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組合作
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再好,教師講得再精彩,如果學生不能真正的參與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課堂。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組合作,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組合作
1.合作學習的分組。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
2.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對於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並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4.合作學習的課後 總結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後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 反思 成果與不足、對學習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於改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 經驗 和不足之處的教訓,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做具體的指導,促使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
2數學課堂創新教學
營造數學學科創新 教育 的氛圍
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才能,要把這種潛能轉化為現實中的創新力,應營造濃厚的適宜創新教育的氛圍,在教學中,我們採用了溫故導課、激情導課、設疑導課、懸念導課等導課藝術,教學中不斷設置教學藝術高潮,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轉變過去提倡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並重的模式,實現由「教」向「學」過渡,創造適宜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以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積極狀態。學中經常用到的語言是「你能想出不同的 方法 嗎」
「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你能行!」等啟發、誘導和鼓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質疑,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展開思維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學中我們還注重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設置懸念,組織各種游戲,孩子們不止想獲取結果,而且總想研究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總是提出那麼多的為什麼。這樣的教學,培育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突出主體,培養創新的意識
1.學習的主動性。主體地位首先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是自覺的,具有濃厚的興趣;是積極的,學習熱情高漲。
2.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學習是學生認識新事物、掌握新知識的一種認識活動,學生應是這種認識活動的主體。
3.學生是交往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交往的過程,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學生應是交往的主體,而對學生與學生的交往,教師應保證其自主性。
3打造數學魅力課堂
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實施數學 高效課堂 的根本
有句話說得好:「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老師表演的地方。」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再好,教師講得再精彩,如果學生不能真正的參與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課堂。所以我們的課堂要堅持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了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立基本的學習水平標准,以構成學習目標的第一層次,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通過標准。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層次的學習水平要求,構成第二層次的目標體系,以滿足學有潛力的學生深入學習。這樣就可以面向全體,各有所得,讓優生能永不滿足地探索研究,讓後進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熱情關懷,要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補差。
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保證
練習的主要特徵,就是將教學過程變為引發學生練的過程,每堂數學課教學任務都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來實現。數學練習,是教學流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其效果如何,直接關繫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
有效課堂練習設計不僅要有習題數量的保證,更要有練習質量的保證。努力做到練習少而精,確保練習一步到位。要想精練,練習的設計就要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習題來練。練一題,管一類,重在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力求以數量相對較少的練習獲得知識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從而達到練習的優化,以少勝多的目的。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
發現規律
發現規律是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前提,在數學教學之中,想要實現學生自主發現規律的目的,便需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徹底擯棄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在數學的海洋之中遨遊,養成自主總結規律的習慣。
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先畫幾個梯形圖片,讓學生量出上底、下底和中位線的長度,然後讓學生說出上底、下底和中位線的長度具體是多少,之後教師直接說出其計算的面積,這時學生便會感到奇怪,老師怎麼可能知道?老師說的答案對嗎?學生們七言八語的議論著,這時,學生們為了解疑,會主動去尋找規律與答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去實際操作,得出了「梯形的面積是(上底 + 下底)× 高 ÷2 這條規律。最後,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用此條規律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多元評價
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的目的便是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全面化的評價,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之時,真正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教學評價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還可以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
對此,教學評價必須遵循公平、公正、全面的基本原則,可以從兩方面著手:①評價主體多元化,需要從傳統的教師評價轉變為教師評價、學生自主評價、學生互評三方面,真正的將學生學習主人的作用發揮出來;②評價內容全面化,不僅要從學生的成績、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更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數學思維的發展進行評價。這樣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才可以真正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組合作相關 文章 :
★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素養
★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 數學課堂中怎樣提高學生積極性
★ 初中數學教學應該如何拓展
★ 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拓展
★ 一年級上學期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 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⑵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那麼,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合作學習,首先應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視外部獎勵的促進作用。二是積極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藉助有利於小組合作的情境,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二、把握合作交流學習的時機與時間
1、把握合作學習時機,提高參與的慾望
合作並非每堂課都適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課進行,教師要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著迫切的慾望投入合作學習之中。
(1)在課的引入階段,營造小組自主學習的積極氛圍。
例如:學習相遇問題,為了掃清學生學習障礙,在課的開始,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同學們以組為單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時」四種不同的動作,通過具體的演示,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積極主動開始了對知識的探求。
(2)當思考出現困難,需要群策群力時進行合作學習。
如上《統計》一課時,播放某路口機動車通過時的一段錄像,讓學生對不同種類車輛通過的情況進行統計。學生獨立統計時,盡管很認真地進行觀察與記錄,但仍無法准確進行統計。這時,有學生提出了小組合作進行統計,這種想法馬上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正是這樣的一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慾望,使學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並通過合作順利完成了任務。
(3)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合作學習。出現意見不統一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組內冷靜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提出:0有沒有倒數?部分學生說「0的倒數是0」,部分學生說「0沒有倒數」,雙方堅持已見、互不相讓。我趁機說:「你能說明理由嗎?請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有的從分數的意義說明:「0如果有倒數,寫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有的從倒數的意義說明:「找不到哪個數與相乘等於1,所以0沒有倒數」。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4)解答「開放型」問題時進行合作。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常常會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這時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展示出來,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於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2、給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時間,促進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時間太短,會使合作交流流於形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合作這一環節時,一定要有預案,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養學生合作的技能,促進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通過交流,學生的不同見解才能匯集,才能融合為集體的智慧。那麼老師如何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交流呢?
