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教4歲孩子作數學題
教孩子數學題
首先還是要從思維方式上著手
孩子的形象思維強些
比如教7+8
用火柴棍或者有學具更好
用小棒
數7個
然後再數8個
加起來是多少
從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是要有個轉化過程的
我教我兒子是這樣的
還是以7+8為例
我先讓我兒子在心裡記住一個大的數
8
然後再伸出7個手指
接著8往下數
數完手指就是得數
慢慢熟練了
就不用手指了
我兒子是2002
12
29
出生的
現在上中班
十以內加減法很熟練了
口算
20以內加減法也很不錯
一般10以內加減法就可以了
但是應該熟練掌握
稍好些20以內加減法可以掌握了
Ⅱ 求word技術 給小孩子出數學題
一、word中操作: 1、在第一題與第二題之間用回車插入拆入一定數量的空行。 2、復制這些空行在下面每兩題之間復制這些空行。 3、選中全部內容,點菜單欄-格式-分欄-選擇三欄-確定。 二、用Excel製作後復制到Word中(在excel中不要畫框線): 1、把你word中的計算題全部復制到excel中,結果是一列幾百行,平均分為三部分,把後兩部分剪切-粘貼到第二、三列。 2、如果只要求列印出來每題之間有足夠的答題距離,那麼可以直接調整個單元格的行高、列寬,設置單元格的格式為上下靠上、左右居中。把表格復制到word終中就可以了(也可以在Word中調整行高列寬)。
Ⅲ 小學一年級學生不會提數學問題,我該怎麼辦
能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是個很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培養起。一年級數學教材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要求,給了我們教師很多訓練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平台。但是,很多教師往往因為學生年齡小,和這種能力常常用於語言的原因而忽視了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學生具有正確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對問題有個清晰的認識,更好地去理解題意,為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訓練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作用如此顯而易見,我們教師還能忽視學生正確提出數學問題的教學嗎?
由於我們的忽視,學生口頭上可能表達的很好,但是需要文字表達時就會出現下面這些情況:
1 兔子18隻,比猴子少多少只?
2 18隻和27隻共有幾只?
3 兔子和猴子共有幾只?
4 兔子有18隻,猴子有27隻?
上述問題或多或少有些錯誤,我們老師當然不難看出,問題在於對於學生出現錯誤時,我們有些教師只是覺得幫助學生語言表達准確就夠了,至於學生的筆誤是可以諒解和忽略的,有些老師甚至把這些問題中的某些問題看作是正確的,認為對於表達本來很困難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我的觀點則正好相反,正因為是難表達,我們才該去鍛煉學生,正因為是一年級學生,我們才不能疏忽這些看得見的錯誤。老師們都明白,語言表達是可以省略的,一個詞一個字在語言環境中都能表達出一個清楚的意思,可是文字表達卻預設這些環境,不寫完整就很難讓人明白,體現邏輯思維特點的數學問題在書面表達上就更為嚴謹。教學生說好一句話,正確提出數學問題,我們教師責無旁貸,那麼如何教好一年級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正確的數學問題呢?在這里,我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見解,以此和熱愛教育的同仁共同探討。
首先,我們來觀察一個完整的數學問題,如「18隻兔子和27隻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含有問題信息和問題模式兩個構件問題,見圖示
18隻兔子和27隻猴子 一共有多少只?
↓↓ ↓↓
問題中的信息 問題中的加法模式
一個問題至少含有2個以上的數學信息,每條信息都應有信息項目、信息數量及信息單位三個組成部分,在上述題目中,「兔子、猴子」就是這條信息中的信息項目;「18、27」就是信息中的數量;「只」就只是單位了。寫好一條信息就得寫好信息中的這三個內容,我們教師不難把問題信息中三個組成部分剖析清楚,也等於讓學生明白了寫好數學信息的關鍵,學生應該能夠接受並逐步掌握。
數學問題中的模式和其他模式一樣都是框架的、可及的,小學一年級學生能提出的問題不外乎有加法模式和減法模式兩種,加法模式即:_______和______ 一共有多少?減法模式即:______ 比 _____ 多幾?或 ____ 比_____少幾?這兩種模式架構簡單,易於理解,我們教師很容易分析也很能直觀實施教學,學生不難掌握。
教學生正確提出數學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容易細化教學活動,能夠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活動,便於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理解正確提出數學問題的方法應該不成問題。數學知識學生接受了,就有待於鞏固,而鞏固知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設計訓練。我們教師可以分步設計以下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逐步印證老師傳授的知識要點,形成自己特有的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品質。
根據圖示,填填問題信息。
10塊 17塊 21塊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共有多少塊?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多多少塊?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少多少塊?
