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教研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闡明活動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活動方法等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活動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研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校本研究逐漸深入,針對我校的實際,結合上學期末質量監控所反饋的情況,部分學校和教師反映新教材教學內容和練習題型的呈現方式上存在著困惑,本學期我們把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產生的問題為切入口,新教材的使用為研究取向,確立「演算法多樣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兩個專題的研究。提高對多媒體設備運用的意識,以提高我校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基本情況
全校共六個班。全校只有24個老師,多媒體設備接觸比較少的情況下,制定以下教研活動實施方案。
二、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要求,結合學科實際,努力適應新形勢,開拓新思路,求得新發展。以課程改革作為中心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工作。緊密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著眼於教師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支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良、教學技術全面、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師隊伍。
三、工作目標:
1、通過校本教研,提高教師的教育活動的實效性,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更新教師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適應當代教育的形式。
2、通過計劃、有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動,培養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和教育教學的應變能力。
3、通過探討解決「演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兩大教學問題。
4、認識和提高對多媒體在當代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5、提高教師對教育教學的反思能力。
四、成立數學科校本研訓領導機構
組長:校長
組員:全體教師
五、實施方案
1、集體備課和研究課。以校為單位繼續開展二次備課(按照進度完成兩周),備課組研究課包括上課、聽課、說課和評課。以備課組或教研組為單位,在校本教研活動中讓數學老師上一堂展示課,並且同樣以此作為課例,進行多階段的反思。每一節課都經過至少兩輪反思三輪試教以參與互動式活動進行評課、討論、研究並完善教學設計。
2、教學反思。提倡、鼓勵教師及時進行教育教學反思、堅持撰寫教學後記與教育隨筆,倡導教師養成反思教學的職業習慣。通過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困惑,來發現問題;從現代教育觀念、思想與自己教學實踐對照中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做法與別人經驗比較來發現問題。
3、由年輕教師骨幹教師的引領下,帶動其他的教師學習課件,共同認識PPT在教學中的教學地位。
六、具體安排如下:
1、我們將按照校本教研日程安排的教研活動,學期前半段選擇專題進行集備課、教學反思等展示活動。
2、在第5—8周周二進行教學觀摩並研討;在第13—17周周二進行教學觀摩並研討。在第19周進行全面的總結。
3、寫好個人的教研反思材料,由學校統一收集、整理。
七、保障措施
1、學校的校長是校本研訓的第一責任人,依照校本研訓制度,統籌安排落實研訓要求,保證校訓活動的順利進行。
2、提供經費保障。
學校每年撥出一定的經費投入校本研訓活動,為校本研訓順利實施創設寬松、良好的氛圍。
3、建立獎懲制度
學校把研訓活動中教師的參與度納入績效工資管理。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促進教師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二、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校教學教研組的情況,有很多優秀數學骨幹教學的帶動,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數教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1、教研組長教研組成員認真學習《數學課程》;
2、根據教研活動主題,主講教師要確定研究課的內容,說課時間,上課時間和聽課的時間;
3、上課教師做好充分准備,以吸引學生和聽課教師;
4、教研組成員,先通過聽上課教師說教材,說教學活動課程,大家根據講課教師內容的呈現,從各自的認識和數學經驗出發,給他提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讓他及時的調整數學活動方案,准備教學資料及教學用具。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活動時間:11月14日:15:15—15:55
地點:四(1)班
活動步驟與具體地註:
1、教研組長向組員明確本次教研活動任務;
2、由執教者說課;
3、觀摩研討課:四(1)班:《運算定律》。
各個教師分工做好觀摩記錄:
