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篇
【 #一年級# 導語】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一切重大科技進展無不以數學息息相關。沒有了數學就沒有電腦、電視、太空梭,就沒有今天這么豐富多彩的生活。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1.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掌握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2、能正確熟練在進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3、襪沒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目標:
1、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掌握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2、正確熟練的進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比100多1的數是99。()
53和35一樣大。()
97前面的數是98,後面的數是96。()
99大於100。()
和70相鄰的數是71和72。()
從61到73中間有12個數。()
一個數個位上是5,十位上是1,這個數是51。()
78個是由7個一和8個十組成的。()
39和41的中間是40。()
40+5比50+4小。()
二、創設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請你們參加她的生日宴會。你們願意參加嗎?(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請了哪幾個好朋友?(出示主題圖)小猴是個「數學迷」,他發現每盤都有10個果子,看到這么多的果子,他馬上就想提一個數學問題。你知道小猴子會提什麼問題呢?
(1)同桌說一說。(2)指名交流。
2、光會提問題還不行,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撥一撥。
(2)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演算法。
(3)指名說演算法和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20+30=50、30+20=50。
3、小結: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後面的數都叫加數,「=」後面的數叫和。
4、忽然,小刺蝟的家裡有急事,讓他回家。小刺蝟望著這么好吃的果子,真捨不得走,怎麼辦呢?他靈機一動,在盤子里打了一個滾。瞧,(出示主題圖的右邊圖)他得意地走了,惹肆好戚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現在你又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5、你們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決嗎?並說出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小組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
6、請學生獨立完成課堂練習。
四、鞏固提高
1、剛才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好,小白兔決定帶大家玩一個小游戲。(玩開火車游戲)出示課本練一練第3題,快速口答。
2、三隻母雞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請你快速的找出每個小雞的媽媽是誰?
3、出示果園圖,讓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五、教師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2.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們學會數、認、讀、寫100以內的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的順序。
3、培養同學們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藉助實物操作和互助交流數數的方法,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景激疑
1、談話:
新學期開學,明明的好朋友都來幫他整理書房,看,其它都弄好了,就剩下鉛筆還零亂的擺在桌子上呢!
問:一共有多少枝鉛筆呢?
你能幫他數一數嗎?
2、板書課題:
數鉛筆
二、互動解疑
1、觀察圖:
(1)生說一說數數的方法
(2)交流匯報
方法:可以一枝一枝地數;
可以把鉛筆10枝捆成一捆一捆的數;
可以5枝5枝的數:「五、十、十五、二十……
(3)問:你喜歡用什麼方式數呢?
(4)請大家動手數一數。
(5)同桌互說
歸納:10個十是100
裂陵2、出示笑臉圖
(1)觀察數數。
問:圖上一共有多少張小男孩的笑臉?
(圈一圈,數一數)
(2)誰能來說一說你是用什麼方法數的?
3、出示點子圖。
提問:這幅圖又有多少點子?
