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探究] 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案例
所謂「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教學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整個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導課藝術講求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學生吸引住,後邊的課上起來就順了。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為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在上課伊始就運用啟發性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必能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
一、新課導入的作用
(一)導入技巧是老師在課堂教學開始或某個教學敬山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導入的作用在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明確學習目的、要求,為學好新知識創造良好的前提。
(二)有效的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經驗的教師非常重視導入的設計和使用。新課的開始,教師用貼切而精煉的語言,正確、巧妙的導入新課,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未知慾望,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動力則進行教育的有利因互,對鼓舞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能都是有用的。
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情緒,使他們愉快而主動地進行學習,並產生堅韌的毅力,表現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如果有了未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便會產生一種廢寢忘食的學習積極和百折不撓的亮蘆中意志力。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果老師在導入新課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精心設計好導入的方法,就會達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因此,這節課一開始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神貫注、精神振奮、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教師的講課語言像涓涓的小溪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就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鼓起學習的風帆,這樣就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好的導入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拓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思維是各種能力的核心,課堂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導入採用形象化的語言敘述或設計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因此導入新課也應該看作是一種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創造性活動。它不僅能夠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使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體會到思維的樂趣,而且能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二、新課導入的基本方法
(一)溫故引新導入法
在講授新知識這之前,先復習已學過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這樣既可以使嘩頌舊知識得以鞏固,又能調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分式」,先復習「分數」;在講開方的概念時,可先通過加減,乘除互為逆運算來理解開方和乘方互為逆運算。
(二)作用導入法
講課前先把所要講的知識作用介紹給大家,以激起大家的學習慾望。如講解比例的應用時,我們開頭就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誰能不爬樹就能測出我們教室門前這棵大樹的高?」(學生沉默)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方法:用比例知識解題。
(三)懸念導入法
懸念,即暫時懸而未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教師發出的信息。上課伊始,教師要善於結合所教內容的性質,根據教學目標,把所要講授的問題轉化為懸念,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比如說在講解「任何不等於零的數的零次冪都等於一」這個知識時,教師直接提出問題:「5的零次冪等於幾?」(學生猜測)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四)作業導入法
先根據新授課的內容和目標,布置一定的作業,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可以使學生產生壓力感,讓他們急於聽教師講解。作業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有筆答的,也可有口答的。
(五)實物直觀法
教學中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一些實物,激發其直觀思維,引出新課題。例如,在講授「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時,可讓學生在長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組成三角形.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會發現,任取三根木棍,有時能組成三角形,有時卻不能,揭示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這個新課題自然而出
(六)轉換導入法
把課堂復習或提問中的題設或結論加以改變,或顛倒位置,導入新課。例如,「因式分解」教學的新課導入可以這樣設計:先給出一個「多項式乘法」的板演練習題,由學生板演得到結果:(y-2+3x)(2-3x+y)
={y+(2-3x)}{y-(2-3x)}
= y2-9x2+12x-4
老師分析:等式左側是兩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右側得到的結果是一個多項式;反過來,如果我們知道了多項式y2-9x2+12x-4,如何將它化為兩個(或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問題:「多項式的因式分解」
上課開始的導入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勤於動腦肯於鑽研,新穎別致的藝術導入方法是不難設計的。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導語的科學性、時間性,一定要精煉、靈活,不要嘩眾取寵,更不能喧賓奪主。要緊扣課堂教學中心,簡明、實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導入的作
三、如何提高導入技巧
(一)思想上重視
要搞好新課導入,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如果思想上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新課導入可有可無,不如把時間放到正課上去好,當然對新課導入缺乏興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計地去想辦法、找資料設計新課導入;如果在思想上認識到新課導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麼就一定會在如何搞好導入新課的資料、技術、經驗等上下功夫。
(二)准備充分
要搞好新課導入,必須做好充分准備。即在備課時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然後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確定相應的導入材料,並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確定導入的形式。對初中生,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心強,好動性強,所以在數學課的導入形式上應多用實驗、游戲、故事等;備課時還應注意所用資料的可靠性、科學性。
(三)注意日常積累
要想得心應手地進行每節課的導入,必須靠豐富的資料和生動形象的講演才能達到。豐富的素材,要靠平時的積累,要多看些科普雜志、書籍,教研資料廣泛涉獵知識,並做好記錄及摘抄。到時就信手拈來,組織成多種導入材料。成功的新課導入,是和教師的表達能力分不開的,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包括講演、板書、板畫以及動手操作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把導入材料表現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課堂教學生態活潑、引人入勝。
總之,運用正確的方法導入新課,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明確思維方向,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內在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新課的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Ⅱ 初中數學課堂的幾種導入方法
數學課堂導入環節有哪些導入類型?