(1)李汶娟:記錄數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時性。
(2)張文武:記錄教師課堂提問的次數和人數;
(3)李艷: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人數;
(4)秦敏:記錄學生的各種反映,各種表現的學生;
(5)熊艷:講課教對課堂教學突發事件的應急對策與採取措施的處理辦法。
4、教師評課並進行摘錄:
組織教研組成員對照《教學課程標准》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對本堂課進行記錄、分析、評議提出改進建議。第三階段:
根據陳鳳老師提供的研究課例,全校教師就如何把「農村小學教學課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開專題性大討論,使老師們在交流溝通中互補經驗,共享資源,在互相學習,相互交流中發現不足,帶動教研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
我們相信,只要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我校本教研活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果。
一、活動主題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對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3、建立「教研、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型、學習型、討論型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固本小學
五、參加對象
全體數學教師
六、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教老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七、活動過程
數學組老師集體備課—李來翠老師上課—全體教師聽課—李來翠老師說課—全體教師集中評課
八、活動要求
1、執教教師備好課,備課教案交1份到教研組。
2、全體教師參加聽課和評課,填寫好聽課記錄。
3、執教教師寫說課稿1份交教研級。
九、活動經費
1、活動統一安排用餐:
用餐人員:參與活動教師
2、活動費用具實憑票報銷。
一、活動主題
分層測試、關注差異、享受數學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經驗交流活動,幫助我校全體數學實驗教師特別是本學期新任課的三位數學教師,合理地使用數學分層測試卡,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積極鑽研、認真反思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與主動性,關注學生與人合作的願望、態度和積極性,關注學生在相應的活動中獲得的發展與成功的體驗,並主動提交各種與實驗有關的資料,積累有價值的經驗,穩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2、在實驗教師的模範引領下,使非實驗教師也能合理地選擇、運用數學分層測試卡的教育教學理念,對課堂學生活動的「組織形式」和「評價方式」兩方面的相關教學理論與實際問題進行交流研討,促進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反思。
三、活動內容
1、觀看《優秀課例光碟》。
趙維科副校長組織全體數學教師觀摩課例。
2、議課評課
由趙維科副校長、徐昌老師作重點交流(主要針對數學分層測試卡的實踐教學和分層測試的理念的運用),其它老師參與評課。
3、專題交流
徐昌老師結合課例匯報關於對「貫穿課堂活用卡、關注差異巧用卡」的認識、實踐與思考。
趙維科副校長結合「提升明德小學教育質量」項目實驗研究工作簡報發言。
徐昌老師展示心得體會——課堂就是天空,讓鳥兒自由地飛翔。
4、工作安排
徐昌老師發放本學期數學分層測試卡上交材料一覽表。
四、活動說明
1、本次數學分層測試卡經驗交流會時間定在20XX年9月15日星期四下午,地點是隆湖四站小學多媒體教室。
2、參加本次數學分層測試卡經驗交流會的對象是:隆湖四站小學全體數學教師。
一、指導思想
根據校教導處工作要求,以追求「有效教研」為目標,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提升教研組的活動質量。重視備課、上課、聽課、評課、教材分析等基礎性工作,加強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本,努力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團隊,使教研組成為教師成長的培訓基地,教學改革的實驗基地。
二、基本思路
1、深入學習《課程標准》和有關教學理論專著,拓寬教學視野,開放教學心態。
2、敞開教室大門,注重常態,加強課例分析與反思,在團體互助、專業引領中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在課堂教學方面能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體現新課改理念。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三維目標,做到具體、適切。
(2)重視探索,注意讓學生經歷與體驗知識發生與發展的過程。
(3)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4)精心設計練習,注意突出作業的針對性與變式性。
(5)積極探索當前應用題教學的策略研究。
在課堂教學方面需改進的方面:
(1)要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和認知規律來組織和實施教學過程。
(2)要正確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3)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策略。
