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法
導語:有些幼兒園教師對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價值和功能、幼兒數學學習的心理機制等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下。以下是有關幼兒數學教育的幾點想法,以期能提高幼兒教師組織幼兒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要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必須要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
《數學課程標准》總體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幼兒在教學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成為主動的探索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1、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幼兒敢於提問
要使幼兒敢於發問,首先老師應該不管在課堂上還是課下都要努力創設一種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經常對幼兒微笑,經常摸孩子的頭,說幾句贊揚的話;對幼兒每天的不斷進步給予鼓勵表揚;經常和孩子做游戲,打鬧在一起,不僅做幼兒的老師,還要做幼兒的朋友,從而拉近與幼兒在身體和心理上的距離,讓幼兒敢於親近教師。 其次,要允許幼兒“出錯”。這是幼兒敢於提問的前提條件。
幼兒的思維發展還不成熟,並且常常看到什麼問什麼,想到什麼問什麼,當幼兒提出的問題與學習內容不符時,教師應該首先肯定他提問的勇氣,然後再給予適當的點撥、指導,引導他一步步的說出問題。不能對幼兒的提問不予回答,這樣,幼兒就會敢於提問。這是幼兒發問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2、傳授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會提問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達爾文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基於幼兒經常在數學教學中,提出毫無意義的問題,教師應該交給幼兒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幼兒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會提問,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幼兒的發問精神。注重“言傳身教”,培養問題意識 ;關注學習過程,培養問題意識;關注個別差異,培養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問題意識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應該“從問題情境出發”。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幼兒的情感體驗,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幼兒迅速而正確地理解學習內容,促進其心理技能和諧發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和實際教學內容,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這一點在 “內容標准”中有多處體現。
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現實生活是幼兒教學概念的源泉,幼兒的數學知識和他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幼兒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幼兒每天接觸的各種事物都會和數、量、形有關。
例如:他們說到自己幾歲了,就要涉及數:和別的幼兒比身高,實際就是量的比較等等。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知識的源泉,興趣更是學習的動機。兒童都喜歡童話、寓言故事等,老師可以把問題融入這樣的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培養發問精神;創設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成就需要。而且每個幼兒都具有好勝、好強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幼兒在這樣的情境中獲得成功,滿足成就動機的需要,從而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
二、要在不同領域滲透數學學習
幼兒園各領域教育內容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都包含著一定的關於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內容,因此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可以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的教育內容。在體育活動中,可以把數概念融合在“跳格子”等體育游戲幫助中,可以通過隊列變化幫助幼兒形成空間方位意識。在繪畫、泥塑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形狀、對稱意識及體積等感性經驗。
在藝術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關系的物體,如樹葉的排列、花朵的數量、蝴蝶的對稱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魅力。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語言活動中,可以讓幼兒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習數概念,如“今天星期一,猴子開飛機;今天星期二,猴子學畫畫;今天星期三,猴子去爬山……”這種語言用簡單的形式反映了數學的規律。在音樂教育中,我們可以將點數活動配上優美的旋律,讓幼兒在反復吟唱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
在區域游戲中探索學習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頭腦、雙手、嘴巴、空間、時間”等。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越來越感到區域游戲在幼兒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有些方面正是集體活動所難以實現的。 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區域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沉浸在游戲情境中,自發地探索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
三、要強調數學教育活動評價與教育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對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進行評價 ,可以了解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計劃、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環境、設備、材料等是否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是否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可以了解幼兒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數學教育目標;可以了解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方法等存在的問題;還可利用反饋機制,使幼兒看到自己已有的進步 ,影響到幼兒的自我評價,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動機和參與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激勵幼兒繼續學習。
