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好高中數學的課前預習
一、"看、做、練"
看。當學生接觸到新知識時,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看"知識。看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粗看。所謂粗看,就是快速對要預習的內容看一遍,以求對內容有一個大概了解,能夠知道預習的是什麼內容。第二步,細看。所謂細看,就是按教材編排一點一點認真的讀、看。一邊看,一邊想,一邊思考。使學生能夠理解所看內容的知識點、能與以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第三步,精看。精看是數學預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
做。有了前面"看"的基礎了,就可讓學生利用自己看到的、理解的知識和方法嘗試著進行運用,將"做一做"獨立完成。在做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再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詢問老師或者與同學共同探討。
練。就是在前面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將所預習的內容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一般就是對相應的練習習題進行解答。
二、布置預習作業法
結合新課的內容,精心設計課前案,讓學生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課前案的題目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因為讓學生預習課本內容無法進行檢測,所以在課前案中我們可再附加適量題目來檢測學生的預習,這樣做不僅檢查了學生預習了沒有,還檢測了學生預習的效果如何,以此可以用來確定我們新課的起點,一舉好幾得。當然不能所有的新課一概而論,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三、新舊知識聯系預習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貳』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數學課前預習
古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學習,數學預習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預習是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擁有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有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課堂教學.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預習是學生先自學將要講授的知識,是幫助學生探索新知的拐杖。預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預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前預習必須到位。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立足於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努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預習能力不能急於求成,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預習,好比在外出旅遊之前看導游圖,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
成功的預習作用有三:
其一:通過預習可以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知識的重、難點,找到自己的困惑。
其二:好的習慣可以讓一個人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學習的一種好習慣。
其三:課前預習節省了教師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充分的探討時間,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慾望。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於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發展的動力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考慮,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去尋找。貫徹這一點,需要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資料,然後合理地應用於教學。新課改強調要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這要求學生課前要預習課本知識,根據內容的要求准備相應的材料,甚至動手先做一做。剛開始,一年級學生對於怎麼預習是一竅不通,這時特別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細致地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下面是我指導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的一些具體做法,提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看一看,說一說。 在教學《數的認識》時,我布置看和說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說一說圖意。由於新教材內容豐富、畫面生動、色彩鮮艷,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都愛看、愛說。這不僅為第二天的新課學習作了鋪墊,也為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准備了條件。通過預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也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常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將得到很好的發展。
二、找一找,做一做 在進行圖形教學時,我布置找一找、做一做的預習作業。我讓學生在課前走進生活,聯系實際找一找、畫一畫、拼一拼、剪一剪、玩一玩,在做中學。雖然學生自學到的知識可能較為表面,但也初步接觸、感知了教材內容,為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准備了條件。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之前,我要求學生回家後先觀察家中不同物品的形狀,再結合書本的主題圖找形狀一樣的物體,最後動手分一分,搭一搭,玩一玩。我抓住了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使之在享受到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回答日常生活問題的成功喜悅的同時,又開拓了自主學習的空間。還有《圖形的拼組》中對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性的預習,我要求學生動手做一做風車,讓學生通過做風車體驗到長方形變正方形的過程,初步了解邊的特點。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三、想一想,算一算 《數的計算》這一知識前後聯系緊密,運用遷移,學生便可自學。因此對這一部分知識的預習我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如《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退位減法》等單元都具有上述特點,所以每一單元通過前兩課時的教學,在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後,就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自學後面的內容。如在教學《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書中例題後面的「做一做」,就提供了一幅「美麗的大自然」的情境圖,裡面就有大量的數學信息,而且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我在教學時,先啟發學生獨立觀察,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收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究解答。在解答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一下《20以內的退位減法》怎麼做,再讓學生想辦法解決100以內退位減法,運用遷移輕而易舉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四、走一走,記一記 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這一課時,我就在課前布置學生和家長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商場里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第二天,學生在上課時就能很快地說出 「同樣的商品擺在一起」,也能說出這樣放的各種好處,這就為分類的認識奠定了基礎。同時,還布置他們回家後整理自己的衣櫃,書櫃,用學生身邊的 「情境」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使學生不僅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把生活帶進數學課堂,又讓數學課堂走進現實生活,而且培養了同學們喜歡數學的情感,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鼓勵學生結合課本,認一認、記一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圖,並與父母一起走進超市,去看櫃台上物品的標價,猜測它的價錢,嘗試著購買學慣用品等。這樣,在學習新知之前,學生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學到了很多知識。他們在上課時思路就打開了,非常投入,熱情很高,學習起來特別輕松,還能向我提出許多超出本節課內容的問題,學習數學也就變得輕松愉快了。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已適應時代的需要。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簡單地學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引子」,作為「材料」,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取捨與加工。所以,每一個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進行預習,必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這些體驗和感受都可以作為課堂上交流的材料,還有課前基於教材內容所進行的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調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課堂上的特有資源,它將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叄』 高中生數學如何課前預習
