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雖然從事教育事業不久,但我覺得要想使小學數學課上得生動活潑,就必須使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充滿趣味。只有巧妙地創設課堂教學環境,科學而又合理地組織好數學的課堂教學,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去發現知識、獲取知識,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間,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都充滿無限趣味。
一、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
沒有幽默的生活是單調而乏味的,沒有幽默的數學課堂教學也同樣是枯燥無味的。美國的保羅希地博士曾經對9萬多名學生進行過調查,他從中得出了一個結論: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尤其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老師如果能夠巧妙而靈活地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來啟發和誘導學生,就能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輕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們現行的數學課教學內容單調、枯燥,如果我們按書上的數學程序來講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變成一支催眠的曲子。而如果我們能夠恰當地運用幽默的語言教學藝術來處理數學教材,增強課堂數學的趣味性,化枯燥為生動,變深刻為淺顯,化單調為肢歷豐富,變沉悶為活躍,化平淡為神奇,變抽象為具體,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真、假分數時,有一部分學生老是記不住概念,我就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想一想,一位母親和她的親生兒子,誰的年齡大?」學生回答:「當然是母親的年齡大。」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鄭重其事地說:「母大於子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學生聽後在笑聲中記住了真假分數。
二、使課堂教學飽含「活」味
傳統的課堂教學,被「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記」的教學模式所禁錮,那些生性活潑、想像滿懷「好奇愛動的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專制下,主體性被扼殺得一干二凈,被老師牽著鼻子痛苦地在知識的沙漠里艱難跋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與教師「一言堂」、「傳話筒」、「搬運工」的陳舊教法有關;另一方面是教師缺乏「童心」和「圓飢備童趣」。「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如果教師以成人的心態去組織課堂教學,學生無疑會失去「動」的本能,這樣的教學沒有一個不失敗的。我們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必須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活」起來,用活潑多樣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動」的積極因素,使師生共同圍繞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學習、探討。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1、「活」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基礎學科,研究不同的問題,就得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方可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開展不同課型的教學,如實驗課、討論課、實踐課、自學課、活動課等。學生在不同的課型中,能拓寬視野、發展思維、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波濤會在愉悅的享受中一浪高過一浪,永不止歇。
2、「活」的課堂教學訓練方式。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學生養成了一種等知識、要知識的習慣。框架式的教學又會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即使是最好的知識,他們也沒有興趣去學。其實,他們自己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容器,是等著老師去往裡灌。我們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首先教師要改變「灌」的教法,訓練學生養成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動筆去尋找知識、學習知識的習慣。如講面積公式時,我讓他們動手操作,通過數、拼、割、補等方法推導出了公式;講應用題時,我讓學生從讀、劃、畫、寫、列中進行審題、分析、解答;在講計算題時,我讓他們用學過的知識試著解,從中得出方法……不同的訓練方式,不但能使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三、使課堂教學富於韻味
寫詩是這樣,數學的課堂教學也應該如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給學生講透,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留足學生思考的餘地,讓學生知道學什麼、懂得怎樣學、學會如何用,自奮其力,自品其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才能使課堂教學放射出數學知橘毀識的韻味。如教學三年級在學習乘法簡算時,出示例題25×24,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解答。
