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什麼是數學教學課堂

什麼是數學教學課堂

發布時間:2023-06-29 01:29:05

① 什麼是真正的數學課

講解數學思維,演繹數學推理,體會數學趣味,理解數學應用。

② 什麼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事

什麼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事?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最應該下功夫的點在什麼地方呢?什麼是最需要去做的事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應該是我們理想中的學生學習的狀態,然而現實學習中,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是什麼呢?對數學學習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枯燥、難懂、難學大概是學生對數學的普遍認識吧。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從學生熟悉的、真實的、感興趣的情境出發,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撥動學生探求新知的好奇心;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感受數學的親和力,感悟數學思考的力量和理性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原動力,使學生由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2、引發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數學教學中最有價值的行為。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反觀現在的數學教學,多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式的教學,一節課只關注某一個(或幾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卻忽略了知識背後的本質。這樣的教學,學生獲得的只能是點狀的、碎片化的知識,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數學的思想、方法更是無從談起,更不必提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落實了。

比如說:當我們在教學加法和乘法運算律時,很多老師都會只關注運用運算律對算式進行正確的變形和簡便運算,卻忽略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如果我們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引導學生思考它和湊十法有什麼聯系?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讓學生想一想,能不能將乘法分配律和筆算乘法豎式的每一步對應起來?並解釋其中的道理。這樣的話,可以讓學生在思考中發現數學知識的本質,感受數學的神奇和美妙,學會數學思考的方式,形成數學的思維。

3、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利於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形成學習的正向遷移,提高學習效率,並能幫助學生逐步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使學生今後在適應終身學習上受益。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煉,最後方能習以為常,形成習慣。可以說,好習慣益終生,但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4、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恰當的學習方法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而且對學生是適宜的,有效的。

其實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傳統教學中類型模仿、習題演練,雖然顯得枯燥、被動,但使用得當也是可以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知識技能基礎的,且數學學習中的很多基本功的訓練其實是離不開這些習題演練的。可見,對待任何事物、任何方法我們都應該以一種辯證的眼光去看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科學融合,合理取捨,從而找到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出會學習的人。

③ 數學課堂應關注什麼學生從數學課堂學什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新數學課程突出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從過去的尖子生教育轉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把學生從單純的解題技巧和證明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學習真正的數學。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數學課堂應「以人的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數學教學是「通過數學的教育」,不再是「純粹的數學教育」。按《標准》的理念來說,就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彈性原則,不必對每一位學生強求一律,應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差異的存在,允許同一問題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層面、不同方法的解決。
「關注學生的發展」,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體驗。讓他們了解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可以用數學知識和各種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決周圍的數學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了解探索數學問題的不同方式。
「關注學生的發展」,還體現在教學模式的轉變上。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經驗、靈感、興致和思考,參與數學活動。他們是一支支有待點燃的火把,是未來文明的創造者。只有今天培養他們敢於質疑、敢於批判、善於思考、富於智慧,明天他們才會善於創造、善於超越。所以教學模式應從「教為主」轉變為「學為主」;「教」應從「學」的角度考慮,從「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生為特色,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通過創設好的問題情景,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處理新的任務,並構建他們自己認可的意義。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關於「再創造」,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H.Freudenthal是這樣解釋的:「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我稱之為再創造方法。」也就是說,數學知識應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現或創造出來,而不是由教師「灌」給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身的探索、發現與創造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也許有的老師會問這樣的問題:「學生探索不出來,發現不了怎麼辦?」,這里就有一個老師的引導作用問題。假如你是「拋一個足球讓大家去搶」似的讓學生活動和探索,當然很難有所發現。假如你能通過反復研究,創設好的問題情境,活動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樣了。有人也許又會問:「沒有好的問題情境,找不到好的問題情境怎麼辦?」,在你看來「沒有」和「找不到」,並不表示這樣的問題情景不存在,只是你找不到而已。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勤於學習、勤於鑽研,就有一個「資源共享」的問題。如果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一定會找到更多更好的情境素材。