(4)課堂教學必須留有學生獨立思考和基本練習的時間。
3、加強教學常規建設,提高教師備課的針對性,課堂教學主體性、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繼續圍繞教學目標制訂的適切性、教學內容處理的合理性、教學方法運用的有效性、學習方式培養的科學性、學習訓練設計的針對性等專題展開研究和實踐
4、深入開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策略研究」,在教學設計及實施中落實到位。
5、反思總結新教材實施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積極撰寫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實錄和案例分析等內容,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研究水平。
6、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與指導,有效發揮「師徒結對」的雙贏激勵機制。
三、具體安排:
月份 主要活動內容
九月份
1、制訂數學教學計劃及教研計劃。
2、學習新課程標准。
3、期初工作檢查。(重點:備課)
4、開展教師幫扶結對子。
5、第一階段教學檢測。
十月份
1、教學常規檢查。
2、視頻課堂教學學習。
3、各年級教師集體備課。
4、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組織聽課評課活動。
十一月份
1、教學效果檢測。
2、教學開放周。
3、座談開放周課堂教學實例。
4、期中測試、試卷評講、質量分析
5、常規教學檢查。
十二月份
1、中高年級數學競賽。
2、視頻課堂教學學習。
3、迎接教學常規考評檢查。
4、教學效果檢測。
5、各年級教師集體備課。
元月份
1、各年級教師集體備課。
2、畢業班數學復習專題研討活動。
3、教學常規實施情況檢查。
4、組織期末復習與考試。
5、學期工作總結。
一、總體思路:
以進一步推動和落實新課程改革,培養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目標為指導,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根據局教研室集體教研活動的總體思路:優化落實課堂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大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的落實力度;開展「觀課、議課」「有效課堂」等開放式教研活動。教研活動要找准切入點,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和願望,為實效的校本教研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發展的機會。
二、活動目的:
1、發揮學校教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每一位教師的科研素養和適應性,以課程改革精神為指導,研究、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加大研究落實的力度。
2、加強初中數學教師隊伍建設,依託名師、骨幹教師資源,認真落實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加快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步伐,特別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
三、活動要求:
1、本學期各學校數學教研組活動以「觀課議課」、「有效課堂」公開課展示為切入點,堅持講座研討、觀摩課研討與培訓交流相結合的教研活動。研究討論中要確定活動的主題、內容、形式及中心發言人。
2、主題教研活動要突出特點和特色,全員參與,策劃好活動方案,做到既要有形式更要有內容,同時做好文本、圖片的收集和總結工作。
3、主講人提前一個星期確定主題並告知大家,主講人對於主講內容要有文稿,要求列印出來。備課組成員也要提前准備,上網找資料學習,討論時每人至少說三點,觀點要明確,語言要精煉,便於記錄。
四、活動對象:
全體初中數學教師。
五、本學期活動安排:
第三周,初一,負責人:鍾永婷,主講人:李秋嬌,記錄人:鍾永婷,實踐人:陳瑞和劉永娟。
第五周,初二,其他由備課組長安排。
第七周,初三,其他由備課組長安排。
㈡ 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作為小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值得重視思考的問題.學生為什麼不願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一、課前懸念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數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 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對學生來說,獲得數學知識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知識,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實踐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基礎,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操作實踐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體驗和探索。
㈢ 教研題目: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是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的關鍵。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有效促進其良好素養的提升呢?
