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放暑假了小孩下個學期讀學前班了應該布置點什麼家庭作業呢
建議可以考慮安排學生做手工活
② 怎樣給幼兒園孩子布置家庭作業
怎樣給幼兒園孩子布置家庭作業
不少幼兒園和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幼兒園該不該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事實上,布置作業在不少幼兒園,尤其高端幼兒園非常多見。這是因為適當的家庭作業,不但可以使幼兒從小就能樹立「上學要做作業」的意識,免除幼升小後淡漠甚至無視作業的麻煩,而且益於幼兒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但,該如何給幼兒布置呢?
幼兒家庭作業宜著眼於「觀察」
受幼兒年齡特點的限制,幼兒家庭作業不宜以所謂的寫字甚至算數為主,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觀察的主題或題目,以此來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秋季可以布置觀察落葉的作業,要求幼兒在家長陪伴下觀察秋季樹葉是什麼顏色,樹葉落下後大樹呈現什麼樣子。在第二天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幼兒清晰的表達出來,實在無法表達的,教師要幫忙表達,把樹葉的顏色和大樹的形狀清晰無誤的灌輸給幼兒。
幼兒家庭作業宜著眼於「手工製作」
完成某件事的黏度,又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一舉兩得。
布置手工製作作業時,老師需要把握住兩點,一是材料容易就地取材,二是家長能夠配合完成。比如,家家戶戶都有紙殼,可以布置給動物製作一所小房子;再比如家家戶戶都有紙張,可以布置製作一個信封、一條紙船等,簡單易做。
幼兒家庭作業宜著眼於「活動」
對於時間較長、家長空閑較多的周末或節假日,老師可以布置一些以活動為主題的家庭作業,這類作業要充分考慮家長經濟、時間等情況的承受能力。
比如,國慶節即將到來,老師可以布置在節日期間幼兒跟國旗合影,家長群體經濟條件很好的可以布置看一場愛國主義電影、游覽革命名勝古跡等。老師要在節後返園後,及時作好作業銜接問題,讓幼兒們紛紛表述國慶節是如何度過的,表達清晰的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表達模糊的要及時給予探尋式詢問和補充,讓節日活動作業圓滿完成。
幼兒家庭作業宜著眼於「習慣養成」
除去上述幾種,老師還應布置一些有益於幼兒自身習慣養成的家庭作業,讓幼兒在完成作業的同時,獲得良好習慣和素養方面的鍛煉與成長。
比如,老師可以布置一個「小小檢查員」主題的作業,讓幼兒在家負責檢查大人是否洗手,睡前是否洗腳,沒有做到的要負責監督改正,讓孩子從小樹立講究衛生的意識。再比如,布置一個感恩主題的作業,讓孩子回家給爸爸媽媽捶捶肩膀,道一聲辛苦了。同樣,老師要在次日檢查孩子們的完成情況,並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幼兒家庭作業看似平凡瑣碎,實則效能不容小覷,因為對應的是培養幼兒們成長所需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正所謂春風化雨,適宜適當的家庭作業對幼兒百利而無一害,應大力倡導。
插畫:花瓣網(我們致力保護原創,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
③ 如何幫助幼兒園孩子做作業
幼兒園的課程設置較為豐富,一般包含: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主要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目標,幼兒園會結合課程內容適當布置家庭作業。完成少量的、輕松而愉快的「家庭作業」可以提升幼兒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因此,幼兒園會根據幼兒特點,按一定頻率布置「家庭作業」,我們希望孩子在一種主動、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作業,而不會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 為促進幼兒科學發展,我們願意為家長提供一個明確的、有效的家庭作業指導方針。 一、幼兒園家庭作業的目的: 1、促進家園共育,為家長和幼兒進行相關親自活動提供素材。 2、豐富孩子們的知識經驗,鞏固、加深並得到擴展。 3、培養孩子的語言表到能力,鍛煉孩子成為家庭與幼兒園交流的使者,使幼兒有時間與父母共同交流討論他們在園的活動,並在討論中使園內經驗與家庭經驗相結合,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二、幼兒園家庭作業的內容: 1、手工操作類活動:如塗色、折疊、剪紙、粘貼等形式,增加幼兒小肌肉運動量,有時與園內教學內容相關。 2、探索嘗試類活動:教師會根據課程內容不定時地安排探索嘗試類活動作為家庭作業,如尋找季節的三個明顯特徵,嘗試做公交車,說出做公交車的三個體會,尋找春天裡草地上的三種花等。 3、交流溝通類活動:如把一件事說給家裡人聽等。 4、搜集整理類活動:如搜集可以做風箏的材料,搜集3種以上牛奶盒等。 5、游戲表演類活動:如在園內學習的故事、兒歌、歌曲回家表演給家人看,利用識字卡游戲。 6、知識鞏固類活動:如聽英語、續編詩歌故事,蒙氏數學作業紙等。 三、教師如何布置家庭作業: 1、在每次作業前,用幼兒理解的方式清楚地說明「作業」內容、完成時間、完成的方法等,鼓勵幼兒自主完成。 