二、 根據問題中的信息,選擇問題模式填上。
1、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__ ?
2、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據圖示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些完整的數學問題嗎?
34隻 28隻 12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根據提示修改前述幾個錯誤的問題。
1、兔子18隻,比猴子少多少只?(少信息:猴子有幾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隻和27隻共有多少只?(問題信息中少信息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子和猴子一共有幾只?(問題信息中少信息數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子有18隻,猴子有27隻?(沒有問題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上述到位的分析講解和層次性極強的訓練手段,我們教師還要倡導積極的數學語言環境,多開展培養學生能力的數學活動,相信一年級的小朋友也會表現得讓我們每個老師都很驚訝!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拿到題目,無從下手,有的停住筆頭不動,有的苦思冥想眉頭緊鎖,有的甚至馬上呼喊求救:什麼意思啊?怎麼做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
1、獲取信息,發現問題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獲取信息的關鍵是從學會讀題開始的。解決問題教學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應該是從學會讀題開始。他們是一張白紙,教師需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樣,一步一步慢慢教,教他們怎麼讀題,逐漸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一般可從「准備課」起就訓練說一句完整的話,而後再逐步訓練學生說兩句話、三句話。在此基礎上,可結合具體題目引導學生試著將第三句話改說成疑問句,逐步熟悉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在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中,大部分學生是這樣在說圖意的:有3個紅氣球,又拿來1個藍氣球,合起來是4個氣球。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試著將第三句話改說成「一共有幾個氣球?」,讓學生初步了解要解決「一共有幾個氣球?」這個問題,就是把3個紅氣球和1個藍氣球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低年級學生的問題解決很多是通過圖畫和對話的情境呈現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策略。在呈現情境圖後,要指導學生明確看圖的順序,學會從具體的圖畫或對話中收集相應的信息。經過不斷摸索,我們注意引導學生採用「①②③讀題法」,「①②」是已知信息,「③」是問題。無論是圖畫的實際問題,還是圖文結合的實際問題,或者純文字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初步讀題後,都先標出「①②③」,從而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2、嘗試探索,分析問題
例如:「每條船最多可坐6人,44名學生需租幾條船?」常見的做法是引導學生計算一下,44÷6=7(條)……2(人),故需租7條船。但這樣的教學缺乏對多種問題解決策略的嘗試和探索。所以,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探索:
(1)6×7=42(人),7條船可坐42人,多2個人,需租8條船。
(2)6個6個地加,共加7次餘2人,需租8條船。
(3)從44里依次去掉6人,去7次後還有2人,需租8條船。
(4)7×6=42人),9×6=54(人),7條船隻能安排42人,不夠,而9條船太多了,所以8X6=48(人),比較合適的是租8條船。
嘗試策略就是多種方法的「試誤」過程。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數學水平,因此,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讓學生採用嘗試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3、畫圖輔助,解決問題
小學低年段學生因年齡的局限,運用會畫圖輔助的策略,讓學生在紙上塗塗畫畫可以拓展思路,啟迪思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找到問題解決的關鍵。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這一單元中,要讓學生數一數,寫出11~20各數。學生可以滿「十」先圈一圈,然後再加上剩下的,這樣就能保證寫出來的數是正確的,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十」和「一」的關系。
再如:「一隻蝸牛從5米深的井底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那麼要幾天爬到井口呢?」大多數學生是這樣想的:蝸牛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就等於一天爬1米,井深5米,那不就是要5天了嗎?通過引導學生在紙上畫圖,拓展了思路,幫助他們找到了問題解決的關鍵。第一天爬3米滑下2米等於只向上爬1米,第二天同樣是這樣共爬了2米,第三天再爬3米就直接到了井口不會再滑下去了,所以只需3天就可爬到井口了。用畫圖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從而能幫助學生迅速地搜尋到問題解決的途徑。