④ 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是什麼樣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數學教育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 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理念
1、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數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2、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
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活動,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准等。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3、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
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其次,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二、小學數學教師應更新觀念
1、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
首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認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
2、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組成。
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真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
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將增加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為了適應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分自己的實踐知識。數學文化課的開設,綜合課程的開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數學史,了解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了解數學在其它相關學科的應用等。也就是說數學教師不僅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
三、 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
1、教師要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在保證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用處不大的,而且對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與此同時,增加了一些為了進一步學習打基礎,有著廣泛應用的,而且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知識。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減去什麼,增加了什麼?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學時要把握每一處出現時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作一次性處理。提前拔高。對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教學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切不可因應試是否需要作棄取。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識點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
2、 教師要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課程標准中,已將計算器的應用引入教材,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將進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腳本,能使用常見的數學教學軟體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有能力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等。在助學方面:教師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實驗。例如利用動畫技術演示幾何圖形變化規律,創設動畫情境等。通過實踐探索,使學生體驗數學的思維過程。教師要能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還要能指導學生使用計算器進行繁雜的計算,節省計算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四、在備課中體現新的理念
1.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素材。
由於教材編寫具有時代性,限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根據那個年代學生的條件及當時社會對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編寫的內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時期的使用。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再好的教材經若干年也會滯後的。因此,我們手中的教材有些編排順序、准備題、例題、呈現方式及例題的情境已不能適應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了。這就要求我們備課時,在基本不改變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會樂於參與,他們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例如改變例題的敘述情節,省編義務教材第七冊第43頁的歸總應用題是先通過准備題總結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的數量關系式,然後出示例題。這樣的課,用以前的眼光來看是無可非議的,就現在來講邏輯思維也是很好的。但我們所教的孩子不一樣了,他們可能對3小時抽水420噸,5小時抽水多少噸已不會感興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師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們班55人一分鍾共做多少題」?根據你自己的做題情況編一道數學題。學生四人或兩人小組討論片刻,爭相回答。有的學生說:「我一分鍾做了20道題。照這樣的效率,估計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題。」有的說:「我兩分鍾做了30道題。估計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題。」再讓他們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由於這道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實建構的,所以對例題的結構、數量關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學生很容易掌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2.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
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於運用。」這句話揭示我們,教材不是聖書,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為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備課時我們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重新組合教學內容,安排最佳的呈現形式。因為,教材的編寫往往是根據知識的結構展示其發生、形成、發展的順序。而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不一定適應教材中的呈現順序及呈現方式。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時,根據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和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教材內容中的呈現方式。把用一個實物、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表示的單位"1"與用多個物體為整體表示的單位"1"的內容相對比,同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據自己的能力在小組的協助下主動參與解決問題。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經歷主動探究「分數的意義」的過程,建立分數的概念。並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
3.改變新課的導入方式。
現行教材中的准備題,是為新知學習鋪路搭橋。其內容一般是與本節課新知識密切相關的舊知識,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快速進入新知境界。然而,從新的教學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縮小了探索空間。加之,教材中的例題在提供答案的同時,也提供了思考過程,在出示例題的同時,就有怎樣想,它既約束了教師的思維,又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隨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由知識傳授為主轉向個性、才能的發展為主,導入階段的目標也應隨之由為知識學習作準備為主轉向情感誘導為主;由關注知識技能領域向關注發展性領域轉變。因而,強化情景創設功能,讓學生體會今天學的數學就在身邊,形成探索的慾望,
是導入階段的方向。我們備課時在關注新課導入方式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數學內容雖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學」中,可在有陽光的日子帶著學生去室外,用桿高與影長的關系,測量樹高、旗桿和周圍的物體。教學「比例尺」時,可讓學生根據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畫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建築物。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設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這樣符合學生積極探索的心理需求。
五、在課堂中體現新理念