有的學生竟用了五種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種解法,學生用超越教材內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當學生用「24個 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個25和4個25相加」來解釋時,我也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從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他們在充足的思維空間里想出來的。課堂教學要富有韻味,關鍵是教師的引導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盤授予,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充分享受「含英咀華」的樂趣,讓他們從「馬啼香」中歸來,去尋找「踏花」的樂趣,從中悟出發散性思維的真諦。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是推動學生探求內部真理與獲取能力的一種強烈慾望,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會知識有自信心,那麼他們總會主動積極、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構建有趣味的數學課堂。
⑵ 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作為小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值得重視思考的問題.學生為什麼不願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一、課前懸念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數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 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對學生來說,獲得數學知識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知識,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實踐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基礎,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操作實踐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體驗和探索。
⑶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實施趣味教學
一、小學生學習數學是有難度的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的特點。
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鑒於數學高度抽象性與小學兒童思維有很大具體形象性的矛盾,所以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困難的。對部分學生來說,會造成數學學習心理障礙,覺得學數學「苦不堪言」。
二、「趣味語言」對於解決數學學科抽象和小學生抽象思維不夠發達這一矛盾的意義 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助於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能增加學生學習的安全感,活躍課堂氣氛。能彌補數學教學內容的枯燥、呆板,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三、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語言盡量有趣味性
1.打比方
(1)教學口十口=10時,教師這樣比方:「『兩個窗戶後面藏著』許多神奇的數,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看誰找得多,誰的本領大?」當學生無序說出各種答案之後、教師又比方說:「誰能像體育老師一樣給這些算式排排隊?」
(2)針對學生經常出現算完豎式而忘了寫橫式得數的現象,教師就這樣提醒學生:「做豎式計算,就像到菜市場買菜,做完豎式相當於買好菜,最後寫全橫式上的得數相當於把菜帶回家,大家可千萬別只顧買菜卻不把菜帶回家。」
2.貼近生活的描述
(1)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右手力氣大,小數點向右移動,就擴大;左手力氣小,小數點向左移動就縮小。
(2)「那我有個問題:這個「0」可夠孤單的呀!你們正數沒有0,你們負數也沒有0!那這樣說,0算正數,還是負數?
(3)學習「乘法分配律」時,一部分學生會寫成(37 42)×2=37×2 42,常常把42忘記乘2。老師引導:括弧裡面的數是姐妹倆,括弧外面的這個數是媽媽,姐姐愛媽媽,妹妹也愛媽媽,所以姐妹倆見到媽媽都要擁抱。
(4)課本上有要孩子填寫的()和□,「括弧先生」和「方框先生」的美名讓孩子們在有親近感的同時,還有責任感。可是千萬要認真做題,填錯了,「括弧先生」和「方框先生」可要拉肚子了。學習圖畫和表格應用題,孩子們熱心地稱「?」為「問號先生」。
3.利用語文資源
(1)《循環小數》的導入: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講了兩遍後)你們也可以講嗎?
(2)《平行與垂直》提問:「古詩中『大漠孤煙直』和『兩岸青山相對出』分別描述了一種數學現象,發揮一下你們的想像力,你們想到了什麼?」
4.幽默的調侃
(1)同學們,今天大家的課桌上既有筷子又有碗,但老師不是請同學們來吃飯的,我想請同學們一起做一個夾玻璃球的小游戲。
(2)發現學生東張西望,提醒「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還可以提示點名:×同志,×大人,×英雄,×大俠,而不直呼其名。
發現學生打瞌睡,問「你夢見吃什麼了?味道怎樣?」
5.用反證處理學生的錯誤
(1)生:我覺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該讓哪位主罰,??師:按這樣的說法,如果我罰點球的成績是罰一個球,可踢飛了。我的失球數是1,最小,那個點球倒該我去罰了不成?
(2)在練習長度單位時,男教師出了一題:「老師的身高為1.7( )」。一位學生不假思索地搶答:「1.7厘米」。教師怒道:「我在你眼裡竟如此渺小。我可是一個大丈夫啊!」
6.借題發揮
(1)老師讓學生用折紙的方法表示出1/2,可有個學生卻折出了1/4,老師並沒有責罵她,而是借題發揮,積極地評價了這個學生:老師要感謝你呀,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創意了!你不僅想到了用折紙的方法可以表示1/2,還超前學會了如何表示1/4,真不錯!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學學她?來,動手試試你們還能表示出哪些分數?這里巧妙地化解了學生的尷尬,也激勵了其他學生。
(2)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正當師生討論激烈時,突然一個學生舉手說:「我要小便。」全班鬨堂大笑。「你去!」「小朋友,我們一起在心裡默默地數,看這位小朋友去了幾分幾秒?」
7.故意用錯單位
放學回家,馬小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飯桌上吃飯,可一不小心咬到一顆石子,馬小哈那顆1平方米的大門牙,被磕掉了,鮮血直流,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往醫院跑!哈哈哈,你信嗎?