總之,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中的每一個因素,對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有效性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努力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對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幼兒的潛能 ,發展和豐富幼兒數學教育的理論 ,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
B. 怎樣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一)幼兒數學教育的主要方法
教育方法是實現教育目標小神童手腦速算重要手段。教育方法包括教小神童手腦速算方法和學的方法,它既要考慮教師怎樣教,又要考慮幼兒怎樣學。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幾種。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兒按一定的要求和規則正配仔操作、擺弄提供的材料,並在與材料相互作用中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運用操作法需要主要以下問題。
(1)提供的材料應數量足夠並具有層次性,既體現所學的教學內容,又能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要;
(2)幫助幼兒明確操作要求和活動規則;
(3)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操作、嘗試和探索的時間;
(4)採用不同方式引導幼兒整理、歸納和提升操作中獲得的感性經驗。
2、游戲法
游戲法是指通過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的一種方法。運用游戲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1)游戲的主要情節不宜過分復雜、新奇,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2)游戲的內容應凸顯數學教育的要求;
(3)游戲的選擇應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小年齡幼兒多選擇情境游戲,大年齡幼兒多選擇智力和口頭語言游戲。
3、演示講解法。
小神童手腦速算演示講解法是指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教具和學具展示給幼兒看,或者通過示範的動作或選擇的範例來說明所要介紹的舉汪知識、技能和規則,使幼兒明確需要做什麼以及怎樣做的一種方法。講解法是教師用口語說明或解釋向幼兒展示教具、範例、學具的一種方法。運用小神童手腦速算演示講解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的演示講解要突出學習的重、難點以及有助於發展幼兒思維的關鍵問題;
(2)演示的教具、範例或學具應足夠大,以便全體幼兒觀察;
(3)教師演示的動作要適當放慢,以便全體幼兒觀察到細節;
(4)教師講解的語言應簡潔、明確、生動。
4、觀察、比較法。
觀察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的特徵的一種方法。比較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兩個(或兩組)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感知和找出它們在數、量、形等方面異同的一種方法。運用觀察、比較法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或動作,引起幼兒對被觀察物的注意,並給予適當適度的指導;
(2)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之間存在聯系時,才有比較的可能,並應在同一標准下進行比較。
(二)幼兒數學教育的途徑
幼兒對數的理解是一個漸近、變化以及主動建構的過程,它依賴於感性經驗,並在社會性交往過程中得到發展。幼兒的數學經驗來自於自然學習、非正式學習和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只有當學習發生賣物在幼兒熟悉且有意義的情境中時,幼兒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途徑包括:專門的數學教學活動、主題活動、區角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活動,不同的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數學經驗。
1、專門的數學教學活動。
專門的數學活動是由教師發起的,指向幼兒學習的雙邊活動。它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在幼教實踐中,教學常以全班的形式進行,因此常稱作集體教學或上課。
專門的數學教學活動對幼兒數學學習的價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門的數學活動提供的系統化的學習內容和關鍵性的學習經驗,為幼兒數學概念的發展提供了階梯。在專門的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經驗經過教師的有意識選擇,因此這些經驗的學習,有助於幼兒感受、體驗事物的數量關系,感知、把握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從而發展抽象邏輯思維,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2)專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直接指導,為幼兒數學概念的發展提供了支架。在專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為幼兒獲得數學經驗創設環境,提供學習材料,還通過自己的直接指導促進幼兒的發展。如教師根據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以及活動中的表現,選擇有意義、有挑戰性的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並鼓勵他們通過猜測、操作、討論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積累了數學經驗,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技能,也發展了抽象邏輯思維。
(3)專門的教學活動所採取的集體教學形式,為全體幼兒的共同發展創造了條件。專門的教學活動通常採用全班或分組的集體形式,保證了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活動,獲得發展。在專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直接指導對全體幼兒施加影響。這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不僅是對幼兒的數學啟蒙,而且也使幼兒在與人、物的互動中,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當前,我國相當一部分幼兒園班級人數眾多,環境條件和可能提供的材料有限,教師很難保證對所有幼兒實施個性化的指導。因此,集體教學就顯得非常必要,它是全體幼兒獲得基本發展的重要保證。
C.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育
導語:有些幼兒園教師對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價值和功能、幼兒數學學習的心理機制等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下。以下是有關幼兒數學教育的幾點想法,以期能提高幼兒教師組織幼兒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1.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
