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學的由來是什麼
數學在我國古代叫算術,後來叫算學,也叫數學。直到幾十年前,我國才確定統一叫作數學。
那是在古代,「算」字有三種寫法:籌、等、算(祘)。從字形的結構,就可以看到事物演變的一些痕跡。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對這幾個字作如下解釋:「等」,「長六寸,計歷數者」。「算,數也,從竹從具,讀若。」
「算(祘)」原來是一種竹製的工具,是幾寸長的竹簽,也叫籌碼,用來記數、計算或卜卦。擺弄這些「算」有一套技術及學問,自然就叫作「算術」或「算學」。
我國盛產竹子,是世界上最善於利用竹子的國家。用竹子做計算工具,使我國古代數學帶有許多和西方不同的特色。因此,「祘」由兩個「示」字合成。
《說文解字》中解釋「示」字說:「示,天垂家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二」是古文的上字,三豎代表日、月、星。古人以為天上有神靈,神的表示是從上面下來的。
無論如何,「算術」這個名稱在漢代已經通行了,正式使用是在《九章算術》一書中。在宋、元兩代,我國數學發展居世界前列。那時「算學」和「數學」這兩個詞是並用的。
1935年,中國數學會名詞審查委員會仍主張兩詞並存。直到1939年6月,為統一才確定用「數學」。
② 最早的數學是什麼
中國古代數學稱為「算術」,其原始意義是運用算籌的技術。這個名稱恰當地概括了中國數學的傳統。籌算不只限於簡單的數值計算,後來方程所列籌式描述了比例問題和線性問題;天元、四元所列籌式刻畫了高次方程問題。等式本身就具有代數符號的性質。
對於中國數學中的程序化計算,最近越來越多地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的興趣。有人形象地把算籌比喻為計算機的硬體,而表示演算法的「術文」則是軟體。可見中國數學傳統活力源遠流長。
把數和數的性質、數和數之間的四則運算在應用過程中的經驗累積起來,並加以整理,就形成了最古老的一門數學──算術。
關於算數的產生,還是要從數談起。數是用來表達、討論數量問題的,不同類型的量,也就隨著產生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數。遠在古代發展的最初階段,由於人類日常生活與生產實踐中的需要,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就產生了最簡單的自然數的概念。
在算術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實踐和理論上的需求,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古算術從兩個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一方面在研究自然數四則運算中,發現只有除法比較復雜,為了尋求這些數的規律,出現了一個新的數學分支,叫做整數論。
另一方面,在古算術中為了能找到更為普遍適用的方法來解決各種應用問題,於是發明了抽象的數學符號,從而發展成為數學的另一個古老的分支,也就是初等代數。
在古代,算術是數學家所研究的對象,而現在已變成了少年兒童的數學。
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的《九章算術》,由246個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題及其解法所構成,分為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內容涉及初等數學中的算術、代數、幾何等,包括分數概念及其運算、比例問題的計算、開平方和開立方的運算、負數概念、正負數加減運算、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開平方等復雜的運算
③ 數學的起源是什麼
數的誕生
數學──自然科學之父,起源於用來計數的自然數的偉大發明。
若干年以前,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往往幾十人在一起,過著群居的生活。他們白天共同勞動,搜捕野獸、飛禽或採集果薯食物;晚上住在洞穴里,共同享用勞動所得。在長期的共同勞動和生活中,他們之間逐漸到了有些什麼非說不可的地步,於是產生了語言。他們能用簡單的語言夾雜手勢,來表達感情和交流思想。隨著勞動內容的發展,他們的語言也不斷發展,終於超過了一切其他動物的語言。其中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語言包含了算術的色彩
人類先是產生了「數」的朦朧概念。他們狩獵而歸,獵物或有或無,於是有了「有」與「無」兩個概念。連續幾天「無」獸可捕,就沒有肉吃了,「有」、「無」的概念便逐漸加深。
後來,群居發展為部落。部落由一些成員很少的家庭組成。所謂「有」,就分為「一」、「二」、「三」、「多」等四種(有的部落甚至連「三」也沒有)。任何大於「三」的數量,他們都理解為「多」或者「一堆」、「一群」。有些酋長雖是長者,卻說不出他捕獲過多少種野獸,看見過多少種樹,如果問巫醫,巫醫就會編造一些詞彙來回答「多少種」的問題,並煞有其事地吟誦出來。然而,不管怎樣,他們已經可以用雙手說清這樣的話(用一個指頭指鹿,三個指頭指箭):「要換我一頭鹿.你得給我三枝箭。」這是他們當時沒有的算術知識。
大約在1萬年以前,冰河退卻了。一些從事游牧的石器時代的狩獵者在中東的山區內,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農耕生活。他們碰到了怎樣的記錄日期、季節,怎樣計算收藏穀物數、種子數等問題。特別是在尼羅河谷、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發展起更復雜的農業社會時,他們還碰到交納租稅的問題。這就要求數有名稱。而且計數必須更准確些,只有「一」、「二」、「三」、「多」,已遠遠不夠用了。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及兩河周圍,叫做美索不達米亞,那兒產生過一種文化,與埃及文化一樣,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埃及人雖然相距很遠,但卻以同樣的方式建立了最早的書寫自然數的系統──在樹木或者石頭上刻痕劃印來記錄流逝的日子。盡管數的形狀不同,但又有共同之處,他們都是用單劃表示「一」。
後來(特別是以村寨定居後),他們逐漸以符號代替刻痕,即用1個符號表示1件東西,2個符號表示2件東西,依此類推,這種記數方法延續了很久。大約在5000年以前,埃及的祭司已在一種用蘆葦製成的草紙上書寫數的符號,而美索不達米亞的祭司則是寫在松軟的泥板上。他們除了仍用單劃表示「-」以外,還用其它符號表示「+」或者更大的自然數;他們重復地使用這些單劃和符號,以表示所需要的數字。
公元前1500年,南美洲秘魯印加族(印第安人的一部分)習慣於「結繩記數」──每收進一捆莊稼,就在繩子上打個結,用結的多少來記錄收成。「結」與痕有一樣的作用,也是用來表示自然數的。根據我國古書《易經》的記載,上古時期的中國人也是「結繩而治」,就是用在繩上打結的辦法來記事表數。後來又改為「書契」,即用刀在竹片或木頭上刻痕記數.用一劃代表「一」。直到今天,我們中國人還常用「正」字來記數.每一劃代表「一」。當然,這個「正」字還包含著「逢五進一」的意思。
④ 關於數學的資料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現時數學已包括多個分支.創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則認為:數學,至少純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結構,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發的演繹系統.他們認為,數學有三種基本的母結構:代數結構(群,環,域,格……)、序結構(偏序,全序……)、拓撲結構(鄰域,極限,連通性,維數……).