8.講故事
教學一題多種解時,老師可給學生講故事:從前,在一村子裡有個叫山娃的兒童為地主放羊,山娃很聰明,地主想苛扣他的工錢,便出了一道自認為很難的題(出示應用題)讓山娃做出來,每做出一種解法給三個月的工錢,山娃不僅得到了應得的一年的工錢,還多得了三個月工錢,你來試試看,能得到多少
⑷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喚起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積極學習的重要條件。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首先來源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促使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知識的奧秘。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又往往來源於教師的講授和培養。這就要「寓教於樂」,教學有方,「開竅」有術。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課堂上易於疲勞,精神容易分散。據研究:7~10歲的兒童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鍾。如何使他們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呢?怎麼使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呢?以下是我的幾個教學心得。 一、手腦並用的操作活動 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歲的孩子很好動,如果把他們好動的特點遷移到學習上,讓他們在學習時常常摸一摸、擺一擺,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知識。我在教學中,常常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棍、圓片、三角形、小動物或擺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先對學生是否會數、會寫11~20各數進行了摸底。我發給每人10張小正方形紙片,讓他們在紙片上分別寫出11~20各數。通過摸底,了解到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會寫這些數。面對這種現狀,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會11~20各數的組成上。我給每個學生准備了20根小棍和2根皮筋,讓他們進行了以下操作: 1.每人把自己的直尺豎著平放在桌面的中間,直尺的右邊擺出10根小棍。然後讓他們把10根小棍綁成一捆,把這捆小棍放在直尺的左邊,通過操作使學生明確10個一是10。 2.讓學生添上一根,把這根放在直尺的右邊,表示一共有11根小棍。這時讓學生舉起自己寫的「11」的數字卡片,然後對著實物討論「11」左邊的1表示什麼,右邊的1表示什麼,明確「1l」的組成。接著仍讓學生通過操作學習其他各數。 3.學習到「20」這個數時,出現了湊夠10個l根的情況,我讓學生先想想該怎麼辦。當每個學生又動手把10個l根捆成了一捆以後,我組織大家討論了以下三個問題:①這捆小棍放在哪邊?這兩捆小棍表示多少?②「20」怎麼寫?為什麼左邊寫2,右邊寫0?③右邊的0不寫行嗎?為什麼不行?通過實際操作和熱烈的討論,使學生加深了對「20」這個數的認識。 這節課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擺實物,把他們的口、眼、手等各種器官都調動了起來,促進了腦的思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高漲,既輕松又愉快地學會了新知識。 二、形式新穎的練習方式 要把學生獲得的知識變為技能,需要反復多練。但重復單調的練習,學生就會厭煩,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根據巴甫洛夫發現的大腦興奮規律,我採用多種感官參與的方法。如在組織學生做口算練習時,除了大家常用的視算、聽算和對口令外,我還設計了「打手勢算」和「悄悄算」兩種口算練習方法。 「打手勢算」和「悄悄算」的具體做法及好處在《激發興趣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好數學》中的第(二)部分里已講過,這里不再重復。 三、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 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師在教學中善於變換教學方式,通過做有趣的數學游戲,讓他們在玩中學,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經常採用的游戲活動有:開火車、接力賽、評選優秀郵遞員和奪紅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練習題,做法上稍加改變,也深受學生的歡迎。如書上有這樣的問題:「下面的題對的畫√,錯的畫×。」我在黑板上貼一幅紅十字圖畫,讓學生戴上紅袖章,當「數學醫院」的醫生。這活動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都爭先恐後地參加「治病」,為被評上「好大夫」而感到自豪。 據心理學研究,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的興奮灶,從而使兒童更好地建立暫時聯系。利用這一規律,做游戲時,我畫一個山頭,山頭上貼著一面紅旗,兩名同學從左右兩邊同時進行口算比賽,優勝者得到紅旗。或從左右兩邊畫上樓梯,樓梯頂上蹲著一隻老鼠,讓兩名學生分別戴上黑貓、白貓的頭飾,進行口算比賽,看誰先捉到老鼠。在分組進行接力賽時,我在每份題上畫了一個跑步姿勢的男孩或女孩,以小組為單位,傳這份題,一人做一道,哪組先做完並且全對獲勝。一面紅旗,一個動物韻頭飾,—幅色彩鮮艷的圖畫,都加強了練習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人人爭先恐後地參加做數學游戲。 為了復習鞏固「10的組成」和「和是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為用湊十法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做准備,我上了一節打撲克游戲課(具體做法上面已介紹過,這里不再重復)。 我讓大家明白了道理之後,就發給每個同桌一套數字卡片,讓兩人「打撲克」。大家興致勃勃,玩得很高興。他們回家照樣做了一套卡片,和爸爸媽媽去打撲克。 一堂游戲課,調動了全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玩中復習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四、生動有趣的學習競賽 我除了在游戲活動中搞些競賽外,還經常搞「速算比賽」、「指得數比賽」和「搶答題比賽」等生動有趣的數學競賽。