例如:孩子們發現方向盤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幼兒園的玩具形狀、顏色、大小不同。上下樓梯時數階梯,進餐時將碗筷一一對應,整理玩具時可按形狀、顏色分類。散步時可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戶外活動時可說說自己所處的位置等等。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了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2.在游戲中滲透數學
如在角色游戲中,讓幼兒給物品標價、按“數”(或圓點)“購”物,積累有關數物對應的經驗。也可通過上“餐館”點菜――一條魚、二碗面、三隻蝦、四個包子……學習量數、數數和序數等數學知識。
二、創設開放的、激發主動探索的環境
1.提供的材料應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皮亞傑理論認為,3―6歲幼兒處於前運算時期,思維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實思考性和直覺判斷性,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需通過反復的自由探索、親身體驗才能達到動作的內化,在頭腦中產生可逆性思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才能產生符合邏輯的推理。可見,幼兒的數經驗是通過與周圍環境交互作用而進行自我建構獲得發展的。教師應為發展水平不同的幼兒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發展速度選擇材料。
2.數學材料的選擇應該生活化
(1)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創設活動沖突,引導幼兒尋找材料。如:大班幼兒學排序,我們利用幼兒洗手時經常出現推拉、擁擠等混亂現象的問題,請幼兒為老師想辦法,怎樣解決洗手不擁擠的問題,幼兒很快進入角色,踴躍發表意見,有說一組一組去的,有說讓女孩先洗的,有說要互相謙讓的,有幾名幼兒說出了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教師肯定了幼兒的想法,特別表揚了說出排隊方法的幼兒。緊接著教師又提出了生活中什麼場合要排隊,家裡的東西哪些可以排隊等與數有關的問題。
同時請幼兒回家找可以排隊的物品,看誰找得多,並且帶來幼兒園,與其他幼兒一起玩排隊游戲。不能帶的物品可以畫下來講給小朋友們聽。這樣從幫助解決問題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了幼兒積極探索和學習的願望。
(2)交換自帶材料,多角度理解數學關系。幼兒從家裡帶來的材料種類繁多,包含的關系數學也不計其數。幼兒對同伴的材料往往產生好奇,總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利用這種好奇心,引導幼兒在同伴的材料中學習數學知識。這樣相互地交換操作,可用材料極其豐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蘊藏的數學關系中,幼兒拓寬了視野,也得到了無限的樂趣,增強了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時教師也從製作材料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幼兒的觀察指導中。
(3)記錄操作結果,促進思維由具體向抽象升華。由於材料多,所反映的數學關系也多,完全由教師安排誰與誰交換、誰玩誰不玩是不合適的,也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同時,每個幼兒的操作結果都由教師去記錄也辦不到。為了使整個過程不至於雜亂無章,教師可作一些原則性安排,但主要精力是引導幼兒自己記錄。記錄的方法可由自己選擇,這樣一來,幼兒會創造出許多有效的記錄方法,這種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是幼兒在自己操作喜歡的材料中自然形成的,這也正是我們數學活動促進思維發展的落腳點。
三、鼓勵幼兒進行探索
“數學學習紮根於兒童的生活和經驗,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在這樣的學習和實踐融為一體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的認知方法和探索方法――科學加工過程的方法。”當幼兒操作物體時,教師可通過提問擴展幼兒已有的`探索活動。例如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個房子,可以跟孩子說:“這個房子用了幾塊積木?還可以搭什麼?”《綱要》第3部分第10條規定了幼兒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當孩子會用各種方式來探索和利用物體時,教師應對幼兒所做的事表示支持,並幫他們作出新的嘗試。
四、學慣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新《綱要》提出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一些簡單的問題,“解決問題”應該是數學課程的中心。我們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我給幼兒提供管理班級出勤的機會,讓幼兒統計8點前到園的小朋友是多少,8點後到園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媽媽送來的是多少,爺爺奶奶送來的是多少,等等。
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不斷探索更新的過程,新《綱要》對數學教育領域提出了許多新的理念,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認識,從而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
D. 幼兒園怎麼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導語: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一、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有了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的主體性便得到充分發揮,幼兒就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就富於探索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效率肯定會明顯提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傾注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就會出現“皮克馬利翁效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能力強幼兒“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弱勢群體“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等生轉化。幼兒由“親其師”、“敬其師”到“信其道”,從而樂於接受教誨,樂於投入學習。
二、採用多元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慾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需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強有力的興趣因素和求知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成功而不斷得到發展。有的幼兒就是因為學習困難,學習失敗,對學習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營造良好的氣氛,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應注意下面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積極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啟迪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始至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幼兒的靈感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有疑才能激發幼兒認知上的矛盾,使幼兒處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幼兒的興奮點轉移到教師提供的新知背景中,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引發幼兒探索問題的'熱情。如喜洋洋馬上要進小學了,它要購買一些學慣用品,鉛筆盒7元、卷筆機4元,它帶了一張5元和6張一元,怎樣去買呢?這樣幼兒興趣濃厚,會帶著問題學習,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應用知識,使其心智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把握好教學難度,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
