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算數的方法是什麼啊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
該書內容十分豐富,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該書經多次增補,成書時間已不可考,但據估算最遲在公元一世紀已有了現傳本. 許多人曾為它作過注釋,其中不乏歷史上的數學名人,最著名的有劉徽(公元263年)、李淳風(公元656年)等人.
《九章算術》的主要內容:
《九章算術》的內容十分豐富,全書採用問題集的形式,收有246個與生產、生活實踐有聯系的應用問題,其中每道題有問(題目)、答(答案)、術(解題的步驟,但沒有證明),有的是一題一術,有的是多題一術或一題多術.這些問題依照性質和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音崔cui)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及勾股九章如下所示.原作有插圖,今傳本已只剩下正文了.
《九章算術》的九章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田畝面積計算;
第二章「粟米」: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
Ⅱ 古代的人是怎麼學數學的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在中國古代,算是一種竹製的計算器具,算術是指操作這種計算器具的技術,也泛指當時一凳羨切與計算有關的數學知識。算術一詞正式出現於《九章算術》中。《九章算術》分為九章,即方田、粟米等,大都是實用的名稱。如「方田」是指土地的形狀,講土地面積的計念大算,屬於幾何的范圍;「粟米」是糧食的代稱,講的是各種糧食間的兌換,主要涉及的是比例,屬於算術的范圍。可見,當時的「算術」是泛指數學的全體,與現代的意義不同。
直到宋元時代,才出現了「數學」這一名詞,在數學家的菱中,往往數學與算學並用。當然,此處的數學僅泛指中國古代的數學,它與古希臘數學體系不同,它側重研究演算法。
從19世紀起,西方的一些數學學科,包括代數、三角等相繼傳入中國。西方傳教仔粗豎士多使用數學,日本後來也使用數學一詞,中國古算術則仍沿用「算學」。1953年,中國數學會成立數學名詞審查委員會,確立起「算術」的意義,而算學與數學仍並存使用。1937年,清華大學仍設「算學系」。1939年為了統一起見,才確定專用「數學」。