如「指得數比賽」,我在黑板上寫出所需要的數,請兩人上來比賽,老師說題,得幾,學生就指黑板上寫得幾,看誰指得對指得快。為了讓每個人都動起來,我在指定兩人到前面參加比賽的同時,把下面的同學也分為兩隊,人人當裁判員,用「打手勢」的方法分別記先指對的次數,最後老師看左右兩部分同學打的手勢,就知道幾比幾了。這種比賽,如同進行一場緊張的排球賽,大家躍躍欲試,情緒高漲。而要當好裁判員,也必須算得快,這樣就把兩人的活動變為全班同學的活動,大大提高了練習的效果。 當二年級學生學到「兩位數減兩位數」這部分知識時,我們曾搞過一次別開生面的師生競賽。教給學生速算竅門(詳見前面教「81—18」、「93—39」……那節文字敘述)。 幾年來我在教學中,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把知識的學習寓於愉快的游戲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因而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了。課堂上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不留家庭作業,使學生感到學習很輕松。
⑸ 淺談如何實施小學數學趣味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對於小學生的基本數學思維和數學理念的形成意義重大,因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小學生活潑好動,對呆板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一定抵觸情緒,同時空間思維和數學建模能力又尚不成熟,對於一些基本數學理論的接受顯得比較困難,這些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對於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意義重大,正因如此,關於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逐漸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在三塘小學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十餘載,我結合自己的經歷從以下幾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數學課是邏輯性強、抽象而枯燥的課程,小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不高,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如何使小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趣味性。那麼,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的趣味性呢?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新穎激趣的導入中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師譜寫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導入必須要做到新穎活潑,富有情趣。所謂新穎活潑,就是指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不能總是老一套。所謂富有情趣,就是指生動有趣,有幽默效果,能夠在輕松的氣氛中吸引學生,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令學生耳目一新的「新異的有趣刺激」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知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新課導入時,設計了「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就為大家說上一段。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經過一座荒山野嶺,身體已筋疲力盡,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孫悟空想:這樣下去,可要把師父餓壞的。不一會兒,悟空不知從哪弄來一些桃子,貪吃的豬八戒見了,直流口水,未等悟空站穩腳,就搶了幾個,剛想往嘴裡塞,悟空說:『八戒,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考考你,答對了才能吃。』八戒說:『行』。悟空說:『把兩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沙僧倆人,每人分得幾個?請你把這個數寫下來』。八戒連想都不想,就把它寫下來了。同學們知道是幾嗎?悟空又說:『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沙僧倆人,每人分得幾個?請你把這個數寫下來。』八戒左思右想也不會寫。同學們能幫助八戒一下嗎?請同學們把這個數寫在紙上。」本例子是教師運用故事把學生引進新課的學習,這種小型故事,不但簡單易懂,而且情趣濃厚,小學生特別感興趣,更何況小學生具有好強的心理,認為八戒不會的自己肯定會。所以,同學們就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幫助八戒解決難題當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 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 思考問題, 激發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正是符合了現在的新課改理念,在剛上課就讓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學生情景表演,動手操作的教學過程中來
導入只是為了一堂課拉開了序幕,要想讓一節課充滿趣味,保鮮下去,光靠巧妙別致地導入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在探究新知識的環節上添光增彩,才能讓學生的心始終在課堂上。如我們學校李林艷老師在教學四年級數學「文具店」時,設計以小組為單位,同學們分別扮演著小售貨員和小顧客。同學們都演得很逼真、很興奮,整個課堂立刻活躍起來。這樣實現了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既有利於學生憑借生活的經驗主動探索,有利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轉化為日常生活實際入手,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眼,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參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為學生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親自動手操作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