圈一圈、數一數
指導:(10個一圈)
說明自己畫圈與數數的方法。
三、實踐運用:
1、出示計數器
認識:個位、十位、百位
動手撥數:4357
生讀數
2、按要求
二人合作,一人撥數,一人讀寫數。
3、練習:
數方格圖;
在下面各數的後面,連續數出五個數。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九、九十五
4、數一數教室內的桌椅。
四、總結評價
數數方法;
數100以內的數。
3.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4.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6頁例1,練習三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關系計算十幾減7的題目,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備:教師復慣用的口算卡片(參考十幾減9和十幾減8的製做),12個黃圓片和虛線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准備題):
1、教師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個學生舉卡片給出得數。然後變換一下題目的順序再做一遍」。
7+47+67+5
7+77+97+8
2、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先讓全班學生舉卡片回答,然後改變順序再練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7+()=137+()=12
7+()=157+()=167+()=14
二、新課:
1、教學教科書第11頁例1。
教師出示絨板或黑板上貼好12個圖片的圖,接著提問:「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圖片?」(12個圖片)
提問:「現在拿走7個(同時用虛線用起7個圓片),還剩幾個圓片?該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2-7=
提問:「想一想,在計算十幾減9和十幾減8時是怎樣計算的?那麼12減7應該怎樣算?要怎樣想?」(要先想7加幾得12,因為7加5得12,所以12減7等於5。)教師對照黑板上的圖,再說一遍。
教師再問:「誰能再說一說怎樣算12減7等於幾?」再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然後再叫每個學生自己說一說。
然後讓學生把書上例1中的兩個空填好。
出示例2左邊的題目:11-7=
提問:「要算11減7得多少,應該想什麼?得幾?」(要想7加幾得11,因為7加4得11,所以11減7等於4。)
再點名讓一兩個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
出示例2右邊的題目:15-7=
提問:「這道題怎樣想?」(學生答:因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學生回答後,再叫一兩個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
讓學生翻開教科書,把例2填完全。然後集體訂正。
2、教學例3。
讓學生翻開教科書看著例3,教師提醒學生;「下面的3道題大家自己算,算的時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題減7,應該怎樣想。然後把得數直接填在□里。
學生做題時,教師行間巡視,發現問題可以記下來。集體訂正時,讓有錯誤的學生說得數,並讓他們說說是怎樣想的。然後讓別的同學發表意見,共同幫助出錯的學生改正。
三、鞏固練習: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做第1題。做之前教師說明,要先做左邊的兩題,再做中間的兩題,最後做右邊的兩題。訂正每一組題時,讓學生說一說做這些減法題是怎樣想的,它的得數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題來得到。
再讓學生做第2題。做的要求同第1題。然後集體訂正。也要注意讓學生把上下兩道題對應起來看。
課間活動。
2、小結。
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幾個減法算式,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十幾減7)板書:十幾減7。然後指著具體的題目(如12-7和15-7),讓學生說出想的過程。最後教師總結說:做十幾減7的減法題,要想7加幾得被減數。
3、做練習三的第1、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第1、2題。訂正時,可以再選一、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
5.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例1~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塗顏色、擺學具等活動,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3、在經歷尋找規律過程中,體驗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能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表述找出的規律
教具學具
准備好5支彩筆放在桌面上:大紅色、粉紅色、天藍色、草綠色、淡黃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剛才在上課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們熟悉嗎?是哪一部動畫片啊?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今天它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睜大眼睛看,誰來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歡迎它。第二個會是誰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個又會是誰呢,陳老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誰呀,又是喜羊羊,請小朋友繼續猜,第四個是誰,你猜……你為什麼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現在,誰能一口氣猜出第五個?第六個呢?你能確定嗎?為什麼這么肯定?說說理由。
4、師:像這樣一隻羊、一隻狼;又一隻羊、又一隻狼;再一隻羊、再一隻狼,它們排列時的順序是重復出現的,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排列叫作——規律(板書:規律),今天這節課咱們就和喜羊羊一塊兒來——找——規律,(板書:找)。
5、激趣:請看大屏幕,小羊還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3顆星星:懶羊羊帶來的是發言星,送給大聲發言的寶貝;喜羊羊帶來的是智慧星,送給愛動腦筋的寶貝;美羊羊帶來的是快樂星,咱們來比比看,哪個小朋友從老師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師:請看大屏幕,(出示主題圖)再過10天小朋友最喜歡的節日就要到了,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六一兒童節)你看,圖上的小朋友們可高興了,他們把教室布置的多麼漂亮啊,仔細觀察,圖上的小朋友是用什麼來布置教室的?誰會說完整話?再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2、圖中有規律?有些什麼規律?誰能夠用上「又、再」來具體說說圖中的排列規律。
3、想一想:這最後一面彩旗應該選什麼顏色的?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說的也很棒,下面請大家翻開數學書第88頁,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題1,鉛筆握在手,按照自己發現的規律在書上選一選,圈一圈。
4、指名訂正並說一說:最後一朵彩花你選什麼顏色的?燈籠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麼要這樣有規律的掛彩花、燈籠和彩旗呢?
