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閱讀什麼是數學

閱讀什麼是數學

發布時間:2023-06-26 14:02:35

❶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什麼是數學》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1

由柯朗與羅賓合著的《什麼是數學》是一本世界數學名著。初版已過60年,曾有中譯本由兩家出版社在約20年前出版過。可喜的是,1996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又出了增訂版,近期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該版的碧者中文譯本。

作為20世紀的傑出數學家,柯朗曾在當時的數學聖地———德國格丁根大學師從希爾伯特等數學巨匠。納粹上台後,他來到美國,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柯朗研究所。關於柯朗,瑞德有一本傳記《一位數學家的雙城記》在我國翻譯出版,里頭有柯朗和同時代數學家的許多故事。單單翻翻書中的照片,當時優秀知識分子的集體形象伴隨著如雷貫耳的名字躍入眼簾,足以令我們這些後輩學子仰慕不已。有意思的是,格丁根那些令人生畏的數學泰斗們,都寫過精彩的數學普及讀物,如希爾伯特的《直觀幾何》、克萊因的《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外爾的《對稱》以及柯朗的《什麼是數學》。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高屋建瓴、厚積薄發。

阿貝爾曾經說過,要向大師學習,而不是向大師的門徒學習。因為大師們可以引領你快速地進入正道。

《什麼是數學》一出版就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評價。愛因斯坦認為,這本書是「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徹而清晰的闡述」。外爾和莫爾斯等數學大師也對之贊譽有加。《紐約時報》也肯花版面予以介紹。

單單從書名來看,這本書的內容、體裁有多種選擇(選擇太寬,有時既是自由也是難題),比方說,這本書既可以寫成低幼讀物,也可以是大塊頭的專著(類似聞名遐邇的布爾巴基《數學原本》之類)。柯朗選擇的體裁大致就是今天所說的「高級科普」。高級科普的創作難度不在於知識的專深,而在於如何保持作者與廣大讀者之間必要的親和力。它既要充分體現作者自身的想法,又要兼顧那些並非專家的讀者。這方面失敗和成功的例子都很多。而流傳幾十年而不衰、今天還要請數學科普名家斯圖爾特增訂這一事實,就已經證明了《什麼是數學》註定是一本成功的經典名著。也許將來還會有個斯圖爾特2來增訂哩!寫到這里,筆者在想,論文的價值在於引用率,那麼科普著作的生命力是否在於它出修訂或增訂版呢?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指標。

除了體裁,柯朗還要面對另一個難題。20世紀的數學已經發展到了讓人望洋興嘆的地步,如何在一本可以帶出去郊遊時隨便翻翻的作品中,把這門異常發達的學科的面貌體現在讀者面前呢?柯朗的做法是搜集很多數學上的「珍品」,每個方面的講述虛慧信並非深不見底,但也不是蜻蜓點水。適當地深入,然後在該結束的時候結束。這種既非盲人摸象、亦非解剖大象的方法,可以讓普通讀者也能粗略領悟到數學無比精巧的結構之美。這大概也是遵從了希爾伯特所倡導的數學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思想。

柯朗為這本書煞有其事地添加了副標題———「對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所謂「研究」何以談起呢?斯圖爾特為我們作了揭示。原來,在相差輪對淺顯的字里行間,滲透著這樣的思想骨架,即數學的學科性。這種學科性並非某些人的自由創造,為抽象而抽象;但也不是完全從實物出發,盡管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途廣泛。數學就跟植物學或天文學一樣,學科性固有的「節律」促使它向前發展,而我們的職責是履行這種學科性。比如植物學家發現一個新物種、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新的恆星,就要記錄下來,不記錄才是不稱職。如果碰巧這一新物種對人類戰勝癌魔具有重大意義,那麼這個植物學家保不定會得諾貝爾獎;如果這種植物對於人類沒什麼用處,植物學家可能頂多在網路全書中簡略提及。而一開始就質問這種知識到底有沒有實用價值,那就背離了學科固有的原則,乃是徹頭徹尾的無知和錯誤。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價值不大的,什麼該淘汰,這應由歷史而不是人為決定。希爾伯特盡管謹慎地提出了23個問題,但他也同時警告說,預先去判斷一個問題的價值往往是不可能的。現在看來,這些問題中有一部分之價值在數學發展史上確實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大。龐加萊說過,「要想預見數學的未來,適當的途徑是研究它的歷史與現狀。」《什麼是數學》選擇了一些有價值的領域,這些領域都是發展成熟的,並且也是引人入勝的。