設置教學難度前應先摸清幼兒的“底細”。不同的幼兒,學習接受能力不同,合適的學習目標能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為幼兒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的經驗能使幼兒建立信心,提高興趣。當然學習目標的設置還應該達到幼兒最近發展區,使他們產生適當的內心緊張狀態,調動幼兒的積極求知心理,“目標太高”或者“目標太低”都不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學習內容分層次要求,因材施教。
幼兒的學習是有差異的,學習的興趣也不相同,為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個性特長,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彈性,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對能力強的幼兒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對中等幼兒加強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對“弱勢群體”加強基礎知識鞏固,使其跟上學習進度。如在中班數學教學《5以內的序數》幼兒材料操作時,能力強的幼兒看圖例與標記,小動物填空排序;中等幼兒看標記按順序給小動物排隊;能力差的幼兒講講一排小動物的位置,各排第幾個。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全體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4.及時反饋,及時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
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能激發起幼兒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知道結果,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使學習的態度更加投入,激起進一步學習的願望;通過教師反饋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大班幼兒),樹立克服缺點的決心,繼續前進。對於不同層次的幼兒給予適當的評價,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鼓勵,使幼兒保持一種積極的進取心理,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及時評價,使幼兒進一步產生改進學習的願望;再配合適當的表揚與鼓勵,對幼兒學習成果和態度加以肯定,可以激發幼兒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主義感。
三、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發幼兒多個感官的投入
傳統數學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數學教學內容又比較抽象,時間長了,幼兒就覺得枯燥乏味,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下降,從而使幼兒產生厭學、不喜歡數學的情緒。
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藉助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輕松引導幼兒進入直觀、形象乃至虛擬的場景,使其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定然倍增,定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例如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圖形寶寶》,即讓幼兒認識各種圖形。如果教師單純出示若干幾何圖形的圖片,機械重復地演示給幼兒看,幼兒就會感到無興趣可言。而製作《為圖形寶寶找朋友》的課件,畫面上有三個美麗的家,它們分別是小貓、小狗、小猴的家,小貓喜歡與三角形交朋友,小狗喜歡與圓形交朋友,小猴喜歡與正方形交朋友。
當滑鼠點擊到某個形狀,請幼兒幫圖形寶寶找朋友,並拉到相應的家裡;如果找對了,小動物就會發出歡快的叫聲;如果找錯了,這個形狀就會自動回到原來的位置(因為課件中的路徑是預先設置好的),發出“你找錯了,請再想想”的聲音,幼兒興趣盎然。運用電腦製作形態各異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配上色彩鮮艷的背景及活潑動聽的聲音,整個過程清晰、生動、形象、逼真,有效地刺激了幼兒的聽覺、視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並為完成活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合作學習,建立競爭機制,增強幼兒學習熱情
好勝心強、不甘落後也是當代幼兒共同的心理特徵,競賽正是利用這一心理特徵而成為點燃幼兒數學學習熱情有效的手段之一的。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競賽合作形式,以小組或兩兩同伴為單位,運用集體的力量提高學習效率,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更可以激勵幼兒開動腦筋,對所學知識深究探疑,強化記憶。如大班數學《黑白棋大賽》,通過將幼兒分成組進行黑白子對抗賽、合作擺“6”、“6子通”搶答賽等,幫助幼兒快樂地學習6的加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總之,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促進幼兒學習最有力、最穩定的動力,教師要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充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幼兒有更大的收獲。
E. 如何教導幼兒園孩子數學
如何教導幼兒園孩子數學?
1、教孩子要有耐心,從易到難:大部分的父母都屬於急於求成,總是希望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識,不要著急,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慢慢地加深難度。
2、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對數學基礎有了廣泛的應用,就不再老是背加法表、減法表、乘法表,而是可以學習一些可以實際應用的。父母可以培養小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從中可以理解數學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等。
3、可以讓孩子從形狀入手學習數學:父母可以讓孩子學會畫圓、正方形、長方形。父母可以讓孩子塗色,看哪個圖形塗色時間長,也可以用報紙來演示,折一次,減小一半的面積,再折一次,又減少一半,這都屬於基本平面圖形的學習。
4、父母在教孩子數學的過程中用形象的圖片表示:孩子一般對圖畫是非常感興趣的,用形象的圖片,例如一些小兔子或者是蘋果來形象地表示數字,通過這些來練習數學。
F.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多種方法
導語: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以及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會感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幼兒園數學教育。那該如何做好幼兒園數學教育呢?