三、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競賽、游戲等方式的練習鞏固中來
如果說導入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前奏,探究新課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發展,那麼,練習鞏固就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高潮。要把這個趣味性推向高潮,就要設計一些新奇刺激的練習鞏固活動。比如我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的除法」練習鞏固時,設計成模仿電視上經常出現的智力闖關競賽,為了提高競爭的氛圍,我特意把全班同學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分別命名為「快男組」和「超女組」進行闖關競賽。這樣一設計,學生的興趣就空前地提高了許多,每一組員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競賽當中來。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一來就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又如我們學校林小菇老師在進行教學「確定位置」的練習鞏固時,設計成找小朋友的游戲,林老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著位置的卡片,由學生找一找「你的小朋友」等形式多樣的
⑹ 如何增加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
一、設計有趣的故事,增強導入環節的趣味性
俗話說:「一個好的開始距離成功就不遠了。」導入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他們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一起參與學習數學。在導入方法中,講故事受到學生的歡迎,在數學課堂上導入一則有趣的故事,能瞬間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發揮想像力,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進一步激發出來,讓他們比較自然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的「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為例,導入新課時,筆者設計了「唐僧分餅」的故事。某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4個人走進一家餐館,唐僧點了3張同樣大小的油餅,採用以下的方法分給三個徒弟。
第一張餅平均分成2塊,取出1塊分給豬八戒;第二張餅平均分成4塊,取出2塊分給沙和尚;第三張餅平均分成8塊,取出4塊分給孫悟空。豬八戒看到這種分配方法後連說不平等,他說大師兄拿到了4塊,沙和尚拿到了2塊,而自己只拿到了1塊,分法不公平。接下來,同學們圍繞唐僧的分配方法進行討論,究竟公平不公平。然後組織學生採用塗色的方法,對比數字大小,歸納分數的基本特點。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為例,上課前,筆者為學生講了阿基米德測量皇冠體積的故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很早以前,古希臘一位國王讓身邊的金匠為他定製了一頂黃金皇冠。皇冠製作比較精細,重量與國王給的金子重量一致。但是有人告訴國王皇冠可能摻了假,黃金用白銀代替。這時,國王叫住了阿基米德,讓他想法測量皇冠體積,從而確定皇冠的真假。由於皇冠外形是不規則的,如何測量出體積呢?這個問題難住了阿基米德。某天,阿基米德到城裡的一處浴池洗澡,身體進入浴缸後,浴缸里的水位上升,離開浴缸後,浴缸水位下降;反反復復地進出,浴缸水位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他從這一現象中得到啟示,於是知道了測量皇冠體積的方法。你們知道阿基米德測量皇冠的方法是什麼嗎?為了找到答案,讓我們一起學習本節課內容吧。教學前引入這則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增強,積極性也得到了激發,他們積極討論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二、動手操作,增強新課教學環節的趣味性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人的身上有兩件寶貝,一件是大腦,另一件是雙手;其中大腦可以思考,雙手可以做工。學數學既不是為了解決幾道題,也不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而是開發學生智力,幫助他們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熱情參與教學,需要為他們創造一個探究、猜測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鼓勵他們去實踐和體會,從而真正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
比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等規則物體體積測量方法後,書中又安排了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實踐課。上課之前,筆者給學生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出了需要探究的問題。布置任務時,讓學生選擇部分橡皮泥、土豆、石頭等不規則物體,設計測量體積的方案。在課堂教學時,為他們講述了阿基米德為國王測量皇冠體積的故事,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探索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途徑。比如測量橡皮泥體積時,有的學生把不規則的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形狀,有的學生用橡皮泥壓板將其製作成長方體形狀,還有的學生把皮泥塞到杯子中,使其成為規則形狀……這些測量方法都是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探究出來的,學生既感受到了喜悅,也體驗到了樂趣。接下來,筆者讓學生用裝滿水的水杯測量土豆體積。學生採用了很多方法,有的動手測量、計算等,有的尋求排水法測體積的特點。通過這次教學,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動手操作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再也不會認為數學是枯燥的;相反,數學教學包含了認真觀察、反復實踐、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環節,充滿了挑戰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滲透數學文化,增強知識拓展環節的趣味性