《什麼是數學》的內容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數學的三大版塊———代數、幾何和分析按章依次加以闡述。作者也注意到不同章節適當的銜接。全書從自然數談起,然後引申到數論和數系的擴充,直到集合這個最一般的客體。第三章又轉入幾何作圖,並與數域代數聯系在一起。接下來的兩章,作者從射影幾何、非歐幾何一直談到拓撲學。最後三章重點闡述微積分及其應用。

數學或相關學科的重大問題,一直是發展數學理論的源泉和刺激。問題的重要性不在於難易程度,也不在於是否「高等」。通過穿插書中的一個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活生生的數學研究過程。就拿解代數方程來說吧。由於提升了次數,便與幾何作圖聯系起來,最終的發現是豐厚的:一是復數和代數基本定理的提出;二是群論的發明。另一方面,提升方程的元數,則導致矩陣、線性空間的概念,最終與群也有關系。單單一個解方程就搞出那麼多名堂!

微積分是一個與代數方程有較大差異的領域,亦始終由一些有趣問題而觸發。這些問題更多地來自物理,最著名的是最速降線、三體問題和關於肥皂膜張成極小曲面的普拉托問題;也有純數學問題,如四色問題。這些表面上看起來毫不相乾的問題,使得數學家將微積分拓展到微分方程、變分法、拓撲學和微分動力系統等重要分支。作者還加入了不少著名的「初等極值問題」,如等周問題、光路三角形、最短網路等。不僅增加了可讀性,而且強調了這些歷史名題對數學發展不可磨滅的功勛。

問題的提出是為了解決問題和提出新問題,最終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解題本領,而是強化理論武器,達到更高的境界和更廣的視野。所以數學家不是工程師,整部數學史是數學家找問題,而不是問題找數學家。工程師、醫師總希望問題少點好,而數學家恰恰相反。書中對問題背後新概念的把握可謂絲絲入扣,讀來經常有得到「提升」的感覺。幾個世紀以來,數學家把零零碎碎的問題在根子上尋找統一的努力,無疑樹立了人類理性的偉大里程碑。

當然,柯朗沒有看到數學的一些激動人心的新進展,如費馬大定理、四色問題的證明,以及素數問題、紐結、分形和連續統假設等。這一切都由斯圖爾特在第9章「最新進展」中做了精要而出色的介紹。

本書的參考文獻也做得相當好,推薦閱讀書目肯定花費了作者很多心思。這也是一本好的科普書的特徵。

好作品要讓讀者常讀常新。例如《西遊記》,比起那些佛教典籍,太容易讀懂了,但好玩的故事和淺顯的文字背後,其思想上的玄妙實在不是一語、一人可以道破、窮盡的,故而歷來評論綿綿不斷;即便是普通讀者,碰到一些社會現象,與小說中的情節做些類比,也有新的感悟。那麼科學著作能否也達到同樣的功效呢?至少,《什麼是數學》這本書是做到了。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2

常言道學而不思則罔。一次在某數學論壇閑逛,發現多人在談論此書,而且評價都非常的高,想想又是和數學有關的,於是一時心血來潮就買了這本書,直到真正閱讀此書時,這本書已經在抽屜積塵多時。讀了之後才發現收獲真的是太多了。

《什麼是數學》既是為初學者也是為專家,既是為學生也是為教師,既是為哲學家也是為工程師而寫的。它是一本世界著名的數學科普讀物。書中搜集了許多經典的數學珍品,給出了數學世界的一組有趣的、深入淺出的圖畫,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動的闡述。

