考題中分類討論題越來越多,學生常常遺漏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情況,我也常常提醒同學多長幾個心眼,防止掛一漏萬。
15.「時」就是時間。留心一下時間,一般填空題和選擇題大約控制在半小時內,其餘題目依次做下來,難題跳過,留到最後做,切忌硬攻而耗費大量時間,最後一定要留15分種左右時間查全卷,但也不能過頻看錶,自亂陣腳,一般或一類題看一次。
16.「問」就是看不清的或有疑問的地方,或有什麼要求,盡管多問老師。膽小而不敢問,萬一試卷真的有什麼差錯,後悔可來不及了,這里也要提倡「不恥下問」。
17.「名」就是「名字」。有些考生因為心情緊張,會把名字和准考證號碼給漏寫了,豈不是等於白考了,這么一提醒,肯定有用。
18.「裝」就是裝訂線。過去考生做反面的的試卷時,常常會做在裝訂線的裡面,從而做對的題目因為在裝訂線內而被扣了分。其實,試卷可沿裝訂線折疊,答題答在裝訂線內,從而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19.「准」就是准考證。除了答題別忘寫准考證號碼外,進考場和出考場都別忘記帶准考,否則,到時下一次考試不見了准考證,不把你急得渾身是汗才怪。
20.「頁」就是待試卷發下,數一數共有多少頁,幾大題。然後可以分配時間、調整解題速度,過去常聽說有考生因漏做一頁或幾頁的而抱憾終生,前車之轍,當作後車之鑒。
從去年11月以來,各種大大小小的數學考試中,我都如此要求學生。到了期末考試,我所教的105個學生,只有兩人忘了根式方程的檢驗。因為這兩人連口訣都忘寫了。回想10月份的那次月考,超過20%的同學根式方程沒有檢驗,其他題目也錯誤百出,看來此招的確管用。最近初三復習考試,學生不必要的失誤大量減少,所以今天寫出來與諸位探討,有興趣者不防一試。 以上的二十字訣對高中的解題也是非常有效!因為二十字訣在高中數學中的很多地方也同樣實用.
最後介紹兩種學習化學的方法:
知識網路法
化學的特點就是散、亂、雜,所以要注意將化學知識網路化。化學由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組成,而且往往與實際情況緊密相連。因此,把握其中的規律,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每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就要根據課本和筆記,將其中的要點摘出,列在本子上。然後尋找其中的聯系,繪製表格,繪制網路圖,把握規律性的東西,在頭腦中形成一條清晰的脈絡。再找一些題目檢驗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發現還有漏洞,就馬上補充到網路圖中,這樣使網路圖日臻完善,成為一個體系。把知識點串成鏈,結成網,無論是理解、記憶還是運用都會變得簡單得多。
「四招」做題法
1.大題小做:大題一般是最後一道實驗題,小做就是要根據題目所給條件,把大題拆成幾道小題,從相關的知識點和做過的習題中,尋找做題思路。
2.小題大做:做小題時,不要單純滿足於解出答案,應該在解題的過程中,盡量多思考其它知識,舉一反三,起到大化的效果。
3.難題不做:通常難題在試卷中占的比重並不大,建議同學們在考試時,不要在難題上化費太多的時間。
4.會做必對: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難做到的。通常造成會做還錯的原因,就是因為基礎知識不扎實或者是審題不到位。在學習時,對化學術語、儀器、葯品名稱要把握准確;元素符號、字母書寫、化合價的標法、計算題解題都要規范。同學們只有在平時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考試時才能夠做到會做必對。
以上介紹的是一些環節中的學習方法和五門課程的學習方法,這些課程是中考必考的科目。希望能把這些方法深刻地理解了,印在腦子里。在學習中,用好用活這些方法。這樣就一定會在考試時取得優異的成績。
還有,一定要記住:對於自己弱項的科目,課前預習,課後及時復習,非常重要!
預祝你學習順利!