1、學會獨立思考
我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並有效地引導每個學生進行合作前的獨立思考。例如上《圓的周長》一課時,當用課件出示圓形與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你認為哪段路程長一些?能算出具體的路程嗎?接著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2、學會傾聽
我常告訴學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傾聽別人的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當與自己意見發生沖突時要善於表達意見,並教給學生一些發表意見的模式,如「我認為××同學回答得很好…」,「我覺得××同學的意見是對的,但我有補充…」,「我××認為同學的意見是錯的,我的看法是…」,「請問××同學…」等。在課堂教學中,用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同時傾聽與反應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學會討論
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我常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准備發言。例如,我在上《圓的周長》這一節課時,當學生認識了什麼是圓的周長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桌上的物品,你們能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當時我上的是一節校內公開課,在這個環節中,我發覺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基礎上,充分進行了討論,場面熱烈而不亂,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習小組基本上都能想到繩測法與滾動法,達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4、學會表達
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我在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面,會以自己的示範為主。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如何把一句話說完整;其次,再教他們怎樣做到有條理。例如在解決問題部分的教學中,我就比較重視讓學生都來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我會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四、建立評價機制,延伸合作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為了更大地發揮學生間合作的效能,可採用表揚激勵法,小組得分制,評選最佳組長、最佳組員等。每接一個新的班級後,我會讓學生選出代表自己小組的圖標,畫在教室牆上學生們自己設計的一塊地方。小組間合作得好,便在牆上的「合作愉快」欄目中加上一顆小星星,達到10顆小星星可得到一個獎杯,貼在黑板報的相應欄目中。這樣的評價,可以燃起他們「奮發」的慾望,哪怕只是一個拇指的表示,都會給學生帶來驚喜、帶來信心、帶來動力。這樣的評價猶如一個個台階,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步伐,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穩步發展。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應從數學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教師在合作中既要當導演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又要當演員積極參與,傾聽學生的意見,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後再談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員,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和榜樣,從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溝通包容、知識互補、成果分享等。這樣,合作學習的優勢就突現出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真正收到了實效。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走出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誤區,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規,抓住恰當的合作交流的契機,用合適的評價機制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這樣就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發揮潛能、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的樂園,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⑶ 如何在數學課上進行「合作學習」
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認可,正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它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社會化發展得到了張揚,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讓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然而,現實課堂中,也確實存在一些不良傾向,形式主意者大有人在,講究場面熱鬧,不求實效的大有人在,數學課上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是我們每位教師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合作學習的小組成員要合理安排。
合作小組的組建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要將學生的性別、性格、成績、人數等因素合理搭配,組建合作小組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人數一般為4~5人,每學期應該調整一次小組的劃分,以便學生有更寬廣的交往空間。
二、教給學生合作的技能。
學會與人合作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必備的素質。合作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保證,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教給學生合作技能,調動學生合作意識。
(一)認識合作的重要性。
由於個體的差異,有些學生不願意合作學習。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有學生不願與他人交往。教師要使學生明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還是一個蘋果,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人得到兩種思想。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讓學生體會到「我離不開與別人合作」,「別人也離不開與我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成功」,通過合作掌握不同的數學解題方法或思路,這樣才能做更多的事。
(二) 要學會質疑。
「學源於思,而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常有疑點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創新。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新的問題,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學好數學的每一個環節的重要性,使學生更為主動,更為深刻地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
小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和交流不暢,合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問題。小組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通過交流能增進理解數學知識點,聯絡感情,達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時了解同伴的學習情況,組員間相互補充、支持與配合,在面對面地互動中形成共識,開拓思維,從而進行自我調整或互相調整,使合作得以滋潤和優化,還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創新。
(四)學會傾聽。