答:根據數學學科在教學中已經出現的一些實例,歸納起來有如下基木類型:
(一)直觀型。這是對低年級學生常用的方法。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這認知結構中已有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所謂實質性聯系,是指符號及其觀念與學習者己有表象或概念的聯系。
當新知識所要求的經驗或表象是學生所缺乏的,或比較復雜無法用語言明確表述時,採用直觀方式導入是最適宜的。
(二)問題型。問題就是一種矛盾,是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產生的。這是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外界刺激產生的不平衡,盡管學生具備扭轉不平衡的心理傾向,但沒有產生理性的思維,需要通過教師的問題加以引導與啟發。
(三)新舊聯系型。一個新的數學問題的解法往往離不開舊的數學知識,課堂教學的導入是從已有舊知識的掌握到獲得新知識的一種過渡,也是實現使學生從已知到未知的一種過渡,所以,在對舊知識復習的基礎上導出新課,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是中學課堂中最常用的導入類型。
(四)趣味型。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理解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和動力,是啟動學生思維的前提條件。運用有趣的故事或事例做導引,可以極快地抓住學生使其進入新課的意境之中。
Ⅲ 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經驗分享
導語: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最基本的途徑。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和發展。減負背景下,講究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性是師生共同的追求目標。以前的那種課上不足課後補,訓練不足課後補,填鴨式、高耗能、低效果的模式應該徹底打破,為此必須著力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激發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它是激發中學生求知慾和主動學習的前導動力。學生若是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在數學教學中,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全面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教師要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要理解和尊重學生,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全體學生。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學習探究數學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鼓勵學生積極探討。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來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初中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他們就會主動地學,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設計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實驗,利用實驗中出現的現象,或者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漸入佳境的喜悅,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新課標積極倡導師生角色的轉換,改變教師一言堂的角色,改變學生知識存儲器的定位。保持課堂教學氣氛的民主和寬松,為師生間雙向信息交流做好環境因素的准備,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保持課堂教學的愉快性,學生愛學,老師愛教。學生的學習是帶著一定的感情色彩完成的,因為愛這個老師才喜歡這門課程。所以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客觀基礎,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潤滑劑。為此,筆者認為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應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學生,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二要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全體學生;三是要放下身段,既在保證教育教學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學生才會沒有忌諱的在課堂中發揮自己,展示自己。
三、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要使教學內容為學生所接受,並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就必須在課堂上機智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多一些、活一些的運用教學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例如,看書、討論、講解、動手練習等交替進行,當教師在講解重點或難點問題時,一定要採取恰當的方式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主要問題;預設到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時,採取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深入淺出地掌握知識。總之,不同的內容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想使課堂變得更具實效性,一堂課往往要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並用。
四、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學也應有一定的差異。根據差異,初中生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學也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以《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學為例:第一層次,要求學生理解並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以及會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二層次,在熟悉解題步驟的同時,加深鞏固以前的知識(數軸上表示數,整數解等);第三層次,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應用。學生在進行嘗試訓練時,要做好課堂巡視,並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中、低層次學生的輔導,對較高層次的學生課後盡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高層次的初中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拓寬他們的視野,平時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高層次的學生輔導低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和提高。
五、改進評價方法,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是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初中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低落情緒,此時,作為老師,如果能夠在此時適時地給予欣賞、鼓勵和支持,對他來說不僅是一種力量,更多的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及信賴。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從學生認識、回答、發言對問題解決的意義和價值上去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貫穿數學知識,注意引導能力的發展,給予正確的價值導向,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熱情,而且應該關注學生能力表現、情感態度等,使評價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同步進行,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地上,種子就會萌發出幼芽來。”通過改進評價方法,重視初中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來強化初中生的內部動力機制,提高認知水平,誘導他們在失敗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並使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協調,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導入問題化,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學生學習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實的問題情境是學習發生的土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得以順利學習的必然條件。教師採取有效的知識呈現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渴望,對學習內容可以產生很大興趣。
