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在數學課上怎麼利用信息技術

在數學課上怎麼利用信息技術

發布時間:2023-08-03 18:01:51

㈠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良好的情感環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營造學生研究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誇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教學就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創設形象生動、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學習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能將有時難以表達甚至根本不能用語言完整而准確地表達的圖形、圖象的運動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論、復雜的空間結構,通過文字、圖形、三維動畫、視頻圖像、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使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設生動直觀的原生態的情境,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和認知方式。比如,在認識「角」一課時,我以「大雁南飛圖」入手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從大雁不斷變換的隊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輪廊線,引入本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角」,為學生認識「角」提供了生動的可感知的原生態材料。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又例如:在教學《比較數的大小》時,將數的比較融入小動物賽跑的情境中去,學生看著動物伴隨著音樂奔跑的情境,興奮極了,積極動腦思考,這些動物誰跑得快呢?憑著自己對生活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很快就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在比較誰跑得快的過程中,學會了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如,學習圖形之間的軸對稱、平移、旋轉及其組合等變換關系。用多媒體創設原生態的場境,使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內容。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是至關重要的。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靜、動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認識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利用多媒體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優化學生認知過程。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抽象的、難懂的知識點通過形、聲、情形象化,讓學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有利於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簡化學生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對重點部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通過「變色」、「閃爍」、「平移」等手段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注意,幫助學生審題,啟迪學生思維。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明顯。比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指導學生量角、畫角、比較角的大小等,雖然教師有示範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學時,學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師到每個學生的桌前示範,課堂效率將大大降低。若把這一部分製成多媒體課件,利用課件來顯示量角器的各個部分,並對各個部分進行閃爍、變色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量角器及內外圈刻度的認識,以及如何使用內外圈刻度量角的過程進行演示,對量角、畫角等掌握得比較快,記得比較牢。在教學《溫度》時利用電腦使溫度計中水銀能升降,讓學生明白正負數。又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圓柱的表面積求法和體積公式的推導等,都可以用課件中的圖形剪拼、填色、旋轉等,非常直觀地展示形成過程,滲透、轉化數學思想,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使難點不再難懂,重、難點部分得到分散。通過這樣直觀教學,將那些看似靜的事物活動起來,使學生較容易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獲得正確的、最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化枯燥為有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如何,要通過練習檢測才能知道,鞏固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徑;又是動用知識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節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般在這個時候,學生經過大半節課的積極探索、緊張學習,都比較疲勞。這時如果利用多媒體出示有趣味性、層次性、針對性的練習,配上輕松的音樂和畫面,就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總結新知識。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准確、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及反饋信息的方法和途徑。利用多媒體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的好,是傳統練習方法所達不到的。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身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邊長短有關」的概念性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的認識,我運用多媒體自製了一個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做法是:在講完《角的認識》新課後,反饋練習時,依次出示一組練習:(1)根據屏幕上提供的各種圖形(圖中有的是角,有的是兩條沒有相交的射線,擺放的形式多種多樣)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結果98%的學生能准確判斷。(2)接著出示一組兩個大小相等而邊的長短不相等的角和兩個邊的長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些學生得到「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的判斷。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抓住問題的本質。(3)為了直觀驗證他們判斷的錯誤,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以黑色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兩條邊長短變化時這個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結論。