傾聽就是細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從傾聽中博採眾長,萌發靈感。合作交流時要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這是一個做人的美德,同時在傾聽的時候,要及時作好記錄,記住別人發言的要點,想想他的解題思路和自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誰的解題方法更好,並注意對其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善於思考別人的意見,不盲從,善於提高和質疑,學會取得共識和存疑,在大腦里多問幾個為什麼。
(五)學會討論問題。
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想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小組學習中,有些小組表面上很活躍,但實際上討論質量很差,有人互相抱怨,有人互相指責,有人互相爭吵,這時教師要耐心指導應如何解決。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引導學生認真進行討論和學習。
(六)學會整合。
小組合作學習,首先組織個體自主的學習為前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形成一種認知,再到小組學習中得到確認或統一,這需要讓學生個體學會如何把自己新學會的知識得到整合,使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順利地進行交流,當小組學習交流中,又需要合作小組的代表要把本節課大家交流知識的方法進行整合、提煉,從心理上做好與全班同學交流的准備,這個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時,小組其他成員還要傾聽,並及時糾正、補充。
合作技能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保證,小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導致小組交往水平低,不善於傾聽小組成員的發言,只關注自己的發言,個人主義泛濫;需要協作時「各自為政」,體現不出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相互啟迪…… 小組合作技能包括質疑、交流、傾聽、討論、整合等技能,教師在平常訓練中有意識地對學生加強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問題要恰當。
數學教學是一環套一環的,環環相扣的,知識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那麼我們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時,首先應想一想,這時的學生,相關知識已經掌握到什麼程度,再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設計合理的合作問題,學生有了已有的知識經驗做鋪墊,加之教師適時的煽情的激勵語言,學生的合作慾望得到激發,通過合作他們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在教《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時,其中教學平年、閏年,我首先出示了一些年份,讓學生觀察,在這些年份中,同月與同日相比較,有什麼不相同之處,學生一下子就發現,二月有的是二十八天,有的是二十九天,然後再讓學生看書弄明白二月是二十八天的是什麼年?是二十九天的又是什麼年?學生知道了閏年、平年之後,再找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閏年,再讓小組合作學習討論閏年與平年的規律,以及計算方法,這樣,問題提的恰當,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四、老師恰當地運用合作學習的次數。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在什麼情況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講究一定的契機,教師在上課時不能隨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學習。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不用讓學習合作學習,如果教師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會形式主義。相反很難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還沒有結果,這樣白白地做無用功,會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已經對合作學習產生了負面影響。合作學習是名副其實的,是在學生獨自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才採用。不要把合作學習與學生一起討論混為一談。我在教五年級數學《數據的搜集與整理》時,先讓學生各自看錄象統計進校門的男女學生人數,結果學生統計的結果五花八門。面對這個困難,我問學生用什麼辦法才能夠達到最好的統計效果?有學生說多看幾次,我說統計錄象可以,但是如果我們統計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復,那還有什麼更好地辦法呢?這時許多學生說用分工合作的辦法,小組內一個人數男生,一個人數女生,一個人記錄,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結果在此基礎上大部分合作小組的統計結果幾乎沒有什麼誤差了。這節課,我並沒有一開始就讓學生分小組統計,而是讓學生在發生困難時自己提出合作任務,結果大大調動了學生積極性,配合默契,產生了很好地合作效果。
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調控好生生關系。
每節數學課,老師要深入到一個學習小組中去,作為小組中的一個成員參與其中。課堂上定會遇到生生之間不是合作學習的現象,如組員之間為一個問題各抒己見,意見不能統一;有的格格不入;靜靜地坐在那當旁聽者,有的一個人的發言代替整個小組等,遇到這種情況老師要進行指導,這樣長期堅持深入到小組中指導、點撥,架設鋪路,促進合作的有效進行,當學生取得合作成績時,教師與學生「同喜同樂」。老師作為一個友好的合作夥伴,同學生一起去交流研討,用情感去影響情感,用態度去塑造態度,用技能去培養技能,用合作去培養合作。
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數學課上,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不要受我們自己預設的時間影響,以教師為中心,有的小組合作學習三五分鍾還沒有成功就草草收場。那麼,這種合作學習,只是按照教師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試想一下,長此以往,不是培養了學生一種半途而廢的不良學習習慣嗎?數學教學的合作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出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方法,他不僅僅是幾個人表述一下就行了,還要通過猜想、驗證等途徑來解決。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的設計,由易到難,讓學生互相幫助,形成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表象。這些,不是幾分鍾所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應放手讓學生去合作,以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哪怕是這節課內容沒上完,也不要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縮短。
七、小組合作學習過後,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
學生的成長需要激勵。面對成功或失敗,學生最需要安慰或鼓勵,學生最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教師是否運用積極的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是一個現代教師的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其實在數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合作失敗,這時教師適時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後的灰心,增加成功後的信心。我們教師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語言,不妨多說些「你太有才了!」「你太有智慧了」「相當好!」「你真行,相信你會更好!」
小組合作意識已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品質,作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已任的現代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學習的機會,更應該積極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的遷移,使他們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享成功的快樂。切實讓我們的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生存,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原動力,這不正是人們開展合作學習所追求的嗎?