2、以板書的形式向接幼兒的家長清楚說明此次作業的內容、完成時間、完成的方法等,便於家長進行指導。 3、按時收回作業,並用適當的形式展出幼兒的作業成果,及時評價與鼓勵。 4、針對幼兒特殊情況及個體差異,與家長聯系溝通。 四、 家長對待家庭作業的態度: 1、幼兒除了在園和在家庭中獲得知識經驗外,還會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和經歷。家庭作業並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家長和孩子可以靈活掌握。 2、不要將教師即將教授的內容提前給孩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對活動的興趣。 3、盡量為孩子在家的時間安排各種活動,如體育活動、參與家庭事務、孩子自己選擇的活動等。 4、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鼓勵孩子自己記憶和表述老師布置作業的情況,對於孩子良好表現及時表揚和肯定。 五、家長如何指導孩子完成作業: 1、為孩子完成作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2、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需要的情況下,協助孩子一起完成作業。 3、通過提供材料、建議和對問題的講解和說明來支持孩子。 4、鼓勵孩子自己解決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多做傾聽者。 5、讓孩子做探索者和問題的解決者,您做支持者。 6、當孩子做作業時,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做一個有主動精神的人。 7、給予符合實際的期望值,把失敗看作學習的經驗。 8、激發學習熱情,孩子如果看到他們的父母是充滿熱情的、積極的學習者,讀者,探索者,自己也很可能成為高效率的學習者。 9.隨時了解孩子作業的情況,並幫助、監督完成情況。 一般來說,幼兒園會在每周末安排適當的家庭作業,你可以及時關注幼兒園的宣傳欄及博客,或與教師溝通、查看孩子的書包,與孩子溝通,以便隨時了解作業的布置和完成情況。
④ 學前班數學怎麼教
先從十以內的數字開始,用一些小棒小棍和生活中的物品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對數字感興趣。類似於數個數這樣的:
用一些有趣的道具、圖片、小游戲讓孩子們積極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⑤ 學前班數學怎麼教
一、精心准備,注重教法,讓學生在做中學習。
每一節數學課,把要交給學生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逐步體驗數學概念的內涵以及相應的運算規律。如:在教學「認識20以內的數」時,讓每位學生准備50根小木棍,10根一捆,然後比一比看誰拿的快,比10根多1根,比10根多5根,比10根多10根,學生的興趣特別濃。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比較科學的數學結論,使所感受到的經驗系統化,完成認識到過程的一次飛躍,同時學生也鞏固了前面學習的「10以內的數。
二、在生活中滲透數學教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
生活中,常常出現數學例子,例如讓班級小朋友發勺子、筷子。都可以讓小朋友參與到數學里去。就像學生准備的小木棍,還有學生的玩具,可以讓小朋友數一數玩具有多少個。平時學生站隊可以讓學生觀察班級里有多少學生。
三、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靈活性、敏捷性是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譬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教師示範串珠子串好後,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很快大家舉起了手說,一顆紅的一顆綠的,兩顆紅的兩顆綠的,三顆紅的三顆綠的,??。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是有規律的擺,接著在課本上有規律的塗一塗。這樣他們就知道了是有規律的,而不是亂串,亂擺,亂塗。學生的思維容易形成定勢,就讓他們多動手操作,比一比誰的擺法多。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注意預留作業,讓家長參與。
如何預留作業很重要,也很簡單,比如課堂留小作業,可以數一數家裡幾口人、家裡有幾雙鞋、家裡有幾個杯子、家裡有幾條毛巾等。多熟悉,運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⑥ 幼兒園大班數學練習題學前班數學組合怎麼做
讓孩子自己做。幼兒園大班數學練習題學前班數學組合是學校為了能夠讓學生們能夠初步學習數學的定義進行布置的作業,家長是不可以幫助學生做的,需要讓孩子自己做。
1、首先讓孩子自己打開數學練習題學前班數學組合題目。
2、其次讓孩子根據題目進行解答。
3、最後讓孩子做完後檢查。
⑦ 家長怎樣給學前班的孩子輔導數學
一、讀題三遍,認真理解題目要求
第一遍:看清每一個字。孩子用手指指著題目文字,家長領讀一句,孩子跟著讀一句。太長的句子可以斷開分兩三次讀。
