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是什麼意思數學是什麼意思啊
數學,其英文是mathematics,這是一個復數名詞,「數學曾經是四門學科:算術、幾何、天文學和音樂,處於一種比語法、修辭和辯證法這三門學科更高的地位。」
自古以來,多數人把數學看成是一種知識體系,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形成的系統化的理論知識總和,它既反映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恩格斯)」的認識(恩格斯),又反映了人們對「可能的量的關系和形式」的認識。數學既可以來自現實世界的直接抽象,也可以來自人類思維的勞動創造。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史看,人們對數學本質特徵的認識在不斷變化和深化。「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最顯著的例子是非負整數。"歐幾里德的算術來源於普通常識中的非負整數,而且直到19世紀中葉,對於數的科學探索還停留在普通的常識,」另一個例子是幾何中的相似性,「在個體發展中幾何學甚至先於算術」,其「最早的徵兆之一是相似性的知識,」相似性知識被發現得如此之早,「就象是大生的。」因此,19世紀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經驗科學,因為那時的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隨著數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從19世紀中葉以後,數學是一門演繹科學的觀點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這種觀點在布爾巴基學派的研究中得到發展,他們認為數學是研究結構的科學,一切數學都建立在代數結構、序結構和拓撲結構這三種母結構之上。與這種觀點相對應,從古希臘的柏拉圖開始,許多人認為數學是研究模式的學問,數學家懷特海(A. N. Whiiehead,186----1947)在《數學與善》中說,「數學的本質特徵就是:在從模式化的個體作抽象的過程中對模式進行研究,」數學對於理解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間的關系,是最強有力的技術。」1931年,歌德爾(K,G0de1,1978)不完全性定理的證明,宣告了公理化邏輯演繹系統中存在的缺憾,這樣,人們又想到了數學是經驗科學的觀點,著名數學家馮·諾伊曼就認為,數學兼有演繹科學和經驗科學兩種特性。
對於上述關於數學本質特徵的看法,我們應當以歷史的眼光來分析,實際上,對數本質特徵的認識是隨數學的發展而發展的。由於數學源於分配物品、計算時間、丈量土地和容積等實踐,因而這時的數學對象(作為抽象思維的產物)與客觀實在是非常接近的,人們能夠很容易地找到數學概念的現實原型,這樣,人們自然地認為數學是一種經驗科學;隨著數學研究的深入,非歐幾何、抽象代數和集合論等的產生,特別是現代數學向抽象、多元、高維發展,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抽象對象上,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且數學證明(作為一種演繹推理)在數學研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因此,出現了認為數學是人類思維的自由創造物,是研究量的關系的科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是關於模式的學問,等等觀點。這些認識,既反映了人們對數學理解的深化,也是人們從不同側面對數學進行認識的結果。正如有人所說的,「恩格斯的關於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提法與布爾巴基的結構觀點是不矛盾的,前者反映了數學的來源,後者反映了現代數學的水平,現代數學是一座由一系列抽象結構建成的大廈。」而關於數學是研究模式的學問的說法,則是從數學的抽象過程和抽象水平的角度對數學本質特徵的闡釋,另外,從思想根源上來看,人們之所以把數學看成是演繹科學、研究結構的科學,是基於人類對數學推理的必然性、准確性的那種與生俱來的信念,是對人類自身理性的能力、根源和力量的信心的集中體現,因此人們認為,發展數學理論的這套方法,即從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進行演繹推理,是絕對可靠的,也即如果公理是真的,那麼由它演繹出來的結論也一定是真的,通過應用這些看起來清晰、正確、完美的邏輯,數學家們得出的結論顯然是毋庸置疑的、無可辯駁的。
事實上,上述對數學本質特徵的認識是從數學的來源、存在方式、抽象水平等方面進行的,並且主要是從數學研究的結果來看數學的本質特徵的。顯然,結果(作為一種理論的演繹體系)並不能反映數學的全貌,組成數學整體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數學研究的過程,而且從總體上來說,數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思維的實驗過程」,是數學真理的抽象概括過程。邏輯演繹體系則是這個過程的一種自然結果。在數學研究的過程中,數學對象的豐富、生動且富於變化的一面才得以充分展示。波利亞(G. Poliva,1888一1985)認為,「數學有兩個側面,它是歐幾里德式的嚴謹科學,但也是別的什麼東西。由歐幾里德方法提出來的數學看來象是一門系統的演繹科學,但在創造過程中的數學看來卻像是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是一種相當特殊的活動,這種觀點「是區別於數學作為印在書上和銘,記在腦子里的東西。」他認為,數學家或者數學教科書喜歡把數學表示成「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狀態,」也即「數學的形式」是數學家將數學(活動)內容經過自己的組織(活動)而形成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是把數學當成一種工具,他們不能沒有數學是因為他們需要應用數學,這就是,對於大眾來說,是要通過數學的形式來學習數學的內容,從而學會相應的(應用數學的)活動。這大概就是弗賴登塔爾所說的「數學是在內容和形式的互相影響之中的一種發現和組織的活動」的含義。菲茨拜因(Efraim Fischbein)說,「數學家的理想是要獲得嚴謹的、條理清楚的、具有邏輯結構的知識實體,這一事實並不排除必須將數學看成是個創造性過程:數學本質上是人類活動,數學是由人類發明的,」數學活動由形式的、演算法的與直覺的等三個基本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庫朗和羅賓遜(Courani Robbins)也說,「數學是人類意志的表達,反映積極的意願、深思熟慮的推理,以及精美而完善的願望,它的基本要素是邏輯與直覺、分析與構造、一般性與個別性。雖然不同的傳統可能強調不同的側面,但只有這些對立勢力的相互作用,以及為它們的綜合所作的奮斗,才構成數學科學的生命、效用與高度的價值。」
