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有參考文獻的
環境教育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環境保護事業與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通過學校的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越來越被教育界人士所關注和重視。小學數學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有著極強的邏輯性、科學性和知識性,它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數學課程中的環境因素,結合數學教學內容進行環境教育,實現數學課程與環境教育的整合,使學生不僅在數學學科中學到數學知識,而且受到環境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制訂有效目標,更新教育觀念
1、目標是努力和前進的方向
在小學階段,環境教育應注重環保意識的起步培養,教育學生從生活的點滴做起,通過感知、體驗自然培養起樸素的、根深蒂固的環境意識,因此我確立的教育目標是:關心——知識——意識——實踐。具體來說,關心:要深化個人對社會環境問題的關心,並對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識:對社會總體環境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有基本的了解,特別是對自己家鄉海洋環境狀況的認識;意識:明確個人對保護社會環境的重要性,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強烈意識;實踐:能為解決個人和社會的環境問題而採取適當的實踐行動,深化對環境問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觀念是教育行動的航標
教師的環境教育觀念須具備以下幾點:
(1)確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新課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其實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為本,當然環境教育也不例外。環境教育以人為本,是要全面認識環境教育的價值。它不僅要按照社會的要求培養人,將社會需要的環境道德、價值觀念傳遞給學生,而且要注意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2)確立綜合發展觀念。環境教育的著眼點不僅看學生的環境道德發展,而且要通過環境教育促使全面發展;不只看他一時環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著眼於他長遠的發展。
(3)確立系統教育觀念。我們要把環境教育看作一項系統工程,全方位地實施環境教育。從教育者方面看,學校的每一個教職工都是環境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負起環境教育使命;從環境教育內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內容從低到高,由淺入深,使學生的環境道德水平在不斷提高、深化。
(4)確立自身環保意識。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明確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要求,使之具有計劃性;挖掘教材中內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數學有機結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結合教學實際引入國際國內環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開放性;制定教案時,考慮到與知識能力同步進行的環保教育,使之具有協調性。
二、有效挖掘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1、環境教育內容瞭然於胸,環境教育契機有效把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並不是提倡每堂課都要進行環境教育,只有適用於環境教育的內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想在數學課堂中有效地滲透環境教育,就要求我們教師細心研究教材內容,對其中的環保內容做到瞭然於胸,這樣才能靈活有效地抓住時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已經開始使用人教版的新課程標准教科書,我經過對這套教材一到七冊中環境因素的收集、整理、分類和研究,我發現每冊教材中都安排了保護生態平衡和熱愛自然的教育內容,現整理如下表:
可進行環保
教育的項目
主要內容
環
境意識
愛護植物意識
1、學校花壇里有多少盆花?
2、同學們種向日葵,棵數和幼苗葉子數量的計算
3、同學們植樹,求樹的棵數
4、計算草地面積的計算
5、森林裡樹的棵數
6、我國花卉品種的計算
保護動物意識
1、有關動物只數的計算
2、動物壽命的計算
3、動物消滅害蟲數量的計算
4、動物在自然界中玩耍的圖
保護水源意識
1、小貓釣魚
2、動物在水中嬉戲圖
3、計算水中魚的條數
4、桂林山水
保護耕地意識
有關耕地的問題解決
節約能源意識
1、家庭節約用水、用電的問題解決
2、節約用紙的問題解決
環境知識
1、世界上的鳥及動物之最
2、中國部分瀕危和受威脅動物數種
3、植樹節(3月12日)世界環境日(6月25日)
4、世界部分國家首都人均綠地面積(中國8.18,德國50.0)
5、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從建國初期的0.167公頃減至現在的0.08公頃,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後。
6、全球人口、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及各省人口
7、地球陸地、海洋總面積
8、我國每年生產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達四百五十億雙,需要砍伐二千五百萬棵樹
9、一公頃森林,一年可滯塵約32噸,一天可從地下吸出約85噸水
10、生產2000張賀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樹;據調查,北京市每年聖誕節至春節的賀卡量達3000多萬張,相當於砍伐10年生樹木1萬多棵
環境行為
1、以春遊為背景的解決問題
2、以打掃教室衛生為背景的解決問題
3、以參觀自然博物館為背景的解決問題
4、以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為背景的計算和解決問題
5、以學生收集易拉罐和礦泉水瓶為背景的解決問題
6、以統計方法調查各地降水量、家庭用電用水的解決問題
7、以收集廢電池為內容的計算和數的認識
8、以環保小隊進行環保大行動的計算及解決問題
9、以節約用水為內容的解決問題