1.創設沒有精神壓抑的學習環境。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一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這一過程創設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1)轉變教師的角色。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探索過程。實現由傳道、授業、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轉變。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友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慾望,無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例如,在學生討論、爭議不休時,我們可以說:「能讓老師發表一下意見嗎?」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商量」的口氣,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既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沒有精神壓抑的、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
(2)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誠於衷而行於外,應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恰當地組織教學。教師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對一個個問題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話語,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興趣。
2.創設開放式的教學過程。
由於開放式教學過程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得到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開放式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教師要盡量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更多有思維空間。
例如,我在「分數的意義」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學生們准備材料特別充分,有的自畫10個小紅旗,有的畫6隻小動物,有的畫12個三角形,畫8個小圓片,畫9個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個大圓,長方形、正方形紙、鉛筆、蛋糕、小棒、小正方塊等等),通過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有了心理准備。實踐活動中選擇的素材又是他們自己所熟悉的、喜歡的。課一開始,通過兩三分鍾對學生的了解:「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還想了解哪些知識?」「用你們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數嗎?」要求每位同學至少分一種材料,並把你的成果在小組中交流,在交流中說出操作的思維過程。在小組合作交流後(約5分鍾),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到前面與全班同學們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之間互相提出問題,並在交流,爭議中解決問題。如有一位學生在演示把6支鉛筆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也可以是,這時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質疑:「為什麼和都可以?」另一位學生馬上站出來說:「因為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是2隻鉛筆,平均分成6份,2份就是,也就是2隻鉛筆。」交流時,台上學生講,台下學生不時地爭著補充、修正。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交流中,學生體驗了求得同一種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中經歷豐富的(交流合作、成功、興趣、愉悅)情感體驗。
3.設計不同層次的開放性練習題。
為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使全體學生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練習題或選擇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素材,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設計每個同學都有參與機會的開放性練習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
例如,我在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周圍事物了解的情況設計一張統計表。」這時,同學們積極地動起來了,有的自己獨立設計;有的兩、三人合作,有的收集信息,有的整理數據。有的設計了「四(1)班財產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1)班教學用具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年級各班人數統計表」「四(1)班各組人數統計表」「中山路小學各年級統計表」「某小組家庭住址統計表」「某小區人數統計表」「四(1)班數學成績統計表」「近一周天氣變化情況統計表」等等。這樣設計的開放性練習,使所有的學生都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又如,請你用長24cm,寬12cm的鐵板,為客戶設計一個高3cm的無蓋鐵盒。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設計了不同規格的鐵盒。在交流中講出自己的設計意圖。
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興趣。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幾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只要我們教師留心,就可利用生活中的問題設計出很多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開放性練習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⑤ 怎樣做好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怎樣做好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要在課堂上將深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為學生所接受,喚起學生熱愛數學的強烈願望,課前進行認真准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步驟,這就是數學教學課堂設計。
數學課堂教學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課堂教學設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既定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內容的條件下,教學設計對課堂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設計,也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備課」。教師要在課前做好一些列准備工作,要熟悉教材,鑽研課程標准,明確任務,確定重點和難點,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以確保教學的質量。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設計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設計的方案也不一樣,因此不存在統一的設計模式。因此我結合我帶學生的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我應該達到以下的要求。
其一,通過熟悉數學教材,將教材所包含的知識與方法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與方法。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藍本,教師要想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首先應該掌握課本內容。僅僅懂得教材上的內容,會解教材上的習題,還稱不上「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與方法」。教師應當清楚教材編寫的意圖,弄清教材中的知識結構以及對他們把握的程度。例如對函數概念的講解,在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對於極限的概念,中學歷和大學里的要求又是不一樣的。因此,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才能真正實現將知識與方法從教材轉化為教師自己的。
其二,通過鑽研數學課程標准和教材,掌握教學目的要求與重點,並將其轉化為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數學教學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是這一活動的主導者,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目的要求和重點難點。在教學設計是,應當考慮如何落實教學目的,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克服困難等問題,並真正轉化為教師教學指導思想。
其三,通過研究數學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內在聯系,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刺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途徑,從而轉化為教師所掌握的教學方法。數學的教學方法很多。好的教學方法必須考慮到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設計時,首先必須「吃透」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然後才是選擇或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出成功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對上一節成功的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旨在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拓展學生的思路,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應是被動的,而應是主動思考、主動探尋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准確理解教學內容,注重教材的整體性