一、激趣引入,喚醒感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實物、圖畫、游戲活動、幻燈、錄像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直觀景象在課堂教學伊始導入教學,喚醒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進行了如下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它的兄弟姐妹,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從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好奇心驅使學生競相回答。在讓學生猜想之後,筆者又拿出一個用幾個長方體、正方體做成的「小機器人」,此時學生內心充滿探究的慾望,很自然地進人了學習情境,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做了良好鋪墊,真正喚醒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
二、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天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採取多種激勵措施,諸如小組比賽、看動畫故事、動手操作等生動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只有在快樂的氛圍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授解題技巧。實踐證明,新課導入成功,對於整課的教學確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強化訓練,發展興趣
良好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強化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關鍵,教師要因勢利導,為學生創設情景,提供動手操作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加強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掌握,並將書面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比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教師可讓學生拿不同大小的圓柱形罐頭瓶,將外面貼的商標紙剪開,展開後看是什麼形狀的。有的學生沿著剪開,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學生按斜線剪開,展開後是平行四邊形;有的學生把高瘦的圓體罐頭沿高剪開,展開後是正方形。通過大家動手,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可以是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邊形,它們的長(或底)與圓柱底面周長相等,寬(或高)與圓柱的高相等。當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在此基礎上,導出圓柱體的側面積等於底面積的周長乘以高。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圓柱體側面積的概念,掌握了計算側面積的公式,而且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習興趣進一步加強。
四、生活引導,保持興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由此可見,我們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從生活中發現數學,並將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的研究已成為小學數學教研的當務之急。
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從中得出對稱的概念,再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通過觀察,找出教室內黑板、課桌、粉筆盒,以及生活中的樹葉紋理、樓房設計等是否是對稱圖形,通過實際比較,從中發現身邊的對稱圖形,加深對概念的認識。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得到了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得到了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相互借鑒,相互比較,切實加強了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並從中認識到了數學就在身邊,真正明白了生活處處皆學問的道理。
總之,教師要將學生興趣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感知知識、感悟道理,通過情景創設、強化訓練、生活引導,讓他們已產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維持,並逐漸鞏固形成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良好的數學綜合素養,切實推進數學課程向縱深發展。
㈣ 如何讓數學課堂變得更有趣
一、思考讓課堂更有生命力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數學思考才是數學學習的「根」。但是怎樣的思考才是行之有效的呢?是為了「思考」而思考,還是讓學生不由自主地主動去想呢?
在 《眾數》一課中,在學生認識了眾數的概念和特點後,我設計了一道題:
讓學生去思考:如果你是教練員,你會選哪個運動員去參賽?因為這道題中甲、乙成績的平均數都是9.5,而甲的眾數是9.5,乙的眾數是10,學生經過思考,會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應該讓乙去,因為他的眾數是10,說明他的槍法很准,容易獲得獎牌;有的認為應該讓甲去,雖然他的眾數是9.5,可是其餘的成績很接近,說明他的成績很穩定,心理素質好,也會獲得獎牌的。這樣,既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又交流了同學的意見,讓孩子們的思維碰撞,豐富了孩子的見識。
因此,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思維碰撞,使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課堂中要避免重「趣」不重「思」的教學現象,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好情境與思考、活動與思考的關系,明確只有為思考服務,促進學生思考探究的情境才是好的數學情境。可能這樣的教學不會贏得聽課老師的掌聲,但這卻是真心實意為學生服務的。