6、小結:有規律的排列不但能讓我們猜出下一個是什麼,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一)塗一塗。
1、喜羊羊問小朋友:你們能用手中的彩筆按照規律塗顏色嗎?仔細觀察數學書第89頁的例題3和「做一做」。每一行圖形是按什麼規律塗的顏色,並按照這樣的規律接著往下塗一塗嗎。
2、學生自主塗一塗。
3、指名訂正。如果從右往左觀察第5行圖形,你會發現規律……變了。
2、小結:看來啊,同一行圖形,如果觀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規律也會不同
(二)擺一擺。
1、小朋友兩人合作,先用這些學具在桌面上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再按照你們設計的規律把擺好的圖形一個一個的粘上去,完成任務後把你們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來。比比看,哪兩個同學最有創意,擺出來的規律與眾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學具來擺一擺並粘貼在卡紙上。
3、學生展示作品。
4、老師隨機選取作品評價。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戰小朋友,請看大屏幕:仔細看,下一個是誰?
2、每次請一個小朋友來答題,其他的同學來當評委,用yes或no表示意見。答對一個一顆星,答對兩個兩顆星,答對三個三顆星。要說完整話。
3、學生搶答,師隨機介紹圓形和方形排列的規律。
(四)笑一笑。
1、師:我們勝利了,灰太狼被打敗羅,它現在是什麼心情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心情呢,大聲說出來。
2、想一想:你們能用有規律的笑聲或動作來表示一下開心的心情嗎?哪個寶貝最有創意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欣賞規律的美:條紋衣服,床上用品、、櫥櫃、花瓶、連續紋樣等。(和前後左右的同學指一指,說一說規律在哪裡?規律美不美?)
2、課堂小結。小朋友,規律美吧,今天你學會找規律的本領之後,你就多了一雙會找規律的眼睛。陳老師相信,只要你認真觀察,你一定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規律。
3、請小朋友拿出3顆小星星,想一想,這節課你說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你做到幾樣就摘下幾顆星貼在數學書上。
4、學生誠實評價自己。
❷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二班共有學生37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素質較好,掌握了繼續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能力,學習數學興趣濃厚。但是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審題能力還需要加強。這學期我將繼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1、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
2、下雨了--學看鍾表。
3、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
實踐活動--奇妙的回形針
4、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5、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
6、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實踐活動--小小信息員
7、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8、我們的鞋碼--統計
9、兒童樂園--總復習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理解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5、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6、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7、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厘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8、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五、課時分配建議
本冊教科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有3課時留做機動,便於教師創造性地安排教學。教科書中各部分內容的教學課時數建議如下,供參考。
一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6課時
二下雨了--學看鍾表………………………2課時
三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4課時
實踐活動--奇妙的回形針………………………1課時
四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12課時
數學廣場…………………………………………1課時
五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5課時
六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17課時
實踐活動--小小信息員………………………1課時
數學廣場……………………………………………1課時
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4課時
八我們的鞋碼--統計…………………………2課時
九兒童樂園--總復習………………………5課時
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名,大部分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深入了解,我對班裡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剛步入小學階段,有許多孩子還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常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許多的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陳鑫隆、江濤、黃旭欽、黃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靈平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造成我班的學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學習動機問題,導致學習困難2、學習策略問題,導致學習困難。3、不良家庭環境導致學習困難。我們學校小學學生家長大多是來自農村進城務工的流動家庭,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明確,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上,他們不會「育」,甚至在「養」上都有問題。還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隨便找個學校讓孩子就讀,因為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的原因,這部分學生普遍跟不上這里的學習,導致學習困難。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
1.以《標准》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生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為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意義和作用。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因此,要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3.教學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
(2)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數與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數與計算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小學數學教育要使學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
(1)豐富關於數概念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關於數感,在《標准》中已有明確的說明。
(2)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計算教學的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對各種演算法進行評價,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
(3)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1)注意為教師創設數學問題情景提供豐富的素材。
(2)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范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依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依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3、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一)、位置(6課時)第一周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8課時)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課時左右
例2……………………………………………7課時左右
例3………………………………………………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3課時左右
(三)、圖形的拼組(4課時)第五周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15課時)第五周至第七周
數數數的組成…………………………………4課時左右
讀數寫數………………………………………4課時左右
數的順序比較大………………………………5課時左右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左右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5課時)第八周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3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30課時)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6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8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1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4課時左右