I·斯圖爾特增寫了新的一章,以新的觀點闡述了數學的最新進展,敘述了四色定理和費馬大定理的證明等。這些問題是在柯朗與羅賓寫書的年代尚未解決,但現在已被解決了的。

愛因斯坦評論說:「《什麼是數學》是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徹清晰的闡述。」閱讀此書讓我們明確知道了什麼是數學?數學是對思想和方法的研究。而目前我們的數學教學有時竟演變成了空洞的解題訓練。這種訓練雖然可以提高形式推導的能力,但卻不能導致真正的理解與深入的獨立思考。數學研究已出現一種過分專門化和過於強調抽象的趨勢,而忽視了數學的應用以及與其他領域的聯系。所以,我們必須醒悟到數學教學應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終極目的。閱讀《什麼是數學》,將對教師、學生和一般受過教育的人有一個建設性的改造,讓大家真正理解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科學思考與行動的基礎。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而絕不是解題訓練。這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注意的地方。回到我自己的教學,我想若讓學生在整體上對數學有了一個認知,會讓學生學起來不再覺得數學是那麼枯燥和可怕。但若想像本書作者那樣高屋建瓴,在課堂上學生生成的問題中,判斷出哪些是數學本質的知識,純熟地處理有關的數學內容,還要取決於我們身為師者的數學底蘊了。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所以,我們必須醒悟到數學教學應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終極目的,而絕不是解題訓練。這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注意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後努力地方向。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3

《什麼是數學》——「對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是由美國R·柯朗、H·羅賓合著。

在序言里有這樣兩段話:一是數學對象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麼。數學就艱難地徘徊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它的意義不在於形式的抽象中,也不存在於具體的實物中;對於喜歡數理概念的哲學家,這可能是個問題,但確是數學的巨大力量所在——我們稱它為所謂的「非現實的現實性」。數學聯結了心靈感知的抽象世界和完全沒有生命的真實的物質世界。

二是有意義的數學就像用來講述有趣故事的報紙雜志,但不像某些報紙雜志,它的故事必須是真實的,最好的數學就應該像文學作品,故事來源於你眼前活生生的生活,這使你把精力與感情投入投於其中。

由這兩段話,我就聯想到了我們正在研究的「生活課堂」。我們企圖讓我們的課堂與現實的生活世界相溝通,讓課堂的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生活經歷相融通。這樣無疑就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的具有生命的底色和生活的發展力。如果我們的數學課僅僅是解題課,僅僅是空洞的演算和推理,它是沒有很強的生命力的。如果脫離了與現實世界的關聯,這樣的數學只是一門工具,是冰冷的沒有溫度的,沒有生命力的。

而如何實現這兩個關聯和融通,這是我們所有老師尤其是數學老師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我希冀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答案。

文章第五頁有這樣一段話:幸運的是,創造性的思維不過某些教條的哲學信仰而繼續發展著,而如果思維屈從於這種信仰就會阻礙出現建設性的成就。不論對專家來說,還是對普通人來說,唯一能回答什麼是數學這個問題的不是哲學,而是數學本身中的活生生的經驗。

由此可見,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數學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數學是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規律所進行的歸納和統整。因此而言,生活就是土地,而數學是在這片土地的滋養下開出的一株鮮花,或長出的一棵參天大樹。數學的發展必須需要現實生活的滋養,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養料。所以說生活就是數學的源頭活水,我們的「生活課堂」研究必須要認真地聯系生活,與現實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我們的課堂才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不斷的活力。這也是我們今後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4

什麼是數學?數學家R、柯和H、羅賓,合寫了一本數學科普讀物告訴你。無論是數學專業人士,或是想學數學的人都可以閱讀這本書。特別對高中生和大學生、中學數學教師,都是本極好的參考書。全書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動的闡述。《紐約時報》評論這本書既為初學者也為專家而寫,同時也為學生和教師、哲學家和工程師而寫,是一本極為完美的著作。

這讓我想起了我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我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XX中學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很久以前的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我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我,他給我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壯大中國;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創造。當天晚上,我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我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中學畢業時,我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我從中讀懂了,數學也有技巧。只要掌握技巧就一定會成功。

翻開這本書,才知道自己的數學專業知識方面有多缺失,感覺自己的數學水平還停留在小學階段,甚至連中學所學的也忘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實施新課程以來,常常都會感覺到自己對於教材的理解總是不能深入,看不透其本質。《什麼是數學》這本書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研究的專業書籍。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動的闡述。知識點一環扣一環,遵循嚴密的邏輯推理,而不是憑空跳出一個結論讓你接受。裡面的知識點還要細細的品,去咀嚼消化,把自己的一桶水壯大,真正悟出什麼是數學。