10、以節約用紙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以上列舉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關於環境教育的部分內容,其實在教材中還有許多隱形的環境教育的內容,在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2、環境意識培養重中之重,良好環保習慣從小養成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教材中所滲透的環境內容可以分為環境意識、環境知識和環境行為,而環境意識所佔的比例稍大些,這說明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多進行環境意識的培養,良好環境的熏陶,以便幫助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部分插圖都包含著環境教育內容,如「我們的校園」,讓學生看到校園里整潔、優美的環境,在讓學生數數的同時,教育學生要愛護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愛護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雜物等,使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姿多彩,生氣勃勃;讓學生知道美好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校舍、操場、游泳池……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義不容辭的責任。
又如,新教材中呈現了許多動物的圖片,第五冊還出示了中國部分瀕危和受威脅動物數種統計表,從這些數據當中激發了學生保護動物的情感,使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類,野生動物滅絕之時,就是我們人類滅亡之日,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邊的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同時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東北虎、亞洲象、中華鱘等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它們瀕臨絕跡,使學生樹立愛護動植物的意識。
3、「解決問題」模式有效應用,節約資源意識逐步滲透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以環境保護為背景的「解決問題」題型所佔的比重較大,這也是因為這種題型表述性強,所包含的信息量大。這說明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注意多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進行環境教育。在學生當中浪費水和紙張的現象很普遍,通過應用題教學滲透節約意識,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他們誤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通過環境教育使他們認識到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此外,還可結合應用題教學進行節約用紙以保護森林資源教育、海洋資源、保護耕地、節約能源和控制人口意識的教育。在教學應用題時通過合理改編穿插進一些環保知識:一棵樹一天的氧氣排放量、一個家用水龍頭一天的流水量、近年來二氧化碳的增長量……具體內容表格中已列舉。
4、依據年齡特徵合理安排,環境教育目標分步實施
兒童從出生到成人,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經歷著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年齡階段都表現出與其它年齡階段相區別的一些典型的特徵。所以,在進行環境教育時應針對兒童年齡特點採取在不同年級確定不同目標,分步實施環境教育,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級通過滲透,讓學生粗淺地認識和了解保護環境的基本知識,體會大自然的美麗,能自覺地愛護花草樹木,激發美感,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可採用游戲等方法滲透;中年級可結合教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環境知識,培養較強的環境意識,參與一些愛護和保護環境的簡單實踐活動,可採用數據滲透、編題滲透;對高年級學生,能運用數學知識,對環境進行初步觀測、統計和分析,為解決環境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可採用實踐活動和小課題研究的方法滲透。
三、有效實踐活動,提高環保能力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於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有效的實踐活動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境關系有關的活動,那麼,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提高環保意識,培養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的能力。
1、與環境節日相結合。藉助6月5日世界環境日、3月12日植樹節等紀念日開展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願望,提高了環保意識,增強了熱愛環境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數學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2、與動手操作相結合。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讓環境教育的內容盡量貼進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使學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護環境。如:讓學生了解我們每天產生多少廢物,如何減少廢物;讓學生知道我們產生的廢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應反復使用。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觀察,善於思考,利用廢棄物製作一些學具,變廢為寶,既提高教學效率,又寓環境教育於數學課中。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之後,可以在練習拼擺組合圖形這個環節中,讓學生用火柴、廢紙板和舊台歷紙來製作各種圖形並進行拼組;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一些廢棄的各種長方體葯盒、牙膏盒、飲料盒、火柴盒等作為學具使用;在教學《圓柱體體積的認識》時,還可讓學生收集廢棄的圓柱形易拉罐作為學具使用。
3、與調查、研究相結合。在學習《年月日》後,讓學生說出植樹節是幾月幾日,國家為什麼要定3月12日是植樹節,植樹有什麼好處呢?學生回答這些問題以後,再追問學生:「你能說出與環境有關的節日嗎?如果現在你不知道,課後可以查閱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在下一堂課進行交流。」課後學生通過翻查日歷、報紙等知道了與環境有關的節日除了植樹節還有愛鳥周、世界環境日、世界無煙日……。學生通過課外查閱,擴大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在教學「統計」後,可以開展調查統計的活動:統計自己家裡今年前四個月的平均用水量、用電量、調查了解本市各區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千米、 調查本市各區人口數。通過觀察現象,調查、收集數據,製成各種環境質量分析的統計圖,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而且環境教育得到了及時地滲透。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自己所居住的小區,了解綠化情況;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環境教育。