(七)、認識時間(6課時)第十四周
小小店…………………………………………………1課時
(八)、找規律(6課時)第十五周
(九)、統計(6課時)第十六周
(十)、總復習(10課時)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學情分析
我是從上學期10月份開始教一年級一班的數學,從上學期的教學和其他方面了解得知,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都比較重視,孩子們個個長得非常可愛,很討人喜歡而且大部分學生聰明好學,上進心較強,課堂語言表達能力也很不錯;部分同學頭腦靈活,課堂上回答問題總能說到點上。當然也有個別學生表現不是特別好,上課時比較好動,不能維持一堂課認真聽講,沒有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作業寫字較馬虎,需要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由老師加以關注,及時引導,統一規范課堂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級上冊的數學學習後,他們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已經較扎實,孩子們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低年級的孩子對一些需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平面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找規律,總復習。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
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有了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系;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6.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口算及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以及數學思維
的訓練,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教學措施:
1.課前備課必須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當堂檢測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並對個別學困生當面輔導。
2.重視課堂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具體的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聯系生活實際和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並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創造一些教學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學具。
課時安排(約59課時)
一、認識圖形(二)(3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3課時)
三、分類與整理(3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9課時)
五、認識人民幣(5課時)
七、找規律(4課時)
八、總復習(4課時)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鍾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啟智」教育為目標,以《數學課程標准》為指導教學依據。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孩子自主探尋的能力。重視以孩子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孩子熟悉的情景,幫助孩子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使孩子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孩子自主探尋,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尋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孩子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孩子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鍾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孩子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多採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孩子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孩子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孩子。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操作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❸ 一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一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第1課時《分類與整理》。分類與整理是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單元的「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體驗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本節課選取學生熟悉的游樂場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氣球分類的活動,啟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准或自定標准進行分類的方法,並將分類的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2、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比一比、等活動,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表達的能力,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
3、情感目標:初步體驗將生活中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的好處,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本節課的重點是: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並將分類的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二、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
《課標》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本節課開頭我採用了猜一猜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什麼?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並將小禮物獎勵給今天表現最棒的同學,引導學生給小禮物歸類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主要內容通過多媒體、分組討論、動手操作、掌聲鼓勵等方式體現愉快的教法。在練習時,採用美觀的圖片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2、探究發現法
本節課選取學生熟悉的游樂場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氣球分類的活動,啟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會按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並將分類的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3、聯系生活法
《課標》中強調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我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習分類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用途,了解生活中分類現象,體會分類的作用如此之大。
三、說學法
教師的教還有賴於學生的學,「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法的指導,本節課我結合實際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學習:
1、實踐操作法
本節課創設讓學生參與操作的實踐活動,如在教學中運用學具,將氣球按顏色或形狀為標准進行分類。讓每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操作實踐,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比一比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分類的過程,掌握了按一定標准進行分類的方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充分體現了在「做中學」的新理念。
2、學習討論法
討論法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對「你是怎麼整理的,為什麼這樣整理?」這個問題充分發表見解,給學生的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較大的空間,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小組合作的必要性,培養了學生對問題的鑽研精神,並訓練了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正運主要有五個環節: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本節課通過情境創設為學生帶來6件禮物,激發學生興趣,禮物為6件,是通過顏色和大小得來,初步讓學生感知按一定標准進行分類。緊接著聯系生活說說分類的現象,體會分類的作慎派用之大。最後利用整理前後的書架的便捷,揭示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創設情境:小朋友手中的氣球該如何分類?