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慎密周詳的推理以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構作、一般性和個別性。這句話,我似乎理解了為什麼有的智慧的老師總在說數學的核心就是哲學。我想作為數學老師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引導我們的學生要辯證的理解我們所學的知識。比如1/2比1/5大,在單位1不相同的情況,有時1/2也會比1/5小。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而絕不是解題訓練。這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注意的地方。

❷ 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指的是什麼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

數學閱讀是一個包括諸多認知因素的心理活動過程,是對所學內容的體驗理解過程。前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新課程標准也強調: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學生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加強數學的閱讀訓練,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就會更好地、更主動地去閱讀、理解。同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依賴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的目標。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小學生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徵,卡通、漫畫、童話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對孩子們來說動畫的《西遊記》比有名演員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見,創設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徵的閱讀環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提高閱讀效果。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表述單調、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而創設問題情景時,問題要精闢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有啟發性。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二、掌握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和閱讀經驗的積累,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的使用合適的方法來提高閱讀效果,也不能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

數學閱讀不僅僅是讀的過程,更是眼、口、手、腦等器官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閱讀小說快速瀏覽便知故事情節,故事結局已經確定,讀後的感想被情節結局所左右,具有被動性。數學的概念、公式、性質、定理等知識必須反復咀嚼,咬文嚼字,反復思考才會明白,它更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質疑。因此,更具有主動性。例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教材在出示例題「計算1/2 1/3」後有一段啟發性文字:它們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能計算。學生閱讀後,對 「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義並不理解。為此,引導學生聯系已學過的整、小數加減的計演算法則進行思考:整數的加減法中「數位對齊」是什麼含義?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的含義又是什麼?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的實質都是指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減。這樣不僅能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增強了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實現從機械閱讀到意義閱讀的轉化,真正提高閱讀效果。

三、認真閱讀數學教材,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數學閱讀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然後師生交流反饋,歸納總結,便學生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

數學教材是專家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徵,數學學課特點等諸多因素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數學教材中概念、定義、性質、公式等內容充分體現了數學嚴謹性和抽象性;書中例題貼近生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課文中的練習,習題具有廣泛性;書中的圖畫、對話、表格形象生動。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就能把知識融會貫通。通過閱讀教材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景聯系起來,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良好途徑,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例如「百分數意義」一課,讓學生在讀教材時思考如下問題:1、例題是比較什麼的?為了說明什麼問題?2、 通常用百分數進行比較有什麼好處?3、什麼叫百分數?它和分數有何區別與聯系?讓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閱讀教材,並把書上重點地方畫出來。教師及時點撥,啟發誘導,最後指名學生小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閱讀課文的習慣,又教給了學生歸納小節的方法。

四、讓閱讀豐富多彩,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保證。

組織學生閱讀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如教材中「讀一讀」、「做一做」、「你知道嗎」等閱讀材料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如第11冊教材中介紹祖沖之的生平及中國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去讀,興趣昂然。同時,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學方面的素材,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刻苦學習,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事跡材料。又如從古代的結繩記事,到阿拉伯數字的誕生,再到現代機算機的應用等反映人類在數學方面發展進步的資料。這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閱讀材料,都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實現新課標所題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目標。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易於接受新生事物。優美的音樂,鮮艷的色彩,美麗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工具進行閱讀,這樣能為學生提供更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數學信息。同時組織學生開展自辦牆報、黑板報、學習園地、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閱讀材料的收集編輯工作。這些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應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境中去。

總之,未來科學越來越數學化,社會越來越數學化。使學生真正練好數學閱讀基本功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才符合現代教育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新思想。這才是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

❸ 有人讀過《什麼是數學》嗎以這本書自學數學靠譜嗎

這本書,對愛好數學的人來說,是非常好!但是絕對不適合自學。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科普讀物,差不多是一本數學史,第一,內容非常多。而且很多是一筆帶過。而且我記得似乎沒有習題!!!第二,也很難,牽涉到很多大學的知識和思想。個人覺得,這本書,能帶給你很多數學的思想,如果你對大學的東西有自學不少,可能讀起來相對要輕鬆些。不然,是比較難的一本書。
不知道你現在的數學水平,所以不好推薦。
私下裡推測你應該是高一或者高二,估計高一的可能性大,想參加奧數,不知對不對?

