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課程中的思政內容是什麼

數學課程中的思政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31 20:13:37

1. 數學中的思政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從我們開始接觸教育就一直被列為必修課程。但是苦於應試教育制度,除了數學的枯燥難懂,我們好像再沒發現數學中的什麼。幾百年前,哲學家培根就說過:「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數學對我們的影響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其實跳出應試制度來看,數學中不失蘊含著政治元素。

首先,從思維方法和思維邏輯來說,數學給予我們的這些思維習慣是其他學科不可比擬,而且是讓我們收益終生的。在提出問題方面,數學中獨特的問題情境最先促進了我們思維的發展;在論證問題方面,數學中的分析論證、構造論證、綜合論證等無疑構成了我們的思維大廈;在解決問題方面,數學中的檢驗、反思讓我們的思維更加嚴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不自覺地就會用到一定的數學思維,這就說明數學已經滲入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以上討論的是數學中的思維,那麼接下來討論的就是數學中的思想。

在數學的一些情境中,時長會涉及到「無窮」這個字眼。諸如「無窮大」「無窮小」此類。打個比方來說,隨便給出一個區間[0,1],這個區間相對於某些數集R、Q、N,它是顯得很微不足道。但是對其自身來說,它可以無限拉長,也可以包含無數個元素。蘇軾曾於《赤壁賦》中寫道「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以此來感慨人生的短暫與人的渺小。而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人生也可以無限的放大與延長。我們經常因為人生短暫而傷感,那是因為我們拿我們這個「小區間」和宇宙這個「大區間」進行了比較。如果只是看我們自身,每個人於自己來說都是全部,我們所擁有的「無限」就是時間財富和精神財富。

2. 圓的周長一課如何滲透思政

圓的周長一課滲透思政: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外,必須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

圓的周長=圓周率×2×半徑c=2πr。

1、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這個定點叫做圓的圓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2、連接圓心和圓周上任意一點之間的連線叫做半徑,通常用字母「r」表示。

3、通過圓心並且兩個端點都在圓周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圓周率

後來的數學家們就想辦法算出這個π的具體值,數學家劉徽用的是「割圓術」的方法,也就是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逼近圓周長,求得圓接近192邊形,求得圓周率大約是3.14。

割圓術的大致方法在中學的數學教材上就有。然而必須看到,它很大程度上只是計算圓周率的方法,而圓周長是C = π * d似乎已經是事實了,這一方法僅僅是定出π的值來。

3.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

(一)通過德育滲透培養愛國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學教材更日新月異,數學課本中的插圖反映著中國社會五千年來的發展歷程,如人造地球衛星、高鐵、大型風力發電站及一些古代發明等,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對這些插圖進行觀察並予以講解。例如,教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材中「動手做」這一課程時,我以七巧板為例向學生講解:七巧板是我國古代人民發明的一種有趣的玩具,利用七巧板可以有多種不同組合,外國人對中國這項有趣的發明十分感興趣,並取名「東方魔板」,如此神奇的發明,大家想要了解嗎?通過介紹七巧板的歷史淵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事物的興趣和積極探索精神,而且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動手操作,培養互助協作精神。
在現在社會中,由於家庭結構較單一,很多學生在與人互助協作上表現出不足,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利用數學課堂進行引導,使學生懂得與人分享,學會與人分享。例如教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加減算數時,對學生進行引導。「10」以內的加減,小學生可以用手指計算出,「10」以上的就要用到教具。課堂上,教師發給每個小朋友數量不等的教具,要求同桌兩人一起完成「10」以上的加減法。強調如果兩人的教具放在一起數量依舊不夠,可以問周圍教具多餘的學生那裡借。並要求每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能率先完成加減法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他們在學習加減法的同時,懂得與人溝通協作、互幫互助。
(三)深挖教材,進行德育滲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根本指導,數學教材中的德育題材通常不明顯。要求教師必須懂得深挖教材、鑽研教材,發掘隱藏其中的德育內容,結合合適的舉例將德育知識貫穿整個教學。
例如,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中的「平均數」一課時,向學生提問:「如果有9個蘋果,要你和爸爸媽媽分著吃,你要怎麼分?為什麼?」
學生:爸爸媽媽和我每人3個,大家一樣多,誰也不吃虧。
教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學生:給爸爸媽媽各4個,我留2個。
教師:為什麼呢?
學生:因為我想到爸爸媽媽平時很辛苦,我愛爸爸媽媽,所以多給他們。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習「平均分」概念的同時,引導他們懂得孝順父母。

4. 小學數學思政點有哪些

研究教材,挖掘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材是按數學內容的邏輯體系與認識理論的教學體系相結合的辦法來安排的。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內容較多顯示的是數學結論,對數學結論裡面所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並沒有在教材里明顯地體現。然而數學是知識與思想方法的有機結合,沒有不包含數學思想方法的數學知識,也沒有游離於數學知識之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挖掘隱含在教材里的數學思想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展示數學思維過程,這樣才有助於學生了解其中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應用和發展的過程;理解數學思想方法的特徵,應用的條件,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質。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理清和把握教材的體系和脈絡,統攬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後建立各類概念、知識點或知識單元之間的界面關系,歸納和揭示其特殊性質和內在的一般規律。