(2)動手操作:同桌兩人為一小組舉孝梁,合作探究,將游樂場的氣球按顏色或形狀為標准分一分,數一數,將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3)展示結果:通過展台和黑板,展示學生的作品,並將分類結果整理成圖或表,讓學生初步認識圖和表。
(三)課堂練習
1、將水果和蔬菜進行分類。
2、將平面圖形整理成圖,並按圖填一填表,按表比一比多少。
3、將飛機、輪船、汽車、摩托車按一定標准進行分類。
(四)課堂小結
我們可以以形狀、顏色、用途和功能等標准進行分類。由於選擇的標准不同,分類的結果也會不同。我們可以將分類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五)作業布置
練習七1、2題。
五、課後反思
分類現象應聯系生活,靈活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表述不完整和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應旁敲側擊引導學生回答,而不能代替學生回答,應將機會留給學生。語言也應該更精煉。
最後,謝謝各位老師,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找規律」作為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二、說目標
本節課的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能找出事物變化規律,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美的情感。
2.能夠設計有規律的圖形排列。
3.能在生活中找出有關規律的應用。
教學重點: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能夠創造出有規律的圖形
三、說學情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范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要突出的重點講出。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系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四、說教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喜歡的「聯歡會」這一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系生活實際,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體會規律給生活帶來的美。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4.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
根據「多元強化」「多角思考」的理論。我創設多元情景,如擺規律,看規律,塗規律,欣賞規律、編規律等活動,從多個角度進行強化,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五、說教學程序:
一、游戲感知規律,引入新課。
通過老師貼星星,學生猜,再貼,再猜的游戲過程,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教材上的主題圖,製成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生活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同時通過回答正確獎一顆星的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有規律圖形排列的理解,突破難點。
三、智力闖關
在本環節,我把書上的例2、例3分別設計成了第一關和第二關,然後在第三關設計較難的猜一猜
通過這三關的梯度訓練,檢測學生應用規律的能力,從最簡單的排列規律過渡到較難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加深對規律現象的認知,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將知識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加以綜合,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在第四關,我設計了一些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和欣賞規律,讓學生意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規律能表現美、創造美並體現美的重要作用,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第五關我是讓學生自主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活動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規律,學完以後,你有什麼想法?
你認為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這個環節通過前面獲得智慧星的數目,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來一個評價,體現了與開頭的銜接同時對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情況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一、說教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能力目標是會用小額人民幣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情感目標是愛護人民幣,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一年級學生一般對人民幣都有一些認識,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幣面值的大小。學生比較困難的是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如何付錢、找錢等。我根據學生的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時突出了以下幾點: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
2、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課的設計我將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試圖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3、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時候都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在此基礎上設計學生自主購物活動,適當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這節課是一年級的教材,學生的年齡小,但對人民幣的有關知識並不是一片空白。因為日常生活中的買賣活動已豐富了學生對人民幣的感性認識,故在教學時,我對學生放的較開,盡量讓學生多說,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設計讓學生小組活動,共同參與到購物游戲中,使學生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笑笑過六一買文具情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認識人民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在第二大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環節:
1、認識人民幣
這里,由於是學生上過的課,因此人民幣的分類我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類方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接下來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以及它們的特點。這里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識別方法,構建學生對人民幣多種特徵的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
2、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通過笑笑買文具這一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並在購物過程中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認識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三個環節是實踐運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課本P71填一填(1)(2)小題,接下來通過模擬買水果這一購物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人民幣的換算,完成教學目標。