4、親身實踐,提高問題解決意識
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實踐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過模擬現實,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如在教學人教版「認識人民幣」知識之後,在教學中,教師騰出一定的時間,創設「模擬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演練中學習「買賣東西」。學生在模擬購物活動中識別商品,會看標價,會拿錢找錢,並初步學會識別假幣,懂得要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回家幫媽媽購買物品,達到了「雖課已盡,但學習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實現了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師除努力為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之外,還應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面對現實問題,學生能夠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並探索解決方案,也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意識的根本所在。
Ⅳ 怎樣幫孩子出數學判斷題
判斷題分三大類: 一,概念判斷。考察學生對學過的數學概念是否掌握准確。 二,規律判斷。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思維的嚴密性。 三,因果關系判斷。也就是相當於填空題前面給出條件,後面的結果對不對。(由於不知您的孩子是幾年級,所以沒舉例。)
Ⅳ 小學數學應用題該怎麼怎麼給孩子講啊
小學應用題不應該用高等的數學來講述
這樣他肯定聽不懂
主要是運用算數的一些東西來講
講的時候要深入淺出
有時候做些適當的舉例子,作比較,引用等說明方法將促於他的理解
主要還是要讓他能夠理解,特別是這種數學思想.但不一定要是什麼高深的,如構造法之類的,講了他聽不懂的.而要讓他配賣薯知道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分類討論,很容易失分的,這將有利於他以後的學習.,1,最好讓他先做一遍,如果做不倒,把答案給他讓他自己理解,其實講多了不好,不利於孩子自己培養思考能力,他實在想不出就稍微點撥下,我一般都是自己想問題的,所以自學能力就強一些了,2,拿書來講啊,不聽打 *** ,2,有些題目是超綱的,培者就隨便帶過反正也考不到
有些上課講過的,他還不會的話,說明上課沒聽
就把上課的主要內容講一遍問他明白了沒,之後再讓他做一遍
還不會的話就畫圖,列等量關系的算式,把他的思路理清,之後再講解。,2,讓孩子自己先做,實在不會則略加提示,讓孩子自己思考,慢慢他自己就會有自己的思路了,不同意一樓給答案的觀點。,1,畫圖,畫圖之後題目的 條件會比較清晰,各數量的 關系也清楚,1,有孩子的家長都已經都是成年人了,只要是上過初中的都會用方程了,而學會方程的人一般就不再使用算術法了,所以學歷越高的家長,越不會輔導小學的孩子,往往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混和運算的算術題方程化,把孩子弄得雲里霧里的找不到頭緒。建議:先熟悉孩子的教材,吃透了課本,(這不難),再按照課本的做法輔導孩子。但輔導孩子不是替孩子做題,只不孩子困惑的地方點撥一下即可,更不要替孩子檢查作業,看出錯誤不要指出來,要孩...,0,郁悶,好難啊,我怎麼也不會哦 心算都算出來了,5天,(1/30+1/20)(15-x)+1/30x=1,x=5。乙隊離開5天,忘了小學配手能不能用方程式解題,0,題意沒有讀懂,應該加強閱讀理解!和他多溝通,陪她一起讀一些課外讀物。例如心裡的鎖、鞋裡的沙.....之類的書籍。一邊讀,一邊分析,0,
Ⅵ 幼兒園數學題怎麼做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准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鍾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溝通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系,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系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類型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Ⅶ 幼兒園的老師怎麼教孩子做數學題的比如8+7之類
教孩子數學題 首先還是要從思維方式上著手 孩子的形象思維強些 比如教7+8 用火柴棍或者有學具更好 用小棒 數7個 然後再數8個 加起來是多少 從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是要有個轉化過程的 我教我兒子是這樣的 還是以7+8為例 我先讓我兒子在心裡記住一個大的數 8 然後再伸出7個手指 接著8往下數 數完手指就是得數 慢慢熟練了 就不用手指了 我兒子是2002 12 29 出生的 現在上中班 十以內加減法很熟練了 口算 20以內加減法也很不錯 一般10以內加減法就可以了 但是應該熟練掌握 稍好些20以內加減法可以掌握了
Ⅷ 如何教孩子用算術做數學題
學習計算分3個關鍵步驟
第1步動作:孩子學習計算初期,會進行實物拼擺和掰手指,動作熟練後,能迅速擺出加、減的過程。
第2步形象: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盡量引導孩子按順序加減。比如手指按順序加減,可以4+5=9,那5+4呢?多問問孩子為什麼,引導他順著想、倒著想,反復練習,他就會覺得數學多樣並不枯燥。
第3步抽象:在按順序思考的過程中,漸漸換著花樣和孩子玩,不用手指用眼睛來解決問題,讓孩子有個從形象到抽象轉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