保護環境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形勢需要。我們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立足綠色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善於挖掘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滲透環境教育,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彥先:《淺談中小學環保教育的開放性》,《環境教育》2002第5期總第34期
[2]、李祖超:《現代教育:促進人與社會持續發展的整合》,《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3]、王存志:《在中小學進行環保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
[4]、莫紅英:《讓「環境教育」進入數學課堂》
②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有參考文獻的
【學術科研網 - 教育學論文】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問題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生存與滅亡,取決於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的大多數學校並沒有專門設置環境教育的課程,主要措施是通過學校的已開設的課程,向學生滲透環境教育和提供有關的環境活動。通過這樣的教育能夠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認知、態度、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從根本上認識環境問題,從而建立自身的道德觀與社會價值觀,作出明智判斷。
在數學學科的教材中,就滲透著許多與環境教育有關的內容。從而也使數學在環境教育的領域中發揮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我們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恰切的滲透環境教育,就是我們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現就此問題談些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學科特點,重樹教學目標。
數學是研究客觀現實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既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時又與人類現實環境緊密聯系。數學可精確地體現環境問題,把環境問題融於數學教學之中,這正是數學源於客觀實際並服務於客觀實際這一特點的重要體現。目前,在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的是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的環境教育的滲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教師和孩子共同努力和前進的方向。因而,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應注重環保意識的起步培養,教育學生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在教學過程中逐步的通過感知、體驗等方式培養起樸素的、根深蒂固的環境意識。
二、深挖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的信息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在數學教材中,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環境教育的因素,把環境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結合教學要求,從不同角度使用這些豐富的數據材料,融於教學之中,內隱滲透、潛移默化。
當教材中出現類似於動物在自然界中玩耍的圖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說一說目前地球上的動物的生存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等問題;當教材中出現收集廢舊的電池等統計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說一說廢電池對環境都有些什麼影響,說一說我們應該怎麼做;在學習億以內的讀法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具體真實的數字如:2000全國僅計算人類生產活動中產生和排放的廢棄物所造成的水污染而帶來的經濟損失,該數字達到了5980000000元。通過這組材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億以內數的讀法,也培養了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對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其實,現在的教材圖文並茂,大部分插圖都包含著環境教育內容,如教材出現有關校園的圖片時,讓學生看到校園里整潔、優美的環境,
在讓學生數數或者解題的同時,教育學生要愛護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愛護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雜物等,使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姿多彩,生氣勃勃;讓學生知道美好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校舍、操場、游泳池……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開展活動,培養環保意識。
這里的活動指:教學中的游戲、社會實踐、查閱知識、綜合實踐等等。這些活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的途徑,通過活動既能夠讓學生切身感悟知識,也能夠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夠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如:在教授小學數學第七冊(蘇教版)第五單元「年、月、日」時,當老師問到:植樹節是在哪一個季度?今年這個季度一共有多少天?首先讓學生說出植樹節是幾月幾日,國家為什麼要定3月12日是植樹節,植樹有什麼好處呢?學生回答這些問題以後,再追問學生:「你能說出與環境有關的節日嗎?如果現在你不知道,課後可以查閱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在下一堂課進行交流。課後學生通過翻查日歷、報紙等知道了與環境有關的節日除了植樹節還有愛鳥周、世界環境日、世界無煙日……學生通過課外查閱,擴大了知識面,而且培養了孩子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又能夠培養學生環保的意識。
四、點滴做起,增強環保意識。