(4)數學原名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學分支
一、數學史
二、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a:演繹邏輯學(亦稱符號邏輯學)b:證明論 (亦稱元數學) c:遞歸論 d:模型論 e:公理集合論 f:數學基礎 g: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其他學科
三、數論
a:初等數論 b:解析數論 c:代數數論 d:超越數論 e:丟番圖逼近 f:數的幾何 g:概率數論 h:計算數論 i:數論其他學科
四、代數學
a:線性代數 b:群論 c:域論 d:李群 e:李代數 f:Kac-Moody代數 g:環論 (包括交換環與交換代數,結合環與結合代數,非結合環與非結 合代數等) h:模論 i:格論 j:泛代數理論 k:范疇論 l:同調代數 m:代數K理論 n:微分代數 o:代數編碼理論 p:代數學其他學科
五、代數幾何學
六、幾何學
a:幾何學基礎 b:歐氏幾何學 c:非歐幾何學 (包括黎曼幾何學等) d:球面幾何學 e:向量和張量分析 f:仿射幾何學 g:射影幾何學 h:微分幾何學 i:分數維幾何 j:計算幾何學 k:幾何學其他學科
七、拓撲學
a:點集拓撲學 b:代數拓撲學 c:同倫論 d:低維拓撲學 e:同調論 f:維數論 g:格上拓撲學 h:纖維叢論 i:幾何拓撲學 j:奇點理論 k:微分拓撲學 l:拓撲學其他學科
八、數學分析
a:微分學 b:積分學 c:級數論 d:數學分析其他學科
九、非標准分析
十、函數論
a:實變函數論 b:單復變函數論 c:多復變函數論 d:函數逼近論 e:調和分析 f:復流形 g:特殊函數論 h:函數論其他學科
十一、常微分方程
a:定性理論 b:穩定性理論 c:解析理論 d:常微分方程其他學科
十二、偏微分方程
a:橢圓型偏微分方程 b:雙曲型偏微分方程 c:拋物型偏微分方程 d: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e:偏微分方程其他學科
十三、動力系統
a:微分動力系統 b:拓撲動力系統 c:復動力系統 d:動力系統其他學科
十四、積分方程
十五、泛函分析
a:線性運算元理論 b:變分法 c:拓撲線性空間 d:希爾伯特空間 e:函數空間 f:巴拿赫空間 g:運算元代數 h:測度與積分 i:廣義函數論 j:非線性泛函分析 k:泛函分析其他學科
十六、計算數學
a:插值法與逼近論 b:常微分方程數值解 c: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d:積分方程數值解 e:數值代數 f:連續問題離散化方法 g:隨機數值實驗 h:誤差分析 i:計算數學其他學科
十七、概率論
a:幾何概率 b:概率分布 c:極限理論 d:隨機過程 (包括正態過程與平穩過程、點過程等) e:馬爾可夫過程 f:隨機分析 g:鞅論 h:應用概率論 (具體應用入有關學科) i:概率論其他學科
十八、數理統計學
a:抽樣理論 (包括抽樣分布、抽樣調查等 )b:假設檢驗 c:非參數統計 d:方差分析 e:相關回歸分析 f:統計推斷 g:貝葉斯統計 (包括參數估計等) h:試驗設計 i:多元分析 j:統計判決理論 k:時間序列分析 l:數理統計學其他學科
十九、應用統計數學
a:統計質量控制 b:可靠性數學 c:保險數學 d:統計模擬
二十、應用統計數學其他學科
二十一、運籌學
a:線性規劃 b:非線性規劃 c:動態規劃 d:組合最優化 e:參數規劃 f:整數規劃 g:隨機規劃 h:排隊論 i:對策論 亦稱博弈論 j:庫存論 k:決策論 l:搜索論 m:圖論 n:統籌論 o:最優化 p:運籌學其他學科
二十二、組合數學
二十三、模糊數學
二十四、量子數學
二十五、應用數學 (具體應用入有關學科)
二十六、數學其他學科
⑤ 數學是什麼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
拓展資料
數學(漢語拼音:shù xué;希臘語:μαθηματικ;英語:Mathematics),源自於古希臘語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會被用來指數學的。
其在英語的復數形式,及在法語中的復數形式+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復數(Mathematica),由西塞羅譯自希臘文復數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