高中生數學預習之前要注意我們的新課給定的一些新的定理原理以及計算過程當中,運到運用到之前的哪些知識點以及新的課程,新的這種技術手段,要我們掌握運用運算的哪些技能。
『肆』 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有哪些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要想讓同學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預習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據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和小同學的年齡、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課題計劃教給同學下面幾種預習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布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布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2.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後,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致的指導,然後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3.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4.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5.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預習法
同學之間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伍』 數學怎麼預習
預習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首要環節。它是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自己預先對有關內容進行自學,以掌握知識,了解重、難點,為上好新課作準備的階段。通過預習可以將要聽課的內容有初步領會,掃除知識障礙,對難點和重點經教師的講解,啟發指點能更深刻的領會,可以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不同學科的預習方法不同,本文介紹數學課文"讀、查、思、比、記、練"六字訣預習方法。
一、讀
讀:就是閱讀課文,學生要逐字逐句地閱讀下一節課的授課內容,弄清中心問題,明確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識的基本結構(如定義、定理、解題方法等),從總體上作概要性把握。
二:查
數學知識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後面的課程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課前查閱有關內容搞清楚,力爭經過自查不留問題。例如預習《立體幾何》P.44的例2(已知兩條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為?%a,它們的公垂線段AA的長度為d,在直線a、b上分別取點E、F,AE=m,AF=n求EF),對什麼叫異面直線的角,異面直線的公垂線和距離等概念有些模糊,就要查閱課本P14~P16上的相關內容,掃除絆腳石。
三:思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對所預習的內容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從引入方法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從證題的方法到證題的依據等。預習時應思考: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概念,定理,公式有什麼含義?有什麼條件?公式如何運用(正用,逆用,變用)。數學課本上有大量的公式,不管有無推導過程,學生預習的時候應當暫放下課本,思考如何推導對照,或在課堂上和教師推導的過程相對照,以便發現自己有無推導錯的地方。對於課本的例題,也嘗試先做一做,再與課本的解答對照,思考這個問題有沒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簡捷的做法(一題多解),如此既是自己在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是在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一般地,公式推導不下去或推導錯誤,例題不會做或做錯,是由於自己的知識准備不夠,要麼是學過的忘記了,要麼是有些內容自己還沒有學過,只要設法補上,自己也就進步了。總之,預習的時候要多思考,要學會質疑,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總問號。
四:比
比的含義,是對照閱讀,把該知識與有關知識的相同點,類似和差別找出,並納入相應的知識鏈中。如學生在學了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和前幾項求和公式等,在預習等比數列這塊內容時,可類別學習。從兩種數列定義可看出,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區別是差(和)轉化為比(積),兩種數列,可用表格方式對比。
在比較中熟悉兩種數列的特點,加強結構的記憶。
五:記
記指做好預習筆記,做預習筆記有助於提高預習的效果。簡短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圈畫,批註,難點、疑點及復雜的內容則要寫在筆記本上。對於在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結合新舊知識進行縱橫分析,思考,若尋求出答案的,可把答案記下來,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地方時,應把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老師講的相對照,看自己有沒有理解錯的地方。若想不出答案的,也要把問題記下來,待老師講課時,再聽其所以然。
六:練
在預習過程中,動手寫一寫,做一做,概念是否明白,方法是否掌握,可通過練習進行自我檢測。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做那些習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並不強調定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般書後所附的練習是可以做出來的
『陸』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的課前預習
應該如何預習呢?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學習習慣差,我們可以領著他們預習。對於一年級學生我是從教會學生讀書開始的:第一步學會看目錄,了解目錄的作用,可以全面了解書中內容和很快地找到想看的內容。第二步學會看信息窗,首先看信息窗描述了什麼事情,有什麼物體,然後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例如在預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年級下冊)信息窗1時,我讓學生先看信息窗中小朋友都在干什麼,然後再找一找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是連在一起的,可以組成一個數學問題。最後想一想,這個數學問題怎樣列式子解決。對於一些實踐類、操作類的知識,我們可以讓他們提前准備教具,體驗過程來進行預習。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與比較》時,我安排學生課前和家長一起逛超市,要求學生留意察看商場里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還讓他們和媽媽一起整頓自己的書包、衣櫃,讓他們感覺分類的重要性。用學生身邊的「情境」涌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知識,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隨著低年級學生學習能力逐漸增強,他們有時不再需要老師領著預習,但是他們往往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課本,預習時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也有些學生把導學案或者書後的習題做一遍便認為是大功告成了。他們預習當成了枯燥任務來完成,久而久之會造成他們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減退。在這種情形下,我經常分階段地、有目的的進行預習方法輔導,給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步驟,教給學生具體的預習方法。如以「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這幾步來預習。並且給他們布置的預習任務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強。同時也可以設計成預習題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