只有知識融於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與美感。知識產生的時候是鮮活而生動的,而表徵知識的符號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學生學習知識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透過抽象的文字元號,將知識的內涵生動的再現出來。讓知識回歸到它產生的情景中去知識才會鮮活起來,把具體的事物與抽象的文字元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的意義,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在授課過程中,隨著學生思維的開動,課堂氣氛會不斷活躍,這時,老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進行啟發。
例如:我在回憶三角形全等時,得出三條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這時就有學生提出,那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也全等嗎?我首先對這名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表現進行表揚,然後拿出教學用的一副三角板,讓學生也拿出他們用的一副小三角板,進行互相比較,結果發現這兩副三角板的對應角確實相等但它們顯然不全等。在解決了學生的疑問後,我同時告訴大家,這樣兩個三角形在數學上稱為相似三角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知識生活化,帶著問題進行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注重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進入課堂,使他們覺得所學習的知識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並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
例如:在講合並同類項時,一些教師只知結合教材,判斷課後哪些是同類項,哪些不是,再怎麼樣合並同類項。實際上,我們在講完同類項知識時,可這樣提問啟發: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類項情形?教師再提這樣的問題:50人與30元為什麼不能加在一起?50元與30元為什麼能夠相加?通過這一系列的討論、交流,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同類項的知識,並且對數學也逐漸有興趣了。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問題多樣化,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課改背景下,題海戰術已經被廣大教師摒棄,因此變式訓練的功用顯得十分突出。變式訓練就是多角度、多思路地從不同的方面改變基本概念、原理、與規則的應用情境,讓學生理解其最本質的東西。它是基於學生熟悉問題的背景,是對問題的現象和本質的延伸與拓展,是師生共同探索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方法與途徑,可以使問題的解決層次化、靈活化、巧妙化、多樣化。因此變式訓練有利於優化學生思維品質,促進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素質提高,有利於培養學生靈活轉換、舉一反三的創新意識和應變能力。
四、數學應用化,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面向全體的數學教育應當是學生未來需要的,是具有現實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於挑戰性的。數學教學的內容應當是源於學生的生活,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學生進一步發展需要的,應當摒棄那些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內容,因而強化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應用,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應用在其它學科之中,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
藝術課參與教學,使數學課堂更精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與黃金分割、黃金比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贊嘆《蒙娜麗莎》之美的同時,深深感到這美卻來之數學,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密切聯系方差等知識決定射擊選手誰參加比賽。物理中的電功率問題、壓力、壓強、速度問題、密度問題和杠桿問題,與反比例函數結合起來。化學中溶液配製問題也是數學問題。真的可以說,在數學中,科學身影無處不在。從以上來看,學科綜合不僅開辟了數學新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還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數學與其他學科綜合是大勢所趨,是《初中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
總之,一節課的設計過程離不開問題,課堂情節的深入總是伴隨著一個個精彩問題的呈現。打造高效課堂,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關注教師的問題設計。只有教師在課堂上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學生,在課外讓學生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才會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Ⅳ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入新課
淺談數學課的幾種導入方法
摘要: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活動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數學;導入;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好課,導入是重要一環,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的導入藝術.這里歸納出七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
一、舊知導入法
從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被大家經常和廣泛應用的一種引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引入課當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清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和陌生心理,及時准確的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如教學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復習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引發學生思維,為梯形中位線定理證明奠定理論基礎,通過對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思考,從而進行類比聯系,引入梯形中位線定理,通過這樣的引入,然後證明定理,難點就會很容易突破.但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復習內容,使以舊知識為新知識開辟道路,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設疑導入法
設疑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家的衣櫥上鑲有兩塊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塊被打破了.你能否幫他劃出同樣的一塊玻璃補上呢?學生一定議論紛紛.然後,教師向學生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設問的方法與技巧,並善於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
三、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是教師最喜歡使用的導入方法之一,上課伊始即通過故事或典故導入,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的興趣,促進其思維想像力的方法.如在講述《勾股定理與平方根》這一節時,可以通過下面的故事導入本課:在1876年一個周末的傍晚,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賞黃昏的美景,他就是當時美國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伽菲爾德.他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附近的一個小石凳上,有兩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談論著什麼,時而大聲爭論,時而小聲探討.由於好奇心驅使伽菲爾德循聲向兩個小孩走去,想搞清楚兩個小孩到底在干什麼,只見一個小男孩正俯著身子用樹枝在地上畫著一個直角三角形.於是伽菲爾德便問他們在干什麼?只見那個小男孩頭也不抬地說:請問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和4,那麼斜邊長為多少呢?伽菲爾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問道:如果兩條直角邊分別為5和7,那麼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又是多少?伽菲爾德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那斜邊的平方一定等於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說道:先生,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伽菲爾德一時語塞,無法解釋了,心理很不是滋味,從而激發學生對勾股定理的學習興趣.