❹ 數學讀本指的是什麼

指的是課外數學閱讀。數學讀本是一本書,數學讀本所涵蓋的數學閱讀不是索引教科書的閱讀,也不是單一指數學的閱讀能力,而是學生課外數學的閱讀,或以中文閱讀的形式閱讀數學內容,數學課本是固定的知識,而數學讀本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

閱讀數學讀本的好處

數學讀本的優勢在於它不是一種單純的能力,而是在閱讀數學材料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包括思維、想像、運算,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內的綜合能力。數學讀本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通過閱讀,智慧思考,在積極的思考過程中提升思維的品質。

閱讀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以數學的眼光透過文字找到背後的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讀本閱讀是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數學思考的有效手段。

數學讀本的核心是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通過課外閱讀不斷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而且有助於學生個性化學習,使每個學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各自可能達到的水平。

❺ 數學讀本是什麼書

《數學讀本》是一本涉及的數學閱讀,不是指數學課本的閱讀,也不是單指數學的閱讀理解能力,而是指學生的課外數學閱讀,或者是以語文閱讀的形式呈現的關於數學內容的閱讀。

可以當做休閑娛樂小品隨便翻翻,有助於排遣工作疲勞、俗事煩惱;可以作為教師參考資料,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心智。

可以作為學生課外讀物,有助於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即使對於數學修養比較高的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數學研究工作者,也會開卷有益。

《數學讀本》的特點:

1、選材新穎

從選材角度來看,體現了兩方面:一是往前找,結合書本知識進行「尋根」,注重講知識的來源;二是往後看,找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可讀性強

這套書里包含了數學家的故事,數學文化介紹,數學歷史故事,數學童話故事,數學笑話,數學游戲,經典趣題等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3、感染性強

文章通俗易懂,集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娛樂性於一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多小故事在不知不覺中就能觸動孩子的數學神經,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❻ 什麼是數學閱讀在小學低段怎樣進行數學閱讀訓練

數學是一種語言,不過,這種語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經常是精心設計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龍菲爾德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則認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 而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數學閱讀過程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也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包含語言符號(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圖表等)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同時,它還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像、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其獨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學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數學閱讀不只包括對數學教材的閱讀,還包括對與數學有關的科普知識及課外材料的閱讀,提高數學閱讀能力,可以讀一些數學史、數學科普、數學教輔等方面的書籍雜志。

第一部,《古今數學思想》,美國數學家克萊因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本書是我上大學時看過的一本好書,是數學史方面的一部巨著,中譯本四卷,共1500頁,近120萬字,由北大數學系十餘位院士、教授花費多年心血譯就。這部書從古埃及、巴比倫談起,直到1930年,對數學的發展做了全面、深入、細致的描述。書中的數學都以數學家的學術討論和爭鳴的形式表達,也很注意把數學放在文化背景之中,還不時穿插數學家的簡短生平,很有看頭。

第二部,《20世紀數學經緯》,張奠宙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對於1930年以後的數學,《古今數學思想》沒有提及。《20世紀數學經緯》的作者張奠宙是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的著名教授,曾多次采訪陳省身、楊振寧,而且他酷愛文學,文筆相當好。全書共70節,為100多位大師立傳,往往只是寥寥數筆,大師的形象和成就便躍然紙上,使讀者油然而生欽佩之情。「經緯」意味著70節是有獨立性的,不是按歷史順序滴水不漏地寫,但仍可清楚地看到全書的中心思想,即告訴你什麼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數學。像龐加萊、阿蒂亞這樣的大師,重在對數學進行整體把握,推動數學理論發展,促進數學內部及與相關學科的聯系,比如研究三體問題、費馬大定理這樣的重大問題,這才是做最好的數學,它需要深邃的直覺和洞察力;而單純地追求技巧上的高難度,恐怕至多隻能算「不壞」的數學;至於人為規定一些概念和公理,它們非常孤立,與主流數學沒有直接關系,不能對解決問題提供幫助,那就是在做「壞」的數學。歷來凡是極端和人為的做法,都是不長久的。一切歸於自然,歸於中道,是為大道理。