二、語言讓課堂更有感染力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有句名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很多人認為數學課缺乏語言的魅力,數學老師的語言應該清晰條理,簡潔,我卻認為抑揚頓挫的聲調、優美的語句同樣可以引起學生的熱情,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信念,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使數學課堂更有感染力。
例如,在教學「互質數」的概念時,「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讓學生讀完後,發現本題的重點字眼:只有。並用重讀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如果漏掉「只」字,就是一句錯誤的定義。
例如,在教學《約分》一課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長江幹流受污染的河流佔全長的4/5和長江幹流受污染的河流佔全長的80/100一樣嗎?」,我先讓學生觀賞美麗的長江,並配上解說詞,使學生身臨其境,再讓學生觀看被污染的長江幹流,低沉的語調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適當的情景,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讓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又讓他們接受了環保教育,更體現了學科的融合,使課堂更有感染力。
三、多媒體信息讓課堂更有活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大特點可以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如:在學習圖形時,抽象的語言無法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圖形的特徵,因此在學習《長方體的特徵》時,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引導學生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這三方面討論。先在屏幕上通過電腦演示面、棱、點,使學生觀察出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又通過觀察長方體框架中三組棱的運行情況,概括出相對的長度相等;最後引導學生發現長方體6個面的大小關系,CAI課件動態演示上下、左右、前後面運行重疊畫面,提問:你們發現什麼規律?從而得出結論:相對面的面積相等。
如教學「周長」這一概念時,可以按以下步驟作表象的刺激:①用紅色描正方形的一周;②將這一周閃動兩次;③去掉具象,保留抽象的圖形;④把正方形的一周展開、拉直。這樣,隨著動態演示方式的變化,「周長」這一對象刺激的強度逐步加深,知覺對象的運動性逐漸增強,學生對於「周長」的表象(封閉線形、可度量)越發清晰、牢固。
利用多媒體信息既節省了教學時間,降低了學生認知的難度,提高了效率。又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具體、形象有趣,使數學課堂更有活力。
「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不是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的活動,而是應該根據學科的特點、教材的內容來預設的課堂活動。一節精彩的數學課,不僅是教學的預設合理,更重要的是生成的效果。只要是讓學生樂於學、樂於思、樂於做的教學,就是有生命力、有感染力、有活力的課堂活動。
㈤ 如何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課題研究
怎樣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立足於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注意營造學生自由發展的生態條件,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從而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數學課堂閃耀人文的光芒,充滿活力,吸引學生快樂地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去爭取,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趣,讓課堂充滿趣味的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首先來源於興趣,若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入課堂,學生便能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如在教學「表格式應用題」時,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森林中,由大森林給學生出題。在剛進入森林時,出現小雞圖:先跑出4隻,又跑出3隻,再標上「一共有幾只?」,形成學生熟悉的圖畫應用題,學生輕松自如地就解決了。接著飛來一個表格,邊上配上小猴圖,並提出新要求:把這幅圖放入表格中,怎麼放?學生動手操作,把預先准備的小雞圖放入表格中,從而把圖畫應用題自然地過渡到表格應用題。讓學生在森林「遊玩」的過程中解決問題,自然、輕松、有趣的情感油然而生。這樣導入新課,自然貼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課交融在一起,在活動中掌握了知識。
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巨大動力,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主動地了解當前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材,挖掘其內在的興趣因素,讓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堂中我們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想像、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忽視了生命的存在,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
1、學生主動參與,動手操作,在課堂上「動」起來。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游戲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手、口、腦等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我們充分發揮教具和學具的直觀作用,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擺一擺、畫一畫」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把外界的運動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緊地聯系起來。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就為學生們准備了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在引導學生「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猜一猜」、「剪一剪」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為下一步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作好了准備。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體現數學課堂中生命的跡象。