實踐證明,數學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通過學習和研究一些典型的數學問題,既可以擴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自覺學習。
以人教版數學五年級「測量多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剪刀、直尺等工具拼剪圖紙,把不熟悉的圖形拼剪成熟悉的圖形,而後計算面積。與此同時,為學生講述古代數學家劉徽的「出入相補法」,對《九章算術》中的各種圖形面積測算公式進行驗證,讓學生明白轉化方法是自古以來比較有效的方法。
在學生懂得了「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後,還可以為他們介紹《張邱建算經》著作中的「百錢買百雞」問題和明朝的「百僧分饅頭」等問題;在學生明白了「解方程」原理後,給出「李白打酒」問題和古希臘「丟番圖的墓誌銘」問題。這些數學題有較強的趣味性,直到現在還在民間流傳,有的數學題還被收錄在數學教材上。
⑺ 淺談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在教學中加入生活素材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進行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搜集身邊和生活中的例子再結合課本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例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我設計了「跳蚤市場」的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套幣學具和一個玩具,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購物的情景,學生可以賣掉自己的玩具,去買自己喜歡的其他同學的玩具。通過「買賣」玩具的活動,孩子們認識了幣,學會了簡單的使用幣的方法,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在課堂上,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再是不切實際的海市蜃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參與的樂趣,學習變得有樂趣。如果在課堂上只讓少部分學生參與游戲,其他大部分學生充當小觀眾,那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全部調動不起來,游戲活動也就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禮物游戲,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准備了一些小禮物,請長打開禮物箱,將本組的禮物平均分給組里的4個同學。學生分完後發現:8支鉛筆,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支;9塊橡皮,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塊,多了1塊;11個本子,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個,多了3個……這個活動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他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這樣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這樣,學生開始思考、討論,學生的心中對「余數」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用實際生活的例子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游戲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對生活的觀察,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三、在教學中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課堂改革提倡課堂教學師生的民主平等。師生共同參與創設和諧課堂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投入更能體現師生的民主平等,《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應該和學生一起融入教學活動,既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如: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抽出一張「2」字牌,並問:「誰和我是好朋友,我們一起組成10?」學生則舉出「8」的字牌,並搶答:「我和你是好朋友,2和8組成10。
」隨後,我再換一張字牌找朋友。找完以後,又請一名同學任意抽出1張牌,同上面一樣,邊問,邊答,邊出牌,慢慢把游戲由師生找朋友拓展到生生找朋友,使得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在游戲中掌握了數的組成。因為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了教學活動,所以他們顯得特別興奮,師生一起參與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和學生平等的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使教學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因此而顯得和諧生動,體現了新課改理念。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外,還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