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等於(n-2)×180°時,應引導學生已學過的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遇到多邊形的內角和考慮把多邊形的問題轉化為三角形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把多邊形通過輔助線分割成多個三角形,從而把多邊形的問題轉化為三角形的問題,當然在這里輔助線的添加方法是多種的,但是學生只要掌握了多邊形的內角和轉化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思想後,添加輔助線以及推導證明多邊形的內角和就很容易了。

把握重難點,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識地運用或揭示數學思想方法之處。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往往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綜合運用、跳躍性較大有關。因此,教師要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更要有意識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組織教學。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如果僅僅就例題的解法傳授給學生,那麼經常會出現學生課上能聽懂,下課不會做的現象,其實,問題還是出在學生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他們得到的僅僅是模仿的範本,一旦離開範本,解題就不知所措了,但是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挖掘解題過程中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那麼學生得到將遠遠大於解題本身。

5. 數學課程思政報道標題怎麼寫

一、教學目標
(一)本講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高等數學A-1》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通過提煉高等數學課程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社會責任、愛國情懷等價值範式,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愛國熱情。
2.結合數學史和數學文化,貫徹數學精神,感受數學魅力,培養數學素養,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3.培養新時代學生「工匠精神」,藉助高等數學課程具有「科學嚴密、邏輯性強」等特點,引導學生堅守科學理念,強化數學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品質。
(二)案例如何體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1.由極限的重要性,引出極限發展歷程中眾多數學家們的勤奮嚴謹,孜孜以求,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鼓勵學生繼承與發揚(思政)。啟發學生激活舊知,探究發現問題——如何求解未定式極限?引入新知——「洛必達法則」求解未定式極限,從而使計算極限的方法更加完善(教學內容)。
2.通過對「洛必達法則」梯次漸進的教學設計——「內容初識→經典解析→反思探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發揚「極限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對每個知識點的學習要精益求精,科學嚴謹(思政)。
3.通過對極限演算法的回顧與展望(教學),幫助學生意識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體驗極限中所蘊含的數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幫助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思政)。

二、課程思政案例內容
(一)案例的引出(10分鍾)
課堂活動:
請各位同學將以往求極限的方法寫下來。
由問題引出極限發展簡史(科學精神,科學素養),以及未定式極限需求新的極限求解方案——洛必達法則。
(二)案例內容(35分鍾)
1.案例形式:《極限發展簡史》PPT+講授
2.案例內容概要
中國古代的《墨經》中載有「窮,或有前,不容尺也」;《莊子·天下篇》中載有「一日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九章算術注》中載有劉徽開創的「割圓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些都是中國的樸素的、直觀的極限思想。而且劉徽對圓面積公式的證明,被公認為世界數學史上首次將極限思想和無窮小分割方法引入到數學證明中。古代數學因為歷史發展的獨特性,和西方數學風格迥異,之後在此基礎上為近代數學奠定了發展根基,繼而為現代數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3.案例思政目標:愛國情懷,科學素養,民族自豪感
「極限」的教學單元極具代表性的中國數學成就,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部分思政教學用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信心,了解祖先智慧,傳承祖先文化和古代科學家的科學精神,進而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學習。

三、分析講解
(一)重點分析:案例與本講內容的關聯度
本講課的內容是「洛必達法則」,知識性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利用洛必達法則求極限的方法,進而使得求函數極限方法更加完善。課程思政與本講課的契合點一在於通過極限發展史引入本講課主題,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課程思政與本講課的契合點二在於對本講課的知識點總結結合當下疫情中體現出的博愛和奉獻精神,通過對極限演算法的分析和總結,幫助學生意識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點滴積累,積少成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中國抗疫精神和情懷。
(二)如何達成課程思政預期目標:採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1.案例導入講授法與問題驅動法:通過數學史文化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理性精神、創新精神和數學家的集體人格。理性精神是數學的主要特徵,數學是關於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通過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分析與推理、邏輯與直覺等理性思維得到的,它既遵循形式邏輯,同時又離不開辯證邏輯與辯證思維。這種理性精神是科學精神的典型代表,對大學生傳達理性精神是培養他們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的必經之路。
2.歸納講授法:通過最後的知識總結,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想境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樹立較為正確的三觀,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努力成愛,擔負起建設祖國各項事業的責任,只有如此,中華民族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長存不息。

四、教學設計

6. 數學課思政目標怎麼寫

教學目標要以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業務能力不斷提升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根本。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它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和各種各樣的應用問題緊密相關的。數學的特點不僅在於概念的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結論的明確性和體系的完整性,而且在於它應用的廣泛性。

數學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應用不僅在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向經濟、管理、金融、生物、醫學、環境、地質、人口、交通等新的領域滲透,所謂數學技術已經成為當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種模擬,是用數學符號、數學式子、程序、圖形等對實際課題本質屬性的抽象而又簡潔的刻畫,它或能解釋某些客觀現象,或能預測未來的發展規律,或能為控制某一現象的發展提供某種意義下的最優策略或較好策略。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程中的思政內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