四、類比導入法
類比導入是通過比較兩個或兩類數學對象的共同屬性來引入新課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數學對象比較熟悉, 新的數學對象通過與已知的數學對象類比,那麼引入就比較自然.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性質時,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進行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而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如果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也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變成了全等三角形.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五、直接導入法
開門見山的直接導入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直接揭示課題,將有關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目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求教師語言精煉、簡短、生動、明確、富有鼓動性,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感、緊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整式的加減的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相關概念、合並同類項法則,去括弧和添括弧法則,本節課,我們將運用概念及法則來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
六、演示導入法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實踐和認識螺旋上升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應讓學生通過實踐去證明一個解釋或推翻另一個解釋.指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投影、電影、電腦、課件等教具的演示實驗,自然巧妙引入新課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能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同時也有利於鍛煉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科再認識的定位,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有位老師在寒冷的冬天拿著一把扇子走進教室,同學們感到很驚奇,大熱天教師上課從不帶扇子走進教室,為啥今日嚴冬一反常態,帶扇子上課?這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接著老師把扇子打開倒掛在黑板上,點明今天授課的內容求扇形的面積.這樣的導入雖朴實卻不乏新意.
七、操作導入法
根據初中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和技能.操作導入能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氣氛熱烈輕松,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一開始就進入了最佳狀態.如在講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課前布置學生製作一個簡易測平儀(仿照書上的想一想),上課時可先問學生,請用你的測平儀測量一下你的書桌面是否水平?怎樣測呢?為什麼可測是否水平?學了本節知識後便可獲解.由此可見,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能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促成教學的良性循環.因此,上課時應適當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驗,通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新知識,主動發現欲學新知識的奧秘,引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總之,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因具體教學內容不同,班級情況不同,新課導入的設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善於研究教材特點,捕捉重點,以景召人,以情感人,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使導入成為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一環.
Ⅳ 初中數學課的導入_淺談初中一節數學課的導入方法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好的導入,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不好的導入窒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給學生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成為教學取得成功的障礙。因此,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上好每一節課的導入,充分利用40分鍾時間,使新知識的傳授真正體現在會熟練應用數學公理、定理、法則、及計算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並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裂橘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堂課的導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學風格的光華,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窗口」。
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類比導入法
初中數學中的類比,處處可見。何為「類比」, 波利亞曾說過:「類比是一個偉大的引路人」。在中學數學中,由2個數學系統中所含元素的屬性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形式被稱為類比推理,運用類比推理的模式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稱為類比法。類比既是一種邏輯方法,也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
這是我的一堂新課導入;
本節課是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四節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一節課是這一章的重點,難點內容。本節的難點也是這一章的難點,突破本節難點,本章後面的問題就好解決了,因此這節課的導入顯得尤其重要。
課前3-5分鍾導入部分,我用單刀直入式引出問題, 再導入主題。為了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從根本上弄清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明白每一步的算理,真正地掌握一種學習的方法,在講授這節內容時,我類比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這樣的講解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例如分兩大組,第一組是復習前面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同時對基礎差的學生給與幫助。四人一組比賽看哪組算得又快有準。
(I).解一元一次方程:
2x+6=3-x
解:移項得:
2 x+ x=3-6
合並同類項得:
3 x=-3
系數化為1得:
x =-1
(II).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x+6﹤3-x
解:移項得:
2 x+ x﹤3-6
合並同類項得:
3 x﹤-3
兩邊都除以3得:
x ﹤-1