環保教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要長期的堅持以身示教,自己從點滴做起,帶領孩子正真做到保護環境,保護自己的家園,「潤物於無聲之中,育人於不覺之間」,另一方面也彌補了課堂教學之不足。
地球只有一個,它是我們唯一的生存空間,因此提高全人類的保護環境意識,是勢在必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我們肩負的重任,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有機的滲透環境教育,這樣才能更好為祖國培養新一代的棟梁之才。
③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環保和低碳的教育研究
我們經常說:數學來源於生活最後又應用於生活,學數學是為了用數學。新課程標准明確規定: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的教學應從生活出發,源於生活,應用與生活。數學與生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根據當前環境問題的緊迫性,在數學課堂中滲透環保和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也就義不容辭了。《學生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主要是提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將所消耗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並且主動去體驗節電、節水、節油、節氣的低碳生活。當前「環保和低碳」問題已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政府所重視。「環保和低碳」意識已成為當代人類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絕大多數學生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再加上在個別家長: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浪費糧食、浪費金錢、亂買零食、不珍惜學慣用品等普遍現象。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和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就顯得的迫在眉睫了。
一、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為學生創造「環保和低碳」的學習氛圍
使學生感受到「環保和低碳「生活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營造「環保和低碳」的數學課堂環境。」將環保和低碳」的理念如春風細雨般的潛移默化地滲透給每一個孩子。
數學課堂是教給孩子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能力的。但在當今生活環境每況愈下的形勢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應樹立「先大家後小家「的教學意識,在課前備課中努力將數學教學與「環保和低碳」結合起來。挖掘教材中的「環保和低碳」的教學因素,把「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和數學教學進行合理整合,使之具有整體性;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得學生了解國際國內「環保和低碳生活」的新成果,增加教育信息量。使課堂教學具有開放性;在課前備寫教案時,考慮到與知識能力同步進行的「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使之具有協調性。「環保和低碳生活」的教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隨手撿起校園里的一片廢紙等等。通過教師的身體語言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二、在探究體驗中將教材中已有的」環保和低碳生活「的教學資源形象化
「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信息雖然各種各樣,但真正能起到好的教學效果的並不多。有些知識不夠形象、具體。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要想在數學課堂中生動形象地滲透「環保和低碳生活」教學理念,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仔細鑽研教材內容,對教材中的「環保和低碳生活」的教育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抓住時機,融於教學之中,如春風細雨般的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張紙,全國13億人一天能節約多少張紙?」我將題目改成了:我們班85個同學一天能節約多少張紙?一年能節約多少張紙?進而再延伸到全國13億人一年能節約多少張紙?教師再抓住時機提問:你有什麼更好的節約紙張的好辦法嗎?學生討論交流後懂得:不撕作業本、作業本雙面寫。為了鼓勵節約用電,某市電力公司規定了以下的電費計算方法:每月用電不超過100度時,按每度電0.52元收費;每月用電超過100度時,超過部分按每度0.6元收費。張華家十月份付費電費64.6元,用電多少千度?」在教學中我將某市改成了延安市、將張華改成了我們班的張寶。(人教版小學數學五(上)第94頁)通過引導學生計算自家的水費、電費等相關內容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我們可以追問「關於野生動物,你知道些什麼?我們身邊有人喜歡吃野生動物,你們吃過嗎?你認為吃野味對環境、對家庭有哪些不好的方面?如果你看到有人吃野生動物,你該怎麼辦……使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類,野生動物滅絕之時,就是我們人類滅亡之日,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邊的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同時吃野味也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不符合「低消耗、低開支」生活理念。
三、在教學中努力尋找孩子熟悉的、理解的「環保和低碳」的實例去教育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教材是我們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新課程標準的體現。是數以萬計的優秀專家、學者的集體成果,教學中我們應遵循教材。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變通。應該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據新時代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有效處理,使他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好的服務。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用學生熟悉的、理解的生活實例來代替教材中抽象的數學概念。使數學教學在交給孩子數學技能的同時更有利於滲透「環保和低碳」的生活理念。使數學課堂變得的生動、活潑、形象。從而獲得既達成學科教學目標,又較好地滲透「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多層效果。