第三部,《天遇——混沌與穩定性的起源》,迪亞庫等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這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林斯頓文庫》中的一部,是享譽世界的名著,說來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十多年前,格萊克的《混沌:開創新科學》風靡全球。格萊克是記者,強調對同代人的刻畫;而著名科普作家斯圖爾特的《上帝擲骰子嗎》,則對某些理論和歷史做了藝術般的描述。《上帝擲骰子嗎》一書實在太精彩了,可《天遇》的作者還不滿足,他們要把1970年代興起的混沌學的淵源從更高層次反映出來。他們緊扣天體力學和動力系統的百年史,一開始主要講龐加萊,後面是幾個大專題,包括著名的KAM理論,閃耀著科爾莫哥洛夫、阿諾德等頂尖大師的智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年華人數學家夏志宏,他解決了歷時百年的潘勒韋猜想。潘勒韋猜想:給定星體的初始條件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存在非碰撞奇點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星與星之間未發生碰撞便有星跑到無限遠去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夏志宏在十多年前構造出了5個天體的例子,那時他還不到30歲,論文幾經周折才被承認。書中對此的敘述是非常詳盡和令人感慨的。
關於混沌學問題,我還是在上大學期間聽北師大原校長、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的講座時第一次接觸過。混沌學的老祖宗,可以說是科學巨擘龐加萊對三體問題的研究,這項了不起的工作在1900年左右就完成了。由於那時崇尚數學的公理化、結構化,即使作為最後一位橫跨幾門學科的龐加萊也未恰如其分地評價。到1960年代初,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等甚至被指責「快分道揚鑣」了。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物理學家提出了「混沌」,數學家也對非線性問題越來越感興趣。人們終於認識到:龐加萊及其繼承者的工作是20世紀數學的主流。

第四,數學科普我推薦的是張景中院士的「數學小品」。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院士數學講座專輯」包括《數學家的眼光》、《幫你學數學》、《新概念幾何》3種。《數學家的眼光》尤其受到稱道。全書共有5章,內容包括:溫故知新,正反輝映,巧思妙解,青出於藍,偏題正做。書中講解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密率、雞兔同籠、不動點等數學問題,或者溫故知新,或者巧思妙解,把簡單的問題上升為有深度的數學問題,把復雜的問題又化解為容易理解的簡單問題,令讀者從中體會到數學家的思維方式,領悟數學的奇妙與美感。《幫你學數學》包括80個有趣的數學故事、每個故事都生動有趣;《新概念幾何》全書共分2章,內容包括:平面幾何解題新思路,平面三角解題新思路。

張景中院士的另兩本書也可稱為數學科普中的佳品——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數學與哲學》和《從數學教育到教育數學》。其中《數學與哲學》共有11章,內容包括:「萬物皆數」觀點的破滅與再生,哪種幾何才是真的,變數、無窮小、量的鬼魂,自然數有多少,羅素悖論引起的軒然大波,數是什麼,是真的但不能證明,數學與結構,命決定還是意志自由,舉例子能證明幾何定理嗎,數學與哲學隨想等。而《從數學教育到教育數學》則是由張景中院士和曹培生教授共同編寫。內容包括:珍貴的遺產,沉重的負擔、國王向歐幾里得提出的請求、要什麼樣的幾何教材、抓信面積,開門見冊、平面幾何的另一條新路、面積方法在課外、微積分大門的高門檻、漏掉了的基本定理、從數學教育到教育數學等。這些科普讀物都是中學師生學習數學不可多得的好書。

第五,高考復習方面的教輔用書:《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數學》由高考專家審定,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喬家瑞主編。這里有對考綱的全面解讀,是最新考綱的全真展示,凝聚了每一位考生必須熟悉的高考信息。其中的規律方法,是許多一線教師的秘笈,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得力助手,是高考總復習不可或缺書。第六,推薦一本數學雜志:《數學通報》《數學通報》由中國數學會和北京師范大學合辦,創刊時名為《數學雜志》,1936年8月1日在上海正式出版,是我國第一份全國性的數學普及刊物。曾幾度停刊、更名,1979年7月復刊至今。

《數學通報》以「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指導下普及」為宗旨,主要任務是幫助中等學校數學教師提高數學水平、教學水平,開闊眼界,活躍思想,發表具有相當學術價值或創造性的數學教育研究成果,開展學術交流,深入淺出地介紹數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基本思想和方法,討論教學中的問題,交流教學經驗,反映國內外數學教育的進展和動向,通俗介紹數學新分支、新思想、新方法。大學畢業後我一直堅持訂閱,受益匪淺。

閱讀全文

與閱讀什麼是數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