數學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備課的基礎性資源。教師要教好課,必須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准確理解教學內容,首先要了解各冊教材的內容及其編排意圖,知道教材的前後聯系,避免教學時的前後脫節或不必要的重復。其次,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當前所教的一冊教材,著重弄清全冊的基礎知識和注意培養的基本技能,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編排順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每節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配合情況。

最後對准備教的一節或一段教材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包括掌握教學目標,明確所教教材的地位、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練習題。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表明,一些低效的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有關,由於教師對數學教材的鑽研不夠,不能准確地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解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導致許多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准確理解教學內容,注重教材的整體性,更加有利於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認識,把課堂教學的主陣地還給學生

新課標就是要教師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不僅需要從教育教學的規律出發給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會對教師職業的新期待,進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謂課堂教學,就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新課程方案要求教師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學習的方法,關注教學環境的設計、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

三、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特點

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必須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了解教材編體系、知識結構,准確把握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特點。小學數學認知領域的目標主要有1知道、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通常,只要求達到知道、了解層次的,可選用講授、介紹、閱讀等教學方法;要求達到理解、領會層次的可選用嘗試、探究等教學方法。

要求達到應用層次的可以選用練習、講評、問題解決等教學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的單元及課題的編排都是按知識規律劃分的,與學生的認識規律可能不一致,如對數學規律的認識,按學生的認識過程應該是先有數學活動,通過數學活動產生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得出數學經驗,經過經驗積累上升為數學理論。但按教材的呈現方式是先理論學習,返回來再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在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特點時,一定要將其與學生的心理基礎結合起來,使學習的新材料的關鍵內容能夠同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建立實質和非隨意的聯系,這種聯系即為知識的邏輯意義向心理意義轉化的條件,其轉化程度取決於新材料與認知結構的聯系程度。

四、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和教材特點,教師應想方設法採取多種教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與新課標的培養目標顯然更具有合理性。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內容的最低標准,就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頂。對學有餘力和對數學有特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大膽的去探索更深奧的數學知識,而教師不能限制學生學習數學的范圍。基於這一理念,教師在備課中制定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時,也應該考慮到要求學生都能達到的基本目標是什麼?希望學生能夠達到什麼樣較高目標甚至更高目標。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完成基本目標的前提下應該留有更多時間讓學生思考大膽地去探索。

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中,課堂是學生自主活動的「車間」,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理解、在活動中提升。每節課都要有數學活動,活動要為探究某個問題而設計,不能只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的最後應落實到知識點上,不能只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使活動能以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注意整個活動中善於抓探究點,更不要過多否定學生的結論,應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以鼓勵為主,對學生得出的哪怕是一點點的成績也應予以充分的肯定。新課程不但對老師來說比較陌生,對學生來說也是陌生的。新課程新理念,理念不同了,觀念也不同了,教師教的方式不同了,學生學的方式也應不同。由於教師和學生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大,這是實施新課程的一個難點。

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學生實際分層施教練習

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善於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啟發學生的聯想,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數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地主動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另外,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兼顧學習好、中、差的學生,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堂課中都有所學、有所獲。並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地調節分步設置的間距,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思維認知過程相一致。

七、運用變式,開放、重置問題情境,加強對新知的鞏固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知道,「要他學」遠不及「我要學」所達到的效果。只有注意問題情境的新穎性,才能吸引學生去學習,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缺乏新穎性,是數學教學缺乏生機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地去重組知識,而不是從死記硬背的角度,讓學生進行重復記憶。我們經常要求學生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責怪學生考試記不住,一算就錯,實際上是學生不會演變和識別。知識重復的最好辦法是演變和變式。例如對於重要的問題,重點的知識,講一遍,練一遍是不夠的,這要有一個鞏固練習的過程。教師要通過新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識別出新情境下的問題模式,識別出問題的實質,從而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中的開放性問題能夠引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生深層次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開放性與創造性思維。而且,重要的一點是,開放性問題有助於學生學習態度與情感的培養,即開放性問題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探索真理的勇氣,勇於創新,不墨守成規,不固守己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精神與交流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八、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素質教育的要點之一是促使學生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在這種氛圍中,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使自己得到充分發展。

1.教師要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標准》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知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教師與學生平等。教師應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於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努力拉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捨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

2.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他們觀察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逐漸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九、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實踐證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理論的簡化表現形式。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充分認識、把握並運用好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導語:通過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改革數學課堂教學,即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探索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才能實現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探究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有些老師想通過延長上課時間、大搞題海戰術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可結果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筆者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要做到這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准,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觀念不改變,相當於換湯不換葯。

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說的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有價值,二是學習方式有價值。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於發揮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由於年齡關系,學生的思維發展處於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復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但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為了趕時髦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開始的時候,很有新鮮感,可在反思中覺得並不是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多媒體,太多的刺激會讓學生疲憊不堪,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只有適當使用,才會發揮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畢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種手段。

三、教會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麼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採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上幾點,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一、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在課堂上,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指導學生互教助教,促進學生集體學習。培養學生預習、自評、點評、當小老師、互改作業、互測等互教能力,減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操作系數,增加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系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效率。

嘗試:課堂學習“計算:123-98=?”

