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導語:有效的教學離不開有效的管理。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各項任務,必須自始至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管理,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要依賴於良好的課堂環境,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可以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學生的身心發展指導等方面進行,從而達到有效的課堂管理。
一、動手操作,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小孩子的思維是從形象思維開始,然後到抽象的,根據低年級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該如何做。堅決克服不經思考,盲目動手的毛病。
例如,教學“數的組成”、“幾和幾”時,教師引導學生擺紅花(可用其它學具代替),“把4朵紅花分成兩份,有幾種分法?”學生積極動手,擺好後,要求學生向其他同學說一說是怎麼分的,把“4”分成幾和幾,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不同的分法,教師及時小結引導:4朵紅花先向右移一朵,說明“3”和“1”組成“4”;
接著再往右移一朵,說明“2”和“2”組成“4”;最後再往右移一朵,說明“1”和“3”組成“4”,寫出分析式,然後引導對比1和3與3和1這兩種分法是一樣的。在學生完成操作之後,要給學生留出一個反思的.時間,讓他們對照自己所擺的結果想一想,自己是先擺什麼,再擺什麼,得出什麼樣的結果。這樣由“物化”的過程轉化為“內化”,兒童的思維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讓具體操作的全過程在兒童頭腦中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擺一擺和想一想的基礎上,同時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擺的過程。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差,在擺學具的過程中學生們心裡明白意思,可話到嘴邊,就像茶壺里煮的餃子一―吐不出來。所以在學生講述時,一般先讓學生照自己所擺的學具,或是與同桌講講“悄悄話”,做到人人都有機會講,人人有機會參與,從而得到鍛煉。然後,再讓好生帶著差生講,既突出個別,又顧及全班,從而使學生心明口明,思路順暢。
二、提高低年段數學課堂教學的節奏感
也指有計劃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有節奏地轉換。課起始,要設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導入新課,要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發生興趣,這時可以利用無意注意,講解重難點時,要使學生聚精會沖,這時要讓學生有意注意;復習時,講究溫故知新,可用無意注意,運用,又要轉入有意注意。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張弛自由、訓練時,要求靈活精神愉快、又輕松,既有利於活躍思維,又能提高管理效果。小學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短暫,既緊張要求教沖又取多種形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讓孩子們在笑聲中學,在笑聲中記,鞏固所學知識。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管理中,合理地掌握教學節奏是提高管理效益的關鍵。講求教學節奏的管理是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管理,是科學的管理,必須大力倡導和探索節奏教學管理。
三、提升教師自我管理的藝術
說到課堂管理,許多教師往往只著眼於對學生的控制。事實上,課堂里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與教師本身的失控,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注意。
1.調整心態控制自我
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課堂,或者再次面對一個曾經讓自己非常棘手的課堂時,不少低年級數學老師很容易焦慮過度,感到沒有把握,內心裡充滿著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唯恐出現課堂混亂和失控。
焦慮是因個人預感到自林心有可能受損而產生的類似於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的綜合情緒。避免焦慮過度,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小必為偶爾的管理失誤而恐俱,要相信自己能管理好課堂。同時,自尊心的維護要適可而止,維護自尊心的願望過於強烈,反而更容易受到傷害。在老師的課堂管理生活中,出現管理失誤也是在所難免的。關鍵在於善於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努力將教訓轉化為經驗,這樣就有可能不斷減少失誤而成為課堂管理的能手。
2.控制情緒的注意點
為了更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們在課堂活動中盡量避免下列幾種偏見所帶來的消極因素。首先是第一印象偏見,由於與學生初次見面所留下的第一印象,會使教師以後對該學生的行為向著第一印象的方向去解釋,若第一印象好,對其行為就會向好的方向去解釋,若第一印象不好,就會向不好的方向解釋,從而造成先入為主的偏見。
其次是暈輪效應,由於教師對學生某一特徵的印象特別深刻而有可能再賦予其他可能沒有的特徵。以貌取人、以偏概全、以點概面就是典型的暈輪效應。最後是社會刻板印象,教師總是容易將過去接觸過的學生在自己的頭腦里分成各種類型,對某一類學生往往有一種固定的看法,當碰到一位學生時,容易將其納入某一固定的類型而賦予他固定的特徵從而造成偏見。為了避免偏見,教師必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信息,避免以一葉之見而迅速得出結論。
為了排除各種干擾,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進行並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採取措施,控制自我,控制課堂紀律,最終達成學生的自我控制,從另一個角度說,老師的自我控制必將成為學生自我控制的最好榜樣。
事實證明,教師能否有效駕馭課堂,能否有效管理好課堂,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如果失去了有效的課堂管理,那麼要有好的教學效果就成為了空中樓閣。只有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才能構建出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堂。
『貳』 小學數學課堂紀律如何管理
導語:為了構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數學課堂,許多教師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成數學教學的重頭戲,創設情境成為我們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些教師為了片面追求狹隘的教學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學的初衷,降低了數學教學的實效。究竟如何來創設有效的情境呢?
一、要有“吸引力”,從“外在化”到“內在化”
許多教師把“創設情境”僅僅看作提高灌輸教學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因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為了迎合學生的喜好,通過情境設計、媒體使用、活動組織、物質刺激等外在手段達成目標。
這種“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會隨著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暫、膚淺的。
只有讓學生在思維沖突中發現數學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身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持久、深刻。隨著年級的增高,年齡的增大,教師就不宜再採用直觀形象外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應提升情境創設的層面,要側重於有助於學生持續發展的,如學會自主探究,學會合作交流,學會深層挖掘教材的情境創設,盡量用數學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學生,注重內心的體驗和情感的滿足,從內化角度觸動其自身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創設情境的角度上,應變“外在化”為“內在化”,把學生對外在學習的興趣轉移到數學問題本身上。
二、要有“數學味”,從“生活化”到“數學化”
數學課程標准也十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善於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感悟、有趣的教學情景,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如筆者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角的實物,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實物,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實物有什麼共同點,並組織討論、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徵,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設開放式的活動情境,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有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
學完這節課後,筆者又組織學生探索生活中角的運用及好處。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然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和現象,同時也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要有“發展性”,從“接受化”到“創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維活躍程度大相徑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維更為敏捷,迸發創新的火花,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還較差,創新思維的潛力正待發展。而學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推行探究性學習,重在教師根據需要創設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間。
如在教學“9+2”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的起始知識。首先指導學生用湊十法,然後用語言描述使用湊十法的過程,最後同桌交流探討“9+2”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8+3”“7+4”“6+5”等同類題目。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創新思維得到開拓。
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根本,既要大膽改革教學,在教學中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強學生觀念,把自主探索的權利留給學生。正如陶行知所說:“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
四、要有“真實性”,從“虛擬化”到“邏輯化”
真實的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應用能力,有利於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培養真實的情感和態度。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創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積極主動去探索並解決問題。有些情境內容不符合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但有些教師為了創設情境而隨意杜撰。有位教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創設了一個動物跑步競賽的動畫情景,結果是小雞第一,小鴨第二,小貓第三,小狗第四,許多學生當即表示不同意,認為小狗跑得最快,應該小狗第一。雖然這是假設的情景,但“虛擬”不等於“虛假”,虛擬的情境也應該符合起碼的生活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