四、利用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環保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意義
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我們一切的學習活動都是生活實踐服務的。小學生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不斷的探索、體驗、進而加以鞏固。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既能夠讓學生切身感悟知識,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我在一些實踐活動中靈活的滲透了「環保和低碳生活」的教育。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下)冊《統計》時我就布置學生走出家門,調查周圍家庭的」環保和低碳「活動。讓學生在調查、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接受「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認識分數」時,讓學生上網搜集即含有分數又體現「環保和低碳」生活的信息進行交流,讓學生在搜集、交流的過程中體驗「環保和低碳」生活的好處,逐步形成「環保和低碳」的生活意識。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廢棄的各種長方體葯盒、牙膏盒、飲料盒、火柴盒、等作為學具使用,讓學生利用廢物動手製作長方體、正方體教具。教育學生懂得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重復使用的,懂得垃圾的分類處理。
五、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環保和低碳「的金點子寫出來,並大膽的推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體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廣泛的應用,進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家庭、關注學校、關注社會,結合延安市環保局倡導的:「拒絕車窗拋物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小設計、小研究、小論文等比賽活動,一方面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收集資料、開展小設計、小研究、撰寫小論文的過程中受到「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
總而言之,我將努力將學校的環保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帶動家長,進而帶動周圍的民眾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使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使我們的環保教育無死角。努力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④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這里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當然包括自然與社會的環境問題。所以數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在數學教學中有機滲透環境教育,讓教材中的環境素材轉化為小學生的環境素質,有利於小學生樹立良好的環境觀,喚起潛在的環保意識,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環保行為,真正地讓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優秀的環保衛士,都成為和諧環境的締造者。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發揮數學教材自身優勢,有效滲透環境教育的幾點膚淺的想法:
一、對現有教材進行加工,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進行環境教育
雖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並沒有明確規定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要求,但留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數學教材中還是有很多數學內容都與環境有關,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我們要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現成材料,進行適當的加工,把握好的時機,有機滲透環境教育。尤其是小學數學新教材圖文並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插圖都蘊涵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例如:以下插圖
插圖一:一年級上冊第14、15頁中「1-5」的認識,圖中呈現的是動物園內動物悠閑地散步。可以通過讓學生數數後,了解大自然中的動物世界,讓學生意識到要珍惜愛護野生動物。插圖二:一年級上冊第53頁中「8和9」,圖中還很明顯的寫著一條標語 「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給小樹施肥鋤草,為花兒澆水鬆土。通過教學數數使學生熱愛大自然,培養學生保護生物的意識。
插圖三:二年級下冊第109頁中的「統計」一課,讓學生統計後分析城市車輛的流動情況,從而了解到車輛的尾氣污染狀況,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願望,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FFKJ.Net]減少污染的意識。
插圖四:二年級下冊第99頁中的練習題:圖為小朋友們在植樹,通過練習有目的地滲透環境綠化意識。
低年級由於認識水平較低、知識面不廣,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也以感性直觀為主。又如新教材第四冊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時,有這樣一道練習:我國已發現的鳥類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種。並配有精美的插圖。這就是滲透愛護鳥兒很好的契機。我先讓學生寫數,再讓他們讀一讀,體會到我國的鳥種類真多,再問:「你們已經知道了哪些鳥,誰來說一說?」同學們非常踴躍,我及時表揚他們真關心小鳥。但當我投影顯示了有關捕殺鳥類的報道時,孩子們激動了,憤怒了,紛紛譴責獵捕者,為鳥兒鳴不平。這樣孩子們不僅鞏固了讀數寫數,又有了很強的愛護鳥兒的意識。