這個過程是孩子們看清每一個字的過程,所以可以較慢或者斷開讀。孩子們經常看著字讀,就會慢慢認識這些字,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先讓孩子們自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教一下。
第二遍:完整地讀一遍題目要求,說說題意,勾出關鍵字詞。
讀完以後家長不要忙著給孩子解釋題意,而是鍛煉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要求是什麼意思。
如果發現孩子沒有理解正確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讓孩子讀一遍,盡量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題目給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經過幾遍讀題還是不能理解正確,家長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常用的提問方式有:
①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畫圈、連線、塗色、填空、計算……);②要求怎麼做?(把誰圈起來?把什麼樣的連起來?把什麼塗上顏色?……)。
例如:「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提問:做什麼?(塗色);把誰塗上顏色?(同樣高的);塗什麼顏色?(相同的顏色)。
孩子正確理解題意後讓他選出關鍵字詞勾畫出來,幫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上面這道題就可以這樣勾畫: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
第三遍:正確理解之後再讀一遍,加深記憶和理解。然後動筆做題。
二、獨立解決,自己檢查,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理解了題意以後,讓孩子自己答題。
2、答完題後,自己對照題目要求進行檢查。
檢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題檢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題目要求,對照題目要求檢查過程、最後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題,最基本的訣竅是讀一讀看是否通順;計算題一定要再算一下……。家長可以根據題目的類型指導孩子相應的檢查方法。
三、三種改錯的方法
孩子自己檢查以後再邀請家長檢查,如果發現錯誤,家長根據錯誤情況教給他改錯的方法。
1、A類:粗心的錯誤。
家長發現錯誤後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題目要求、圖或者文字,然後對過程、答案進行思考。
孩子如果自己發現並改正了,就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A,表示這類錯誤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類:方法、知識錯誤。
孩子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錯,家長可以給他提示。例如:
某題:下面哪一行不一樣,在它後面的括弧里畫「√」。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能夠理解題目要求是選擇不一樣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樣。家長可以這樣提示:「第一行的數字在發生什麼變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據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長直接告訴他答案。總之,能讓孩子去思考的,家長決不代替。
孩子根據提示做出來以後,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B,表示這類問題自己還有一些困難,是自己的薄弱點,需要以後多思考、多練習。
3、C類:無法理解的問題。
有些錯誤家長提示方法以後都不能解決,必須家長講解方法、過程,幫著孩子做出來的,這類問題請在序號下面寫一個C,表示這是孩子的難點,提醒孩子在老師講解類似問題的時候注意聽。
4、這些A、B、C符號的標注,其實就是孩子對自己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找到發生錯誤的根源,同時也幫助孩子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例如:對於A類錯誤,需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對於錯誤,需要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方法,多思考,多練習。
家長可以針對B、C類錯誤,再設計類似的題讓孩子練一練,力爭能夠在下一次不再成為薄弱點、難點。
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孩子在高段的學習中能夠進行自我管理。高段科目多,內容多,時間緊,復習時有針對性,把書、作業拿出來,重點針對B、C類進行復習鞏固,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知識的查漏補缺,重點突破,這樣節約時間,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