之後,通過課件你知道嗎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貨幣的產生過程,使學生對貨幣有了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最後,以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總結全課,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交流傾聽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單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這樣設計簡單明了,重點突出。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為後面將要學習的「十幾減8、9的計算做好鋪墊。故本課在本單元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敘述模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8加幾的加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操作活動,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體驗演算法多樣化。並能正確計算8加幾的加法。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培養自主探索意識及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新的課程標准》認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學習形式化的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於這種思想,結合我班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為: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體驗演算法多樣化,進一步體會湊十法。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合作、互動的教學方法,並運用游戲、操作、交流等形式輔助教學,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課程標准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實踐(擺學具)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8加幾的計算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感;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具准備:主題圖、小黑板、投影儀、計數器等。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說整體設計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遵循該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規律並結合教材特點,本節課我設計了如下環節:
第一個環節:游戲激趣,復習舊知。(2分鍾)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3分鍾)
第三個環節:探究演算法,體驗多樣化。(20分鍾)
第四個環節:實踐運用,拓展延伸(13分鍾)
第五個環節:全課小結(2分鍾)
(二)說局部設計
1.游戲激趣,復習舊知。
在復習舊知中,我設計了1個小游戲「找朋友「,復習哪兩個數可以湊成十,為接下來運用「湊十法」做好鋪墊。
2.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新課標提倡情境教學,我創設了乘坐時光飛船感受一年四季的情境。通過參觀四個季節,把新知和課堂練習有效的結合起來。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並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在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也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下面數學問題的解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探究演算法,體驗多樣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通過情境創設,我組織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後,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8+6=?」的計算方法。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解題的思路也有所不同,這就使得一題有著多種解答方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組織小組交流,學會合作學習,這有利於學生在相互協作中體驗成功、獲得進步。最後再全班交流,比較各種計算方法,優化演算法,最終實現了新知的建構。這樣,逐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4.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知識的遷移在於學習新知後的鞏固與運用,正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課堂練習可適當情境化、生活化、實踐化等,以避免機械的練習。我創設了「夏天摘星星」,「秋天大雁南飛」,「冬天送兔寶寶回家」三個情境。在這樣的有趣情境中,學生的心理負擔自然消失,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到練習上。在心理安全的放鬆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有利於潛能的發揮,達到的聯系效果。
5.全課小結
「這節課大家玩得開心嗎?你學會了什麼?」組織全班交流、總結。在交流聲中結束本課。
本節課通過解決「有幾棵樹」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會「8加幾」的進位加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如在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觀圖,並說說這幅圖的圖意,再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們經這思考,踴躍發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幾棵樹?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幾棵?一共有幾棵樹?並列出相應算式解決問題在學習8+6時,通過動手操作鞏固上面學到的算理,結合9+幾的計算方法,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同桌討論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數。
生2:用手指頭數。
生3: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5:因為9+6=15,所以8+6=14。
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學得生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來,充分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表現突出的是李凱,平時很少聽到他的發言,而今天的他表現的非常勇敢,第5種想法就是他提出的。
課後,我反思一下,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學習演算法多樣化要尊重學生的立思想。學生的表達多樣化,學生的解題多樣化,但不是學哪種法,學生喜歡的方法就是。如果從過去的教學理念出發,的確可以向學生點明哪種方法是的,既節約時間,又把科學的東西簡單明了地教給了學生。可新的課程標准,就不可輕易下結論。因為,新的課程標准要求「三維」目標,除了過去我們一再強調的知識與技能外,還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渾然一體。怎樣讓每個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學習的信心,熱愛數學課堂?這樣的情感與態度,是應該從每一節課開始培養的。一年級,這是一個剛剛燃起思維火花的年齡。這時候,教師任何一個不恰當的眼神、手勢,一句不經意的言語,都有可能化作澆滅兒童思維火花的冰水。這幾種演算法,在我們看來,有些確實不盡完美,但這畢竟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適合他們的方法就是的。這樣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完全體現出孩子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