2、學生大膽質疑,積極討論,在課堂上「活」起來。
學習往往圍繞「學什麼?為什麼學?怎樣學?採取什麼途徑學?」等方式而展開,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問為什麼,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並去深入思考。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討論,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改變以教師「講」為主的教學模式,變「講」為「導」,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取新知。例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一課,長方形的周長公式的推導是重點,教師可出示一個長6寬3的長方形。然後提出問題:有哪幾種方法可以計算出周長?小組討論後得出四種方法:①(6+3)×2②6+6+3+3③6×2+3×2④6+3+6+3。然後引導學生討論、比較,哪一種方法最簡便,得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即C=(a+b)×2,這樣逐步引導學生討論,學生的思維被不斷地激活著,學生由被動的客體轉為主動的吸取者,成為學習的主人,展現生命的活力。
三、鼓勵競爭,激勵評價,讓課堂充滿高昂的活力。
適時採用競爭的方法展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從每排中選出一個中等偏下的學生作為代表到黑板前做題比賽,我剛說完:看哪一排的代表做得又對又快?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了,上面的同學肩負重任,全力以赴,下面的同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為上面的夥伴著急、加油。運用競賽極大限度地增強了全體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意識,使學生表現出興致勃勃的學習情緒、聚精會神的思索狀態,收到扎扎實實的效果。競賽方式可以在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之間開展,對易答題採取「搶答」、「擺手」「眨眼示意」的方式;對於較難題,採取「小組接力賽」等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尋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多說鼓勵、表揚的話語,少訓斥,少批評,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馬斯洛說過:「每個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後都渴望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表揚就是激勵人的上進心,喚起人的高漲情緒的根本原因。」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兒童都有需要表現和展現自己的慾望。因此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創造機會因勢利導,及時的給予激勵性的評價,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在學習過程中,面向全體,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評價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評價,不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每一個學生,重在激勵。比如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題目上,採用不同的等級標准,使學困生達到較低的標准時,也有得優的機會,優等生在較高的標准下追求更高質量的作業。在低年級教學中,當某個小朋友提出創造性的解題方法時,號召全班同學為他鼓掌,對他說「XXX,你真棒!」在課堂上,用彩色紙剪成各種漂亮的圖案,如在蘋果狀的紙上寫上算式,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對他說「你真棒!這個蘋果送給你!」如果答錯了,對他說「請你繼續再努力!」新課程下的課堂評價,並不是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評價的主體,形成生生互評良好氣氛。如「我覺得他說得……」「我還有補充……」讓學生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既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再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慾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新理念打造新課堂,變換不同的方法教學,給學生新鮮感,保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思考,積極的發言,踴躍的參與。採用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數學課堂自然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
淺談如何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充滿活力的過程。如何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關鍵。師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彼此接納和理解的關系,教育就能為學生接受,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更主動積極,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老師有興趣了,那麼,他對數學課堂也會興趣盎然的。反之,如果學生覺得自己不被老師信任、不被理解,他就不會產生學習熱情,讓課堂成為死氣沉沉,即使老師講課有多麼生動,也不可能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又特別是數學教學,如果把枯燥的數學課堂變成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場所」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主動而愉快參與數學活動從而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偶爾幽默詼諧的語言或是來幾句english口語。例如有一位數學老師在復習計量單位時,出示了一道改錯題:今天早上,從2噸長的床上爬起的我,一看鍾,喲,快8米了。我趕緊將長30克的筆盒和一盒250平方厘米的牛奶放入書包。一下子書包重了許多,有4公頃呀,我拿不動了……幽默如芬芳的花香,給數學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的激情會更高,只有學生的激情才能澆灌出活力四射的數學課堂。