有第I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使全體學生都投入到課堂中來,並且四人一組比賽解此方程,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全體學生投入到第II組討論中來,優等生能利用類比的思想開始做題,同時帶動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肆磨團並能簡單的講解其原理,達到我們本節課所要的教學目標。做完後再回頭逐一分析、總結,發現學生只要注意最後一步:系數化為1時,不等式的兩邊如果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即可。通過這種類比,學生掌握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並能輕松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其實在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學生由於剛剛接觸不等式,對不等式本來就不是很熟悉,對不等式的解法也就感到陌生。如果照著書上的例1直接進行講解,學生可能會感到有點模糊,不那麼得心應手,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來解題,就會照著按部就班的做題,以至於沒有掌握解題的方法,思維會有點混亂。當然,在經過大量的類似練習後,單純地通過記憶性質本身,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但是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在我們教學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數學問題都可用類比的思想來解決。因此,類比思想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數學方法。它可以使一些問題簡單化,也可以使我們的思維更加廣闊。
總之,「導入有法,導無定法」,不論以哪種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課,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都必須使問題情境結構、數學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結構三者和諧統一;都要簡明扼要,緊扣課題,不游野拖泥帶水,不影響正課進行。通過導入,使學生在課堂上最終達到集中注意力,激發求知慾,明確學習任務,形成學習期待的目的。
Ⅵ 初中數學課堂如何有效導入
現行數學教學中存在重教學內容而忽視導入的現象。教師方面:由於各級各類學校及班級之間互相比較分數來評估教學,更由於升學的壓力,迫使教師們繼續用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視教學中「導入」環節,認為導入太浪費時間,不如抓緊時間教書本知識或加強練習;有些教師也很關注導入,可較多形式單一且呆板,譬如:回顧己學過的相關知識和內容,並從這些預備知識中轉入本節課的學習;當然,也有些教師一直都很注重課堂導入,並在實踐的基礎上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特別是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導入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關注,導入方法也不斷推陳出新,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方面:一、學習負擔過重加上數學被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二、學生每天需上七節課,不管從生理還是心理都會產生疲憊感。三、初中生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學生需要活潑生動的課堂;需要教師用導入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需要教師巧妙地設計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入學習准備狀態。只有這樣,教師精心設計導入,以新穎有趣的導入觸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探索心理,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數學課堂。因此,初中數學課堂需要有特色的導入。如何設計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我們一線教師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大家普遍認為,在新的教學內容開始時,吸引學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慾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導入要構建學習目標,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心理准備狀態,全神貫注地有意義地開展學習;導入要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順利地導入新課。即與學生進行自由交談,師生彼此互相了解,由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話題,帶他們走入課堂的任何內容來進行導課,讓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既建立友好關系,又自然而然地學習本節課的新知識,進行發散思維。並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從而有效地進行課堂活動。促使他們進入良好的心理准備狀態,從而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並順理成章的導入新課。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著名學者加涅根把完整的教學過程劃分為9個階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標、原有知識、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提供反饋、評估作業和促進保持與遷移。引起注意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因素。從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如果個體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註意,那麼,這些信息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遺忘。知識教學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學生將知識存入長時記憶;因為只有存入長時記憶的知識,學生才能用它來學習新知識或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開始時,即課堂導入時,必須要考慮: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學業的注意。再者審美要求中審美心理由感知、情感、想像、理解等多種心理要素組成。在審美感知中,視知覺和聽知覺是兩種最主要的感知。審美感知具有敏銳的選擇性、整體性特點;審美感知中已有某種情感、想像和理解的參與,其中情感的作用最為明顯。
審美心理的特點啟示教師課堂導入的設計應遵循新穎性、愉悅性、直觀性、審美性等原則。
三、研究方法﹙1﹚文獻法:查閱、收集與本研究課題有關的國內外學者專著、論文和資料。通過圖書館查閱、學術期刊網、天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有關導入設計及相關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們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明確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2﹚內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初中數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3﹚教育實驗法: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4﹚問卷調查法:調查實施課堂導入對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程度,學生對課堂導入的滿意程度等情況。
﹙5﹚訪談調查法: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直接交談方式收集資料。了解導入設計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的效果以及他們的看法與意見。四、主要研究內容1.初中數學典型課堂導入案例的分析
(1)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功能激發學習動機的功能;促進智能發展的功能;激發興趣的功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功能;調劑學習情緒的功能;發揮美感的功能。(2)初中數學課導入的類型處理好課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這是肯定的,但用什麼樣的導入方式起始,卻是應當認真推敲的。絕不能採用某種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機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要選用不同的類型。根據數學學科在教學中已經出現的一些實例,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方法:發現導入法;趣味導入法;設疑導入法;類比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游戲導入法;提問導入法;情境導入法;銜接導入法;事例導入法等,還要根據初中生的特點,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有特色的導入。根據一定劃分標准對數學課進行分類。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初中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教師自我的優勢特點。課題組成員各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課堂導入設計,再集體討論、修改,然後形成教案進行課堂實踐。