另外在練習中還可以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軟體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如果解答對了,可以說「你真棒!」同時翹起大拇指或出示一個笑臉,如果回答錯了,就說「再試試」或出示苦臉等。這種傳遞是那麼有吸引力、有啟發性,使學生絲毫感覺不到由於思維產生障礙可能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反而卻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輕鬆快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來,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教學中靈活、合理地運用,發揮其最大功效。隨著信息技術有效的使用,將為學生創設個性化和人文化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不斷為學生創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開放思維、樂於創新,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㈡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一、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
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工具,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不是相對孤立或互相排斥的關系,也不是用一種手段去取代或否定另一種手段的關系。現代教學媒體具有它的先進性,因為它豐富和發展了讓升尺傳統媒體;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因為它便於准備,利於學生切身體驗。兩者在運用過程中應互相補濟,兼容並進,這樣才能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收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我們在設想如何選擇運用教學媒體時,要盡力考慮各種媒體的優化組合。正像人體各部分器官,雖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但它們的功能是通過優化組合才得以充分發揮的。教學媒體功能的充分發揮也是通過多種媒體的組合後形成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選擇和利用教學媒體。
有一首歌唱的很好,「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肯定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絕對不能拋棄原有一些好的教學手段,絕對不能因為建起了多媒體模式二或模式三,而讓原來的一些媒體設備,如:小黑板、計數器,三角尺、錄音機、投影儀等塵灰三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運用媒體,達到手段與效果的有機統一。
信息技術媒體不可以取代板書。板書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要充分發揮板書的功能,讓常態課堂走向高效。有些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依賴於多媒體,一節課下來,在黑板上留下的痕跡很少,不利於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總結。教師上課時,要板書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人看完了板書,就能抓住重難點。同時還要注意板書的簡潔與美觀。
二、信息技術教學該出手時就出手
「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歌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當然不能濫用、不正當的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然而,在某些課題的教學中科學、合理的使用媒體教學,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還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產生心靈共鳴,獲得成長的動力。
信息技術教學能把一些形象直觀、動態演示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功能,形象地呈現事物的現象,具體地表達事物發展的過程,生動地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運用信息技術,聚焦有效教學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了解信息技術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在使用信息技術、設計課件時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知識重難點的突破選擇合適的媒體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平台,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笑迅和學習方式,由點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靜態到動坦高態,使學生的感受、視覺形成鮮明的時空印象,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麼既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以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愛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因素。」
例如在教學「用計算器計算」時,上課伊始師者運用電教媒體出示魅力聯想,根據提示猜一件物品,提示一與數有關,提示二計算工具,提示三誕生於古代,提示四每一檔上有7顆算珠,學生很快便能說出是算盤,接著教師將三、四改為誕生於上世紀、很輕、可握手中,讓學生聯想,從而導入到新課用計算器計算。愛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因素。」想像是人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創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體性、自由性、靈活性。因此,任何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像,想像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創造能力的重要標志。
四、靈活多變,讓信息技術為我所用
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授課教師欠缺的正是靈活變通,為我所用。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課便是「流水課」,拋開教學機智,教師一味地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多媒體的既定流程上來。教學過程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轉的現象似是通病。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利用電腦課件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用不同的色彩顯示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徵,鮮艷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並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不同的三角形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初步發現了各種三角形的特徵,這時利用課間就能發揮助學、驗證發現的作用。同時,當讓學生嘗試操作時,對於激發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探索,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展。