另外,對數學還有一些更加廣義的理解。如,有人認為,「數學是一種文化體系」,「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活動是社會性的,它是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人類認識自然、適應和改造自然、完善自我與社會的一種高度智慧的結晶。數學對人類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也有人認為,數學是一門藝術,「和把數學看作一門學科相比,我幾乎更喜歡把它看作一門藝術,因為數學家在理性世界指導下(雖然不是控制下)所表現出的經久的創造性活動,具有和藝術家的,例如畫家的活動相似之處,這是真實的而並非臆造的。數學家的嚴格的演繹推理在這里可以比作專門注技巧。就像一個人若不具備一定量的技能就不能成為畫家一樣,不具備一定水平的精確推理能力就不能成為數學家,這些品質是最基本的,它與其它一些要微妙得多的品質共同構成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或優秀的數學家的素質,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在兩種情況下都是想像力。」「數學是推理的音樂,」而「音樂是形象的數學」.這是從數學研究的過程和數學家應具備的品質來論述數學的本質,還有人把數學看成是一種對待事物的基本態度和方法,一種精神和觀念,即數學精神、數學觀念和態度。尼斯(Mogens Niss)等在《社會中的數學》一文中認為,數學是一門學科,「在認識論的意義上它是一門科學,目標是要建立、描述和理解某些領域中的對象、現象、關系和機制等。如果這個領域是由我們通常認為的數學實體所構成的,數學就扮演著純粹科學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數學以內在的自我發展和自我理解為目標,獨立於外部世界,另一方面,如果所考慮的領域存在於數學之外,數學就起著用科學的作用,數學的這兩個側面之間的差異並非數學內容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不同。無論是純粹的還是應用的,作為科學的數學有助於產生知識和洞察力。數學也是一個工具、產品以及過程構成的系統,它有助於我們作出與掌握數學以外的實踐領域有關的決定和行動,數學是美學的一個領域,能為許多醉心其中的人們提供對美感、愉悅和激動的體驗,作為一門學科,數學的傳播和發展都要求它能被新一代的人們所掌握。數學的學習不會同時而自動地進行,需要靠人來傳授,所以,數學也是我們社會的教育體系中的一個教學科目.」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人們是從數學內部(又從數學的內容、表現形式及研究過程等幾個角度)。數學與社會的關系、數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數學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等幾個方面來討論數學的性質的。它們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徵,為我們全面認識數學的性質提供了一個視角。
基於對數學本質特徵的上述認識,人們也從不同側面討論了數學的具體特點。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數學有抽象性、精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其中最本質的特點是抽象性。A,。亞歷山大洛夫說,「甚至對數學只有很膚淺的知識就能容易地覺察到數學的這些特點: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精確性,或者更好他說是邏輯的嚴格性以及它的結論的確定性,最後是它的應用的極端廣泛性」王梓坤說,「數學的特點是:內容的抽象性、應用的廣泛性、推理的嚴謹性和結論的明確必」這種看法主要從數學的內容、表現形式和數學的作用等方面來理解數學的特點,是數學特點的一個方面。另外,從數學研究的過程方面、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關系方面來看,數學還有形象性、似真性、擬經驗性。「可證偽性」的特點。對數學特點的認識也是有時代特徵的,例如,關於數學的嚴謹性,在各個數學歷史發展時期有不同的標准,從歐氏幾何到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再到希爾伯特公理體系,關於嚴謹性的評價標准有很大差異,尤其是哥德爾提出並證明了「不完備性定理…以後,人們發現即使是公理化這一曾經被極度推崇的嚴謹的科學方法也是有缺陷的。因此,數學的嚴謹性是在數學發展歷史中表現出來的,具有相對性。關於數學的似真性,波利亞在他的《數學與猜想》中指出,「數學被人看作是一門論證科學。然而這僅僅是它的一個方面,以最後確定的形式出現的定型的數學,好像是僅含證明的純論證性的材料,然而,數學的創造過程是與任何其它知識的創造過程一樣的,在證明一個數學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測這個定理的內容,在你完全作出詳細證明之前,你先得推測證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觀察到的結果加以綜合然後加以類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嘗試。數學家的創造性工作成果是論證推理,即證明;但是這個證明是通過合情推理,通過猜想而發現的。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的發明過程的話,那麼就應當讓猜測、合情推理佔有適當的位置。」正是從這個角度,我們說數學的確定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對數學的形象性、似真性、擬經驗性。「可證偽性」特點的強調,實際上是突出了數學研究中觀察、實驗、分析。比較、類比、歸納、聯想等思維過程的重要性。