3.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的思
3、類比思想
類比思想是指依據兩類數學對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將已知的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上去的思想。類比思想不僅使數學知識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記憶變得順水推舟的自然和簡潔。如講授乘法分配律時,教師出示:(45+25)+13○45+(25+13),讓學生猜猜它們的結果可能會怎樣?再出示:(36+18)+22○36+(18+22),大膽猜猜一下,這兩題的結果會怎樣?你為什麼這么肯定?理由是什麼?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這樣的發現會不會是巧合?如果換成其他的加數是否也存在著這樣的規律?然後請每個同學再模仿寫一個,進行驗證。最後讓學生用a、b、c三個字母把自己的發現表示出來。由於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後,學生就能很容易用字母來表示加法結合律了。教師歸納總結出(a+b)+c=a+(b+c)。類比思想還可以應用到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4、轉化思想方法
轉化就是在研究和解決有關數學問題時,採用某種手段將一個問題轉化成為另外一個問題來解決。一般是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將難解問題轉化為容易求解的問題,將未解決的問題轉化為已解決的問題。
例如:上「整十、整百相乘」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然後問一問,能不能把整十相乘轉化為我們以前所學過的幾乘與幾,這樣學生不僅很快能掌握新學得知識,還可以自己解決整百相乘。我想這是不是再滲透轉化思想方法呢?
5、符號化思想方法
符號化思想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數學的符號化能夠不分國家和種族;符號化思想以濃縮的形式表達大量信息;加快了數學思維的速度。小學數學中有數字元號、運算符號、關系符號、單位符號、約定符號等。單位符號有厘米(cm)、米(m)、分米(dm)、毫米(mm)、千米(km)、千克(kg)、克(g)、噸(t)、平方米(㎡ ) 、平方分米 (d㎡ )、平方厘米(c㎡ ) 、立方厘米(c m3
)、立方分米(dm3
)、 立方米(m3
)、毫升(mL)、升(L)。運算符號:+ - × ÷。關系符號:= < > ≈ ≠。約定符號:% ℃ ∠ 。數學中各種數量關系,量的變化及量與量之間進行推導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數,以符號的濃縮形式表達大量的信息。使數學學習簡單、明了。
4. 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展現數學的魅力
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展現數學的魅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的鍾情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悅中產生新的興趣,如此往復循環,推動數學學習的不斷前進。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講個生活小故事,組織數學游戲,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教學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使學生精神飽滿、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為此,我經常了解學生中最近「流行」什麼,然後創設好導入情境。如:在教學《認識角》一課時,我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看一些學校里的照片,給他們創設介紹新朋友的情境,利用了學生熟悉的紅領巾、椅子、剪刀、鬧鍾、三角尺等,初步感知角的形狀,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由實物到圖形、由具體到抽象,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緊接著又設計了在生活中找角的環節,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進而感悟到數學的價值。實踐證明新課導入的成功,的確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感受到「情境」作為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價值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需要。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去,自然地生發學習需求。(2)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經歷和體驗中學習數學,而不是直接獲得結論。(3)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創設情境,溝通知識點的聯系,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科學地思考問題,尋找解題途徑。(4)促進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避免傳統數學教學中只重知識技能,不重學生人文精神的滋養。從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創設至少有一個基本原則:從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因此,創設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多動手操作,能發散學生生的思維,達到創新的目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親身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開發學生智力,讓他們積極的動手、動腦。大膽的去思索、探討、創新,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是認識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數學是枯燥的、嚴肅的。老師如果把數學知識轉化成有形有色的學具操作時,他們會倍感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如在教學「有餘數除法」時,為了建立「有餘數除法」的概念,我讓學生准備紙盤和9顆糖果,同桌之間做「分糖果」的操作,經歷平均分有分不完的過程。實踐證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了知識。
三、巧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大量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的本能,他們都有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如果小學數學教學把握住了這一點,那麼就有可能引導學生表現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認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答案。在教學中巧妙地提出問題,將會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與舊知,已知與未知時刻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造成沖突。教師就要利用這一矛盾沖突精心設疑,創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誘發學生思維動機的問題。如:教學「平年和閏年」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許多學生都紛紛說:「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這時我抓住契機說「可是小蘭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 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這樣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狀態,從而主動深入學習。
四、設計游戲化練習,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練習是學生學習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使課堂練習達到「高效」「低耗」,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奮的精神,那麼練習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小學低年級學生生性好動,游戲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學生。若把練習融入游戲中,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上計算練習課時,我經常把學生進行分組組織「登山」、「過河」、「摘桃子」比賽,第一名的小組三顆星,第二名兩顆星,第三名一顆星。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我還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游戲,如:「找朋友」、「對口令」、「出示手指」、「幫小動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計算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通過游戲活動,學生的興趣濃厚,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反應靈敏,學生在玩耍中,不僅輕松愉快地獲取了知識,而且提高了數學能力。
五、開展數學課外活動,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學大綱也指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充滿著好奇。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小組活動。例如:教學米和千米後,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測量一下,體驗10米有多長,是自己的幾步,100米、1千米有多長?回家的路上再數一數走了多少步,這樣就知道了家離學校大概有多遠。學生都特別激動,數得特別認真。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既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常法。」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因材施教,靈活多變,把握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並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
5. 如何在短時間內學好數學
不可能的!數學是長期積累的!想短時間,很難
6. 如何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愉快教學能夠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把實施愉快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作為基本要求,使我們的數學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樂而忘返。那麼,如何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並主動地獲取知識,進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呢?