二、創設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進行組織再創造,創設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把知識賦予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數學學習活動,在入課就把學生吸引過來,整堂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智能的目的。我們可以選擇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課,在問題情境中引入新課,在懸念情境中引入新課……
小學生天真活潑,喜歡游戲活動。例如為了避免單一的計算和簡單的重復,在數學知識運用中,創設游戲情境,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寓教於樂,以趣促思,並且注重全體參與。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教師創設「商店買東西」的情境,設一「櫃台」,上面放著許多標有價格的商品,讓學生來「買」其中的兩種物品,算出要多少錢。學生情緒高漲,百買不厭,這樣引入新課,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題教學富有了童趣,使學生興趣濃厚,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迫不及待的投入到知識的建構活動中,既鞏固了新知,又達到了課雖盡而余取猶存的效果,數學也由此變得富有魅力,充滿靈性與活力。
三、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反應敏捷,情感豐富,活潑好學的學生,教師要努力渲染起濃烈的情感氣氛,激起共鳴,這樣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善於創造和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有熱烈的討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採用冷靜的思考,幽默爽朗的笑聲,啟人心智的回答。高潮處,師生激情洋溢,思潮澎湃;舒緩時,冷靜思考,消化回味。對課堂上突發的干擾信息和將要造成的破壞性氣氛,他們沉著應對,區別處理,或巧妙化解,使其灰飛煙滅;或是因勢利導,使其化害為益;或是有意迴避,放到課後解決。當然活躍的課堂氣氛更離不開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新奇有趣的活動,以便拓展學生創新學習的自由空間,刺激學生的大腦盡情舒展個性,從而達到知識與情感,知識與能力的和諧統一。例如在教學連加連減時,可採用表演的教學方法,課前老師准備一些道具,如畫有各種動物、各種圖形的帽子,先請三個孩子戴上畫有小雞的帽子扮演一起吃米,這時有來了2隻,後來,又來了1隻「小雞」,根據表演情景,請學生說一說表演過程,同時提出問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選用了這樣有趣的表演法或者把一些知識點改編成兒歌、順口溜的形式,學生激情高漲,就不用愁課堂沒有活力了。
四、數學生活化,讓課堂充滿活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生活是個大舞台,學生在生活中能碰到各種問題,他們若能將學到的知識,用來解決這些問題,就能體會出數學是「人人必需」的,從而產生要進一步學好數學的強烈需求。例如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情景:貨櫃上放著書包和文具盒等物品,書包標價11元,文具盒標價3元。問題是:一個小朋友拿了50元去購物,買了6個文具盒後,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幾個書包?學生們紛紛列式解答,大多數學生認為還可以買2個書包。這時生A說:我是這樣算的:(50—3×6)÷11=32÷11≈3(個)四捨五入法等於3個,所以,剩下的錢可以,買3個書包。他話音剛落,另一個孩子馬上反駁:不行,不能用四捨五入法這種方法,因為買3個要33元,錢不夠。大家聽了都比較贊成這種說法。生A急了,說:我可以讓售貨員便宜一些賣給我呀,剩下的32元錢,買3個書包,只少1員錢,我買了那麼多文具,她會便宜1員錢賣給我的。這是多麼具有創意的想法呀。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服務與生活,學生從運用數學知識這個「工具」的過程中獲得了心理滿足。
精心設計數學開放題,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力求創造的心理態勢,有助於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例如我設計的這樣一道開放題:小紅和小鳳同時從學校出發,小紅每分鍾走60米,小鳳每分鍾走70米,10分鍾後,兩人相距多少米?由於「相遇問題」的思維定勢影響,學生只從「相背而行」這一思考角度得出(60+70)×10=1300(米)這一結論,思維一時受阻,我及時啟發他們畫圖幫助思考,學生思路拓展開來,又得出以下兩種結論:如果小紅和小鳳走的方向為「同向而行」則(70-60)×10=100(米);如果既不是「相向而行」又不是「同向而行」怎麼辦呢?學生得出多種答案。學生對自己的「發現」既驚訝又欣喜,課堂上洋溢著勃勃生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以「生活」為橋梁和紐帶,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進而達到教學材料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一,引著學生,扶著學生,助著學生走向教材,回歸生活,讓學生為「需要而學習」。只有讓學生在課堂生活中取得成功,教師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總之,「生活」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正做到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技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五、正確運用評價功能