人類從學會計數開始就一直和自然數打交道了,後來由於實踐的需要,數的概念進一步擴充,自然數被叫做正整數,而把它們的相反數叫做負整數,介於正整數和負整數中間的中性數叫做0。它們和起來叫做整數。
對於整數可以施行加、減、乘、除四種運算,叫做四則運算。其中加法、減法和乘法這三種運算,在整數范圍內可以毫無阻礙地進行。也就是說,任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整數相加、相減、相乘的時候,它們的和、差、積仍然是一個整數。但整數之間的除法在整數范圍內並不一定能夠無阻礙地進行。
人們在對整數進行運算的應用和研究中,逐步熟悉了整數的特性。比如,整數可分為兩大類—奇數和偶數(通常被稱為單數、雙數)等。利用整數的一些基本性質,可以進一步探索許多有趣和復雜的數學規律,正是這些特性的魅力,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的數學家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㈡ 數學是什麼
數學是什麼?
「數學不僅是一種方法、一門藝術或一種語言,數學更主要的是一門有著豐富內容的知識體系,其內容對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家和藝術家十分有用,同時影響著政治家和神學家的學說;滿足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對美妙音樂的冥想;有時甚至可能以難以察覺到的方式但無可置疑地影響著現代歷史的進程。」「實際上,在現代經驗科學中,能否接受數學方法已越來越成為該學科成功與否的主要判別標准。」
在《中國大網路全書·數學卷》中對數學的定義是:「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簡單地說,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吳文俊)這一權威的論斷,脫胎於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數學的概括。恩格斯指出:「數學是數量的科學」,「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根據恩格斯的觀點,較確切的說法就是:數學——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數學,是一個多元化綜合的產物。如果要用幾句話給「數學是什麼」作一個恰當的回答,決非是一件易事,關鍵是看問題的角度。對「數學」的認識,我們應當從一元論走向多元論。美國數學家柯朗在他的《數學是什麼》的書中說道:「…對於學者,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數學經驗,而不是哲學,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數學是什麼?」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㈢ 數學和藝術的關系論文
摘 要: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美是與數學分不開的。研究數學的藝術價值有利於促進數學的認識與傳播,有利於提升藝術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利於培養科學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中國論文網 /1/view-5192636.htm
關鍵詞:數學 藝術 價值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開普勒也說:「數學是這個世界之美的原型」。對數學的藝術追求已成為數學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動力。數學與藝術之間似乎找不到它們之間的必然聯系,然而,數學與藝術都是美麗的,並有內在聯系。因為幾乎人類的一切學科領域都或多或少用到數學,藝術也不例外。其實數學既是一門科學,其本身也是一門藝術,而數學所展現的和諧美與簡潔美影響了很多藝術流派。
一、數學與繪畫
在歐洲藝術創作領域公認有兩次最大的創新,一次是文藝復興,另一次是本世紀初興起的現代藝術。兩次大的變革都與幾何學的變革有關。前者與三維透視幾何有關,後者與N維幾何和非歐幾何有關。
每一時代的主流繪畫藝術背後都隱藏著一種深層數學結構――幾何學,在達芬奇那裡是講求透視關系的射影幾何學;在畢加索那裡是非歐幾何學;在後現代主義、純粹主義那裡也許是現在說的分形幾何學。其實,對於數學關系在藝術品中的重要性,向來就被一些美學家和藝術家所肯定。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提出「美在和諧」的觀點,這其中「和諧」里很重要的一種數學關系,被畢達哥拉斯學派稱為「最美妙的東西」,從而他們認為只要恰到好處地調整好數量比例關系,建築、雕塑、書法甚至音樂、舞蹈等就能產生最美最和諧的藝術效果。通過我們的視覺就能感受到一種完美。如作品米洛斯的阿芙洛底德、雅典衛城等無不蘊含豐富而又協調的數學比例關系。
最讓人感到美與和諧的比例就是黃金分割比――0.618。很多讓人們感到很美的東西,比如海螺,其中都有不少奧妙,它的螺紋是遵循黃金分割的!還有一些藝術作品,幾個簡單的幾何體,可是卻讓我們為之著迷,這是因為它也運用了黃金分割等數學上的手法。
把黃金分割比應用於繪畫中的例子很多,其中最有名且最先開始的可能就是著名的藝術家達�9�9芬奇了。他之所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因為他首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數學家。他潛心研究人體結構,他發現了隱藏在人體中的數字與比例,並將這些應用於他的藝術作品中,使得他畫筆下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百看不膩。如果你仔細去研究他的最有名的幾幅畫,《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你肯定會驚喜的發現裡面蘊藏了太多的黃金分割了!
