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理念,從哪幾個方面闡述的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論,也應包括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和數學思想方法。
3、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4、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5、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
(1)小數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什麼擴展閱讀:
隨著新的基礎改革的開展,國家教委和各地教委開始重新著手組織編寫新的各科課程標准。其要求是: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幼兒園教育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貳』 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的理念是什麼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數學
所謂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情境中去。創設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新課程標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與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發現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都是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具體表現。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探索、創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在互動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二、動腦、動口、動手中「思」數學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還學生主人的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好師生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時空。在《三角形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大家看看自己脖子上的紅領巾是什麼形狀?(三角形)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是的,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有很多,除了大家剛才說到的,還有三角小旗、馬路上的標志牌等。數學來源於生活。聯系學生身邊的實物認識三角形,動腦、動口說三角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再讓學生用准備好的幾根小棒擺成一個三角形,動手畫三角形,同桌合作拉一拉自己准備的學具長方形框架,看看會不會有變化。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的過程中,獲得對三角形的感性認識,再通過議一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思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三、在不同的玩中「學」數學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必然會想方設法去認識它,研究它,佔有它,從而獲得與此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要抓住低年級學生好玩的心理,設計不同層次的「玩」,由開始的跟著老師玩,到最後的合作玩,自己玩,讓他們在玩中不停地思考、探索。
四、游戲中「悟」數學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把游戲引入課堂,可以把教學內容寓於游戲之中,變靜態的課堂教學為動態的教學活動,進而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取知識。兒童注意的特點主要是無意注意,有意注意不可能持久。因此,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後,注意力就容易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維不活躍。這時侯,用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剩下的教學任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戲中「悟」數學,可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數學與身邊世界的聯系,這樣的教學方式,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兒童的學習規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新課程教學實驗的不斷深入,通過家庭、學校的有效溝通和一系列的實驗作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
六、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做」數學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課堂教學應順應孩子的天性,依據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設計教學,在學生喜愛的找朋友、送信、小魚吐泡泡、送小動物回家等游戲中展示活動內容,讓他們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使情感得以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和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尋找、探究、體驗,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轉
『叄』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包括哪五個方面
一、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能以培養數學家、培養少數精英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一般性的發展.《標准》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作為教育內容的數學,應滿足學生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能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有益於啟迪思維、開發智力.「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是指「有價值」的數學應該、也能夠為每一位學生所掌握,要特別關注學困生,讓他們對數學不會產生太大的厭倦與恐懼.「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指數學課程要面對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數學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標准》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數學是人類用於交流的語言;數學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能賦予人創造性;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等等.也就是說,數學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數學課程不能單純從已經是最終結果的那些完美的數學結構開始,不能採用向學生硬性嵌入一些遠離現實生活的抽象數學結果的方式進行,而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開始,沿著數學發現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關繫到一般規則,逐步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數學知識.這樣,數學課程才能較好地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本上數學的聯系,才能有益於學生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生活中有用的工具,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真正達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三、數學學習要包括「過程」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課程的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學習是根據教學計劃進行的,它是一個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個性品質的過程,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標准》的這一理念從內容上強調了「過程」,強調了學生數學探索的經歷和得出數學新發現的體驗.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進一步認識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要讓數學學習應當成為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四、數學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定位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標准》的這一理念,明確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發展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求數學教學活動應當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與此同時,教師的角色要作出改變,教師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成為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組織者」是指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數學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學習過程中積極與良好的心理氛圍.「引導者」是指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合作者」是指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學習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數學學習上的指導和建議. 五、數學教育評價應有助於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標准》的這一理念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評價要重視形成性評價,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要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全部情況都納入評價范圍,把學生解決問題尋找答案的調查過程、探究過程、運用前提形成假設的過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推理和計算的過程、使用技術手段的過程等等都納入評價的視野.「改進教師的教學」是數學教育評價的一個主要目的.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評價分析與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找到改進教學要點,提高數學教學水平.另外,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的目的,《標准》還指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六、數學課程要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標准》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現代信息技術可把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充分地展示給學生,可通過生動的視聽創設情境進行概念教學,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幾何化、直觀化;通過動畫表現出一般與特殊、運動與變化,讓學生領悟解題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現代信息技術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技術、方法和工具,是營造新的數學學習環境、實現數學課程改革理念的一個重要保障.作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而且能幫助學生從一些繁瑣、枯燥和重復性的勞動中解脫,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義上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成為可能.
『肆』 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
1. 認識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必須立足關注學生的一般發展,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課程.
2、數學
(1) 人類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應當在數學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2) 數學是一項人類的活動,作為課程內容的數學,也要作為一項人類活動來對對待.
《數學課程標准》把數學看成是一系列數學地組織現實世界的人類活動,即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不斷把與實際問題有關的材料進行整理和組織起來的活動.即:作為課程內容的數學,也要作為一項人類活動來對對待.
3、數學學習
(3) 使學生的探索經歷和得出新發現的體驗成為數學學習的重要途徑.
(4)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數學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數學教學活動要著眼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首先,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要有數學思考的含量,學生應當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建構者」,決不只是模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