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教師應注意: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主動、快樂地探索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予以評價,喚醒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我們只要善於讓學生發現這些知識,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將品味到數學的妙趣橫生,其樂無窮,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時,我選取學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許多物體,如:魔方、月餅盒、茶葉盒、乒乓球、積木、牙膏盒放在袋子里,扎緊袋口,然後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袋子裡面裝了些什麼? 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此時我要求學生先猜測袋子里可能有些什麼物體,再請個同學上來用手摸一摸,最後讓學生將袋子中的物體倒出來看看自己是否猜對了。這樣設計,是為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當學生倒出袋子里的東西親眼目睹後,我又一次利用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把給他們准備好的東西拿出來,讓他們小組之間進行活動,一個同學摸一摸物體,然後描述下這個物體的特徵,讓其他小朋友來猜。這樣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參與操作的熱情,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7. 在中學數學中如何
【初中數學教科研論文】創新從一定意義上說是與眾不同或者標新立異的表現,如敢於對書本上的知識產生質疑,在深入理解、領會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礎上,敢於提出新的觀點或者假設,敢於嘗試,敢於實踐,不盲目崇拜,不迷信權威。 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來說,就是對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渴求新知識,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課堂教學是實施創造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首位。在中學數學教學中,任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我來談談自己的體會幾點: 一、巧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趨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索,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數學學習過程是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之間創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到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中去。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增強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 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創新靈感往往是由遇到問題要解決而引發的,因此,創設問題情景是激發學生創新靈感的必要途徑之一。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全等判定(三)」導入課的教學中,可用一個三角形的教具邊演示邊提問:某工廠產生三角形的零件,質檢員小王每天都要對這些零件作抽樣檢查。(1)有時,小望先用刻度尺量出三角形零
8. 如何學好數學怎樣在數學方面提高成績
首先上課要認真聽,下來多練習,尤其是自己不會的那個專題,要做點習題,光做起還不夠,要是自己覺得有難度的題連續幾次都會了,那就應該多思考多總結總結同類型的題目。爭取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光練習不思考不總結,可能當時會做過段時間就不會了。最後要細心,數學題很多地方有隱含條件,要學會推理,去挖掘那些間接信息。最後祝你學習進步!