1.結合角色游戲學數學
角色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模仿和想像,體驗活勸的樂趣。可通過角色游戲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在數學活動中,還要接觸到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裡”,讓幼兒扮演“小店員”或“娃娃阿姨”表演賣商品的游戲。還可以在“小診所中”,讓幼兒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給幼兒看病。還可以在“娃娃家”活動中提示幼兒清點娃娃的“數量”、玩具的“多少”,設計物品擺放的位置等。在角色游戲中滲透數學知識,既調動了全體幼兒的積極性,又注重了對個別幼兒的教育,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2.結合智力游戲學數學
在智力游戲中,可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如:復習大於號、小於號時,把1-10的數字卡片,按單數在上,雙數在下擺成兩排,教師說“5和2比”,全體幼兒邊舉“>”的卡片,邊說5大於2。老師再說“4和7比”,幼兒邊舉起“<”,邊說“4小於7”。在復習對單、雙數的認識時,可做游戲《神奇的花》。請一名幼兒做種花人,其餘幼兒集體朗誦兒歌:“神奇花,神奇花,風吹雨打都不怕,你猜猜,開的是什麼花?”種花人可以回答“單瓣花”或“雙瓣花”,其餘幼兒分組手拉手相應的各種單數(1、3、5、7、9)或雙數(2、4、6、8、10)。
3.結合戶外游戲學數學
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的世界的,由於年齡特點,孩子們更喜歡運動,我們要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戶外活動時,讓幼兒撿些小石子,小樹葉或從家自帶玉米、小麥、大豆粒等進行數的分合練習,讓幼兒自己動手分一分,練習數的組成。在復習相鄰數時,可以做游戲《找朋友》,讓幼兒在戶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兒胸前掛張數字卡片(1-10),老師邊拍鈴鼓邊說:“嗨、嗨快上來找好朋友”。老師用點兵點將的形式點到一名幼兒,幼兒大聲報數,“我是×”。然後與這個數的相鄰數一齊說:“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4.對現有體育游戲進行改編
許多現成的體育游戲注重的是對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的訓練,因其簡單有趣,深受幼兒的喜愛。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豈不是既練習了動作技能又鞏固了數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兩全其美。
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體育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還可以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游戲;結合圖形的數學,可創編體育游戲《跳房子》等,改編後的體育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5.有效開展多樣性數學操作活動
操作活動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材料,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思考,從而獲得初步的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還得教給幼兒有關的數學方法和經驗。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讓幼兒每拿到一道算式就口編一道符合邏輯的應用題。
在此類游戲活動中既能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10以內的加減計算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認識長方體時,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測量、觸摸、動手製作等多種方法來感知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結構特徵。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注重操作活動的實效性,提高幼兒對數學的感性認識。在數學教學中體會到,掌握各項知識的順序為:讀數、基數辨認圖形、分類、寫數字、組成和加減法,最難的是組成和加減法運算,可以充分利用操作活動來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
如:學習5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內容,這是其中的一組請幼兒仔細觀察5瓶果奶的不同,(1)瓶的大小不同:1隻小瓶,4隻大瓶;(2)瓶的形狀不同:2隻細頸瓶,3隻普通瓶子;(3)瓶的顏色不同:3隻紅色瓶,2隻綠色瓶;然後,讓幼兒根據剛才的觀察,用數字卡片排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並說出理由。幼兒必須運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語言表述等手段來完成這項任務。這比直接讓孩子死記5-1=4或1+4=5效果要好的'多。
6.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游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幼兒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我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如:吃餅乾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啟發幼兒動腦筋讓餅干“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節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乾的現象。
總之,游戲是個體主動的、自發的、愉快的自由活動。游戲是“兒童的工作”,但又不同於“成人工作”。將游戲融入數學知識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規則更受幼兒的歡迎,運動和操作是游戲的必要補充,我們採用游戲的形式,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和多樣化,教師教的輕松,幼兒學的愉快,數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G. 幼兒園數學怎麼教
正規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從小學的時候開始的,但是在幼兒園時期,幼兒們就會接觸到數學學習了。幼兒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學習數學的能力也不強,需要循序漸進底慢慢引導,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下面來看看幼兒園數學怎麼教吧。
1、 了解幼兒數學。教幼兒數學的宗旨不在於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數學知識,而是在於提升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對幼兒學習數學的一個啟蒙過程。