在學生回答問題,產生設想的過程中,教師暫時不要作出評價,以便使參加討論的人能在和諧的氛圍中暢所欲言,互相啟發,最終得出盡可能完美的結論。如我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問學生:「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現象是平移,哪些現象是旋轉」學生首先迅速答出窗戶,接著是一陣沉默。這時有一位同學手裡拿著文具盒在桌子上推,旁邊一位同學發現後,連忙回答「這也是」。緊接著熱鬧開了,學生又找到了「飛機、車輪等……教室又是一陣沉默。大概由於受到教室電扇的啟發,忽然又有同學回答「時鍾是旋轉」、「甩呼啦圈也是旋轉現象」等又報了出來。如果教師過早地作出了評價,顯然是不利於學生思維向更深更廣的空間拓展,從而就不能更好的概念的外延。對於學生回答時,教師要注意傾聽,要以和悅的態度去接受,然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老師時刻要把「你是個愛思考的孩子」「你很厲害,老師還沒想到這種方法呢」「我願向你學習」……教師若不注意學生的答語,學生就會敷衍塞責了。當學生回答得不十分正確和完滿時,教師應該指出答案中有價值和可接受的內容,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問題。
㈥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一、創設有新意的「開場白」
一節課的開場白好比是一首樂曲的前奏,前奏旋律優美,給聽者的感覺是享受和欣賞。一段巧妙的開場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然想聽、想學。而一段老調、慣用的開場白沒有任何新意和創意,就像一首催眠曲,即便是想聽、想學的學生也是處於慣性的麻木狀態,其餘的學生更是不言而喻,一開始就提不起精神,一節課更是難熬啊!看來那些老套的開場白盡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而設計一些獨具匠心、形式多樣的開場白,比如:一個故事,一個謎語,一種游戲,一種活動,一幅圖畫,一段音樂等等都可作為一節課的開場白。一段有新意的開場白就等於給了學生一份充滿誘惑的見面禮,小學生對外面的世界都充滿好奇,而好奇的東西必然是豐富多彩的,而絕不是一成不變的。
二、巧妙安排課堂內容,增加數學課的趣味性
為了把數學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符合學生的口味,我經常利用課間休息與學生拉家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喜好,看看他們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話題,什麼樣的劇情,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老師等等。然後投其所好,把課堂盡可能融入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獲得數學知識。比如:在講解列方程解應用題這節課時,我就編造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破案能手叫愛克斯探長,他其貌不揚卻智勇雙全。為什麼我要設計這樣一個人物呢?因為解方程與破案很像,你不知道作案的人是誰,但你可以假設這個人存在,然後根據掌握的線索一步步推理,直到破解案情,所以給這個偵探起名叫「X」。學生跟著愛克斯探長一起破案,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數學方法,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學生每當求出了未知數X,就好比成功破獲了一件案子,那種思考過程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和表達的,無形之中學生會感覺數學是那麼有魅力,那麼有趣味,而其趣味橫生。
三、製造認知沖突,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往往都好出風頭,好表現自己,遇事都喜歡打賭、較勁,爭強好勝,不甘落後,不願服輸。看來學生的表現慾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課堂上製造認知沖突就是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也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地設置認知沖突,讓學生一節課都處於積極表現的狀態中。比如:我在講授「圓錐的體積」一課時,首先請學生說說通過預習你知道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它與圓柱的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圓錐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1/3。然後教師拿出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做試驗,實驗結論發現它們不是1/3的關系,教師及時引導:到底大家剛才說得對還是不對呢?有的同學說對,有的同學說不對,雙方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展開了激烈的爭辯,各持己見,僵持不下。為了打破僵局,教師說:「別爭論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我們還是再次通過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結果學生通過再次試驗,終於發現圓錐體積要是圓柱體積的1/3,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等底等高,否則結論是不成立的。把握時機製造認知沖突,教師既巧妙的質疑,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表現欲和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錘煉數學語言,產生情感效應
很多人認為,數學老師的語言只要做到精煉、簡潔、正確就行了,不必像語文老師的語言那樣要使用華麗的辭藻,優美的語句來加以修飾。其實不然,數學本身就枯燥、單調,這就需要用好語言這劑「調味品」為課堂增色添彩,用語言的魅力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當然,教師的語言離不開教師的表情、動作、手勢、姿態等等,有一位心理學家總結過這樣一個公式:語言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強+55%的面部表情。教師微笑的面容,優雅的談吐,落落大方的儀表給課堂定下了一個愉快的基調,數學教師的語言除了准確嚴密,也應該風趣生動,真切感人,既具有科學性啟發性,又具有感染性號召力,能夠激發學生熱情,振奮精神。數學教師的語言也應該豐富多彩,富於變化,時而輕松歡快,時而悲傷哀婉,時而大氣磅礴,時而輕聲慢語。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解,一個個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定律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歡快地跳出,躍然紙上。這樣的語言,有利於良好情感氛圍的創設,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