㈢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資源

新課程標准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有機整合。這種做法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課程中,在內容上「把演算法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學好或教好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於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如何恰當地把它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在講「平移和旋轉」這節課時,本文作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除了在游樂場里出現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判斷下面的畫面哪些是平移運動、哪些是旋轉運動?屏幕出現幾種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直梯升降、風車轉動……)錄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有汽車的行進,溜溜球在旋轉,風車在轉動,推拉窗的移動,電梯的移動等。這些情景都是學生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了,可能平時他們並沒有在意這些現象,更不會想到這些現象能和我們今天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們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認識。接著教師提問「誰還能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曾見到過哪些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由於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轉的實際錄像,學生們說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現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現象。

二、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性,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垂徑定理》這一節時,課本中對垂徑定理的證明學生根本不理解,於是我製作了一個FLASH動畫,按課本中的證明過程進行動畫演示以後,很多學生就能嘗試著進行證明,與課本中的證明過程幾乎差不多。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明、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能經常實施。例如在教學《位似》這一節時,我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課件,畫出兩個位似圖形,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軟體的測量功能讓學生很快就將對應邊、對應角、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間的關系等自己找出來了,再通過調整任一頂點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觀察圖形的變化,學生對這一內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一節不比其他章節,其圖形不是想畫就能隨便畫出一個來,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常規模式的教學效果是一定好不起來的。
三、 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拋物線》一課時,學生對拋物線的認知就是一條光滑的曲線,但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火箭隊和湖人隊的一場比賽,展示出籃球運動員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四、 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如果教學軟體編得更好,連教學模式也可以選擇,。例如,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平面幾何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知識點的延伸,同時又是學習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的基礎。正確理解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教學關鍵,學會尺規等分已知線段也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直接給出定理內容及證明方法,如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講解,機械的步驟和靜止的圖形給學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並且只能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結論,不便於揭示問題探索的過程。這樣使學生對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學生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出現斷層,不利於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過程,正確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結合這節教材的具體內容,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課件,利用課件的測算、動畫、隱藏等功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去度量線段的長,計算線段的比,然後驗證線段的比是否相等,這樣做,教學中發現了「定理」。另外,通過平行移動圖中線段的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該定理的兩個推論,即它的兩個變示圖形。這樣的教學方法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索觀察的實驗意識,從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試驗、觀察、猜想、證實之後,再引導學生給出證明,這樣較難講清的問題,就在學生的試驗中解決了。
五、信息技術具有補充性,能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並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譬如,在上中位線性質時,可用《幾何畫板》設計如下課件讓學生實驗.畫一個可以任意調節的四邊形ABCD,順次連接四邊形的中點得到一個內接四邊形EFGH。實驗:(1)任意拖動四邊形ABCD,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2)當四邊形ABCD為矩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3)當四邊形ABCD為菱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矩形);(4) 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相等,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
(5)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長方形);(6)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正方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上述實驗,大膽猜想並加以證明,最後得出結論。應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展示,便能把一個難以講清楚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解決了.
六、信息技術具有大容量性,能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教師的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節省上課板書時間,課前准備了大量紙條,把板書內容逐條寫上;為增加課堂練習量,把各式習題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給教師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氣不好坐在後排的學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響教學效果。如「數據與圖表復習課」中有關統計表、統計圖設計的題目,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信息量大。使學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來比較困難。CAI介入課堂教學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由於多媒體技術「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強,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為可能。這樣,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起到了「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出課堂教學的最佳效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減輕學習負擔,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符合現代化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轉變的觀念。

㈣ 談談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不僅有數式的變換,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變換。利用多媒體技術,flash軟體,展示幾何模型,進行圖象的平移、翻轉、伸縮變換,把復雜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同時把數學中的對稱美、和諧美和曲線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領略到數學學習中的無限風光,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情趣。例如教學《認識角》,教材只藉助鍾面指針、扇面等實物讓學生觀察圖中有哪些角?這樣讓學生對角有了初步印象後,教師再通過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觀察角有什麼特點?然後在屏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用不同顏色從這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同時閃爍著這個亮點及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悟出角是怎樣形成。再分別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跟兩條叉開的大小有關。然後再出示兩個角一樣大,一個角的邊很長,另一個角的邊很短,讓學生猜猜哪個大,哪個小,很多學生都說邊長的那個角大,通過課件演示把兩個角疊在一起,學生發現兩個角一樣大,從而引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對更樂意學數學。

二、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探究是滿足學生求知慾的重要手段,對於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好奇心,並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實際與理論間的矛盾,利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於一體。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例如,教學「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首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然後提出平行四邊行面積的面積是否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來考慮?通過課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平行四邊形至長方形的轉化過程中,思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麼關系?」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高等於長方形的寬,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最後要求學生仿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過程演示與講解觀察、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准確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利用多媒體手段,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探索創新認識活動變成學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學生的創新熱情,變「苦學」為「樂學」。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積」時,教師可以在復習圓柱體積的基礎上,讓學生猜想圓錐體積該怎麼計算?通過課件演示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然後將圓錐形容器裝滿沙子,再倒入圓柱形容器,看幾次能倒滿。通過實驗,讓學生討論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有什麼關系?這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躍躍欲試,情緒十分高漲。然後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等幾組實驗進行對比,促進學生對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關系的理解。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四、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於思考、敢於創新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解決問題是一個發現、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親身感受問題、尋找解題策略,實現再創造以及體驗數學價值的過程。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創設虛擬化場景,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數學規律。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時,用課件出示三種不同的圓柱,讓學生猜想:「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樣的圖形?」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說是長方形,有的說是正方形,有的說是平行四邊形。這時我並不急於表態,首先表揚了他們愛動腦筋,敢說、敢爭辯的精神,然後提出「到底是什麼圖形呢?再通過課件演示三種圓柱的展開圖,學生發現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讓學生觀察圓柱側面展開圖長方形的長與寬與圓柱底和高有什麼關系?學生發現圓柱底面周長等於長方形的長,高等於長方形的寬,然後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讓學生自己觀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明顯提高,對教學信息的反饋比較積極,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不再把學習當負擔。 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對於發展我們的數學教育事業,必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閱讀全文

與在數學課上怎麼利用信息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