第一步: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計算。

第二步:讓學生分組討論。

第三步:讓組代表展示(對比)

1.123-98=25;

2.123-98=123-100+2=23+2=25。

第四步:學生點評。

第五步:學生總結,找出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找出結論。

第六步:鞏固練習。

整節課都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探究和鑽研,讓學生盡情發揮。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高,都樂於動手動腦,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而且很感興趣,學生的收獲甚佳。

二、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良好的情境會讓學生有輕松愉快的心情和活躍的思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人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特定氛圍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地創設情境,這樣有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能將文字、圖像、聲音、動作等等集中在一起,構成教學軟體,產生極佳的逼真的效果,學生會產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處於生動的情境中必然樂學。又如針對小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百聽不厭的特點,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境,激發小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產生興趣。

教師要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適當創設情境,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之火,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樂趣,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各種生活實際問題,既能體現學習數學的意義,又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就會對數學清除畏懼感和神秘感。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巧妙地聯系生活實際,合理地組織好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在上《百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我首先用課件出示了一則廣告:“好消息,清倉大處理,本店所有商品一律按原價70%出售,歡迎各位前來選購。”然後再亮出各種各樣商品,讓學生自己看,自己想:

1.看了廣告得到哪些信息?

2.你會怎樣做?

生1:知道這家商店所有的商品現在的價錢相當於原來的70%。

生2:知道如果買100元的物品只要付70元錢。

……

師:好的,我們走進這家商店,要求同學們每個人買一樣自己喜歡的商品,並算出該付多少錢。

學生興趣來了,自主選擇,嘗試計算。

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購買的商品和所要付的價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通過這樣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學生身臨實景,感到熟悉真實,興趣盎然,他們不但體驗到用數學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成功與快樂,還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態度積極,心情愉快。不少的教師也認為:當學生喜歡某位教師時,同時也會喜歡這位教師的講課,情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確有推動學生勤奮學習的功能,在溝通師生情感的過程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對待學生態度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親如父母。對基礎差的學生,不要冷冰冰地對待,不要嘲弄諷刺他們,要尊重他們,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小點可取之處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及時給予表揚與贊賞。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善於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

教師要按照興趣的遷移規律,設法使學生對整個課堂學習都充滿信心與興趣。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叫後進生回答問題,叫後進生到黑板上板演等等。當然,我出的題目都符合他們的知識水平,他們基本上都能答對,即使一時答不上來,我給予提示,讓他們不要緊張,開導他們的思路,讓他們爭取答對,答對了及時給予表揚。教師還要注意利用學生的特長和愛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我班裡有一位男學生對畫畫特別感興趣,但原來的數學科學習成績很差,在一次數學公開課教學中,我特地請他在黑板上畫圖分析,並對他的畫圖分析給出了好評,後來這位學生對數學課漸漸產生了興趣,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我就是利用他畫畫的有利因素,提高他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進而提高他的數學成績。

教學實踐證明,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想學、會學、學會,優化課堂教學是一條“捷徑”。我們教師有必要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而奮斗。

⑧ 怎樣理解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新課程的教學模式有什麼變化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如何按照新課程基本理念改革學校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廣大教師極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三步·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參與式教學為依託,通過我校全體教師的不斷改革與創新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我校於2011年9月開始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學生的變化
「三步·五環節」課堂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膽子大了,敢於表現,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學生活了,樂於提出問題、善於解決問題、敢於評價是非、勇於挑戰權威;學生表達清楚,思維清晰,合作有秩序,學習有興趣,能力有了發展,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教師的變化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范。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
1、因我校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八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二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教師4、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們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很多,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能力,不懂得什麼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數學教學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