通過在現有教材中合理的滲透環境教育,不僅幫助學生學會解答此類題目,還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規律,知道環境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知道人類在利用、保護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這樣,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更能提高學生對人與周圍環境關系的正確的、科學的認識,認識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征服者,人與環境存在著共命運和互相依存的一面,樹立起在合理利用環境的同時還要保護環境的新觀點,特別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二、拓寬數學課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認識宣傳層面,而應落實到實際生活之中,要將環境教育真正植根於孩子的心靈深處,僅僅依靠數學課堂上35分鍾還遠不夠。因此,我們還必須藉助於其它手段,例如,調查、研究性學習等數學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
(一)開展「我的家鄉有多綠」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FFKJ.Net]愛綠護綠意識(3.12)
為了把環境教育自然適度地滲透到教學中去,我主要從應用題中挖掘可滲透的內容,並找貼切的結合點,融於教學設計。有機結合3.12植樹節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我的家鄉有多綠活動,活動時結合上海市近十年環境綠化面積的一些具體數據(包括校園綠化),出示相應的錄像和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了解人與周圍環境和諧的關系,了解環保的作用。從而喚起學生「愛綠護綠」的意識。找准時機進行 「為什麼要大量地植樹造林?它有哪些益處?」研究活動,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植樹造林的好處:製造氧氣、保持水土、消除雜訊、凈化空氣、調節氣候。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環保科學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並培養學生養成「愛綠護綠」的良好習慣。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護花草樹木,不採摘花草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與環境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道德。
(二)開展「水是生命之源」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節水意識(3.22)
結合中國水周活動,開展了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水資源情況,並寫成數學小日記。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結合社區創建精品社區的例子:一座居民樓安裝了節水閥後,平均每戶每月節水2.5噸,照這樣計算,54戶居民3個月可節水多少噸?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課前帶領學生參觀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讓他們知道水的來之不易及廢水處理的代價。再讓學生展開討論:為什麼這座居民樓要安裝節水閥?引發學生思考,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流掉的水數以噸計。這些寫在我們身邊的數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地節約用水,用水時龍頭不要開得過大,用後要關好水龍頭。學會一水多用,如用洗米水洗菜、再用洗菜水澆花;用洗衣水擦地、沖廁所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三)、開展「我為環保獻一策」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治污保潔意識
同學們通過可觸、可聞、可見的實踐行動,深刻領會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同時,對部分有潛力並自願將來從事環保事業的學生,創造了環保初步認知條件,使他們將知識、實踐和責任有機的結合起來,鼓勵並引導他們投身到環境保護事業中去。
活動期間,在校園、公園、街頭及社區,讓學生們自覺地開展「從我、從現在、從身邊、從小事做起」的各種「潔、齊、美」活動,向周圍的同學及家長們宣傳環保的意義,大家一起來支持並積極參與城市綠化建設,使大家個個成為「環保小公民」,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用自己的雙手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培養學生自覺參與環保活動的意識與能力,不是只靠一兩次宣傳教育或單純的說教和提一些保護環境的要求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以及反復參與實踐活動,才能內化為自身的環保意識,外化為環保行動。所以我們盡量在數學課中把環保與數學相結合,讓環保意識注入每個孩子的心靈。
⑤ 如何在數學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保護和改善環境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存亡與興衰,也取決於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斷培養和提高下一代的「綠色倫理」觀念,是歷史和社會賦予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職責。近幾年,我校注重把環境教育滲透於各學科的教學之中,在「環境保護教育」方面辦出了自己的特色,使保護環境成了全校每個師生的共識。這里我想結合數學教學,談談對中學生滲透環境教育文化的幾點初探:
一、 創設情境,增強意識
中學數學是一門宣傳環保知識、滲透環境教育的重要學科,不管是介紹環境知識,還是做出環境保護的決策,都離不開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處理。教師應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有意識的創設環境教育的情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中學數學中引進環境知識的實例,通過數據的呈現和處理,能夠更加尖銳地反映環境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解決環境問題的急迫性。如在講授《科學記數法》中教師出示:1999年我國的科學文化教育類圖書出版量為2954萬千印張,如果按普通圖書每千印張44公斤計算,就是130萬噸紙張;如果按照17棵成年樹可造1噸紙張計算,製造2954萬千印張紙張就需要砍伐2210萬棵成材樹。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且意識到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二、 挖掘教材,精心設計
根據現行中學數學學科的特點,首先我從教材中找出蘊含有環境教育的內容進行分類,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為了把環境教育自然適度地滲透到教學中去,我主要從應用題中挖掘可滲透的內容,並找貼切的結合點,融於教學設計。教學時可結合城市近幾年環境綠化面積的一些具體數字(包括校園綠化),出示相應的錄像和掛圖,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了解人與周圍環境和諧的關系,了解環保的作用。從而喚起學生"愛綠護綠"的意識。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一課的教學中出示:某鎮居民2000年11月生活用水量為460萬噸,是1999年11月生活用水量的5倍還多60萬噸,求1999年11月該鎮用水量。(從此題中讓學生發現我們對水需求量是多大啊!)又例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引用了如下的例子:某市現有42萬人口,計劃一年後城鎮人口增加0.8%,農村人口增加1.1%,這樣全市人口增加1%,求這個市現在的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進行人口教育)