9.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學好數學
針對你的實際情況,建議你著重抓基礎,不要好高騖遠去做什麼難題,集中精力惡補基礎。所以你現在應該抓住書本和書課後的習題,自己多看幾遍書,做到對書中所講的內容閉上眼睛後能夠心中有數。最後能夠關上書本後把書中的內容的輪廓結構自己寫出來,那你的數學就可以有中上的水平了。
10. 如何在短時間內學好數學
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掌握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發展數學能力,以及養成良好的數學心理品質,從掌握數學學習方法進而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數學學習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 扎實打好數學基礎
初中數學的基礎知識是指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等必學內容以及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包括學習數學的經驗和解題的經驗,具體是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把握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分式 無意義,x的取值范圍應為 。有的同學填x=3,這是錯誤的。因為這里有個概念,即分式無意義的概念和一個運算絕對值的法則,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一個概念和一個法則,才知道|x|-9=0,解出x=±3的正確答案。而且由於數學是一個連貫性很強的學科,正確掌握了絕對值以後會為我們初二學習二次根式、初三學習無理方程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如果在學習某一內容或解一題時碰到了困難,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有關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識沒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查缺補漏,找到問題及時解決,努力做到發現一個問題及時解決一個問題。只有基礎扎實,我們成績才會提高。
2.培養數學運算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次考完試後,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同學說:這次考試我又粗心了。而粗心最多的一種現象就是由於跳步驟產生的錯誤,並且屢錯不改。這實際上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求快心理造成的數學運算技能的不過關。要知道數學題的每一步都是符合一定的法則來完成的,如果在解題過程中忽視了某一步,那麼就會發生這一步的法則沒有正確的運用,進而產生錯解。因此,運算能力的提高從根本上說是要弄懂「算理」,不僅知道怎樣算,而且知道為什麼這樣算,從而把握運算的方向、途徑和程序,一步一步仔細完成,形成准確快捷的運算能力。同學們要注意,如果你有上述類似跳步的現象應及時改正,不然長期下去,你會有一種恐懼心理,還沒有開始解題就已經擔心自己會做錯,這樣就會錯得越多。有這樣感受的同學必須迅速走出誤區,學習的效率才有漸長的可能。
3.要學會一些必要的檢驗手段,培養自己的求異思維。
中國有句老話:「百密一疏」。疏漏是難免的,如果有多種檢驗手段,那麼就可以做到萬無一失了。那麼多種檢驗手段如何掌握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學習中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求異思維。如若數學問題要求解答的不是計算結果,而且尋求解決的方法或途徑,其可運用的方法不是一種,解決的途徑不止一條,而可有多種多條解答的方式,則不一定相同而是相異的答案。這種情況則屬於求異思維的運用。例如:把正方形四等分,同學們在等分時多為這些方法:把它分成四個相等的小正方形或者是把它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我們應該問自己還有嗎?決不可以滿足找出一種或兩種,就認為大功告成,實際上它的方法還有好多。你能找到嗎?這就是求異思維,平時有很多題目,雖然他只有一個答案,但是如果我們考慮用多種方法去解決他的話,對於我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數學中,一個數學概念的形成,一個數學命題的建立,一個題目的解答通常要經過對概念、命題或題目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歸納、演繹的過程,這些都需要在頭腦里進行思維活動,並能正確的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為了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同學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嚴格遵守思維規律,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
嚴格遵守思維規律,推理嚴謹,言必有據,這是邏輯思維的核心。這首先要求我們要准確的使用概念、定義或定理、公式,能符合邏輯的判斷。我們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在證明兩角相等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叫「等邊對等角」。如果我們沒注意到它的前題條件是在同一三角形中的話,那麼就會產生錯誤,或者當解不出題時就亂做一通,出現偷換命題、假選論據、自相矛盾、循環論證等這樣一系列的問題,為了防止這類現象的發生,我們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嚴格思維規律,嚴格按照正確的思維方法解題,對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要嚴格對待、決不馬虎,培養自己嚴謹求實的思維習慣。
2.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培養抽象、概括、分析綜合、推理證明能力。
老師上課在講解公式、定理、概念時,一般都揭示他們的形成過程,而這個過程卻又是同學們最容易忽視的,認為:我只需聽懂這個定理本身到時會用就行了,不需要知道他們是怎麼得出的。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因為老師在講解知識的形成,發生的過程中,講解的就是問題的一個思維過程,揭示的是問題解決的一種思想和方法,其中包含了抽象、概括分析、綜合、推理等能力。如果我們不重視的話,實際就失去了一次從中吸取經驗,鍛煉和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機會。以上是數學學習的一些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數學成績的提高,數學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分不開的,因此在最後我們再一起探討一下數學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聽講、閱讀、探究、作業。
聽講。應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課結束以後應深思一下進行歸納,做到一課一得。
閱讀。閱讀時應仔細推敲,弄懂弄通每一個概念、定理和法則,對於例題還應與同類參考書聯系起來一同學習,博採眾長,增長知識,發展思維。
探究。要學會思考,在問題解決之後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改變條件或結論去發現新問題,經過一段學習,應當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維規律。
作業。要先復習後作業,先思考再動筆,做會一類題領會一大片,作業要認真、書寫要規范,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