二、數學與音樂
音樂是心靈和情感在聲音方面的外化,數學是客觀事物高度抽象和邏輯思維的產物。那麼,「多情」的音樂與「冷酷」的數學也有關系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數學與音樂之間有著某些相似之處,在一個音樂家的表演水平得到評判以前,首先要確認一個起碼的前提:他的音是準的,僅僅是音準並不能使他成為一個音樂家。就象是對一位歷史學家的著作只能評判說他沒有說瞎話,也是不得要領的。
數學和音樂是人類精神兩種最偉大的產品。它們全然是人造的兩個金碧輝煌、自己自足的世界,前者僅用了十個阿拉伯數字和若干符號就造出了一個無限的真的世界,後者僅用了五條線和一些蝌蚪狀的音符就造出一個無限的美的世界。
《春江花月夜》和肖邦小月曲的旋律也是不存在與自然界中的,在大自然中,你絕不會聽到類似於人造的、另人著迷的音樂,因為它是你的心聲,在數學里,n維空間、無限空間等人造的世界,甚至是「2」、「直線」、「平面」也都是人類精神最抽象的產物。並且,肖邦很注意樂譜的數學規則、形式和結構,有位研究肖邦的專家稱肖邦的樂譜「具有樂譜語言的數學特徵」。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曾提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樂」就是指音樂,「數」就是指數學,這樣,孔子就已經把音樂和數學並列在一起了。
1952年12月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聶耳、冼星海作品研討會上,武漢音樂學院院長曾宣讀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論文《論義勇軍進行曲的數列結構》,該文整個建立在數學基礎上,從而提出了一種突破傳統式結構理論的觀點,論文的新穎不僅引起了轟動,而且引起了音樂工作者的思考,都認為數學和音樂之間可能有一種深奧的內在聯系。
三、數學與文學
文學和數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條道上跑的車,但是其實數學和文學有著奇妙的同一性。文學是以感覺經驗的形式傳達人類理性思維的成果,而數學則是以理性思維的形式描述人類的感覺經驗,文學是「以美啟真」,而數學則是「以真啟美」,雖然方向不同,實質則為統一,主要表現在符號上的統一。
數學入詩,使人情趣盎然。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宋人邵康的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自然朴實的鄉村景象,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然而它卻有一半是用數字寫出的,詩意的美隱含在數的和諧之中。下面分別是一至十起頭的唐詩名家詩句,頗有韻味: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兩臣開濟老臣心(杜甫),
三軍大呼陰山動(岑參),四座無言星欲稀(李順),
五湖煙水獨忘機(溫庭筠),六年西顧空吟哦(韓愈),
七月七日長生殿(白居易),八駿日行八萬里(李商隱),
九重誰省諫書函(李商隱),十鼓只載數駱駝(韓愈)。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積淀十分深厚。古聖和先賢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詩、詞、曲、賦、傳奇、小說、散文中,名句佳作如林。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中間往往嵌著數。詩文中的數字又似點睛之筆,猶如夜空的星辰熠熠閃光。
四、結束語
張繼平教授說:美,是人性的追求,是人類進步的一大動力。藝術是美的表達方式,數學是美的語言,數學追求美,也創造美。數學與藝術的結合使美更加簡明。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藝術的氣息,同時也著彌漫數學的魅力。也許,曾經我們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但是現在,我們要改變我們過去的觀點。數學是一門藝術,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