⑷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合作
在《數學課程標准》的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入實驗階段,課堂教學的改革就成為整個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的改革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合作學習便成為廣大教學研究人員和教師研究的重點對象。因此,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教學活動的要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作意識的培養。在小學一年級,我採用的是二人小組(即同桌)交流與合作。在教學中,我會經常設置同桌合作或交流的教學環節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孩子知道合作的意義,注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完整、清楚),在同桌交流時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能力(做到謙虛、尊敬別人),在遇到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時敢於大膽質疑。例如,在北師版的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有許多需要孩子觀圖獲取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學內容。在引導觀圖時,我會讓孩子們「同桌小聲的說一說,你知道那些數學信息」,「如果你的同桌沒說完整,請你幫他補充出來」這樣極大的激勵孩子們完整的觀圖和完整清楚的語言表達,同時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認真傾聽的重要性。在解決問題時,我也會讓孩子們「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麼解決的」「或者你打算怎麼解決」「你有和他不一的解決方法嗎?」這樣極大的激發孩子積極的探索與思考,並獲得與同伴分享成果的喜悅。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幫助了學習較困難的孩子。在動手量一量等活動教學時,更是培養孩子體會合作的必要性的重要環節。如,在教學認識厘米、米、分米時,需要孩子們動手量一量桌子、黑板、操場等較長的物體時,由於孩子獨立完成較難,因此設置同桌合作能更好的完成任務,同時也讓孩子體驗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小組的搭配與分工。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培養學生四人小組交流與合作。在為學生安排座位時我會有意識的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綜合素質的優、良、中、差進行搭配,孩子們自由輪換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安排小組成員全部參與)、紀律委員(負責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維持紀律、控制說話的聲音)、記錄員(負責記錄主要內容),匯報員(負責匯報小組的意見),這樣的搭配與分工不僅讓每位小組成員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而且培養了他們擔任不同職務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數學《節日廣場》時,我先通過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自主觀圖,自主獲取數學信息,接著在老師的要求下,四人小組合作,「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並解決」,「比一比哪個小組提的數學問題最多」,小組成員立刻分工合作,顯得非常有序,再請個別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評價。這節課後我覺得特別輕松。小組合作不僅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體現了合作精神,還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在實施小組合作之前必須給予每個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在個人獨立學習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合作學習。只有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與想法才能在小組中達到更好的有效的交流。
四、教師提供的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明確,必須適合每位學生的參與,使學生能圍繞實質的內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學習不僅使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保持的強度,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相互啟發和訓練,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度》一課時,我要求每個學生都畫出任意三種不同的三角形,然後在小組內進行「度量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並完成統計表」,「思考: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按照要求,通過實際動手測量和計算,發現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都是180度。只要教師的要求明確,學生才能有目的的進行小組合作。
五、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去。教師以便隨時了解討論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點撥,避免學生走過多的彎路,當學生對一些問題遲遲討論不出結果時,教師要馬上調整問題的層次性,由淺入深。在各小組匯報發言時,老師應及時評價各小組的意見,努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勇於質疑,敢於發表獨特的意見,並互相尊重,使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提高。
六、在課堂教學培養小組合作時,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合作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積極合作,共同學習。如,我在教學「租船」時,我聯系生活情景,輕松的引出去公園玩劃船的時租船的數學問題,「一、二大組共有21個同學去劃船,每條船限載4人,至少要租幾條船?」這個問題一出,馬上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心理,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巡視著孩子們的解決方案,他們都列出了算式「21÷4=5(條)……1(人),但是在作答的時候,有人答的是「至少要租5條船」,也有人答的是「至少要租6條船」等他們都有了各自的答案時,我在讓他們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一下,我參與到個別小組傾聽了他們的討論,小組各成員都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與學習,最後得出「至少需要6條船」。當我追問「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是5條船呢?」這時連開始做錯的孩子都很肯定而急切的說「因為那5條船坐滿了,還剩下1人,他也要乘船,所以必需再租1條船才夠。」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孩子們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學習和討論,進行充分的語言、思維及膽量的訓練,他們大膽的將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加深知識的理解,更加牢固的掌握了知識,我則輕輕鬆鬆的愉快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環境,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機遇,有利於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於生生間的互動,調動中差生的積極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使之在小組中相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每一個學生進一步發展自我,認識自我,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興趣的養成,知識形成的過程,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的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