通過大量收集初中數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初步探索這些案例背後的原理;對這些案例中的導入方法進行歸類,為設計適合初中數學課堂有效的導入方法提供思路。根據初中生的特點,針對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出有特色的導入。通過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研究成果對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較好的參考價值。
Ⅶ 【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技巧初探】 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案例
在課堂教學中,導人這個環節,是整堂課的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開頭的四、五分鍾,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從而提高整堂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技巧。
一、關注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開始學習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數學課程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在課程導入時應該充分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的要求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前謹舉絕對值知識時,用估算學生家與學校直線上距離的問題創設情境,學生都能踴躍的估算出大致距離,這時再問學生:「這個距離跟你家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上有關嗎?」接著問:「生活中還有隻考慮距離,不考慮方向的實例嗎?」(計程車打車費用、耗油問題等),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數軸上的距離。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這樣的導入感覺新穎,興趣濃厚,為後面的教學開了一個好頭。同時這樣設計導入,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得到對新知識的認同,並以此為學習新知的思維起點。因此,只要教師能細心觀察、精心設計,緊密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就一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製造懸念,引發學生的揭謎慾望,層層解疑,步步深入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有所得。當學生面臨的問題需要新知識來解決時,他們才會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揭開「謎底」的活動中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例如,我在教學「有理數乘方」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出示一張紙,問學生:假如把這張紙對折再對再對折,這樣經過多次對折,假設紙足夠大且不能撕開的情況下它的厚度能否超過你的身高嗎?再問:能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嗎?大部分學生回答:不可能!然後,我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學生一定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好!下面我們就到「有理數的乘方」這知識的海洋里去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樣學生為了要自己能有一個爭論的結果,自然而然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
三、設計新穎活潑的課堂游戲,使學生經歷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有意無意地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隔絕開來,尤其體現在所謂「純理性」的數學概念教學的課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數學學習活動之中,那麼就需要讓學生面對自己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在情境體驗的過慧碧程中學習數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恰當的教學活動,讓數學概念融入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的數學活動過程中,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動的生活背景聯系起來,讓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索、親身參與,經歷和體會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從而達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確定與不確定」一課時,我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摸球的小游戲來引出概念的:
准備三個封閉的紙盒箱,裡面裝有一些大小形狀完全一樣,但顏色不同的小球,邀請學生上來和教師一起做一個游戲:以三個學生為一組上來認真的摸一摸,看看摸出的各是什麼顏色,以摸出紅色的為勝。通過幾組學生的實驗,發現有一個盒子不管誰摸摸出的都是紅球,而有一個盒子不管誰摸摸出的都是白球,還有一個盒子有的學生摸出的是紅球,有的學生摸出的是白球。引導學生思考這其中是否有什麼竅門,有什麼秘密呢?
為了揭開這一秘密請一個學生上前晌源分別打開這3個盒子,於是謎底揭開:原來第一個盒子里裝的都是紅球,所以不管誰來摸都會取勝;第二個盒子里裝的都是白球,所以不管誰來摸摸出的都是白球,都不可能取勝;第三個盒子里既有白球,又有紅球,所以可能會摸出紅球,可能會摸出白球。在此基礎上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了。
通過親身經歷、體會概率產生的過程和計算方法,從具體的生活知識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了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例如,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節課,可以這樣導入:為了改善張、王、李三村吃水難的問題,市政府決定新建一個水電站,向三個村莊供水,要求水電站到三個村莊所輔設的管道長相等,你能幫助他們找出建水電站的位置嗎?如果將三個村莊抽象成三個點A、B、C,如何求作一點P使PA=PB=PC?這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結合他們的討論提出問題:這個點在哪兒?這個點怎麼找?也就是說如何滿足同一平面內一點到其他三點的距離都相等?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可以構造以P為頂點的等腰三角形APAB、APAC、APBC,而如何構造這樣的等腰三角形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的實例導入,有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需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進而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五、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導入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多媒體課件以其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信息量大等特點正在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數學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電教媒體,設計出模擬現實的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以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