2、 小班幼兒數學。小班的幼兒年紀比較小,對數學沒有基本的認識。此時,應該從幼兒的生活入手,讓他們從自己的食物、穿的衣服等等方面開始學習數學。比如每天要吃幾個水果等等。
3、 中班幼兒數學。中班的幼兒學習數學,應該掌握十以內的數字和加減法,了解基本的數學圖形,比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通過歌謠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4、 大班幼兒數學。大班的幼兒應該了解百以內的數字順序,知道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了解空間方位,比如東南西北。通過畫畫和音樂的形式來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5、 學前班幼兒數學。學前班的幼兒可以開始學習寫數字和數字元號、簡單的數學圖形,了解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區別。可是做一些簡單的數學練習,但是不要留下家庭作業,以免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
6、 注意事項。幼兒園學習數學主要目的還是在於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對於學習進度比較慢的幼兒要保持耐心,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基本情況來調整學習數學的內容和進度。
以上就是對於幼兒園數學怎麼教的全部內容。
H. 幼兒數學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幼兒數學教育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幼兒數學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通過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幼兒數學教育。
根據幼兒期思維發展的特點,小班幼兒處於思維發展的感覺運動水平,中、大班幼兒處於感覺運動階段向具體形象階段發展的思維水平,因此幼兒很難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由此,教師最好讓幼兒通過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數學學習。一個精心安排的環境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發展他們的數學概念。
例如,教師安排了能為幼兒提供分類學習的環境。在一個架子上,教師擺放了各種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積塑片,讓幼兒進行分類;在另一個櫃子上,教師擺放了各種交通工具的卡片,讓幼兒根據名稱(車、船、飛機、火車)分類。
二、通過游戲進行幼兒數學教育。
游戲是幼兒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獲得數學知識,並有機會自由地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娃娃家中,「媽媽」將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發給「孩子們」。在這個簡單的游戲中,幼兒發展了一一對應的概念。
三、通過操作進行數學教育。
只有在幼兒參與了大量的活動,使用了大量的材料,並經常討論他們的觀察和發現,幼兒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例如,當兒童通過大量的操作,發現「1」是所有一樣東西所表示的集合時,並能用語言清晰地表示所有一樣東西的集合時,幼兒才真正掌握了「1」這個數的含義。
四、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數學教育。
兒童學習的方式和各自的.愛好是不同的,教師應該設計各種活動,提供不同選擇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兒童的各種需要。
例如,在進行分類的活動時,教師可提供各種不同顏色小型積塑片、各種不同的積木、各種學慣用具、各種餐具……,以滿足不同兒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過激發幼兒的思維來進行數學教育。
灌輸式的教學是一種不經兒童思考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幼兒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不可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因此,教師應該提倡啟發式的教學,鼓勵兒童通過操作,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各種問題情境,讓幼兒進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例如,教師可設置「如何知道誰是最高的」這個問題情境,讓幼兒進行思考。
當幼兒運用了挨個比較和測量的方法比較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後,教師又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找出全幼兒園最高的小朋友,怎樣才能找出全中國最高的小朋友,怎樣才能找出全世界最高的小朋友,從而引導幼兒了解測量單位是怎麼來的。
六、通過激發幼兒的情感來進行數學教育。
幼兒的情感極大地影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應該通過提供幼兒可接受的、鼓勵的、刺激的、可欣賞的環境,以此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使他們確信自己是有能力學好數學的,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積極態度。
例如,「這只杯子裝得水多,還是這只碗裝得水多?」的問題引發了幼兒的興趣,通過討論得出答案後,又使他們確信數學是有趣的,他們喜歡數學,也能學好數學。
七、通過語言進行數學教育。
數學概念的內化和語言技能的發展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用生動、簡潔、正確的語言表達,同時也給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的機會。
例如,當教師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配合具體的實物讓幼兒知道什麼是三角形以後,啟發幼兒用「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這樣的語言來表達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八、通過討論進行數學教育。
幼兒通過操作,通過自己的探索,對數學中的某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感受,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並和同伴一起討論他們的發現和問題。
例如,當幼兒用小石頭進行8的分解以後,教師就讓幼兒分幾個小組討論,讓每個幼兒都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能從同伴的想法中受到啟發。
在幼兒數學教育,這八種途徑不是絕然分開的,而是互相交織、互相作用的。這八種途徑的合理、充分的運用,將使教師的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幼兒的學習更加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