三、 參加實踐,發展才能
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環保,關注環保,參與環保。在教學中我還注意融合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努力創造環保教育氛圍,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和應用,據此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講授《統計初步》一章中完成實習作業時,讓學生開展「測量空氣中灰塵含量」這一活動,既了解完成統計里的實習作業的一般方法和步驟,了解隨機抽樣的方法,了解頻率分布的意義,得出一組數據的頻率分布,且通過實際測量空氣中灰塵含量,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總之,在環境保護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的今天,作為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斷更新教育理論,增強環境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就要結合數學課的特點,在完成本學科的基礎知識和三種能力培養任務的同時,對學生滲透必要可行的環境教育,使每個學生知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地球,我們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她!」
⑥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環境教育進入學校課程,把環境教育的內容與己有的相關課程或學科相結合,已是時代的潮流。由於課程本身的任務和可實施性等因素的制約,環境教育的內容多數是滲透在現有學科的教學之中。學生可以通過跨學科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在學習具體學科知識的同時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環境知識,樹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技能。本課教學我將環境教育的內容滲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數學教學應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走進數學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指導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知識,比較自然地滲透環境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了教書育人。不論是例題教學還是鞏固練習都以環保教育內容為線索而展開,讓枯燥無味的應用題教學內容隨著環保知識層層深入,那些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帶領學生邁進了環保與應用題相結合形成的故事。如:我們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視環保,將用過的易拉罐、廢舊電池、舊報紙等回收,然後將可重新利用的廢棄物拿到廢品回收站收購,一舉兩得。再做類似的練習:請你用撿廢舊所得的200元錢為我們的結對小學的同學購買學慣用品,在購買前先設計一份學慣用品購物單,然後算一算錢夠不夠,不夠怎麼辦?讓學生用撿廢舊所得的200元錢,幫助山區的小朋友,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多媒體課件優勢合理安排課堂練習。練習內容多,節奏快,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特點。不用在黑板上擦了又擦、寫了又寫節約很多時間,從而加大了練習題目的數量。在教學例題和練一練後,我設計了5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不同形式的練習題,在練習中不斷對新知加深印象,隨著練習的層層深入,難度也不斷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在最後一一個思考性游戲時,達到了最高點,形成課堂教學的一個高潮。
三、發揮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鞏固新知,即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培養了能力。如:鞏固練習中,我設計的最後兩個題目:1、計算三 (5)班參加假日小隊的人數?2、設計購物方案?這兩題練習要求學生要知識面廣、思維敏捷才能想出兩種解題方法,這個要求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因此小組合作,在這里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的頻度和效率,取長補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培養了學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通過教學我充分肯定了自己在處理教材中,大膽地將教材在思考題中才出現的第二種解法,提到新課中進行講授的思路是正確的。我條理清晰的教學風格和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讓90%的學生掌握了第二種解題方法,這是值得我驕傲的。縱觀整堂課,有一處教學設計我比較滿意:例題教學:師生共同分析數量關系:三 (5)班是1倍,1倍是多少人?三(3)班是三(5)的3倍,也就是3個14。求三 (3)三 (5)共幾人,其實就是求幾個14人?當學生寫出兩種計算萬法後,師接著質疑方法二:「3」表示什麼?「1」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14」表示什麼?
五、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我能時時刻刻要求自己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來到學生的中間和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帶領學生邀游在知識的海洋,學習數學知識、經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談話導入:小朋友我們香小是省級綠色學校,我們的校園美嗎?說說看我們的校園怎麼美?生活在這樣美的環境里你感到幸福嗎?
通過老師親切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把學生帶入「環保天地」。又如:在練習中學生出現了一點小差錯,我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出現:「某某同學,讓黃老師試一試好嗎?也許我可以幫你」。改變了以往教學中那種教師高高在上的局面,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